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新课标突出强调了“整本书阅读”,它位于18个任务群之首,毫无疑问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还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应当开发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实践这一学习任务。

《红楼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名著导读”部分的指定阅读书目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

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讲述了在贾府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的背景下,贾宝玉與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唱出了一曲封建社会走向衰亡和青春生命遭摧残的时代悲歌。

从艺术成就来看,曹雪芹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不少典型人物形象;并将叙事和抒情完美结合,从细微的生活细节中挖掘诗意。

这使《红楼梦》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红楼梦》在中学生中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一、鸿篇巨制,令人望而却步。

目下中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课余时间有限,面对《红楼梦》120回这样的大部头名著,时间精力都很成问题。

二、生活细节,难以夺人眼球。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更喜欢读时下流行的仙侠玄幻小说,或比较肤浅的言情小说,而《红楼梦》的含蓄蕴藉、诗意抒情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他们往往没有耐心去长期阅读。

三、碎片阅读时代,功利化阅读占据主流。

学生更多的是浏览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小文章,或是阅读为考试服务,很难沉浸在《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里,更有甚者认为《红楼梦》是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糟粕,和当下社会时代严重脱轨等。

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更为了培养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以下将介绍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所总结出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阅读目标]1.通过“主题·探究·交流”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总结阅读与研讨整本书的经验与方法。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对于主题的阐释与概括,则是经典小说阅读绕不过去的存在。

因此,可以围绕“主题阐释”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以下四种见解为多数人所认同:1. 女性赞歌:借青年女子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来赞美女性的智慧品性。

2. 爱情悲歌:借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歌颂反抗封建礼教的自然真挚的爱情。

3. 家族挽歌:借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展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剖析社会矛盾。

4. 人生幻灭:借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最终理想世界的毁灭传达人文意识。

如何让学生深入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如果直接将上述主题分析“推送” 给学生,固然能使学生迅速获得资讯,但由于缺乏体验与探索,就可能使得整本书阅读止于知识堆积这一浅学习的层面上。

为此,笔者确定了“理解《红楼梦》主题”这一核心目标,围绕上述四类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本设计包含了四项主任务,分别指向上述四种主题阐释,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聚焦到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文本,在任务的驱动下从这四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任务活动框架如下:总体框架】任务细目】主题一:借青年女子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赞美女性的智慧品性。

主任务:以“探春的微信记录”形式反映大观园中女子的生活,彰显她们的智慧品性。

子任务一:确定探春“微信朋友圈”的要素。

要求:1. 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为探春设计微信头像、用户名称等个人信息。

2. 基于对《红楼梦》人物关系的理解,确定探春微信通讯录中会被她标注为“好友”的名单。

3. 根据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为探春好友名单中的人物设计备注名。

4. 借助对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对探春居所的描绘,为探春设计微信聊天背景,并说明理由。

子任务二:阅读《红楼梦》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为探春拟一则朋友圈相册的记录。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红楼梦》前八十回共61万字,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其虽然已经在必修上册接触过一次整本书阅读,但《乡土中国》属于学术型文章且字数仅7万字左右,61万字的阅读对于学业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也考验着教师对于《红楼梦》阅读的组织能力。同时,部分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经历较少,耐心较差,阅读意愿较低。而且,当下快餐文化盛行,短视频、短咨询和言情,玄幻等网络小说充斥着同学们的生活,《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巨制就意味着其阅读难度较高,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印象可能是一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老古董。
教材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高峰,首先其对于生活细节的刻画十分细致,包括对古代贵族的奢华家庭生活的描写,对于古代经典颜色美、服装美的刻画。其次,《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具有深厚意蕴。《红楼梦》人物数量、关系复杂。几乎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遵循了圆形人物的塑造方法,红楼梦中人既没有单纯的好、也没有单纯的坏。最后,《红楼梦》的故事构造和精神意蕴非凡。《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如血。《红楼梦》通过前五回制造了独特的倒装结局,且其创造了神话和现实两个世界。《红楼梦》具有深刻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蕴。因此学生阅读《红楼梦》对于学习古代社会风俗、学习小说人物塑造及结构,陶冶欣赏悲剧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授课题目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材版本
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书配套教材即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2.教师和学生研读的读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原因:高中阶段对于《红楼梦》的学习以欣赏人物形象,感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为主要目标,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对《红楼梦》得出自己的感受,故不采用红学家版本或脂评版本,且仅研读其前八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至今已畅销26年(1 996年12月出版),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其书对文化常识等注释详尽,对于学生更好地进入红楼世界,理解其深厚的思想意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摘要:本文主要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来对整本书阅读概念、整本书阅读价值、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原则及从“阅读活动”到“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提高语文阅读而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新课改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读好书、读整书,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精神世界。

