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合集下载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家畜伤食泄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家畜伤食泄泻
奎 暮
一 头 犊 牛 。主诉 :4月龄 ,因偷 食 小 麦 、面粉 , 拉稀 1 周 。症 见 :舌苔 厚 腻 ,腹 部胀 硬 ,腹泻 量
之母 、生化 之源 ,脾 土受 伤 ,健 运失 职 ,饮 食 不
消, 兼寒则呕 ,兼湿则泻 ,饮食既少 , 众脏无 以 禀气 ,虚赢 日甚 ,诸病丛生嘲 。脾 胃虚弱之证诊 治离不开补虚 、除湿 、行滞、调气四个方面。本 方是在 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 、白扁豆 、砂仁 、
中兽 医j 5 f
用方剂[ 3 ] 。方 中党参 、白术 、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为君 :配伍山药助君药以健脾益气 ,兼能止泻 ; 并用 白扁豆助 白术 、茯 苓 以健 脾渗 湿为 臣药 ; 更用砂仁醒脾和 胃 ,行气化滞 为佐 药 ;炒甘草 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共为佐使 ;神曲 、麦芽 、



《 元亨疗马集》是 中国传统兽医学的一部经
典 著 作 ,具 有 深 邃 的 医学 理 论 和 丰 富 的 医疗 技
术。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遇到众多困难 ,但始终严 格遵从 “ 信・ 达・ 雅”的翻译原则 ,克服古今 、中 西语言的重重障碍 , 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 附言:为方便读者得到此书,本刊编辑部愿 代为邮购 。 《 ( 英汉对照)元亨疗马集选释 ・ 牛驼 经》 ( 以下简写 “ 英汉牛驼经” )3 2 开精装本 , 4 9 5千字 ,定价及邮购价 :人 民币 2 1 0 元 ( 不另 加邮寄费 ,以下同) ; 《 ( 英汉对照)元亨疗马集 注释》 ( 以下简写 “ 英汉元 亨” )l 6 开精装本 , 1 5 0 0千字 ,原定 价人 民币 6 3 0 元 ,邮购折 价 :
4 . 1 对 卵巢囊肿病牛 ,除用前述方法 治疗 外 , 尚须结合化痰软坚药物 ,以提高疗效 ,如象 贝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观察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观察
【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治疗组 9 l 鲁 8例采用四君子汤合
四神 丸加 减 治疗 与对 照组 9 采用 西药 治疗进 行 疗效 比较 观 察。结 果 治疗组 ,总 有 效率 9 . %;对 照组 ,总 有效率 6. %。 治疗组 明 8例 08 2 99 3
[] 许济 群, 之. 剂学 [ . : 民卫生 出版 社, 9 :8 4 王绵 方 M】 北京 人 1 5 . 9 6
阳气;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射肺者须加用猪苓、泽泻、云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观察
刘 齐林 张静 术
( 长春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0 2 ) 3 0 1
中图分类号 :R 5 .Leabharlann 26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 7- 14 (0 1 5 07 — 2 6 1 89 2 1 )3— 13 0
四君子 汤 ,是人参 、 白术 、茯苓 、甘草 四味基本 中草药为 主的古 方剂 ,主治 脾 胃气 虚【 1 。该方 为治疗脾 胃气虚证 的基础 方 ,后 世众 多 补脾益 气方剂多 从此方衍化 而来。临床应 用 以面 白食少 、气短 乏力 、

中医中药 ・ 1 7 3
苓渗利湿邪,使湿从小便除;水饮化热者,应加清热化痰之品。本方
以辛散 温化为主 ,多为燥烈之 品,易伤肺气 ,耗伤 阴津 ,临床使用应 予注意 。 参考 文献 [】 Na a. 青 龙 汤对 实 验 型 变 态反 应 的 影 响 [] 汉 医学 杂 志 , 1 gi 小 J. 和
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四君子汤源 自 伤寒论》中的 “ 理

泄泻的中医名词解释

泄泻的中医名词解释

泄泻的中医名词解释导言泄泻作为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病症,是指肠道功能失调,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本文将对泄泻的中医名词、病因与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解释与分析。

