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
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
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引言:朗读是一种提高学生读音准确性、语调感受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然而,仅仅进行简单的朗读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提升其语言技能。
一、指导策略1. 词典应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陌生单词时使用词典。
引导学生寻找单词的音标、词义、例句等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正确发音。
2. 分层朗读:将课文分为几个较小的段落,要求学生先默读全文,再按照段落进行朗读。
这种分层朗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3. 同伴配音:在朗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同伴配音,即一个学生朗读原文,另一个学生同时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文章内容。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4. 针对性反馈: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对错误发音、语速过快或过慢等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模范朗读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二、教学方法1. 分级朗读: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不同难度的版本,让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2. 录音回放: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录制学生的朗读音频,并进行回放。
学生可以自我评估朗读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鉴别学生的不足并进行精准指导。
3. 话剧表演:将课文改编成简单的话剧剧本,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阅读朗读结合:将朗读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论: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词典应用、分层朗读、同伴配音、针对性反馈等指导策略,同时通过分级朗读、录音回放、话剧表演、阅读朗读结合等方法来落实教学策略。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朗读指导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朗读指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探讨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探讨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师朗读指导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主题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策略”。
2. 备课内容:教师们围绕《草原》一课,从朗读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朗读指导策略。
3. 备课成果:形成了《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方案,包括朗读目标、朗读内容、朗读方法、朗读评价等。
(二)课堂观摩1. 观摩对象:由教研组长进行《草原》一课的公开课展示。
2. 观摩内容:教师们认真观摩了公开课,并记录下课堂上的朗读指导环节。
3. 观摩感受:教师们对公开课的朗读指导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师能够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交流研讨1. 交流主题:围绕《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策略,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 交流内容:- 教师们分享了在朗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 教师们交流了各自在朗读指导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 教师们对《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3. 研讨成果:- 形成了《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改进方案。
- 教师们对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朗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 教师们的朗读指导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活动总结本次朗读指导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教师们对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朗读指导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朗读技巧指导
朗读技巧朗读时抑扬顿挫(声调高低)地出声阅读.有助于更快理解文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助于记忆.朗读能力(de)高低体现语文能力(造句、作文)(de)高低;高质量(de)朗读,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大有作用.1、基本要求:(1)正确清楚地读.正确——读准字音,不读错字,包括不添字、不漏字、不调换字(de)顺序等.如“坚强”中(de)“强”读 qiáng ,“勉强”中(de)“强”读 qiǎng .清楚——发音、吐字清晰分明,不能含含糊糊.(2)连贯流利地读.适当语速(一般接近平时说话(de)速度),不唱读、不顿读、不拖腔拉调,做到词连续,句子间停顿恰当.初步了解内容时先默读,扫清生字和难句后再朗读,效果较好.(3)声情并茂(有感情)地读——读出不同(de)语调(较高要求),停顿,读出作者(de)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体现在对文章(de)意义、感情有比较深刻(de)理解,掌握语言(de)逻辑性(句子之间(de)内在联系).(4)因文而异地读——朗读时(de)感情、态度、语气和节奏.记叙文:因事明理,以事感人,具体、细致,语气自然,节奏感强.说明文:语速适当,语调舒缓,关键性(de)说明语句,语音要清晰.议论文:把握文章内在(de)逻辑关系,把概念、判断和推理融会贯通,并以切身(de)感受,鲜明(de)态度,直言不讳,具有逻辑力量(de)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诗歌:分清格律诗和自由诗.文言文:一般平稳、舒缓、从容和深沉.里.语调由高而低而再高,把句中一些特殊(de)音节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升降曲折(de)变化.2、朗读技巧:(1)呼吸:熊腹式呼吸,自如地控制呼吸.(2)发音:关键是对嗓子(de)运用(嗓音(de)控制和调节),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3)吐字:清楚,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de)毛病,熟练掌握词语(de)标准音.(4)停顿:①标点符号停顿:顿号最短.有时因表达需要,在没有标点处也可停顿.②长句中(de)适当自然停顿,便于领会句意.③感情停顿:不受标点制约,完全根据感情或心理需要(de)停顿,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5)重音: 强调重音:在句中位置不固定.—重音 : 感情重音:在表现内心感情变化强烈、情绪激动(de)地方.(中段开始“训”和“练”.) 色彩丰富,形象生动,强调突出意义,增强感染力.(6)语速:掌握语速可以造成作品(de)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内容和体裁决定语速.①根据内容掌握语速:与作品(de)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de)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②根据体裁掌握语速:(见前)(7)语调:(见上ABCE )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de)变化,其中结尾(de)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和句子(de)语气紧密结合.朗读时如果注意到语调(de)升降变化,语音就会有动听(de)腔调,也能更细致地表达不同(de)思想感情.例如: 春 晓 孟浩然春眠… 不觉晓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坦然舒适,平起,“眠”稍拉长) (有朦胧感,由睡而醒(de)轻松自如,语速稍快,稍扬)处 处 —— 闻啼 鸟 → (到处都是鸟儿明快(de)啼叫声.)△ △(稍减) (“闻”开始上升,接准“啼”;阳平“啼” 上扬扩展,)(四周树上、空中传来鸟鸣,欢快清脆.高起较长较强) (然后下降为上声(de)“鸟”.)夜来— 风↑雨↓声(想起夜里(de)那阵阵风雨声)△ △ △(回忆,沉缓,“来” 稍长) (“声”托住,语音仍在)花落↘—— 知—— 多→少_.(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中度平起,接去“落”下行)△△(“多少”感慨,“少”长而不扬.)(有惋惜之情,又无可奈何)(“知”平起,隐含不知)①春晓:春天(de)清晨(春日黎明).晓,天刚亮时.捕捉典型(de)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de)情感.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de)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de)鸣叫声.④夜来:夜里.朗读技巧:是在朗读活动中所运用(de)一切表达方法,是实现朗读目(de)(de)必要手段,是朗读时为了使声音清晰洪亮,为了增强语音(de)感染力,更恰当地传情达意而使用地一些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技巧;二是外部技巧.一、朗读内部技巧1.