《红楼梦》具有较高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兼具高雅的审美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

但真正将整书阅读落实到教学层面的现象并不常见,其主要原因为整书的阅读量较大,内容难度过难,选文教学存在“断章之隔”让学生更加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时以《红楼梦》整书阅读教学为研究载体,探索整书阅读的教学方法,推动整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化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概念所谓整书指的就是一本完整的书,它的提出是相对于单篇短文或者是单独的文章片段。

“整”就是完整的意思,但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完全局限于形式上的一本整书,也可以是文集类型或者是贯通型、系统性、语录性的书籍。

整书阅读与群文阅读、篇章阅读、单元阅读相比更注重读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当彰显教学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

“整本阅读”带来了教学观念的转变,阅读时不要在概念上进行过多的纠缠,应当学会融汇贯通,既方便教师教学经验的转化,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转化。

单篇阅读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优势,但具有一定的盘面性,只能体现文化的某一场景,难以对场景、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看到全景式的一个文化场景,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表面来发现和挖掘潜在的实质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价值体系,能够更加深刻、全面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思想[1]。

二、整本书阅读价值第一,从教学者的态度来看,整本书阅读是可以用来提高高中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核心素养的。

与单篇文章的阅读相比,整本书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的知识体系更大,包含了多种语言运用的知识,包含了人物形象的更多面甚至更全面展示,包含了论述体系的系统化。

指向深度学习的《红楼梦》整本书教学内容探析

指向深度学习的《红楼梦》整本书教学内容探析

指向深度学习的《红楼梦》整本书教学内容探析《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通过富有独特韵味的语言文字向人们展示了18世纪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风情。

曹雪芹围绕当时的贵族家庭塑造了许多典型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整本书称得上是恢宏巨制。

作为小说,它不仅情节足够吸引读者,当中的内涵、哲思以及各种风俗文化无不展现出其独特魅力。

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来说,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

本书目前已被纳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整本书教学单元,作为整本书教学的阅读书目供学生阅读与研讨。

此任务群的提出旨在以现有阅读教学为基础,从课程层面改善单一的选文式阅读教学,扩大语文阅读教学的维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走出单一学习、浅层学习,逐渐具备深度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引,开发出适合高中生的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充分领略《红楼梦》“这一本”的魅力,更能激发其阅读欲望,拓展其阅读视野,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紧扣人物,感受艺术的真实小说是讲述人性的艺术,特别是作为《红楼梦》这样一部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曹雪芹在人物的描写刻画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读者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

对于正处于人生关键成长期的高中生来说,阅读小说鉴赏人物既可以深化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从小说中探寻人性,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即通过阅读达成个人精神的成长。

相较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之“深”体现在学习者思维加工的水平上,深度学习要调动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在教育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开发人物鉴赏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读出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了解作者创作人物的原理,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核心特征。

小说具有虚构特征,但小说的虚构并非虚无缥缈、无凭无据,而是虚而有据、虚中有实,体现的是一种虚构的真实,即“艺术真实”。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关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学习要求: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 学习目标与内容(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 教学提示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

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语言风格,识别并理解文中典型的诗词歌赋及成语典故。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及环境描写等方面,激发阅读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基本情节框架。

•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克服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作品,形成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红楼梦》原著或节选文本•《红楼梦》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图等)•《红楼梦》研究论文或评论文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作者生平。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主要人物的第一印象和初步理解。

•情境教学法:利用影视作品片段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文化导入:通过讲述“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红楼梦》作为压轴之作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设置: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或人物命运,留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原著。

2. 新课教学•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析《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环境。

