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德国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德国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者:姜嘉欣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第09期【摘要】虽然德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仍非常重视宗教,宗教教育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开设宗教课程至今仍是德国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主要从德国宗教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出发,总结德国宗教教育的特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德国;宗教;宗教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它不仅和人类的生存发展、精神文明息息相关,而且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工具。
在有宗教传统的国家里,各个时代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确立,都无不受到宗教的制约,这在中世纪的德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中世纪的德国,基督教在多教派中处于独尊地位,教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而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都是完全渗透在宗教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宗教化。
虽然目前德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宗教政策,但宗教在德国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德国利用宗教教育来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能,宗教教育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可以说,宗教教育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开设宗教课程至今仍是德国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宗教教育的概念及本质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渗透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是至今仍然存在的,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深刻影响的重要社会力量。
而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当教育根植于宗教中,充当传播手段和工具,服务于宗教需要时,便形成了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的主体是教职人员,客体是信徒,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该宗教所包含的一系列信仰体系。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扩大和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许多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不同国家从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一)内容丰富,地位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和钟爱。
新加坡政府把它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之具有战略地位。
美国许多州的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
有的国家还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等机构,实行专人专做道德教育的有关工作。
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美国的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两个主旋律:一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二是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
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这与韩国、德国十分相似。
(二)途径广阔,方法灵活。
第一,学校德育。
1.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专门设置了德育课。
英国中学的德育教材是《生命线》,很有特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2023-10-26CATALOGUE目录•引言•德意志意识形态概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当代的应用与启示•结论01引言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这本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与意义VS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揭示其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以期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一些学者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而另一些学者则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和应用。
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等。
研究现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研究;二是关于这些理念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启示研究;三是关于这些理念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一些具体理念的深入挖掘和比较研究还不够充分等。
文献综述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02德意志意识形态概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起源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是欧洲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潮之一。
德国公民教育对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德国公民教育对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者:孙炜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3期德国公民教育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德国的公民教育也推动着德国成为一个民主、和平、自由的国家和社会。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与德国的政治教育有一些相似之处,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仍然较为稚嫩,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细化我国公民教育相关内容,完备我国公民教育体系;改进与丰富公民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完善并加大法律监管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战后的德国在公民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公民教育同时也推动着德国成为一个民主、和平、自由的国家,德国在公民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的公民教育提供参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近年来我国也逐渐重视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德国公民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因素与我国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由德国公民教育引发了本人关于中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考。
德国公民教育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公民教育。
在德国,公民教育中也被理解为政治教育,其中包含着与政治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一门有关政治科学的公民教育学科。
德国人认为,受过政治教育、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公民可为民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德国为了培养新一代公民,加强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公民教育,并希望以此为手段,提高国民素质品质,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今天德国的公民教育,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丰富,在学校方面课程设置从小学直至大学,贯穿整个教育阶段,教育内容从社会生活到责任态度,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素质培养教育,在社会方面,对成年公民依然进行公民教育,设立教育机构。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借鉴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借鉴作者:赵娜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8期长期以来,德国高校一直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凭借着完善的教育机制和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德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一直有着较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因此,积极借鉴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对推动当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德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赋予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涵,在此背景下,德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注重宗教教育在德国,可以用“母子关系”来形容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历史,用“伙伴关系”来形容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现在。
德国一直把宗教奉为道德的根本,十分重视宗教教育,用宗教教育陶冶人格和精神。
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在目标、形式、内容上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因此,宗教教育被视为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德国公立学校开设宗教课,除了为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外,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尊严、助人为乐、爱国主义情操等等。
对非基督信仰的学生则不强求上宗教课,而是用伦理课代替。
道德教育中的伦理教育也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之一。
侧重隐性灌输和渗透高校运用隐性课程理论,使学生在无意识间接受某种思想的教育方法,比较具有隐蔽性。
德国高校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隐蔽进行。
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理工类大学生的必修科目。
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还设有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团体,如德国志愿服务队、天主教联盟、阿登纳基金会等。
这些团体和机构以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政治教育为任务。