形象感受(de)运用朗读者要学会在作品形象性词语(de)刺激下,感触到客观世界(de)种种事物以及事物(de)发展、运动状态,使情、景、物、人、事、理(de)文字符号在内心跳动起来.朗读者(de)形象感受,来源于作品中(de)词语概念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产生(de)对客观事物(de)感知、体会、思考,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de).朗读者要善于抓住那些表达事物形象(de)词语,透过文字,“目击其物”,好像“看到、听到、嗅到、尝到、伸手即可得到”一样,在内心“活”起来,形成“内心视像”.朗读者自身(de)经历、经验和知识积蓄,是形成“内心视像”(de)重要条件.朗读者要善于发挥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de)能力,以增强有声语言(de)强烈感染力.例如卖火柴(de)小女孩第1段中:“天气冷得可怕,天正下着雪,黑暗(de)夜幕开始垂下来了.”朗读时,不应仅仅把它们看成是白纸黑字,而应透过这些表达形象(de)话语,产生视觉想象,“看到”雪花、天黑,从而“感到”冷极了.再如荔枝蜜中:“热心肠(de)同志送给我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de)味儿.”朗读时要注意运用嗅觉想象和味觉想象,当读到“一开瓶子塞儿”时,要真(de)觉得一股甜香味儿扑鼻而来;“调上半杯一喝”,则有唇齿含香(de)感觉.练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逻辑感受(de)运用朗读者要学会将作品中(de)主次、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总括等“文路”,在逻辑感受过程中转化为自己(de)思路,进而形成内心(de)“语流”,以增强有声语言(de)征服力.朗读时,作品中(de)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以及全篇(de)思想发展脉络、层次、语句之间(de)内在联系,在朗读者头脑中形成(de)感受,就是逻辑感受.逻辑感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语言目(de)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语言脉络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语言目(de)必须抓住语句、篇章(de)真正含义,挖掘实质.语言脉络指(de)是上下衔接、前后呼应、贯通文气、连接层次语句,文中起着“鹊桥”作用(de)虚词是获得逻辑感受(de)重要途径.练习:(1)并列性: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2)对比性:燕子去了,有再来(de)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de)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de)时候.(3)排比性: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de)脸红起来了.(4)递进性:起先,这小家伙只再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3.内在语(de)运用没有内在语,有声语言就会失去光彩和生命.朗读者要学会在朗读中运用“内在语”(de)力量赋予语言一定(de)思想、态度和感情色彩.朗读时,内在语要像一股巨大(de)潜流,在朗读者(de)有声语言底下不断涌动着,赋予有声语言以生命力.内在语(de)潜流越厚,朗读也就越有深度.练习:“人(de)身躯怎能从狗(de)洞子里爬出”--在敌人(de)威逼利诱面前,革命者仍保持坚贞不屈(de)高风亮节.4.语气(de)运用声音受气息支配,气息则由感情决定,而感情(de)引发又受文章内容和语境(de)制约.学会将情、气、声三者融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才能增强有声语言(de)表现力.语言从字面上理解,“语”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de)“话语”,“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de)话语(de)“气息状态”.朗读时,朗读者(de)感情、气息、声音状态,同表达有着极为密切(de)关系.有什么样(de)感情,就产生什么样(de)气息,有什么样(de)气息,就有什么样(de)声音状态.语气运用(de)一般规律是: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感情上有千变万化,才会有气息上(de)千差万别和声音上(de)千姿百态.二、朗读外部技巧朗读者既要重视内部心理状态(de)支配作用,又要发挥外部表达技巧(de)作用.脱离了内部思想感情(de)运动状态,技巧就难以具有强大(de)生命力;如果没有最完善(de)声音形式,内部心理状态也无从表达,因而朗读者不能忽视外部表达技巧(de)运用.1.语势语势,指(de)是朗读(或说话)时声音(de)高低变化,又称作句调.声音(de)高低升降是由音高决定(de).高低升降虽然是就整个句子说(de),但一句话(de)高低升降常常表现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末句如果是语气助词或轻声字,就表现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句调有四种.(1)平直调(→)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着(de)高低升降变化.陈述、说明(de)句子可以用平直调,表示庄严、悲痛、冷淡、沉重等感情.如下面(de)句子:有(de)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de)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de)人)(2)扬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调明显上扬.疑问句、感叹句可以用扬升调,表示疑问、反诘、号召、惊讶等感情.如下面(de)句子:当你在积雪初融(de)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de)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茅盾白杨礼赞)(3)降抑调(↘)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说得低而短促.陈述句可以用降抑调,表示坚决、赞扬、祝愿,恳求等感情.如下面(de)句子:为什么我(de)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过土地})(4)曲折调(↗↘)句子语势有低——高——低(de)曲折变化,或者末一二个音节音调曲折并且拖长.疑问句、陈述句可以用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幽默等感情.如:“——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战斗生活(de)欢乐,轰隆隆(de)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高尔基海燕)2.停顿停顿就是语流中(de)间歇,我们说话或朗读,短句可以一口气说完;遇到长句或者几个句子,中间就要有适当(de)间歇.语言中(de)停顿,不单是人们生理上换气(de)需要,更是表情达意(de)需要.常见(de)停顿有以下几种:(1)句逗停顿按照各种标点符号所作(de)停顿叫句逗停顿.停顿时间(de)长短一般是: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破折号和省略号较为特殊,停顿时间(de)长短酌情而定.(2)语法停顿表示语法关系(de)停顿叫做语法停顿.语法停顿可以使句子(de)各种成分之间(de)关系明确、脉络清楚.语法停顿(de)时间一般较短促.其停顿(de)主要位置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联合成分之间,特别是各部分较长时,更应注意它们之间(de)停顿.(3)强调停顿强调停顿是句子中特殊(de)间歇.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者为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语法停顿(de)地方作适当(de)停顿,或在语法停顿(de)基础上变动停顿时间,这样(de)停顿叫作强调停顿,也叫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4)结构停顿结构停顿是由文章(de)层次结构决定(de),是为了表示文章(de)层次、段落等而作(de)停顿.停顿时间(de)长短,应视具体(de)语言环境而定,在一般情况下,间歇时间(de)长短是:段落>层次>句子.必须注意(de)是,停顿只是声音(de)间歇,而朗读者(de)情绪则不能受影响.有(de)人一停顿,就使听众产生“结束”(de)感觉,这是不正确(de).其实,停顿仍是思想感情(de)继续和延伸,不是休止,更不是中断.停顿运用得当,会给听众留下思索、回味,遐想(de)余地,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de)特殊艺术效果.正确(de)停顿与呼吸有很大(de)关系.但并不是说每次停顿都要吸气、换气,这样反而会使呼吸急促、情绪紧张.朗读节奏舒缓(de)作品,可用“慢吸慢呼”(de)方法,使呼吸和停顿有机地配合,不露呼吸(de)痕迹;朗读节奏快(de)作品,则用“快吸快呼”(de)方法,利用呼吸造成一种声势,使朗读更有艺术感染力.总之,要根据文章(de)内容来决定停顿时采用哪种呼吸方法.恰当地运用停顿和呼吸,会使它们相得益彰.3.重音朗读时,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短语,甚至某个音节而读得重些,这些重读(de)成分称为重音.朗读时,必须区分句子中哪些词是主要(de),哪些词是次要(de),并使次要(de)词从属于主要(de)词.一个独立完整(de)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要重音.重音不一定都是重读.突出重音(de)方法多种多样,重读是突出,轻读、拖长也是突出.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de)关系.要学会在朗读时把非重音、次要重音一带而过(de)技巧.重音分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1)语法重音(用“·”表示)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语法结构对某个句子成分所读(de)重音.这种重音只是比一般非重音稍重,不很明显.语法重音(de)位置比较固定,以下成分一般重读:①一般短句里(de)谓语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②名词前面(de)定语我们..(de)哨所,在那高高...(de)山崖上.③动词或形容词前面(de)状语祖国(de)山河多么..美丽呀④动词或形容词后面(de)补语他(de)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⑤某些代词这.本书是从哪儿..借来(de)⑥介词“把”(de)宾语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2)强调重音(用“.”