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要点解读

合集下载

2023年黑龙江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科目答案

2023年黑龙江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科目答案

2023年黑龙江省执业药师再教育专业科目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我国药品管理动态及新法规解读(二)1D2B3C4A5A6A7A8B多选全选2. 我国药品管理动态及新法规解读(一)1A2C3B4D5D6A多选全选3. 特殊剂型用药指导1B2C3B4B5C多选全选4.慢病药学服务模式与人文沟通1.A2A3A4B5A6A多选全选5. 特应性皮炎的中西药治疗策略1A2D3D4B5C6A7B多选全选6. 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与非处方药(二)1A2D3A4D5D6D7D多选全选7.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1E2A3C5E6E7E多选全选8.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1E2B3D4C5E6E7D多选全选9.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治1A2B3ABCD4ABCD5ABCE6ABCDE7ABCDE8BCDE9ACE10ABD10. 妇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B2D3B4C5B6D7A多选全选11. 小儿雾化常用药物的使用1D2C3A4A5C6B7A8A9A10D12. 兼顾血压和心率管理:最新中国专家共识解读1B2C3B4B5A多选全选13肺结核的药物治疗及预防1B2D3A4C5A6CD7ABC8BD9ABCD10ABC14. 动态血压监测—从最新指南到临床实践1B 2A 3A 4A 5C6ABCD7ABCD8ABC9AC10AB15. 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与非处方药(一)全部全选16.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B2E3A4D5D6E7D8ABCDE9ABC10ABCDE17. 腹泻的中药治疗1B2A3C4C5D6A7D8B9C10A18. 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治疗1A2C3B4D5D6D7C8A9E10A19. 痛风的药物治疗1B2A3C4C5C6ABE7ABCDE8ACDE9ABCDE10ABCDE20. 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指导和药学管理1D2D3B4A5A6B7C8B9D10C21哮喘患儿的药学服务1B2D3A4A5B6ABCD7ABCD8ACD9ABCD10ABCD医疗机构药物重整服务规范解读1B2B3A4B5C 6ABC7ABCD8ABC9全选10ABC特殊剂型用药指导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与案例分析12345678ABC9ABCD10ABCD从8个临床问题学习阿司匹林说明书1A2C3A4D5B6B7C多选 全选如何正确防治骨质疏松1A2D3C4B5D6D7B8全9全10BCD糖尿病患者教育1B2B3B4B5B6B7D8D9B10A甲状腺病及药物治疗概述1A2B3D4C5B 6ABCD7ABCD8ABC9ABCD10ACD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1A2A2B4C5A6C7A8B9B10D心律失常概述及药物选择与治疗1D2B3A4C5D6B7D8AB9ABCD10ABCD为什么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1D2B3C4E5D667A8E9E10A调脂治疗新进展与合理用药1C2B3D4B5D6A7D8D9BCD10ABCD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1B2C3B4A5A 6ABC7ABCD8 ABCD9 ABCD10 ABCD从7个临床问题学习硝酸酯类药物说明书1A2D3C4B5B6E7E8AD9ABCDE10ABCD什么样的感冒好治,什么样的感冒难治——感冒的中西药治疗1C2D3C4C5D6B7C8D9ABD10ABCD常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要点1A2C3A4B5B6CD7CDE8AB9B10ABDE11ABCD12ABCDE特殊剂型用药指导1C2B3B4B5C 6ABCD7 ABC8 ABCD9 ABCD10 AD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1A2A3B4D5D 6ABCD7 BCD8 ABCD9 ABC10 ABCD医疗质量药学指标的管理1.B2.B3.D4.A5.C6.D7.D多选题:1. ABCD 2.3ABCDE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与案例分析1A2A3B4B5C6D7D8ABCD9 ABCD10 ABCD。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十大要点解读PPT课件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十大要点解读PPT课件

4 末期肾病患者
需评估透析方式,合理调整用药。关注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患者随访和转归评估
定期随访
1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密切监测症状和体征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 2
检查各项检查指标,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预防并发症 3
关注并预防心力衰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调整治疗措施 4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AI辅助诊治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精准地预测 心力衰竭的发展趋势,并为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新型治疗技术
包括植入式心脏支持装置、神经调节疗法 等在内的创新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心力衰 竭患者的预后。
心力衰竭诊治的多学科协作
跨学科团队
由心内科医生、心血管外科医生、心 衰护理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 同制定诊疗方案。
2 公平性与正义性
确保诊疗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 歧视性决策。
3 生命质量
在治疗决策中权衡患者的生命 质量,以实现最大化获益。
4 善行与无害
从事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同时最 小化风险和伤害。
心力衰竭诊治的健康经济学分析
$10B
$5K
2.1%
年医疗费
心力衰竭治疗者平均每人每年需承担5000元以上 的医疗费用
GDP占比
心力衰竭相关医疗费用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的2.1%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诊治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不容忽视。从患者个人、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开展心力衰竭 诊治的健康经济学分析十分必要。只有深入了解心力衰竭治疗的经济影响,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诊治策略和支付政策,为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 活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1. 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和分期心力衰竭(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

A期:有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但尚无心脏结构的功能异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B期:已出现心脏结构异常,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左心室肥厚或纤维化,左心室扩大或收缩力降低。

C期:有心脏结构异常,有过或仍有心力衰竭症状,如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和乏力的患者,经治疗心力衰竭症状消失的无症状患者。

D期:已经应用效果最强的药物治疗和休息,但仍有明显心力衰竭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如机械辅助装置、心脏移植等。

这些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 心衰的诊断流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

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腔室的大小、心脏瓣膜的功能和心脏收缩的强度。

利钠肽水平检测:如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衰的严重程度。

其他检查:如胸部射线、血液检查(如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衰,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潜在的病因。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计划。

3. 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心电图(I类,C级):心电图可以提供患者既往心肌梗死(MI)、左心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等信息。

