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解剖 PPT

合集下载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完整版)20页PPT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完整版)20页PPT
一、实验目标
学蛙的双毁髓处死方法和一般解剖技术;
通过对蛙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 观察,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 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 步适应陆生的特征;
通过蛙的内部解剖和观察,掌握两栖动物 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
二、实验内容
蛙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的观察; 蛙的解剖及消化、呼吸、循环、泄殖和神
1.食道;2.胃;3.肝;4. 胆总 管在胰内部分;5.小肠;
6.直肠;7.泄殖腔;8.心室; 9.左心房;10.右心房;
11.颈动脉弓;12.体动脉弓; 13.肺皮动脉弓;
14.后腔静脉;15.腹静脉; 16.肺;17.肾;18.卵巢; 19.输卵管;20.输卵管腹腔 口;21.膀胱;22.胆囊;
将双毁髓蛙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内,展开 四肢。左手持镊子,夹起腹面后腿基部之 间泄殖腔孔稍前方的皮肤,右手持剪刀剪 开一切口,由此处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皮肤, 直至下颌前端。然后在肩带处向两侧剪开 并剥离前肢皮肤;在股部作一环形切口, 剥去皮肤至足部。观察腹壁和四肢的主要 肌肉。实验教材图16–5:
腹面观
1.腹直肌;2.腹白线;3. 胸肌;4.胸肌前胸部;5. 胸肌后胸部;6.胸肌腹部; 7.喙桡肌;8.腹外斜肌; 9.三角肌;10.三角肌肩 胛骨部;11.三角肌锁骨 部;12.大颌舌骨肌;13. 舌骨下肌;14.下颌下肌; 15.颏下肌;16.缝匠肌; 17.大收肌(腹肌头);18. 大收肌(背肌头);19.长收 肌;20.大内直肌;21.小 内直肌;22.股内肌(股三 头肌内肌头);23.腓肠肌; 24.胫后肌;25. 胫前肌; 26. 胫前肌的着点;27. 胫伸肌;28. 胫腓骨
经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重点、难点)

(医学课件)青蛙解剖

(医学课件)青蛙解剖

眼镜或护目镜
用于保护眼睛,避免受到飞溅的液 体或骨渣伤害。
02
青蛙解剖基础知识
青蛙解剖概述
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既能在 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其解剖结构包括头部、躯干、
四肢等部分。
青蛙的皮肤湿润,有利于保持 身体湿润,同时能够分泌毒素
,用于防御天敌。
青蛙的舌头像一个弹簧一样, 能够弹射出来捕捉食物。
青蛙骨骼系统
青蛙的骨骼系统包括头骨、脊柱、肋骨、四肢骨等部分。
青蛙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脑颅部分包括大脑、小脑和延脑等结构,咽 颅部分则包括上、下颌骨和舌头等结构。
青蛙的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等部分,其中颈椎最为灵活,能够使青 蛙头部灵活转动。
青蛙肌肉系统
青蛙的肌肉系统包括躯干肌、四 肢肌和舌肌等部分。
(医学课件)青蛙解剖
2023-11-06
目 录
• 解剖准备 • 青蛙解剖基础知识 • 青蛙内脏解剖 • 青蛙神经内分泌系统解剖 • 青蛙解剖实验操作要点 • 青蛙解剖在医学中的应用
01
解剖准备
解剖器材准备
解剖刀
用于切割青蛙的皮肤和肌肉。
剪刀
用于剪断青蛙的骨骼和韧带。
镊子
用于夹取青蛙的内脏器官。
青蛙的生理和生化特征与人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通过对青蛙的药理学研究可以预测和推断药物 对人类的作用和效果,为新药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有益的参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03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神经内分泌系统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神经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各种激素分泌腺 体和细胞。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对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节,以及神经 系统的传导和调节,来控制和协调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以维持 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环境变化。

两栖纲ppt课件

两栖纲ppt课件
1.原始的分节现象大部分消失,改变 成纵列或斜行的长肌肉群。
2.轴上肌比例减少;轴下肌分化为3层, 以在陆地上保护和支持内脏。
3.出现四肢肌肉。
五、消化系统
1.消化道
口 →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 回肠)→大肠→泄殖腔→泄殖孔
2.消化腺
肝脏、胰脏、唾液腺
六、呼吸系统
1.呼吸器官
(1)鳃呼吸(幼体及水生种类) (2)肺和皮肤呼吸(陆生种类成体) 2.呼吸方式:吞咽式呼吸
返回