表示)强调重音,又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是为了有意突出某种特殊思想感情而把句子里某些词语读得较重(de)现象.强调重音比非重读成分明显加重.强调重音在语句中并没有固定(de)位置,完全是根据语意(de)需要而定(de).同样(de)一句话,在不同(de)语言环境中或不同(de)思想感情支配下,所要强调(de)部分并不相同.如下面两组例句,只有说出或读出强调重音,才能准确表达每句话(de)意思.①哪是你(de)书这.是我(de)书.(那本不是)这是谁(de)书这是我.(de)书.(不是别人(de))这是你(de)什么这是我(de)书.(不是别(de)东西)这是不是你(de)书这是.我(de)书.((de)确是)②谁喜欢游泳我.喜欢游泳.你喜不喜欢游泳我喜欢..游泳.你喜欢什么我喜欢游泳...要注意重读音节不能念得过分突兀,或者怪声怪气,以免分散听众(de)注意力.朗读狼和小羊,体会一下重音(de)使用.“·”表示重音.狼来到了小溪边..找碴儿,说:“你..想吃小羊,就故意..正在那儿喝水.狼非常...,看见小羊把我喝...了你安(de)什么..心”....水弄脏..(de)小羊吃了一惊..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de)水弄脏....,温和到我.这儿来(de),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de).”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de)坏话”可怜(de)小羊喊道:“啊,亲爱(de)狼先生,那是不会有...(de)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de)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4.节奏受作品(de)基调和思想内容(de)制约,朗读时应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de)不同节奏.恰当地把握朗读(de)节奏,既能显示有声语言(de)音乐美感,又能形象地表达作品(de)意境.根据节奏(de)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六种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①轻快型语调轻松快捷,声音形式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节少,词(de)密度大.多用来表示欢快、欣喜、愉悦、诙谐(de)情感.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de)藤萝,只见一片辉煌(de)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de)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de)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de)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de)最浅淡(de)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宗璞紫藤萝瀑布)②凝重型话语凝重,声音较低.音强而着力,多抑少扬,音节多,多用来表示严肃、庄重、沉思(de)意味.如:然而,大多数中国文人(de)人格结构中,对一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de)西湖,总有很大(de)向心力.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在身前(de)孤傲和身后空名.天大(de)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de)景点.景点,景点,总是景点.再也读不到传世(de)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de)楹联.再也找不到慷慨(de)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de)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de)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de)万古湖山(余秋雨西湖梦)③低沉型语势下行,句尾落点多显沉重,音节拉长,声音偏暗,多用来表示悲痛、伤感、哀悼(de)感情.如:敬爱(de)周总理,我不能到医院去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de)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de)暮色里.任一月(de)风,任傍晚(de)天光,照着冰冷(de)泪滴.(李瑛一月(de)哀思)④高亢型语速较快,步步上扬,声音多重少轻,多连少停,语调高昂.常用来表现热烈、豪放、激昂、雄浑(de)气势.如: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de)海燕,在怒吼(de)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de)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⑤舒缓型语调舒展自如,语节多连少顿,声音较高但不着力,用来描绘幽静、淡雅(de)场景,表达平静、舒展(de)心情.如:江南(de)山水是令人难忘(de),缭绕于江南山水间(de)丝竹之音也是令人难忘(de):在那烟雨滚滚(de)小巷深处,在那杨柳依依(de)春江渡口,在那黄叶萧萧(de)乡村野店,在那白雪飘飘(de)茶馆酒楼……谁知道,那每一根颤动(de)丝弦上,曾经留下多少生离死别(de)故事.(严阵江南丝竹)⑥紧张型语速快,多扬少抑,多重少轻,声音较短,气息急促.表达紧急、气愤、激动(de)情绪.如: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de)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污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三、作业:朗读练习狼和小羊有一只小羊正在一条清澈(de)小河边喝水.这时一只寻找食物(de)饿狼来到了这里.这只恶狼表现出气得暴跳如雷(de)样子,大声地吼道:“是谁容许你这样无法无天,胆敢搅脏我(de)饮水之地,你这种胆大妄为(de)冒犯行为是要受罚(de).”小羊回答说:“尊敬(de)老爷,请您千万别发火,您最好还是先看一看,我可是在您(de)下游喝水呀,离您可有二十多步远呢.因此无论如何我是不可能弄脏您(de)饮水之地(de).”“你把它弄脏了,”凶恶(de)狼继续大声地吼道,“而且我知道去年你还说过我(de)坏话.”小羊回答说:“这怎么可能呢那时我还没有生下来呢.我到现在都还在吃我母亲(de)奶呢.”“如果不是你,那就一定是你(de)哥哥.”“我根本就没有兄弟.”“那就肯定是你家里(de)某个人,因为有人告诉我说,你、你们(de)牧羊人以及你们(de)牧羊狗从来就不肯放过我,所以我必须复仇.”说完了这些话,狼就把小羊拖到了树林(de)深处,把它吃了.。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低年级学生多采用朗读的方式,对语文学习十分有益,尤其是在阅读学习部分。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词句含义、思想主旨、情感内涵,还可以促进对语言形式的学习。
从统编本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就可看出,朗读题目的比重有了大幅的增加,可见朗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调整,重视朗读教学方式。
如何做到依据教材方针、加强朗读指导、获得高效成果呢?一、指导学生比较,把握朗读基调低年龄段的教材编排方式较为简单,教学时也通常是单篇教学模式,但如果朗读时只站在单篇视角,容易把握不全面朗读应有的感情,使效果不佳。
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不同的课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文体的写作特色和朗读基调,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朗读技巧,从而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1.在分角色朗读中比较。
低年段朗读可以采用分角色扮演人物的方法,教师结合课文和文本人物的特点,将内容进行分工,组织大家进行朗读分享活动,一人读、他人听,听完后先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教师再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做到“读得准、读得好”。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到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可以结合诗歌特点,采用分工合作朗读的办法。
这是一篇科普类型的小诗,由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简洁明快的节奏构成,适合朗读。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不同文体的课文,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区别,找出诗歌体裁的特点,把握住朗读的节奏。
然后进行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朗读,总起段由一人负责,后面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的内容各作安排。
指导学生读的时候注意词句的发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这种朗读和倾听同时进行的训练形式不仅有趣生动,还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自己与他人朗读的比较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增强朗读的自信心。
2.在理解性朗读中比较。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读好课文呢?理解文本是基础,学生首先要知道自己在读什么内容、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感情,才能读得正确。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方法
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1. 强调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的指导,并强调重音和停顿的位置,这有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知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流畅的朗读技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掌握连贯和流畅的朗读技巧,例如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和阅读单词,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语调和停顿位置。
