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点
随堂训练
图示巧记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典例剖析 例题有人在评述近代中国报刊业兴起时指出:“中文报纸之得于 晚清蜕化而为近代之报业,来华传教营商之外籍人士提倡之功,实 不可无。清末报纸事业之逐渐兴起,其最初之原动力,实来自外国 旅华人士。”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晚清具备了创办近代报刊的条件 B.中国近代报刊是在外国人强烈要求下创办的 C.近代中国报刊是为外国人服务的 D.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报刊业兴起起了推动作用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历史解释 (1)报刊: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 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 活有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 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 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是报刊的主要功能。 (2)影视:往往带有政治导向性,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 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类专题节目,引导 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4.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当时电影的题材主要 是反映( ) A.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 B.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 C.社会新貌和文化娱乐 D.国际风云和百姓现实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成为电影主题。 答案A
探究点
随堂训练
585 007 9 021 717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
随堂训练
(1)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 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 问题? 解析第(1)问,依据图片考查基本的传媒形式并拟定标题,属对基础 知识的考查,容易作答。第(2)问,主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注意数字 的对比分析。 答案(1)图1:报刊;图2:电影;图3:电视;图4:互联网。标题:近代中国大 众传媒的变迁(精神的来源——大众传媒的变迁)等。 (2)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讯事业的 快速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8张PPT)
问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题 1935年 结合教材内容,请简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概况。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情 境 《风云儿女》的插曲 后来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六
建国后
20世纪80年 代中期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称为电 影主题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形成
课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总结出近代以来报刊 程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小 业的发展史?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结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繁荣 改革开放后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上 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 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 重要窗口
上
问 题 探 究
下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问 提示: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 题 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情 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 境 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五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时期或时间 1905年 代表 《定军山》 影响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上
下
退
课堂导入
《天龙八部》中阿朱飞鸽传书的镜头
上
下
退
课堂导入
俗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 问 题 一想这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今天我们如何传递信息呢? 探 飞鸽传书、烽火传信等。 究
上
下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张艺谋
巩俐
冯小刚 葛优
李连杰陈凯歌
周润发
杨紫琼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 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 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 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的主要舆论工具。 (5)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 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特别提示:报刊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 众传媒时代的标志,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2.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 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 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905年,北京丰泰 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国 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电影片。 答案:B
2.电视业的发展 (1)诞生: 1958 年, 北京电视台 开始试播。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 丰富。
应用思考
2.电影媒介有何特点?
提示: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 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应用思考
4.互联网对学生的生活有何利与弊?
提示: 利:为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为人民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 通道。 弊: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 际关系日渐疏远;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学生的 身心健康。
互动释疑
一、报刊业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方法点拨:报刊的作用要结合近现代中国报刊发 展历程,将其置于各时期进行全面剖析。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___7_0____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近代第一次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5张PPT)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采用蜡盘发音的 方法,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 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6、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 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 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 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 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 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 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影响?影响:开阔视野、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3、报刊媒介的局限性是什么?
报纸的缺陷?
(2)作用 :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 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一
年份 1978年 2000年
报纸 186 2007
刊物 930 8725
材料二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 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目前共有19种报刊,日均发行量达163 万份,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元,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告 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有31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精品教案◆内容标准以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梳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近代报刊业的发展(1)形成阶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如《中国丛报》、《万国公报》(2)发展阶段: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进步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2、新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改革开放前:有《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2)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欣欣向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1)新中国成立前:1905年,自制《定军山》首映成功,电影是也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
(2)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
80年代中期后,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1)发展概况:①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2)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②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复习巩固◆思维训练(学案60-61页):1、报刊对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报刊的影响: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国后报刊的影响: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各种专业性报刊及时传播各类信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pptx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 越 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 人与 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 三种大 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 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 媒介”,即 “网络媒介”。
1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 阶 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3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 们 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90 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人 互联网。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 2、功能: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 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特点: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 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4、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 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合作探究】5: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 世纪是铁路时代, 20 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 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有何启示? A 互联网的优势:(P75 本课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15张PPT)
四、互联网的兴起
1. 互联网的发展
①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② 2006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2. 互联网的特点
①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 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1. 电影事业的发展
① 1905年,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 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 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走向成熟; ③ 20世纪30年代,诞生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④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上荧幕。 ⑤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20世纪30年代,以左翼思潮为主流的电影事业相当发达。
三、广播的发展历程
①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 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
②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的主要电子媒介。
③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 用有所降低,但携带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广 播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
探究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政治:宣传了改良、革命等思想,促进了政治变革; ②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③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了国民素质; ④社会: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
本课知识结构
怎样变迁? 为何变迁? 变迁影响?
