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
经 济增 长方式根本 转变作为着 力点 . 促使经济增长
由 主 要 依 靠 增 加 资 潦投 入 带 动 向 主 要 依 靠 提 高 资 源 利用 效率 带 动 转 变 这 是针 对我 国 资源 短缺 、 生 态环 境 脆 弱 , 济 增 长 与资 源 环 境 制 约 的 矛 盾 日益 经
嗣发 展 . 须 加 强 和谐 社 会 建 设 , 须 不 断 深 化 政 必 必
展 中科 技 瓶 颈 和 人 才瓶 颈 制 约 问 题 提 出 的 。 五是 立 足 深 化 改 革 开放 推 动 发展 , 改 革 开 放 宝 把 作 为动 力 , 使 经 济 增 长 由 某 些 领域 相 当程 度 上依 精 促 靠 行 政 干 预 推 动 向 在 国家 宏 观 调 控 下 更 大 程 度 发 箍
维普资讯
0 l l :
:
≯。= 警 :
l _
。 囊 薯囊 。 。 。 0 ≯ ;-j l - 0 ≯ l ll - l 0
一
。。 。 Biblioteka : ~:
: t
≯ 。0≮ 。 0
: = :
:_ l
的 过 程 。 有 效 实 施 并 完 成《 要 》 出 的 目标 和 任 纲 提 务 , 今 后 五年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转 入 科 学 发 腰 轨 对 道 、 上 社 会 和 谐 之蹄 , 而 实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走 进 会 的宏 伟 目标 有 十 分 重 大 的意 义 具 指 导 原 则— — 贯 穿 “ 条 红 线 ”, 持 “ 个 必 一 坚 六
突 出 的 问题 提 出 的 ,
_ = 0 ^ 乏 > Z _ ^. Z 0 _室 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公布日期】2007.03.08•【字号】京发改[2007]377号•【施行日期】2007.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京发改[2007]377号)各有关单位:《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是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十一五”时期首都物流业发展需要,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商务局编制完成的。
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是全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时期本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请全市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促进本市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二○○七年三月八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全面提升首都综合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服务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技术与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物流革命。
因此,加快推进首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大目标
在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4年翻一番,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国
际一流的文明大都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发展思路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打造
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体系。
(2)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深化创新,营造良好投资氛围,加强
财税、金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着力提升增长质量,完善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拓展经济发展新
动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比重,加快培育创新企业及
创业集群成长。
(5)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节能环保减排能力,促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低碳生活方式。
三、预期成果
(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
历史低点,全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 二五计划 资料
十一五规划(2006~2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misc/2006-03/16/content_4309517.htm2. 十一五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view/1095753.htm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一. 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view/4558628.htm#7二. 重大选题:/view/4558628.htm#71.发展环境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2.思路目标“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3.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发展战略3.城乡区域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4.科教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5.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思路和对策研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6.人民生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郊游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统称。
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
总部经济是以许为平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中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完全的市场经济,也是目前的区域经济。
形成背景中国加入WTO以来,日益扩展的开放格局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高成长公司的总部、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在中国大城市安家落户,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总部经济”。
具体来说,“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
在“总部经济”中,总部集中的区域一般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而且能够提升本区域的产业水平,扩大本地区经济总量,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
在中国国内一些经济集中地区,已有建立总部经济区域的发展趋势,如北京、上海浦东(金融产业),再如广东、深圳(以外贸为主)已初具总部经济区域的规模及趋势。
