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档案建立和管理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个体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医疗服务。
档案主要包括个体的基本信息、家庭史、遗传史、生活习惯、体检结果、疾病诊断、治疗记录等内容。
2. 档案建立由居民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负责,负责收集和整理居民的健康信息,并存档备查。
3. 档案管理应严格遵守个人隐私保护的原则,保护居民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4. 档案管理应具备数据安全和保密性,防止档案信息泄露和滥用。
二、档案调阅和使用1. 居民可以根据需要向所在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申请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
医疗机构应及时提供档案的调阅服务,并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医疗服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时,可以根据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诊疗方案制定和指导。
3. 除医疗服务机构和居民本人外,未经授权,任何个体和组织不得查阅和使用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
4. 医疗服务机构在使用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时,应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档案更新和管理1. 居民的健康档案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居民可以向相关医疗机构提供新的健康信息,并要求更新和更正原有的档案信息。
3.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更新和归档居民的健康信息,并保持档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4.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康档案的备份和保护措施,防止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损坏。
以上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2)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相关信息。
鼓励利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
二、每个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新增建档花名册、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按要求上报的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三、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登记、统计制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计算机化健康档案,要在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____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陆。
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
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居民健康档案是指记录个人基本健康状况和重要医疗事件的资料,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实现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为了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减少医疗纠纷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制定本文件。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编制与管理1. 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编制工作。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水平。
2. 居民应当及时办理健康档案的编制、补充、修订、转移等手续。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大力推广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标准1. 居民健康档案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管理。
2. 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严格遵守居民隐私保护原则,做到本人知情同意并签字。
(2)健康档案的使用应当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0国际疾病分类法》,统一标准,提高管理效率。
(3)健康档案的使用应当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避免偏向、歧视,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正性。
3. 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应当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1)对于药房、体检、诊所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可以直接电脑或网络查询档案信息,以便随时了解居民的身体状况,并及时提示危险性。
(2)对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归档、分类管理,以方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病史和检查结果,并及时更新。
(3)对于卫生部门、保险公司等机构,可以通过合理的信息分享和数据传输方式,实现跨机构共享,获取更完整的档案信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三、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实现健康档案的健康、优质、快速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健康档案管理体系,包括下列方面:1. 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熟悉健康档案编制规定,以及各种健康档案的管理办法。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篇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
由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并根据服务提供情况做相应记录。
2.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应当齐全完整、真实准确。
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及使用健康档案时,要符合《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3.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
具体内容和方法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22年版)》有关要求。
4.健康档案统一存放于村卫生室,要做到一人一档一个编号、一户一袋、一村一柜一个档案保管室,确定专人管理。
5.档案管理质量考核,采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半年一考核,县对乡镇一年一考核,并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或机构变更时,由乡镇卫生院监督移交给相应人员或机构。
6.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在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方面要遵守相关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泄露档案中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隐私信息。
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
7.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
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
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
8.做好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的汇总、整理和分析^p 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健康动态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实现对居民的健康管理。
