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修订版)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2020)要点汇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31.《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2020)要点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2017年我国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438万,占总死亡的42%,心血管病负担超过850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1型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糖尿病疾病负担在2017年达1002万DALYs。
心血管代谢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
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过量饮酒等,是心血管代谢疾病急剧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
终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代谢疾病一级预防的根本措施。
在借鉴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一级预防已有指南推荐的基础上,本指南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针对合理膳食、适量增加身体活动、戒烟和限酒等生活方式措施归纳整合,提出适合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通过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推荐意见,为临床医师,尤其基层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易于阅读、可操作性强的生活方式管理指导。
1膳食营养推荐不合理膳食是造成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推荐】(1)合理膳食可以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I类推荐,B级证据)(2)对于无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成年人,需保持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类推荐,B级证据);具体膳食和营养建议见表1(3)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
增加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I类推荐,B级证据)(4)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吃鱼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I类推荐,B级证据)(5)减少钠盐的摄入,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钠盐<5g(I类推荐,B级证据)(6)减少加工肉类、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a类推荐,B级证据)(7)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适量饮茶(a类推荐,B级证据)1.1平衡膳食模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多推荐地中海膳食或降压饮食(DASH)的膳食模式。
(2023版)心血管疾病预防最新推荐指南主要内容(新版)
心血管疾病预防最新推荐指南主要内容执行摘要:1. 心血管事件与危(wei)险因素相关,心血管结局由共同存在的危(wei)险因素联合作用决定,而非单一高危(wei)险因素;2. 强调整体上预防心血管疾病;3. 强化降低 CVD 患者及 CVD 高危患者危(wei)险因素;4. 现阶段预防指南基于短期( 10 年)心血管风险评估,该评估方法有助于绝对风险最高人群获得最佳收益5. 强调终身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6. 采用新心血管风险计算器识别短期心血管风险较低而终身风险较高的人群7. 新危(wei)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合用人群广泛8. 新指南及风险计算器评估人群年龄包括 40-74 岁普通推荐:1. 除外已经确诊 CVD 或者其他高危疾病患者( >40 岁糖尿病、慢性肾脏并 3-5 期或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对所有人群进行 10 年和终身 CVD 评估2. 将非空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 ( HDL) 纳入心血管风险评估计算;3. 优先选择非HDL 作为降脂目标;4.CVD 或者 CVD 高危人群( >40 岁糖尿病、慢性肾脏并 3-5 期或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强化改善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5. 终身心血管风险显著增高人群进行饮食、生活方式干预、部份人群药物治疗风险评估模型优化推荐:1. 不推荐在初级预防中使用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血管风险的评估2. 现阶段发现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不能取代或者增加现有初级预防中 CVD 风险评估指标;3. 除了筛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不推荐基因变异筛查用于初级预防 CVD 风险评估。
生活方式推荐:包括吸烟、饮食和体育锻炼三个方面的推荐吸烟1. 指导如何戒烟2. 强调早期戒烟的获益,3. 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或者联合治疗达到戒烟的目的,4. 主动或者被动吸烟均对有心脏或者呼吸道疾病人群有害5. 根据 NICE 公共卫生指南指导孕妇戒烟饮食1. 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少于 10% 总脂肪摄入量含量2. 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3. 保证蔬菜和水果的摄入4. 盐摄入量 <6 g/day5. 酒精摄入男性每周小于 21 个单位,女性小于 14 单位6. 避免或者减少摄入高反式脂肪酸食物或者富含热量的食物体育锻炼1. 增加体育锻炼对减少 CVD 风险非常重要2. 强调步行等适当强度的日常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150min 或者高强度运动 75 分钟 / 每周儿童和成人肥胖推荐:关于儿童和年轻人肥胖管理的方案需要考虑“终身风险”信息,可能需要在产后早期进行干预,并且定期监督儿童体重和实施家庭指导血脂推荐:将非空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纳入心血管风险评估计算,非 HDL 将代替 LDL-c 成为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指标所有高危患者需接受专业生活方式指导推荐降脂药物合用人群: CVD 患者、 CVD 高危人群 ( >40 岁糖尿病、慢性肾脏并 3-5 期或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10 年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按 NICE 指南界定值)和终身心血管风险高危人群推荐他汀药物治疗现阶段仍不支持升高 HDL-c 降低心血管风险。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解读PPT课件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 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适用人群
