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内容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内容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内容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的内客包含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集体观念教育、权威感教育和民族感教育四个方面。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需要在多层次的集体组织中进行。

集体观念教育是在小范围的联合组织中进行。

这包括学校、家庭、青年联合会等。

学校用理想的国家集体的思想感召学生使学生深受感染和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权威教育是充满道德美气的权威教育。

凯兴斯泰纳认为人类天性的缺陷是没有权威若无权威则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

很多时候,人们从自身立场出发在处理一些国家事务中,总会出现一些优秀的人才,他们会成为“高价值的承载者”而其他平庸之辈便需要选择承认和服从于“高价值的承载者”否则社会将陷入无序的状态。

权威感教育一方面是对被任命的权威承载者们的人们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其公正的思想意识增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公民不但要服从权威而且要敢于同失职的或无能的权威承载者作斗争。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权威的概念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民族感是“一种集体主义情感”,民族感教育是以集体为出发点或来自共同的外在事物为目标的成功抱负或产生于完成共同的劳动任务。

论乔治·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

论乔治·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
成为了难点。 又如: 一种语言的措辞在另一种语言中不能找出其对
14 4
把“ 雨水” 翻译成“ w rain ater", 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是
不会明白的。 综上所述, 文化和语言两者是分不开的, 文化教学是英 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注意语 言教学 ,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有意 识地渗透文化教育, 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 同时让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 文化异国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 跨文化意识。
要, 其基点是对国家责任的思考。 凯兴斯泰纳继承了黑格尔 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应该是引导人们进人道德生活的一 种人类集团, 国家本身应是一种理想的道德组织。 从道义上 说, 国家应为至高无上的外在财富, 同时又是实现个人内在 财富的机构。国家的责任就是对其人民的安全保护和福利 救济以及成为道德的共同体。作为最高道德的国家是由公
义。此外 ,虽然合作品格的培养十分重要, “ 但教会否定 , 塑 造面对大众巨大的魔力和多数的专制政治而保持不动摇的 品质亦必不可少”“ ,国家对国家的义务感
和责任感 , 为国家奉献的道德情操, 使学生成为有用的国家 公民。 这种公民教育首先要以集体的实践劳动为基础才 而“ 是有益的, 道德教育、 品质塑造要更重于智力培养, 并且只 能通过 ‘ 服务他人的愉快劳动 ’ 得以实现” 。因为“ 在居民范 围内, 职业技能教育处于核心地位, 没有不与公民道德相联 系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教育的后果, 。 是形成个人职业道 德, 同时借此形成公民道德的基础— 认真、 、 勤勉 自制、 持 之以恒, 以及积极的奉献精神, 并最终发展为最高尚的公民 美德— 自 我约束 、 服务大众的奉献精神和正义感。因此, 要获得国家意识并达到为国家尽义务的目的,就必须从事 某种具体的职业。 在学校, 通过劳作这种具有教育价值的个 人活动方式可以了解集体的目的, 增强集体观念, 完善个人 道德修养 , 培养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劳作教育培养的人不仅 具备杰出的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还具备国家所要求的道 德品质和道德情操, 能忠实于现有国家。因此, 公民教育是 劳作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劳作教育是公民教育不可缺少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复习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复习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 P65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进入帝国主义后的有影响的教育家,他长期担任教育工作,著有大量的教育论著,都借“公民教育”的名义反复阐述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在凯兴斯泰纳看来,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而“有用的国家公民”必须达到三条标准:对国家的政治任务有相当的理解;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具有国家所要求的道德品质。

他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内容是国家意识和性格陶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劳动人民,要为劳动人民子女开设“工作学校”,为青年工人开设“补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在儿童时代就付诸实践,而且要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逐渐扩大范围。

(百科:公民教育是他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把教育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陶冶人民性格和严格控制思想的重要工具。

)2、“潘查希拉精神”P110 潘查希拉精神是指印度尼西亚的国家精神,即印尼的建国五原则——信仰上帝、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

这其中既包括了整个教育的指导思想,又包括了做人选择、社会理想,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决定了印尼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使个人在道德、民族、国际宗教方面都得到发展,包含有理想与人生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

“潘查希拉精神”被视为印尼的“立国之本”,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价值观念。

3、五月花号公约 P72 美国人的公民教育始于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三桅木帆船,五月花号公约文件是1620年11月11日,102名来自英国的移民始祖在登上美洲大陆之前在这艘船上签订的一份公约,宣布自愿结成平等的公民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章程和官职机构。