肺囊 返回
肺 囊
返回
吞咽式呼吸
返回
心脏外观图
背面观
腹面观
返回 剖面图
心脏剖面图
外观图 返回
心脏剖面图
பைடு நூலகம்返回
循环途径
肺、皮
(肺循环)
肺皮动脉弓
颈动脉弓
心室
体动脉弓
左心房 右心房 静脉窦 躯干、四肢及内脏

(体循环)
返回






雌性生殖系统
返回
雌 性 生 殖 系 统
雄性生殖系统 返回
椎体大多为前凹或后凹,少数为双凹。
返回
带骨
肩带:不再与头骨相连, 加固。
腰带:形成髋臼,由髂 骨、坐骨、耻骨 组成。与荐椎相 关节以支撑体重。
返回
(肱骨)



(桡骨)

(尺骨)

(腕骨)
(掌骨) (指骨)
返回



外枕骨

颈椎 躯椎

荐椎

尾杆骨


胫腓骨
指骨 掌骨 腕骨 肱骨 桡尺骨 股骨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用肺呼吸
生殖和发育
卵生,体外受精,生殖 离不开水,变态发育。
卵生,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 脱离了水的限制,卵表面有坚 韧的卵壳,发育过程无变态。
1.请用线连起来。
青蛙 蜥蜴
练一练
体表覆盖鳞片 皮肤湿润,可以辅助呼吸 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2.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有 什么共同的特点。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大;②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意义: 头能灵活转动, 便于觅食和避敌
四肢
四肢短小 能贴地面迅速 的爬行
皮肤
皮肤干燥,表面 覆盖角质的鳞片 意义:既能保护 身体又能减少水 分的蒸发
代表动物--蜥蜴
--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
,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蜥蜴
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可以很好的适应陆地环境。
代表动物--蜥蜴
--体内受精、卵生,将受精卵产在陆
人教版 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 第一课时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真正适应 陆地生活 的脊椎动 物。
身体结构 和生活 方式与两 栖动物差 别很大
代表动物--蜥蜴
。 --蜥蜴的体温不恒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照射阳光取暖。
代表动物--蜥蜴
身体分部
颈部
五部分: 头、颈、躯干、 四肢、尾
地上
--较大,卵内养分较多,含有水分,有坚韧
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
意义: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使蜥蜴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 活的脊椎动物。
其他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课件(共39张PPT)

两栖动物的生殖课件(共39张PPT)

生殖系统疾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实 验室检测等手段,对生殖系统疾病进 行准确诊断。
治疗措施
根据具体疾病类型,采取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营养调理等相应治疗措施 。
提高两栖动物繁殖成功率途径探讨
优化繁殖环境
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 等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繁殖
生态。
交配方式
两栖动物的交配方式多样,包括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的如蝾螈,雄性 通过泄殖腔将精子送入雌性体内;体外受精的如大多数蛙类,雄性和雌性在水中 释放精子和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产卵场所选择及卵的保护措施
产卵场所选择
两栖动物会根据环境选择适宜的产卵场所,如静水池、溪流或潮湿的土壤等。这些场所通常具有适宜的温度、湿 度和食物来源,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体的生存。
WENKU DESIGN
常见生殖障碍类型及其原因探讨
01
02
03
卵细胞发育异常
由于环境因子、营养不足 或遗传因素导致卵细胞不 能正常发育或成熟。
受精障碍
包括精子数量不足、精子 活力低下或受精环境不适 宜等问题,使得受精过程 受阻。
胚胎发育异常
受精后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可能与母体环境、营养供 应或遗传因素有关。
卵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卵不受捕食者和恶劣环境的影响,一些两栖动物会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例如,某些蝾螈会将卵产在地 下或水下隐蔽处,而一些蛙类则会将卵产在泡沫巢或胶质囊中。
亲子关系建立与抚育行为
亲子关系建立
两栖动物在繁殖过程中会建立亲子关系,雌性在产卵后会留在附近保护卵和幼体,而雄性也可能参与 抚育行为。这种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后代的生存率。
胚胎发育阶段划分和特点描述