3. 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反馈和指导,例如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并提供帮助。
4. 使用模范朗读作为学习中的示范:教师应该使用模范朗读作为学习中的示范,帮助学生熟悉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调。
5. 增加朗读的练习时间: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朗读练习时间,让学生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技巧和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朗诵指导
朗诵指导一、朗诵的要求: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
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
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
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
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朗诵中的换气1、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
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
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
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2、重音,就是在词和语句中读得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语句重音和思想重音。
三、气息的控制1、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
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
2、补气的方式:偷气,抢气,就气。
边听边读边体会。
方法指导: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
3、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360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
四、声音的魅力1、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呼吸,气息短,做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
坐如钟,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时要深,不要耸肩。
2、朗诵爱好者最主要是要抒发一种情怀,一种心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你应该为自己而读。
将自己揉入文章中,不要理会其他,不要玩嗓子。
3、练习远近距离感。
这个练习对于我们读文章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
朗读要有目标对象。
4、呼吸,要有一定的呼吸储量,要口鼻共同呼吸。
呼吸要深,要用丹田呼吸,将两肋打开,小腹收紧,肚皮始终是硬的,这就是气息支撑。
不要管自然条件多么困难,也要把气沉下去。
胸腔共鸣能产生磁性的声音。
练习24个葫芦48个瓢。
5、鼻音前后不分要练习,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6、平翘舌音一定要读准:zhi chi shi ri z c s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朗读的重要性和意义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2.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朗读的文章。
在朗读时,学生通过辨认书面符号,把它们转换成相应的口头语言,再通过眼睛、口舌的活动训练大脑的语言思维,从而使语言逐渐地发展起来。
3.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文章的语调、语气、节奏,提高说话能力4.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的语调、语气、节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如课文《狼和小羊》,学生通过朗读,就可以感知到狼的凶残和羊的无辜。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说话时就会自然地使用正确的语调、语气、节奏,从而正确地表达出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
5.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6.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
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朗读训练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2.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地进行训练。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
如低年级学生先要学好词才能连词成句地读;中年级学生要学会联句;高年级学生要自然地有感情地朗读。
所以,在朗读训练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训练程序。
在一般情况下,朗读训练应由单个句子的朗读到多个句子的连读,由简单句子的朗读到复杂句子的朗读,由一段文章的朗读到多段文章的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心中要有全局的训练目标,即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上,放在明确朗读要点上,放在学生自由读、互相对读、师生对读上。
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朗读的基本技巧: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2. 朗读时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教学难点:1. 朗读时如何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如何根据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朗读示范、文学作品、朗读技巧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文学作品、朗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朗读吗?为什么?二、朗读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三、朗读示范1. 教师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读示范。
2. 分析示范中的朗读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
四、学生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读。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五、朗读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朗读心得。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朗读技巧,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并记录自己的朗读心得。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朗读技巧?3.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践?4.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坚持朗读?教学延伸:1. 定期举办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2. 邀请专家进行朗读讲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组织学生参加朗读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朗读交流的平台。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班级情况进行调整。
诗歌朗诵指导
青春万岁
王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高昂) ↗ 高昂)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高昂) ↗ 高昂)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高昂) ↗ 高昂)
毛泽东
江山/如此 多娇 江山 如此/多娇, 如此 多娇, 无数英雄/竞折腰 高昂) 引/无数英雄 竞折腰。 ↗(高昂) 无数英雄 竞折腰。 秦皇/汉武 低沉) 惜/秦皇 汉武,↘(低沉) 秦皇 汉武, 略输/文采 ;(慢 文采──;( 略输 文采 ;(慢) 唐宗/宋祖 宋祖, 唐宗 宋祖, 稍逊/风骚 。(慢 风骚──。( 稍逊 风骚 。(慢) 一代/天骄 天骄, 一代 天骄,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射大雕。 只识弯弓 射大雕。↘(低,慢) 往矣──,( 俱/往矣 ,(慢,拉长) 往矣 ,(慢 拉长) 风流人物。 高昂) 数/风流人物。↗(高昂) 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 坚定) 今朝。(高昂, 还看 今朝。(高昂,坚定) 风流/人物 。(慢 拉长) 数/风流 人物 。(慢,拉长) 风流 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一字一顿 高昂)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高昂)
语音高低、语调轻重、 气息强弱、节奏快慢
4、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认真做好各种标记,
