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斯大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问题评价再探讨

斯大林的评价问题,不仅关涉斯大林个人的是非功过,而且关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斯大林备受争议。西方敌对势力攻击他,苏共内部如赫鲁晓夫之流丑化他。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斯大林?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斯大林评价中的争议性问题

否定斯大林者从哪些方面否定斯大林?概括起来主要有:肃反扩大化、“消灭了4万个指挥员”、工业化路线、流放少数民族、“宗教裁判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被曲解,有的被夸大,以此妖魔化斯大林,丑化社会主义,这是苏联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重要斗争策略。因篇幅所限,本文就前三个问题作一分析。

1.肃反扩大化。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约一半篇幅是关于肃反扩大化问题的。肃反在当时的苏联是必要的。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希特勒上台更使苏联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而1934年基洛夫被暗杀则引发了苏联对反革命分子的警觉,肃反运动成为必然。希特勒曾说,苏德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斯大林在1937年枪杀了他在俄国的“第五纵队”。实事求是地讲,肃反运动的确存在扩大化错误。作为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对此负有领导责任,这一点毋庸讳言。但在赫鲁晓夫的引导下,人们把肃反扩大化完全归咎于斯大林,甚至把整个三十年代说成是“黑暗的时代”,无视当时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景象。实际上,肃反扩大化被严重夸大了。瓦·别洛策尔科夫宣称:“三千五百万完全无辜受害的人们!一亿八千万当中的三千五百万!也就是说六分之一人口被这人吃人的制度吞没了。”布热津斯基更是高呼“五千万冤魂”。在三十年代,苏联人口为1.6亿,战争爆发前夜的人口是1.9亿,如果真有三千多万甚至五千万人被杀,那多出来的数千万人又从何而来呢?

2.“消灭了4万个指挥员”。“消灭了4万个指挥员”问题,是指三十年代末山伏罗希洛夫处理的36898名军人退役问题。当时,国防人民委员部因年龄、健康、纪律、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让这些军人退役。其中9579人被逮捕。退役者中许多人提出了申诉。到1940年5月1口,有12461名指挥员归队,其中包括因政治原因退役的10700名,1500多人被释放,70人被判处枪决。1941年5月,斯大林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当然,可以理解伏罗希洛夫同志。失去警惕性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为了在前线实施一次成功的进攻,需要成千上万个战士,而为了瓦解这一进攻,只要在参谋部里有两三个该死的叛徒就够了。可是,无论如何不能证明让4万个武装力量的指挥员退役是正确的,这一措施不仅过分了,而且从各方面来讲也是极其有害的。”

3.工业化路线。斯大林时期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方针。这也成为一些人否定斯大林的借口。实际上,严峻的历史环境要求苏联必须采取这样的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不仅使苏联仅用十余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用50年到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而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1944年,苏联每月生产的坦克超过2千辆,而德国在1944年5月的坦克最高产量也不过1500辆;苏联野战

炮年均产量比德国高1倍,迫击炮高4倍,反坦克炮高1.6倍。苏德战场上卡秋莎炮群惊天动地的怒吼,坦克集团军地动山摇的出击,证明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正确性。苏联的错误在于,没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加强农业、轻工业的发展,致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二、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后果

全盘否定斯大林,不仅是否定了斯大林一个人,实际上是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了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最终导致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陷入全面混乱。

1.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斯大林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位探索者。然而,赫鲁晓夫却以批判个人独裁为借口,把一切脏水都泼到斯大林身上,颠覆斯大林的形象,其实质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掀起了“非斯大林化”浪潮,动摇了苏联人民尤其是青年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并引发了波兰、匈牙利的严重骚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利用赫鲁晓夫提供的“不人道”等“材料”,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反共浪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沿袭赫鲁晓夫时代的政治观点,号召重评苏联历史,否定斯大林迅速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他们把斯大林时期乃至后来苏联的错误都归结为斯大林建立的体制。这样,就从全盘否定斯大林转向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苏共二十八大对“斯大林模式”正式作出否定性评价,认为斯大林时期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扭曲,是“专横官僚主义