《牛蛙的解剖》PPT模板课件

《牛蛙的解剖》PPT模板课件

泄殖腔 连接于直肠之后,从坐耻骨会合处背面向后 行,因此,必须剪开此处的腰带才能看清。用剪刀 从体腔后端中央、直肠与坐耻骨会合间的空隙处插 入,剪开腰带,直到暴露直肠后端和泄殖腔部分。
胰脏 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系膜。呈长形且不规则的 淡红色或黄白色的腺体,裹在胆总管周围,为胰脏。 用镊子轻压胆囊,可看到胆汁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 肠。胰管细小不易观察。
生殖和泌尿系统 86页
1、排泄系统 一对肾脏,长条形暗红色,位于体腔后部、
脊柱两侧。输尿管,雄性兼输精。膀胱, 薄壁囊状。泄殖腔孔。
2、生殖系统
两栖类精巢呈卵圆形 卵巢成空心囊状 中肾管输尿也兼输精 输卵管是一对长而歪曲的导管,最前端呈漏斗
形,开口于靠近肺基部的体腔中,后端膨大成 子宫,开口于泄殖腔内。
牛蛙解剖
解剖前,应先将蟾蜍处死。 56页 常用的方法有:
将蟾蜍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再放入浸有乙醚或氯仿的脱脂 棉,待蟾蜍深度麻醉后,取出并用清水冲洗体表。
捣毁中枢神经系统:用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处插入,向前捣 毁颅腔中的脑,再向后捣毁椎管中的脊髓。待蟾蜍后肢松 软后即可。
为了能观察脑部结构,只要捣毁脊髓即可。
外形观察(11,12页)
体表:
体表裸露,背面皮肤颜色变异较大,有黄绿、深绿、 灰棕色等,并有不规则黑斑。腹面皮肤光滑,白色。
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颈部不明显。
头部呈三角形。口位于头的前缘。吻端有对外鼻孔,其内 腔为鼻腔,有鼻瓣可以启闭。眼大而圆,具上、下眼睑, 在下眼睑的内缘,附有一半透明的瞬膜,其向上移动,遮 盖眼球。耳后下方圆形的薄膜,为鼓膜,其内为中耳腔。 胸蛙口角后有对声囊。
循环系统 102-106页
心脏外包围着一层薄膜,称心包或围心囊,用眼科剪 仔细剪开心包,按心脏的搏动顺序,能清楚地辨别两 个深红色的心房和一个淡红色的心室。从心室的腹面 右上角通出一根斜向左方的白色管子,为动脉圆锥。 用整形镊夹住心尖,轻轻提起心室,在心脏背侧可看 到三根大静脉汇入一个暗红色薄壁囊,为静脉窦。

第十四章两栖纲ppt课件

第十四章两栖纲ppt课件
15
肌肉开始分化:轴下肌分化,附肢肌变强大而复杂。
16
5、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
消化管:口、口咽腔(牙齿、舌、內鼻孔、耳咽管孔、喉 门)、食道、胃(贲门、幽门)、小肠(十二指肠和回肠)、 大肠、直肠、泄殖腔。 消化腺:肝脏、胰脏。
17
18
6、神经系统特点:
脑分五部分,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无脑弯曲;大脑半 球分化比鱼类明显,出现原脑皮。
口 外鼻孔头 眼睛 鼓膜
与鱼类相比,神经感 官发生了哪些变化?
瞬膜
20
21
8、生殖发育特点: 生殖器官:
22
发育特点:
多数体外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在水中进行,均有幼体 阶段,发育需变态,不能离开水。
23
9、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冷血动物):
变温:动物代谢水平低,神经体液调节能力弱, 保温散热能力差,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2
4、支持和运动系统已基本具备陆生脊椎动物的模式
脊柱的分化:分为颈椎、躯椎、荐椎和尾椎;颈椎一枚,头部 不能转动; 椎体为后凹或前凹,出现了胸骨。 头骨脱离肩带的束缚,头骨减轻。
13
14
开始出现五指型附肢
五趾型附肢:陆生脊椎动物动物四肢较强大,一般具有五趾, 且具有多支点的杆杠运动的关节,不仅整个附肢可以相对躯体 做运动,而且附肢的各部分彼此可做相对的杆杠运动,陆生脊 椎动物的附肢称之为五趾型附肢。
休眠:环境恶化时,动物体通过降低代谢水平进 入麻痹状态,待环境改善时重新活动的现象。是对 不良环境的适应。
环境温度是两栖类生存中重要条件之一,当温度 降低到7-8℃时,大都进入冬眠状态。环境温度过高, 则进入夏眠状态。
24
两栖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实验二两栖动物的解剖PPT课件