•基本情节框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线索,如“木石前盟”、“宝黛初会”、“大观园试才”等,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感知。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4研习案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4研习案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4研习案例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为落实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在整本书阅读单元给出了阅读书目《红楼梦》。

教材对本书阅读提出了教学建议,设计了六项任务。

其中的“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任务,要求“选择小说中一些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撰写短评”。

据此,开发研习案例,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诗词;人物性格一、教材要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整本书阅读单元,推介的作品是《红楼梦》。

教材中设置了6个学习任务供参考。

其中,“任务4”的主题是“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内容如下:《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個性特征的诗词曲赋。

如黛玉、宝钗、宝玉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

小组合作,选择小说中一些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撰写短评。

还可以组织班级“《红楼梦》诗词朗诵鉴赏会”。

二、研习案例(一)任务解读我们主要讨论《红楼梦》前八十回。

曹雪芹代拟的诗词曲赋总计140多篇/首。

我们将这些作品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第三者身份写作,具有阐明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第一回《题石头记》《好了歌》及其“解注”,第三回写贾宝玉的《西江月》二首等;第二种是以作品中人物身份所写,这类诗词不论是写景咏物或言志述怀,都能表现人物身世和性格,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有些还暗示人物的命运。

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种作品。

鉴于这类作品对于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布局小说结构等方面的多重作用,它已成为这部长篇小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曹雪芹在创作小说中各人所写的诗词时,心中已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这是我们欣赏《红楼梦》诗词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我们不是孤立地欣赏这些作品,而是欣赏它们如何体现人物的风神。

本项任务是“选择小说中一些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撰写短评”。

下文循此研习。

(二)诗词欣赏1.林黛玉的风神。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设置的“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学习任务群。

旨在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学习目标:1.品味《红楼梦》雅俗共赏的语言,品读《红楼梦》语言的隐喻性;2.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学习过程-一、导入及情境创设1.播放视频《街头采访:的别名叫什么》,揭示国人对《红楼梦》知之甚少的现状,由此推及我班现状。

展示我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归纳学生阅读难点:“谜”和“迷"(“迷”于下一课时另行探讨)。

2.解谜——试解红楼表达之谜。

二、学习活动任务一:红楼人物猜猜猜一猜1.猜真正的谜语——灯谜。

展示元宵节四春姐妹所做灯谜(见学案)。

谜底是什么?谁人所做?对应的判词是哪首?小组交流,上台展示。

2.师生共同归纳四春姐妹名字的隐喻意味并列举更多谐音隐喻。

3.小结:书中常以人名、茶名、酒名、诗词歌赋、绘画灯谜甚至一出戏曲,来隐喻人物性格和后文的情节。

巧妙到让人叹为观止。

二猜1.以下三首诗(见学案)的作者是谁,黛玉还是宝钗?小组讨论,学生上台展示其理解和疑难点。

教师点拨。

2.小结:一个空灵飘逸,一个雍容典雅。

我们说黛玉有才,宝钗有才,其实都是曹公有才。

书中的灯谜判词诗词,无一不紧贴人物性格;像谜语一般的隐喻性,无一不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奇哉妙哉!3.朗诵。

如此佳句,怎能不读呢?下面通过我们的诵读来致敬曹公。

教师配乐朗诵《咏菊》。

学生自选诗歌,配乐朗诵。

4.过渡:书面语言雅致,充满隐喻色彩。

那日常口语呢?三猜1.说话者何人?作者在打什么哑谜?(见学案)小组讨论,上台展示,分析字面之下的隐语和人物性格。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活动准备】1.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span>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2.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自行阅读教师推荐书籍,观看《红楼梦》电视剧。

做出简单的阅读摘记和阅读报告。

【教学内容确定】《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其赞誉有加。

但是初读或未读《红楼梦》的青年学生会有所质疑:《红楼梦》真的如此了不起吗?他的优秀体现在哪里?你能不能用最简单、平易的语言揭示它的伟大之处?老师能不能通过几堂课的时间让没有阅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也初步领略到《红楼梦》的不凡?针对这样的质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应该确定为让学生领会作品的佳妙。

《红楼梦》的佳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事实见其一斑。

一,红楼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文盲老太,都会利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来评析、阐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二,《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歌、曲、赋、骈文、古文等),并且每体都有传世之作。