升调(↗) 降调(↘) 节奏( /) 稍停(‖) 着重(.) 延续——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北国 风光,(豪迈,高而慢) 风光,(豪迈 千里/冰封 ,(慢 冰封──,( 千里 冰封 ,(慢) 高昂) 万-里-雪-飘。↗(高昂) 里雪飘 长城/内外 内外, 望/ 长城 内外, 惟余/莽莽 莽莽; 惟余 莽莽; 大河/上下 上下, 大河 上下, 顿失/滔滔 滔滔──。 )(低沉 低沉) 顿失 滔滔 。↘(慢)(低沉) 山舞/银蛇 银蛇, 山舞 银蛇, 原弛/蜡象 蜡象, 原弛 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 高昂) 欲与天公 试比高。↗(高昂) 晴日, 须/晴日, 晴日 红装素裹, 看/红装素裹,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妖娆——(豪迈,高而慢) 分外 妖娆 (豪迈,高、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细致感知课文内容, ①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 ②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起伏高低的脉络。
朗读指导的几点做法
朗读指导的几点做法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信心。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自然而然地朗读得好。
因此,在我们尝试朗读时,可以遵循一些指导,以便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本文将介绍朗读指导的几点做法。
一、预览和准备在开始朗读之前,先预览一下文章、故事或诗歌的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同时,在朗读之前,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进入角色,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状态,让自己更加放松和自信。
二、练习音节和发音朗读时,正确的音节和发音非常重要。
因此,在开始朗读之前,我们可以先练习音节和发音,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技能。
我们可以重复一些难发音的单词或重复一些常用的组合词,比如“how are you”、“I love you”等。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音语调。
三、注意语调和节奏朗读时,正确的语调和节奏也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每个单词的重音和语调,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节奏。
例如,在叙述故事时,我们应该注意语句的高低起伏和强弱变化,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情景。
四、注重细节和情感朗读时,需要注重细节和情感。
我们应该注意每个单词的细微变化和情感表达,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在朗读一首诗时,我们应该注意每个词的韵律和情感,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义和韵律。
五、反复练习和修正朗读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修正的过程。
我们应该不断地重复练习,寻找自己练习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正,才能真正掌握朗读技巧,并快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朗读是一项需要关注细节和情感的重要语言技能。
通过预览和准备、练习音节和发音、注意语调和节奏、注重细节和情感以及反复练习和修正等几点做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并快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针对学生读书拿腔拿调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讲了应怎样读,读通读顺。
告诉学生读书时不要拖腔拖调,要用说话的方式来读。
即把作者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语气和情感来读。
根据文章的特点,先确定朗读训练的重点,可采用老师指导,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进行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二、朗读时始终贯穿着“读”字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边读边思考。
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词句来读,并在这个环节进行必要的品词析句,做好笔记和板书的补充和归纳小结工作。
复习时也要以朗读为主线。
该说的说,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写的写。
只有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朗读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并不是要学生漫无目的地机械重复,而是要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文章中关键的字词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中感情表达最鲜明、最精炼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难忘的一课》一课时,先让学生理解“光复”的意思。
“光复”是“收复失地”的意思,文中指台湾被收复了。
学生联系词语所在的前后句子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后明确:“我是中国人”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强调了“我”是台湾人。
“我的民族是炎黄子孙。
”“这里原来是一位总督教我们的小老师在教我们……心中充满了悲哀和感伤”,体现出失去台湾是多么的悲痛与无奈!但台湾光复后,“我”与老师一起学习“我是中国人”,表现出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之情。
理解了句子意思后,学生自然就读出了句子的感情来。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能千篇一律的使用上述步骤与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大家应当灵活机动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一、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1.创设宽松的音乐环境:选择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2.营造平等的互动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朗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朗读,并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建立适合学生的朗读目标1.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确定适合他们的朗读目标,使朗读指导更具针对性。
2.逐渐提高难度: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逐步提高学生朗读的难度。
三、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1.进行朗读测试:通过给学生朗读不同难度的文本,了解他们的朗读水平。
2.观察学生的朗读行为:观察学生的呼吸、语调、语速、停顿等朗读行为,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四、运用合适的朗读教学策略1.分段朗读:将文本分段,让学生朗读其中的一段,然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完成整篇文章的朗读。
2.渐进式朗读:教师先朗读一段或一句,然后学生模仿朗读,再逐渐减少教师的朗读,让学生独立完成朗读。
3.合作朗读: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中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技巧。
4.分角色朗读:将文本中的人物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朗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5.音频朗读:利用音频资源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可以听到标准的朗读声音,并模仿音频进行朗读。
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1.正面鼓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朗读的自信心。
2.清晰明确的指导:指出学生朗读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3.提供示范: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朗读示范给学生展示正确的朗读方式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4.分层次引导: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六、定期组织朗读活动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之间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2.朗读剧演出:将朗读与剧演相结合,让学生在模仿角色的语音和语调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本的意义。
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
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朗读教学指导策略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
一、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在朗读之前,学生需要对所要朗读的文章进行快速了解。
