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民教育对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德国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德国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公民教育在诸多国家中备受关注。
德国收到世界各地关注者的目光,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关于德国公民教育的实现,了解德国可以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首先,在德国的公民教育中,重视个人基本信仰的价值观以及国家的宪法法规尤为重要。
信仰和法规的价值观被德国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公民教育在德国真正实施的背后,就有这样的基础。
其次,德国通过培养孩子责任感来实现公民教育。
教育者要求孩子们能够接受道德教育,在孩子的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学会尊重他人、服从社会共同的原则和规则,能够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
此外,在德国的公民教育中,也强调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的重要性,赋予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者鼓励学生自我完善,发挥个人的积极能量和创造力,满足自身的追求。
国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况及启示
国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况及启示概况:
在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被称为公民教育。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经历古希腊公民教育、近代公民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的不同时期。
近代公民教育主要进行公民职责、义务等内容的教育;现代公民教育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由此可见,我国现在所说的德育”与现代西方国家广义的公民教育”在概念。
上基本是相通的。
启示:
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在比较中重新认识我们现在的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应该看到,我们的初高中政治课教学偏重传授道德规范,忽视培养道果德判断与实践能力。
内容比较直露,师直接宣传道德规范,把德育的价值取学向当作德育过程。
偏重课堂讲授,忽校视活动的作用。
很多省内的中学教师作多数只通过单向的讲解来进行教育,而忽视运用多种教学传媒,忽视活动界的作用。
同时偏重于政治教育,而忽品视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习等。
德国公民教育对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德国公民教育对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者:孙炜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3期德国公民教育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德国的公民教育也推动着德国成为一个民主、和平、自由的国家和社会。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与德国的政治教育有一些相似之处,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仍然较为稚嫩,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细化我国公民教育相关内容,完备我国公民教育体系;改进与丰富公民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完善并加大法律监管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战后的德国在公民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公民教育同时也推动着德国成为一个民主、和平、自由的国家,德国在公民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的公民教育提供参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近年来我国也逐渐重视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德国公民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因素与我国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由德国公民教育引发了本人关于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考。
德国公民教育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公民教育。
在德国,公民教育中也被理解为政治教育,其中包含着与政治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一门有关政治科学的公民教育学科。
德国人认为,受过政治教育、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公民可为民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德国为了培养新一代公民,加强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公民教育,并希望以此为手段,提高国民素质品质,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今天德国的公民教育,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丰富,在学校方面课程设置从小学直至大学,贯穿整个教育阶段,教育内容从社会生活到责任态度,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素质培养教育,在社会方面,对成年公民依然进行公民教育,设立教育机构。
国外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邵蓉蓉蔡普民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3期(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 300387)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民主法治的确立,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公民教育源于国外,国外的公民教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國在实施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借鉴,以便更好地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公民教育。
关键词:公民教育;国外经验公民教育目前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加强和改进公民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我国的公民教育起步较晚,当前公民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吻合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一、当前我国实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1.公民及公民教育的概念“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的公民不仅要服从宪法规定的政治秩序及法律规范,而且要具备符合该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公民意识。
现代汉语词典中,公民教育是指社会培养新加入者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能的成员的教育过程。
2.我国实施公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当前公民教育的理念问题。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公民义务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对国家的服从以及义务的履行和责任的重要性。
这样就很难唤醒公民的主体意识并调动公民的积极主动性。
从理论上讲,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应该是对等的。
