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的组成学案6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2. 难点: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火柴、试管等。

2. 教学课件:水的组成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素材:有关水的组成的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探究水的组成: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4. 讲解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解释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6. 拓展延伸:介绍水的净化、水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结构,理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 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了解其含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并描述水的电解过程。

2. 讲解水的分子结构,用模型或图示展示水分子的构成。

3. 解释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强调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关系。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水的组成》之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之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又能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维模式。

二、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所以学生对水并不感到陌生,但若是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比如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前面的学习为本课题《水的组成》奠定了基础,学生有了初步的化学思维,会通过现象来进行推理。

所以本课题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三、设计理念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行、基础性的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以及氧化物的含义。

2、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难点】准确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六、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多媒体、师生合作、小组讨论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空气一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是人体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水。

【教师提问】展示一瓶蒸馏水并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教师总结】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这节课就来学习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导学案 -完整获奖版

水的组成导学案 -完整获奖版

课题三《水的组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方法;2、通过水的生成和电解实验了解水是的组成;3、了解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别,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

4、通过水的生成和水的电解实验学习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体验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自主学习】1、水的生成观看氢气爆炸及燃烧视频;阅读P79页第三自然段,结合视频完成以下内容。

①氢气的性质总结如下:②通过学习,了解到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的氢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③氢气的验纯方法。

④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⑤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实验探究】2、水的电解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记录现象:观察生成气体的验证实验,并记录现象:【合作交流】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②书写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③分析水的生成和电解实验,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④观察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认识水电解这一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微观角度深入认识水的组成。

【归纳总结】水是由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能再分。

3、单质与化合物【思考交流】试分析A、B、C三类纯净物中元素组成的特点。

A类:铁 Fe 红磷P 氧气O2 氢气H2B类: 高锰酸钾 KMnO4 二氧化碳 CO2 氯化钾KCl 水 H2O 氯酸钾 KClO3C类:四氧化三铁Fe3O4二氧化碳 CO2水 H2O 【归纳总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物质的简单分类示意图:三、课堂练习1、2、3、(见课件)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呢?五、课后作业:1、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2、如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B.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图是A B C D4、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

《水的组成》 导学案

《水的组成》 导学案

《水的组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理解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

(2)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难点(1)通过电解水实验理解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三、知识准备1、回忆你所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包括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水的存在形式等。

2、思考: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四、学习过程(一)水的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凝固点为 0℃。

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为 1g/cm³。

(二)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实验现象(1)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2)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两者的体积比约为 1:2。

3、气体的检验(1)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O₂)、氢气(H₂)、铁(Fe)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氯化钠(NaCl)等。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铜(CuO)等。

(四)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 水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氯化钠2、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关于水的组成的相关习题。

《水的组成导学案》

《水的组成导学案》

《水的组成》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 激发学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水的组成,了解水是如何构成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水的奥秘吧!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组成成分,掌握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深入理解水的组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进修过程1. 进修水的组成(1)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水的分子结构呈V型,氧原子带负电荷,氢原子带正电荷,形成极性分子。

2. 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准备实验器械:水、导电仪、电源、电极。

(2)实验步骤:①将导电仪毗连电源,插入电极。

②将电极放入水中,观察电流变化。

③实验结果:当电极插入水中时,电流通路闭合,电流通过水传导,证明水是电解质。

3. 拓展进修(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2)水的应用:生活中用水洗涤、烹饪、饮用,工业中用水冷却、清洗、生产等。

四、总结反思1. 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到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具有奇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 反思:你们觉得水的组成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水的电解实验有什么启迪?五、作业安置1. 完成水的组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

2. 思考水的应用领域,列举三个关于水的应用途景并加以说明。

六、课后反馈1.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分享自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鼓励学生继续深入进修化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水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化学知识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不息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愿大家在进修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来凤接龙中学周光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有关数据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水的组成的揭秘”的科学事实及其它事实,灌输学生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并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通过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题,学生已熟悉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判断化学变化、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技能,但氢气的检验、元素的概念、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崭新的,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说,坡度大,学生比较难以接受。