五月花号公约文件为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治打下了基础,成为新大陆上进行公民教育的最初的重要内容。

4、“灌输”学说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首先只能是一部分人先认识并总结出来,然后再灌输到群众中去。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探究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探究
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五、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对我国 职业教育的启示
他山 之石,可以攻 玉。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中关于职业教育的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l 世纪末德国工业迅猛发展, 9 经济自由竞争时期进入垄断时期; 诸多深刻洞见,若摒弃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借鉴其有价值的精 普法战争使德国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盛行;教育思想上,传统 辟见解,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1实行 “ . 团体工作”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 的知识教育观受到质疑,代之以更关注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教育 “ 观。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正顺应了当时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凯兴斯 神,增强其集体观念。 团体工作”就是让学生作共同的劳作作业。 泰纳从国家和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了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主张, 通过这种作业了解集体的目的,增强集体观念,培养责任感和团队 经济劳动集体作为对下一代人 为培养新时期国家需要的既忠诚又有用的公民这一目标服务。这一 合作精神。凯兴斯泰纳根据费希特 “ 的观点,指出关键要建立健全”符合劳动集体精 思想符合 2 世纪初西方政治与经济发展对人的需要, O 迅速为西方国 进行教育的要素 “ 神的学校管理组织,让学生在劳动集体学习生活。这对于我国的职 家所接受。 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 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集体观念 二、凯兴斯泰纳公民 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凯兴斯泰纳明确地提 出: 国家 公立学校 的 目的——也就是一切 淡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强 “ 在实践实训中增加模拟团队工作的场景: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 即教育要为培养有用的国 化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
维普资讯 hLeabharlann tp://20 0 8年

凯兴施泰纳公民教育理论

凯兴施泰纳公民教育理论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浅析乔治·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德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改革家,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欧美教育史上倡导国民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悉心研究和推行国民教育理论、劳作学校理论,并改革国民学校和补习学校,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对德国,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劳作学校建设的实践中。

本文主要就其公民教育思想进行简单介绍。

一、国家的职责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要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服务,要为实现国家目标服务。

他认为,国家与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8世纪末至19世纪期间,国民学校在德国已成为国家贯彻某些意愿的行政工具。

”国家的目的,是使现实人提高到理想人的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使现存国家提升为真正的国家,也就是理想国家的境界。

他强调,国家应该是引导人们进入道德生活的一种人类集团,国家本身应是一种理想的道德组织。

“是为了某一特定目标而组织在一起的人类集团,这一集团应该通过其成员的活动,尽可能地为个人伦理自由的发展铺平道路,同时,它自己也朝着具有美学特征的文明与法制国家的方向发展。

”“体现伦理思想的国家,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外在的伦理财富。

”“个人正是在国家实现某一时期的崇高理想中,不仅找到了理想而又受尊敬的工作,同时也找到了从伦理上完善自己的宝贵良机。

”在他看来,国家是一种人类生活团体,这种人类生活团体是引导人们向道德方向发展的。

文明和法制的国家是个人身心美满的场所,“当学校尚未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实现将现有国家引导到法制和文明国家的理想境界这一普遍目标的一个工具时,它也不可能为任何个人,以适当的方式,为其职业作准备。