但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可能时时都是同步的。
第二,当前公民教育的教育形式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大部分比较抽象,很难让受教育者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公民教育,受教育者也就很难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更不能将它们转化为行为实践。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公民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成为“好公民”。
简单的说教式教育并不能使学生自发地接受所学到的知识,即使接受了也不能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合格公民。
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摘要:洪堡提出了“自由即无干涉”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强调公民的自治能力的培养和公民生活的自我赋形。
洪堡的公民教育观是基于其自由主义公民观之上的,并以性善论为其公民教育理论的伦理基础,以自由人的培养为根本目标,以整体论个人主义的教育理想为旨归。
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之道在于通过教育启蒙达至个人的自由与完善进而促进国家的改进。
这样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公民教育路径对于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洪堡;公民教育;教育观;自由主义威廉・冯・洪堡(1767―1835)是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最早对德国古典教育进行全面改革,他领导和创建的柏林大学开启了德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的路向,被誉为“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其独具色彩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广为称道。
国内对于洪堡的教育思想也多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大学教育改革与思想方面的探讨,如对他的大学思想的探究[1],洪堡大学改革及其影响[2]。
有关洪堡大学教育观的论述散见于各种专著论文中,数不胜数。
此外,对于洪堡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探讨也是国内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洪堡自由教育思想综述[3],洪堡关于大学与国家关系以及国家与教育的关系[4][5]。
洪堡关于大学与国家、国家与教育关系的教育思想其实是他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展开,或者说,是洪堡自由主义哲学观在教育领域中的致用。
不过,对于洪堡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探究大多停留于一般理论层面,并往往倾向于推崇洪堡的“完人”教育思想,但对于洪堡所言的“人的境遇”、“人是谁”的问题则缺乏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洪堡的公民教育思想,国内尚未有专门性的深入分析。
事实上,洪堡对于公民与国民、臣民及公民生活的独到分析,丰富了我们对于教育在个体生活和国家利益之间进行博弈的重大作用的认识,尤其是他的基于自由主义哲学观的公民教育之道,对于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事业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一、洪堡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公民及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第四, 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比如在新加坡,学校把灌输爱国主义与带领学生参观大
型建设工程相结合;把法制教育与带领学生参观监狱、 禁毒展 等活动相结合。 小学生每天参加升国旗唱国歌仪式, 并举行升 旗宣誓: “ 我们是新加坡公民, 我们宣誓:不分种族、 语言、 宗
教, 团结一致, 建设一个公正、 平等的民主社会, 为了实现国家 的幸福、 繁荣与进步, 共同努力” 对于青年, 。 其法律规定:每一 个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 高中毕业必须先服2年兵役才能上大 学或就业。 这些活动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中也有, 但力度和次数
目 前我国在校学生有几午万, 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他 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
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 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 标 的实现。青年学生的成长, 牵动亿万家长的心, 涉及千家万户 的幸福,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 切实加强和改 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 班人、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 希望工程”是实践“ , 三 个代表” 重要思想,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 民心工程”是 , 提高全民族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基础工程” 。
要层次理论,我们很难想象德国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都会 同样高, 尤其是那些教龄长或快退休的老师会永葆“ 青春” 吗?
— 校长办学 自主权少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否有矛盾? 德国校长的自主权非常有限,它的主要任务是教好书和
的是同类性质学校的办学计划与目 标,我们根本没有听到有 什么特色学校建设的介绍, 但德国的教学又非常注重个性化, 我们想不提倡特色学校建设, 学生的个性教育与发展何以能 得到切实的保障, 两者不协调一致, 这不是可以说有矛盾吗? 最后几句话。 此次德国成行, 首先要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与 有关同志对我本人和我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同时, 还要衷心 感谢学校各位同仁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作出的艰苦努 力。 我很幸运, 也很感动, 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 我 将与广大教师一起继续努力、 积极探索, 并坚信我们一定会像 德国校长帕普勤先生所讲的那句话一样— “ 即使是很多小
论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此可见 , 德 国作为一个法治 国家 , 其教育法不仅是十分 完备而且他们还能 高度重视 和切实发挥教育法律规范 的导 向 、 规范 、 教育 和管理 的作用 。 根据 《 高等学 校教育法 》 , 其 明确 规定 : “ 德 国高校 思想 道德教育 目标是 : 把学生培养成 为具有爱国主义 、 民族 精神 、 守法精神 , 崇 尚人性 、 民主与 自由、 有 自尊心 和责任感 的可依赖 的 自由公 民 、 劳动者 。 ” 《 高等学校教 育法 》 对“ 教学 自由” 做出说 明 : “在完成教学任务 的范 围内, 教学 自由着 重体现在讲课 、 编写教材和采用教学
方 法, 以及发 表科学 和艺术 教学意 见 的权利 方 面。 ” 对 “ 学 习 自由” 规定 : “ 在不 违犯 学 习和考试 制度 的情况
( 一) 设 置 专 业 的 心理 咨 询 机 构
在德 国几乎每一所 高校 都会设 有专 门的心理 咨询 室, 他们 的心理咨询 室会 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 并且 都是专业 的 团队 , 这些 咨询师都 是心理 学 、 社会 学 、 伦 理学方 面 的专 家 。他们 专 门为学生服 务 , 帮助 学生进 行及时 的心理疏导 。这些 专家不仅在心理上为学生进 行 疏导 还在生 活 、 学习、 人 际交 往 、 甚 至是未来 的就业 方向上给予指导和帮 助。德 国重视高校 的心理咨询室 的发展 , 每年都 会给心 理咨询 室投人 大量 的专 项资金
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 究
论德 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 国的启示