中医名词解释在中医学中,泄泻被称为“利”,其病机主要涉及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肝郁气滞等。

从病症表现上看,泄泻可分为实利和虚利两种类型。

实利,又称为湿热泄泻,是指肠道内湿热郁积,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烂,呈黄色或黄中带腥气。

患者常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口渴、舌苔黄腻等症状。

治疗实利类型的泄泻,常采用清热解毒、健脾燥湿的中药药物,如黄连、黄芩、白术等。

虚利,又称为脾虚泄泻,是指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大便稀薄,甚至难以控制。

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舌苔薄白等症状。

治疗虚利类型的泄泻,常采用健脾温中、益气固表的中药药物,如人参、黄精、山药等。

病因与诊断泄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湿内侵、饮食过敏等因素。

因此,在中医诊断泄泻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症状及舌脉等,以获取准确的诊断结果。

根据中医理论,泄泻主要与脾胃失调有关。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其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湿热郁积,造成湿热泄泻;若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减弱,便会出现脾虚泄泻。

此外,情志失调也是泄泻的重要病因之一。

情志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过度的情绪波动,如长期忧愁、急躁、焦虑等,会导致脾胃失调,进而引发泄泻。

治疗方法中医对泄泻的治疗注重调整脾胃功能,消除湿热积聚,平衡情志等方面的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饮食调理、针灸等。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泄泻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以清热解毒、健脾燥湿或健脾温中、益气固表为主要治疗方向。

中药的疗效温和,且常常能改善整体脾胃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泄泻的治疗中。

饮食调理在治疗泄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半夏泻心汤是一剂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适用于痰饮壅滞、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膈痞闷、咳嗽、呕吐、泄泻等症。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加减,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案例。

案例一,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膈痞闷。

患者张某,男,45岁,主诉胸膈痞闷、咳嗽已有半个月,伴有纳差、腹胀等症状。

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浊郁滞,脾胃失健。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连服2剂痊愈出院。

案例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泄泻。

患者王某,女,32岁,主诉泄泻已有一周,伴有腹痛、便稀、纳差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湿热蕴结,脾胃失和。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兰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10克。

服药后,患者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呕吐。

患者李某,男,50岁,主诉反复呕吐已有数天,伴有头晕、口苦、腹胀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胃气上逆,痰浊内蕴。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呕吐明显减轻,头晕、口苦等症状逐渐缓解。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胸膈痞闷、泄泻、呕吐等症状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斟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详解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详解

大黄牡丹汤
辨证要点
运 用
本方为治疗肠痈初起的常用方。对于早期未 成脓者,确有消痈散结之功;脓已成者,也 可加减运用。但无论脓未成还是已成未溃, 均应以实证热证为主。 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 滑数为辨证要点。
大黄牡丹汤
加减变化
若热毒较重,加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 若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等; 现代研究:具有抑菌作用(葡萄球菌,大 肠杆菌)。促进肠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作 用。
泻下剂
二、分类与适应证: 1. 寒下 — 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 里热积 滞证;(大承气汤) 2. 温下 — 温下寒积; — 里寒积滞证; ( 温脾汤) 3. 润下 — 润燥滑肠,缓下通便;— 津亏肠燥 之便秘证;(麻子仁丸) 4. 逐水— 攻逐水饮,消除水积; — 水饮壅积 于里之实证;( 十枣汤) 5. 攻补兼施 — 泻下通便,扶助正气;— 里实 积滞,正气亏虚证; ( 黄龙汤)
〖典型病案〗 曹××,男,40岁。 • 主诉:大便秘结多年。 • 病史:大便常年5日1行,干燥难解,甚 是费力。伴脘腹隐痛不舒,遇冷更甚,得 温按则舒。望其唇面,皆呈青苍之色。 脉沉弦而缓。
• 诊断:冷积便秘。 • 方药:温脾汤加味。炮附子12克,干姜6克, 党参10克,白术15克,生大黄6克,炙甘草6。 服药后大便自利,脘腹舒适,继服2剂。便秘 基本缓解。偶有腹痛大便不畅,即自服附子 理中丸数日,诸症即逝。 • 按语:本患者为搬运工人,饥饱失常,餐风 饮冷在所难免,胃肠功能差,且病情已久, 舌苔、脉象均辨为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之便 秘证,处以温里攻下之温脾汤,正与证相符, 故使病证得以痊愈。
方解
大承气汤
相 须 为 用
•君:大黄— 苦寒泄热,荡涤肠胃邪热积滞 长于 泻下通便,治疗主要症状 推荡之功 •臣: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使坚结的粪便 变软以利于大黄发挥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之效 ·黄、硝相须为用,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