高校会请这些组织就当前国内和国际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举办大学生讨论会、论坛、展览或竞赛活动等,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另外,德国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也是进行隐性思想渗透的主要途径。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德国一直以来都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视为培养公民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德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内外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历史、政治、哲学和伦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德国历史和社会结构的深入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个人和集体行为的伦理和道德观念。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将学习德国的历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纳粹主义的崛起。
通过了解过去的错误和挫折,学生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避免重复相同的错误。
这种历史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主、人权和法治的珍视和坚守。
其次,政治教育在德国学校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将学习不同政治制度的特征和运作方式,了解政治决策的意义和影响。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并让他们明白公民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性。
政治教育还涉及民主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以推动社会变革。
除了历史和政治,哲学也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和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如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
哲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质疑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伦理教育也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伦理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对道德和伦理的明智决策。
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并引导他们在面对道德和伦理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起来,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历史、政治、哲学和伦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学习,德国的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个人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研究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研究摘要:德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历史悠久。
德国的思想教育堪称世界一流,在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开展辩证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在对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育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各国也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强的本国特色,尤其是民主政治教育、宗教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防纳粹教育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虽然二战以后的德国与很多中西方国家一样,并没有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甚至教育体系中没有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有名词,而是实行公民教育,但是德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一致,并且国家十分重视公民教育。
1 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德国自国家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共经历过三个帝国和一个共和国的历史变迁,受历史背景和时代因素的影响,德国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1.1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概述德国最初的学校和很多东西方国家一样,是由教会的教育机构演变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宗教化色彩,当时教会所推行的宗教教育即为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为培养上帝虔诚的信徒。
这一时期完全宗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德国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1870 年普法战争之后德国完成了统一,但是宗教教育在德国的教育系统中仍然占有绝对的主导权,宪法仍规定学校的核心课程为宗教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以宗教教育为主。
14世纪末期到16世纪,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促使德国思想界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德国思想解放运动是适应德国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的,并吸收英法启蒙运动的相关思想内容,形成了具有德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3、实施方法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学校课程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进行。其中, 政治课程是主要途径,同时辅以各种讲座、竞赛和社会实践等。这些方法旨在直 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这些价值观。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通过社会实践和学校的隐性课程进行。德国的 教育体系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多地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三、个人的思考与启示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首先,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 流与合作。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目标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强调的是 社会认同和集体意识。其核心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 规范。
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公民素质的培养。 德国教育体系中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标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育方式方法不同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更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和理论 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认同。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使其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于二战后重建和国家统一后的社会变革时期。
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民主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民主价值观。
德国历史的阴暗面,如纳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扩张,使德国人民更加重视人权、平等和多元化。
在学校教育中,德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学生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培养他们在公共领域中发表意见的能力。
此外,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历史教育、公民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对德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
在德国,人权和自由是不可侵犯的基本价值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决策,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学校中有广泛的讨论机会,他们被鼓励批评政府和社会的不公正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真实与公正的历史记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政府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纳粹时期和二战罪行的记忆。
学校必须提供抗议罪恶行为的历史教育,并教导学生积极参与使纳粹罪行不会再次发生的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根除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
最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国际合作与宽容。
德国政府鼓励学生在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中积极参与。
德国的教育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此外,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促进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人们之间的宽容和相互尊重。
总之,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民主价值观、个体自由发展、历史记忆和国际合作。
通过这种教育,德国政府试图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参与民主政治的公民,并提醒人们历史上的错误,以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教育模式在德国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Microsoft Word 文档
国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启示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思想多元化的趋势下,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接受和树立国家所倡导的观念,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即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全球角度观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规律,获取启示,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广泛地开展了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
在这些交流、融合之中,各个国家不但没有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更加重视,并把它作为巩固本阶级政治地位和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积极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强化本国的意识形态,以期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中占领主导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关国家和社会倡导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使其认同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其关心和认同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因素。