北京是中国北方的中心经济城市,腹地为中国三大经济圈的“京津唐大都市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后者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先行对外开放所导致的外资进入,以及自主型城市化,而京津唐大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则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首都的集中,将成为全国性公司设立全国总部和北方总部的首选之地。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二、发展环境三、面临挑战第二部分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思路三、发展目标第三部分行业发展导向一、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第四部分空间布局重点一、首都核心服务区二、科技商务拓展带三、新城融合服务带四、生态旅游休闲带第五部分主要保障措施一、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环境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竞争能力三、推动政策聚焦,健全政策体系四、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基础工作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首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是对《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5.《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6.《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注:本规划中的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五”时期,全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进入稳定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主导行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服务业快速发展,对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发挥了主体支撑作用。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17•【字号】怀政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怀政发〔2006〕5号)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怀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纲要》确定了我区“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我区未来15年发展的远景目标和战略措施,是我区推进农村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请各镇乡、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和工作实际,明确标准,制定措施,全力以赴,为全面完成《纲要》确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七日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十一五”规划一、发展阶段判断二、发展的机遇三、面临的挑战四、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打造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宜居城市(四)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六)深化综合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七)提升区域现代文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第三部分2020年远景展望一、远景目标二、战略措施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一、组织实施二、规划调整序言为促进怀柔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区域和谐社会,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特制定《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兴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兴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13•【字号】京兴政发[2007]14号•【施行日期】2007.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兴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京兴政发〔2007〕14号)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现将《大兴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二○○七年六月十三日大兴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时期。
依据《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兴新城规划》、《大兴区“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认真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正确认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了大兴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大兴区农业以“因地制宜出特色,发挥优势创一流”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主线,立足资源,聚优成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立了科技支撑、流通服务、风险防范、信息管理、安全生产、产业化经营六大体系,全面推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0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9.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404.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66%、25%、66%。
(二)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发展了设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
新建温室、大棚4.5万亩;紧紧围绕蔬菜、西甜瓜、果品、甘薯、花卉、奶牛、生猪、肉羊、禽类九大主导产业发展了精品农业;开展了生态游、特色游、文化游等活动,全区7个镇、16个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接待工作,发展了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248户,建设观光农业园区45个。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京政发[2006]40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10.23【实施日期】2006.10.23【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06]4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前言一、“十五”期间通州、顺义、亦庄卫星城发展建设概况及存在问题(一)发展建设概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一)重点新城发展环境与机遇(二)各重点新城的发展条件三、“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发展建设时序(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目标及发展思路(三)发展建设时序(四)区域协调发展近期建设策略及重点建设引导四、“十一五”时期各重点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一)通州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二)顺义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三)亦庄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五、“十一五”时期各重点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一)通州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二)顺义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三)亦庄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六、规划实施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一)完善配套政策,促进新城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二)创新建设体制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新城综合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强综合协调与管理,统筹区域发展,优化新城发展环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十一五”期间协调推进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发展建设,是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将为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基本框架及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对于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保持和促进奥运会前后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区县功能定位、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电机 系统 节 能 在 煤 炭 等 行 业 进 行 第 四节 节约材料 落实 节 约资 源 和保 护环 境 基本 国 策, 建设低 投入 、 高产 出 , 消耗 、 排 电动 机 拖 动 风 机 、 泵 系统优 化 改造 低 少 水 推 行 产 品 生 态 设 计 . 