古今名医治疗泄泻的经验

古今名医治疗泄泻的经验

古今名医治疗泄泻的经验
泄泻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古今名医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经验:
1. 慎食调理:古代名医强调良好的饮食调理对于治疗泄泻很重要。

慎食是指根据泄泻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食物,少吃辛辣、
油腻、冷食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粥、面食等清淡食物。

2. 中药治疗:古代名医在治疗泄泻时经常采用中药,如黄连、
黄芩、木香、苍术等具有收敛止泻作用的草药。

名医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配制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3. 脾胃调理:古人认为泄泻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调理脾胃是
治疗泄泻的关键。

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适当运动,促进消化吸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等都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方法。

4. 针灸疗法:古代名医常常使用针灸疗法治疗泄泻。

针灸可以
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道蠕动,从而缓解泄泻症状。

5. 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泄泻是多种疾病的症状,
如消化系统感染、炎症、功能紊乱等。

在治疗泄泻时,古今名医也常
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
的治疗手段,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古今名医在治疗泄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强调个体化治疗,综合运用饮食调理、中药治疗、脾胃调理、针灸疗法和中西医结
合等方法,以求达到治愈的效果。

然而,对于泄泻患者来说,应该根
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补骨脂15到20克,五味子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10克,诃子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加附片,巴戟天等。

水煎两次混匀,早中晚分服,每日一剂。

连服数剂。

症见黎明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腹部畏寒,有时作胀,下肢觉冷,喜暖,喜热饮。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老年五更泻贴脐效果奇五更泻,每天黎明前,腹痛腹泻,缠绵难医,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怎么办老马再给朋友的支一招,也许可以解决朋友们的烦恼:硫磺粉 20克白胡椒 20克上两味药,研细末,每次取2克左右,放在肚脐窝,外面贴伤湿止痛膏。

连用几天。

希望有此患的朋友们,试试吧。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

药物虽简,用意颇深。

究其泄泻,多因脾虚湿盛而成。

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石榴皮固涩止泻。

一补一利一涩,补中有利,利中有涩,涩中有通,可使补而不腻,利而不泻,涩而不滞。

三药相辅相成,配合巧妙,故能中的,擒拿泄泻之顽。

老人肠枯便秘:(来春茂)肾阳虚衰:韭菜子草决明等分。

用法:二药炒香研细收贮,每晚临卧时温开水送服3—6克。

按:韭菜子温肾壮阳,可振奋大肠蠕动,达到通使。

草决明甘苦咸微寒,能升能降,对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有降压止痛之作用,又能润肠通便,并可防制韭菜子之湿燥,故为高年便秘较长期服用之良方。

笔者于1979年一U82年6月共治疗14例其中50—55岁4例,56—65岁6例,65—72岁4例,服药后1—3天均能顺畅通便,无不良反应,仅有一例服药一次泄泻3次,停药泻止。

患奇症老叟五更泻医痼疾名方四神汤王老汉早起浇菜受了点凉,觉得腹部不太舒服。

第二天黎明时分,肚子里咕噜串了一阵气后,便隐隐约约地疼起来。

他急忙披上衣服去了趟厕所,大便稀薄如水,疼痛稍减。

上午,王老汉到村卫生所拿了点黄连素和食母生片,吃了几天也不见效。

方剂歌诀详解——痛泻要方

方剂歌诀详解——痛泻要方

方剂歌诀详解——痛泻要方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更错。

【歌诀总括】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具有泻肝补脾,治疗腹痛泄泻的功效,是治疗肝旺脾虚所造成的痛泻的主要方剂,此类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切不可作为饮食积滞进行治疗。

