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

合集下载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杨杨科学划界的本质是指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这样看来,只要回答了什么是科学,似乎就可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了,因为凡是符合科学定义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在没有听《科学的划界》这一讲座之前,从来没有或者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科学划界的问题,一直以来始终认为科学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狭义科学两类.而自己从事的专业是物理学,故所关心的也是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一些科学问题,再大一点也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问题,忽略了科学划界的巨大作用。

科学划界不仅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而且还对科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划界的准确与否可能导致一个学科的发展或者扼杀一个学科。

通过学习《科学划界》这一讲座和自己下来查阅的一些资料,对科学划界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将自己对科学和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陈述如下。

一什么是科学对于这个问题,我借助于查阅的资料以及先前的科学家所给出定义来回答。

Nietzsche:“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Darwin:“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Darwin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79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一、概述在探讨人类认知世界的深度与广度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关乎知识的分类和理解,更对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化,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线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演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实质上是关于知识的本质、来源和验证方式的探讨。

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其特点在于严谨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

它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手段,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而非科学,则可能包含各种信仰、传统、习俗等,其知识来源和验证方式可能与科学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还存在一个特殊的领域——伪科学。

伪科学常常打着科学的旗号,但实际上却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实证性。

它可能诉诸神话、神秘主义或伪技术,误导公众,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

明确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对于维护科学的尊严和权威,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回顾历史演变、分析本质差异、探讨伪科学的产生和危害等。

同时,本文还将强调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呼吁广大公众增强科学素养,提高识别和防范伪科学的能力。

1. 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重要性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哲学问题,更是关系到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明确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被非科学或伪科学的信息误导。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对于维护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其特点在于其严谨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

与此相比,非科学则可能缺乏这些特点,其知识体系可能包含各种信仰、传统、习俗等,缺乏严格的实证验证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划界问题或科学划界

划界问题或科学划界

尼兹 、笛 卡儿 、牛 顿和 康德 都赞 同这 种描 绘科 学 的方式 。他们 也许 在如 何精 确地 证 明知识 的确 实
可靠性 方 面意见 不 一 ,但是 并没 有对 科学 与确 实 可靠 的知识 是相 通 的这 一断 言有 过 疑义 。 在 1 9世纪 ,随着认 识论 的可错视 角 (a ioii prpci ) 的 出现 和 最 后 胜利 ,这一 有 影 flb lt esete l sc r
义 ” 获得地 盘 、科 学家 与各种 “ 伪科 学 ” ( 如顺 势疗 法 、唯灵 论 、颅相 学 、 《 圣经 》 地质 学 等 ) 进行较 量之 时 ,哲 学家 和科学 家却发 现他 们不再 有一 致公认 的看 法 。 2 0世 纪 的新 分界 主 义传 统也 力 图解决 分 界 问题 。维 也 纳学 派 对 这个 问 题 进行 了句 法 上 即逻 辑上 的探讨 。逻辑 经验论 的推 理表 明 ,如 果认识 论 和方法论 对 区分科 学与 非科学 无能 为力 ,那么 意义理 论也 许可 以胜任 。他们 提 出 ,一个 陈述 是科学 的 ,只有 当它具 有确 实 的意 义 的时候 ,有意
识依 据 。但 是 ,1 9世 纪 的思想家 并不 能 从 这两 个要 求 中得 到解 脱 ,因 为在 科 学 方法 是 什 么 的 问 题上 并没有 取得一 致 意见 。于是 ,分 界 主义 者几 乎 无 力表 明 ,使 科学 个 性 化 的是 其 方 法 。l 9世 纪后 期 的状 况更是 令人 啼笑 皆非 :正 在科 学对 西方 人 的生活 和制 度产 生决 定性 的影 响 、“ 学 主 科
提 出两 条分 界标 准 :科学 通 过其 原理 的确 实可 靠性 而与 意见 、迷 信 区分 开来 ;通 过其 对第 一 因 的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事业,但是我们无法把科学与非科学严格地区分为正确与错误。

所以,它是在不断地排除错误中实现的。

2. 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但是我们无法严格地指出从事实到理论的道路;同时我们也无法把理论严格地还原为事实。

3. 科学中存在着假想的成分,如果没有假想,我们不能设想科学的进步。

两者的区分是从知识到方法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1)科学具有非常强的相对性,可检验性,可批评性,非常明显的进步性。

科学是可以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是真实的问题。

而非科学是指一些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即不能由实践来回答的问题。

诸如鬼神、上帝、永动机等问题。

(2)当科学中存在错误时,可以通过批评来进步的,由批评性来理解科学的进步性。

而非科学不具有批评性,因而也不具有进步性。

(3)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不是永恒不变的,是相对的。

随着科学背景知识的变化和发展,一些过去被认为是非科学的问题也可能转变为科学问题。

因此,既要弄清科学同非科学的区别,又要了解两者的区别是历史的可变的。

浅析科学划界

浅析科学划界

2005年第35期摘要:科学划界是西方科学哲学首要基本的问题。

本文就这些不同流派的科学划界标准作出简要评析。

最后,简单地就科学划界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科学非科学科学划界划界标准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中的元问题之一。

萨伽德说:“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规范问题就是划界。

”所谓科学划界(DemarcationofScience)就是为科学划一个边界,从而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区分开来,比如宗教、迷信、伪科学等等。

科学划界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逻辑标准;库恩、拉卡托斯的历史相对主义的标准;费耶阿本德、劳丹、法因等的消解论;萨伽德、邦格的多元综合标准四个阶段。

下面我们将逐一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一、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逻辑标准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在统一科学的旗帜下,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特别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作出了有别于传统的论述。

逻辑实证主义的标准就是可证实原则。

即“当一个陈述或者是分析陈述或者是经验可以证实时,才是有意义的”;“陈述一个句子的意义,就等于陈述使用这个句子的规则,这也就是陈述(或否证)这个句子的方式,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一个命题的意义取决于它的可证实条件,凡原则上可证实的,就是有意义的,也就是科学的。