可以通过预览文章标题、大致浏览文章内容和查阅相关词汇等方式,先对文章的主题和大意有所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二、准备适当的文本选择适当的文本对于朗读的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文本,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此外,文本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递进,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三、理解字词的含义和语调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所朗读的字词的含义和语调。
可以通过查词典、上下文推测和教师的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此外,学生还需注意字词的语调,根据语气、情感和句子结构等因素调整朗读的语调,以使读音更加准确和生动。
四、注意语速和语音语调朗读时,学生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速和语音语调。
语速过快会导致发音不准确,语速过慢会影响听众的理解。
因此,学生应该通过练习和模仿,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语速。
此外,学生还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进行相应的语调调整,使朗读更加自然。
五、注意停顿和重音在朗读时,学生需要注意停顿和重音的运用。
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声音更加有层次感。
而重音的准确运用可以突出句子中的重要信息,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指导,掌握停顿和重音的使用技巧。
六、注重语音语调训练语音语调是朗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英文的语音语调。
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录音设备和网络资源等方式进行自主训练,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水平。
七、朗读练习与评价为了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朗读练习和评价。
朗诵指导朗诵技巧
朗诵指导朗诵技巧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和表情来传达文字含义、情感和韵律的艺术形式。
它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声音控制能力。
下面是一些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指导。
1.声音控制:朗诵需要具备一定的音量、音调和节奏掌控能力。
通过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可以有效地表达出文字的含义和情感。
要注意掌握好音量的变化,不要过于高亢或低沉,要根据文本的需要来调整。
2.表情和姿态:朗诵时,要注意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运用。
面部表情可以通过眼神、微笑、皱眉等来表达文字中的情感和意境。
身体语言则可以通过手势、移动和姿态来强调语气和节奏。
3.声音韵律:朗诵需要注意语音的韵律和抑扬顿挫。
要注意词语的重音和停顿的位置,通过掌握好声音的上升和下降,可以有效地表达出文字的节奏感和情感。
4.文字理解:朗诵的重点在于理解和传达文字的含义和情感。
在朗诵之前要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把握住文本的要点和情感,然后再通过声音和表情来传递出来。
5.训练与练习:朗诵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练习来提高。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通过反复地朗读和演练,来提高对声音的控制和表情的表达能力。
6.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个人的嗓音和个性都是独特的,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展和形成自己的朗诵风格。
可以通过观摩其他人的朗诵表演,吸取一些经验和技巧,并融合到自己的朗诵中去。
7.情感的表达:朗诵需要有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要通过声音和表情来传递出文字中的情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内涵和意境。
8.注意细节:朗诵中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语气的强调、音调的转换、停顿的掌握等。
这些细节的处理可以让朗诵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9.自信和舒适:在朗诵时要保持自信和舒适,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表达力。
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朗诵技巧和能力。
10.多样化的练习:朗诵练习可以多样化,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文本和题材进行练习,比如诗歌、散文、剧本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拓宽自己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散步》朗读指导
《散步》朗读指导
《散步》是一首诗歌,朗读时需要表达出诗歌的节奏感和意境。
以下是《散步》的朗读指导:
1. 语速把握:朗读时可以以自然、舒缓的语速进行,避免过快或过慢。
要保持稳定的速度,使听者能够跟随你的朗读。
2. 音调变化:在朗读过程中,适当地使用音调变化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注意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来诠释诗句的情感变化。
例如,对于形容快乐的诗句,可以提高音调;对于形容悲伤的诗句,可以降低音调。
3. 感情表达: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用适合的语气来表达诗句的情感。
可以通过声音的轻重、明暗、柔美等来塑造不同的情感,让听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4. 停顿处理:在诗句之间、句子内部以及重点词语处适当停顿,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并吸收诗歌的意义。
但要注意不要停顿过长,以免影响整体的节奏感。
5. 语气调整:根据诗句的描述和意义,适当调整语气的明暗度。
对于积极向上、欢快的内容,可以用明朗轻快的语气;对于沉重、忧伤的内容,可以用低沉柔和的语气。
6. 自然流畅:朗读时要让自己的声音自然流畅,避免过分刻意或生硬的感觉。
要保持舒适的呼吸,不要憋气或过度用力。
同时,注意字音的准确发音,使听者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个词语。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朗读,展现出你对《散步》的独特演绎。
尽量将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传达给听者,让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小学二年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以读代讲,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可以培育学生的语感,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二班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二班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一、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准确把握朗读基调要深化理解(文章)内容, 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通过反复朗读, 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以声传情, 准确地表情达意, 唯有这样才能读出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 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展。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入手, 以文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准确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这对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有着乐观作用。
例如在开展阅读训练《白杨》这篇课文时, 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训练, 读出文章中人物对话的丰富情感, 充分感悟人物内在的精神, 促进学生对主题理解。
在具体朗读训练时, 老师不妨实行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揣摩每段阅读内容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 充分体会到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 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
二、通过品味语言, 渗透朗读技巧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品味文章语言, 丰富学生情感,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 品味语言, 渗透朗读技巧, 仔细品析词句段, 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抓实的环节。
(一)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加强朗读训练。
每篇文章中, 都有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 老师不妨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感情强烈的语句, 引导学生仔细反复朗读, 这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 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有乐观作用。
