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公民教育观《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解析
浅析《理想国》的教育管理思想
浅析《理想国》的教育管理思想柏拉图是一位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柏拉图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代表作《理想国》,亦是内容丰富、内涵深厚。
不但哲学家能从《理想国》中感悟到哲学的最高境界;社会学家能从《理想国》中探索出人类的亘古追求;教育家也能穷其毕生精力从中推演出“理想”的教育体系。
因此,本人只能从自身专业入手,在研读《理想国》一书和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浅谈对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认识。
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他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曾拜苏格拉底为师整整学习8年。
苏格拉底被人陷害诬告,被判死刑后,柏拉图被迫流亡到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各地达12年之久,他借此机会广泛游历,博学多问,成为一个见闻深广、学识渊博的学者。
40岁时,他回到雅典,在雅典城郊建立了阿加德米学园,从事讲学、著述和科学研究。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城邦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在其青少年时期,正值雅典内争频起、外患危急之时。
他亲身经历了社会的混乱、多变,萌生了建立一个稳定、和谐、正义的理想社会的思想。
其主要观点记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一书中。
它成于柏拉图壮年,如日中天,影响深远,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它涉及广泛,论及优生、节育、婚姻自由、家庭解体、民主、专政、宗教、道德、文艺、教育、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等等问题。
就教育而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他自认为理想的完整教育体制构想。
其包括教育总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完成和实现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手段等。
可以说,这一构想高于古代希腊奴隶制教育的任何一种教育理论,是希腊奴隶社会教育的最高成就。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治国的计划纲要,更是一部教育理论力作,备受世人重视。
也正因为如此,柏拉图不仅作为著名哲学家、社会政治家,而且作为古代西方世界的著名教育家而闻名于世。
二、教育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阐述了其理想的教育管理体系。
《理想国》中的教育理论
《理想国》中的教育理论一、概述《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基石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通过对理想国家的构想,探讨了正义、政治、哲学、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主题。
教育理论占据了核心地位,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塑造理想国家公民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个人灵魂升华和认识真理的必经之路。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前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和身体素质第二阶段是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第三阶段是数学和哲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智和智慧。
这三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柏拉图的教育理论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道德的培养和灵魂的升华。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们认识真理,实现灵魂的和谐与完善。
这一理念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对《理想国》中的教育理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揭示其内涵和价值。
1. 介绍《理想国》的作者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柏拉图,他生于公元前427年,逝于公元前347年,是西方哲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
柏拉图的思想深受其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他一生致力于探索真理和智慧,构建了一个宏伟而深刻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以理念论为核心,他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他主张通过哲学思辨和内心的修炼,达到对理念世界的认知,从而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幸福。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提升人们的灵魂境界,使人们更加接近真理和智慧。
柏拉图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智慧和德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理想国的合格公民。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详细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
他主张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将教育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柏拉图曾经撰写《理想国》,其中有关于教育的思想被广泛传播。
总体来讲,
柏拉图对教育的思想涵盖了从“熏陶”精神信念到艺术、文化的内容。
他认为,要想培养出最出色的公民,教育要有品格的整体熏陶,不应仅限于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灌输,而是要朝向健全的“熏陶”来充实公民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原则。
在柏拉图的理想下,“熏陶”思想把健全的道德准则纳入教育范畴,强调培养
学生整体的品德素养。
同时,柏拉图还强调学生在不同学科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比如运动、音乐和文学方面的技能,这才是一位真正优秀的公民所应具备的各类能力。
柏拉图关于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可以在现实的教育中体现出来。
其一,校园文化
的建设提倡“品格优先”的原则,将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重点,以提升学生作为公民品德素养;其二,在课程设置中多加入一些音乐、美术、体育等“雅俗共赏”内容来拓宽学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想及审美能力;其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这意味着教育管理者更多地关注学生品行和多元能力的发展,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总之,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就是要
以熏陶公民心灵和增强学生能力为核心,为学生们提供综合性教育,培养优秀公民,从而有效发挥学生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论语》《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比较
