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情绪心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将来的研究趋向。首先介绍了情绪实验研究中实验材料的标准化和成像技术应用的发展概况;其次讨沦了情绪智力的构成成分和情绪调节研究的进展;再次分析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最后探讨了感情系统的加工特征。

关键词:脑成像技术情绪智力情绪认知感情系统

1 情绪研究方法的发展

一门学科的发展与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密的研究手段紧密相连。近几年情绪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首先表现在实验方法的发展上。其主要表现为:

1.1 实验材料的标准化

在刺激材料的选取方面,近几年,开发了系列标准化刺激材料和实验程序。如Lang等(1995)的情绪图片、Gross(1995)和Philippot (1993)的系列电影片断、Bradley等人(1994, 1997)的声音、字词材料、Gerrards一Hesse等人(1994)的故事、想象或社会交互作用等实验材料。

1.2 脑成像技术的应用

将分辨率高、无创伤性的脑认知成像手段如fMRI ,PET等应用于情绪过程,尤其是脑机制的研究是近10年来情绪研究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为感情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如Beauregard等人(1998), Phillips等(1997,1998a,1998b)和Cabeza (2000)等人(1998)的fMRI研究,George(1995), Lane (1997), Paradiso (1997)等的PET研究。但是,fMRI ,PET技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瞬时清晰度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比如fMRI的时间分辨率低,血流反应明显地落后于实际的电信号1到2秒,并且fMRI不能在一毫秒一毫秒的基础上追踪活动的变化。为了使fMRI或PET的研究更加精确化,可以通过下述测量方法进行补充研究。这些方法有事件相关脑电范式、惊跳探测方法、连续的自我报告测查、言语原始记录回顾分析、非言语图形评估方法、面部肌电描记器和对婴儿及其与之相互作用的人或事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室研究虽然能够严格控制相关变量,揭示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实验室范式的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有时是不稳定的。因此,如何把实验室结果推广到现实生活中并改进人类的情绪,是实验室研究需要改进的目标之一。下一步研究的趋向是:在兼顾实验室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生态效度的基础上,开展以检验特定概念假设为目的的情绪研究。将实验法、样本法和评估法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

2 情绪智力

自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Mayer教授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Goleman出版了《情绪智商》一书以来,“情绪智商”(EQ)风靡全球,广为普及,成为情绪研究中轰动最大、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广的领域之一。情绪智力的研究

主要集中以下方面:

2.1 情绪智力模型的建构

情绪智力的构成分是情绪智力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的本质区别,而且也是编制情绪智力测量问卷的基础。以Mayer et al. , (1999 )为代表的传统情绪智力观点认为,情绪智力是由一系列固定的、静止的心理能力构成的,范围从识别一个人的表情到改变一个人自己的情绪反应。如Mayer等(2000)认为情绪智力由四个元素构成:情绪知觉、情绪同化、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Ba:一。n(2000)认为情绪智力由五个维度构成:个人内部能力、人际能力、压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一般心境能力。现代的情绪智力观认为情绪智力是个动态的加工过程。如Barrett. L. F和Gross J J(2001)提出了情绪智力的动态加工模型—情绪表征和调节的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加工,它随着时间的变化,使个体在产生和调节情绪反应中成功地调配心理表征,而不是一组固定、静止的、分等级的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情绪智力至少由情绪知觉、情绪加工、情绪分化和情绪调节几种能力构成,但是情绪智力到底是由哪些有效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是如何动态地相互协调,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2.2 情绪调节的研究

情绪调节是情绪智力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情绪调节是近十年来情绪研究中一个令人兴奋且成果丰富的领域,其主要表现:

2.2.1 对情绪调节的理解更加深人

传统上,心理学对情绪调节的理解持狭义的观点,认为情绪调节主要是通过压抑和发泄等策略来调控消极情绪的。近年来人们对情绪调节的理解持宽泛的观点,第一,情绪调节不仅是减弱或消除负性情绪,而且也包括增强、维持或降

低正性情绪;第二,情绪调节既能有意识、有控制的进行也能无意识、自动的进行。第三,情绪调节没有好与坏的衡量标准,也不暗含社会认可的标准。成功的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既有益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又能适应

社会环境需求的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2.2 注重情绪调节过程的动态交互作用

近几年.情绪调节过程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孤立地探讨情绪的不同构成成分如情绪体验、生理反应、行为表现、认知评价等的调节过程.而是转向了对不同情境下、不同情绪调节过程的交互影响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动态的情绪调节

过程模型。如Gross ( 2002 )的情绪调节过程动态模型。Bonanno(2001)的情绪自我调节模型,强调情绪产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根据体内的自我平衡进行调节。Bonann认为情绪调节过程是由三个阶段有顺序地组织起来的:(1)基本的控制调节过程,调节即时的情绪反应,其调节方式有情绪分立、情绪压抑、情绪表达、大笑等;(2)预期调节过程,通过回避某些地方或情境或人群、重估或谈论有关情绪等方式为将来的情绪控制需要做准备;(3)探索调节过程,尝试使用新的技能、知识或资源,进行情绪调节。

2.2.3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产生不同的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Gross (2002 )的研究发现,采取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估和表达抑制对不同的情绪及情绪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就厌恶情绪

而言,抑制降低了厌恶情绪的行为表达,而增强了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对厌恶体验没有显著影响;认知重估降低了厌恶的体验,但没有明显的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

但是关于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却出现了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情绪调节对于心理健康是必须的。自弗洛伊德(1926/1959)开始,一些临床学家都强调生理健康需要恰当地控制情绪冲动。Gross和Munoz(1995)也认为灵活地调节一个人负情绪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Gross(1998)的研究也表明,抑制负情绪可能会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另一类观点认为情绪调节有害于身体健康。Smith(1992)指出抑制极端愤怒的表情表达与高血压和冠心病有关。Pennebaker(1990)的研究表明情绪抑制也许会加重小病,危及免疫机能。

情绪调节是一个应用价值极大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探讨和验证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对个体的心理活动、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中的文化差异等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3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

关于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在80年代颇有争议。当时的争论认为二者是独立的。目前研究者们不再关注认知和情绪之间的相同与相异的争论,而是强调二者之间的整合与交互影响。

3.1 情绪对认知的作用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情绪状态能够强烈地影响不同的认知加Z过程。如Damasio (1994)报道的Elliot的神经病案例。情绪不仅对智力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工作、生活也具有促进作用。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情绪智力上。Goleman (1995), Mayer和Salovey (1993)的研究证实,像IQ一样,情绪智力是决定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10年对认知和情绪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情绪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其影响已经扩展到认知和行为的所有方面。这些领域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心理防御、主观幸福感、态度和说服、推理和决策、表情表达、情绪感染、人际关系和政治信息处理等。

此外随着社会的变化,新的情绪研究领域不断出现。如随着社会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情绪研究的注意力就转向了情绪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再如随着计算机、机器人技术、电信业的发展,要求开发出新的语音、面部识别软件,这就引起了对情绪性声音和情绪变化的面部信号的研究兴趣。此外.经济投资中的情绪研究可能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3.2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关于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可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认知评价是情绪构成的必需成分和情绪产生的前提条件

自Arnold(1960)和Lazarus(1968)强调对事件的主观评价在情绪诱发中的作用开始,近几年,许多的心理学家如Scherer(1993) , Ellsworth(1991)等都提出了情绪的认知评价模型。他们假设有机体在一定数量的纬度上评价诱发事件

或情景的意义,评价的结果决定即将发生的情绪。但是从哪些维度来评价刺激的意义仍然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