此外,逻辑实证主义明确提出了“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消除形而上学”的主张。

按照这个标准,经验自然科学的命题是有意义的,可证实的;数学和逻辑真理是永真的重言式;而其它不可证实的,无意义无谓真假的陈述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指出,逻辑实证主义实际上是用意义标准来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的批判有:逻辑实证主义用词的意义代替理论的事实问题,这是用典型的假问题来偷换真问题;科学理论,定律作为全称陈述包含着并可推演出无限多个观察陈述,因而永远不可能被证实;实证主义划界标准不恰当,因为它很可能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那样抽象、思辨性较强的理论作为形而上学排除科学;另一方面,又可能将诸如占卜之类具有某种可证实性的伪科学放进门。

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

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

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一,引言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科学划界(demarcationofscience)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谓科学划界就是为科学划定一个边界,从而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区分开来,比如宗教、迷信、伪科学等等。

为了实现这一点,哲学家们必须追问“什么是科学”,也就是说必须给出科学的本质定义,然后再把此定义作为划界的充分必要条件。

20世纪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波普尔都试图这样做。

然而,费耶阿本德以及罗蒂等人意识到,本质主义的划界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因为科学不仅处于发展之中,而且它本身就是异质性的。

因此,他们试图消解划界问题。

然而,不管是本质主义的科学划界还是对边界的消解都是不合理的,因为科学的边界问题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1]在科学教育、政府决策、临床医学以及科研经费的资助等实践场合,相关的群体必须回答“何谓科学”,科学的边界正是在这些地方性的情境中得到勾画的,它是这些群体的地方性建构的结果。

因此,为了理解科学实际上是如何被定义的,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事实上是如何被区分开来的,我们有必要从本质主义的规范性划界走向建构论。

二,本质主义划界及其消解在20世纪早期,逻辑实证主义首先提出了“可证实的”科学划界标准。

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实证主义把分析的目光投向了语言系统。

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科学是一系列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有意义的命题集合,那么何谓“有意义”呢?为此,逻辑实证主义制定了两条标准,首先是符合逻辑和句法,其次是经验证实。

一个命题要有意义首先要符合句法,词汇的混乱堆积当然无法获得意义,其次,诸命题之间要逻辑自洽,违反逻辑当然是不允许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命题必须能够被还原成观察命题从而得到经验的证实,无法被还原成观察命题的语句是无意义的,包含无法得到经验证实的词汇的命题也是无意义的,无所谓真假。

因此,“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2]但是,波普尔认为可证实标准无法成为科学划界的充分必要标准,因为这个标准既宽又窄:过宽是因为它无法把占星术等知识形式与科学划分开来,占星术的某些结论也是可证实的;过窄是因为它把某些重要的科学理论排除在科学之外了,比如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等等。

论心理学的学科划界问题_从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的划界标准谈起

论心理学的学科划界问题_从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的划界标准谈起

自然辩证法研究Vol.14,N o.7,1998论心理学的学科划界问题———从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的划界标准谈起胡 中 锋 摘要 科学〔1〕的划界标准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就给有些学科的划界带来困难。

心理学自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就一直面临其划界问题,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本文先简要地介绍了科学的划界标准,接下来讨论了当前心理学划界的不同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心理学属于非科学的范畴。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

由于现代科学哲学流派众多,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同的科学哲学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这就给有些学科的划界带来困难。

心理学自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就一直面临其划界问题,有的将其划为自然科学的范畴,有的将其划入社会科学的范畴,也有的同时将其划归自然与社会科学,还有的将其划归边缘科学,甚至将其划归为“超科学的科学”。

那么,心理学到底属于什么学科呢?本文试图给出一个答案。

1 科学与科学的划界标准(1)对“科学”的再解释“科学”一词来自拉丁文Scientia,它表示知识或真理的意思。

按国内一般辞典或辞源的解释,科学(science):“广义言之,凡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均称之为科学;狭义言之,专指自然科学”。

这是一种通俗解释法,此种解释有两个缺点:其一,只以“组织”与“系统”两特征来显示知识的科学性是不够的。

其二,单以知识的性质为评定标准是不够的。

科学一词究竟如何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处理问题,从而发现事实变化的真象,并进而探求其原理原则的学问。

此一界说中包括了三个要素:①问题;②方法;③目的。

任何一种科学的产生,都是起于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问题表现于外部的事实或现象,变化不定。

要解决某种问题,自然需要适于问题的方法。

此一界说中所指的科学目的,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发现事实变化真象;其二是探求事实变化的原理原则。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科学划界一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大部分的科学哲学教科书都以专题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科学划界即是在科学与非科学(包括伪科学)之间作出区别。

以期呈示科学特有的品格和认知价值及社会实践价值。

科学划界标准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领域内表现十分繁荣,其特点可归纳为:发展快,流派多,观点纷呈。

划界标准在这段时期总体而言,可分为从确定的标准,到标准的消解,最后标准消失的总体趋势。

本文对20世纪各流派,代表人物的划界标准阐述试图将这一趋势呈现。

一、确定的划界标准1、一元划界标准⑴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标准:他们所主张的划界标准是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即凡是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知识)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则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⑵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波普尔说:"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就是他的可否证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既是说,一个理论如果是逻辑上可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否则不是。

2、多元划界标准⑴邦格:邦格提出含有十种因素的公式:E=(C,S,D,F,B,P,K,A,M)。

他认为科学知识应应该满足这十种因素。

公式中:"E为特定的知识领域;C为确定知识的社团;S为承认C地位的社会;G为C的世界观;D为E的论域;F为E的形式背景(逻辑和数学工具);B为特殊背景:P为问题组合;K 为E所积累的特殊知识储备;A为C在对E提高上所抱的目标;M为方法论。