实验二两栖动物的解剖PPT课件
用于放置解剖工具和动物标本 。
放大镜
用于观察细微的结构。
03
CATALOGUE
实验操作
实验动物选择与准备
实验动物选择
选择健康的成年两栖动物作为实 验对象,如青蛙或蝾螈。
实验动物准备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适宜的环境条 件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 确保其处于安静状态。
解剖操作步骤
准备解剖工具
准备好解剖刀、镊子、钳子等 必要的解剖工具。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两栖动物进行解剖比较,可以揭示两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演 变规律,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06
CATALOGUE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APA格式
主要用于社会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引用。
MLA格式
主要用于人文学科的学术论文引用。
Chicago格式
主要用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引用。
这包括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标本采集和保存方法、显微镜使用技巧等
方面的知识。
实验步骤概览
采集标本
学生需要采集两栖动物的标本 ,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保 存。
解剖操作
学生需要使用解剖刀和镊子等 工具对两栖动物进行解剖,观 察其内部结构。
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和工具,如显微镜、解剖刀、 镊子、标本等。
验,学生将了解两栖动物的解剖学原理,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等部分
的组成和功能。
02
动物生理学原理
两栖动物的生理学特点也是本实验的重要原理之一。学生将了解两栖动
物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
关系。
03
实验操作原理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原理。

第十八章两栖纲ppt课件

第十八章两栖纲ppt课件

消化系统
➢ 消化腺:肝脏〔2—3叶〕、胰脏 ➢ 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胃、肠、泄殖腔 ➢ 消化系统的特点: ➢ 1、两栖类的口咽腔构造复杂。 ➢ 2、具肌肉质的舌可自动捕食。 ➢ 3、出现了唾液腺可潮湿食物,陆生动物特
征。
五、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 组成:鼻、口咽腔、喉气管室、肺脏
➢ 特点:
➢ 肺脏:一对构造简单的薄壁盲囊,其内 壁
三、肌肉系统特点
由鱼类进化到两栖类,上陆后的运动更 加复杂化〔游泳、爬行、腾跃〕。两栖类 肌肉有如下特点: 1、肌肉分节景象已不明显。构成肌肉块。 〔腹直肌仍有分节的遗址〕 2、具四肢肌肉,而且后肢肌肉兴隆。 3、鳃肌退化,少部分鳃肌演化为舌、喉部的 肌肉。
青蛙的内脏解剖

四、消化系统

鼓膜
青蛙的口咽腔
蛙的骨骼系统〔四肢骨〕
指骨 桡尺骨
径腓骨 跗骨
➢ 带骨及肢骨特点: ➢ ① 肩带已不附着在头骨上,使头部和前肢的活动
性 ➢ 均增大。 ➢ ② 腰带借荐椎与脊柱相连,使后肢可以支撑身体。
〔但荐椎1枚支撑力极弱〕。 ➢ ③ 四肢骨的构造与其它陆生脊椎动物类似。 ➢ 前肢:桡骨尺骨愈合为桡尺骨、第1指隐于皮下 ➢ 后肢:胫骨腓骨愈合为胫腓骨、2枚跗骨甚大

枕骨髁相关节,头部可上下稍能活
动。
➢ 荐椎:与腰带相连使后肢获得 较大的支持。
➢ 椎骨类型:青蛙:参差型〔7前凹型、1双
双凹型与前凹型和后凹型
3、带骨及肢骨
肩带构造
腰带构造
上肩胛骨
肩臼

