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根据形态、部位和病因,颅内动 脉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囊状动 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简介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与康复
01
颅内动脉瘤简介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在颅内动脉壁上发生的异常膨出,根 据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颅内 动脉壁的薄弱部分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出形成。根据 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分 叶状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遗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一 些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 充分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的优点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 颅内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治颅内动 脉瘤,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 些大型、复杂的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期较 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基础 疾病较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 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目录
• 颅内动脉瘤简介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与康复
01
颅内动脉瘤简介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在颅内动脉壁上发生的异常膨出,根 据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颅内 动脉壁的薄弱部分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出形成。根据 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分 叶状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遗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一 些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 充分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的优点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 颅内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治颅内动 脉瘤,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 些大型、复杂的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期较 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基础 疾病较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 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颅内动脉瘤》课件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 结果,制 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如手术治 疗、药物 治疗等
诊断注意事项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模糊等
检查方法:CT、MRI、 DSA等
诊断标准:根据症状、检查 结果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 治疗、介入治疗等
预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 治疗效果不同,预后也不同
等
遗传学检测: 家族史、基
因检测等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介入治疗等
诊断标准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体征: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颅内压增高等 影像学检查:CT、MRI、DSA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 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等 遗传学检查:家族史、基因检测等
遗传因素:家族 中有颅内动脉瘤 病史的人,患病 风险较高
创伤:头部外伤 可能导致动脉壁 受损,形成动脉 瘤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头痛:最常 见的症状, 通常为持续 性、搏动性
头痛
视力障碍: 可能出现视 力模糊、视 野缺损等症
状
恶心、呕吐: 可能伴有头 痛、头晕等
症状
意识障碍: 可能出现意 识模糊、昏
迷等症状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 病史、家 族史、生 活习惯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 神经系统 症状,如 头痛、头 晕、视力 下降等
影像学检 查:CT、 MRI、 DSA等, 观察动脉 瘤的位置、 大小、形 态等
实验室检 查:血常 规、生化、 凝血功能 等,评估 患者身体 状况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 查和实验 室检查结 果,综合 判断是否 为颅内动 脉瘤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02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PPT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介入 治疗包括血管内栓塞术和支架辅助栓塞术等;手术治疗包括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等。具体治疗方案需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
02
健康教育内容
生活起居指导
保持规律作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发病原因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因 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其中 ,高血压、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 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因瘤体大小、位置及破裂与否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癫痫等。破裂 后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颈项强直、 意识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及心理 指导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9
CONTENTS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健康教育内容 • 心理指导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 膨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 原因。
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过度紧张 和疲劳,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 缓解压力。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次运动 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5次。
定期检测
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议至少每年测量一 次血压,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更频繁的 测量。
危害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 积水、脑梗死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 关重要。
02
健康教育内容
生活起居指导
保持规律作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发病原因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因 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其中 ,高血压、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 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因瘤体大小、位置及破裂与否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癫痫等。破裂 后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颈项强直、 意识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及心理 指导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9
CONTENTS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健康教育内容 • 心理指导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 膨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 原因。