”所以,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思想属于社会本位主义教育范畴,个人教育必须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的,同时又承认人的尊严和发挥个性的必要性。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三 , 公 民教 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的区别 从产生 和发展 看 ,在我 国,公 民教育发展 的历史 曲折而艰 难 。以德性文化 为典型特征 以及 由此产生 的政治模式使 古代中 国缺少公 民教 育的社会条件和实践要素 ,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的 土壤不能生发 出“ 公 民” , 更谈不上公 民教育。直 至近代 , 在 中国 陷入 巨大 民族危 急的时刻 ,西方公 民教育思想才被作为制度设 计之一被新 兴 的资产 阶级接受 , 同时以构建 “ 新 民” 社 会为 目的 在中 国开始传播 。但这种植 根于 中国传统文化之 中引进 型的公 民教 育理论注定我 国公 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路艰难而 漫 长。 在建 国以后 , 公 民教育也历经波折 , 进展并 不十分顺 利。 即使 现在 ,有 关公 民教育 的相关 问题诸如公 民教育的地位 、基本 内 容、 目标 、 途径 等还在探 讨之 中 ; 思想 政治教育对 中 国而 言则有 悠久 的传 统 , 自古 以来 , 统治 阶级对思想政 治教 育的高度重视和 推行 , 使得思想政治教 育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并成 为政权发展 与巩 固的重要保证 。 在漫长 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 中国思想政治教 育形成 了“ 政治——伦理 ” 主题 、 独特 的思维方式 和价值判 断标 准; 强调道德人 格修养对 政治前途 的决定性 意义 : 为政 治服务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出现泛政治化和社会化 的趋势 ,几乎所有 的 教育思想都为政治秩序设计。建国以来 . 思想政治教育虽被赋 予 新 的内容 , 但传统思想 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三、 公 民教 育 对 我 国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启 示 对公 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 系的梳 理为我国思想政治教 育 现代转 型提供 了诸 多有益启示 首先 ,依 据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 目的上 的一致 性特 点 ,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 于使个体 的人生 价值 和精神境界 得 以提升 , 促 使人追求 卓越 , 追求 幸福 , 最终实现 人的解放 和 自 由。 在高校 , 思想政 治教育的 目标 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形成 自我判 断、 自我选择并 产生较 为稳定 的民族 自豪 感 、 社会责任 感 . 要 通 过 自己的理 性使之扎根于 自我意识之 中 ,并通过一定方 法与手 段将培养社会个 体 良好品行 、成熟理性并积极参 与社会 生活作 为 目标 。 其 次 ,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把培育具有健全理性 的社会成 员 作为首要 目标 的同时 ,应 进一步使之真正成为沟通个体 与政 治 的桥梁 , 积极参与包括政治生活在 内的公共生活。因为作 为公 民 个 体并不是 “ 以一 种 自足 的存在方式 同 ‘ 他人 ’ 共 同构 成一定 的 ‘ 社会关系 ” ’ 。相反 , 公 民会 积极参 与到公共生活 中去 。 为 自己成 为 良好 政体 中的合格公 民同时积极 促进 良好政体的形成而竭尽 全力 。这也 就是凯兴斯泰纳所说 的 , 教育 目的只有造就公 民 . 公 民教育 是使 学生深刻领会个人 之间及个 人与国家的关系 ,并能 把获得 的知 识应 用于 自我控制 、 正义和履行义务 的实践 中 , 应用 于那种蕴含着强烈 的个人责任感的 明智生活 中。 最后 , 现代社会的 日新月异 . 不断给思想政治教育提 新要 求、 新 挑战。为解决思想政治教 育面临的困境 . 我们可 以充 分利 用公 民教育 和思想政 治教育在 内容上相互交叉 ,互为补充 的特 点 ,将 公 民教育 的有用 因子合 理而又巧妙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结 合 在一起 , 使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更加 丰富 , 形式更加多样 。从 而 完成思想政 治教 育的现代转 型 参考书 目: [ 1 ] 雷骥 . 我 国公 民教 育的 基 本 内涵 、 特 点 和 作 用— — 兼 论 公 民教 育与思 想政 治教 育的关 系. U ] 郑 州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凯兴斯泰纳:思想先驱 职教巨匠

凯兴斯泰纳:思想先驱 职教巨匠

凯兴斯泰纳:思想先驱职教巨匠作者:谢天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6期凯兴斯泰纳(1854-193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德国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欧美国家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倡导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1870年以后,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急需一大批具有专门生产技能的新型劳动者,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时德国教育的主旨并没有以技术需求为主,仍侧重于传统理论学科,根本不能满足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以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凯兴斯泰纳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出发,提出“劳作学校”思想,主张发展“劳作学校”,培养新时期国家需要的忠诚、有用的公民,为德国统治阶级服务。

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对“二战”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也符合当时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人的需要,并迅速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对欧美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在《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念》《劳作学校的概念》等著作中,他对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公民教育是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支柱。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把公民教育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陶冶人民性格、控制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公民教育的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性格训练,培养学生“绝对服从”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支配学生的思想和头脑,以抵消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

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

劳作学校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

凯兴斯泰纳在《劳作学校的概念》一书中,强调了劳作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主要任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职业陶冶的伦理化和团体的伦理化。

杜威和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之比较

杜威和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之比较

2014年2月(中)182科教导刊杜威和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之比较赵玉环(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美国的约翰杜威和德国的凯兴斯泰纳作为两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都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思想。