资本主义在20世纪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改革和调整,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证其改革和调整的顺利进行和成功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随后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开始削弱了学校的思想教育品质,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带来的震动,美国朝野认识到国家的危机,触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制定了《国防教育法》,把数学、外语、科学放在学校教育首位,大大压缩了传播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公民教育、历史、地理等课程。
此背景下,技术至上主义、学历主义对教育起到了支配作用,而把伦理道德、情操教养等内容从教育领域淡化出去。
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道德每况愈下,从1930年至1980年的50年间,18—24岁的青年人犯罪率增长了79倍,18岁以下青少年的犯罪增长率增长了100倍。
赴德国学习考察报告
赴德国学习考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于赴德国进行研究考察的总结和分析。
赴德国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德国的教育体系、学术研究和研究环境,以及德国在法学领域的发展和成就。
2. 考察成果在德国的研究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与德国的教育管理者、学者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以下是我们的考察成果:2.1 德国教育体系我们了解到德国的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大学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2 学术研究和研究环境德国拥有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实验设施,为学生和学者提供了优秀的学术研究和研究环境。
德国的学术研究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研究人才。
2.3 德国法学发展和成就我们发现德国在法学领域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德国的法学教育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学人才。
3. 参考建议基于我们的研究考察成果,我们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拓宽与德国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借鉴德国的法学教育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4. 结论通过这次赴德国的研究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德国的教育体系、学术研究和研究环境,以及德国在法学领域的发展和成就。
我们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我国的法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附录- 参观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行程安排和交流记录- 资料和参考文献清单。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谢谢您 Thank you
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意义唤醒和促进他们的宽容意识和民主意识懂得尊重他人重视生命尊重人格保障人权具有责任和评判是非的能力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各种行为准则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懂来自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乐于为国献身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二)内容
任然
1.民主政治教育内容 2.宗教内容 3.伦理道德内容 4 德育理论内容 5.社会道德内容 6.经济学和法学方面的教育内容 7 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内容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7 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内容
家庭是德国传统沿袭的核心,被誉为社会与国家的 “胚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 的补充和完善。若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众多道德教 育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德国传统的家庭内部以父亲为主 导,决定则是协商性的。家庭所承担的各种道德教育就是 通过这种模式将德意志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自然地传递下去 的。正是由于家庭生活的这种轻松的氛围和非正式的弹性 教育恰好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漏。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 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德国同样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德国的家长们并不像 中国的父母一样,给自己的孩子包办事情。在德国人的观 念里,劳动教育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能够 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及社会责任感。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 德育理论内容
二战后,德国重建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任务, 而且包括医治人们的精神创伤。人们在战后陷入精神危机 ,对一切道德采取怀疑甚至敌视态度,德育肩负起疗伤及 重振民族精神的重任。德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有很大发展, 德国学校对于德育的培养可归纳为: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行 为方式,使他们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意义,唤醒和促进 他们的宽容意识和民主意识,懂得尊重他人、重视生命、 尊重人格、保障人权,具有责任和评判是非的能力,遵守 社会秩序和社会各种行为准则,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懂 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乐于为国献身。其中对当代德 国学校教育实践影响最大的鲍勒诺夫“朴素道德德育观” 和布贝尔的“品格教育”、“价值教育”理论。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笔记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笔记第一章: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1)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目标、内容、方法等。
- 外延: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
(2)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与政策- 制度: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机构、教育法律法规等。
- 政策: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地方层面的实施策略等。
(3)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效果- 实践:具体的教育活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 效果:教育成果、学生品德发展、社会影响等。
2.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 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共同点,总结普遍规律。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借鉴- 分析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3)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3.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视野(1)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如文化冲突、价值多元化等。
(2)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 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定位,如公民素质培养、国家认同构建等。
(3)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分析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向,如网络教育、终身教育等。
4.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与方法(1)比较的类型- 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 纵向比较: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 综合比较:多角度、多层面、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2)比较的方法- 定性分析:通过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 定量分析:运用统计数据、量表、实验等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量化研究。
- 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分析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
5.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1)比较的客观性问题- 如何确保比较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偏见。
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魏玛共和国(1918-1933)
“基于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教育”
Staat und Volk Bezugspunkte politische Bildung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的初步尝试
培养民主公民,巩固新生政权、摆脱民族危机
第三帝国(1933-1945)
纳粹极权政体 联邦共和国(1949-)
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角色,但仍保持在文化教育领域的直
“社会法治国”行政 接管理。 二战后至今,国家可以有广泛的社会管
理职能,国家管理职能必须受到法律的
给付行政
约束。 政治教育
国家的职能
国家的手段
指导行政
3.学校政治教育理论问题
基本目标:发展政治认识、实现政治参与
政
政
治
基本内容:政治知识与参与能力相统一
治
认
参
知 基本教学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判断 与
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以德国为例
主讲:傅安洲 2007年5月
提纲
一、德国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二、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三、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实践体系 四、借鉴与启示
一、德国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二帝国(1871-1918) 封建军事专制政体
“国民教育”Staatbürgerliche Erziehung 培养封建臣民,封建统治和殖民扩张
教育属性
教育理论
1.德国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
政治认同
社会公正 制度性资源
意识形态 意识性资源
经济发展 功绩性资源
”非纳粹化“
资源体系建设 政治社会化