9.健康档案要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10.居民健康档案存放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慢性病管理制度1.按规定成立慢性病科室,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慢性病年度工作计划、方案,年终写出。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教材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教材一、引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保障居民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
为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本教材,旨在指导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操作指南。
二、背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工作,其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事故风险、加强健康管理,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奠定基础。
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1.建档阶段–规范建档流程,完整记录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史等关键信息。
–保证档案真实、完整、一致,确保数据准确性。
2.管理阶段–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及时反映个体健康变化。
–分类管理档案,确保隐私安全。
3.利用阶段–提供便捷的健康档案查询服务,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
–指导居民合理利用健康档案,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4.保密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健康档案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居民隐私权。
四、教材推广与实践1.推广对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社会公众2.教材内容–确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和案例分析–强调健康档案保密安全措施3.实践指导–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培训课程–搭建健康档案管理平台,推动信息化管理–定期组织健康档案管理实操培训活动五、结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教材的制定旨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规范、便捷的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希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本教材内容,共同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以上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教材》内容概要,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课件
5.对于选择备选答案中“其他”或者是“异选择备选答案中 一选项者, 一选项者,应在该选项留出的空白处用文字填写相 应内容,并在项目栏的“□”内填写与“其他” “□”内填写与 应内容,并在项目栏的“□”内填写与“其他”或 异常” 者“异常”选项编号对应的数字
同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一般人群和老年人 孕产妇
增加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 增加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 首次建档 个人基本情况、健康体检、 个人基本情况、健康体检、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年度更新
0~36个月儿童 ~ 个月儿童
增加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增加
0-6岁儿童 岁儿童
3.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填写个人 基本信息表
询问个人一般情况 询问个人 健 康 史
一般状况、查体、 一般状况、查体、 脏器功能、辅助检查、 脏器功能、辅助检查、 中医体质辨识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包括过敏史及过敏物质、 包括过敏史及过敏物质、 民族、身份证号、家庭住址、 民族、身份证号、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联系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慢性病 有害因素暴露史、 有害因素暴露史、 、 人姓名与电话以及是否为常 、 既往史、手术史、外伤史、 既往史、手术史、外伤史 住人口、血型、文化程度、 住人口、血型、文化程度、 家族史、遗传病史、 家族史、遗传病史 从事职业、婚姻状况、 有无 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医疗 费用支付方式等 残疾等
持《居民健康档 案信息卡》 案信息卡》,调 取其健康档案
入户服务
事先查阅服务对 象的健康档案并 携带相应表单
5.居民健康档案的更新 居民健康档案的更新
服务地点 服 务 对象 日常复诊 或随访者 年度复诊或周 期性健康检查 一般人群 入户服务 社区重点管 理人群随访 完整工作过程如流程图 档 案 更 新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附件
1.居民健康档案表单目录 2.居民健康档案封面 3.个人基本信息表 4.健康体检表 5.接诊记录表 6.会诊记录表 7.双向转诊单 8.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9.填表基本要求
附件1 居民健康档案表单目录
1.居民健康档案封面 2.个人基本信息表 3.健康体检表 4.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见各服务规范相关表单)
(二)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 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 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 息。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 的信息能自动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健康体检
基础信息 健康信息
姓名 联系方式 既往史 家族史……
生活方式 体检 健康指导 用药
健康评价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 妇幼、慢病、老年人、重精、结核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接诊、会诊、转诊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健康档案:以 家庭为单位,形成 的健康相关的资料 信息。
社区健康档案:以 社区为范围,形成 的健康相关信息。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基本资料:家庭成员基本信 息、经济、居住条件与卫生设 施、家庭特征
家庭主要问题:用药、遗传、 慢性病、传染病、残疾、生活 方式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的 基本资料
问题描述
居民家庭 健康档案
家系图
家庭卫生服务
家庭主要 问题目录
家庭评 估资料
居民健康档案的用途
1、居民自我保健的基础资料 3、是临床决策
附件
附件
填写与建档对象关 系紧密的亲友姓名, 不能选择村医等服 务提供者(极个别
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办法 (一)
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办法 (一)近年来,电子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发展方向,医疗健康也不例外。
电子健康档案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在城乡居民中的应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规范管理办法,本文将介绍其主要内容。
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创建根据规范管理办法,电子健康档案是指个人健康信息的数字化记录,包括基本信息、疾病史、用药史、体检信息、诊疗记录等。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电子健康档案的创建工作,确保相关数据安全可靠。
同时,居民也可以主动参与健康档案的创建,通过授权等方式把个人健康信息录入档案系统。
二、信息采集和处理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中,规范管理办法明确了以下要点:一是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采集、整理、传输等工作流程。
二是居民个人的健康信息应当通过授权等方式由医疗机构或者居民自行录入。
三是医疗机构应当采用信息安全技术,确保个人健康信息的安全性。
三、数据共享与使用电子健康档案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实现数据共享和使用。
规范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通过信息平台或者卫生信息化网络与其他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