其语言表达精致、雅洁、优美程度已臻绝境。

三,《红楼梦》的创作和研究(最突出的是脂砚斋的评批)几乎同步进行。

现在已形成了显学“红学”。

它具有独特的文艺和思想研究价值。

鉴于此,同时因应教学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学的主要范畴确定为小说的“人物”、“语言”和“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一)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1.从各种媒体及著作中收集利用《红楼梦》中人物评析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的语言资料。

教师示例如下:怎样和林黛玉一样的女孩相处?(网络文题)在现代社会,做一个王熙凤一样的女人,你一定会幸福。

(宣传广告)某某,就是真实版的呆霸王薛蟠。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教学案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教学案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 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 ,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 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 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 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 个大 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 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 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 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 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 ,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 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 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 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 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小说语言(人物 6 语言、叙述语言、
诗词曲赋)
学习任务安排
学习任务一: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学习内容(2课时) 1.把握前五回内容,体会前五回在全文的作用; 2.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活动 开展自读交流汇报;略读前五回,绘制主要人物关 系图;选择一对或一组人物,谈谈对人物复杂关系 的理解;从前五回出场人物中任选一个,可以联系 其他章回的内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其画像等。
钗”“秋爽斋与探春”“稻香村与李纨”“栊翠庵与妙玉”性格特
点的关系;以《<红楼梦>中的
》为题写一篇读书札记,既可
梳理相关内容,积累文化常识,也可谈谈自己所品出的文化内涵,
如茶文化、酒文化、瓷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这些又
无一不反射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主题深蕴;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学习目标: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一)阅读版本选择《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

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

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

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

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

跨群式深度学习任务设计--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跨群式深度学习任务设计--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442020.3•高中主题四:借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最终理想世界的毁灭传达人文意识。

主任务:出版社要为新版的《红楼梦》配一组插图,你的朋友小王受到史学家余英时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提出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这一观点的启发,试图在插图中呈现出《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请帮助他完成选图工作。

子任务一:理解余英时的观点,拟定选图标准。

要求:1.阅读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就论文内容形成思维导图,包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两个世界”各自的特点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2.确定插图的数目、两个世界所占的插图比例。

3.拟定插图的甄选标准,设计评选量表。

4.交流甄选标准和评选量表,并根据交流成果加以完善。

子任务二:挑选反映《红楼梦》“理想世界”的场景。

要求:1.按时间顺序梳理“大观园”大事记。

2.依据对《红楼梦》中理想世界的特征之一“清”的理解,挑选备选插图,为所选场景和画面设计撰写说明。

3.依据对《红楼梦》中理想世界的特征之二“情”的理解,挑选备选插图,为所选场景和画面设计撰写说明。

子任务三:挑选反映《红楼梦》“现实世界”的场景。

要求:围绕《红楼梦》中现实世界的特征“浊”和“欲”挑选备选插图,兼顾画面艺术效果和主题表达,为所选场景和画面设计撰写说明。

子任务四:反思“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关系。

要求:1.从刘姥姥、香菱、尤二姐三个人物入手,理解余英时所谓“曹雪芹虽然创造了一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其实并不能真正和肮脏的现实世界脱离关系。

不但不能脱离关系,这两个世界并且是永远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这一观点,考虑显示两者关联的场景是否需要选入插图,并加以说明。

2.浏览高鹗续作,挑选出你认为符合余英时“现实世界的一切力量则不断地在摧残这个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毁灭为止”的情节和场景,考虑是否要选入插图;找到你认为不符合该推断的内容,以及其他在阅读感受上与前文龃龉不合处,记录下来。

基于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

教学研究•名师示范2019/11A基于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文/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邓彤【摘要】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整本书阅读,是一种体现深度、厚度的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借助深度学习理论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关键词】阅读深度学习教学策略邓彤,教育学博士,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黄浦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曾获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_号,曾任“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组长,出版《红楼梦导读》《邓彤讲语文》《高考作文准备(邓彤卷)》《整本书阅读的六项核心技术》等专著。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将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新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己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编入教材。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往阅读教学存在着快餐式、浅碟化、碎片化倾向,整本书阅读则提倡有深度与厚度的阅读,不同于以往的精读或略读,也不同于篇章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教学需要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