它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不同步,包括房室、室间和(或)室内运动不同步。

对于有心律失常或怀疑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2012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2012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草 、 健 康 饮食 习 惯 、 乏 体 力 活动 以及 心 理 压 力 不 缺
关 系密 切 。世 界卫 生 组织 指 出 , 充分 的改变 生活 习
vr o 0 2 ) 由 欧 洲 心 脏 病 学 会 ( uoen es n2 1 ) 》, i E r a p
Sce Cril yE C 和 其他 9 学会 的特 邀 专 oiyo adoo , S ) t f g 个
c r iv s u a ie s r v n i n i l i a r ci e a do a c lr d s a e p e e t n ci c l p a t o n c
是 根植 于心 血管 流行 病学 和循 证 医学 。
C D与 生 活 方 式 密 切 相 关 , 别 是 与 使 用 烟 V 特
【 中图分类号】 75 R 3. 8
【 文献标识码】 B
21 0 2年 5 3日《 洲 心 脏 杂 志 ( u pa 月 欧 E r en o H a un1) er ora 上发表了4 02 t J ) 2 1 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
临 床 实 践 指 南 ( uoen G iens o E rpa udl e n i
Jl 02 u 2 1 .
d i 03 6  ̄i n 0 5 32 . 1. . 1 o: .9 9 .s . 9 — 7 02 20 0 1 s 2 0 70
( 0 ( 1 2 2欧洲心血管疾病预 防临床 实践指南》 要点解读
P re e te e s nil f E rp a u e n so ad v s u r i a e pe e t n i ec i h s e t ( uo e n G i le n c ri a c l s s rv ni v ao d i o a de o n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成人血脂异常已成为我国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

高血脂不仅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容易引发糖尿病、脂肪肝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为了规范成人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制定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要点及解读。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根据指南的规定,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三种类型。

在成人中,超过5.2mmol/L的总胆固醇水平被认为是高胆固醇血症,超过1.7mmol/L的甘油三酯水平被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而混合型血脂异常则要求同时满足这两种指标。

此外,指南还对其他血脂参数进行详细解读,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二、血脂异常的危害及防治原则指南指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防治血脂异常的原则就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减轻体重以及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等。

三、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基础,也是具有长期积极作用的方法。

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如快走、跑步、骑车等。

此外,适量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也有助于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

同时,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等也是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四、控制饮食饮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环节。

指南提出了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各类营养素、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以及增加纤维素摄入等建议。

每天的饮食应包括富含谷物、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和瘦肉等食物,同时减少盐和糖的摄入。

此外,饮食中不应过多摄入含反式脂肪的食品。

五、药物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饮食无效或疾病进展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手段。

指南根据不同的血脂类型和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1991年第三次全国抽样调查,共查15岁以
上人群90多万。完全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
(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或两
周内服降压药者),结果总的患病粗率为
13.58%。如按第二次调查采用的标准(收缩压
≥141mmHg及/或舒张压≥91mmHg)计算,患病
粗率为11.88%。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 和控制率 表1 1991年, 2002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知晓率、
1.4 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
危险因素 最近发表的我国≥40岁17万人群8年(123 9191 人-年)随访结果表明,总死亡20 033人,总死亡率 为1345.2/10万人-年。前三位死亡的原因(死亡率 /10万人-年)分别为心脏病(296.3)、恶性肿瘤 (293.3)、脑血管病(276.9)。总死亡的危险因素 第一位是高血压(相对危险:RR=1.48),此后是吸烟 (RR=1.23)和缺乏体力活动(RR=1.20)。心脏病 占总死亡的23.1%,恶性肿瘤占22.3%,脑血管病占 21.3%。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的44.4%。
2 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正相关。 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疾病发生于通常被认为是 “正常血压”者,因此,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 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 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
2.1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 :超 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我国流行病 学研究也证实这三大因素与高血压发病显著 相关,但又各自有其特点。
知晓率* (%)
服药率* (%)
控制率* ( %)
11.7 15.9 13.9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62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0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李迪,王文志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李迪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脑血管防治工作 Email: jzlidi@ 通信作者:王文志 Email:qgnfbwwz@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5)增刊-0062-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增刊.014关键词 脑血管病;脑卒中;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由于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而强调一级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1]。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外指南的更新[2],脑血管病学组再次对我国一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鉴于脑血管病的含义比脑卒中更宽泛,包括了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小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而一级预防实际应涵盖上述疾病,故本次的一级预防指南更名为《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在此对该新版指南进行概要解读。

1 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新版指南同时强调了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预防,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的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一致。

相较2010版指南,新版指南增加了偏头痛、遗传因素和首次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与预警三部分新的内容,其他各种危险因素与前一版指南相同。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

富含橄榄油、坚果、鱼、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和预防心
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锻炼方案
1 2
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 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 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
每周至少进行2天针对所有主要肌群的力量训练 。
3
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 能力。
07
并发症防治与长期管理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控制在目 标水平,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推荐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血脂管理
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及危险分层,制定合理的降脂 治疗方案,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 官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隐匿性
高血压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 忽视,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我国高血压现状和挑战
01
02
03
高发病率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 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低知晓率
尽管高血压如此普遍,但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 高血压。
低控制率
在已知患有高血压的人群 中,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 比例仍然较低。
常用降压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01
02
03
04
05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 血管紧张素Ⅱ受
酶抑制剂
体拮抗剂
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 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达到降压效果。
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RAAS ,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 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2017解读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2017解读
戒烟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应尽早戒烟。
控制血脂与血压
控制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 素,应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药物治疗来降 低血脂水平。
控制血压
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和血管损伤,应通过改 变饮食习惯、规律运动和合理用药来控制 血压。
抗血小板治疗与心脏康复
要点一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来预防再次事件。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 2017解读》
2023-10-30
目录
• 指南概述 •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基础知识 • 2017版指南的主要内容 • 指南的解读和实施建议 • 指南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 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
01
指南概述
指南的目标和定位
目标
提高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意识和 实践水平,降低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VS
心血管疾病分类包括缺血性心脏病 (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力 衰竭、心律失常等。其中,冠心病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肥胖等。这些危险因素不仅与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目标。
详细描述
饮食方面,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水果、蔬菜和蛋白质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液中 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运动方面,每 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 或游泳等,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研究二
总结词
多项研究显示,控制体重和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 重要措施。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2020(全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2020(全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2020(全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基础研究等相关内容。

本文就最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1、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1烟草使用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为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的1/5。

估计38.2万人由于暴露于二手烟引发的冠心病而死亡,占冠心病总死亡人数的4.3%。

中国≥15岁人群吸烟率在2010年为28.1%,2018年下降至26.6%。

其中男性吸烟率50.5%,女性2.1%。

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0.2%。

2019年,中学生吸烟率为5.9%,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和职业高中生分别为3.9%、5.6%和14.7%。