宋 佳
( 牡丹江师范学院 研 究生院 , 黑龙江 牡丹 江 1 5 7 0 0 0 )
摘要 : 德 国作为发达 的资本主 义国家 , 与社会 主义 国家在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上存在诸 多不同 , 德 国的高校 思想政 治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以来在德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培养德国公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德国公民的政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因此在学校课程中注重政治教育的内容。
教育机构努力通过教导学生德国政治体系、政府运作和公民职责,以提高政治参与意识。
学生们会学习德国政治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权利和义务、民主和宪政等。
他们也会了解民主的历史背景和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德国政府认为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们会学习和讨论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例如社会公正、尊重和包容等。
教师们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并激发他们关心他人和社会福利的意识。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关注历史和文化的教育。
德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纳粹主义的崛起。
因此,教育机构会向学生传授德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便学生们对过去的错误和挑战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也会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历史,以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除了学校教育,德国还非常重视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参与。
例如,政府会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以促进公民参与和意识的培养。
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总而言之,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系统,旨在培养德国公民的政治意识、公民意识、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学习德国政治和法律、了解历史和文化,并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学生们被鼓励成为独立、负责任和具有社会意识的个体。
这样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建立一个民主、和谐和包容的社会,也有助于培养德国公民在国内外事务中发挥积极的角色。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罗俊奎来源:《老区建设》2012年第24期提要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同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标内容和改革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借鉴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1952)与它所在各州的分支机构共同组成。
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是隶属于德国内政部的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最高行政中心,其工作的进行是在内政部长的领导下全方位展开的,最终对其负责的是联邦总理,总理向联邦议院就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负责。
它的工作目标任务是通过尽可能宽泛的信息传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促进民众正确分析和认清政治事件的真实本质,加强公民民主意识,培养民众参与政治合作的能力”,联邦中心由管理部、计划和原则问题处、五个工作组和东西方论坛组成。
同时,由经过联邦议院投票同意建立的管理委员会对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德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引导,从而确保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监督管理体现为:管理委员会确保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所施行的教育工作的政治立场要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并且要遵循“超党派原则”。
所谓超党派原则,就是指联邦政治教育中心不能使单个党派的意志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基本法的民主和多元化根本原则。
同时,在遵循管理委员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管理委员会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育计划等这些重大事务进行监督,这些重大事务的实施取决于管理委员会的决定。
如此,从根源上就确保政治教育管理机构的决策牢固地与国家意志保持高度一致。
德国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德国的公民教育是以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教育内容全面,教育方法多样,富有成效。
民主、多元、宽容是其公民教育的核心。
考察和反思德国公民教育的多元化取向,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为:完备公民教育体系,营造全面社会环境;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方法应多元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德国;公民教育;民主;多元一、德国公民教育的理论渊源现代公民教育的思想,首先是法国人提出来的,但是在德国人这里成为理论,并系统化了。
如德国教育家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都强调推行公民教育。
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的主张:一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忠于国家的公民。
他认为,不管公民的政治、宗教信仰如何,都要从“意志力、判断力、精细性和奋斗性”四个方面陶冶其性格,培养其精神,使他们为国家服务。
他还将公民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使每个公民具有为国家服务的技能。
教学内容可包括本国的国体、政治、法律常识,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道德观念等公民学的内容。
凯兴斯坦纳的理论,以后成为德国学校进行公民教育依据的基本理论。
二、德国公民教育的发展与现状今天德国的公民教育,从教育形式上看是全方位的,广泛存在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学校教育之中,也存在于从企业培训到政府组织的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中。
从教育内容上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环保教育、公民修养、公民性格养成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德国各类学校都很重视公民教育。
德国学校教育政策的准则之一,就是将年轻人教育培养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责任感并有能力承担个人权利和义务的成年公民。
在大学,德国人很注意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德国大学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的,每个专业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德国大学进行专业教育,首先进行培养学生对所选专业的责任感的教育。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引言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和特点。