《论语》《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比较《论语》与《理想国》是中国古代和希腊古代两部重要的著作,分别代表了中国与西方的古代教育思想。
这两部作品都涉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例如目的、方法、内容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论语》和《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的异同。
在教育的目的上,《论语》强调个体德育的重要性,侧重于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和道德素养。
孔子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认为培养个人德行乃至“圣贤”是最高的教育目标。
而《理想国》则更关注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塑造完美的城邦和公民。
柏拉图认为通过哲人统治和严格的教育系统,可以实现理想国家和理想公民。
在教育的方法上,《论语》注重实践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孔子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律、节制和正直等美德,并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和传承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道德。
《理想国》则更注重思维和理性的培养。
柏拉图认为通过哲学思维和辩论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智慧和理性。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训练”,即通过逐渐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普遍概念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育的内容上,《论语》强调了礼、乐、信、义等传统价值观的培养。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价值观,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而《理想国》则更注重理性和道德的培养。
柏拉图提出了“三重教育”,即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灵魂和智慧。
他认为只有在理性和智慧的指导下,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美好。
《论语》和《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虽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也有诸多的差异。
《论语》注重个体的德育,强调实践教育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而《理想国》则更关注公民的教育,注重思维和理性的培养。
《理想国》还提出了更全面的教育内容,包括身体、灵魂和智慧的培养。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
我们应该在比较和研究中吸取两种教育思想的优点,找到适合当代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通过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理论研究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教育理论研究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摘要: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对教育问题的诸多构想,表达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内容的严格选定以及对人的天赋的注重,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从柏拉图的教育理论基础入手,分析其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希望对中国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涉及多方领域,著作丰硕,以代表作《理想国》影响最深远。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最早的乌托邦思想,为实现“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柏拉图提出各种建议,教育问题是最主要的考虑之一。
柏拉图倡导通过教育培养公民正义、智慧、勇敢、节制四种品质。
一、教育的理论基础———天赋理论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存在很大的差异。
上帝在铸造人的时候,在统治者身上加了黄金,在辅助者身上加了白银,在农民及其他技工身上加了铁和铜“,各种天赋———我们曾主张他们应具备他们作为受教育的基础”。
天赋理论是柏拉图教育理论的基础。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比喻成眼睛,“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能力”,教育则是引导“眼睛”由黑暗转向光明,“它不是要在灵魂中创造视力,而是肯定灵魂本身的视力”。
因而教育并不是把原本不属于灵魂的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是首先肯定了人的天赋知识,教育则是因材施教。
二、教育的目的———实现“善”的理念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们追求“理念世界”中的最高主宰———“善”的理念,培养“爱学习”、“爱智慧”的城邦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哲学王是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的重要条件,他具有最好的灵魂,达到最高的知识,看见“善”,并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他接受城邦的培养,怀着热切的报答培育之恩的心情,管理城邦,是最具有智慧且最不热心于权力的统治者。
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哲学王,是理想国是否会实现的核心要求,因此,教育是理想国建成的根本。
三、教育的内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分阶段的终身教育模式。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体系
美德主要内容: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正义: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为统治者、护国者和
生产者所共有的美德,它表现为统治者以智慧治 理国家、护国者以勇敢保卫国家、生产者以节制 协调彼此的行为。不同等级的人在国家里各行其 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正义是心灵 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正义的人生 活得好,不正义的人生活得坏”。只有具备正义 精神的人才能达到灵魂的和谐,获得幸福的人生。 柏拉图将这种正义精神的培养作为其道德教育的 重要内容,关注人的灵魂的塑造,谋求心灵的转 向。
美德
理论基础
伦理学 人性
哲学
灵魂 理念
理
想
教育目的
国
教育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教育作用 教育方法
美德主要内容: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智慧:柏拉图认为,智慧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美
德,“由于它的少数人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的 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它的人们所具 有的知识,并且,如所知道的,唯有这种知识才 配称为智”。他认为能够适应统治任务,具有治 国才能的,只能是哲学家。他指出,除非哲学家 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 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才能严肃认真地追求 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在他看 来,国家只能对极少数具有所谓金质潜能的年轻 人进行专门的教育,培养其智慧的品德,最终使 其成为理想的统治者———哲学王。
