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难点1. 诗歌形象的具体分析与理解2. 不同类型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
2.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授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描写、感受情感、分析象征等。
4.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课后阅读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鉴赏经验。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七、诗歌形象类型讲解1. 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形象传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景物形象: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探讨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事物形象:探讨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如器物、动植物等,理解事物形象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形象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方法分析诗歌形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诗歌的形象,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作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成果,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词鉴赏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练习题:针对诗歌形象的练习题。
4.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资料。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捕捉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3.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尝试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交流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捕捉和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捕捉方法及理解人物性格。
2. 案例分析法:以《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选取诗歌进行实际操作,锻炼鉴赏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堂讲解:45分钟2. 案例分析:30分钟3. 学生实践:15分钟4. 交流分享:10分钟5. 课堂总结: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段音乐或故事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2. 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3.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4.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形象性为特点。
诗歌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人物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角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对话展现出来,起到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二章:诗歌中的人物描写2.1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具体的描绘,包括容貌、服饰、体态等。
通过外貌描写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2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展示其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通过语言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中的人物心理3.1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指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展示其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通过内心独白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思想和动机。
3.2 情感表现情感表现是指通过诗歌中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展示人物的情感状态。
通过情感表现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第四章:诗歌中的人物关系4.1 人物关系的基本类型人物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基本类型。
人物关系可以通过诗歌中的互动和描写来展现出来。
4.2 人物关系的作用人物关系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可以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第五章:诗歌中的人物与环境5.1 人物与自然环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可以营造出诗歌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5.2 人物与社会环境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和互动可以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通过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
【参考答案】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和形象性为特点的文学形式,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角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对话展现出来,起到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形象概述1.1 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诗歌形象的基本含义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1.2 诗歌形象的种类介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形象分析各类形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和作用1.3 诗歌形象的特征探讨诗歌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贴切性等特征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征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物形象的鉴赏2.1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效果2.2 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人物特点2.3 人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景物形象的鉴赏3.1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形象的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景物形象时的效果3.2 景物形象的特点探讨景物形象的季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景物特点3.3 景物形象的意义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景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四章:事物形象的鉴赏4.1 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事物形象时的效果4.2 事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事物形象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事物特点4.3 事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诗歌形象的综合鉴赏5.1 诗歌形象之间的关联讲解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诗歌整体理解的重要性5.2 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探讨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综合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5.3 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提供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和思路第六章: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关系6.1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通过诗歌语言得到表达和塑造6.2 诗歌语言的特点探讨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修辞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语言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6.3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第七章: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7.1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传达和表达诗歌情感7.2 诗歌情感的特点探讨诗歌情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情感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7.3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第八章: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8.1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揭示和体现诗歌主题8.2 诗歌主题的特点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主题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8.3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第九章: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9.1 诗歌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分析案例中的诗歌形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寓意9.2 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提供鉴赏诗歌形象时的答题步骤和要点9.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与反思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10.1 诗歌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鉴赏水平10.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诗歌形象鉴赏在诗歌学习和鉴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和鉴赏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诗歌形象”的专题高考复习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个章节。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形象的美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3. 诗歌形象在表达诗人心境和诗歌主题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形象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2. 难点:如何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诗歌中的形象,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4. 方法指导:教授如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5.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诗歌形象的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2. 教学PPT: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实例。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意义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3.2 讲解: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1.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第二章: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学会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作用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外貌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语言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语言的表现动作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动作的描绘心理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2.3.2 讲解: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2.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构成要素2.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第三章: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3.2 教学内容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了解两种描写方式在人物形象中的运用对比分析与象征手法:掌握这两种鉴赏方法的技巧与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创作背景与历史文化:了解诗歌背后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对人物形象的影响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鉴赏诗歌人物形象3.3.2 讲解:讲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3.