【歌诀详解】肝脾不和病证的发生存在两种病因,一类病在肝,另一类病在脾。

病在肝,即肝气偏旺,疏泄偏过,横犯脾胃,症状以胁肋疼痛、腹痛满闷为主,称为“木旺乘土”;治疗时当以疏肝柔肝为主,代表方为四逆散。

病在脾,即脾气偏虚,肝气正常疏泄,克制脾胃,于脾即显太过,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称为“土虚木乘”;治疗时当以补脾疏脾为主,兼以柔肝,也被称为“扶土抑木”法。

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

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二药为补脾柔肝的基本组合。

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此方少量防风与白术、白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疏脾气,而且防风具升散之性,且有燥湿止泻之功,防风入脾经,在这里还用作脾经引经之药。

全方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应用点睛】本方在临床上经常用于腹泻的治疗,对脾虚肝旺引起的腹泻,具有很好的疗效。

肝主疏泄,与情志相关,因此,与情志变化相关的腹泻尤其适于本方的治疗,如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腹泻、甲亢性腹泻等,疗效甚佳。

此外,本方还可治疗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功能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等证属脾弱肝旺者。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组成】白术炒,三两(90g)白芍药炒,二两(60g)陈皮炒,一两五钱(45g)防风一两(30g)【用法】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炙甘草汤临床加减应用方法

炙甘草汤临床加减应用方法

炙甘草汤临床加减应用方法
炙甘草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
不良、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状。

炙甘草汤的组成为炙甘草、麦门冬、生姜、大枣。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体质和症状特点,可
进行适当的加减,以提高疗效。

下面将介绍炙甘草汤的临床加减应用
方法。

首先,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加入黄芪、
党参、白术等补益脾胃的药物,以增强脾胃功能。

黄芪具有补气益力、健脾益胃的作用,党参能补气健脾,白术则有健脾和胃、止泻和外感
的功效。

将这些药物适量加入炙甘草汤中煎服,可以更好地调理脾胃,加快康复速度。

其次,对于病情较为严重,伴有虚寒证候的患者,可以考虑加入肉桂、附子等温阳祛寒的药物。

肉桂具有温经散寒、祛寒止泻的功效,
附子则能温中散寒、止痛解表。

在炙甘草汤中加入这些药物,可有效
缓解寒邪侵袭所致的症状,提高体内阳气,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另外,对于脾胃湿热、口苦口干、大便黏腻等湿热症状较为明显的
患者,可以加入黄连、黄芩、苦参等清热燥湿的药物。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利湿的作用,苦参则
有清热燥湿、解毒祛痈的功效。

将这些药物与炙甘草汤搭配使用,可
以有效清热泻火,改善湿热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的来说,炙甘草汤作为一味经典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
疗效。

在加减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物组合,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炙甘草汤的加减应用方法,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附子理中汤的标准配方

附子理中汤的标准配方

附子理中汤的标准配方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安胎的经典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腹痛腹泻、呕吐泄泻等症状。

其配方中包含了附子、干姜、大枣、生姜等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安胎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附子理中汤的标准配方及其配伍用药的原理。

一、附子理中汤的标准配方。

1. 附子(生) 6克。

2. 干姜 9克。

3. 大枣 12枚。

4. 生姜 3片。

二、用药原理。

1. 附子,温中散寒,止呕安胎。

附子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安胎的功效,能够温暖脾胃,散寒止呕,对于寒热错杂、腹痛腹泻、呕吐泄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2. 干姜,温中散寒,发表散寒。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发表散寒的功效,能够温暖中焦,散寒发表,有助于增强附子的温中散寒作用。