虽然他们的公民教育思想侧重点不同,但是有许多相通之处,两位教育家都洞悉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都认为发展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好公民,并为民主主义而服务。

两位教育家的公民教育思想都充满了民主、科学和人文精神。

文章力图比较分析二者的公民教育思想,对于廓清当今中国关于公民教育的内涵,更好的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民教育民主劳作学校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Compar e Dewey and Kai Hing Steiner Thought of Civic EducationZHAO Yuhuan(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Ningbo University ,Ningbo,Zhejiang 315211)Abs tra c tAmerican John Dewey and Germany Kai Hing Steiner as two influential educators have proposed the idea of civiceducation.Although their different emphas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itize ns,but there are ma ny similarities,two educators have insight into the importance of civic educa tion ar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is to develop good citizens and to democratic and services.Citizen Education two educators are full democ racy,scientific,and humanistic spirit.The ar-ticle tries to comparative analyze bo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itizens,for the clearance of today's China connotation about civic education,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better civic education.Key wordscivic education;democracy;craft school1问题的提出公民教育,就是指一些国家培养国民所实施的有关权利、义务及其责任的教育。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乔治·凯兴斯泰纳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所倡导的公民教育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德国完成了统一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迅速发展,急需大量有技术、有责任感、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凯兴斯泰纳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使他们具备为国家服务的精神和能力。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包括“国家公民”和“劳作学校”。

他所定义的“国家公民”,不仅要有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还要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而“劳作学校”则是实现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凯兴斯泰纳看来,劳作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劳动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中,他强调公民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他认为,通过职业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分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职业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勤劳、坚韧和责任感等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凯兴斯泰纳还非常注重公民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灵魂,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才能真正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

此外,凯兴斯泰纳主张公民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他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应当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它强调了职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论乔治·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及启示

论乔治·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及启示

论乔治·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及启示作者:焦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3期焦敏(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的内涵、方法以及对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开展公民教育既要把握实践性,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又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高校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47-02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新教育运动中,乔治·凯兴斯泰纳是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家,他是德国早期资产阶级公民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乔治·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遵循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家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开辟的道路,他将民主主义与国家主义相结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职业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公民教育理论以及劳作学校理论,他的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的观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德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因而,学习和研究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高校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的内涵1.将民族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强调教育必须具备民族精神的特征。

在公民教育的本质问题上,凯兴斯泰纳认为只有民主国家才有公民教育。

他强调公民及公民教育的定义前提是立宪国家,在专制立宪的国家根本就不存在“国家公民”,“国家公民的概念和民主立宪国家的概念是相互交替的”,[“2] 只有当全体人民都学会以国民的身份去感受、去思维并且去行动时,才会有一个健康兴旺的国家出现”[3]。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强调民族性,指出教育者的全部教育必须具有民主精神的特征,并坚决反对自负的民族主义。

但是,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凯兴斯泰纳的民主观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凯兴斯泰纳

凯兴斯泰纳

2)公民教育的目的
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
目的。 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使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
的 “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
➢ 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
➢ 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
➢ 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
国家公民也是世界公民的基础。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职业教育质量的好 坏和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和 教学技能水平。凯兴斯泰纳强调劳作学校的教员既要有所教 学科的技术技能,还要接受师范教育,可以说是德国“双师 型”教师的雏形。目前我国职业教师的素质偏低,师资匮乏 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大力气 改革现有的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体系,建立一个适合中国职业 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的灵活多样的教师教育机构。
凯兴斯泰纳生活在民族主义急剧膨胀的年代,他的主张迎 合了当时德国统治者对内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成为 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武器。他的劳作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有着 一定的反动性的,但是,我们深刻认识其理论的阶级劣根 性、时代局限性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劳作教育思想的先 进性。
(一)理论启示
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是对传统“读书学校”的批评,击 中传统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病,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既区别了“劳作”和游戏、运动的概念,又 分析了“读书” 学校与“劳作”学校的不同。
同时他也提出过一些有见地的思想,尤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反映了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1.他对劳作教育的重视,虽然反映的是工业化对熟练技术工人 的要求,但促进了德国工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2.认识到教育必须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完善。

