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点
随堂训练
图示巧记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典例剖析 例题有人在评述近代中国报刊业兴起时指出:“中文报纸之得于 晚清蜕化而为近代之报业,来华传教营商之外籍人士提倡之功,实 不可无。清末报纸事业之逐渐兴起,其最初之原动力,实来自外国 旅华人士。”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晚清具备了创办近代报刊的条件 B.中国近代报刊是在外国人强烈要求下创办的 C.近代中国报刊是为外国人服务的 D.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报刊业兴起起了推动作用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历史解释 (1)报刊: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 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 活有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 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 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是报刊的主要功能。 (2)影视:往往带有政治导向性,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 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类专题节目,引导 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4.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当时电影的题材主要 是反映( ) A.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 B.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 C.社会新貌和文化娱乐 D.国际风云和百姓现实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成为电影主题。 答案A
探究点
随堂训练
585 007 9 021 717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
随堂训练
(1)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 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 问题? 解析第(1)问,依据图片考查基本的传媒形式并拟定标题,属对基础 知识的考查,容易作答。第(2)问,主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注意数字 的对比分析。 答案(1)图1:报刊;图2:电影;图3:电视;图4:互联网。标题:近代中国大 众传媒的变迁(精神的来源——大众传媒的变迁)等。 (2)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讯事业的 快速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8张PPT)

问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题 1935年 结合教材内容,请简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概况。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情 境 《风云儿女》的插曲 后来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六
建国后
20世纪80年 代中期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称为电 影主题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形成
课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总结出近代以来报刊 程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小 业的发展史?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结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繁荣 改革开放后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上 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 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 重要窗口

问 题 探 究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问 提示: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 题 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情 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 境 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五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时期或时间 1905年 代表 《定军山》 影响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退
课堂导入
《天龙八部》中阿朱飞鸽传书的镜头


退
课堂导入
俗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 问 题 一想这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今天我们如何传递信息呢? 探 飞鸽传书、烽火传信等。 究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工程”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张艺谋
巩俐
冯小刚 葛优
李连杰陈凯歌
周润发
杨紫琼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 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 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 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的主要舆论工具。 (5)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 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特别提示:报刊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 众传媒时代的标志,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2.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 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 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905年,北京丰泰 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国 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电影片。 答案:B
2.电视业的发展 (1)诞生: 1958 年, 北京电视台 开始试播。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 丰富。
应用思考
2.电影媒介有何特点?
提示: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 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应用思考
4.互联网对学生的生活有何利与弊?
提示: 利:为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为人民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 通道。 弊: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 际关系日渐疏远;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学生的 身心健康。
互动释疑
一、报刊业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方法点拨:报刊的作用要结合近现代中国报刊发 展历程,将其置于各时期进行全面剖析。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___7_0____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近代第一次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5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5张PPT)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 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采用蜡盘发音的 方法,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 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6、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 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 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 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 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 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 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影响?影响:开阔视野、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3、报刊媒介的局限性是什么?
报纸的缺陷?
(2)作用 :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 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一
年份 1978年 2000年
报纸 186 2007
刊物 930 8725
材料二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 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目前共有19种报刊,日均发行量达163 万份,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元,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告 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有31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精品教案◆内容标准以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梳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近代报刊业的发展(1)形成阶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如《中国丛报》、《万国公报》(2)发展阶段: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进步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2、新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改革开放前:有《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2)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欣欣向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1)新中国成立前:1905年,自制《定军山》首映成功,电影是也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

(2)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

80年代中期后,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1)发展概况:①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2)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②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复习巩固◆思维训练(学案60-61页):1、报刊对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报刊的影响: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国后报刊的影响: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各种专业性报刊及时传播各类信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pptx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pptx
学无 止 境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 越 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 人与 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 三种大 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 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 媒介”,即 “网络媒介”。
1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 阶 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3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 们 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90 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人 互联网。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 2、功能: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 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特点: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 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4、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 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合作探究】5: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 世纪是铁路时代, 20 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 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有何启示? A 互联网的优势:(P75 本课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15张PPT)
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 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
四、互联网的兴起
1. 互联网的发展
①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② 2006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2. 互联网的特点
①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 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1. 电影事业的发展
① 1905年,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 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 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走向成熟; ③ 20世纪30年代,诞生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④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上荧幕。 ⑤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20世纪30年代,以左翼思潮为主流的电影事业相当发达。
三、广播的发展历程
①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 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
②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的主要电子媒介。
③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 用有所降低,但携带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广 播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
探究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政治:宣传了改良、革命等思想,促进了政治变革; ②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③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了国民素质; ④社会: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
本课知识结构
怎样变迁? 为何变迁? 变迁影响?
一、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3. 新中国成立后
①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人民日报》、《红旗》 ②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光明日报》、《文汇报》
4. 改革开放后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中国报刊业的形成(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自己办的报刊。