比如:在阅读训练《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时, 老师可以抓住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再见了, 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等这些蕴育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反复朗读, 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本质。
二年级朗读指导方法
二年级朗读指导方法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和语音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朗读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二年级孩子的朗读指导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朗读。
一、提前准备在开始朗读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取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或课文,内容要浅显易懂,语言简单。
其次,要确保朗读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干扰和噪音。
二、模仿朗读模仿朗读是培养孩子语感和语音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指导孩子先听老师或家长读一遍,然后模仿老师或家长的语调、语速和语音。
可以通过分段模仿的方式,一段一段地进行朗读练习。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和停顿等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三、字词辨析在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字词进行辨析,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可以选择"快乐"和"开心",进行朗读比较和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辨析,能够帮助孩子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感情表达朗读不仅仅要求准确地发声,还需要表达出文字中所含的情感。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文字的情感色彩,指导他们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来表达出文章中的情感。
可以在朗读时适当停顿,用音调的变化来表现文章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提高他们的感情表达能力。
五、语音练习语音准确性是朗读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朗读指导中,我们可以重点训练孩子的发音技巧和语音规范。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音素进行练习,帮助孩子纠正发音错误。
例如,可以通过练习"sh"、"ch"和"th"等辅音的发音,让孩子熟悉这些音素的发音方式,并进行口音训练。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语音准确性,使他们的朗读更加标准和流利。
六、鼓励和反馈在朗读指导中,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朗读指导教学策略朗读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技能。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预导引:在学生开始朗读之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和猜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为朗读做好准备。
2.模仿朗读:教师可以以范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读音、语调和语速。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3.分段朗读:将整篇文章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分段朗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高他们的语音停顿和语调调节能力。
4.合作朗读:让学生两人或小组合作朗读同一篇文章。
一人朗读,另一人或小组成员负责评价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互相纠正,并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评价能力。
5.强调重音: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并强调句子中的重音和语气词。
通过正确使用重音和语气词,学生可以更好地传达句子的意思和情感。
6.倒读朗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倒着读文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朗读准确性和流利度。
7.角色扮演: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和变化的文章,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朗读。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并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8.录音朗读:让学生用录音设备或手机录制自己的朗读音频。
学生可以反复听录音,自我评估并改进朗读技巧。
教师也可以用录音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9.口头讲解:在学生朗读之后,可以要求他们口头讲解文章的内容和要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0.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如模拟电视节目、广播剧等。
通过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并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最后,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好地发展朗读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朗读指导的艺术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
综观阅读教学现状,诸多老师只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结果事倍功半。
在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始终是重点戏,但他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积累有机融为一体,达到了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
一、层递推进法。
朗读是情感体会的重要方法,凭借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理解语言内涵,理解语言情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
因此,对一些情感丰富的内容的朗读指导试图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须带学生走近作者,进入课文,全身心地感受,以准确体会、表达情感。
于老师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感情逐步感受、逐步把握、逐步理解,以一步步缩小他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差距,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把“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儿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作为感情朗读的聚焦点,引导分步朗读,逐步体会,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后,他出示上述片断,要学生感情朗读。
虽然学生相当卖力,但感情体会不深,只是达到了初步感受的目的。
在阅读“淡水湖’,理解鲁迅先生“关心后代”的特点后,再次朗读。
此时,学生面对的不是普通的伯父,而是对自己关心爱抚的伯父,朗读时感情明显进了一步;在阅读“谈碰壁”一段,理解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憎恨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
此时,学生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伯父,而是胸怀全国憎恨敌人的伯父,感情理解前进了一步,朗读体会也深入了一步。
在阅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后,再次朗读。
此时,学生已从整体上理解了伯父的特点,知道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感情体会深了,朗读中的感情表达就达到了理想的境地。
二、情境创设法。
引导学生凭借想像、联想以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并进入其中,深入其里,去感受语言情境,体会语言情感,领悟语言情境,理解语言技巧,这是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语言综合训练的重要方法,而朗读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善于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体。
请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朗读指导片断——师:读得不错。
请大家再练习读一下对话,体会人物的感情和语气。
读完后,我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分角色朗读。
(生兴致勃勃地练习读。
)师:我要求上来的同学不能看书,而是和我一起表演对话。
谁来?没有把握用就再练习练习。
师:在座的各位都是在鲁迅家吃晚饭的客人,我们对话后你们要——(生:要笑。
)对,要哈哈大笑。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读得很精彩,台下哈哈大笑。
)师: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请再读读,注意提示语,注意标点的用法。
读好了,记住了,今后写对话就感到容易了。
(生再读。