第四讲 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思想

第四讲   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思想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经济建设需要为主 要动力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 2、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为重要目的得到大发展的职业教育;
3、1999年以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主 的职业教育体系; 4、2002年以来,突显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 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 业 教育。
德意志民族之谜
德意志民族向来以严谨务实、一丝不苟著称,在德意志 民族性格中服从与叛逆、疯狂与理性、传统与超前是并存 的 。虽然曾经两次挑起了世界大战,但战后经过深刻地反
思和自省,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佩服,能够两次发动世
界大战,并在战后奇迹地如凤凰涅槃般屹然崛起,雄辩般地 证明了这个民族巨大的能量。
太老。因为他们相信科学研究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 ——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解决“三农”问题 ——提高劳动者素质 ——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中国社科院2010年的《法制蓝皮书》。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已近1亿人口,“新生代” 主要指80后、90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 案件约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这 可真不少。你看它的特点“共同犯罪、团伙 犯 罪突出”。
辑的思维力和灵活的应变力。
(二)劳作教育思想 1、劳作学校的意义 “劳作” 一词德文的原意是农业的“苦 工”、
“贱役”,后来渐渐扩展为兼含有手工劳动、 技术作业和一般需要体力的工作。到了近代 “劳作”一词也指脑力劳动或精神工作。
只有那些能够在我们的心灵中唤起绝对的有力量的价值 的劳作,才称它为含有教育意义的劳作。 真正的劳作学校必须能唤起学生内心对劳动的价值观
• 孔融4岁能让梨,表现了良好的礼让之风,是“圣 人”之举。但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孩子,实际情 况是,为了争抢食物,又哭又闹者居多。孔融可 敬却很难学,有的时候甚至不能盲目乱学。我们 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诉求。肚子饿了一味礼让,那 是虚伪;肚子饱了还要再吃,那是贪婪。

论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 凯兴斯泰纳 的公民教育理论在德国的新教育运动的 ( 一 )公 民 的内涵 。公 民是 什 么 ?这 是探 讨和 理解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前提条件 。公民的概念最早出 大背景下掀起一阵改革热潮,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手段分 现在古希腊。在古希腊 ,公民属于政治的概念, “ 公民” 别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 ( p o l i t e s ) 源于 “ 城邦” ( p o l i s ),公民即是拥有关于政 德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时至 治 、经济 、军事等方面权利的城邦居民 ,能够参与邦内政 今 日,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公民教育改革 治生活。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对公民内涵的理解上,将公 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 的产 生背景 。1 9 世纪 民 的概念法律化。[ 1 J l ‘ 公民也是一个法人 ,他们必须有自 己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国家和法不能包容一切,他必须尊 末,欧美的工农业和 自然科学的发展 及社会的政治生活 重公民个人 的某些 自由权 利 ”。到了近代 ,公民 的涵 义进 的巨大变化 ,这亟需改变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统教育, 被动的学习状态 , 转而培养掌握一定科 步扩展,在以个人杈利为核心的基础上,它还代表着民 改变学生机械的、 主、自由和平等。直至今 日, 公民一般是指现有从事管理 学技术和具有创新思维 的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凯兴 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由不同时代关于公民 斯泰纳基于国家的教育需要和状况 , 在一系列教育活动中 德国青年公 的内涵来看,公民都是指拥有并且能够行使一定权利的独 形成 自己独有的公民教育理论,并且发表了 《 立个体 ,他们拥有平等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可以参与国家 民教育》一文和 《 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 《 国家公 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 民教育的概念》以及 《 劳作学校要义》等等著作 ,阐述了 ( 二) 公 民教 育 的 内涵 。公 民教 育和 公 民在 一 定程 如何使国民学校的青年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 ,响应了当时 度上是相似的 , 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因此要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诉求。他的公民教育理论适应了当时德 正确地理解何谓公民教育就必须结合特定 的社会历史条 国资产阶级需要培养大批生产上有技术 、政治上能服从资 件 。基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公民教育的内涵包 产阶级利益的工人的要求 ,因此受到资产阶级的赏识。在 括三个方面 ,分别是对公民的教育 、成为合格公民的教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下 , 德国展开一场浩大教育改革运动 , 育,深刻地和渐进地体现出我国对公民进行教育的现实需 最突出的就是劳作学校的兴起 , 极大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 要。首次,对公民的教育主要是从国家的职责出发,国家 展 。 有责任对生活在其领域内的公民提供一定程度的教育 ,它 ( 二) 凯 兴斯 泰纳 公 民教 育 的核 心理 念 。 “ 培 养 有 实质上是广义的公民教育,包括来 自社会、家庭 、学校的 国家意识的有用的公民”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 切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在方式 、内容还是途径都呈现 核心理念 ,其中 “ 国家意识”实质是公民的道德意识 , 获得 国家意识不外乎是兑现道德的 多样化 ,旨在从多方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促使 凯 兴斯泰纳认 为 “ 其的社会化的一种全民教育。其次 ,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 国家理想 ,时刻准备着 ,用 自己的行为参与发展现有国 主要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 ,它是旨在使公民具备适应国家 家 ,使其 向着道德 的国家理想迈进 ” ;而 “ 有用的公 公正”、 “ 合法”及 “ 劳作”三种品德并 和社会需要的综合的 “ 公民素质”的一种教育,更多侧重 民”是具备 “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讲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概念援引19c、20c初德国新教育运动中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的观点他指出,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国家意识的公民。