中德作为东西文化的代表,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历史和政治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发展现状,并能够对我们的教育体系进行借鉴和改进。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也有助于促进两国在文化交流和合作方面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比较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对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与共同点,探讨其在历史发展和现状下的影响,并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揭示其在塑造公民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方面的作用,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比较研究中德两国的教育模式和政治理念,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推动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 正文2.1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
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而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人权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3、实施方法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学校课程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进行。其中, 政治课程是主要途径,同时辅以各种讲座、竞赛和社会实践等。这些方法旨在直 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这些价值观。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通过社会实践和学校的隐性课程进行。德国的 教育体系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多地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三、个人的思考与启示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首先,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 流与合作。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目标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强调的是 社会认同和集体意识。其核心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 规范。
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公民素质的培养。 德国教育体系中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标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育方式方法不同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更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和理论 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认同。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使其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德国的公民教育政策
德国的公民教育政策
德国作为一个注重教育的国家,致力于培养具有公民意识
和责任感的公民。
德国的公民教育政策旨在通过教育和培训来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并培养年轻一代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德国的公民教育政策关注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度。
公民在
德国被鼓励参与社区事务和民主决策过程。
学校在课程中注重教授公民权利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参与能力。
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项目和志愿者活动,以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德国的公民教育政策重视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德国逐渐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
为了提倡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德国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包括多元文化主题的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增进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德国的公民教育政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中被鼓励思考、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事务。
德国的公民教育政策致力于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提高
社会参与度,并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德国的年轻一代成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公民,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启示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启示德国作为欧洲大国,一直以来被称为欧洲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教育领域,德国的教育体系以严谨、系统、科学的特点著称,尤其是在道德教育方面,德国学校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在推行德育教育方面树立了榜样。
该文将从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启示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德国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原因,并从中得到启示,以提升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水平。
一、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1.强调学生的道德素质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跨学科教育,涉及道德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强调学生的道德素质。
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旨在鼓励学生追求道德高地,成为有品德、有担当的公民,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态度。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探索自我,发掘自己的潜力。
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重视学生的自由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
3.强调社交责任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重视社交责任,在课程中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理解他们的行为将会如何影响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整体效益。
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践社交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