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方法3.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第四章: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与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理解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优缺点与价值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与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4.3.2 讲解:讲解分析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4.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4.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第五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训练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理解能力5.2 教学内容提供一组诗歌,要求学生进行人物形象鉴赏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或多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构成要素、鉴赏方法和评价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鉴赏5.3.2 讲解:讲解综合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5.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综合鉴赏5.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鉴赏第六章: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6.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掌握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3 教学过程6.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3.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6.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第七章: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7.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掌握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7.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具体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3 教学过程7.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3.2 讲解:讲解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7.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鉴赏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第八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应用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理解能力8.2 教学内容提供一组诗歌,要求学生进行人物形象鉴赏实践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或多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构成要素、鉴赏方法和评价8.3 教学过程8.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实践鉴赏8.3.2 讲解:讲解实践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8.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实践鉴赏8.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实践鉴赏第九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拓展与深化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深入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历史背景探讨诗歌人物形象与社会现实的关联研究诗歌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9.3 教学过程9.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拓展与深化诗歌人物形象鉴赏9.3.2 讲解:讲解拓展与深化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拓展与深化9.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拓展与深化第十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评估与反馈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自我评估与反思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理解能力10.2 教学内容评估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过程与结果反思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中的优点与不足10.3 教学过程10.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评估与反馈10.3.2 讲解:讲解评估与反馈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0.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评估与反馈10.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第一课时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重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教学难点: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课时安排:4课时明辨题型: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第一课时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示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示例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示例3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示例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理解景物诗的方法: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示例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示例2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3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比喻性意象: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意象: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意象之情感示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示例2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示例5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⑵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四课时、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13、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1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示例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示例3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中国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这一部分内容。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第二节《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与特点》,第三节《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掌握不同类型人物形象的辨识及其所蕴含的意义,学会运用恰当的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鉴赏方法,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重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歌画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卷中的人物形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回顾(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以一首具体的诗歌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知识点框架图。
2. 例题解答步骤。
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
答案:自由发挥,符合诗歌创作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谒金门(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共3篇《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2.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技能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诗歌意境2.能够准确判断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意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欣赏和理解力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二、教学内容《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导入环节: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岑参离别时所作。
诗中通过草原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思绪。
此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通过欣赏该诗歌,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二、讲解环节:介绍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此环节将着重介绍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案例的解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写法及其用意有透彻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学生自选一首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学生将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深入剖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其蕴含的意义,从而实践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内容。
四、总结环节:集中讨论各组学生的分析成果此环节将旨在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梳理和总结以前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此次教学将采用“讲解+实践+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诗歌欣赏带入课堂;在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和案例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手法;在实践环节,学生将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总结讨论环节,学生将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从而提供一个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梳理。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会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3. 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2. 诗歌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3. 诗歌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4. 鉴赏实例分析5. 练习题和讨论题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描写手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鉴赏能力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特点、描写手法等内容2. 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3. 练习题和讨论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鉴赏能力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兴趣。
二、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诗歌中通过语言描绘的具有个性和象征意义的人物。
2. 介绍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虚拟性、象征性、情感性、形象性等。
三、诗歌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10分钟)1. 直接描写: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直接描绘人物形象。
2. 间接描写:通过环境、氛围、他人评价等间接展现人物形象。