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以及具有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阿司匹林 可作为一级预防用药。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简介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 具有更高的抗血小板活性,但出血风险也相对较高。
03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与实践
合理膳食建议及营养搭配
均衡饮食
推荐摄入多种食物,包 括谷类、蔬菜、水果、 豆类、坚果、鱼肉禽蛋 等,保持食物多样性。
控制盐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 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 等,以降低高血压风险
。
控制糖摄入
减少高糖饮料和食品的 摄入,以降低糖尿病风
险。
适量运动锻炼推荐
有氧运动
血脂异常
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易导致血管病变。
主要危险因素介绍
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肥胖
肥胖患者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风 险,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 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副作 用。同时,对于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 应等异常情况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更新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方法
【指南与共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指南与共识】中国⼼⾎管病预防指南(2017)本⽂刊于:中华⼼⾎管病杂志, 2018,46(1) : 10-25作者: 中国⼼⾎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中华⼼⾎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1年,中华医学会⼼⾎管病学分会及中华⼼⾎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发表了《中国⼼⾎管病预防指南》[1],在积极应对⼼⾎管病带来的严峻挑战,指导我国临床⼼⾎管病的预防⼯作⽅⾯发挥了重要的作⽤。
近年来,我国⼼⾎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管病死亡率仍居⾸位,⾼于肿瘤及其他疾病,⼤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管病[2]。
⼼⾎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对⼼⾎管病⾼发的严峻形势,国内外⼼⾎管病预防⼯作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吸取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在2011年《中国⼼⾎管病预防指南》[1]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发表为《中国⼼⾎管病预防指南(2017)》,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临床⼼⾎管病的预防⼯作。
我国⼼⾎管疾病负担⼀、我国⼼⾎管病流⾏现状⼼⾎管病是严重危害⼈民健康和⽣命的疾病,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
近30年来我国⼈群⼼⾎管病(主要是冠⼼病、卒中和周围⾎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
⼼⾎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问题。
1990年以来,我国⼼⾎管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管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均居⾸位。
2015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64.84/10万和298.42/10万;⼼⾎管病死因构成⽐分别为42.61%和45.01%[2,3]。
全国33个省监测资料[4]显⽰,2013年⼼⾎管病死亡⼈数372.4万,⽐1990年增加46%,其中缺⾎性⼼脏病、缺⾎性卒中和出⾎性卒中死亡⼈数分别增加91%、143.3%和18%;根据⽣命损失年估计,卒中和缺⾎性⼼脏病是我国⼈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一)
梗死病例增多 ,这部分 人容易发生心 衰。
一
、
我 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 及防
治 情 况
1 冠 心病 .
4 周 围动脉疾病 . f 主 动脉 瘤 :主动 脉瘤 是 指 主动 脉一 段或 1 ) 冠 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 t l , 血脂异常 、 吸烟 、糖代谢 异常 、超重和肥胖 、缺少运动和心
和脑血管病 的风险为无此病 者的 2 4 。 ~ 倍 反过来 ,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从 防病治病角度 约 1 1 3的男性 和 1 / 4的女性 确诊为冠 心病 和脑血 看这 两 个环 节都 很 重要 ,但 根 据预 防 为主 的理 管病 的患者合并有下肢 动脉硬化 。因此一旦怀疑 念 ,第一环节更 重要 。近年来各 国有些学者还提 或确诊患下肢动脉疾病者 ,应 同时检查有无其他 出将预 防 的关 口提 前到 阻止 危 险 因素 的发生 和 部位 ( 特别是心脏和脑 ) 动脉 的病变和危 险因素。 建立 f 例如通过 提倡健康 生活方式做到一生不吸 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 烟和 预防高血压 、血脂异 常和糖尿病 的发生 ) ,
匝
_
中匿
攮 瞧 指 赢 蘩 一
0 中华医学会心 血管病学分会
、 t 个 世 纪 以来 大 量 研 究 证 i
2 脑卒 中 .