髋臼
髂骨
陆生脊椎动物附肢构造方式图
耻骨
前肢: 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后肢: 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二
两栖动物解剖 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青蛙(或蟾蜍)外形、皮肤、骨骼和
肌肉系统的观察,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 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 出的初步适应陆地的特征。
2、通过对蛙(或蟾蜍)的内部解剖和观察,了
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系统、血液循 环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
胰脏:为一条淡红色或黄白色的腺体,位于胃和十二 指肠间的弯曲处。
脾:在直肠前端的肠系膜上,有一红褐色球状物,即 脾。
循环系统
1. 心脏及其周围血管:心脏位于体腔前端胸骨 背面,被包在围心腔内,其后是红褐色的肝脏。 在心脏腹面用镊子夹起半透明的围心膜并剪开, 心脏便暴露出来。
心房:为心脏前部的2个薄壁有皱襞的囊状体,左右各一。
1、青蛙、蟾蜍及其骨骼标本 2、解剖盘、骨剪、剪刀和镊子等。
三、实验步骤
(一)青蛙、蟾蜍的外形观察
取青蛙、蟾蜍置于解剖盘中观察。全身可分为头、躯 干、四肢等。
1、头部:口、鼻、眼等; 2、躯干:由脊椎骨、肌肉等组成; 3:五指型附肢等
皮肤系统
(二)内部解剖
双毁髓法处死活蛙(或蟾蜍):左手握住用活蛙(或 蟾蜍),同时左手的拇指压住蛙头部,使其枕骨和寰 椎之间的缝隙尽量增大,右手把探针针尖刺入枕骨大 孔,刺入后轻轻左右搅动,待蛙(或蟾蜍)两后退伸 直即可。
雄性:
生殖系统
精巢:1对,位于肾脏面内侧,近白色,卵圆形(蟾蜍的 精巢为长柱形),其大小随个体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
输精小管和输精管:用镊子轻轻提起精巢,可见有精巢内 侧发出的许多细管即输精小管,它们通入肾脏前端。所以 雄蛙(或蟾蜍)的输尿管兼输精;
脂肪体:位于精巢前端的黄色指状体,其体积大小在不同 季节里变化很大。雄蟾蜍精巢前方,有1对扁圆形的毕氏 器,为退化的卵巢。在肾脏外侧各有1条细长管,为退化 的输卵管,其前端渐细而封闭,后端左右合一,开口于泄 殖腔。
心室:1个,连于心房之后的薄壁部分,圆锥形,心室尖 向后。在两心房和心室交界处有明显的冠状沟,紧贴冠状 沟有黄色脂肪体。
动脉圆锥:由心室腹面右上方发出的1条较粗的肌质管, 色淡。其后端稍膨大,与心室相通。其前端分为两支,即 左右动脉干。用镊子轻轻提起心尖,将心脏翻向前方,观 察心脏背面。
静脉窦:在心脏背面,为一暗红色三角形的薄壁囊。其左 右两个前角分别连接左右前大静脉,后角连接后大静脉。 静脉窦开口于右心。在静脉窦的前缘左侧,有很细的肺 静脉注入左心房。
排泄系统
泌尿器官:
(1) 肾脏:1对红褐色长而扁平的器官,位于体腔后部, 紧贴背壁脊柱的两侧。 (2) 输尿管:由两肾的外缘近后端发出的1对壁很薄的 细管,它向后延伸,分别通入泄殖腔背壁。 (3) 膀胱:位于体腔后端腹面中央,连附于泄殖腔腹 壁的1个两叶状薄壁囊。 (4) 泄殖腔:为粪、尿和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通道, 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与体外。
四、实验作业
1. 根据实验观察,小结蛙(或蟾蜍)对陆生 生活的初步适应及其不完善性。 2. 蛙(或蟾蜍)的骨骼系统表现出陆生脊椎 动物所具有的哪些特征。并有哪些特化? 3. 两栖动物的消化、呼吸系统及感觉器官的 哪些方面表现出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呼吸系统
两栖类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咽、 气管、肺。
吞咽式呼吸
消化系统
食管:将心脏和左叶肝脏推向右侧,可见心脏背方有 一乳白色短管和胃相连,此管即食管。
胃:为食管下端所连的一个弯曲的膨大囊状体,部分 被肝脏遮盖。
肠: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肝脏:红褐色,位于体腔前端,心脏的后方,由较大 的左右两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