同时,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开展健康管理、疫情监测、科学研究等工作。
四、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是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规范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和个人应当依法保护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隐私,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总的来说,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健康管理、完善医疗服务、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情境下,电子健康档案的创建、信息管理、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都应严格规范,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
为了您的健康,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可以在您常住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们为0-6 岁儿童、孕产妇、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2 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结核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同时为您建立健康档案,并保证您的隐私不被泄露。
我们还面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开展卫生监督协管。
为0—36 个月儿童和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这就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屏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 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
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
健康体检包括普通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 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4。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二、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
(二)健康教育服务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质—-基本知识与技能(2022 年版)》。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质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 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
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wei)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
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 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 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1. 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2. 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3. 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发放国家统一标准的医疗保健卡。
4. 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
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 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或医疗保健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一般状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健康体检
建档内容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是用体重
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 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 健康的一个标准。 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 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 康影响时, BMI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个人基本信息
建档内容
(2)手术 填写曾经接受过的手术治疗。如有, 应填写具体手术名称和手术时间。 (3)外伤 填写曾经发生的后果比较严重的外伤 经历。如有,应填写具体外伤名称和发生时间。 (4)输血 填写曾经接受过的输血。如有,应填 写具体输血原因和发生时间。 11.家族史:指直系亲属(父亲、母亲、兄弟姐 妹、子女)中是否患过所列出的具有遗传性或遗传 倾向的疾病或症状。有则选择具体疾病名称对应编 号的数字,没有列出的请在 “ .”上写明。 可以多选。
建档内容
□
体育锻炼
填表时注意:体现体育锻炼意识,表现体育锻炼行动,达到一定锻炼效果 □/□/□
□
饮食习惯
吸烟情况
生 活 方 式
饮酒情况
1从不 2偶尔 3经常 4每天(白酒1两折合葡萄酒4两、黄酒半 斤、啤酒1瓶、果酒4两 ) 平均 两 岁
□
是否戒酒
1未戒酒 2已戒酒,戒酒年龄: 岁 1白酒 2啤酒 3红酒 4黄酒 当于白酒“××两” )
可另外说明,花生、大麦及制品、虾、奶 及制品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个人基本信息
建档内容
填表说明 1.本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健康档案时填写。如 果居民的个人信息有所变动,可在原条目处修改, 并注明修改时间。 2.性别:按照国标分为未知的性别、男、女及 未说明的性别。 3.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 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 如19490101。 4.工作单位:应填写目前所在工作单位的全 称。离退休者填写最后工作单位的全称;下岗待 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须具体注明。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是指为了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管理服务质量,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一个有关个人健康情况的重要文件,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用药信息等;它是居民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
因此,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居民健康至关重要。
档案管理人员是负责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其职责主要包括: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整理、编目和存档;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查询、借阅和归还;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控制和评估等。
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建档、整理、编目、存档、查询、借阅和归还等环节。
首先是建档环节,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其次是整理环节,对已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整理,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然后是编目环节,为个人健康档案编制目录,方便查询和管理。
接下来是存档环节,将整理好的个人健康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最后是查询、借阅和归还环节,居民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和借阅自己的健康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在确认身份后予以归还。