理智部分:人们用于思考推理的 欲望部分:人们用于感觉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 激情部分: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
理智占统治地位,激情和欲望应该服从于理智。
日喻
理念
线喻
洞喻
日喻 P266-267 他提出太阳跟视觉和可见事物的关系,正好像
(完整word)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摘要:希腊大哲学家兼教育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
它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长时期存在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德育水平滑坡、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等问题的解决颇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理想国》;教育思想;现代启示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著述颇丰,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他最主要的著作《理想国》既是一部哲学名著,也是一部社会思想方面的精典,一直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在这本著作中,柏拉图广泛涉及并讨论了包括哲学、道德、民主、国家、教育等在内的许多问题。
柏拉图除了阐述他主要的哲学思想外,还探讨了城邦公民教育的制度、方式等社会思想范畴内的问题.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说:“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理想国》)。
”或许,爱默生的这句话多少存在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理想国》在我们人类历史上的分量确实举足轻重,正如一句话所说,“柏拉图因《理想国》而名垂千古,《理想国》因其思想而震古烁今。
"柏拉图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影响是空前的,主要阐释的就是柏拉图为人类提供的一套系统的至善至美的教育理论。
他提出教育要从小开始,要用音乐与体育培养儿重的素质,提出不要从功利出发学知识,而要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学习目的,强调品德教育和灵魂转向,要用辩证法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
一、柏拉图的生平简介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客观唯物主义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20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
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其一生著作颇丰,所著内容多以对话体出现,他的精神和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阿尔福莱德·诺尔特怀特海所说的“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可以说是对柏拉图思想最富价值的概括。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摘要]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的很多哲学思想中都蕴含着一些教育意义。
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的代表作。
在第二、四、五、七卷中,柏拉图对教育做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其理论内涵,可从中总结出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理论。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给我很多现代启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结合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大胆设想,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架。
这里就教育方面的设计如下: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教育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技术教育。
此外,还规定了教育目的、教育体制等。
因此,柏拉图的确算是为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可以说,整部《理想国》贯穿着一条主线:教育可以兴邦。
一、柏拉图教育制度的基本思想柏拉图设计的教育制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整体上的粗糙以及内容的不完整是必然的,但是用现今的眼光来看,他的教育思想仍包含许多的真灼见,这些灼见对后世是有极大的启发的。
1.赋予教育的重要地位针对理想政制国家幸福的需要,柏拉图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教育制度。
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
首先,他设定了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举国之人,能敬神孝亲爱友;二是培养城邦的最高统治者,即哲学王。
柏拉图认为,这两个目的相比较,后一个更重要一些,它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因为哲学王是柏拉图理想国能否实现的条件,如果教育不能培养出兼为政治家的哲学家,建立理想国就是空想。
总之,柏拉图认为理想国能否建立,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2.重视教育教育人的功能普通教育的对象是一般公民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而高等教育的对象则属于一二等级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统治者和护卫者。
《理想国》中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理想国》中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作者:赵梦涵来源:《管理观察》2019年第02期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对其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所包含的思想涉及正义、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要进行公民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品质,但是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过书中论述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今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理性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是西方教育史上完整提出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教育体系的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他认为女子应该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重视早期教育,倡导“寓学习与游戏”中。
这些教育观念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智慧、勇敢、节制的正义的人,进而实现个人与城邦的同构,达到理想的统治形态。