深度学习基本特征在于“强调理解性和联系性,强调整合学习,它能使学习者获得系统性知识、批判性精神、创造性思维等,是一种充分挖掘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人格的学习”。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深度教学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情感驱动、问题解决、知识整合、深度思辨。

依据上述理论,总结实践经验,我提炼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一、教学形态:从散点式走向分布式以往阅读教学多数是学生个人阅读,是散点式的,至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线性关系。

学生个体的阅读成果与经验难以和其他同学共享。

这一教学形态对于单篇文章阅读是基本适应的,但对于时间长、容量大、有深度的整本书阅读来说,就需要采取新的教•学形态。

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探究——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探究——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课例研究KELIYANJIU 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探究——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王军【摘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任务群的要求,通过深度学习来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结合小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课时要求、时间安排、任务情境设置、成果展示等环节的具体特点,通过合理的教学对话及精心设置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红楼梦》被选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内容,适合中学生深度学习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积累阅读的经验,提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_、明确对文本选择及梳理探究的具体任务(一)明确课标对应下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面向全体学生下达任务;通过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明确任务群学习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用课前预习,完成学案;用课堂活动,合作交流;用点拨引导,带动成果展示。

课后延伸,辩证思考。

(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1•阅读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

2.阅读时间安排每日布置不同章回数量的阅读任务,并配以相应的问题引导、带动和督促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阶段任务,如批注和阅读积累卡等。

在深度阅读和学习中,体会《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和内容安排的特点,环境描写及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魅力O3.阅读方法推荐尝试用思维导图法和批注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梳理与整合,在探究中丰富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4.阅读步骤指引(1)明确阅读的重点。

(2)明确阅读的情节主线。

(3)布置写作任务。

二、在任务群学习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将问题置于情境活动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

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谈跨群式深度学习任务设计

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谈跨群式深度学习任务设计

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谈跨群式深度学习任务设计摘要:将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两种任务群进行结合,来对《红楼梦》整本书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形成全新的跨群式学习方案。

跨群式学习方案会利用文本研读、表演、剧本创新等活动,同时结合影像来对《红楼梦》进行加工,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对整本书进行深度学习。

本文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对跨群式深度学习任务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跨群式深度学习我国新课改中新规定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中的几个学习任务群进行结合,以此来开展跨群式学习任务教学,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红楼梦》这部书时,可以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进行结合,从而设计出深度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中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理论依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指的是通过声音、表演以及文字等形式进行信息阅读和表达的一种学习方法。

我国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方法来对信息进行获取和表达,并且都要对不同媒介语言文字的运用情况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还要找出文字运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升学生跨媒介分享和交流的能力[1]。

在对《红楼梦》整本书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利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红楼梦》的文化魅力。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被反复讲述,同时全国各个地方基本上都有红楼戏,并且《红楼梦》电影以及电视剧也不断的在人群中引发热潮。

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来阐述对《红楼梦》的不同理解。

而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利用跨群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将文本阅读成果展现出来,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中方法策略的应用1.对《红楼梦》进行剧本改编,加深学生的理解以《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剧本改编,使学生能够在改编过程中对文章进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对于主题的阐释与概括,则是经典小说阅读绕不过去的存在。

因此,可以围绕“主题阐释”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以下四种见解为多数人所认同:1.女性赞歌:借青年女子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来赞美女性的智慧品性。

2.爱情悲歌:借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歌颂反抗封建礼教的自然真挚的爱情。

3.家族挽歌:借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展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剖析社会矛盾。

4.人生幻灭:借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最终理想世界的毁灭传达人文意识。

如何让学生深入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如果直接将上述主题分析“推送”给学生,固然能使学生迅速获得资讯,但由于缺乏体验与探索,就可能使得整本书阅读止于知识堆积这一浅学习的层面上。

为此,笔者确定了“理解《红楼梦》主题”这一核心目标,围绕上述四类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本设计包含了四项主任务,分别指向上述四种主题阐释,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聚焦到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文本,在任务的驱动下从这四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任务活动框架如下:【总体框架】【任务细目】主题一:借青年女子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赞美女性的智慧品性。