广 节 约 材 料 推 放, 能循环 、 可持 续 的国 民经 济体 系和 能量 系统优化 在 石化 、 钢铁 等行 业 的技术 工艺 。 鼓励采 用 小型 、 型和再 轻 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 系统 能 量 优 化 . 企 业 综 合 能 耗 达 生 材料 提高 建筑物质量 . 长使用寿 使 延 到 或 接 近 世 界 先进 水 平 命. 提倡 简约实用 的建筑装修 推进木 建 筑 节 能 严 格 执 行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材 、 金属材料 、 泥等 的节约代用 禁止 水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推 推 坚 持 开 发 节 约 并 重 、 节 约 优 先 . 标准 . 动 既有 建筑 节能 改造 . 广新 过度包装 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 按 和使用 照减量化 、 再利用 、 资源化 的原则 , 资 型墙 体 材料 和 节 能 产 品 等 在 绿 色照 明 在 公 用 设 施 、 馆 、 厦 、 宾 商 第 五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源开采 、 生产消耗 、 废物产 生 、 消费等 环 抓好煤 炭 、 黑色和有 色金属共 伴生 节 , 步建立全社会 的资源循 环利用 体 写 字 楼 以 及 住 宅 中推 广 高 效 节 电 照 明 逐 系统等 矿产资 源综 合利用 。推进粉煤灰 、 矸 煤 系。 政 府 机 构 节 能 政 府 机 构 建 筑 按 照 石 、 冶金和化工 废渣及 尾矿等工业 废物 第一节 节约能源 在 农膜 、 禽畜粪便等循环 强化 能源 节 约 和高 效利 用 的政 策 建 筑 节 能 标 准 进 行 改 造 . 政 府 机 构 推 利用 推进秸秆 、 利用 。建立生产者责 任延伸制 度 . 推进 导 向 , 大 节 能 力 度 。通 过 优 化 产 业 结 广使 用节能产品等 加 节 能 监 测 和技 术 服 务 体 系建 设 更 废 纸 、 旧金属 、 旧轮胎 和废 弃 电子 废 废 构特别是 降低 高耗能产 业 比重 . 现结 实 加强人 员培训 等 产 品等 回收 利 用 加 强生 活垃 圾 和 污 泥 构节 能 : 过开 发推 广节 能技 术 , 现 新监测设备 . 通 实 第二节 节约用水 资源化利用 技术节 能 : 过加强能源生 产 、 通 运输 、 消 发展 农业节水 .推进 雨水集 蓄 . 建 推 动钢铁 、 有色 、 煤炭 、 电力 、 化工 、 费各环 节的制度 建设 和监 管 . 现管理 实 提高水 的利用效 建材 、制糖等 行业实施循 环经济 改造 . 节能 突出抓好钢铁 、 有色 、 煤炭 、 电力 、 设节 水灌溉饲草基 地 . 基本实 现灌溉用 水总量零 增长 重 形成一批循 环经济示范企业 在重点行 化工 、 建材 等行业 和耗 能大户 的节能工 率 . 冶金等 高耗水 行业节水技 业 、 领域 、 产业 园 区和城 市开 展循 环经 作 加 大汽 车燃 油经 济性 标 准实施 力 点推 进火 电、 强制推广 济 试点 发展 黄河三角 洲 、 三峡库 区等 度. 加快淘 汰老 旧运输 设备 制 定替代 术改 造。抓好城 市节水工 作 . 液 体燃 料标 准 .积极 发 展石 油替 代产 使 用节 水设 备 和器具 .扩大 再生 水利 高 效生 态 经 济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意见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意见办法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市环保局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北京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北京市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意见》和《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转发你们,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五日北京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略)北京市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意见(略)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市环保局第一条为做好本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可靠,依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
第三条统计调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
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统计调查工作。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的汇总、审核和上报。
统计、发展改革等部门负责提供主要污染物总量核算所需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常住人口、煤炭消费量等社会统计数据。
第四条环境统计污染物排放总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的排放量之和。
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放量和重点调查单位与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放比率推算。
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城镇常住人口数、燃煤消费量等社会统计数据测算。
第五条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污申报登记范围内工业排放总量85%以上的工业企业、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单台容量20蒸吨以上燃煤(重油)锅炉使用单位。
重点调查单位筛选工作应在排污申报登记数据更新的基础上逐年进行,新增企业要及时纳入(包括试生产或已通过验收,事实排污超过1个月以上的企业均纳入统计范围),以保证重点调查数据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总体趋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摘要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
“十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
指导原则: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导向: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
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约束性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005年55.8%,2010年60%,年均增长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2005年18.2%,2010年20%,年均增长1.8%(约束性指标)。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凝聚人民意愿的国家战略意图,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节选)
20 年 期 中国 篷 ・7・ O6 第4 2
维普资讯
视点 ・ 政策搋览
按照控制总量 、淘汰落后、加快重组 、提升水 平的原则 ,加快调整原材料工 业结构和布局,降低 消耗 , 减少污染,提高产 品档 次、技 术含 量和产 业集中度 。 第三篇 第三节 促进建材建筑 业健康发展 以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 生态环境 和提高产 品质 量档次为重点 ,促 推进工 业结构 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 和产 业升级。在有条件 的地 区发展 日 5 0 吨及 以上的新型干法水 泥,逐步 淘汰立窑 产 00 优化升级 等落后 生产能力。提 高玻璃 等建筑材料质 量及加工深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 的新型建筑材料 、保 温材料 以 及 绿色装饰装修 材料 。 推进建 筑业技术进步,完善工程建设标 准体 系和质量安全监管机 制,发展建筑标准 件 ,推进施工机械化 ,提 高建筑质量。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 础和潜力 ,按 照发挥 比较优势 、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 等化基本公 共 服务的要求,逐 步形成主体 功能定位 清晰:东 中西 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 民生活水平差距趋 向缩 小的区