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内容分析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制定依据】课标考纲:1、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3、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题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本课题的主体知识为水的组成,大家都熟悉水,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充分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界的水是非常熟悉的,都能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比如: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密度为1g/cm3,沸点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熔点为0℃,以及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洗碗、洗菜、运输业等等。

当然也知道水是一种纯净物,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如水的组成等,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

难点预估:1、通过电解水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助学预案:从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五个内容主题中,“水的组成”在内容上属于主题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课标中要求“认识水的组成”。

主题1“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是探究水的组成的手段,要求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构建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学习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感悟科学家崇尚真理、勇于质疑的伟大精神。

主题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及主题4“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学习“水的组成”的目的,要求学生能从分子、原子等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建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并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化学变化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2024)九年级上册第四单”自然界的水”课题二“水的组成”。

在教材结构、内容衔接上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知识内容看,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及物质分类三个方面内容,从“分与合、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分别探究了水的组成,从宏观上的元素组成到微观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借用水的分解反应引出物质的分类,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为后面的学习也提供了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课题承接《我们的水资源》学习内容,此外对于前面物质的奥秘也有着巩固的意义,对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

序号知识点具体内容1 氢气的燃烧氢气的性质;氢气的验纯;定性认识水的组成;氢气与氧气化合的文字表达式2 水的分解电解水实验探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水的组成;确定水中原子个数比;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微观过程3 物质的分类单质与化合物的分类;认识氧化物从教材栏目看,教材包括以下栏目,其作用是:【科学史话】通过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拉瓦锡三位科学家揭秘水的组成的化学史,学生能够感受科学探究的不易及科学家敢于质疑权威、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会从科学史中归纳出化合法和分解法师探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初步认识水的组成。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形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水的电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学活动】拿出一支水笔。

【提问】这是一支水笔,它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回答:笔套,笔芯等。

【提问】我们上节课中学到的水是不是也是由其他物质组成?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一下?或者: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二、探究新知(30分钟)【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1、水的电解【教学活动一】介绍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二】电解水①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②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③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④气体的验证。

(完整版)学案水的组成

(完整版)学案水的组成

4.2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探究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o2。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理解水的元素组成(重难点) o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理解水的微观构成(重难点) o一.【自学探究】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______、_______的透明_______.水有三态变化,在压强为101。

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______,沸点是______.温度为_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结冰后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注:纯水(蒸馏水)不导电.二.【实验探究】水的电解【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电解实验【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往水电解器里________(注:其中加有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增强 )②打开电源,观察电极和刻度管内的现象③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用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正极所产生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提示:氢气(H)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2火焰.【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个电极处都有______产生。

②电解后,负极刻度管内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气体是______。

④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气体是______。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表明:水在______的条件下,生成了______和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谈论】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发生的变化电解水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水分子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为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任务2.1 :通过探究水的电解实验, 归纳实验现象,思考井得出水是由 氢氧两种元秦组成的实验结论 活动2.1.1 :放映水电解flash 短片活动2.1.2 :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f引导 学生,总结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 板块一:介绍人类认识板块一:任务2.2 :通过阅读课本f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目行归纳出氢气的待左物理化学性质(若时间不允许可取消)章节名称水的组成计划课时 一课时内容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 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 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 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 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 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虽:认识水的组成。

叉隹点、:对单质、化合物槪念的理解r板块一二•了解单质化}勿 mjz师[设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那么生成物会是两种什么气仿 呢?(想知道是什么气体需要我们去检验) 继续观看视频:检验发现氢气氧气教学过程创造情 景导入 新课展示一组图片--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实际上呢,这是一组水的结晶图片,出自于日本 科学家江本胜出版的水知道答案一书。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实验。

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重点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使用说明】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展示时要求脱稿)2.自学完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实验部分完成3.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吗?【自学指导】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大约是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