档案管理操作规范包括:1.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保护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和安全;2.建立健全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的责任和权限;3.确保建档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更新居民健康信息;4.严格管理健康档案,确保档案的安全和防丢失;5.提供及时、准确的查询和借阅服务,并记录查询和借阅情况;6.定期进行健康档案质量控制和评估,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7.定期开展健康档案培训和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2018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018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概述居民健康档案是指记录居民个体健康信息、服务和管理的文书资料。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是为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应用、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保障居民健康权益,促进城乡卫生一体化的服务规范。
应用范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适用于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健康体检机构、其他从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等。
规范要求本规范的实施要求如下: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1.医疗卫生机构应在收治或服务居民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将其归档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健康体检机构等组织也应根据居民就诊情况建立健康档案。
2.居民健康档案应当全面、准确记录居民的基本信息、疾病情况、健康体检结果、用药情况、手术治疗情况、生育情况、接种历史、预防接种计划、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心理卫生状况及其他相关信息。
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每位建档居民设置健康顾问或家庭医生,加强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宣传健康科普知识。
4.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归档和查询,禁止篡改、删除或随意披露居民信息。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服务与应用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居民健康档案作为诊疗的基础资料,并根据居民健康档案给予个性化的诊断、治疗及健康干预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应当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实施精准健康管理。
2.计划生育机构应当根据居民健康档案中的生育情况,进行全面维护、咨询、引导和服务工作。
3.其他从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应当认真学习和应用居民健康档案,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维护与追溯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居民健康档案实施定期检查与整理,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居民健康档案归档保存5年或以上。
在档案转移、整合、销毁时,应当按照规定做好档案流转、取证、备案等手续。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
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二、服 务 内 容
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 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 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
三、服 务 流 程
三、服 务 流 程
四、服 务 要 求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 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 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 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 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 系统的数据安全
删去“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 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或 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填写。”
四、服 务 要 求
电子健康档案在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开发、信息 传输全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与 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
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 健康管理数据与医疗信息以及各医疗卫生机构间
四、服 务 要 求
□□□□□□-□□□-□□□-□□□□□
县及县以上的行 政区划,统一使 用《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划代 码》(GB2260)
乡镇(街 道)级行 政区划, 按照国家 标准《县 以下行政 区划代码 编码规则》 (GB/T101 14-2003) 编制)
村(居) 民委员会 等,具体 划分为: 001-099 表示居委 会,101199表示 村委会, 901-999 表示其他 组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引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是指为居民建立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通过系统化的收集、整理、存储、上传、共享和使用居民健康相关信息,为个体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就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规范进行详细阐述,以促进更好地保障居民健康。
一、原则1.个人隐私保护原则: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需遵循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居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完整和隐私的保护。
2.健康信息共享原则:居民健康档案应经过居民同意,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与医疗机构、政府卫生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3.信息准确性原则:管理服务提供方应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更新居民健康信息,以提高信息利用价值。
4.权限控制原则:居民健康档案应实行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查阅、修改或使用相关信息。
二、服务内容与过程1.个人健康信息收集:管理服务提供方应通过合法、规范的方式收集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病历、体检报告、用药记录等,并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个人健康信息整理:管理服务提供方应将收集到的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确保信息的结构化和标准化,方便后续的使用和共享。
3.个人健康信息存储:管理服务提供方应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的安全存储,采用加密等技术手段,防止个人健康信息的泄露和非法访问。
4.个人健康信息上传和共享:管理服务提供方应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上传至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以便医疗机构、政府卫生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能够共享和使用这些信息。
6.健康信息更新和管理:管理服务提供方应定期更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并对居民档案进行管理,保证其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时效性。
7.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管理服务提供方应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收集和反馈居民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三、服务保障措施1.安全保障:管理服务提供方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发放国家统一标准的医疗保健卡。
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