第 十 章 加 快 发展 高 技 术 产 业
按照产 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 的要求,加快促进 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 自主研发制 造延伸,推进 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引导形成 一批具有核心 竞争力的先导产业 、一批集聚效应突 出的产业 基地 、一批跨国高技术企 业和 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 品牌 。 第三篇 第四节 发展新 材料产业 围绕信息 、生物、航 空航天、重大装备 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 ,重点 推进工业结构 发展特 种功 能材料、高性 能结构材料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 ,建立和完善新材料 优化升级 创新体 系。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纲要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一月目录第一章背景第1条编制第2条的全然依据第3条期限第二章“十五〞方案回忆第4条总体回忆第5条经济社会全面开展第6条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第7条根底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三章“十一五〞时期开展条件与要紧挑战第8条“十一五〞期间外部开展环境变化第9条“十一五〞期间平谷自身开展条件变化第10条平谷“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要紧挑战第四章区域性质定位第11条“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域性质定位第五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思路第12条努力完成根底设施建设和根底性工作的历史性任务第13条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第14条建设高效、诚信的开展软环境第15条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社会第16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17条创立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第六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目标第18条“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目标第七章功能区域划分第19条开展次区域分布第20条重点建设区第八章产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21条农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22条工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23条旅游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24条房地产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25条物流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26条商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27条老龄社会效劳业开展目标及布局第九章社会事业开展目标第28条人口规模与生活空间、根底设施平衡开展第29条教育事业开展目标第30条卫生事业开展目标第31条文化事业开展目标第32条体育事业开展目标第33条科技事业开展目标第34条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目标第35条人才事业开展目标第36条法制建设开展目标第37条平安生产事业开展目标第38条信息化事业开展目标第39条播送电视事业开展目标第40条妇女、儿童事业开展目标第41条民政、残疾人事业开展目标第42条档案事业开展目标第十章生态修养目标第43条建设可持续林业生态系统第44条加强区域水环境治理第45条污染治理水平全面提高第十一章平谷新城开展方向第46条平谷新城开展目标第47条平谷城区拓展方向第48条平谷新城根底设施建设重点第49条全面完善新城公共效劳设施第50条建设环保节能型都市第51条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第52条维护都市公共平安第53条提高都市消防保障能力第54条全面提升都市治理水平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55条农村地区中心镇体系第56条中心镇功能定位第57条加快农村人口向乡镇中心聚拢第58条重点建设特色农民居住新村第59条全面改善农村生活根底设施第60条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效劳水平第61条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第62条推广使用新能源第63条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第十三章“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全然建设重点领域第64条公路体系建设第65条开发区、物流园区根底设施建设第66条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第67条都市功能完善第68条公共效劳领域建设第69条生态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第70条旅游根底设施建设第十四章实施第71条认真进行衔接第72条科学安排政府资金第73条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第74条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第十五章调整第75条调整第一章背景第1条编制〔1〕启动。
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战略
海淀区重点空间开展策略1、北部新区空间开展策略¬—“一轴一心一圈层〞〔1〕功能定位:海淀区面向将来的都市开展新区,新型都市化地区。
以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都市新区为开展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化为引领,立足“研发+产业〞定位,走新型都市化道路。
要紧开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现代效劳产业和生态看光休闲产业。
〔2〕规划都市空间结构:海淀北部地区的开展要紧围绕北清路展开,规划将形成“一轴、一心、一圈层〞的都市空间形态。
“一轴〞指北清路产业开展轴,串联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一心〞指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呈十字状延伸的生态绿心空间,“一圈层〞指以西北旺镇中心区、温泉镇中心区、南安河、北安河、聂各庄、苏家坨镇中心区、上庄镇中心区为节点的都市化圈层。
〔3〕培育以北清路为开展轴的三大板块:将北清路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整合为东、中、西三大板块,东部开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西部开展文化教育产业,中部突破单一科技园区的规划概念,增加现代效劳产业功能,打造北部都市功能中心区。
东部产业板块由四个节点构成,既软件园、北大生物城和永丰、航天城。
该板块交通便捷,辐射带动效应强,以开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为主,特殊是应打造高端技术产品产业化制造基地,同时适当开展现代效劳产业和房地产业。
中部产业板块由三个节点构成,既环保科技园、中医药科技园和稻香湖会议中心,建议该板块以开展现代效劳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为主,在生态办公、生态效劳、生态会议等规划理念的根底上,打造海淀北部都市功能中心地区。
西部产业板块由文化教育园构成,以开展文化、教育产业为主,建议推出艺术产业概念,将该板块打造成为艺术家荟翠的园地,高端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同时还能够引进国际名校开办教育分校。