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宣传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2)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____________思想。

(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__________》《红色中华》《新华日报》《____________》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____________》《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

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1)党报党刊继续发挥____________作用,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报刊也创办起来。

(2)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__》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______。

2.电视事业的发展(1)1958年,________________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____________。

精品高中历史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精品高中历史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梳理】1.报刊业走向繁荣(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②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有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3)建国后:有《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

(4)改革开放以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建国初,工农生活如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的新时代。

(2)电视: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③普及原因:技术进步,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村村通”工程;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3.互联网(1)兴起: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发展迅猛。

(2)特点:迅速传递信息;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基础练习】1.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2.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的弊端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 在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 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产生 初步发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 所起的作用; 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及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 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 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 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 有,由外国人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
依据上面两幅漫画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 些积极影响? 提示 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 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 颜”、是“祸水”原因何在?
学传媒,看社会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 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 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 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 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 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 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 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 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 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 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 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 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 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 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 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 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 的中心。
? 请思考:报刊有何作用
⑴及时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 ⑵开启民智,唤醒民众,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促进中国近代的 思想解放。 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政治纲领,促进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对夺取近代 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⑷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适应了近 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 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 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 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 正常的社会交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 1609年德国《报道或新闻报》; •最早日报: 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有影响力、价廉的大众化报纸: 1833年美国《纽约
太阳报》。
2、发展阶段: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机关报)、1896、上海 ——改良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1905、东京 —革命
小资料 :“村村通”工程——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 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 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 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央→地方) 表现:A、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名牌栏目;
2、类型: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互联网等
3、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监督政府, 提供娱乐等。
4、作用: (1)积极:近代:唤起民众,争取国家独立;
现代:对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政权、稳定秩序、改革开 放起到推动作用。
(2)消极:诱发低级趣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虚假信息造成经 济、精神上的损失;信息过量,干扰人们正常生活。
(3)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1915、上海
——新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1920,上海)、《红色中华》
报(1931,瑞金) 、《新华日报》(1938、武汉—重庆)、《解放日报》
(1941,延安)
——与敌斗争(1928,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
(5)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1946,邯郸,1949中委会机关报)、
四、互联网的发展: 思考:互联网有何好处? 1、互联网的优势(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之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之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2001年刊业的发展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三、广播事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的兴起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形成
发展
19
戊辛新 新 建

戌亥文 民 国

变革化 主 后

法命运 主

动义




繁荣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19世纪 中前期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种类繁多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外国人在华办报 1832《中国丛报》(英文) 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文) 1868《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1872《申报》(中文)
探究: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观点一: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 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和手段。
1935年 《风云儿女》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电影 题材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二)电视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
1958、9、2 北京电视台开播
(二)电视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
电视普及
名牌栏目、 节目丰富 现场直播、
优秀电视剧
改革开放后电视得到普及的原因: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成 报戊戌1刊8变7法3具年时期有报《《昭道时文务新新报报》》闻、成中为国传宣人递传最改早信良在、息中革国、命境和内通新创达文办化的民的报情武纸器、,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提示
(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 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 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 了报刊业的发展。
提示
2.影视 史料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
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 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 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 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 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 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 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 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 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 “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 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 关系。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提示 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②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123456
解析 答案
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
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
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
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精品教案
◆内容标准
以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梳理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形成阶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如《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发展阶段: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进步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2、新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有《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2)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欣欣向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新中国成立前:
1905年,自制《定军山》首映成功,电影是也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

(2)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80年代中期后,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发展概况:
①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2)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三、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世纪60年代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②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复习巩固
◆思维训练(学案60—61页):
1、报刊对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报刊的影响: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国后报刊的影响: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各种专业性报刊及时传播各类信息。

2、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大众传播媒介?它们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1)四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
(2)影响: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取信息,生活、学习、娱乐等方式也随之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