与2014年相比,初中生吸烟率下降33.9%(从5.9%下降到3.9%),尝试吸烟率下降27.9%(从17.9%下降到12.9%)。

2018年,中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较2010年的72.4%有所改善。

中国吸烟男性的超额死亡风险15年间约增加1倍。

除非采取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从2010年的100万左右,增至2030年的约200万,预计2050年将达到300万[2]。

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法规,覆盖了大约10%的人口。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中国心血管

㊃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我们这十年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编写组通信作者:王增武,电子信箱:wangzengwu@;胡盛寿,电子信箱:huss@ 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4.001㊀㊀ʌ关键词ɔ㊀心血管疾病;㊀健康影响因素;㊀危险因素;㊀患病率;㊀死亡率Interpretation of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2021㊀The WritingCommittee of the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Zengwu,Email:wangzengwu@;Hu Shengshou,Email:huss@ ʌKey wordsɔ㊀Cardiovascular diseases;㊀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㊀Risk factors;㊀Prevalence;Mortality㊀㊀㊀㊀㊀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㊂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74%,城市为44.26%,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㊂为响应 健康中国行动 ,贯彻 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 的国家方针,真正实现将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从2019年开始将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㊁康复㊁基础研究等相关内容㊂本文就最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1]更新要点进行解读㊂1㊀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1.1㊀烟草使用吸烟严重危害中国居民健康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5月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指出,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㊂2017年,中国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60万,占全球因烟草使用而死亡人数(830万)的近1/3,烟草使用对中国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㊂2018年,中国ȡ15岁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女性为2.1%㊂2019年,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7.9%,吸烟率为5.9%㊂超过50%的学生家里至少有一位吸烟的家长㊂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控烟内容:任何人不得在学校㊁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但仍有46.9%的学生看到过老师在学校里吸烟㊂2018年,中国人群现在电子烟的使用率为0.9%,主要为年轻人,15~24岁年龄组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㊂与2015年相比,听说过电子烟㊁曾经使用过电子烟,以及正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均有所提高㊂2018年,中国二手烟暴露率为68.1%,其中几乎每天都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35.5%㊂对年龄20~49岁夫妻的研究显示,丈夫吸烟,妻子患糖尿病㊁高血压的风险增加㊂2018年,中国ȡ15岁吸烟人群的戒烟率为20.1%㊂年龄越高,戒烟率越高,15~24岁年龄组吸烟人群的戒烟率仅有8.1%,65岁以上组为38.7%㊂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CCC 项目)评估了373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吸烟者的戒烟干预措施,其中35.3%的患者在出院前接受了戒烟干预,但显著低于其他心血管干预措施,包括他汀类药物(92.8%)㊁阿司匹林(92.6%)㊁β受体阻滞剂(67.4%)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56.4%)[2]㊂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对50多万名30~79岁成人平均随访7年的结果表明,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城市男性吸烟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比(HR)为1.63,农村男性吸烟者为1.24;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女性吸烟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高于男性㊂1.2㊀合理膳食1982 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CNNS)和1989 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主要食物摄入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特征是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以猪肉为主㊂鸡蛋㊁鱼和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很低㊂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减少,但食用油和烹调用盐的消费量均远高于推荐量㊂一项对CHNS1991 2015年29238名成人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正经历传统膳食模式向西方膳食模式的转变:南方膳食模式(高摄入量的大米㊁蔬菜和猪肉)得分下降,现代膳食模式(高水果㊁乳制品㊁蛋糕和其他糕点)和肉类膳食模式(高摄入量的内脏㊁家禽和其他牲畜肉类)得分上升[3]㊂在膳食结构方面,中国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㊂蛋白质摄入量变化不大,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且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限水平(膳食指南推荐范围: 20%~30%),农村脂肪供能比首次突破30%的推荐上限;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风险依然存在㊂根据2015 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73572名ȡ2岁居民的数据显示,平均每标准人日的能量摄入量为2007.4kcal㊁碳水化合物266.7g㊁蛋白质60.4g㊁脂肪79.1g㊂2015 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对181795名ȡ18岁居民的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饮酒率为43.7%,饮酒者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为28.3g/d,危险饮酒率(男性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41~61g,女性21~41g)为9.4%,有害饮酒率(男性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ȡ61g,女性ȡ41g)为13.7%,饮酒率㊁危害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均较2010 2013年增加[4]㊂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显示,2017年,膳食纤维摄入较低导致中国170143人因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㊂在与脑卒中有关的前5位危险因素中,膳食因素占3个:钠摄入过多㊁水果摄入不足㊁谷类摄入不足,人群归因分值(PAF)分别为38.5%㊁24.2%和24.1%㊂1.3㊀身体活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了全国各省共计12~13万余名中小学生,发现2017年小学生(4~6年级)和初中生的身体活动达标率高于2016年,高中生达标率没有明显改变(图1)㊂身体活动达标指每天至少进行1h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图1㊀2016年和2017年中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中国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率为33.9%㊂ȡ20岁人群为14.7%,其中城市(19.5%)高于农村(10.4%)㊂除70岁以上人群外,30~39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低(12.4%), 60~69岁人群最高(18.2%)㊂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老年人群看电视时间比1998年增加了2~3倍,做家务的比例增加了14%,阅读的比例下降了32%,锻炼的比例下降了24%[5]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发布的全球168个国家2001 2016年的身体活动数据,对其中40~74岁人群资料的分析显示,达到身体活动建议目标可以预防我国18.3%的过早死亡,相当于每年避免101.65万40~74岁的人过早死亡㊂GBD2016研究显示,中国归因于缺乏身体活动而导致的年龄标化脑卒中死亡率在1990 