”再教育“
2.政治教育管理理论问题
“警察国家”行政 17-18世纪,实行政治专制,国家政权
国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国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国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分析国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其理论基础、实践模式、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期为我国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国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检验其真理性,从而加深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 德育的实践性原则德育的实践性原则强调,德育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这一原则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3. 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
思政课实践教学正是基于这一观点,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国外思政课实践模式1. 校外实践教学国外思政课实践教学注重校外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企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思政课知识的应用价值。
例如,美国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参观企业等,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校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辩论赛、社会实践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英国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赛,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是将思政课教学与实际生产、科研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are the five kinds of moral coneepts.It ha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e ideologl‘cal and political
关键词: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Herbart’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was a very famous educationist of German in the beginning of
教育目的一直是赫尔巴特关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他于1806年发表的专著《普 通教育学》的内容上看,在其论述教学问题及教育过程时,主要强调了教育目的以及道 德教育。在赫尔巴特看来,一个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与教育有关,但这是教育的职责, 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人在他的任何活动中都需要达到的道德品质。可见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教育的任务是以他所谓的 五种道德观念为主要内容,努力形成学生“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五种道德观 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他认为,全部教育都应围 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或 背离。【l】但赫尔巴特时期的德国,社会思想保守,无论在大学里还是在社会上,人们的 兴趣都不在教育学,而是在神学、语言学和法律学等。加之它的理论本身十分深奥,而 且表述也比较晦涩,所以,在赫尔巴特生前,其教育学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2】直 到赫尔巴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学说才得以广泛传播,他本人才被奉为教育理论权威。 事实上,研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赫尔巴特在哲学、心理 学方面的思想乃至整个赫尔巴特学派的思想。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每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将会去面对着()、现实与虚拟、全球与区域相互交织的共同性问题A:传统与现代 B:历史与当下 C:守正与创新 D:变革与发展答案:传统与现代第一章测试1.任何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面对着()、现实与虚拟、全球与区域相互交织的共同性问题A:传统与现代 B:守正与创新 C:变革与发展 D:历史与当下答案:传统与现代2.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
()A:错 B:对答案:对3.要准确回答思想政治教育“为何比较”和“如何比较”等问题,首先需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
A:话语体系 B:研究边界 C:时空境遇 D:内容体系答案:话语体系;研究边界4.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和决定性因素。
()A:对 B:错答案:错5.不同国家思想政治规律的具体性还表现在不同时代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
A:主要矛盾 B:价值追求 C:中心任务 D:问题指向答案:问题指向第二章测试1.朱熹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典型的唯心论的观点。
()A:对 B:错答案:错2.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是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A:一分为二 B:实践出真知 C:实事求是 D:对立统一答案:实事求是3.历史分析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包括()。
A:以历史态度评价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 B:把握变化发展的历史原因 C:探索历史联系中的共同起源 D:基于历史发展的逻辑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规律答案:以历史态度评价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把握变化发展的历史原因;探索历史联系中的共同起源4.剥削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A:错 B:对答案:对5.绝对主义的道德观以唯心论决定论、机械决定论作为理论基础,把道德原则、善恶概念解释为永恒不变的绝对原则。
()A:错 B:对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支撑。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
世界上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本文探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期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实,而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之名。
具体有两点体现:第一,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开设以思想政治教育或相似称呼为名称的课程;第二,这些国家在尽力避免这些名称出现的同时,却又加大力度进行政治宣传。
比如在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没有开设明确与思想政治相关的课程,却大量开设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必修课程。
可以说他们将本国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宣传融人到这种看似“无关”的课程中来。
再如美国是比较注重爱国主义宣传的一个国家,美国的爱国主义宣传始终与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教育、反共产主义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分不开。
虽然美国是一个标榜民主与自由的国家,但可以看到他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没有一项是不利于本国的政治体制的。
而在英国的高校教育系统中有一点很值注意:有志于毕业后在政界有所发展的学生往往会热衷于参加大学学生会的领导工作。
学生会的换届竞选通常搞得有声有色,很有一点议会选举的味道,这正是无形的政治宣传最实际的表现。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良好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不仅仅依托于教育系统,而是发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细节,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系统一个方面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够发动其他部门与机构,如政府、家庭、社区、大众传媒的配合,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很多。
另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也是对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
德国教育在重视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还强调个体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于是德国的教学内容很多是涉及家乡的历史、地理等发展的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社会责任”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以来在德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培养德国公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德国公民的政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因此在学校课程中注重政治教育的内容。
教育机构努力通过教导学生德国政治体系、政府运作和公民职责,以提高政治参与意识。
学生们会学习德国政治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权利和义务、民主和宪政等。
他们也会了解民主的历史背景和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德国政府认为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们会学习和讨论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例如社会公正、尊重和包容等。
教师们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并激发他们关心他人和社会福利的意识。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关注历史和文化的教育。
德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纳粹主义的崛起。
因此,教育机构会向学生传授德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便学生们对过去的错误和挑战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也会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历史,以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除了学校教育,德国还非常重视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参与。
例如,政府会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以促进公民参与和意识的培养。
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总而言之,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系统,旨在培养德国公民的政治意识、公民意识、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学习德国政治和法律、了解历史和文化,并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学生们被鼓励成为独立、负责任和具有社会意识的个体。
这样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建立一个民主、和谐和包容的社会,也有助于培养德国公民在国内外事务中发挥积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