主任务:以“探春的微信记录”形式反映大观园中女子的生活,彰显她们的智慧品性。

子任务一:确定探春“微信朋友圈”的要素。

要求:1. 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为探春设计微信头像、用户名称等个人信息。

2. 基于对《红楼梦》人物关系的理解,确定探春微信通讯录中会被她标注为“好友”的名单。

3. 根据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为探春好友名单中的人物设计备注名。

4.借助对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对探春居所的描绘,为探春设计微信聊天背景,并说明理由。

子任务二:阅读《红楼梦》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为探春拟一则朋友圈相册的记录。

要求:1. 探春准备用 9 宫格图片展现海棠社结社的场景,请帮她设想这九张图片的画面内容,以及安放的顺序。

2. 微信相册中可以记录“这一刻的想法……”,帮探春撰写一段不超过 150 字的文字凸显结社赋诗的亮点。

3. 揣度探春的好友中,哪三位会最先为这一则消息的发布点赞留言,写出他们的留言内容。

子任务三:阅读《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回,为探春拟一则朋友圈相册的记录。

要求:1. 探春决定在这一则朋友圈相册中通过图片的对照显示兴利剔弊的重要性,请帮她设计一组对照的图片以凸显用意,用文字描述画面内容。

2. 探春要在朋友圈发布新的大观园管理条例,请结合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四人的讨论结果帮她拟定章程。

条例可以从规则、分工、职责、取租、赏罚等方面撰写。

3. 这则朋友圈信息发布后,赵姨娘和王熙凤先后留了言,设想她们分别写了什么,并替探春拟写回复。

子任务四:阅读《红楼梦》第七十三、七十四回,拟写探春与迎春的聊天记录。

要求:结合抄检大观园一事中迎春和探春截然不同的态度,拟写事后姐妹间的交流,聊天记录中要将她们面对抄检的心情、想法、做法和事后的反思表达出来。

注意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合理适度使用表情包。

子任务五:通读《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探春拟写远嫁前的朋友圈内容。

要求:1. 设想探春在远嫁前梦入太虚幻境,看到了薄命司中诸女子的判词,若有所悟,醒后将自己对大观园生活的回忆和对女子命运的理解,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

2. 宝玉看到这则朋友圈消息后,似有所感,请代他拟写回复。

3. 探春临行前给宝玉、迎春和王熙凤分别留言,为她各拟一段说辞。

主题二:借宝黛的爱情悲剧,歌颂反抗封建束缚的自然真挚的爱情。

主任务:为宝黛的爱情悲剧编拟话剧剧本大纲,撰写其中的一幕。

子任务一:阅读《红楼梦》第三至五十七回有关章节,梳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感发展过程。

子任务二: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结构拟定剧本的场次。

要求:1. 确定宝黛爱情发展中社会因素、个性特点、主题要求形成的冲突点。

2.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结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场景表现其爱情故事。

3. 有人认为应该将“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设为宝黛爱情的高潮,有人则建议“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的内容,请加以抉择并说明理由。

子任务三:以分场剧本的格式撰写一幕剧本。

要求:1. 选定你认为最能够体现宝黛关系的情节,作为这一幕的底本。

2. 设计舞台背景,在剧本上注明第几场、地点、时间、人物并介绍具体景象。

3. 根据这一幕的情节撰写人物对白。

4. 为对白增添舞台提示,特别是人物动作。

子任务四:参考《红楼梦》的其他表演形式(比如电视剧、越剧、电影)对这一幕的展现,反思剧本是否体现了冲突,彰显了主题。

子任务五:试演,并根据试演的效果修改剧本。

主题三:借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展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剖析社会矛盾。

主任务:以都察院科员的身份拟一份演示文稿,风闻言事,建议朝廷对旧勋豪族严加约束,要求有理有据。

子任务一:阅读《红楼梦》第四、六、十五、二十四、二十八回,撰写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要求:1. 结合章回内容,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切入点。

2. 落实访谈问题,围绕其生活的一般状况和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了解其所需所求,拟定调查提纲。