2016年趋于下降,男性年龄标化脑卒中死亡率由6.0/10万下降至1.8/10万,女性由3.4/10万下降至0.6/10万,男性的年度净变化率为-1.3%,女性为-2.9% (图2)㊂1.4㊀健康体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尽管不同性别㊁年龄和地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图2㊀1990 2016年归因于缺乏身体活动的脑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但总体均处于上升趋势(表1)[6]㊂表1㊀1992 2019年不同年龄段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年份<6岁超重率肥胖率6~17岁超重率肥胖率ȡ18岁超重率肥胖率1992 2.3 1.6 4.5 2.116.4 3.6 2002 3.4 2.0 4.5 2.122.87.1 20128.4 3.19.6 6.430.111.9 2015 2019 6.8 3.611.17.934.316.4㊀㊀注:<6岁儿童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采用WHO生长发育标准, 6~17岁儿童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586 2018),ȡ18岁成人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采用‘成人体重判定“(WS/T428 2013)2014 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 PEACE)对270万名35~ 75岁人群的调查显示,年龄标化腹型肥胖率女性(腰围ȡ85cm)为32.7%(32.6%~32.8%),男性(腰围ȡ90cm)为36.6%(36.5%~36.8%)㊂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人(中国标准)㊁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国标准)和ɤ6岁儿童(WHO诊断标准)的超重肥胖率可能分别达到65.3%㊁31.8%和15.6%,而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可能分别达到78995万㊁5892万和1819万㊂根据GBD研究,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54.95万,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8.64/10万, 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BMI㊂中国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84~ 239亿美元,间接医疗费用为626亿美元㊂按照CHNS中观察到的超重肥胖率及费用发展趋势,在没有考虑医疗保健服务费用长期增长的情况下, 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预计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㊂1.5㊀健康心理抑郁㊁持久性心理压力㊁焦虑等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会增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而正面的心理情绪能够促进心血管健康㊂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评估了6810名无心血管病居民的抑郁症状,发现与没有任何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持续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病风险(RR=1.77,95%CI:1.38~2.26)和死亡风险(RR=1.63,95%CI:1.01~2.64)升高显著相关㊂CKB研究对486541名30~79岁中国居民的分析发现,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0.61%㊂中位随访7.2年后,有抑郁症的成年人与普通人群相比,发生IHD的风险总体增加了32%(HR=1.32,95%CI: 1.15~1.53),尤以城镇居民更为显著(HR=1.72, 95%CI:1.39~2.14)㊂2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1㊀高血压1958 2018年,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图3)㊂2018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CCDRFS)在全国31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298个县(区),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179873名ȡ18岁常住居民的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7]㊂1958 195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项目 高血压研究;1979 1980年㊁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2002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2012 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2018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CCDRFS);前三项的调查人群ȡ15岁,后四项的调查人群ȡ18岁图3㊀1958 2018年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014 2018年,China PEACE研究在中国31个省对2618757名年龄35~75岁[平均(55.6ʃ9.8)岁]的人群调查显示,378457人(14.5%)患有2级以上高血压[收缩压ȡ160mmHg和(或)舒张压ȡ100mmHg]㊂其中61.3%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ȡ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 12.8%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舒张压ȡ100mmHg 且收缩压<160mmHg),26%为双期高血压(收缩压ȡ160mmHg和舒张压ȡ100mmHg)㊂2.9%的被调查人群收缩压ȡ180mmHg㊂2级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㊁女性㊁饮酒㊁肥胖等因素有关[8]㊂CHNS研究对12952名年龄>18岁中国成人的前瞻性队列调查显示,高血压年龄标化发病率从1993 1997年的40.8/1000人年(95%CI:38.3~ 43.3)增长至2011 2015年的48.6/1000人年(95%CI:46.1~51.0)㊂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㊁中部和东北部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均较高[9]㊂中国高血压调查(CHS)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ȡ18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㊁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9%㊁40.7%和15.3%㊂CCDRFS显示,2018年中国ȡ18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㊁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㊁34.9%(95%CI: 33.6%~36.1%)和11.0%(95%CI:10.2%~11.8%)[7]㊂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多中心㊁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对851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位随访3.34年期间,强化治疗组4243例患者中有147例(3.5%)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而标准治疗组4268例患者中有196例(4.6%)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RR=0.74,95%CI:0.60~0.92)㊂强化治疗组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绝对差异为1.1%[10]㊂2012 201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调查(CCACH)项目在全国6个城市对44396名6~17岁儿童采用非同日3个时点的筛查策略调查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尽管采用中国和美国各自最新标准筛查的单个时点高血压患病率有所差异(17.1%比15.4%),但经过非同日连续3次血压测量得到的患病率均下降了79%,最终的高血压患病率比较接近(3.7%比3.3%)[11]㊂2.2㊀血脂异常2015年,中国成人营养与慢性病监测项目(CANCDS)对179728名ȡ18岁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总胆固醇(T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㊁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㊁三酰甘油(TG)水平均较2002年升高㊂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协作组分析发现,1980年中国居民的平均非HDL-C水平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到2018年则达到或超过了许多高收入西方国家的非HDL-C水平,为4mmol/L左右[12]㊂2002年CHNS㊁2010年中国慢性肾病工作组调查(CNSCKD)㊁2011年CHNS及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4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中国ȡ18岁人群血脂异常(定义为存在任一类型的血脂异常,包括TCȡ6.22mmol/L㊁LDL-Cȡ4.14mmol/L㊁HDL-C<1.04mmol/L㊁TG ȡ2.26mmol/L)的总体患病率大幅上升㊂2012 