2.思考与讨论:(1)实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两极上产生了大量气泡, 且负极产生的气泡比正极产生气泡又快又多。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都在下降,但负极的液面下降的较快。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它们的体积比为: V正:V负=V 氧气:V氢气=1:2 D.验证这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直接点燃〔氢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氧气〕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淡蓝色火焰〔不纯时,有锋利的爆鸣声〕 〔氢气〕 木条复燃 〔氧气〕
验纯
爆鸣 氧气 氢气
实验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 体是____氧__气____,可以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___氢__气___。这 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电情况下生 成了__氧__气__和_____氢_气__。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对于这个反响,我们得到的文 字表达式是:
通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要求会写〕
思考问题
水分子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冰山的形成呢?
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
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 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的〞?
二、水分子的构成
水分子
1.回忆并讨论水、氢气和氧气都 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2.构成这些物质的粒子很小,但这些粒子中 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 原子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B 〕
A 反复屡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练习
4.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C (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

课前预习:
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水在该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了变化。

2•在常温下,水是 ______ 色_____ 味透明的液体。

在 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低
到_____ 以下水会结冰,而当水的温度达_________ 后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所以在 1标准大
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 C,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 C。

3•严冬时节,常可看到水面上结冰,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课堂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________ ,两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__ ;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
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 气;
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
观察至y 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__ 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________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_________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体积较____________ , 产生的氧气体体积较_________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电解是 _________ 变化)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元素和氧气中的
_____ 和 _______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氧元素是从水中产生的,
_____ 组成的。

所以水是由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课内练习
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在0 C时会结冰
B、水能溶解所有物质
C、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
D、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
2、水电解的实验事实说明了(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水是一种混合物
D、物质通电时都能分解成几种新的物质
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和负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C、和正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D、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5、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发出白光 B 、发出黄色火焰 C 发出淡蓝色火焰 D 、没有火焰
A、氢气 B 、氧气 C 、空气 D 、二氧化碳
6、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整个装置中水的质量将(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7、 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
B. 通常情况下,-10 C 时水是固态
C.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C
D. 纯净的水略带甜味
8、 下列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C 、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9、 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A 、1:2
B 、1:1
C 、2:1
的沸点是 ______ C,凝固点是 __________ C 。

当水结成冰时,体积 ____________
_______ (填“能”或“不能”)浮在水面上。

13、电解水实验中,正极、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为 ___
__ 。

14、如图所示为水的电解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中用+ ” 、“一”标出电源的正极、负极 (2) A 管内产生的气体能 —B 管产生的气体能 _ ______ (填写“燃烧”或“助燃”); (3) 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示式:
课外练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的物理性质 _、 的气体,_ (难易微)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 •化学性
质:具有 __ 性,燃烧时产生 ______ .
2. 氧气的物理性质 ____ 、 ___ 的气体, _____ (难 易 微)溶于水•化学性质:使带火星的 木条 ____ (复燃熄灭)•
3. 小强同学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D 、都有可能
(
)
(
)
B
、水在 0C 时放热凝固 D
、水在 4C 时密度最大
( )
D 、1:8
10、电解水时,得到 a 克氢气和b 克氧气,如果
a 克氢气的体积是 4L,则
b 克氧气的体积 A 、2L B 、4L C 、8L D 、 16L
11、水电解时,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___ 的
1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 ________ 色、 _____ 味、透明的 O
_______ 。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
A.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B.氧气中的氧和氢气中的氢是从水中来的.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是通直流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4•在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中,阴极与阳极得到的液体体积比大致是()
A.1 : 8
B.1 : 2
C.2: 1
D.8 : 1
5•下列不属于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C .
B.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C .
D.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6•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 .
B.水的颜色是物理变化•
C.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化学性质• D・氧气是密度最大的气体•
扩展创新
7.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都下降.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插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B・插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不确定•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能燃烧•B・氢气能支持燃烧C・氧气极易溶于水• D・氢气能燃烧
9.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溶液的目的是()
A •增加水的导电性•
B •可以增加氧气的量•
C •可以增加氢气的量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假如有三瓶无色、无味色气体,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和一
氧化碳,想检验哪一瓶是氧
气,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复燃则可能是氧气 B・用鼻
子闻一下•
C・用嘴巴吸一口,感觉舒服的是氧气•
D・用眼睛观察•
申=H
・-
11・如右图水电解器,完成下列题目•
(1)在图中标出正极和负极•
(2) A产生的气体是 ____• B产生的气体是___ •(3)__________ 气体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