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或医疗保健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
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
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
三、服务流程(一)确定建档对象流程图(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四、服务要求(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
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自动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四)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
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五)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六)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电子健康档案应有专(兼)职人员维护。
(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填写。
(八)电子健康档案在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开发、信息传输全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与规范。
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五、考核指标(一)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三)健康档案合格率=抽查填写合格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四)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注: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项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六、附件1.居民健康档案表单目录2.居民健康档案封面3.个人基本信息表4.健康体检表5.接诊记录表6.会诊记录表7.双向转诊单8.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9.填表基本要求居民健康档案表单目录1.居民健康档案封面2.个人基本信息表3.健康体检表4.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卡)(见各专项服务规范相关表单)4.1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4.1.1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4.1.2 1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3 1~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4 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2 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4.2.1 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4.2.2 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4.2.3 产后访视记录表4.2.4 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4.3 预防接种卡4.4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5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6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记录表4.6.1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4.6.2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5.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表5.1 接诊记录表5.2 会诊记录表6.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居民健康档案封面附件3个人基本信息表姓名:编号□□□-□□□□□填表说明1.本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健康档案时填写。
如果居民的个人信息有所变动,可在原条目处修改,并注明修改时间。
2.性别:按照国标分为未知的性别、男、女及未说明的性别。
3.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如19490101。
4.工作单位:应填写目前所在工作单位的全称。
离退休者填写最后工作单位的全称;下岗待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须具体注明。
5.联系人姓名:填写与建档对象关系紧密的亲友姓名。
6.民族:少数民族应填写全称,如彝族、回族等。
7.血型:在前一个“□”内填写与ABO血型对应编号的数字;在后一个“□”内填写是否为“RH阴性”对应编号的数字。
8.文化程度:指截至建档时间,本人接受国内外教育所取得的最高学历或现有水平所相当的学历。
9.药物过敏史:表中药物过敏主要列出青霉素、磺胺或者链霉素过敏,如有其他药物过敏,请在其他栏中写明名称,可以多选。
10.既往史:包括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和输血史。
(1)疾病填写现在和过去曾经患过的某种疾病,包括建档时还未治愈的慢性病或某些反复发作的疾病,并写明确诊时间,如有恶性肿瘤,请写明具体的部位或疾病名称,如有职业病,请填写具体名称。
对于经医疗单位明确诊断的疾病都应以一级及以上医院的正式诊断为依据,有病史卡的以卡上的疾病名称为准,没有病史卡的应有证据证明是经过医院明确诊断的。
可以多选。
(2)手术填写曾经接受过的手术治疗。
如有,应填写具体手术名称和手术时间。
(3)外伤填写曾经发生的后果比较严重的外伤经历。
如有,应填写具体外伤名称和发生时间。
(4)输血填写曾经接受过的输血情况。
如有,应填写具体输血原因和发生时间。
11.家族史:指直系亲属(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子女)中是否患过所列出的具有遗传性或遗传倾向的疾病或症状。
有则选择具体疾病名称对应编号的数字,没有列出的请在“”上写明。
可以多选。
12.生活环境:农村地区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此项。
附件4健康体检表姓名:编号□□□-□□□□□老年人认知功能*1粗筛阴性2粗筛阳性,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总分□老年人情感状态*1粗筛阴性2粗筛阳性,老年人抑郁评分检查,总分□生活方式体育锻炼锻炼频率1每天2每周一次以上3偶尔4不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分钟坚持锻炼时间年锻炼方式饮食习惯1荤素均衡2荤食为主3素食为主4嗜盐5嗜油6嗜糖□/□/□吸烟情况吸烟状况1从不吸烟2已戒烟3吸烟□日吸烟量平均支开始吸烟年龄岁戒烟年龄岁饮酒情况饮酒频率1从不2偶尔3经常4每天□日饮酒量平均两是否戒酒1未戒酒2已戒酒,戒酒年龄:岁□开始饮酒年龄岁近一年内是否曾醉酒 1是2否□饮酒种类1白酒2啤酒3红酒4黄酒5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1无2有(工种从业时间年)毒物种类粉尘防护措施1无2有放射物质防护措施1无2有物理因素防护措施1无2有化学物质防护措施1无2有其他防护措施1无2有□□□□□脏器功能口腔口唇1红润2苍白3发绀4皲裂5疱疹齿列1正常2缺齿3龋齿4义齿(假牙)咽部1无充血2充血3淋巴滤泡增生□□□视力左眼右眼(矫正视力:左眼右眼)听力1听见2听不清或无法听见□运动功能1可顺利完成2无法独立完成其中任何一个动作□填表说明1.本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健康档案以及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年度健康检查2.表中带有*号的项目,在为一般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不作为免费检查项目,不同重点人群的免费检查项目按照各专项服务规范的要求执行。
3.一般状况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65岁及以上老年人需填写此项,详见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附表。
老年人认知功能粗筛方法:告诉被检查者“我将要说三件物品的名称(如铅笔、卡车、书),请您立刻重复”。
过1分钟后请其再次重复。
如被检查者无法立即重复或1分钟后无法完整回忆三件物品名称为粗筛阳性,需进一步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检查。
老年人情感状态粗筛方法:询问被检查者“你经常感到伤心或抑郁吗”或“你的情绪怎么样”。
如回答“是”或“我想不是十分好”,为粗筛阳性,需进一步行“老年抑郁量表”检查。
4.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指主动锻炼,即有意识地为强体健身而进行的活动。
不包括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活动,如为上班骑自行车、做强体力工作等。
锻炼方式填写最常采用的具体锻炼方式。
吸烟情况:“从不吸烟者”不必填写“日吸烟量”、“开始吸烟年龄”、“戒烟年龄”等。
饮酒情况:“从不饮酒者”不必填写其他有关饮酒情况项目。
“日饮酒量”应折合相当于白酒“××两”。
白酒1两折合葡萄酒4两、黄酒半斤、啤酒1瓶、果酒4两。
职业暴露情况:指因患者职业原因造成的化学品、毒物或射线接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