_ . 明,心血 管病 的致 病 ( t 危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指南解读
OCT腔内影像证实有25%~30%的STEMI患者并无严重的斑块狭窄,仅在血管内膜糜烂、侵蚀基础上继 发血栓形成,此类高凝血栓状态的STEMI患者甚至无需支架治疗。
➢ 补充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国数据
➢ 更加注重再灌注治疗中的心肌微循环保护作用
机械物理性碎解血栓仅开通心外膜传导性大血管; 生物化学性溶解血栓的方法,使血栓内纤维蛋白分子链裂解,从而使血栓溶解再通。
用 ➢ 溶栓同时还有微循环中微血栓清除疏浚作用 ➢ 溶栓具有全冠脉循环系统的血流灌注改善,
尤其是微循环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 溶栓可扩大PCI窗口12---24小时,有助建立 药物—介入治疗模式
2017 ESC--根据时间决定策略 --选择再灌注方法
溶栓与急诊PCI都是I,A推荐
0小时 STEMI
早期 3小时
溶栓:早期再灌注手段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的比较
溶栓药物 常规剂量
纤维蛋 半衰期 抗原性及 纤维蛋白 90分钟
TIMI3级血
白特异性 (min) 过敏反应 原消耗
再通率(%)
流(%)
尿激酶
150万单位
否
18-20
无
明显
53
28
30分钟静点
阿替普酶
100mg
是
3-8
无
轻度
75
54
90分钟静点
瑞替普酶
10MU×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 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
汇报人:
目录
01 STEMI系统性救治工程
02 STEMI早期肝素化的重要性
03 溶栓:早期再灌注手段
04
早期补钾和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 STEMI早期猝死的应用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导语: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心血管病复发与死亡、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主要二级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规范的抗血小板与调脂治疗。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联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在2011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形成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以下为2017版指南中关于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内容。
卒中二级预防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卒中。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
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一)危险因素控制推荐意见:(1)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 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
由于低血液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
(2)对于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推荐LDL-C降至1.8mmol/L(70mg/dl)以下。
(3)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卒中或TIA事件,推荐HbA1c治疗目标<7%。
(4)建议有吸烟史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戒烟;建议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场所。
(5)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可以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卒中患者的预后,可考虑对这些患者进行CPAP治疗。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32(07): 540-545第二部分指南主要观点理由简述:一、药物干预中高血压的控制为何排在首位?1.一级预防: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0]显示,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强化的血压控制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还可显著降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优化治疗试验(HOT)[11]以及其他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的糖尿病亚组分析也显示,强化的血压控制可以降低无明显CCVD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2.二级预防或ASCCVD极高危:ADVANCE研究[12]显示,强化血压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CCVD的发生风险及CCVD发生后的死亡风险。
ADVANCE后续的6年随访研究(ADVANCE-ON)[13]显示降压对CCVD保护有后续效应。
血糖控制在病程长的ASCCVD极高危患者或CCVD二级预防中的肾脏保护作用存在后续效应,但没有降低其死亡。
ADVANCE-BP[12]显示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治疗5年,可有效降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对ASCCVD一级预防均有效,但相对而言高血压的控制具有较短时间可获益,安全性高,治疗及监测简单等优势。
且目前缺乏降糖治疗降低二级预防或ASCCVD极高危者死亡和ASCCVD死亡的证据。
二、使用他汀的重要性为何超过控制血糖?1.一级预防:在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协作研究(CARDS)中纳入2 838例糖尿病患者,随访3.9年,因阿托伐他汀组疗效显著而提前终止,主要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37%(随访3.9年)[14]。
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试验(ASCOT)糖尿病亚组中,阿托伐他汀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23%(随访3.3年)[15]。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最终稿
3. 氧化学说
Steinberg 1973年
是脂质浸润学说的完善,认为ox-LDL是AS病变发生的中心环节
4. 损伤应答学说
Ross 1976年
各种危险因素造成的动脉内膜损伤是AS病变发生的始动环节。
动脉粥样硬化——伴随一生的风险
泡沫细胞
脂纹
中期损伤 粥样硬化 纤维斑块 复合性病变/破裂
内皮功能失调
10岁开始
30岁开始
40岁开始
脂质沉积为主
平滑肌细胞和胶原
血栓出血
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事件共同发病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主要
年龄
次要
体力活动减少
新近提出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性别
肥胖和超重
血管内膜损伤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A型性格 遗传
微量元素 缺氧
抗原-抗体作用 维生素
某些酶活性降低 ……
INTERHEART study
心脑血管疾病可防!!!