3. 大枣,益气养血,和中止呕。

大枣具有益气养血、和中止呕的功效,能够滋补脾胃,和中止呕,有助于增强附子理中汤的温中散寒作用。

4. 生姜,温中散寒,和胃止呕。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的功效,能够温暖中焦,和胃止呕,有助于增强附子理中汤的温中散寒作用。

三、使用方法。

1. 将附子、干姜、大枣、生姜按照标准配方比例配制好。

2. 将配制好的药材加水煎煮,待汤剂煎煮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即可服用。

3. 每日3次,每次服用1剂,连续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

四、注意事项。

1. 本方剂适用于寒热错杂、腹痛腹泻、呕吐泄泻等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服用。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本方剂,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服用本方剂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安胎的经典中药方剂,其标准配方中包含了附子、干姜、大枣、生姜等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安胎的功效。

在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生指导使用,切忌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苓散标准配方

五苓散标准配方

五苓散标准配方
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水肿、呕吐、泄泻等症状。

它是由茯苓、白术、猪苓、橘红和桂枝这五味药物组成的,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在临床上,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热型的水肿、泄泻、呕吐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五苓散的标准配方是:
茯苓15克。

白术10克。

猪苓10克。

橘红6克。

桂枝6克。

茯苓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够治疗湿热引
起的水肿、泄泻等症状。

白术具有健脾和胃、除湿利水的作用,能够增强五苓散的健脾和胃功效。

猪苓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橘红能够行气化痰、理气止呕,桂枝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五味药物相互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五苓散的疗效。

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型的水肿、泄泻、呕吐等症状。

在临床上,常常根据
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对五苓散的配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使用五苓散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地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总之,五苓散是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中药方剂,能够治疗湿热型的水肿、泄泻、呕吐等症状。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地调整五苓散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二陈汤的标准配方

二陈汤的标准配方

二陈汤的标准配方
二陈汤,是一味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和胃理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

其配方主要包括炒黄连、炒大黄、生姜、炙甘草等药材,下面将详细介绍二陈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一、药材配方。

1. 炒黄连,6克。

炒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结、热毒壅滞等症。

2. 炒大黄,9克。

炒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症。

3. 生姜,3片。

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4. 炙甘草,3克。

炙甘草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中、和中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腹痛腹泻等症。

以上四味药材按比例配制,即可制作成二陈汤。

二、制作方法。

1. 将炒黄连、炒大黄、生姜、炙甘草放入药材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2. 将药材包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3. 煎煮后,去除药渣,将药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即可饮用。

三、注意事项。

1. 二陈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随意服用。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慎用。

3. 服用二陈汤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 服用二陈汤后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二陈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使用中药方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中药,保持身体健康。

古方|葛根芩连汤:清热止泻,治腹泻的经典方

古方|葛根芩连汤:清热止泻,治腹泻的经典方

古方|葛根芩连汤:清热止泻,治腹泻的经典方葛根芩连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整体药性】寒凉。

【功能主治】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典型征象】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禁忌人群】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

脾胃虚寒腹泻者不适用。

葛根芩连汤全名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名医张仲景《伤寒论》,被誉为中药抗生素,具有抗病毒、抗菌、清热、止泻、提高免疫的作用,对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头痛、喉咙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葛根芩连汤多效合一,具有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的作用,而且可以同时治疗风热感冒和各种痢疾腹泻。

最重要的是葛根芩连汤安全性高,是纯中药方剂,不会像抗生素那样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

拉肚子别怕,葛根芩连汤来解忧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具有外解表邪、内清热燥的功效。

葛根是葛根芩连汤中的主药,甘辛凉,入脾经、胃经。

现代药理学对葛根研究发现,葛根总黄酮、葛根素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作用。

其中的黄连、黄芩是辅药,苦寒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几种药配合在一起,充分起到湿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的作用,特别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利臭秽,同时治疗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

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伤寒论》里曾描述,当邪热内陷于三阳经之里,阳明之腑,必须以芩连直接从里之腑而清泄,又恐怕残邪不能全部被清除出来,所以大量使用葛根透发邪热,让它发于表,由表而解。