邦格认为只要对上诉所列十个因素的特征以及之间相互联系作仔细的区分比较就可以区别科学与非科学。

⑵萨伽德:萨伽德认为从逻辑、心理学和历史学统一的角度,科学与非科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区分:科学使用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伪科学使用相似的思维方式;科学追求经验确证和否证,伪科学忽视经验因素,科学研究者关心理论的竞争,而伪科学对科学竞争不关心;科学采用一致并简单的理论,伪科学采用许多非简单的特设性假说;科学随时代进步,伪科学则保守,停滞不前。

浅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原创论文

浅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原创论文

浅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摘要:科学与非科的划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或者说,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全面、较正确地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辩证的态度。

在9周的《科学方法》公共课学习后,我就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浅谈一下自己总结后的看法。

正文:现代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日益增强。

什么是科学,成为科学观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划界”问题,即科学与非科的划界问题。

一、科学与非科学的含义科学一词,英文为 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 scio,其本意是“知识、学问”,1999 年版《辞海》中将科学定义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中认为“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

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而英国科学委员会则将科学定义为“以日程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

”我们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一种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方法但绝对不是全部。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或者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和定律形式反映世界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人们能够通过生产实践和学科实验而获得知识,但是,零散的经验知识还不是科学,科学是关于事物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理论知识。

科学研究一要强调逻辑分析,二要强调实证检验,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非科学是指科学以外的所有知识体系或观念。

有的学者将其扩大为科学之外的其它社会要素部分,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的经验和谋略、生产、管理、医疗诊断等活动中的经验诀窍,甚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的直觉思维活动等。

也探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也探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也探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

但是,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至今仍众说纷纭。

比如,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已有百年的争议历史[1]。

近年来,现代医学是不是科学也成为争论问题[2-3]。

因此,什么是科学?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有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有,这个界限是什么?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拘泥于书本定义、概念或逻辑思辨,而要从科学知识的具体的产生过程去理解和判断。

1 根据目前的科学定义不能划定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一般依赖科学的定义,可是至今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

比如,《辞海》(1999年版)认为“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百度百科认为“科学是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维基百科认为“科学是通过经验实证的方法,对现象进行归因的学科”。

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存在各种偏差,但是这种不一致会模糊我们对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认识。

2 科学哲学对科学与非科学界限的认识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科学特征的一门学科,对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是什么,科学哲学做了深入的研究。

在科学哲学史上,划界问题曾是逻辑实证主义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可证实性原则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4]。

但是,波普尔认为可证实性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它所使用的是归纳逻辑,而归纳逻辑具有不周全的特点,无论列举多少例子,都不能归纳和证明一个领域的全部。

因此,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也就是举反例否证,而不是一个个举例实证,以解决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

他认为一切知识、命题只有经得起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5]。

但是证伪主义也存在很多问题,后来库恩提出有无范式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所谓范式,即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一整套标准和规定。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问题,并进一步阐明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其边界的确定对于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线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界线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将首先回顾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历史演变,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对科学与非科学界定的不同观点。

接着,文章将分析科学与非科学在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观等方面的本质差异,揭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根本区别。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分析伪科学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识别和防范伪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文章将强调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指出只有明确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文章也呼吁广大公众增强科学素养,提高识别和防范伪科学的能力,共同维护科学的尊严和权威。

二、科学与非科学的定义与特点在讨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两者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探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科学的特点在于其严谨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

严谨性体现在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和规范,确保研究的逻辑严密和数据的准确性;实证性则强调科学研究必须以可观测和可验证的事实为基础,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可重复性则要求科学研究的结果能够在相同条件下被其他研究者重复验证。

相比之下,非科学则缺乏这些特点。

非科学知识体系可能包含各种信仰、传统、习俗等,它们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实证验证,或者其验证过程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

非科学并不排斥主观性和个体经验,其知识来源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传统、信仰或权威。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科学划界问题。

虽然人们认为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完美的形而上学解答,但是瑞典科学哲学家图奥梅拉在其代表作《科学、行动和实在》的第十章中,还是力图尝试找到一些标准,来刻画科学的本性或科学研究活动及科学方法的特征,把科学与伪科学加以区分。

首先,科学的客观性标准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研究领域的客观性:科学审查实在的事物,它们是石头、动物、电子和历史文献。

其二在于科学至少在主体间性方面是客观的,科学探索的行为者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探索的促动背景是由它们的共同态度(或共同意向、共同需要和共同信念)形成的,而不是由个人的特异希望和想法形成的;科学研究的过程至少必须原则上是彻底开放的,这个特征也包括(至少在原则上)可重复性的要求,例如科学实验的结果必须是可重复的,尽管可重复性的严格内容是有争议的,但是一些有关的可重复性依然应该加以坚持。

科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批判性。

科学的批判本性并没有对所有的预设放任不管,而是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怀疑的态度。

在科学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脱批判的武器,预设、概念、理论和假设、理论推导、实验装置和实验设施、从数据引出的结论等等都要受到无情的批判和严格的审查。