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过度紧张 和疲劳,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 缓解压力。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次运动 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5次。
定期检测
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议至少每年测量一 次血压,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更频繁的 测量。
危害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 积水、脑梗死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 关重要。
颅内动脉瘤--课件

颅内压增高
l 颅内动脉瘤不是占位性病变,一般不会引起颅内压增高, 有下列情况时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1)巨大动脉瘤,且其部位足以导致脑脊液通路阻塞。 (2)动脉瘤破裂后形成颅内巨大血肿。 (3)反复多次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广泛的蛛网膜粘连 而导致交通性脑积水时。 (4)由于严重脑血管痉挛而导致脑缺血性水肿时。 当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进一步查明上述情况。 (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如出血破入脑室或影响脑脊 液循环通路时可引起急性脑积水,患者出现急性颅内压增 高症状,也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 行急诊脑CT或MRI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MR表现
l 动脉瘤瘤腔内的血流呈“涡流”现象,在 MRI上表现为无信号或低信号,但若动脉瘤 腔内部分形成血栓,则信号改变就变得复 杂化了。血栓中的正铁血红蛋白表现为高 信号,若含有含铁血黄素则表现无或低信 号;残留的瘤腔仍有流空效应,表现无或 低信号;动脉瘤周边可有出血和水肿。MRI 血管造影也可以直接显示动脉瘤。
变化; l ③加强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l ④用导泻剂防止便秘; l ⑤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按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进行; l ⑥血压过高的患者适当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给予控制性低
血压; l ⑦止血剂和抗纤维蛋白酶制剂的应用; l ⑧抗脑血管痉挛的治疗; l ⑨防治脑积水的措施。
宽颈、宽基底动脉瘤
Stent + coils
适应症
l ①手术探查夹闭失败。 l ②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 l ③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一般情况差,手术危险性
大。 l ④因动脉瘤解剖部位特殊不能手术,如海绵窦段
动脉瘤;或解剖位置深,又在重要功能区,如基 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l ⑤某些特殊的动脉瘤,如瘤颈宽、瘤壁厚、硬化、 巨大动脉瘤、复杂动脉瘤及手术夹闭后又增大的 动脉瘤。 l ⑥患者不愿接受手术。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1、局灶症状由瘤体压迫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状。 ⑴动眼神经麻痹:其表现为病侧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光
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在后交通动脉瘤中有30%-53%病 人可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⑵偏头痛;⑶单侧眼球突出; ⑷视野缺损:多发生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表现为病侧不 同视野缺损,大型动脉瘤可使病侧视力完全失明。
15
诊断
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 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 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 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 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 诊断。
16
诊断
1 首选CTA
2 必要时DSA 3 危重病人仅根据CT拟诊 17
诊断
18
19
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 2.动脉瘤破裂出血 3.颅内压增高
20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 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约30%~50%。发生 率与出血后的临床病情呈正相关。常发生 于邻近载瘤动脉主干上。大多在出血4d后 发生,持续10~15d消退
21
治疗原则
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顶端、 双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4
5
6
形态和大小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 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14
影像检查
4. 脑血管造影(DSA):能显示动脉瘤的 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囊内有无血栓 ,动脉痉挛程度和侧支动脉供应情况,并 可动态以及三维重建是决策治疗方案的主 要依据,目前仍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 。
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在后交通动脉瘤中有30%-53%病 人可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⑵偏头痛;⑶单侧眼球突出; ⑷视野缺损:多发生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表现为病侧不 同视野缺损,大型动脉瘤可使病侧视力完全失明。
15
诊断
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 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 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 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 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 诊断。
16
诊断
1 首选CTA
2 必要时DSA 3 危重病人仅根据CT拟诊 17
诊断
18
19
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 2.动脉瘤破裂出血 3.颅内压增高
20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 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约30%~50%。发生 率与出血后的临床病情呈正相关。常发生 于邻近载瘤动脉主干上。大多在出血4d后 发生,持续10~15d消退
21
治疗原则
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顶端、 双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4
5
6
形态和大小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 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14
影像检查
4. 脑血管造影(DSA):能显示动脉瘤的 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囊内有无血栓 ,动脉痉挛程度和侧支动脉供应情况,并 可动态以及三维重建是决策治疗方案的主 要依据,目前仍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 。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演稿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手术方法
开颅手术
联合治疗
通过开颅暴露动脉瘤,直接夹闭或切 除动脉瘤,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适 用于动脉瘤位置较表浅、容易暴露的 情况。
对于复杂颅内动脉瘤,可采用开颅手 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和栓塞材料送 入动脉瘤内,栓塞动脉瘤腔,达到治 疗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动脉瘤位置较 深或手术夹闭困难的情况。
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一旦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 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心态。
04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血 压升高,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 风险。