10个心肌梗死,9个可被解释 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
二级预防:指的是在那些已经发病的个体 身上预防和减少疾病的恶化以及死亡的发 生率
简而言之
一级预防:未病先防! 未雨绸缪!
二级预防:已病防变! 亡羊补牢!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意义
中国古代医家在《黄帝内经》提出: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INTERHEART study
高龄
高血脂
吸烟
糖尿病
冠心病家族史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肉眼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有多种发病机制学说 尚未完全明确!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学说
1. 炎症学说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
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
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样重要。
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
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
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
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
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
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
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
1.2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前言心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我们编写了《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本指南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心血管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的广大医护人员。
第一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1 高血压1.1.1 诊断- 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儿童:年龄×2+80mmHg(收缩压)1.1.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1.2 糖尿病1.2.1 诊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1.2.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1.3 血脂异常1.3.1 诊断- 总胆固醇:≥5.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三酰甘油:≥1.7mmol/L1.3.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纤维酸衍生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第二章心血管病类型及诊断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1 诊断- 临床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 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2.1.2 治疗-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 介入治疗:PCI、CABG2.2 高血压性心脏病2.2.1 诊断- 临床症状:心悸、呼吸困难、乏力-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2.2 治疗-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2.3 心力衰竭2.3.1 诊断-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水肿-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浆脑钠肽水平2.3.2 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器械治疗: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第三章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3.1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3.2 康复- 康复评估:心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心理干预本指南旨在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但由于知识更新和地域差异等原因,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局限性。
心血管病(CVD)二级预防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2)_OK
10
冠心病(CHD)的预防
• 一级预防 • 二级预防
11
冠心病(CHD)的一级预防
• 在没有发生疾病的时候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目的:不发病或者减少发病的风险
12
冠心病(CHD)的二级预防
AMI 溶栓治疗、手术介入或搭桥
二级预防
80%分布在低中等收 入国家
25,000,000 (预计死亡增加50%) 76%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心血管病呈不断 增长态势 •城市化、工业化 •生活方式改变 •危险因素水平明 显增加
3
心血管疾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
肥胖 高血压
高血脂
缺乏运动 冠心病家族史
16
具体措施
• 饮食摄取热卡≈体力活动消耗热能 • 多吃蔬菜及水果,尤其深色者 • 选全谷、高纤维食物 • 多吃鱼,特别是含ω—3 PUFA多的深海鱼 • 限制SFA占每日总热卡量<7%,反式脂肪<1%,
胆固醇每日<300毫克 • 尽量少吃加糖的饮料和食物
17
二级预防概括为两个“ABCD E”
•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以下简称2006AHA/ACC冠心病指南更新版)
14
从 10个危险因素给出临床指 南建议
• 吸烟 • 血压控制 • 调脂治疗 • 增加体力活动 • 控制体重 • 糖尿病处理 •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β受体阻滞剂和流感疫苗的应用等
15
新指南饮食与生活方式的目 标
• 二级预防指:已有病症的个体预防死亡的发生或者疾病的复发 • 目的 :减少复发和死亡、提高生活质量 • 需进行二级预防的病人:1)稳定的CHD,2)不稳定的绞痛,3)MI史,4)CABG史,5)PTCA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二)
以上者 ,不伴有心血管疾病 、靶器官损害以及危
险因素的患者 ,可 以在密切监测下先 进行强有力 降压治疗 ( 即使血压 已不高 ) 预防复发 的效果 。 有 的非药 物治疗 ( 活方式 干预 ) 生 ,主要包 括 限制 但 由于血管常有严重 的动脉粥样斑块 和组织坏死
钠 盐摄 入 ( 氯化 钠 < g ) 轻体重 、减少饮酒 以及心肌肥厚等会引起心脏及脑的 A动调节功能 6/ 、减 d ( 酒精摄 人量 < O/ 3g  ̄、平衡 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减低 ,因此降压 一 定要缓慢和小心 。老年患者尤
联合使用 ,作为起始或维 持治疗药物 , 5应尽 可能选择每天服用 1 , 。 次 能控 制 2 小 4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
『 I 【 4/0 m g 1 血压水平 在 10 10 H . 6 /0 mm g以上 的患者应 时血 压 的长效 药物 ,将 J 压控 制到 109 m H 的更 详 细 的原 则 和方 法 参 见 选择合适 的他汀类药物 。具体应用方法参见 《 中 《 中国高血 压防治指南 》。
( ) 烟 二 吸
5关 于 单 纯 性 高 T . G和 低 H L C血 症 :单 D—
吸烟是心血管病 的主要 危险 因素之 一。研 究 纯性 T G升高 达 1 . m o L以上 时应 首 先进 行 19ml 2 / 证 明吸烟与 心血 管病发病 和死亡相关并 有明显的 降 低 T G治 疗 。T G在 5 5 1. m o L之 间 时 . ~1 9 m l 6 2 / 剂量 一反应关系 。被动 吸烟也会增加 患心血管病 可考 虑 降 T G治 疗 。T < . m o L时 仍应 以降 G5 5ml 6 / 的危 险。烟草燃烧 时产生 的烟雾 中有致 心血管病 低 L L C为 主要 目标 。 D— 作用 的两种 主要化学物质是 尼古 丁和一 氧化碳 。 6 药物 治疗开始后 4 8 . ~ 周复查血脂及转 氨酶 临床研究证据提示 ,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 的干预 ( 草转 氨 酶 ,谷丙 转 氨酶 ) 谷 和肌 酸激 酶 。如血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最全版)摘要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