不用说,一切批判和怀疑也以它自己的背景假定为基础,但是这些假定能够修改和变更。

与科学的批判本性相关,科学也具有可检验性。

所谓可检验性,特别指的是经验可检验性(该性质依赖于探索领域)科学方法相对于进入理论形成的思想而言是极其宽松的,容许大胆的、可能靠不住的思想存在是合理的。

重要的是不要压制科学的创造性,容许所有的花都开放,但是,必须把理论和假设是可以检验的(和可以证伪的)要求加于其上。

可检验性仅仅是间接的,它建立在大量辅助假设的基础上。

但是理论容许的检验越严格,则理论越好。

如果科学不满足可检验性的要求,它就不会再生产和发展,就会变得僵化,乃至转化为伪科学。

批判性和可检验性与自我矫正性密切相关。

自我矫正性是科学方法的一个主要特征。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

自近代科学以来,常常出现利用划界问题来提倡伪科学打击真正的科学。 比如1616年,罗马教廷在审判伽利略后,曾宣布哥白尼学说是“伪科学”;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曾宣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犹太人 的科学”,是“伪科学”;1948年,斯大林领导下的苏共中央还曾正式提出决 议,宣布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是“伪科学”,迫使大批科学家入狱。 “伪科学”
非科学特点
非科学按其完备程度及其与科学密切的程度可分为系统性非科学和非系统 性非科学。 前者如形而上学和宗教具有较完备或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具有科学的部分特 征如理性和逻辑性,与科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既对立又统一,既有促进科学 的一面,又有阻碍科学的一面。 后者如神学、灵学、占星术和迷信等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的特征,其体系一般 也不完善,远离科学而靠近愚昧,与科学完全对立。因而有必要作区分。但需澄 清的是,非科学还不是伪科学,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伪科学,当且仅当它冒充 科学时。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
动科学院B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问题的意义
划界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科学不同于其他非科学的观念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或者说是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发许多相 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科学的实际运行中,科学与诗歌、小说、戏剧、宗教、神话等意识形式 更容易区别,困难的是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总结
显而易见,知识体系论从静态对自然科学进行描述,不足以反映自然科学的本 质。探索活动论从动态对自然科学进行考察,关注的仅是其认识过程,而忽视其 作为知识的一面。 工具论将自然科学当作应付环境的工具,仅注意到其功利的一面,是典型的实 用主义。约定论强调科学共同体的作用,突出了其主观性、非理性和社会性的 一面,而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 信念论关注人的精神方面,将自然科学归结为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这与宗 教的信仰方式没有多少区别,因而不可取。 概言之,科学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是人类的 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它有其共同体、结构和建制,具有实验性、探索性、理性和 逻辑性等特征,并通过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由定理、 定律和理论等构成的实证知识体系

探析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

探析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

探析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作者:任前丰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36期摘要: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用来判别某种知识类型是不是科学知识。

波普尔、库恩和拉卡托斯的划界标准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

从他们对科学划界的纷争可以看出,科学划界的标准是没有确定性,而要绝对的区分科学与非科学,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本文指出对他们划界问题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辩证地看待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但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才是最可取的。

关键词:划界标准;科学;非科学;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张力;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领域长期研究的问题,李醒民先生在《划界问题和科学划界》中指出“划界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哲学中一个意义深远的学术问题划界的实际意义即划界在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中的实践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

这说明明确科学划界的标准和意义对促进社会生活科学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或者说,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一问题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又是一个科学家所关心的、对科学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所以科学家和哲学家历来关心这个问题。

但是,应当承认,只有在进入20世纪以后,划界问题才获得了真正深入的研究。

划界问题成了20世纪的科学哲学发展中首先被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中,对划界问题做出了深入研究的,主要是两个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波普尔学派。

往后的历史主义学派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主要是对以往的划界理论进行解构,对于如何正面解决这个问题却无多大的建树。