葛根辛而不热、不燥,既能升津液输于太阳,又可清解内陷之邪热。

故本方证表邪未解,误下致邪陷阳明引起的热利,当以葛根为主,输津解热;配用苦寒之黄芩、黄连,清胃肠之热,燥胃肠之湿,如此表解里和,身热下痢诸证可愈。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摘要:一、倪师五苓散简介1.五苓散来源2.五苓散组成成分3.五苓散功效二、五苓散在中医中的应用1.治疗水肿病2.治疗泄泻3.治疗霍乱4.治疗痰饮三、五苓散的现代研究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四、五苓散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服用方法2.适用人群3.禁忌人群4.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正文:倪师五苓散,源自于古代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方剂。

其主要成分包括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等五种草药,故名五苓散。

它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化湿、温阳化气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各种水肿病、泄泻、霍乱、痰饮等病症。

在中医治疗中,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水肿病。

水肿病是由于体内水液代谢失衡,导致水分滞留在组织器官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五苓散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体排出多余水分,恢复水液代谢平衡。

此外,五苓散还具有治疗泄泻、霍乱、痰饮等病症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五苓散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在泌尿系统中,五苓散能够增加尿量,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在消化系统中,五苓散有助于改善肠功能,缓解腹泻症状;在免疫系统中,五苓散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外来病菌的侵袭。

在服用五苓散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一般而言,成人每次剂量为5-10 克,每日两次,儿童剂量酌减。

五苓散适合于大多数人群,尤其适用于水湿停滞、脾虚湿困的体质。

然而,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疾病患者及对五苓散成分过敏者应慎用。

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倪师五苓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的中药方剂,在治疗水肿病、泄泻、霍乱、痰饮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五苓散的药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便次数多中医治疗方案

大便次数多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大便次数多,中医学称之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

中医治疗泄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病因、病机、体质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大便次数多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大便次数多主要由以下几种病因病机引起: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导致大便次数增多。

2. 肝郁乘脾: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大便次数增多。

3. 肺气不足:肺气不足,不能宣发肃降,水湿内停,导致大便次数增多。

4. 肾阳虚衰: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大便次数增多。

5.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阻碍脾胃运化,导致大便次数增多。

二、中医治疗方案1. 脾胃虚弱型泄泻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炙甘草。

加减:若兼有湿盛,可加苍术、厚朴;若兼有食积,可加山楂、神曲。

2. 肝郁乘脾型泄泻治法:疏肝解郁,健脾止泻。

方剂: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

加减:若兼有肝郁化火,可加栀子、丹皮;若兼有脾虚,可加党参、黄芪。

3. 肺气不足型泄泻治法:补肺益气,健脾止泻。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加减:若兼有气虚,可加党参、炙甘草;若兼有湿盛,可加苍术、茯苓。

4. 肾阳虚衰型泄泻治法:温补肾阳,健脾止泻。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加减:若兼有脾虚,可加党参、白术;若兼有湿盛,可加苍术、茯苓。

5. 湿热内蕴型泄泻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药物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白术、茯苓。

加减:若兼有湿热下注,可加栀子、丹皮;若兼有脾虚,可加党参、白术。

三、中医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泄泻患者应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食疗方剂-脾虚泄泻、慢性结肠炎、五更泄饮用伍味甘姜方剂