4.注重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德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强调实践性,教育的重要实践侧重于学生如何应对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决策。
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不同的道德决策。
二、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1.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我国,道德教育往往只是紧张的考试和简单的宣讲,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通过借鉴德国学校的经验,可以将道德教育纳入我国课程体系,系统进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实践经验的培养。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德国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
我国的道德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并且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论文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理解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关乎到能否有效的将大学生培育成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并建构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
如何真正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在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给我们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启示一、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公民教育包含着,但也远远超越了所谓“公民”课程。
它不只是学习有关政治生活的制度和程序的基本事实;还包括获得一系列与公民民主实践密切相联的倾向、美德与忠诚,特别是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
与公民教育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科学概念,却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逐步形成和确立的。
二、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和概念梳理,使得二者关系逐渐清晰,具体而言:1.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公民教育的目标是要使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达到完善。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遵循社会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相互交叉,互为补充从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国在实施公民教育过程中的侧重,我们可以将公民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培养、个人道德品质、权利与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经济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教育、核心价值教育、思想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政策方针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交往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国际意识教育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关意识形态的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基础性内容,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课题。
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德国教育改革的先驱”,同时也是“自由主义教育的倡导者”,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欧美各国,尤其是对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洪堡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成为真正的人,并且通过人本主义的理念让教育带有强烈的文化性和人文性。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由“人们”而非“国家”来主导,个人应该具有最大的自由,国家则应该尽可能地保障人民的自由,同时也要保证每个人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洪堡提出的公民教育思想是他独特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自由而负责任的公民,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有能力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并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他主张在教育中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重视个体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性思维,强调个人的人格成长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洪堡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个人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技能培养。
教育应该是个人成长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应该通过教育学习到生活的智慧和价值观。
其次,重视个体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消费者,而是主动的思考者和推动者。
再次,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正如洪堡所说,“教育应该不断地树立人类自由和文化的壮丽形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带来的自由和文化的盛宴。
教育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过程,更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推动力。
洪堡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发掘,以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一