1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所处的年代正是雅典城邦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面对当时混乱动荡的社会现实,柏拉图通过《理想国》一书来表达自己企图重振雅典辉煌的信心,他所倡导的是要建立一种正义理性的社会,即通过公民教育实现这一目的,选择合适的成员加以培养,使他们具备理想城邦所需的品质,达到能够独立自主的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实现公共之善。
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品质最终取决于个人的品质,因此城邦的正义在本质上根据个人品质体现。
柏拉图在城邦结构上将其划分为“生产者”“保卫者”和“统治者”,分别履行“生产”“军事”和“统治”职能,三种人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共同构成城邦的层级机制。
这三种人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品质,对生产者而言,他应该做到节制;对保卫者而言,他应该勇敢,有能力保卫城邦的安全;对统治者而言,他所具备的品质是智慧,即拥有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智慧,使公民获得充分的幸福感。
与城邦相对应的,个人的灵魂也应该具备三个层面,用以感受爱、饿、渴等物欲的部分,即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人们借以发怒的部分,即激情;用以推理的部分,即理性。
《理想国》中教育思想对青年教育的启示
《理想国》中教育思想对青年教育的启示《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对青年教育的建议。
以下是《理想国》中教育思想对青年教育的启示:《理想国》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培养青年人的灵魂,并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的关键。
他说:“如果我们不对孩子们的思想、品行和身体进行科学的培养,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告诉我们,教育是塑造青年人个性和能力的重要工具,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柏拉图强调为青年人提供全面的教育。
他提出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全的人”,即在智力、品德和体魄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他坚信,只有通过全面发展,人才能够达到精神的境界,并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这给予我们在青年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的启示。
《理想国》中强调了培养青年人的道德品质。
柏拉图认为,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优点,是人格的根本。
他提出了“教育是首先护理灵魂”的说法,强调培养青年人的道德品质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他认为,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灵魂的净化和意识形态的引导来实现。
这告诉我们,在青年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能够正确判断事物、依法办事,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理想国》中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柏拉图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个人的利益而存在,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他提出了通过良好教育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高道德的领导者来治理社会。
这告诉我们,在青年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理想国》中强调教育的实践性。
柏拉图认为,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讲去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提倡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告诉我们,在青年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及启示
培养 德 才 兼 备 的 具 有 理 性 的人 ,维 护 城 邦 稳 定 有 序 。《 理想 国》 讨论 “ 人正 义 ” 从 个 开始 , 出 了“ 邦 提 城
的正 义 ”又讨 论 了什 么是 “ , 不正 义 ” 对 于个 人来说 , 。
在每 一个人 的灵 魂里 也存 在着 , 且数 目相 同 。”1 i他
国中对 城邦公 民的教 育 ,也可 以说 是公 民教 育 思想
收 稿 日期 :0 9—1 —l 20 l 6
作 者 简 介 : 真真 (9 5一) 女 , 南 项城 人 , 南 师 范 大 学政 治 与 行 政 学 院 20 刘 18 , 河 华 0 8级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专 业硕 士 研 究生 , 究 方 向 研
后 , 拉 图认 为 , 柏 正义 是最 高 的善 , 不是 某种外 在 它 的东 西 , 是灵 魂 自身 的适 当状 态 。 个理 想 的国家 而 一 就 是要 符合 至善 理念 的 、 义 的 国家 。 正 正义 不仅是 个 人 的德 性 , 而且 是 国家 和个人 的共 同德性 , 国家和 是 个 人 的双 向约 束和互 动 ,是 对个 人更 是对 国家 的要
Apr 2 0 . 0l
《 理想 国》 中的公 民教 育思想及启 示
刘 真真
( 南 师范 大学 政 治 与行政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3 ) 华 广 1 6 1
摘 要 : 拉 图 《 想 国》中 的公 民教 育思 想 实际 上 贯 穿 了他 构 建理 想 国 的整 个过 程 之 中 , 想 国是 他 对 日趋 衰 败 的 希腊 城 邦 柏 理 理
及 到 了政治学 、 育学 、 理学 、 学等 多个 领域 , 教 伦 哲 思
浅析《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摘要:柏拉图不但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系统论述教育思想的第一人。
理想国以培养哲学王为核心,全面展开对公民的教育,从而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
从培养公民的早期教育开始,其教育一直贯穿公民终身,对公民进行逐层选拔,最后培养出真正统治城邦的理想国。
柏拉图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教育思想;早期教育;终身教育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早逝,其继父是雅典政治家,这种家庭环境对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柏拉图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亲眼目睹了雅典民主制度的腐败,战后斯巴达建立的"三十僭主”寡头统治使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成为言论自由权的第一个殉难者,他的死使柏拉图也痛彻的意识到其所生活时代的城邦制度的衰败已无可挽回,想要在城邦中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也是极其困难的,要挽救城邦的衰落就必须使真理和绝对的权利结合起来,但光靠真理是行不通,力量是极其软弱的。
于是就需要代表最高智慧和拥有绝对权力的哲学王来进行城邦统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柏拉图试图去构建一个以哲学王为核心的理想国,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
一、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早期教育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3岁)的儿童是心理发展的最低阶段,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智力开始发展。
在孩子的生命初期他们的大脑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对生命后期的个人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生命初期阶段是孩子性格、思维养成、潜能激发的最佳时期。