2015年CHS对中国29678名ȡ35岁居民的调查显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34.7%㊂2014年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NSSPP)结果显示,中国ȡ40岁居民年龄与性别标化的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43.0%(图4)㊂2002㊁2010㊁2011和2012年为ȡ18岁人群,2012 2015年为ȡ35岁人群,2014年为ȡ40岁人群图4㊀2002 2015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2012 2015年CHS调查显示,中国ȡ35岁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16.1%,治疗率为7.8%,控制率为4.0%㊂GBD2017对中国人群高LDL-C所致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归因分析显示,高LDL-C 归因死亡人数中81.76%死因为IHD,18.24%死因为缺血性脑卒中(IS);高LDL-C对IHD死亡的PAF 为40.30%,对IS死亡的PAF为18.49%;高LDL-C 归因死亡率为61.08/10万;高LDL-C造成的DALY为1816.21万人年,其中归因IHD的DALY为1394.15万人年,占76.76%;DALY率为1285.83/10万㊂CKB研究显示,LDL-C水平与IS呈显著正相关,与脑出血(ICH)呈显著负相关(LDL-C每降低1mmol/L,IS相对风险降低15%,ICH相对风险增加16%),上述相关性进一步被孟德尔随机分析所验证,遗传风险评分相关的LDL-C水平每降低1mmol/L,IS相对风险降低25%,ICH相对风险增加13%;HDL-C水平与IS风险呈负相关(LDL-C和HDL-C与IS的关联相互独立),与ICH无关;TG水平与IS风险呈较弱的正相关,与ICH呈负相关㊂2.3㊀糖尿病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趋势显著㊂1980年对30万全人群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㊂2015 2017年,在中国大陆31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对75880名18岁及以上成人的横断面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WHO标准)为11.2%(95%CI:10.5%~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95%CI:33.5%~37.0%);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糖尿病患病率为12.8% (95%CI:12.0%~13.6%),其中既往确诊糖尿病患病率为6.0%(95%CI:5.4%~6.7%),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8%(95%CI:6.1%~7.4%)㊂估计目前中国大陆成人糖尿病人数达1.298亿(男0.704亿,女0.594亿)㊂老年人㊁城市居民糖尿病的知晓率相对较高,城市年轻居民的糖尿病控制率更高㊂2021年,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将540名完成生活方式干预6年的糖耐量受损者分为转归为糖耐量正常组(NGT,174例),维持糖耐量受损组(IGT,114例)以及进展为糖尿病组(DM,252例),观察生活方式干预结束后24年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㊂发现糖尿病受损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6年时如果能转归为正常血糖,糖尿病发病可推迟14.9年,如果血糖在6年时维持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发病可推迟9.9年㊂DM组㊁IGT组及NGT组24年后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4.5%㊁48.5%和45.1%;与DM组相比,NGT组和IGT 组的心血管事件分别下降37%(HR=0.63,95%CI: 0.47~0.85)和34%(HR=0.66,95%CI:0.47~0.91)[13]㊂2.4㊀慢性肾脏病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中国13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进行的全国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调查研究入选了47204名>18岁的成年人,结果显示CKD的总患病率为10.8%,以此推算中国约有1.2亿CKD患者㊂其中,肾功能异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㊃min-1㊃1.73m-2]的患病率为1.7%,白蛋白尿(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的患病率为9.4%㊂2015 2016年CHARLS研究纳入了6706名ȡ60岁受试者,肾功能下降(eGFR<60ml㊃min-1㊃1.73m-2)的总患病率是10.3%(95%CI:9.3%~ 11.2%)㊂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不断增高(60~64岁,3.3%;65~69岁,6.4%;70~74岁,11.4%;75~79岁,22.2%;>80岁,33.9%)[14]㊂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CK-NET)2016年度报告显示,合并CKD诊断的住院患者占该年度总住院患者的比例为4.86%㊂CKD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为13.90%,在高血压患者中为11.41%,在心血管病患者中为7.96%㊂18.82%的住院CKD患者合并冠心病,16.91%合并心力衰竭,13.22%合并脑卒中,4.01%合并心房颤动[15]㊂2.5㊀代谢综合征2010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中国大陆31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纳入98042名ȡ18岁调查对象,依据修订的NCEP ATPⅢ标准,发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4.2%㊂此次调查对16872名10~17岁儿童青少年的调查显示,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4%;依据Cook标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4.3%㊂2.6㊀空气污染环境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是影响中国DALY的第3位和第13位危险因素㊂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与室内空气污染相关的总死亡人数下降了72.7%,DALY损失下降了80.2%[16]㊂‘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02个室外空气质量达标,达标率为59.9%,比2019年上升了13.3%,六种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㊁PM10㊁SO2㊁NO2㊁CO㊁O3)水平均比2019年下降㊂所有重度以上污染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51.3%㊂一项在全国层面开展的PM2.5长期暴露及相关疾病负担评价研究显示,2000 2016年中国归因于PM2.5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达3008万,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因PM2.5暴露导致的总死亡人数呈逐渐下降趋势[17]㊂基于我国272个城市2013 2015年大气污染和死因逐日数据开展的系列研究发现,随着PM2.5㊁粗颗粒物(直径2.5~10μm)㊁O3㊁SO2㊁NO2和CO 暴露浓度的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大气污染物暴露浓度升高还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㊂一项基于中国22.6万名城市居民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一直使用清洁燃料做饭的居民相比,使用固体燃料做饭的居民全因死亡㊁心血管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19%㊁24%和43%㊂另外,厨房通风可降低19%的全因死亡风险和25%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㊂3㊀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简称 示范区 )是践行 健康中国 理念㊁推动 健康入万策 的先导性项目㊂截至2020年,在中国大陆31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共建成488个国家级 示范区 ,覆盖全国17.1%的县(市㊁区),已超额完成‘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 2025年)“提出的中期指标(2020年 示范区 覆盖率达到15%)㊂示范区 建设推动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带动了心血管病防控策略由高危人群策略向全人群策略的根本性转变,全人群健康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人群吸烟㊁超重或肥胖㊁身体活动不足㊁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部分 示范区 得到一定控制,但以高血压㊁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全程管理仍然是 示范区 建设的薄弱环节,中西部地区 示范区 