一、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3. 新中国成立后
①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人民日报》、《红旗》 ②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光明日报》、《文汇报》
4. 改革开放后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中国报刊业的形成(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自己办的报刊。
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宣传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2)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____________思想。
(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__________》《红色中华》《新华日报》《____________》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____________》《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
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1)党报党刊继续发挥____________作用,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报刊也创办起来。
(2)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__》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______。
2.电视事业的发展(1)1958年,________________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____________。
精品高中历史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梳理】1.报刊业走向繁荣(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②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有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3)建国后:有《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
(4)改革开放以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建国初,工农生活如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的新时代。
(2)电视: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③普及原因:技术进步,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村村通”工程;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3.互联网(1)兴起: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发展迅猛。
(2)特点:迅速传递信息;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基础练习】1.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2.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的弊端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 在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 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产生 初步发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 所起的作用; 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及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 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 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 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 有,由外国人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
依据上面两幅漫画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 些积极影响? 提示 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 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 颜”、是“祸水”原因何在?
学传媒,看社会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 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 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 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 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 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 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 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 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 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 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 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 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 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 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 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 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 的中心。
? 请思考:报刊有何作用
⑴及时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 ⑵开启民智,唤醒民众,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促进中国近代的 思想解放。 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政治纲领,促进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对夺取近代 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⑷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适应了近 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 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 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 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 正常的社会交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 1609年德国《报道或新闻报》; •最早日报: 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有影响力、价廉的大众化报纸: 1833年美国《纽约
太阳报》。
2、发展阶段: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机关报)、1896、上海 ——改良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1905、东京 —革命
小资料 :“村村通”工程——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 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 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 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央→地方) 表现:A、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名牌栏目;
2、类型: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互联网等
3、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监督政府, 提供娱乐等。
4、作用: (1)积极:近代:唤起民众,争取国家独立;
现代:对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政权、稳定秩序、改革开 放起到推动作用。
(2)消极:诱发低级趣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虚假信息造成经 济、精神上的损失;信息过量,干扰人们正常生活。
(3)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1915、上海
——新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1920,上海)、《红色中华》
报(1931,瑞金) 、《新华日报》(1938、武汉—重庆)、《解放日报》
(1941,延安)
——与敌斗争(1928,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
(5)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1946,邯郸,1949中委会机关报)、
四、互联网的发展: 思考:互联网有何好处? 1、互联网的优势(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之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2001年刊业的发展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三、广播事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的兴起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形成
发展
19
戊辛新 新 建
世
戌亥文 民 国
纪
变革化 主 后
中
法命运 主
期
动义
前
革
后
命
繁荣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形
19世纪 中前期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种类繁多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外国人在华办报 1832《中国丛报》(英文) 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文) 1868《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1872《申报》(中文)
探究: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观点一: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 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和手段。
1935年 《风云儿女》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电影 题材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二)电视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
1958、9、2 北京电视台开播
(二)电视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
电视普及
名牌栏目、 节目丰富 现场直播、
优秀电视剧
改革开放后电视得到普及的原因: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成 报戊戌1刊8变7法3具年时期有报《《昭道时文务新新报报》》闻、成中为国传宣人递传最改早信良在、息中革国、命境和内通新创达文办化的民的报情武纸器、,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 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 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 了报刊业的发展。
提示
2.影视 史料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
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 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 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 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 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 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 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 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 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 “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 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 关系。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提示 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②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123456
解析 答案
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
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
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
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精品教案
◆内容标准
以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梳理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形成阶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如《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发展阶段: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进步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2、新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有《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2)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欣欣向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新中国成立前:
1905年,自制《定军山》首映成功,电影是也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
(2)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80年代中期后,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发展概况:
①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2)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三、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世纪60年代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②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复习巩固
◆思维训练(学案60—61页):
1、报刊对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报刊的影响: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国后报刊的影响: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各种专业性报刊及时传播各类信息。
2、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大众传播媒介?它们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1)四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
(2)影响: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取信息,生活、学习、娱乐等方式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