3. 结合调查人最可能提供的信息,撰写调查报告。

子任务二:收集资料,完成薛蟠扰民害民,其家族干预司法的报告。

要求:1. 调查薛蟠荒淫无稽的日常生活,以图片形式记录,为后期演示文稿储备资料。

2. 调查薛蟠身上的数桩“人命官司”,用图表形式展示案件的前因后果和最后的裁决。

3. 罗列薛蟠家人对断案进行干扰所动用的各项资源。

4. 调查薛蟠与其他勋贵子弟的交往,为进一步调查跅弛少年的罪状作准备。

子任务三:暗查贾雨村的仕途沉浮,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加以呈现。

要求:1. 细读前四回,扣住“才干优长”和“贪酷之弊”的对照把握人物。

2. 比较贾政与贾宝玉对贾雨村态度的不同,揣测宝玉厌弃贾雨村的原因。

3. 阅读第四十八回平儿提及的“新闻”,补充贾雨村的作为。

4. 撰写人物小传,注意突出其升迁与四大家族的关联。

子任务四:调查贾府资金流动情况,从外务内务两方面入手,形成包括利润、债务、现金流量的粗略的财务报告。

要求:1. 从大观园的修建、清虚观打醮、秦可卿丧礼三事研究贾府的耗费。

2. 阅读第二十四回,从贾芸求得种树一事探究贾府耗费的虚实。

3. 探究《红楼梦》中屡次提及的月钱晚放一事背后的隐情。

4. 阅读第五十三回,了解两府入不敷出的经济情况。

子任务五:拟定演示文稿。

要求:梳理获取的资料,从财务出入、干预司法、扰民伤民、子弟管束四方面制作演示文稿,要求条理清晰,证据有力,图文结合,突出荣宁两府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恶果。

主题四:借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最终理想世界的毁灭传达人文意识。

主任务:出版社要为新版的《红楼梦》配一组插图,你的朋友小王受到史学家余英时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提出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这一观点的启发,试图在插图中呈现出《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请帮助他完成选图工作。

子任务一:理解余英时的观点,拟定选图标准。

要求:1. 阅读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就论文内容形成思维导图,包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两个世界”各自的特点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2. 确定插图的数目、两个世界所占的插图比例。

3. 拟定插图的甄选标准,设计评选量表。

4.交流甄选标准和评选量表,并根据交流成果加以完善。

子任务二:挑选反映《红楼梦》“理想世界”的场景。

要求:1. 按时间顺序梳理“大观园”大事记。

2. 依据对《红楼梦》中理想世界的特征之一“清”的理解,挑选备选插图,为所选场景和画面设计撰写说明。

3. 依据对《红楼梦》中理想世界的特征之二“情”的理解,挑选备选插图,为所选场景和画面设计撰写说明。

子任务三:挑选反映《红楼梦》“现实世界”的场景。

要求:围绕《红楼梦》中现实世界的特征“浊”和“欲”挑选备选插图,兼顾画面艺术效果和主题表达,为所选场景和画面设计撰写说明。

子任务四:反思“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关系。

要求:1. 从刘姥姥、香菱、尤二姐三个人物入手,理解余英时所谓“曹雪芹虽然创造了一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其实并不能真正和肮脏的现实世界脱离关系。

不但不能脱离关系,这两个世界并且是永远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这一观点,考虑显示两者关联的场景是否需要选入插图,并加以说明。

2. 浏览高鹗续作,挑选出你认为符合余英时“现实世界的一切力量则不断地在摧残这个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毁灭为止”的情节和场景,考虑是否要选入插图;找到你认为不符合该推断的内容,以及其他在阅读感受上与前文龃龉不合处,记录下来。

子任务五:整合上述思考,撰写说明,向出版社介绍设计意图。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小说,由叙事文本所展示的主题,应该有着多个可能的关于主题的理解。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于主题的理解,应当由以往刚性、单极的认同式释读,转向弹性、多维的开放式阐释。

上述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注重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吸纳专家观点,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高度参与,知行深度融合,观点激烈碰撞,最终有效促成学生对《红楼梦》主题的深度理解。

理解主题,只是本次学习的立足点。

在理解主题的同时,“探春朋友圈”这一任务指向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解读,“宝黛爱情剧”这一任务指向对小说情节的学习,“都察院调查报告”则指向对小说社会环境的理解与分析。

如此,《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便可以较好地兼顾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达两大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