〔4〕北部稻香湖生态科技绿心包括以翠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呈十字状延伸的稻香湖生态旅游区,是海淀北部都市综合新区支撑科技开展的“绿色心脏〞,重点开展生态巡游、高档会议度假、科技农业看光、国际教育看摩和休闲娱乐等旅游产业,将在建设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与都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都市综合新区过程中发扬核心作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3•【字号】京政办发[2009]31号•【施行日期】2009.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的通知(京政办发[2009]3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九年六月十三日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组织单位: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二00九年六月目录一、概述(一) 规划背景(二) 规划依据(三)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四) 规划范围与期限(五) 主要结论二、北京市加油站发展现状及分析(一) 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二) 北京市成品油销售情况(三) 北京市加油站现状(四) 北京市加油站现状问题分析三、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一) 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二) 机动车增长指标(三) 城市道路规划(四) 成品油需求预测(五) 加油站需求预测四、北京市加油站发展规划(一)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二) 加油站的合理规模(三) 加油站布局规划五、科学规范加油站行业发展(一) 加油站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及对策(二) 加油站建设管理办法与审批程序(三) 规划与实施的保障性措施(四) 规划与实施的建议一、概述(一)规划背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要求,编制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目标和实施性措施。
崔耀中解读党十七届五中全会
北京市委讲师团团长崔耀中解读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文字稿段欣江根据视频资料整理记录《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适应形势、顺应民意,继续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永续发展不放松,为今后五年勾画了发展蓝图。
五中全会把保障民生、促迚社会公平放到了非常突出的地位。
五中全会的亮点是:十二五期间,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十二五时期。
科学发展(观)提出几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在全党、全国(各个阶层、社会各级)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吸取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有总结了他们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论述(而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要求)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要介绍一下五中全会的三个新提法;第二,简要介绍《十事五规划(纲要)》核心精神和内容;第三,如何理解关键时期、攻坚时期、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三个时期”的重要表述;第四,十事五时期我国国内经济形势(走势)的展望和基本判断(是什么样的);第五,五中全会为何突出提出(一点)高度关注民生、加强给予人民福祉,(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国梦);第六,如何理解“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第七,文化建设在十事五期间的重要意义。
一、五中全会公报中“三个新提法”:第一个新提法是:“顺应全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例子1: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没有钱),把发展经济社会的速度放在第一位,“加快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32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大幅提升),外汇储备截至目前已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已由12万亿元增至20万亿元。
我们支持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走得是资源低成本、环境低成本(我们的环境在当时的发展中甚至不计成本的)、劳动力低成本(经济学家称乊为“人口红利”)的(发展)扩张乊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二、发展趋势三、历史机遇四、主要挑战第二部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二、主要目标三、战略重点第三部分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扩展社会公共服务三、增强基础设施能力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优化城市功能配置六、加强社会和谐建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八、科技创新与人力开发九、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十、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第四部分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扎实推进奥运前期筹备二、精心实施奥运组织安排三、保持后奥运期平稳发展第五部分启动重点新城建设一、总体要求二、顺义新城三、通州新城四、亦庄新城五、实施保障第六部分规划实施一、配套政策制订二、专项规划落实三、重大项目实施四、规划实施管理序言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在全市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2001年2月,北京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符合首都功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7.7%。
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5.4%和13.3%。
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2.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教育体系日趋完备,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
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建成一批有影响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
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减灾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
奥运筹办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城市发展初现新格局。
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成为提升首都服务功能、吸引高端产业集聚、扩充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
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力度加大,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制定实施了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指导意见。
区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图1:北京市行政区划图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6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3.5%,建成了五环路、莲花池西路、地铁13号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累计达到114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5%,大气污染治理进展明显,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64.1%,比2000年提高近16个百分点。
天然气、热力等供应能力和污水、垃圾等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特许经营、代建制、公开听证等多种新的管理方式相继实施。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3.2亿美元。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0.4%和9.9%。
教育、旅游、健身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