食疗方剂-脾虚泄泻、慢性结肠炎、五更泄饮用伍味甘姜方剂

脾虚泄泻、慢性结肠炎、五更泄饮用伍味甘姜方剂伍味甘姜方剂具有健脾。

益气。

固肠。

止泄的作用。

防止腹泻。

就是拉肚子。

或者五更泄。

结肠炎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伍味甘姜方剂第一味甘草。

甘草号称国老。

过去认为中药属于本草。

认为甘草属于本草王国中的国老。

经常在一些中药中都要放甘草。

甘草的作用是补充益气。

健脾。

解毒。

甘草这味草药它有一个特点。

手指头粗的甘草。

它能够伸到地下。

手指头粗它能够长到地下2米多深。

同时上面有两个须子。

所以它吸收了土壤中更多营养成分。

它不怕旱。

中医就说了。

按五行分。

脾属土。

所以甘草它能吸收大地的养分。

补益脾气。

调理机体。

固肠止泄。

第二味甘姜。

甘姜的特点。

是温中散寒。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甘姜能够杀灭肠道中的一些病菌。

起到止泄的作用。

第三味。

高粱姜。

高粱姜就是山东的野姜。

高粱姜医书中记载。

它是合胃。

止痛。

固肠。

散寒。

第四位香橼。

香橼能够行气。

能够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香橼能够防止肠道功能的紊乱。

第五味。

肉桂。

肉桂属于大热食品。

它对于防止一些寒冷的刺激造成的胃肠功能的紊乱。

具有很好的作用。

尤其对于由于肾阳虚造成的五更泄效果非常好。

这样伍味甘姜方剂就调配好了。

很多朋友经常出现腹泻。

经常拉肚子。

就可以经常的冲一杯伍味甘姜方剂来饮用。

通常五更泄的朋友。

早晨你四五点钟就得上厕所。

你起来就饮用一杯伍味甘姜方剂。

这样对于防止五更泄具有很好的作用。

通常调理一个月左右就可以缓解。

结肠炎往往比较难治。

结肠炎是结肠的粘膜出现了炎症的病变。

需要长期的调理。

一定要坚持每天饭前半小时。

要饮用一杯伍味甘姜方剂。

一些经常拉肚子的。

这就胃肠功能不太好。

这个时候你就大量饮用。

很快就会调理过来了。

如果有些朋友刚开始饮用伍味甘姜方剂。

觉得口味不太适应。

有些中药的味道。

怎么办呢。

可以倒点波罗汁里。

有的朋友如果没有糖尿病。

一些问题。

放点冰糖也可以。

调一调口味。

这时候你再喝一杯。

味道就好多了。

通常经常腹泻的人。

拉肚子。

肚子胃肠功能不好。

不敢吃水果。

五苓散的制作方法

五苓散的制作方法

五苓散的制作方法1. 简介五苓散,又称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

该方剂以苓苁、茯苓、猪苓、泽泻和白术为主要药材,配合其他辅助药材共同煎煮而成。

五苓散可以清热利湿、健脾消食、利尿等功效。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常用于治疗湿热濕疹、泄泻等症状。

2. 材料准备制作五苓散的主要材料包括:•苓苁:30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白术:30克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准备以下辅助材料:•枸杞:适量•红枣:适量•冰糖:适量•清水:适量3. 制作步骤步骤一:准备药材1.将苓苁、茯苓、猪苓、泽泻和白术等主要药材逐一取出,清洗干净,泡发30分钟至1小时,然后沥干水分备用。

步骤二:煎煮药材1.将清水加入煎锅中,加热至沸腾。

2.将泡发好的药材放入沸水中,调小火煮煎30分钟。

3.煮煎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确保药材均匀受热,避免煮焦。

4.煮煎时间到达后,关闭火源,待药汁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药汁处理1.取出煎煮好的药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2.将枸杞、红枣和冰糖加入药汁中,按个人口感适量添加。

3.搅拌均匀,待冰糖完全溶解。

4. 使用方法内服1.每次口服5克至10克,可视病情和医嘱适当调整剂量。

2.每日3次,空腹或饭前半小时口服。

3.可以直接服用药汁或者加入适量温开水中稀释。

外敷1.将适量药汁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使药浆渗透吸收。

2.每天2次,每次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

注意事项:•五苓散内服剂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调整。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出现过敏、不适或持续症状加重,请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5. 总结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其制作方法相对简单。

通过正确使用药材煎煮,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五苓散药汁。

在食用或外敷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如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中药师。

倪海厦二陈汤标准配方

倪海厦二陈汤标准配方

倪海厦二陈汤标准配方
倪海厦二陈汤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由明代名医倪海厦创制。