建设质量较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整体差距,农村地区较城市更为薄弱㊂4㊀心血管病4.1㊀心血管病流行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㊂推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39万人,心力衰竭890万人,肺源性心脏病500万人,心房颤动487万人,风湿性心脏病250万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人,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人,高血压2.45亿人㊂‘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㊂2019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23.2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64.66/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8.63/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77.9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8.5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9.41/10万㊂2019年农村㊁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㊂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㊂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5)㊂4.2㊀冠心病2013年中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大陆ȡ15岁人口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地区为12.3ɢ,农村为8.1ɢ,城乡合计为10.2ɢ㊂6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患病率为27.8ɢ㊂与2008年第四次调查数据相比(城市15.9ɢ㊁农村4.8ɢ㊁合计7.7ɢ),城市患病率有所下降,但总患病率升高㊂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21.59/10万,农村为130.14/10万㊂2019年冠心病死亡率继续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到2016年已超过城市水平(图6)㊂2002 2018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19年略有降低㊂从2005年开始, AMI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2007年㊁2009年㊁2010年和2011年超过城市地区,而且自2013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7)㊂China PEACE研究显示,中国AMI患者的医疗过程和结果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这种差异在2001㊁2006㊁2011和2015年四个时间节点持续存在㊂图5㊀1990 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图6㊀2002 2019年中国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图7㊀2002 2019年中国城乡地区AMI 死亡率变化趋势㊀㊀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分析显示,中国不同级别医院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和结局存在显著差异㊂与省级医院相比,地㊁县级医院的STEMI 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低,发生院内死亡的比例较高[18]㊂CAMI 研究分析了全国108家医院的12659例STEMI 患者,结果显示,住院期间97.2%患者服用阿司匹林,97.2%应用P2Y 12受体拮抗剂,97.4%使用他汀,70.2%使用β受体阻滞剂,59.2%使用ACEI /ARB㊂三个级别医院之间用药比例相近[18]㊂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纳入了中国大陆17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70家医院的15140例ACS 患者,结果表明ACS 患者出院后规范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率逐年下降,出院时应用率为86%,1年后降至68%,2年后降至59.7%㊂其中,三级医院出院时应用率为90.1%,1年时降至71%,而二级医院出院时仅为79.5%,1年时降至64%㊂此外,收入水平较低的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较低㊂一项对全国不同地区53家医院3387例AMI发病24h 内患者的研究显示,30d 内再入院率为6.3%,近50%发生于出院后5d 内㊂其中77.7%因为心血管事件入院,包括心绞痛(31.2%)㊁心力衰竭(16.7%)和AMI (13.0%)等㊂再入院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相近,但低于美国国立数据库的数据(约7.5%)[19]㊂China PEACE 研究表明,中国AMI 患者出院后早期心肌梗死再发率较高,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率为2.5%,其中35.7%发生在出院后30d 内,再发心肌梗死患者1年病死率升高25.42倍,早期再发心肌梗死患者1年病死率最高(53.5%)[20]㊂CAMI 研究分析了2013 2016年80家收治STEMI 患者ȡ50例且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能力的医院,这些医院共连续收治29581例STEMI 患者,住院病死率为6.3%㊂结合中国STEMI 诊断和治疗指南及美国心肌梗死质量标准计算综合质量评分(OBCS)后显示,较低OBCS(<71.1%)医院㊁中等OBCS(71.1%~76.5%)医院和较高OBCS(>76.5%)医院STEMI 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7.2%㊁6.6%和5.4%㊂根据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中开展心血管病诊疗的1910家三级公立医院(占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数的79.5%)和2124家二级公立医院(占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数的35.9%)的10259521例心血管病相关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不含军队㊁中医类医院),2020年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1014266例㊂全国87家心脏中心参加的中国心脏外科注册研究(CCSR)数据显示,2013 2016年共有56776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接受手术时平均年龄为(61.8ʃ8.8)岁,女性占24.6%㊂CABG 术后总的院内死亡率为2.1%[21]㊂4.3㊀脑血管病GBD 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脑卒中是导致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达2189175人,与2009年相比,死亡人数上升了12.4%㊂2019年,我国新发脑卒中3935182人,脑卒中患者达到28760186人㊂脑卒中也是2019年DALY 的首位原因,DALY数达45949134,年龄标化DALY 率为2412.52/10万[22]㊂根据‘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20“,2019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9.56/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22.17%㊂在所有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位列恶性肿瘤(162.46/10万)和心脏病(160.26/10万)之后,为死因顺位的第3位㊂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29.41/10万,占城市总死亡人数的20.61%;农村为158.63/10万,占22.94%㊂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㊂2003 2019年,农村人口脑血管病各年度的粗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居民㊂2006 2009年,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增长1.41倍,农村增长1.44倍㊂2009 2012年,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3 2019年又略有上升,且农村地区相对显著(图8)㊂1997 2015年,CHNS 对15917名居民的分析显示,年龄标化脑卒中发病率在北方地区为4.17/1000人年,南方地区为1.95/1000人年,南北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这种差异存在于农村而非城市㊂层级模型分析提示,地区差异可用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来解释㊂2019年度脑血管病监测平台显示,全国31个省份共纳入2916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病4.5h 内到院者rt -PA 静脉溶栓率为30.4%,住院死亡率为0.4%㊂4.4㊀心律失常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上注册系统的资料统计和省级质控中心上报数据,2020年全国心脏起搏器置入86181例,较2019年下降了4.8%,其中双腔起搏器占73%;起搏器置入适应证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5.0%)㊁房室传导阻滞(41.5%)和其他适应证(3.5%)㊂2012 2015年CHS 研究发现,中国ȡ35岁居民的房颤患病率为0.7%,农村(0.75%)高于城市(0.63%),其中34%的患者为新发现的房颤,自己并不知晓㊂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CNSSS)在2013 2014年对1252703名40岁以上成年人的调查显示,中国12%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房颤,以此推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超过215万人,而这部分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很低,仅为2.2%,其中98.2%的药物为华法林㊂图8㊀2003 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变化趋势。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国心血管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国心血管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国心血管一级预防指南解读如下:
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主要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风险的预防措施。