柏拉图在书中就谈到:“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
”所以在生命初期阶段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善的美好的东西,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接受好的教育,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美好的思想,为个人正义的形成打下牢固的基础。
理想国的教育观概述
理想国的教育观概述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他对于理想国家的构想,同时也包括了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的概述:
宗旨与目标: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理想的国家和社会的公民,这些公民应该具备德、智、体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
他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升华,进而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国家的管理者应接受高等教育: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家的管理者应该经过深厚的哲学和伦理教育。
这是因为他认为,只有深刻理解道德和正义的人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并使其达到最高的社会秩序。
教育的阶段划分:
柏拉图将教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儿童时期注重德育,中期注重体能和军事训练,后期则进入哲学和知识的深度学习。
音乐与体育的教育:
柏拉图认为音乐和体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对于塑造灵魂有积极的影响,而体育则对于培养健康的身体和纪律感有益。
艺术的审查与控制:
柏拉图对艺术的态度较为保守,他认为一些艺术作品可能对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主张对艺术进行审查和控制,确保艺术的作用符合道德标准。
总体而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于教育的思考主要体现了他对于理想社会和理想统治者的构想。
他认为通过深度的哲学教育和全面的德智体培养,可以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理论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理论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究古希腊哲学巨擘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提出的卓越教育理论体系。
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是一部详尽的政治哲学专著,而且是一部宏大的理想教育模式构想。
在这个框架内,柏拉图勾勒出了一幅全面而深刻的教育蓝图,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理想的公民。
通过道德教育和理性训练,个人可以达到灵魂的完美和社会正义的维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渗透到本书的多个章节中,尤其是在第7卷中,柏拉图对教育的本质、过程、内容和目标进行了详细而彻底的阐述。
他主张教育应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人的天赋和社会角色划分不同的教育道路,以培养一个在追求智慧的同时保护城邦的哲学国王和一个忠诚勇敢的守护阶级。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特别重视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早期教育和素质教育,并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洞穴寓言”来隐喻教育引导个人从无知走向真理的过程。
通过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话语,本文将进一步揭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本质,包括对个人道德和智慧的培养,对理想人格塑造的追求,以及构建理想社会秩序的教育基础。
同时,反思这些理论对当今时代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2、理想国家与理想人格的建构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
在这样一个国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从事最合适的工作。
他把国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层:统治者、守护者和生产者。
统治者(哲学家王):统治者是理想国家的领导阶层,具有智慧和哲学素养,能够感知真理,因此最适合决策和领导国家。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有统治的资格,因为他们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诱惑,追求真理和正义。
守护者:守护者是保卫一个国家的力量。
他们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具有勇敢和忠诚的品质。
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国家不受外国入侵,维护国内秩序。
生产者:生产者包括农民、工匠、商人等,他们负责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
尽管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于统治者和监护人,但他们的工作对国家的运作同样重要。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影响了几乎他之后所有的哲学家。
他一生著述颇丰,而《理想国》便是诠释他思想的最好的作品。
本文通过对《理想国》中有关教育的思想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柏拉图所提倡的课程观思想。
并简要分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如今教育现状的启示。
标签:柏拉图;《理想国》;课程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说:“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理想国》)。
”虽然思想家的评语有点夸张,但从一定的意义上道出了柏拉图与《理想国》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
柏拉图因《理想国》而名垂千古,《理想国》因其思想而震古烁今。
《理想国》中,在第二、四、五、七卷,柏拉图对教育做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柏拉图对教育思想的研究可谓丰富深入,下面简要分析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主张。
一、柏拉图教育主张(1)终身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为了培养国家的接班人,他设置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划分了不同的学习阶段,每个阶段学习的科目各不相同,整个教学体系呈金字塔形。
尽管他的终身教育论是从培养国家最高统治者出发,但这种教育理念对后世的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男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柏拉图说:“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
”1女子和男子因为有同样的天然秉赋,有同样的享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无论是女子还是男子个体之间的天赋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表现在生理、体力上,又表现在心理、智力上。
因此从孩童时代起应该根据男子、女子的天赋资质不同,有针对性地把他(她)们分别培养为不同的社会人才。
(3)国家教育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国家教育作为实现和维持理想国的根本手段和根本保证。