实践证明,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为全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诊断和治疗,提高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整体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遵循国内外指南撰写规范,汇总评价最新研究证据并参考相关指南,最终形成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该指南包括前言、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现状、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脂管理、血压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以及阿司匹林的使用10部分内容。
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推进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心血管病负担,我国已颁布了针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各项防治指南[3‐5]。
201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6],并于2017年进行了修订[7]。
这些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我国迄今尚无专门指导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的一级预防指南。
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了《2016欧洲心血管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8],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2019 ACC/AHA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9]。
但是由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与西方人群有较大差异[10],欧美指南中的一些建议并不完全适用我国人群。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心血管病预防能力,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达到2030 年时4 类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 年降低30% 的目标,落实预防为主的慢病防控工作方针,由CSC 牵头,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 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规律的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提高心肺功能和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 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运动频率和时长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将血压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 、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高血脂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脂
调整饮食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脂,对于高危人 群,如肥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测 频率。
控制糖尿病
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 锻炼,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控制高血脂
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 检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
03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压,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肥 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
测频率。
合理饮食
青少年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评估
健康检查与评估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个体情况
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个体化 的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
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
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样重要。
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
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
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
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
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
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
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
1.2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
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
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
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
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
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到2025年人群钠盐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
同时观察性研究发现,不仅钠盐摄入量和心血管病有关,膳食摄入的钾含量及钠/钾比例和卒中死亡率呈负关联。
老年人群干预研究也发现食用含钾盐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虽然上述关于钾摄入量和心血管病死亡的研究证据强度有限,但我国成人钾摄入量普遍低于WHO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水平。
因此在推荐患者减少钠盐摄入量的同时,鼓励增加膳食钾摄入量特别是天然富含钾食物的摄入量,对预防心血管病的益处不言而喻。
富含钾的食物多为水果蔬菜,可同时提供健康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1.3限制酒精摄入量:全球每年因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导致的死亡高达300万。
过量饮酒是200余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偶尔大量饮酒的人群中,长期少量饮酒无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我国建议每日摄入酒精量男性应提醒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良、心房颤动、怀孕或青少年个体不得饮酒。
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都会严重影响健康。
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有害使用酒精在2025年比2010年相对减少10%。
1.4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调节紧张情绪。
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个体的喜好及运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但运动量要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中低强度的运动在控制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较高强度运动更有效。
每日30 min,每周至少做3~5次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长期坚持。
对工作忙碌的年轻群体,每周2次较大强度的运动比完全没有运动的个体较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加合理膳食有助于控制体重。
每日总热量摄入应量出为入,即摄入的总热量不超过每日活动消耗的总热量,才能维持健康的体重。