从库恩"范式"理论看科学划界问题

从库恩"范式"理论看科学划界问题

从库恩"范式"理论看科学划界问题管理/◆'辱'[摘要】科学划界问题作为判别某种知识类型是不是科学知识的问题机制而存在,其一直以来就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各科学哲学家对此争论不休.其中,库恩的"范式"理论申明了以科学共同体为核心的科学划界标准.通过对库恩的"范式"理论中"范式"一词概念的澄清,以及陈述从"范式"中引申出的一系列概念,从而得出其对于科学划界问题的特殊意义——在其将科学划界问题的标准从理性转向非理性,从逻辑转向历史,从科学问题的逻辑本性标准本身转向了科学共同体这一标准的表象下,启发科学划界问题需要某种思维智慧和某种实践智慧.【关键词]科学划界"范式"理论理论智慧实践智慧文/文治乾讨论科学划界问题就是力图区分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Pseudo—Science)以及非科学.虽然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在其鼎鼎有名,充满争议的大作《反对方法》(AgainstMethods)中对这一问题表示了一种轻蔑."如果我们想了解自然,想把握周围的物理环境,就必须利用所有的观念,方法,而恰恰不是只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无论怎样,科学之外没有知识的主张,只不过是另一种最方便的童话."[11但是,从人类知识类型划分的角度来说,如果人们无法将科学和其他的知识类型区分开来,那么科学知识就极容易被混淆为其他类型的知识.从人类活动类型划分的角度看,科学活动如果无法从其他活动中辨识出自己,那么它就有被与其他人类活动混淆起来的危险,这种危险往往使得伪科学大行其道,而真科学大受打压.因而无论是从理论性的人类知识还是实践性的人类活动来说,科学划界问题都是必要的,是任何科学哲学家根本回避不了的问题.正如李醒民先生在《划界问题或科学划界》中所指出的,"划界问题不仅是科学哲学中一个意义深远的学术问题,划界的实际意义即划界在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中的实践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日只要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流行的种种伪科学如"水变油""手眼识字",还有国外被誉为"世纪审判"的麦克里恩案等,就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划界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世纪以来,针对科学划界问题,不同的科学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科学划界标准,从逻辑实证主义一元论的科学划界标准到萨伽德,邦格等人的多元标准,从逻辑经验主义的绝对地将科学与人类其他知识划分开来的逻辑标准到拉卡托斯等人提出的历史主义相对标准,从拉卡托斯的支持科学与非科学有一个划界标准到劳丹,罗蒂,法因等人对科学划界标准的消解再到对科学划界标准的重建,科学哲学家就科学划界问题提出的观点可谓形形色色,异彩纷呈.其中,库恩的"范式"理论可谓是这些理论中独具一格的风景.本文拟就通过对库恩的"范式"理论中"范式"一词概念的澄清,以及陈述从"范式"中引申出的一系列概念,从而得出其对于科学划界问题的特殊意义——在其将科学划界问题的标准从理性转向非理性,从逻辑转向历史,从科学问题的逻辑本性标准本身转向了科学共同体这一标准的表象下,启发科学划界问题需要某种思维智慧和某种实践智慧.这在STS(科学,技术,社会)研究和SSK(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繁荣的现代看来,库恩的范式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80一,库恩的"范式"理论澄清和简述如果阅读《科学的革命与结构》一书,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其核心概念"范式"的使用是如此混乱以至于人们可以各取所需.而对一个理论中的含混但关键的概念的最好澄清莫过于该理论的提出者对之的澄清了.作为"范式"理论的提出者,库恩本人对范式理论作出过进一步的思考.他在《对范式的再思考》一文中认为:"不管'范式'在这本书中有多少用法,还是可以分成两组,各有名称,可分别讨论.'范式'的一种意义是综合的,包括一个科学群体所共有的全部承诺;另一种意义则是把其中特别重要的承诺抽出来,成为前者的一个子集."131接着,库恩认为,"作为经验概括",可以将科学共同体和范式视作相当接近的东西,而"要把'范式'这个词阐述得好,首先必须认识科学共同体的独立存在".[31库恩在假定我们已经充分识别到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基础上,将"范式"的第一种意义称为"专业基体"(disciplinarymatrix),而用"范例"(exemplar)表示"范式"的第二个意义.在这样澄清了"范式"的意义后,原先"范式"所含有的许多含混复杂的意思就被区分开来."范式"就"相当于通常一门科学中被认识的公理,包括符号概括,模拟和解释,以及方法论标准的理论了"OE《对范式的再思考》中,库恩还举了小约翰识别不同鸟的例子来说明个体不是从认识对象的抽象定义出发,而是通过观察,对比,按照社会大共同体原有的分类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大共同体所公认的认识标准.正如库恩所说的:"感觉材料尽管是个人经验最简单的要素,但只有大体属于同一类共同体——教育,科学或语言共同体——成员中,感觉材料才一定是对某种刺激的共同反应."[31 而库恩的这一论证大体采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和观点. 总的说来,库恩对自己"范式"概念的分析充满了歧义和混乱,还有原地兜圈子的循环论证.但是,库恩的"范式"概念还是可以被归约为科学家为解决某些疑难问题而共有的那些科学家认为成功的范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拉瓦锡对于氧气的解释.而科学家正是在同一范式的指引下具有: (一)共同的研究目标.(二)共同的学术观点.(三)共同的概念,术语,行话.(四)共同的交流方式.(五)共同的教材,文献.(六)共同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他们具有相同的科学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这样,这些科学家就结成了科学共同体. 而对于一个科学理论的选择问题,库恩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必须满足五个要素,即理论的精确性,理论的自洽性,理论的广泛性,理论的简明性,理论的成效性.这五个因素中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因素.而一堡l且必须看到,如果追问这五个要素是如何被决定的,那么科学共同体其实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影响科学共同体做出理论选择的决策行为的还是"范式"理论.正是科学共同体对于"范式"的皈依使得科学家倾向于某些科学理论被采纳而另一些科学理论被搁置.二,库恩的"范式"理论对于科学划界问题的影响我们必须看到,库恩的"范式"概念可以说是其比较亚里士多德和牛顿的物理学的产物.其本意是对于传统科学增长模式观念的一种修正,即纠正那种教科书式的科学是不断地由成功的理论堆积起来的科学发展模式.但是,作为库恩的其他概念如生发的起点和中心点,"范式"理论也内在地规范了库恩对于科学哲学中其他问题的看法,亦可成为形成科学划界问题的某种标准的路径.库恩的划界标准一方面建立在他根深蒂固的"范式"理论上,另一方面则是起于他对于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科学划界标准的批判性考察.他认为,首先,波普尔的科学划界标准太过强调了对于科学理论进行判决性检验,如波普尔所喜爱的拉瓦锡的煅烧实验,但是这样的检验在科学的发展中很罕见.并且这种实验须在某一科学遭遇危机的情况下出现.那么,在常规研究下科学与非科学以及伪科学的划界标准是什么呢? 这是波普尔所忽略的.其次,波普尔太过强调批评对于扩大科学知识的作用,但是,库恩认为,批评这一方法其实不仅限于科学知识的讨论,同样也被哲学,艺术,原始科学利用着.由此,库恩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划界问题的标准.与波普尔不同,他感兴趣于常规科学.他认为,在常规科学之下,建基于某个理论预设下的解决疑难的活动,是成熟科学的特征,也是区分开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在《发现的逻辑还是研究的心理学》一章里,库恩通过分析占星学家与天文学家在理论遭到检验后不同的应对措施,在批判波普尔的可检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疑难"的标准.我们看到,尽管库恩提出了科学划界问题的标准,但是库恩所建立这一标准的基础实质上却是他的"范式"理论.因为正是依据其"范式"理论才发展出了常规科学这一概念.因为在库恩看来一个领域进入常规研究的标志,就是拥有一个"范式".因此,按照库恩的看法,把科学与一切非科学(哲学,艺术,前科学等)区分开来的标准是在于有无范式以及是否在范式的指导下进行解决疑难的活动.如此,库恩在划分科学与非科学问题上所持的标准就由科学问题的逻辑本性标准本身转向了科学共同体所持有的"范式"这一标准.由客观的标准转向了主观的标准.科学由一种经逻辑体系和经验观察支撑起来对于真理的追求变为了科学家的在共同信念和共有规则支配下的主观约定的事业.这样,因为"范式"本身包含着形而上学的信念和其他社会,心理,价值的因素,因而科学和形而上学,科学与非科学很难清晰划界.纵观科学划界问题史,我们看到,库恩提出的"范式"理论对于该问题的影响很大.首先,人们对于库恩的批判使得人们提出了更为精致的科学划界标准,如拉卡托斯在批判库恩的"范式"过于非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纲领"划界标准.在此标准下,拉卡托斯将能不断预见新事实的理论看作是科学的,将不能预见新事实的理论看作是非科学的.其次,人们开始对于传统的科学划界标准本身提出了质疑,在此质疑推动下,加上科学活动与社会发展间互动的日益加剧以及非理性思维的回归和泛滥,出现了主张取消科学划界问题的观念.如费耶阿本德等人就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离不仅是人为的,而且也不利于知识的进步.如果我们想理解自然,如果我们想主宰我们的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必须利用一切思想,一切方法而不是对它们作狭隘的挑选".】与之相应的,劳丹等人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只有程度上的区别,并没有性质上的不同.