《指南》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实践的指导性文件,本文对其要点进行了总结。

由于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单一危险因素的干预指南难以满足综合干预的需求,且不同指南给出的推荐建议也不够统一,给临床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指南》系统阐述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管理、血脂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和阿司匹林的使用6大类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策略,且采用一套风险评估流程同时指导降压、调脂、降糖和阿司匹林使用多种干预措施,前后贯通,适用于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重点解读

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重点解读

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重点解读一、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上)1.A2、C3、A4、E5、E6、B1、长期血压增高容易引起损害的器官是(A、心、脑、肾)2、患者男性,45岁,血压为145∕95mmHg,该患者的血压属于(C、高血压)3、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普通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为(A、5)克4、高血压的病因是(E、以上都是)5、高血压严重情况建议急救车转诊的是(E、以上都是)6、SBP≥(B、140;90)mmHg和DBP<(B、140;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二、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下)1、A2、D3、B4、C5、D6、D1、尤其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的降压药是(A、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2、心率快的青年患者选用的降压药为(D、β受体阻滞剂)3、高血压降压目标收缩压<(B、140;90)mmHg且舒张压<(B、140;90)mmHg4、痛风的高血压患者禁用(C、睫嗪类利尿剂)6、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一般不会有(D、干咳)三、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1、A2、A3、C4、A5、E6、D1、对高血压伴心率增快者的药物治疗中,如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者可用(A、非二氢毗咤类钙拮抗剂)2、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建议静息心率控制在(A、80bpm以下)3、常用兼具降压和减慢心率的药物有(C、地尔硫卓)4、《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版)》建议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干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A、>80次∕min)5、以下哪项不属于八条临床建议(E、对高血压伴心率增快者药物治疗首选伊伐布雷定)6、使静息心率增快的药物不包括(D、地尔硫卓)四、房颤的基层诊治方案1、D2、B3、D4、A5、A6、E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LVEF显著降低,静脉使用(D、胺碘酮)2、房颤持续时间>7天,为(B、持续性房颤)3、LVEF≥40%AF患者可口服(D、以上都可以)4、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F,(A、电复律)是首选方法5、房颤的一线用药是(A、β受体阻滞剂)6、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是(E、以上都是)五、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1、C2、B3、E4、A5、A6、C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经合理改善生活方式和他汀治疗后TC水平仍不达标可使用(C、胆固醇吸收抑制剂)2、临床调脂达标,首选(B、他汀类药物)3、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E、以上都是)4、20-40岁多久筛蛰一次血脂(A、5年)5、调脂目标值在极高危者LDL-C<(A.1.8)mmol/L6、LDL-C≥(C、4.9)mmol/L为高危人群六、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相关指南解读(上)1、D2、A3、B4%D5、E6、C1、哪种情况禁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D、双侧肾动脉狭窄)2、痛风禁用哪类利尿剂(A、睡嗪类利尿剂)3、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反应不包括(B、高钾血症)4、下列为保钾利尿剂的是(D、氨苯喋咤)5、慢性心力衰竭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后的不良反应有(E、以上都是)6、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依那普利的日目标剂量是(C、10)mgbid七、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相关指南解读(下)1、D2、A3、C4、D5、E6、B1、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始剂量是(D、2.5)mgbid2、慢性心力衰竭血钾》(A、5)mmol/L,禁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3、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初始剂量(C、20)mg(1片)qd,至少观察2周再加量4、慢性心力衰竭收缩压<(D、90)mmHg禁用β受体阻滞剂5、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伊伐布雷定的禁忌证是(E、以上都是)6、急性心力衰竭应用利尿剂,首选(B、禳利尿剂)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指南解读(上)1、B2、E3、C4、D5、A6、E1、下列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是(B、缺血性心肌病)2、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E、以上都是)3、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一线治疗药物不包括(C、曲美他嗪)4、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首选(D、硝酸甘油)5、缺血性胸痛特点不正确的是(A、典型发作部位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胸前区,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清楚)6、(E、钙拮抗剂)是变异性心绞痛或以冠脉痉挛为主心绞痛患者的一线用药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指南解读(下)1、A2、B3、B4、C5、D6、E1、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药物首选(A、阿司匹林)2、不稳定心绞痛诊断要点错误的是(B、肌钙蛋白增高)3、对疑似ACS的患者争取在(B、10)分钟内完成临床检查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列哪项不是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C、P波减小消失)5、阿司匹林首次剂量负荷是(D、300)mg嚼服6、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是(E、以上都是)十、血脂领域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1、B2、D3、A4、C5、D6、D1、贝特类作用机制不包括哪个?(B、抑制残粒胆固醇代谢水平)2、与2020《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描述不符合的是哪个?(D、对于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及高TG患者,LDL作为首要目标)3、2021ESC指南建议将(A、非HDL-C)作为所有患者的一个合理的替代治疗目标,特别是高甘油三酯症或糖尿病患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2021年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当今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趋势,为心血管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就报告中的要点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预防心血管疾病。

报告首先指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9年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300万,其中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是主要的死因。

因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次,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是生活方式问题,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和过度饮酒等。

不均衡的膳食结构、高盐高糖饮食的普遍存在,使得很多人的体重超标或肥胖,进而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报告还提到心理压力、环境污染和基因等因素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报告还详细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从社会角度来看,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政策,提高人们对心血管健康的认识与意识非常重要。

同时,加强心血管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

除了健康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外,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疾病风险因素,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报告提出了中国心血管健康管理的问题与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很多偏远地区和贫困人口无法获得及时的心血管健康管理服务。

另一个问题是医疗系统的不完善。

目前,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数量不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要求跨学科的协作,但目前相关专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密切。

综上所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的要点解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血管健康认识,加强国家和个人层面的预防策略,是应对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心衰诊断流程图
更新要点四:心衰的治疗--分类而治、个体化
指南强调了“新四联”在慢性HFrEF患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推荐血管紧张素 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 SGLT-2i四联疗法作为HFrEF的基础治疗方案,除非药物禁忌或不耐受。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 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
引言
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 并参考国外最新心衰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 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 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 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新版指南在“中 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心衰领 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共识和诊治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和 更新,本PPT对该指南的主要推荐内容进行解读,以便读者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内容。
心力衰竭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分类
诊断标准
HFrEF
0.7%
HFrEF HFimpEF
1.症状和(或)体征
2.LVEF≤40%
1.病史 2.既往LVEF≤40%,治疗后随访LVEF>40%并较基线增加≥10% 3.存在心脏结构(如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充盈 受损的超声心动图证据
备注
随机临床试验主要纳入 此类患者,有效的治疗 已得到证实
老年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恶化和再入院的风险高,高龄是心衰患者预后差的危 险因素,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指南强调了给予心衰患者适合的诊治和长期管理需要多学科组成的心衰管理 团队来完成。
小结
新版指南在既往专家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心衰最新研究 进展、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而成,其发布为心衰的 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特别是早期多机制联合药 物治疗能够使心衰患者更早、更好获益。同时,提高对 合并症的检测及针对性的治疗,也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 者的预后。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3331··最新报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马丽媛,王增武*,樊静,胡盛寿*【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问题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CVD 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

2019年农村和城市CVD 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CVD。

推算中国CVD 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 530万,高血压2.45亿。

2019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为3 133.66亿元。

CVD 负担持续加重,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对疾病的认识较低及治疗的顺从性较差等原因,近几年农村地区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

