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中的双关现象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字形中的双关现象初探

双关是一个传统辞格,是指“为了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让同一话语兼有两种意义。” ①双关的存在基础是语言材料的多义现象和表层虚假信息与深层真正的信息之间的某种相关性。汉字是世界上独立发展的文字系统,具有许多和其它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是汉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本身就可以形成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回文等,在运用中能获得非常好的修辞效果,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

汉字又叫“方块字”,是由笔画、部件和整字三级形体结构②密集组合而成的。笔画是成字的要素,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加上变体共有几十个。几十个笔画组成几百个部件(包括成字和不成字部件)。部件按不同排列方式,沿着纵向、横向双向展开,构成成分都要均衡地、向心地分布在一个方正的框架结构内,构成成千上万的整字。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是纵横双向展开的二维的平面文字。因此在修辞方式上,汉字既可以前后拆合,也可以上下拆合,甚至可以只拆出字体的一个部分。我们就沿着这一思路,看看汉字的字形变化所产生的双关的修辞效果。

析字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与汉字字形特点密切相关的用字手法,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它与经典文字学的字形分析不同,是“便辞巧说,以析破文字之体形也。”(颜师古)所谓“便辞巧说”,自然语含双关。“析字,就是为了适应交际的某种特殊需要,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关系,加以变化、分解、离合、增损,重新组合,使之产生出新的意义来。”③析字最初用来预言吉凶,后又发展为酒席间的文字游戏,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如隐语、字谜、拆字联等,意味十足。笔者暂借析字方法来分析汉字字形中的双关现象,分为合法、离法、加法、减法、改法、字貌法六种。

一、合法

合法是将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又可分为两种:

1. 合成汉字系统中本来就有的字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口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往观之,操大喜。

“门”中加“活”是“阔”字,曹操巧设哑谜,杨修用合字法理解其意,解决了园门不足之处,令曹操很高兴。

董卓掌权时民间传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歌谣。“千里草”合成“董”字,“十日卜”合成了“卓”字。意思是“董卓不得生”,反映了人民对作乱弄权者的憎恨。

风流才子唐伯虎点秋香也用了合字双关:

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巧妙之处在于把“十口心”合成“思”字,“八目尚”合成“赏”字,而又串成一气,文义通畅。

2. 合成汉字系统中没有的字

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通行字组成,表达一个合成词、词组的意义。最典型的是武则天合“日月空”为“曌”字,表示自己日月般至高无上的地位,影射自己的统治将万古流芳。还有一些秘密社会用字,如清康熙年间的天地会,他们有秘密的语言和文字符号,这些自造字使用了合、加、减、替代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即使外人见到也不理解。举合字两例,如“”即“天”字,“”即“地”字。

在今天的民间常以一个合成字表达欢庆的气氛,是数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有趣的民俗。最常见的“招财进宝”(合写)即是一例。

二、离法

又叫拆字法,是将一个固定的汉字拆成几个独立表意的汉字。与隐语的关系密切,可以表达不便明说的意思,又有汉字独特的乐趣,符合汉民族含蓄优雅的交际心理特点,所以自古以来应用极广泛。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鳯”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鳯字,凡鸟也。(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

清高名士嵇康以汉字调侃不欲与之交往的吕喜,而后者浑然不觉,是因为该双关的表层义和深层义恰恰相反,从而产生了幽默讽刺的语言效果。

再看某财政局门上的春联:

政从正出,财自才来。

十分巧妙地利用了汉字字形的特点,将“财政”两字分别拆出了“才、正”,用活泼贴切的方式道出了“资财”是由有才气的人通过不懈努力奋斗得来、“政治”应

从“正气、正理”中生出的道理。语言简洁且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其实此联综合运用了汉字的音、形、义特点,“正”和“政”,“财”和“才”音同,并且在语义表达上也明确、自然,效果很好。

三、拆、合字的综合运用

人们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把拆字和合字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以求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的现象也很多。

拆酒令在古代非常盛行,如:

黄鲁直在众会作一酒令,云:“‘虱’去‘’为‘’,添‘几’却是風(风)。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坐客莫能答。他日人以告东坡,坡应声曰:“‘江’去‘水’为‘工’,添‘糸’即是‘红’。红旗向开日,白马骤迎风。”虽创意为妙,而敏捷过之。(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

在拆合的乐趣中,体现出文人高度的文学素养。

再看一副拆字联:

或入園中,推出老袁还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这里就是综合运用了拆、合字的方法,将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祸国殃民的痛恨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加法与减法

是从固定汉字中加上或减去一些笔画,使之具有特殊含义。

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的古民居是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有一幅用繁体书写的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如果不是主人的讲解,很多人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辛”字中间多了一横,而“多”字上边的“夕”又少了一点。书写者意在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不要怕吃亏,但聪明人要明吃亏暗获益,少吃愚蠢的亏。前者是加,后者是减,都充满了汉字的智慧和乐趣。

生活中减法比加法常见。最初人们是由缺笔避讳受到启发,把缺笔字的范围扩大到寄托某些含义上去。泰山万仙楼北的盘路西侧石壁上,刻有“”两个大字,这两个字属缺笔神智体,“風月”二字去掉外框,真正是“风月无边”,景致无限了。神智体,原是拆字的一个分支,是根据形体结构、笔画形态发掘文字内涵的一种体式,后用来指宋代以来形成的一种以文字字形变化融入诗歌的杂体诗,又称作诗谜,它根据观察各种颠倒、欹侧、反书、缺笔、大小等等怪字,来领悟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