这个观念在SSK以及后现代科学的推波助澜下,取得了市场并进一步演化为更为恶劣的形式.而科学划界问题本身渐渐淡出了研究者的范围.但是,科学划界问题的消失并没有解决科学进步的问题,也没有更好地保护科学事业本身的持续进行,更没有有效地处理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反而在理论上陷入了相对主义,在实践上使得人们无法区分科学与伪科学而深受其害.因此,加拿大科学哲学家萨伽德和邦格力图通过多元标准来重建科学划界问题,并依此来揭露伪科学对于科学和文化的危害.这就形成了科学哲学界对于科学划界问题的又一个看法.在这些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科学划界问题的讨论中,就目前所知的资料看,我们可以看出:(一)库恩的"范式"理论对于科学划界问题的讨论起到了某种"转向"的作用.如果说在在库恩之前的对于科学划界标准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话,那么库恩的"范式"理论第一次打破了这种神话(但他不是采取直接批判的形式的),将人们对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标准由纯粹的学理层面转向社会应用层面.(二)库恩的"范式"理论使得人们认识到,不存在单一的,永恒的,可被理性(主要指逻辑)完全接受的理性标准(就目前看来).(三)库恩的"范式"理论导致了对于科学划界问题的进一步深人讨论.对于科学划界问题乃至科学本身的发展都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总而言之,库恩对于西方科学哲学的科学划界问题的讨论产生了问题讨论的"转折"和"深化"以及"多样"的影响. 三,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反思科学划界问题科学划界问题在波普尔第一次正式提出来时是作为某种理论问题("康德问题")而被谈论的.但是这种划分明显是偏向于科学知识而不利于非科学知识的.它似乎是为了维护科学知识本身的特权——即对抗传统形而上学——以及将哲学科学化的一种努力.自波普尔,库恩以来,科学哲学家就从科学的各个理论问题的讨论开始转向关注于科学活动本身.可以说,科学划界问题作为科学哲学中最具规范性的问题,对它的讨论也具有这样的演变路径.现在看来,科学划界问题在学界争论不下似乎表明了科学划界问题实在是人类理智无法胜任的工作,它是否是人类出给自己无聊又难解的理性的"伪问题"呢?科学划界问题的纷纷扰扰是否说明了理论思维在这里的苍白无力,从而科学划界问题就应当取消了呢?然而,且不论我们人类理智为了清晰的缘故需要这种划分的范畴.就实践的层面而言,如果废除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讨论.那么,在科学还不发达的社会中,本来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异类,神奇的科学就被与魔术,巫术等视为一类事物.这(下转第85页)81◆3'弓'/管理三,科学把握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中央关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十六字"方针,牢牢抓住"发挥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基本点,以树立统筹协商理念,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五方面为实现途径.一是树立统筹协商理念.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可以通过平等沟通,调解协商,规范引导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应从传统硬性,单一的行政手段解决矛盾转变为综合运用经济,行政,舆论,科技等多层面的方法进行解决和处理, 统筹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二是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是每个历史时期的普通民众,他们既创造了那个时期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财富, 而且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精神是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实现途径.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人民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地投身于社会管理中来,惟有如此,我们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才会有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三是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群众利益无小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要落到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上来.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利益诉求是众多社会矛盾的根源,也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正确认识利益诉求,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和表达平台,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和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创新管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社会管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民主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政治参与意识,权力监督意识,维权意识以及遵纪守法意识等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素质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的切实保障和实现途径.发挥人民主体地位,说到底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行使法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其实现形式可采用电子投票,民意调查,网上交流,信息公开等新途径.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积极应对"四种考验",有效化解"四个危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五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同样应当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关键在提高人民的参与热情,而让广大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是提高其热情的基础性工程.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加快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作者简介】罗国谣,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党政办主任,2010年选调生,硕士.广西崇左532200.【责任编辑/韦丹丹】ll●,●●ll'l'llllllllll,●Il,,l,''lll,''',lll,'●lll,ll',lll,l,l●l●lI,'ll●,,lllllll''lll,,l,l, (上接第81页)就取消了科学,乃至阻碍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人们不再对于科学有所尊崇.而在科学占据垄断地位的社会中,废除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讨论就是纵容科学成为一种沙文文化,从而阻碍了非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排除了"伪科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一)就理论上而言,科学划界问题不仅仅是要为科学本质下定义——如果要给科学本质下定义的话,无须科学划界问题的介入——而是对于科学是"什么"的反思,其实质乃是对于科学定义的批判.而这种批判唯有放在科学与其他学问公正的对比中才能进行,并对人类的所有事业(不仅仅是科学事业)以及在各种事业中取舍,选择,进步有所贡献.这一批判本身要求科学划界问题的讨论放弃以往对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一劳永逸的区分态度,而代之以暂时性的但带有保守的区分态度.就此,我们必须有某种目光长远和兼具批判性的理论智慧.(二)就实际层面而言,在划定界限时,必须在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下尽量保持对于各方的不偏不倚,使得划定为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都C,,Nn服.当然这里有较难的操作性,但并非完全无法操作.而这需要精心造诣的实践智慧.因此,在笔者的设想中,科学划界问题的讨论仍是应当随着科学和人类整体事业的不断演化而继续讨论下去并且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深化的,在这里应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张之沧.科学哲学导-k'i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李醒民划界问题或科学划界卟社会科学,2010,(3).【3】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c] 范岱年,纪树立译.北京:at京大学出版社,2004.[4】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文治乾(1986一),男,江苏常,)I'I/v,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责任编辑/韦丹丹】85。