该方是治疗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的良方。

二陈汤为其中一部分,是一种清热化湿的经典方剂,通常用于治疗湿热胸满、呕吐泄泻等症。

倪海厦二陈汤组成
•陈皮:5克
•人参:6克
•炙甘草:3克
•大黄:5克
•厚朴:6克
•生姜:3片
•牡蛎:15克
•大枣:10枚
倪海厦二陈汤适用范围
倪海厦二陈汤适用于湿热症状较明显,包括以下症状:
1.脘腹胀满
2.恶心呕吐
3.泄泻
4.头晕眩晕
5.腰背酸软
制备方法
1.将人参、炙甘草、大黄、厚朴放入药罐中,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熬煮
30分钟;
2.加入陈皮、生姜,继续文火熬煮15分钟;
3.加入牡蛎、大枣,继续煮10分钟;
4.滤出药液,分三次服用。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3.服药期间避免饮酒;
4.忌煎煮时间过长,以避免药力降低。

倪海厦二陈汤是一种经典方剂,通过清热化湿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湿热引起的
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

在应用时应依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文章目录*一、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1.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2. 泄泻形成的原因3. 泄泻的分类症状*二、调理泄泻的食疗*三、泄泻的饮食注意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1、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
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治泄泻不止:用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看病人情况用适量,紫苏、木瓜汤送下。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

有蜣螂烧研为末。

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

立效。

此方名“黑牛散”。

伏暑泄泻的治疗验方:用白矾煅为末,醋糊成丸,按年龄大小
取适当分量,木瓜汤送下。

此方名“玉华丹”。

老人泄泻不止:用枯矾一两、诃黎勒(煨过)七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泄泻形成的原因六淫外邪伤人,主要以湿为主,常夹杂寒、暑、热等病邪,导致肠胃功能失调,皆使人发生泄泻,脾脏喜燥而
恶湿,外来之湿入侵则最容易困遏脾阳,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而导致泄泻。

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响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
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伤及肠胃;
或过食生冷,导致寒湿交阻等,皆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脾
胃的传导失司,升降失调,水谷停滞而导致泄泻。

情志不舒、脾主运化,脾肾阳虚等导致。

3、泄泻的分类症状寒湿停滞:泻下清稀,严重时如水样,腹痛伴有肠鸣,痞满,脘腹胀闷,食少,或者兼有外感症状既恶寒发热,
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症。

舌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湿热壅滞:腹
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暑湿壅滞:发于盛夏之时,腹痛泄泻,泻下如水,暴急量多,粪色黄褐,伴
见发热心烦,胸闷脘痞,泛恶纳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

饮食停滞: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伴见脘腹痞满,
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调理泄泻的食疗1、干姜粥,干姜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干姜煎取汁,与红枣、粳米煮粥。

日服1次,当早餐食。

2、青蒿绿豆粥,青蒿5克,西瓜翠衣60克,鲜荷叶适量,绿豆30克,赤茯苓12克。

青蒿、西瓜翠衣、赤茯苓入锅内加水煮沸,取汁;绿豆、荷叶共煮为稀粥,粥成后去荷叶,加入药汁,再沸即成。

日服2次,连续服1周。

3、附子茯苓粥,制附子6克,茯苓20克,粳米60克。

先将附子煎煮30~50分钟,取汁,加入茯苓、粳米煮粥。

分早、晚餐食用。

4、桂心茯苓粥,桂心2克,茯苓10克,桑白皮3克,粳米50克。

前三味煎取汁,加粳米煮粥。

每日1次,连服4~5天。

泄泻的饮食注意1、注意卫生。

餐具要注意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

高温杀菌: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蔬菜应妥善保存:保持新鲜,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2、勿食生冷食物,吃熟食,喝开水,少吃凉性的瓜果或食物。

瓜果、蔬菜、肉制品等要保证新鲜,不要吃变质的东西,少吃过夜饭。

3、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受凉。

天气突变时,应注意不要迎风说话,以免冷空气直入,伤及脾胃。

4、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

5、调畅情志,不要生气或情绪激动等,保持心情舒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