01 03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检查项 目应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血管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瘤。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有助于降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风 险。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 摄入,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症。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保护血管健康,降低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控制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
积极治疗和管理慢性疾病,保持血糖、血脂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股 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颅内动脉瘤处,填入弹簧 圈或注入栓塞剂,以闭塞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 少等优点,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早 期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需在全麻下进行,术后需进行 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 瘤闭塞情况。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绝对卧床休息 指导股动脉穿刺处给予盐袋压迫6-8小时,观 察伤口敷料情况 指导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指导如感下肢不适时随时告诉我们 观察穿刺侧下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 颜色、温度、感觉是否正常)
术后护理
1、休息与卧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
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 2、心电、血压监护术后应持续心电血 压监护72h,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 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 心慌、出冷汗等情况。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 况 4、局部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如动眼神经麻痹、视野缺损、视力障碍、
偏瘫、失语等
缺血症状
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痉挛所致
原因:1.化学因素,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的红细胞及血小板破坏
产生大量的血管收缩物质 2.物理因素,如脑血管造影、手术器械接触脑动脉均可 刺激脑动脉痉挛 部位:主要在Willis动脉环及其周围分枝
后果:1.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2.严重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梗塞,可出现梗塞区域的神 经功能障碍
临床病情分级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
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
四级:半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病因
可能为: 动脉壁先天缺陷 动脉壁后天退变 感染因素 外伤因素
分类
依部位分: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
椎基动脉系统动脉瘤 依大小分:小型、一般型、大型、 巨大型 依形状分:囊状、梭形
囊状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主讲人:上海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冷冰
·
1
•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分类
·
2
1。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
3
2。按形态分类
囊性动脉瘤 梭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不规则型
·
4
3。按大小分类
小型:<5mm 中型:5~10mm 大型:11~25mm 巨大型:>25mm
·
25
例3 男 67 SAH 4天
·
26
例4 女 65 SAH 70天
·
27
例5 女 31 SAH 40余天
·
28
例6 女 66 SAH
·
29
例7 女 17 脑出血
·
30
例8 女 68 SAH
·
31
例9 男 44
·
32
例10 女 68 SAH
·
33
谢谢!
·
34
(*蛇形动脉瘤是巨大动脉瘤的一个亚型)
·
5
4。按部位分型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
6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7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8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9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
21
•继发血栓形成
血液停滞
血栓形成
·
22
•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
• 绝大部分颅内动脉瘤 部位 大小 性质
• 时间窗 急性期 可延长至7~10天 (如果血管痉挛不明显、一般条件可, 时间窗还可以扩大)
• 病人意愿
·
23
例1 男 36 SAH 2天
·
24
例2 女 54 SAH 36天
• 治疗时间窗
(1)急性期:SAH 3天内——手术
3~7天——介入
(2)择期: SAH 21天后——手术或介入
(3)部位: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 前交通——手术
·
17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机理 机械性填塞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继发血栓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
·
18
•机械性填塞
·
19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
20
10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11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
12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
13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
14
颅内动脉瘤直接威胁生命和神经功能
如何治疗?
·
15
治疗方法的选择
• 手术夹闭
• 血管内(介入)治疗
·
16
如何选择?
• 根据医院的具体条件
设备 医生水平 病人意愿
主讲人:上海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冷冰
·
1
•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分类
·
2
1。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
3
2。按形态分类
囊性动脉瘤 梭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不规则型
·
4
3。按大小分类
小型:<5mm 中型:5~10mm 大型:11~25mm 巨大型:>25mm
·
25
例3 男 67 SAH 4天
·
26
例4 女 65 SAH 70天
·
27
例5 女 31 SAH 40余天
·
28
例6 女 66 SAH
·
29
例7 女 17 脑出血
·
30
例8 女 68 SAH
·
31
例9 男 44
·
32
例10 女 68 SAH
·
33
谢谢!
·
34
(*蛇形动脉瘤是巨大动脉瘤的一个亚型)
·
5
4。按部位分型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
6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7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8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9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
21
•继发血栓形成
血液停滞
血栓形成
·
22
•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
• 绝大部分颅内动脉瘤 部位 大小 性质
• 时间窗 急性期 可延长至7~10天 (如果血管痉挛不明显、一般条件可, 时间窗还可以扩大)
• 病人意愿
·
23
例1 男 36 SAH 2天
·
24
例2 女 54 SAH 36天
• 治疗时间窗
(1)急性期:SAH 3天内——手术
3~7天——介入
(2)择期: SAH 21天后——手术或介入
(3)部位: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 前交通——手术
·
17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机理 机械性填塞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继发血栓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
·
18
•机械性填塞
·
19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
20
10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
11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
12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
13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
14
颅内动脉瘤直接威胁生命和神经功能
如何治疗?
·
15
治疗方法的选择
• 手术夹闭
• 血管内(介入)治疗
·
16
如何选择?
• 根据医院的具体条件
设备 医生水平 病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