04 第四讲 科学划界问题——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04  第四讲 科学划界问题——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5月27日,美国公民自 由联合会(ACLU)提出 上诉; 原告方认为,“590法 案”违犯了联邦宪法 第一修正案中国家与 宗教相分离的有关条 款。


被告方则认为,“590法案”并没有支 持或偏袒任何一个宗教派别。 “创世科学”与“进化科学”是关于 起源问题的两个不同的科学模型。

“创世科学”的科学模型
②用鼻认字
1980年初,发现辽宁本溪人张宝胜能用鼻认 字,6月,该市科协组织对张的测试,肯定了 他的功能。后又发现他能作人体透视。
③特异功能、气功热
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特异功能的宣传开始 改头换面,与气功联系在一起。认为‚气功‛ 可以开发‚特异功能‛,于是掀起了气功热。
某著名科学家发表文章,认为‚中医、气功 和人体特异功能的统一,可能引起医学的革 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引起整个科学的革 命。……那是翻天覆地的事,是科学要整个 改变面貌,整个世界也会大大地向前发展。”
美国“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 (20世纪) ‚美国的反进化论运动不只是 科学与宗教相冲突的表现,也 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愚昧无 知者的反科学运动! 不同的科学观念或科学划界标 准在特定社会、政治和文化背 景下的直接碰撞!‛
这场争论始终贯穿着 “科学是什么或科学 不是什么?”这一主 题; 这场争论导致了人类 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 家法律禁止或捍卫一 个具体的科学理论。


“进化科学”的科学模型

“进化科学”是指进化的科学证据以及从这些科学 证据中得出的推论。 (1)宇宙从无序的物质中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生命从 非生命中通过自然过程产生; (2)变异和自然选择足以使较早时期的低级生命种类 发展出现有的所有生命类别;

科学划界名词解释

科学划界名词解释

科学划界名词解释一、科学划界的定义说到“科学划界”这个词,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觉得它好像跟那种大书本里看得见摸不着的概念有点儿沾边,其实不然。

简单来说,科学划界就是指在科学领域里划分清楚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或者说是给每个学科设置一个“边界”,让它们不容易互相干扰。

每个学科都像是一块独立的“地盘”,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大家都挤在一起,最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干啥的。

所以,科学划界就是为了防止不同学科像一锅杂烩一样,混乱不堪。

说白了,就是让每个学科都能在自己的“家”里安安稳稳地待着,不受外界干扰。

你要知道,这种划分并不只是纸上谈兵,学科的边界划得清清楚楚,才有可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例如,物理和化学虽然常常“擦肩而过”,但它们之间还是得有个明确的分界线。

不能让物理学家拿着显微镜开始搞化学反应,也不能让化学家随便去研究黑洞。

听起来有点儿像把每个小孩子都给安排一个自己的玩具,不让他们互相抢,那样才不会吵成一团。

二、划界的历史背景说到科学划界的历史,那可真是一段漫长的故事。

最早的时候,科学领域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细分,人们只是简单地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获得知识,甚至连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大家都没个明确的概念。

你看看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啥都能聊:天文、地理、哲学、医学,甚至是一些纯粹的空想,都能一起放在同一个锅里炖。

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划界”概念,大家的思想就像是《百家讲坛》的大乱炖,各种奇思妙想都能混在一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世界的理解越来越深,我们开始发现,原来有些问题不单靠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能解决,需要各个学科的互相合作。

想要搞清楚物质的构成,光靠哲学家讲空话不行,得请物理学家、化学家一起动手。

甚至连“生命是什么”这种问题,也不再是医生能够独自搞定的了,生物学、医学、化学甚至是心理学都得一块儿合力解答。

渐渐地,科学开始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规则”。

你不能让做生物学研究的人,突然去给天文科学家写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杨杨科学划界的本质是指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

这样看来,只要回答了什么是科学,似乎就可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了,因为凡是符合科学定义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在没有听《科学的划界》这一讲座之前,从来没有或者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科学划界的问题,一直以来始终认为科学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狭义科学两类。

而自己从事的专业是物理学,故所关心的也是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一些科学问题,再大一点也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问题,忽略了科学划界的巨大作用。

科学划界不仅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而且还对科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划界的准确与否可能导致一个学科的发展或者扼杀一个学科。

通过学习《科学划界》这一讲座和自己下来查阅的一些资料,对科学划界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将自己对科学和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陈述如下。

一什么是科学对于这个问题,我借助于查阅的资料以及先前的科学家所给出定义来回答。

Nietzsche:“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Darwin:“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Darwin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79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

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从以上这些定义可以看出,科学总是和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脱离了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论断肯定是非科学。

二科学划界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划界问题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代Pythagoras就对科学划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智慧是严格意义下的科学,而不是名称相符而已,而且物体既然是无定形的,就不能有科学,不能有精确的知识,因为科学涵盖不了它。

”由于当时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技术手段的落后,致使所得到的结论也比较模糊和不准确,但足以说明从那时候人们就有意识的对科学进行划界。

科学划界问题得以广泛深入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时期,科学相较于哲学、艺术、宗教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学的结果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的争论也就愈演愈烈,进而促使了科学划界问题的深入研究。

在科学划界问题当中不得不提的是Kant,他大大推动了科学划界问题的研究。

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科学划界必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1)科学与非科学有没有划界标准?(2)若有标准,则具体的科学划界标准是什么?(3)进行科学划界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维护科学的尊严,还是为了消解科学权威?(4)科学划界的单元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给出了不同的标准和依据,概括来讲,关于科学划界的理论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2)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3)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4)后现代哲学的“怎么都行”标准;(5)新实在论重建的多元标准。