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兴邦。
(完整word版)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在理想国中,教育问题很重要“理想国”共十章,第一、二两章讨论公道正义的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理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 所以这两章概括了全书的主旨, 指出了教育工作的目标。
从第二章后半开始,连续几章谈论教育问题.约略加以划分,第二章后半和第三章为一组, 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
第五章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
第六章和第七章为一组, 讨沦哲学家的培养, 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
第四章谈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 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诸德的意义。
这几章都属论述教育的重要部分。
其余第八、九两章谈论政体, 第十章淡论艺术, 和教育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足见“理想国”包含着柏拉图教育哲学的全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世界正从其“黄金时代”走向衰落,天灾与人祸造成当时希腊经济崩溃,政局动荡,道德沦丧。
文明的失落、辉煌不再,使得“城邦重建”成了公元前4世纪的人主要思考的问题,柏拉图在继承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一个思维上的理想国。
柏拉图提出:要么让哲学家拥有统治城邦的权力,要么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建立一个“没有堕落、没有贫穷、没有暴虐、也没有战争的社会”,才能重建城邦的秩序,因为只有“爱智”的哲学家才能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拥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知识”,拥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德行”,并“通过促进和推崇正义”建立一个“辅助者、生意人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的正义的城邦,而“哲学家"的造就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
于是,在柏拉图看来,重建城邦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来造就“哲学家”,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哲学家"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
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构成有形事物的理念是事物存在的依据,是永恒不变的。
何谓“善的理念"?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六卷用“太阳”来比喻它。
论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
论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作者:程亚云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5年第9期程亚云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摘要《理想国》是柏拉图对日益衰败的希腊城邦的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
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地描绘了关于公民教育的内容。
在他城邦中的公民教育是以培养“正义”的人为教育目的;以培养“善”为终极教育目标;提倡正义、勇敢、智慧、节制的美德等。
关键词思想;柏拉图;公民教育;古希腊;正义公民教育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
在古希腊,由于各个城邦的政体不一样,因此,对于公民教育内容的限定也就不一样。
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它是针对全民性的,是以政治实践为途径,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美德或公民精神。
”1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 年。
他的父母亲都出身于名门贵族。
尽管幼年丧父,但家庭环境和家学渊源对柏拉图的洞察力有极强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激起了他的参政热情。
柏拉图见证战争,也看到雅典政治的不断变更。
其中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在民主制恢复的第八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这一事件给柏拉图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影响了他一生的志向。
他认为,当时的民主政治是不正义的,是令人厌恶的。
他对民主制和僭主制失望透顶,进而开始构建他自己的理想城邦。
在他的城邦中推崇真正的哲学,认为应该让哲学家掌握政权。
古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柏拉图生活在希腊的古典时代。
希波战争开启了古典时代的大门。
“希波战争后,希腊世界形成了两大城邦集团:一个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一个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
两大同盟在政治、经济上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发展,终于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场战争的失败给雅典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战争中大量奴隶的逃亡,致使工业停顿;各城邦渐渐脱离雅典帝国,不再交纳赋税:战争也动摇了人民对神明的信仰,对一直以来遵循的道德信条产生怀疑,民主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对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 的位置, 怀特海有过精辟地断言, 他说: “ 关于欧洲哲学传统 的最可靠的概括是, 它是由一连串柏拉图的脚注组成的。 ” 两 千五百余年的西方学术史不是在证明柏拉图的理论, 就是力 图推翻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写作的 《理想国》 则开了西方 学术之先河。一般认为, 《 理想国》 以哲学思想为统率, 涵盖 了政治学、 伦理学、 教育学、 心理学以及美学等五个方面内 容。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 《理想国》 不外是两大主题: 政治与 教育, 诸如哲学、 伦理学、 心理学等皆是为阐释政治和教育而 引发出来的知识内容。正如卢梭所说的: 《 理想国》 是迄今为 止关于教育的最好的论著。本文选取 《理想国》 的公民教育 思想为研究对象, 试图厘清柏拉图思想体系中教育与政治之 间关系的脉络, 为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研究提供一种古典的理 论视角。 一、 《理想国》 的写作背景: 探寻正义 纵观思想史, 几乎每一位思想家的著作都是对他所处时 代的反映, 柏拉图也不例外。在柏拉图写作 《理想国》 之前, 雅典发生了什么, 我们选择两条路径加以考察: 一是希腊的 政治和思想环境; 二是希腊的教育环境。 第一条路径: 希腊的政治和思想环境。马克思曾经写 到, 在古代的罗马, 阶级斗争只是在享有特权的少数人内部 进行, 只是在自由富人和自由穷人之间进行, 而从事生产的 广大民众, 即奴隶, 则不过为这些斗士充当消极的舞台台柱。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古希腊。公民之间存在一种完全平等的 关系, 不论其财产和德行如何, 都要平等地分享城邦公共空
古典公民教育观: 《 理想国》 的公民教育思想解析
胡晓燕
"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A""@!)