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使国家陷入危机。公然宣称:“我们的理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就完全抹黑了社会主义。实际上,斯大林领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

济制度等,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否定苏联共产党的领导。1991年,苏联共产党这个有着74年执政经历、1500万名党员的大党,仿佛一夜之间亡党亡国,成为国际共运史的最大悲剧。苏共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这与全盘否定斯大林密切相关。全盘否定斯大林,事实上就是否定了斯大林领导苏共的这几十年,就是否定了苏共这几十年的成就和历史。在对斯大林的一片否定声中,苏共的历史成为一个不断犯错误的历史,成为一个不光彩的历史。与这样的历史决裂就成为必然。原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博尔金回忆道:“情况越来越糟:党总是在自我批评,说要为自己过去的罪过负责,可是又无力改变现状。这使得人民对它疏远,把它视为万恶之源。……形势变得非常紧张。改革把国家带到爆发革命的边缘,只缺一个借口…… "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苏共历史,这就逐步拆除了苏共执政的基础。在苏共提交二十八大的纲领草案中,公然建议取消宪法第6条关于共产党是执政党的规定!简直是自掘坟墓!不仅如此,这也导致了其他国家共产党员的思想混乱,退党现象大量出现。

3.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鼓吹“全民国家”“全民党”,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拉开了“信仰危机”序幕。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化和民主化的口号下,掀起了重评斯大林的活动。国家领导人不断指责斯大林,攻击斯大林的文章连篇累犊,要求“粉碎斯大林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有关的一切东西”。批判“斯大林主义”就要追根溯源。最后得出结论:斯大林主义=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这就导致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否定。苏共“民主纲领派”头目阿法纳西耶夫曾赤裸裸地宣称:“斯大林主义的实质在于列宁主义。”“斯大林与列宁相比实际上没有任何新的发明。……我感到最重要的是要揭露斯大林主义所包含的列宁主义实质。”1990年,《苏维埃文化报》主编阿·安·别利亚耶夫指出:“现在,正是列宁遭到了集中攻击,恰恰在我们的报刊上,而不是在外国的报刊上。……我们在某些杂志上看到了谈十月革命和列宁本人在以后国家遭遇到的灾难中所起的罪恶作用的重头文章。而斯大林仅被认为在恐怖方面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这就造成了意识形态的严重混乱,结果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潮成为苏联意识形态的主流。

三、评价斯大林应坚持的基本态度

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斯大林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是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事。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结果是苏联解体。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斯大林?

1.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斯大林。斯大林等第一代社会主义国家领袖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由人民群众选择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他们代表了那一段历史、那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追求。他们有辉煌的历史功绩,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不论功绩还是失误都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我们应把斯大林放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把斯大林同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形势和苏联国情联系起来,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正如毛泽东所言:“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分析斯大林的功绩和错误;而不应当用历史唯心主义的方法,任意歪曲和篡改历史,主观地、粗暴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例如,有人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姑息、纵容纳粹主义。但是,在西方世界坚持绥靖政策、英法美再三拒绝苏联联合遏制法西斯的建议的情况下,苏联如何才能保护新生的社会主义,如何才能破除西方“祸水东引”的阴谋?斯大林曾明确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保证我国获得了一年半的和平,使我国有可能准备好自己的力量,在法西斯德国胆敢冒险违反条约进攻我国的情况下予以反击”。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斯大林。对斯大林的是非功过,应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切忌非黑即白的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毛泽东指出:“我们在总结斯大林的全部思想和活动的时候,必须同时看到他的正面和反面,他的功绩和错误。”并对那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评价斯大林,还要区分主次,要看主流。不能因为斯大林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就否认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总体上看,他的思想和观点基本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也就是说主要方面是正确的。“斯大林的错误同他的成绩比较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