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在CVD 的防控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吸烟率下降,高血压控制率不断上升,临床诊疗水平和基础研究也有大幅进步,社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疾病后的康复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医疗器械研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健康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社区防治;康复;基础研究;器械研发;费用,医疗【中图分类号】 R 54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6马丽媛,王增武,樊静,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31-3346.[]MA L Y,WANG Z W,FAN J,et al. 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to the Annual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Diseases in China (2021)[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2,25(27):3331-3346.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to the Annual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 (2021) MA Liyuan ,WANG Zengwu *,FAN Jing ,HU Shengshou *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Fuwai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 :WANG Zengwu ,Chief physician ,Professor ;E-mail :HU Shengshou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ef physician ,Professor ;E-mail :【Abstract 】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 are increasing in Chinese residents due to ever-deepening influence of associated risks caused by socioeconomic factors(such as the acceler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urbanization)and lifestyle changes(such as recently emerged un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In 2019,CVD-related death accounted for 46.74% and 44.26% of all deaths occurring in China 's rural and urban areas,respectively. Two out of every five deaths were due to CVD. It is estimated that about 330 million individuals suffer from CVD in China,among whom the number of those suffering from stroke,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pulmonary heart disease,atrial fibrillation,rheumatic heart disease,congenital heart disease,lower extremity artery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is 13 million,11.39 million,8.9 million,5 million,4.87 million,2.5 million,2 million,45.3 million and 245 million,respectively. In 2019,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s were 313.366 billion yuan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burden of CVD is continually increasing,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The 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nsistently exceeded the urban level in recent years due to unequal alloc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low awareness of such diseases and poor compliance to the treatment. In the meantime,great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CVD prevention and control,such as decreased smoking prevalence,improved hypertension control rate,significantly improved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basic research,and enhanced community-based containment of CVD. Moreover,relevant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evices are in a rapid stage of progress.【Key words 】 Cardiovascular disease;Epidemiology;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Risk factors;Prevalence;Mortality;Community-bas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habilitation;Basic research;Medical device development;Fees,medical100037 北京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2-07-18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3332·E-mail:******************.cn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心血管领域的深入实施,促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19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基础研究与器械研发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要点解读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循证证据在近30年来不断涌现,截至ARRIVE 和ASCEND研究发布之前,已经有11项研究,涉及118445例患者,对其心血管一级预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2009年ATTC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3%(95%CI:
0.69-0.86)。

2016年USPSTF对11项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22%(95%CI:0.71-0.87)和全因死亡风险6%(95%CI:0.89-0.99),小剂量阿司匹林显著降低非致死性脑卒中14%(95%CI:0.76-0.98)。

此次新发布的ARRIVE和ASCEND 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补充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在低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并且有一些新的亮点和发现。

ARRIVE: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受益人群更明确,即10年ASCVD风险高危患者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并非受益于所有人,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是获益风险平衡。

ARRIVE研究主要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未降低主要心血管复合事件,阿司匹林4.29% vs安慰剂4.48%,(P=0.6038),但该研究结果并不意外。

研究最初计划纳入10年CHD 风险10-20%的中危人群(采用美国Framingham和欧洲SCORE、PROCAM综合评估),但实际研究人群的10年心血管风险不足9%(阿司匹林组8.43%,安慰剂组
8.80%),受试者实际处于心血管低风险水平,这主要可能与受试者已经接受了较好的血压、血脂等综合管理有关,因此不能反映阿司匹林在心血管中高危患者的获益。

同时,ARRIVE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未增加总体/严重不良事件,仅增加了轻微消化道出血(0.97% vs 0.46%,P=0.0007),这一结果亦与既往荟萃分析保持一致,且轻微出血在临床上是可防可控的,全面防控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增加阿司匹林临床净获益。

因此,临床事件中,应该由医生和患者共同评估其心血管风险、出血风险,并加强消化道出血的防控,在10年ASCVD风险高危人群中正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ASCEND:明确了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一级预防的获益
既往POPADAD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未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18.2% vs 安慰剂18.3%,P=0.86),JPAD研究同样得
到阴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事件:阿司匹林5.4% vs 安慰剂6.7%,
P=0.16)。

对糖尿病患者一级预防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0%(P=0.031)。

此次ASCEND研究提示,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严重血管事件风险12%(阿司匹林10.8% vs 安慰剂12.1%,HR=0.88,
P=0.01),重申了既往荟萃分析的结果,是阿司匹林在糖尿病一级预防证据的新补充和证实。

ASCEND作为迄今为止评价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1型和2型)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影响的最大研究,大大肯定了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获益,为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力添新证。

GLOBAL LEADERS: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基石地位不动摇
GLOBAL LEADERS研究虽然提出了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抗栓新策略,但结果显示长期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并无额外获益(2年内全因死亡或非致死性Q波心肌梗死:3.81% vs 4.37%,RR=0.87,P=0.073),反而增加呼吸困难(13.8% vs 6.5%,P<0.0001)和停药风险(依从性:77.6% vs 93.1%),因此不能改变目前临床抗栓治疗策略,并且进一步证实了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基石地位不可动摇。

反思预防现状,践行中国指南,迎接拐点到来
我国是心血管疾病大国,心血管疾病预防现状不容乐观,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人群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近30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快速增加,其中高血压作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而控制率仅13.8%。

为更好控制疾病流行,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出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六大措施(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监测与控制、血脂监测与控制、血糖监测与控制、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和房颤患者卒中的一级预防),并对冠心病、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分别做出了相应的二级预防措施推荐。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应基于个体风险,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基于我国ASCVD长期队列研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危险评估工具,以准确评估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同时对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使用人群做出了明确推荐:
(1)10 年ASCVD 风险≥10%;
(2)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伴有以下至少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 岁、女<65 岁发病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
(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150/90 mmHg),伴有以下3 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2 项:吸烟、低HDL-C、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4)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45 ml·min-1·1.73 m-2;
(5)不符合以上条件者,同时具备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吸烟,男性≥45岁或女性≥55 岁,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 岁发病史),肥胖(BMI≥28 kg/m2),血脂异常。

在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仍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50mg/d)治疗。

另外,心血管疾病是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的慢性病,在对患者身心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阿司匹林价格低
廉,证据充分,具有良好的药物经济学效益,更符合我国国情,适合长期治疗。

反思目前心血管病流行及预防现状,践行中国指南,临床工作者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迎接心血管病拐点的早日到来。

总结: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死因之首,但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并不理想,最新中国指南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其中指出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均需要阿司匹林的参与,这与最新三项阿司匹林有关的研究结果可谓是遥相呼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