〔摘要〕《理想国》 是柏拉图对当时希腊日趋衰败的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的深切反思的结果。文章在对 《理想国》 一书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哲学王的出现, 是理想国实现正义的关键, 也是公民教育 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正义; 哲学王 〔中图分类号〕 (!""#) B$"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C @!"A "! C "")@ C "A
的源泉。线喻, 用一条直线, 把它分割为若干段, 每一段对应 于心灵认识和事物实在性的从低到高的不同程度。洞穴世 界相当于线喻的可见世界, 洞外世界相当于线喻的可知世 界。线喻中灵魂发展的第一阶段相当于对洞壁上木偶投影 的认识; 线喻中灵魂发展的第二阶段, 相当于对洞穴中木偶 本身的认识; 线喻中灵魂发展的第三阶段, 相当于对洞外世 界的太阳的影象的认识; 线喻中灵魂发展的第四阶段, 相当 于对洞外世界的太阳本身的认识。洞喻的结局: 获得解放的 囚徒重新下到洞穴中, 回到原来的伙伴中间……在这个比喻 中, 哲学王就是获得解放的囚徒, 迫使他踏上崎岖陡峭的坡 道, 走出洞穴的外力, 就是柏拉图精心设置的学科教育。心 灵转向的过程只能通过教育来实现。柏拉图通过对各学科 的价值分析和教育制度的设计建立起公民教育框架。 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按照人的阶层和年龄划分为两个阶 段, 青年人和军人阶层的教育乃初等教育, 成年人和统治者 阶层的教育乃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社会 性, 帮助青年公民为履行国家将赋予的军事职责作准备, 适 合他们在社会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教育内容主要是音乐 和体操教育, 对于数理学科也有初步接触, 但是非常肤浅。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家的统治者, 着重于科学和哲学训 练, 提高人的理解力。这种教育的社会性较弱, 个人更多时 候是在过一种 “沉思的生活” 。经过长达 !" 年的对数理学科 的钻研, 再经过最后 # 年的辩证法训练, 个人完成灵魂转向, 进入完美的理念世界。 对天文学、 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等课程的学习, 在柏拉图 看来不过是 “法律正文前面的一个序言” 。数理学科虽然对 “实在” 有某种认识, 但是它们以假设为前提, 而无法说明这 种假设, 所以它们只是模糊地看见 “实在” 。只有辩证法能够 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 并在那里找到根据。 一个人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 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 并且一直坚持到通过思想本身理解到善的本质, 就达到可知 事物的顶峰了, 正如走出洞穴的囚徒达到可见世界的顶峰一 样。这个思想的过程叫做辩证的过程, 只有辩证法有能力让 人看到 “实在” 。虽然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这一目的, 但只有 辩证法集其大成, 像墙头石一样, 被放在教育体制的最上头, 再不能有任何别的学科放在它上面。辩证法是规定一切事 物 (可见世界的城邦与可知世界的知识) 的法律正文。 三、 《理想国》 的价值凸显: 实现正义 《理想国》 第一卷引发全书主题即探讨什么是正义, 正义 是否对人有利。当下没有得出结论, 而是在以后各卷层层推 理, 从个人正义到国家正义, 行文至哲学王的诞生算是对卷 首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个初步回应。哲学王如何完成他的使 命在理想国中实现正义?我们从柏拉图对正义的分析入手, 考察下列问题: 哲学王本身是否具备正义?他的统治何以是 正义的统治?在正义的统治下, 他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柏拉图关于正义有一段论述, 他指出, 完美的国家应当 具备四种美德: 智慧、 勇敢、 节制、 正义, 但四者之间并不处于 同等地位, 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智慧是统治者阶层的美