1.5合理膳食:除应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限酒外,还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
目前我国人均摄入的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较高,粗制米面、水果蔬菜明显不足。
应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禽蛋类120~200 g,谷薯类250~400 g。
合理的膳食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1.6其他和生活方式相关的防控措施: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等。
医护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患者咨询的机会对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心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个体组织针对性的一级预防和按医嘱服药的教育活动。
最大程度发挥干预措施的效果还要依靠公众教育和立法,创造健康的人文环境,使全体居民都能够从中获益。
2.血压监测与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独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收缩压从115 mmHg开始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正相关。
中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
2009-2010年国内调查显示,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42.6%和34.1%,而控制率仅9.3%。
高血压常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肥胖、老年等)合并存在,进一步增高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如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存在时,心血管病风险增高4倍。
因此,需采取更积极的降压治疗。
2.1血压测量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1次血压,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1次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正常高值人群、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年龄≥55岁、高盐饮食或过量饮酒)应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心血管门诊患者应常规接受血压测量,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期间每日至少测量2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周监测血压2次。
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
应按照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规范地测定血压。
2.2高血压的定义和血压分级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已经接受正规降血压治疗,虽血压表1表1: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2.3高血压诊断依据初次发现诊室血压升高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如为重度升高(即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安静休息后,复测仍重度升高,可诊断为高血压;如诊室血压为轻、中度升高(即140 mmHg≤收缩压家庭血压≥135/85 mmHg;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135/85 mmHg和/或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4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时机对有0~2个危险因素的初发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1级和2级高血压首先行生活方式干预,1~3个月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3级高血压应立即药物治疗。
对于有≥3个危险因素、或合并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蛋白尿、左心室肥厚、视网膜病变Ⅲ~Ⅳ级)、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2.5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使血压达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总危险。
我国是卒中高发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卒中。
包括限盐和减重在内的生活方式改善是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
(1)降压目标: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2)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基本原则包括小剂量起始、尽量选用长效药物、联合使用干预不同血压升高机制的药物和个体化治疗。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下降本身,故血压下降优先于药物种类的选择。
降压治疗的常用药物有以下五大类: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以上五大类降压药及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
必要时还可联用醛固酮拮抗剂或α受体阻滞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ACEI 或ARB)对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获益更多。
在无心脏合并症的情况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
RAAS抑制剂可预防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并有效减轻左心室肥厚。
推荐ACEI/ARB用于合并蛋白尿、左心室肥厚的患者以延缓高血压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病事件。
但ACEI与ARB的联合治疗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且不良事件增多。
故不建议联合应用RASS抑制剂。
联合用药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优选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RAAS与利尿剂、RAAS与CCB、利尿剂与CCB、β受体阻滞剂与CCB。
建议血压水平药物治疗开始2~4周后,应根据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应在开始药物治疗后的1~3个月内(尽可能在1个月内)使患者的血压达标。
(3)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经常同时存在,两者相互影响,使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4倍。
在合并至少3个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且总胆固醇水平≤6.5 mmol/L的高血压患者中,在降压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可以使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降低。
还有研究提示,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具有小幅度额外降压作用。
欧洲高血压协会建议,中等以上心血管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就应开始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是具有最多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
(4)降压联合叶酸治疗:高血压合并高Hcy 血症显著增加卒中风险。
在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采用依那普利10 mg与叶酸0.8 mg的固定复方制剂,比单纯降压可以进一步降低21%的卒中发病风险,同时,可显著降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风险,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在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伴有高Hcy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再降压的基础上,联合补充叶酸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