)为引导学生朗读好、体会好、理解好人物的对话内容,理解对话的表达形式,于老师通过“激发朗读,角色朗读→要求朗读,自读记忆→指名演讲,合理配合→各自再读,联系理解”的分层练读,使课文情境活现于课堂,使课文人物活现在眼前,使人物语言活现在耳边,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达到了情境想像还原的真实,语言理解体会的准确,感情体会表达的得体,达到了以境促朗读,促理解,促感悟的多重目标。
三、气氛渲染法。
由于阅历、认识理解能力的欠缺,有时学生即使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但朗读中难以真切地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对此,于永正老师往往不作过多讲述,不作过多指点,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气氛渲染,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似见其景的心理图像,再让学生设身处地,朗读表达,其效果颇好。
如:《月光曲》8、9节于老师是这样指导朗读的——师:同学们,8、9两节写得最美、最动人。
贝多芬的美妙琴声仿佛把兄妹二人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下面请听一听贝多芬的《月光曲》,我想大家一定也会有和兄妹俩同样美妙的感受。
听过之后,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
(师放《月光曲》片断。
生静静地听着。
)师:多优美的曲子!大家听过之后,一定会把8、9两节读得声情并茂。
(生练读,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感情很投入。
大家都被她有声有色的朗读陶醉了,忘记了下课。
(笑声。
)这节课拖了近5分钟,现在休息10分钟。
试想,对由《月光曲》产生的美妙想像仅靠语言的点拨,学生朗读是难以到位的,而以美妙的音乐渲染气氛,听其乐,见其景,生其情,学生朗读课文就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四、设身处地法。
在朗读教学中,教者最感困难的是,虽然三番五次、竭尽全力去进行情感的启发,可学生还是无动于衷。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他们认识理解能力的欠缺,生活阅历的不足是主要原因。
对此,于老师注意让学生充当角色,以缩小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差距,从而设身处地理解内容,感受情境,体会情感。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指导朗读与大娘告别一段时,于老师在引导把握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三件事,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的基础上这样引导——师:(该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最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
(师范读。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是个逗号,可是老师为什么停了较长时间?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孙炸死了,心里很悲伤,所以……师:志愿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难过。
说——生:说不下去了,所以说到这里停了较长的时间。
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才能读好。
——请大家把“抢救志愿军伤员”这件事读一读。
(生自由读。
)在这里,于老师先以假设让学生充当志愿军,面对大娘话别抒情,读中又突出你就是志愿军,让学生直接充当人物,体会情感,其效果之好是可想而知的。
五、情感体会法。
感情朗读,只有体会感情,才能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也只有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才说明已充分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感情朗读中的“感情体会”和“感情朗读”的双重功能。
因此,感情朗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中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在这方面,于老师是颇有心计的,请看《再见了,亲人》中朗读指导的片断——师:在送别队伍的人群中,有一位和我们同学年龄相仿的小金花。
她和志愿军难舍难分,难过得哭了,志愿军对她说了一段话。
大家看一看,怎样读才能让小金花止住眼泪呢?每个人都练一遍试试。
(生自由练习读第二段。
)师:这一段里有一个词——噩耗,读懂了没有?(板书:噩耗。
)生:就是小金花的妈妈牺牲的消息。
师:是的。
亲人去世的消息叫噩耗。
生:还包括好朋友和尊敬的人。
师:说得对。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谁站起来读?读得能让小金花止住眼泪?(生纷纷举手,老师指名读。
)师:你们从“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一句中看出了什么人?(板书:跺,抽动。
)生:小金花很刚强。
师:对。
但只是刚强吗?琢磨琢磨。
生:从“跺”看出了她对敌人的恨。
师:对了,体会得深一层了。
——还看出了什么?生:她下决心要报仇。
跺脚就是表示决心。
师:表示报仇决心大。
——大家体会得又深了一层了。
生:“嘴角抽动了两下”,说明她很难过,但是,但是……生:但是她忍住了,没有哭。
师:是这样。
她忍住了悲痛。
从这儿看出她很刚强。
这一点刚才那位同学说了。
同学们,这里有恨也有爱,对敌人的恨和对亲人的爱交织在一起。
谁再把这句话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由于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小金花的刚强,体会到了小金花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体会到了小金花誓为妈妈报仇的复杂情感,因此,他们朗读时就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六、自我领悟法。
在一般情况下,汉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都是可以跄并用语言表述的,而由于汉语言具有模糊性特点,有些语句由于生活阅历的不同,理解水平的不同,认识能力的不同,因而对语义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也存在差异。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把他们的情感纳入作者或教者的情感渠道,这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于老师和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他这样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该怎么读呢?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然后在学生自我朗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读,只要言之有理,一概予以肯定。
有时班上竟然出现语言、语调、语速、语音表达方面的“针锋相对”,但于老师并不强求统一,而是尊重学生的理解。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把握学法的能力。
一、做好榜样示范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同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多读”,但并非放任自流地“多读”。
作为教师,必须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如:教学生如何处理重音、停顿,如何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等。
在示范朗读时,教师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找准示范朗读的时机。
无论采用放录音的方式还是教师亲自范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找准示范指导的时机。
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为了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可以一开始就示范引路。
至于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和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
如:听老师读这段课文,看老师强调了哪几个词语?听老师读这几句话,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并从中学到具体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此外,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全文范读最好放在总结课文之前进行。
其次,要高质量的示范朗读。
对此,老师要做到两点: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就特别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不高,示范朗读时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的悲痛心情和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也就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军民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二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示范朗读。
在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生动的美文,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触摸春天》,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秋天的雨》,这些文章它将本来用手摸不到的事物写得触手可及,将没有生命活力的东西写得活力十足。
在示范朗读时,如果教师缺乏儿童化的语言,用比较干涩的生硬的语言去示范,学生不但不能理解文字,甚至会觉得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怪怪的”,这样,学生就体会不到春天的魅力,也就感知不到秋雨的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