“十五”计划的完成,实现了首都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图2:“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二、发展趋势“十一五”时期,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在全市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展望未来五年,国内外环境和全市发展正呈现出重要的新趋势。
首都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为本市国民经济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增长方式,需要在注重总量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
伴随物质生活改善和发展理念转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样化与差异性特征。
生活质量提高和发展机会、发展成果共享成为主要趋势,维护社会公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需要在注重提升整体社会福利的同时,更加注重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加快。
新技术革命逐步改变传统的经济形态,促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增值环节和利润分配发生转移,产业发展趋向交叉融合。
创新成为决定竞争力的主导因素,需要在注重推进整体产业优化和全面升级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和高端产业发展。
市场开放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增强,市场竞争基础之上的合作共赢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制度环境成为决定要素流向和发展活力的关键因素,需要在注重保持传统竞争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环境优化和区域经济合作。
城市发展进入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
首都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功能分区架构已经确立,城市服务功能和基础实力初步奠定,关键在于建立并形成有效的引导机制,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
需要在注重增强整体服务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外向服务功能的拓展和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
社会结构继续深刻转型。
人口跨区域流动规模不断增大,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
信息化快速推进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建立有效的发现、回应和参与机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需要在维护和增进整体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益的均衡与协调。
三、历史机遇作为首都,北京具有人才智力雄厚、科技教育发达、文化资源丰富、信息资源密集、市场潜力巨大等独特优势。
这些优势在以下因素的作用下,构成了未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
为北京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风貌、首都风采、市场商机的舞台,将有效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北京与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显著提升北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将有力推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调整,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市场容量和产业空间,更好地发挥首都比较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布局调整,有效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为北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面向全国的创新服务能力,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际产业转移加快。
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为北京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总部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主要挑战“十一五”期间,全市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人口规模膨胀与资源约束矛盾加剧。
北京自然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人均土地资源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能源供应也比较紧张。
近几年来,随着全市常住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资源瓶颈约束的矛盾日趋突出。
增长方式与发展水平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
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不足。
增长方式集约化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水耗和占地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城市水平。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三农”问题依然突出,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过度集中,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有待加强,城区与郊区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南城与北城之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享有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任重道远。
受北方城市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根本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环境等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问题突出。
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相对滞后,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步伐缓慢,国有经济效率不高,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监管体制亟待健全,发展环境仍需不断改善。
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能力亟待提高。
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更趋多元化,人民群众维权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提高,但社会治理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这些变化。
城市安全运行面临的各种突发性、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基础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总之,“十一五”时期首都发展面临的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是首都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是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首都功能及城市品质,积极参与和促进区域合作,形成现代国际城市基本构架的重要阶段;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和更高水平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阶段。
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二部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这个重要机遇,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