这一概念是以国家、国家意识、公民三个概念为基础去理解。

国家是一种道德集体,国家意识便是一种道德意识,公民具有“公正”、“合法”和“劳作”美德。

具有这三种美德并且服务于自己国家的人就称为“有用的公民”。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概念内涵比较丰富,具体来说就是为“文明”与“法制”的理想国家培养公民,这种公民既有公正之心,又有守法精神,还有劳作能力。

公民教育的性质(1)、凯兴斯泰纳指出其前提是民主立宪国家,专制立宪国家不存在其所指的公民教育,即必须是”国家公民与民主立宪国家概念相互交替“,只有民主国家才有公民教育。

(2)、它是民族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公民教育观。

主要内容:美国的公民教育•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战后的新品德教育运动一、美国的公民教育运动19世纪初公立中小学普遍开设“美国政治史”,这时期的公民教育基本上就是政治教育。

•19世纪末,许多教育家感觉到公民教育不能狭隘化为政治教育,于是在全美教育协会的主持下进行了广泛研究。

1916年出台了一份名为“社会研究课程体制”的著名报告。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青年的反社会行为使得公民教育重新得到重视。

大多数州立法规定学生在9-12年纪必须学习公民教育的课程。

80年代联邦国会通过《联邦初、中等教育法》,强调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规定各州政府资助中学开设公民教育的课程,资助担任公民教育课程的老师定期进修。

1990年,联邦政府教育部颁布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指导性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该文件规定,良好的公民教育是美国教育在2000年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

(206-207页)概念:民主下的自治教育,即教育公民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根据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制定的《公民和政府管理国家标准》,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意向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每一个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与机会
凯兴斯泰纳理想的公民
01 具有关于国家职责的知识,了解国家的任务 02 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技术的能力 03 具备国家要求的道德品质(公民的关键),热爱
祖国,愿意为国家服务
公民教育的对象与目的
全体国民
对象 目的
培养一种甘于为他人、为社 会服务的有用的国家公民
对当时的学校剖析
职业训练
使学生具备社会岗 位所要求的基本素 质和技能 如:劳作课程、劳 作训练
03
能力培养
公民能力培养指作为公民 所应具有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如: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 培养、有逻辑组织的课程 与启发想象的教材
反 思
03



反思与借鉴
◆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
如:江苏省于3月28日颁发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 育的指导意见》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
CONTENT
01 人物简介 02 公民教育思想 03 反思与借鉴
人 物
01


人物简介:凯兴斯泰纳
乔治·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德国教育 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877年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并兼修教育学和哲学,获得哲学博 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校长、督学,并任慕尼黑市教育局 长25年。退休后,以名誉讲座名义在慕尼黑大学主讲教育原理和学校组织 等课程约13年。法、英、美等国都曾争聘他讲学。
主要贡献|思想:创办劳作学校、劳作教育思想、公民教育思想

民 02
教 育 思 想
凯兴斯泰纳理想的国家
国家应该是“法治和文化的国家”来自能够满足人们的一些 最基本的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如安全、社交、自由等
这种国家的社会秩序应该建立在纯粹的“社会良心”上, 这里的“社会良心”指的是:是能让各阶级的人们都心满 意足, 人们心甘情愿地奉行一切社会规则。
有助于走向普职融合
谢谢!
当时德国中学是死记 忆知识的教育
当时国民学校忽视儿 童实践兴趣的培养
当时职业学校只专 注于技能的培养
提出应该用劳作学校代替旧的学校, 在劳作学校里, 或 用新的内容,或用新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实现公民教育 的目的。
公民教育的内容
01
02
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 知识的教育是公民教 育的基础和准备 如:劳动集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