第三 , 公 民教 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的区别 从产生 和发展 看 ,在我 国,公 民教育发展 的历史 曲折而艰 难 。以德性文化 为典型特征 以及 由此产生 的政治模式使 古代中 国缺少公 民教 育的社会条件和实践要素 ,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的 土壤不能生发 出“ 公 民” , 更谈不上公 民教育。直 至近代 , 在 中国 陷入 巨大 民族危 急的时刻 ,西方公 民教育思想才被作为制度设 计之一被新 兴 的资产 阶级接受 , 同时以构建 “ 新 民” 社 会为 目的 在中 国开始传播 。但这种植 根于 中国传统文化之 中引进 型的公 民教 育理论注定我 国公 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路艰难而 漫 长。 在建 国以后 , 公 民教育也历经波折 , 进展并 不十分顺 利。 即使 现在 ,有 关公 民教育 的相关 问题诸如公 民教育的地位 、基本 内 容、 目标 、 途径 等还在探 讨之 中 ; 思想 政治教育对 中 国而 言则有 悠久 的传 统 , 自古 以来 , 统治 阶级对思想政 治教 育的高度重视和 推行 , 使得思想政治教 育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并成 为政权发展 与巩 固的重要保证 。 在漫长 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 中国思想政治教 育形成 了“ 政治——伦理 ” 主题 、 独特 的思维方式 和价值判 断标 准; 强调道德人 格修养对 政治前途 的决定性 意义 : 为政 治服务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出现泛政治化和社会化 的趋势 ,几乎所有 的 教育思想都为政治秩序设计。建国以来 . 思想政治教育虽被赋 予 新 的内容 , 但传统思想 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三、 公 民教 育 对 我 国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启 示 对公 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 系的梳 理为我国思想政治教 育 现代转 型提供 了诸 多有益启示 首先 ,依 据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 目的上 的一致 性特 点 ,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 于使个体 的人生 价值 和精神境界 得 以提升 , 促 使人追求 卓越 , 追求 幸福 , 最终实现 人的解放 和 自 由。 在高校 , 思想政 治教育的 目标 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形成 自我判 断、 自我选择并 产生较 为稳定 的民族 自豪 感 、 社会责任 感 . 要 通 过 自己的理 性使之扎根于 自我意识之 中 ,并通过一定方 法与手 段将培养社会个 体 良好品行 、成熟理性并积极参 与社会 生活作 为 目标 。 其 次 ,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把培育具有健全理性 的社会成 员 作为首要 目标 的同时 ,应 进一步使之真正成为沟通个体 与政 治 的桥梁 , 积极参与包括政治生活在 内的公共生活。因为作 为公 民 个 体并不是 “ 以一 种 自足 的存在方式 同 ‘ 他人 ’ 共 同构 成一定 的 ‘ 社会关系 ” ’ 。相反 , 公 民会 积极参 与到公共生活 中去 。 为 自己成 为 良好 政体 中的合格公 民同时积极 促进 良好政体的形成而竭尽 全力 。这也 就是凯兴斯泰纳所说 的 , 教育 目的只有造就公 民 . 公 民教育 是使 学生深刻领会个人 之间及个 人与国家的关系 ,并能 把获得 的知 识应 用于 自我控制 、 正义和履行义务 的实践 中 , 应用 于那种蕴含着强烈 的个人责任感的 明智生活 中。 最后 , 现代社会的 日新月异 . 不断给思想政治教育提 新要 求、 新 挑战。为解决思想政治教 育面临的困境 . 我们可 以充 分利 用公 民教育 和思想政 治教育在 内容上相互交叉 ,互为补充 的特 点 ,将 公 民教育 的有用 因子合 理而又巧妙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结 合 在一起 , 使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更加 丰富 , 形式更加多样 。从 而 完成思想政 治教 育的现代转 型 参考书 目: [ 1 ] 雷骥 . 我 国公 民教 育的 基 本 内涵 、 特 点 和 作 用— — 兼 论 公 民教 育与思 想政 治教 育的关 系. U ] 郑 州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3 .3 借 鉴德 国家 庭 教育 的模式 。我 国应 借 鉴德 国家 庭 教 育
或政 治见解 者的宽 容 。 的模 式 ,改 变 中国家 长 们教 育 后代 的方 式方 法 。现 在 中 国的 家 庭 1 .3 第 三帝 国时 期 的法 西 斯 教育 。希 特 勒 上 台后 提 出 由民 教 育存在很 多 问题 ,家 长的溺 爱 在 某种 程 度 上 是 对 孩子 成 长 的 极
德国道德思想的发展总体上体现了德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借鉴德国的做法制定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匹配的道德规范并及时地根据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t作构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
教育前沿
-
一 U _ 一 :一 _ : :m 一 i _ I - I _ I l 一 a m _ m _
摘要 :本 文通过介 绍德 国深厚 的历史底 蕴和 复杂 的政治历 程 ,概 述 当代 德 国思想政 治教 育的 主要 内容 ,并分 析 与总结 德 国思 想政 治教 育 对 我 国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启示 ,希望 能够 对 我国思想 政 治教 育工作 的完 善具有 一定 的借鉴 意义。 关键 词 :德 国;思想政 治教育 ;启 示
国 ,建立 了德意 志帝 国,帝 国 宪法 规 定德 意 志帝 国是 君 主立 宪 的 我 国应加 强社会 大环境 的 挖掘 和建 设 。营 造 良好 的 社会 氛 围配 合 国家 。然 而学 生 只 是 完 全 服从 的工 具 ,需 要 由教 育 者 通 过 教 育 、 我 国的思 想政治 教育 工作 。我们 不 仅 要 依 靠各 级 政 府 以及 奋 斗 在 教化 使之 成熟 。因此 ,在这一 时期 受到 封建 统 治皇 权 的政 治影 响 , 第 一线 的思想 政治 T 作 者 ,还 要 依 靠全 社 会 的参 与 ,充 分调 动 各 教 育则 以 “ 驯服 臣 民” 为最 高 目标 ,其 教 育浓 厚 的政 治 性 灌输 以 类 社会 团体 的积 极性 ,如 各 类政 党 、宗 教 团体 、大 众 传 媒等 社 会 组织 ,打造积 极健 康 的社 会 环 境 ,形 成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合 力 。借 1 .2 魏玛 时期 的 “ 基 于 国家 和 民族 ” 的政 治 教 育 。一 战后 鉴德 国全方 位 渗 透 的教 育 方 法 ,增 强 渗透 效 果 、增 大 辐 射 范 围 , 诞 生 的魏 玛共 和 国是 德 国历 史上 第 一 个 民 主政 体 ,依 据 魏 玛 宪法 使学生 在健康 向上 的校 内校外 的环 境 中接 受精 神 的 洗礼 与 道 德 的 第1 4 8 条 的规定 ,所有学 校都应 致力 于道德 教育 、公 民意识 、德 意 熏 陶 ,无形 之 中提高 思想 道德水 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公民教育对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人们对于德国公民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可以说,在经历了多场斗争和艰难的抗争后,从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法律和教育制度。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德国公民教育促使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洞察,体现出教育进步及改革。
德国公民教育的例子给予中国高中生的精神支撑,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探讨关于权利和责任的重要意义。
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完善的计划、调查和实践,更好地理解自身角色和社会功能,学习和记住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
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习如何保护自身,做出适当的行动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
德国公民教育也使学生对民主有权利和自由的法定基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保护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得以保障。
此外,德国的公民教育系统不仅支持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而且也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桥梁来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并贡献他们的力量。
综上所述,德国公民教育给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启示。
其中看到的共性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沟通桥梁,激发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引导参与社会框架;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如网络平台等)进行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技术的发展,德国公民教育在向中国高中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学生和社会进步,为大家创造一个繁荣昌盛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