间、 分享参与政治的同等权利。这种社会关系表现为公民间 的对称性、 可逆性、 相互性。这是古代民主政治的理想状态。 但是, 这种接近完美的几何对称性的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暴露 出不可避免的缺陷, 激发了柏拉图对探寻正义和建立完美国 家的深思。 柏拉图基本上在雅典度过了他的一生。雅典的民主政 治成为他一生思考的对象, 《理想国》 更是对现实政治的直接 反思。他体察到, 是无知和自私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腐败。作 为苏格拉底的忠实弟子, 他秉承了 “政治是一门技艺” 的理 念。政治需要由具备专业知识的政治家来操作, 并不是什么 人都能履行政治特有的职能。在这里, 柏拉图提出了正义的 概念, 即正义意味着一个人承担与他能力相适应的职位, 履 行与他能力相适应的义务。一个天性只适合做工匠的人, 却 担当着统治的职责, 会导致双倍的不正义— — —他不但没有做 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且去竞争其他人的职位。这样的事恰恰 发生在雅典,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对于政治他们是业余者, 但 是民主制度保障了他们有神圣的权利参与政治、 进行统治。 因此, 柏拉图视民主政治下的雅典为丧失正义的城邦。 针对上述败坏城邦政治的因素, 柏拉图提出超越现实政 治的理念, 即通过培养专业的与无私的统治者— — —哲学王来 建立永恒的国家, 这正是 《理想国》 中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相 结合的主题。 第二条路径: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 希腊的教育制度和教 育思想。当时的雅典, 一方面, 由于常年战争带来民生凋敝、 社会动荡不安, 城邦旧有的信仰和道德体系开始崩溃; 另一
〔收稿日期〕!""# C "@ C @" " 〔作者简介〕胡晓燕 (@)DE C ) , 女, 山西朔州人,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 !""A 级博士生。
万方数据
)@
方面, 传统的公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个人需求, 在为适应城 邦政治现状训练适宜才能的情况下, 以智者和苏格拉底为代 表的教师开始在城邦中流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则综合了 当时各个流派的精华, 引用陈康先生的评述就是, 柏拉图之 前希腊的教育思想不过是山中的细流浅涧, 只有他的教育体 系才是 “气象万千的巨川” , 集以前教育思想的大成, 而且成 为以后希腊教育思想的源泉。 《理想国》 的社会制度建立在 斯巴达的社会模式基础上, 体现为个人与国家的统一, 并在 国家整体中实现个人的本质。教育内容则取自雅典, 承袭并 加以改进, 为个人身心、 才智的全面发展, 而施加文学、 音乐、 体育、 科学和哲学的训练。就是说, 《 理想国》 的公民教育思 想的摹本来自希腊的传统教育。雅典的公民教育, 习惯上由 家庭和私人学校承担, 国家不起任何作用, 教育处于放任自 由的状态。柏拉图对雅典的教育颇有指责, 他认为疏忽公民 教育是雅典最大的失误, 城邦的衰败、 政治的动荡正是基于 没有培养有良好德行和专业政治知识的公民。虽然在历史 上, 雅典培养了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的公民, 它的艺术、 体育、 文学和科学成就均达到古代世界的巅峰, 启人类文明之源 头。相反, 身为雅典人的柏拉图在雅典教育的缺陷处, 更加 推崇斯巴达擅长的一面— — —以国家为主导的公民教育。斯 巴达是一个战争国家, 在这种体制下, 公民教育成为国家的 首要职能。教育的唯一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具备卓越军事 素养的公民— — —他们必须体格健硕, 充满爱国热忱和无畏的 勇气, 有奉献精神、 服从意识和自制力。在斯巴达, 公民教育 成为维系国家存在的生命线。 如上所述, 在 《理想国》 的公民教育中, 可以看到斯巴达 公民教育的许多踪影。但是, 斯巴达的教育不包括智育, 他 们只能为实用而阅读, 或者干脆不能阅读, 这一点遭到柏拉 图的抛弃。 二、 《理想国》 的文本分析: 三个比喻 公民教育在柏拉图精心设计的完美的理想国家中承担 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 《理想国》 内容庞杂, 体系巨大, 本 文只抽取其中的一条线索加以分析, 即 “哲学王” 的教育过程 和相关的学科体系。哲学王是理想国的灵魂, 是该文本的核 心概念。这个概念由两个命题来支撑, 其一, 政治是一门依 靠专业知识的技艺; 其二, 社会是由那些有能力彼此补充的 人为了满足相互的需要而产生的。为了满足个人的生存需 求, 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 生产者、 保卫者和统治者。哲学家 担当统治者的职能。社会正常运转取决于每个人被安置在 合适的职位, 每个等级的成员各尽其责, 各守本分。国家的 必要性体现在管理, 并教育其成员的功能上。这里的教育着 重指培养保卫者和统治者等政治精英的教育。根据心理学 分析, 教育的过程, 是实现灵魂转向的过程。柏拉图用三个 比喻, 即日喻、 线喻和洞喻, 对灵魂转向说给予了深入而详尽 的阐明。日喻揭示了灵魂转向的目标; 线喻叙述了这个过程 的四个阶段; 洞喻进一步说明这一过程及其实现之艰难。 日喻, 顾名思义, 用太阳作比喻。太阳统治着可见世界, 是可见世界之所以可见的原因, 也是万物产生、 生长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