3. 象征手法:通过人物形象象征寓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课时四、诗歌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10分钟)1. 讲解象征意义:诗歌中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2. 分析情感内涵: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五、鉴赏实例分析(15分钟)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第三课时六、练习题和讨论题目(10分钟)1.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专题二“诗歌与散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
具体内容为“诗歌形象”的鉴赏,涉及《离骚》、《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经典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学会从形象中把握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对古代诗歌进行独立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从形象中把握诗人的情感,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牛渚等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现实中的美景联想到古代诗人笔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析方法,对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2. 形象的表现手法:象征、比喻、拟人等3. 从形象中把握诗人的情感4. 例题:《离骚》、《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阐述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选取诗歌:《夜泊牛渚怀古》形象分析:诗中描绘了牛渚夜景的美丽,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白鹭洲边江草齐,乌衣巷口夕阳斜”。
理解阐述:诗人通过描绘牛渚夜景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古人英勇事迹的敬仰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复习鉴赏事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例题分析 1、(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解析:月亮照在离家万里之遥的瞿唐峡的上空,是春天初六的上弦月。
月光皎洁,时时照亮幽暗的居室,像往常一样洒满清幽幽的天空。
这四句是写月的,表现的是环境的清幽。
天气凉爽,衣襟下垂不动,月亮高悬,对着流满泪的脸。
这里的“泪脸”很直接的表明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忧国之愁。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乌鹊向南飞,在这深深的.夜里,它栖落在江边。
2、(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九章《诗歌鉴赏》第二节“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及其特点,掌握分析、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诗人如何运用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和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如英雄、美人、隐士等)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讲解鉴赏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另一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案示例:题目:《佳人》答案:本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娴静的女子形象。
诗人通过对女子容貌、举止、神态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她的美丽与气质。
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窈窕”、“娴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女子形象的特点。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与案例选取;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 苏教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鉴赏指导1、要学会知人论世。
准确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
2、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和意象。
3、掌握出题的角度。
如: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景物的特点和塑造的方法或角度(近远、动静、色彩、各感官、大小等),景物的层次和作用,意象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意象组合而表现出来的意境友情提醒1、鉴赏人物形象要分析刻画形象的手法,注意分析形象的相关描写,分析形象所处的环境;鉴赏景物要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注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注意意象的特定含义、隐性含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注意不同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2、了解一些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人物形象类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设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答案要素:形象+特征+分析(3)答题思路:①点明塑造的人物形象。
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③具体分析怎样表现人物形象。
(4)典型题例: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
(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特征)的少女形象。
(形象).意象类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
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分析。
(2)答案要素:意象+特征、画面或意境+思想情感或表达效果(3)答题思路:①点明诗人选取的意象或景物形象。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审美。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题和实践。
教案内容:一、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定义: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写作手法。
2. 分类:自然景物、社会景物、人物景物等。
二、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1. 营造氛围: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营造诗歌的情感氛围。
2. 表现主题:通过景物形象来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3. 抒发情感:通过景物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1. 直观描写:直接描绘景物的外貌和特征。
2. 象征手法:通过景物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景物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四、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2. 理解诗歌:整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景物形象: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4. 联系情感:将景物形象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联系起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五、练习题1. 请简述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请举例说明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复习之一诗歌形象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形象。
2、能规范作答古诗形象的题型考查。
【教学重点】景物形象(意象)意境、人物形象、物象。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要点】熟悉广东高考考纲和相关诗歌形象鉴赏的高考试题。
一、考纲解读(见《课堂新座标》P121)1、《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高考诗歌鉴赏题型:①分析意象与意境;②分析表达技巧;③分析语言炼字炼句;④分析情感主旨;⑤分析前人的评价;⑥比较评价题型;⑦综合表述型。
3、诗歌的形象类型: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二、诗歌形象概念解析。
1、人物形象。
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004、2006、2007、2013)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2008年高考)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三、广东高考真题(重在让学生熟悉诗歌形象考查题型而不在于答案的组织)1、(2008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咏物诗木芙蓉吕本中窗前木芙蓉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景物形象-----人格精神。
【参考答案】(2)①《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2、(2007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写景诗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诗人使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诗人使用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
3、(2006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写景诗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问: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表现“晚”的意象有:“归艘”、“钟声”;表现“望”的意象有:“江”、“青山”、“远帆”、“老鹤”。
4、(2004年广东高考)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咏怀诗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5、(2013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写景诗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参考答案一】诗人借助忧伤的玉笛声,辽阔的山水,低垂的暝云,觅食安家的燕子,雨打梨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暮春图,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二】上片,楼上的玉笛声引起了诗人的故乡之思,奠定了惆怅的感情基调;诗人不禁向故乡方向眺望,不过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更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他乡,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诗人漂泊的孤独;最后再以“雨”来加深诗人思乡的愁绪。
四、课堂小结:熟悉高考试题是我们高考最好的复习方式,本节课要求各同学在课后再次回放我们的高考试题,并结合近来的段考、周六考的诗歌做题情况,明确我们诗歌复习之重点,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五、完成《课堂新座标》P120广东2010、2011、2012年高考试题。
第二节【教学要点】掌握古典诗词对于诗歌人物形象考查的主要题型,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一、鉴赏指导(《课堂新座标》P121)【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身份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
——情感【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注重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二、古典诗歌的人物形象举隅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但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如王昌龄的《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的《定风波》。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
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归纳起来主要形象为:爱国者——贬谪者(失意者)——漂泊者(游子、行人)——怨(思)妇——乐观者——边塞将士(征人)——归隐者。
三、人物形象分析示范示范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个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义)示范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问: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
(身份)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
(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意义)【牛刀小试】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问: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
(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
(表达效果)四、知识强化(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问: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
(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
(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表达效果)五、课堂小结: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因为它常涉及诗歌的主旨情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诗歌的主要信息点准确判断人物形象,并由此切入诗歌的主旨情感。
第三节【教学要点】掌握古典诗词对于诗歌景物形象考查的主要题型,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一、诗歌景物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1、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