(一)古希腊时期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以他们对于科学的理解以及其理性分析,首次划定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

即:任何理论要成为科学,必须放弃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只要是被人的感觉或思想证明了的,就可以归之于科学行列;反之则属于巫术、迷信之类。

他们认为科学理所当然地是被证明了的知识——或是用理智的力量,或是靠理性或经验的证据证明了的知识。

就知识的体系而言,Aristotle最早给出了西方的传统知识体系图,他认为知识体系可以分为神学、数学、逻辑学、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五种,而神学是凌驾于其它四种知识之上。

Aristotle认为“科学知识不可能通过感官知觉而获得,感官知觉必定是关涉特殊的,而知识是对普遍的认识。

”受当时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及科学体系的发展等情况的影响,在现在看来,这种划分显然不能真正把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

(二)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在当时,“逻辑主义”专指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对科学划界问题,从Schlick、Carnap、Hempel到Popper,他们都承认科学和非科学有明确的一元标准,只是在采用的标准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认为是可证实性,而批判理性主义认为是可证伪性。

1、逻辑实证主义用意义标准来解决分界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有明确的一元标准——经验证实原则,即科学理论是命题的集合;任何命题,凡是有意义的,则是科学的,反之是非科学的;凡是能,被经验证实的,就是科学的;凡是不能被经验证实的命题,就是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

Wittgenstein说:“一切哲学的或形而上学的命题是非命题或假命题,他们是无意义的。

有意义的命题完全归结为基本的或原子的命题,后者是描述可能事态的简单陈述。

有可能处于科学领域的陈述是可被观察陈述证实的陈述。

”实际上这种经验证实原则也不准确,因为经验来源于观察和知识的积累,但观察渗透着理论,且观察具有不可靠性,由此以Popper为首的一大批科学哲学家强力批判这种标准,并提出了证伪划界标准。

2、Popper的证伪主义划界标准概括来讲证伪主义标准可表述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即不要求一个科学系统能一劳永逸地在肯定的意义上被选拔出来;相反,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检验选拔出来,“一个经验的科学体系必须可能被经验反驳”。

并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1)普遍有效的科学理论并不来自于经验归纳;(2)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凡是科学理论都应具有可证伪性、开放性、相对性,并且有意义;(3)科学理论是通过不断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

事实上,这种证伪主义的标准自身就是矛盾的,原因在于,任何观察都置于特定的理论背景下,即“有理论渗透的”;其次观察陈述也是科学陈述,而Popper认为凡科学陈述皆可证伪,二者是自相矛盾。

因此这种划界理论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其中代表人物是Lakatos和Thomos Kuln,并由此诞生了科学划界问题的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

(三)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是随着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的兴起,科学哲学家通过探索科学合理性问题来回答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而产生的。

1、Lakatos的划界标准Lakatos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出发,把划界问题软化为“评估”问题。

其标准为:(1)就划界的单元而言,Lakatos把Popper的理论还原成了历史的理论系列,即“研究纲领”,研究纲领有“硬核”( Hard Core)和“保护带”( Protective Belt)构成。

研究纲领采用“反面启发法”( Negative Heuristic)和“正面启发法”( Positive Heuristic )两种方法论规则;(2)划界单元的扩大,Lakatos从历史观点出发,不但把科学研究纲领看作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且还认为它有一个发生、发展以至衰亡的历史过程。

2、Thomos Kuln的范式标准Kuln提出:“范式是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具有的共同信念,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还包括各种与理论相关的哲学信仰、价值标准、研究方法和实验仪器等等,是所有这些东西的分解不开的混合体——科学共同体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

”并认为一定的科学共同体在特定的时期认为科学而合理的东西,就是科学的和合理的。

由此可以看出,Kuln在对科学进行划界时把心里、社会、历史、价值观等一些因素也考虑了进来。

Kuln 的“范式”标准和Lakatos的“合理评价”标准对绝对标准进行了批判和“软化”并且考虑了科学的社会心理等一些因素,但这些标准仍然是朴素和单一的。

历史主义学派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贡献是对以往的划界理论进行了解构,但对于如何正面解决划界这个问题却仍然没有给出合理的回答。

由于科学划界问题的提出导致了一些在科学家认为是非科学的一些领域受到打压,甚至没有活路,这个时候,就有一些哲学家们为了能让一些弱势学科或者一些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些学说有一片成长的土壤,就提出了科学是没有标准的,即后现代哲学的“怎么都行”消解主义。

(四)后现代哲学的“怎么都行”标准后现代哲学的“怎么都行”标准实际上就是没有标准,认为科学与非科学是没有标准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是Feyerabend,他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不仅是人为的,而且对知识的进步是有害的,如果要理解自然支配我们的物质环境,那么我们一定要使用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方法,而不仅仅使用其中的一部分。

关于科学之外无知识的断定只不过是又一个童话而已。

”他还认为“人类任何一种思考,不管多么古老,多么荒谬,都有助于改进我们的知识。

”故Feyerabend提出关于科学划界标准是“怎么都行”。

显然这种标准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尽管科学划界问题的标准不是那么容易的界定,但科学划界仍然应该有一个标准,哪怕这个标准不是十分的准确,甚至可以有一个过度带存在。

而且这种消解主义仅仅只是一部分科学哲学家的主张。

随着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科学划界问题仍然是科学哲学家们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当代,关于科学划界问题,针对科学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社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Thagard和Bunge提出科学实在论的多元标准。

(五)新实在论重建的多元标准Thagard和Bunge认为科学是一种复杂的东西,不可能用一种特征来表明,伪科学也是一样。

判断一个知识领域是不是科学也要考察它的许多属性。

正是从这个原则出发他们提出了各自的多元划界模型,Bunge提出十个元素的组合制作了一个评估表,用来评价、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这种分界指标体系虽然看起来精确无比,但内容仍然含有主观因素,并且比较随意而且难以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