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1.1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1.1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1.1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统计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2.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3.对某区域的田鼠进行调查,调查样方面积为 2 hm2,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10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捕获次数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100 100 60 40重捕100 20 68 32 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B.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综合两次捕获的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60只/hm24.栗喉蜂虎是一种形态美丽优雅的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

下列有关其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栗喉蜂虎的种群密度B.可用当年出生幼鸟数与其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来计算出生率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若其种群数量大,则其种群密度也一定大D.通过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5.《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

”滨鹬是一种中小型涉禽,生活于湿地生态系统,食性较杂。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掌握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是通过哪种技术实现的()A.植物体细胞杂交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2.下列属于快速繁殖的是()A.马铃薯的块茎繁殖B.胡萝卜根的形成层繁殖C.杨树的扦插繁殖D.果树的嫁接繁殖3.(2020江苏徐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佳办法是(深度解析)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在田间喷洒消毒剂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易错)A.加快繁殖速度B.保持亲本优良性状C.培育无病毒植株D.改变植物的基因型5.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繁殖方式感染病毒严重,导致产量大大降低。

科研人员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基本操作流程如下:配制培养基→外植体的取材和消毒→剥离和接种→培养和移栽→结果检测请回答问题:(1)该技术称为,其理论基础是。

(2)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培育马铃薯,常用的培养基有脱分化培养基、生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这三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异是。

(3)在培育过程中,选取的外植体是,原因是。

(4)脱毒马铃薯的产量要比未脱毒马铃薯的产量。

6.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运用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

草莓快速繁殖的基本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1)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的特点有(答出2点即可)。

(2)过程①中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

(3)过程②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

(4)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全部的。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专题强化练1 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专题强化练1 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

专题强化练1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1.(2020湖北四校联考高二上月考,)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食草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第1年初至第3年末种群呈“J”形增长B.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C.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D.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2.(2020北京四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结构呈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将呈“J”形增长B.c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第4年时,甲曲线所示种群个体数多于乙曲线所示种群,其种内竞争也大于乙D.图示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也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3.(2020湖南衡阳八中高二上月考改编,)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易错)A.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为N3C.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大于0D.蝗虫种群数量在b→c→d的变化是由其死亡率升高导致的4.(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表示一个区域内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据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大于甲种群的K值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5.(2020天津静海一中高二上月考改编,)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易错)A.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c点时最小,在a~b中间某时刻种群密度达到最大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达到K 值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6.()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J”形、Ⅰ、Ⅱ、Ⅲ),其中b点表示外界因素发生变化。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课件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 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 达,即建立数学模型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 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第五页,共五十四页。
思考与讨论
分析自然界种群增长的实例
资料1 1859年,一位来澳大利亚 定居的英国人在他的农场中放生了 24只野兔,一个世纪后,这24只野兔 的后代竟超过6亿只。
在K时增长速率为0
规律总结
2. “J”形和“S”形曲线增长率的变化:
看(λ-1)
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100%
因为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Nt=N0λt
增长率= (Nt- Nt -1)/ Nt -1
=
N0λt- N0λt -1 N0λt -1
=λ-1
第十八页,共五十四页。
规律总结
如灭鼠时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____值K,/2若达 到该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易错易混】 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获量
种群数量
K
de
①要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
K/2之后捕捞
K/2
a t0
c b
t1
②要获得日捕获量:
t2 时间
应在种群密度最大时捕 捞(de期即K值时)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四页。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
0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且种内斗争最剧烈。
第十四页,共五十四页。
4.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
(1)增长率:
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100%
举例: “一个种群有1000个个体,一年后增加到1100”,则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种群的数量特征(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种群的数量特征(含答案)

种群的数量特征(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尝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阐述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1)含义: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表示方式种群密度=个体数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3)应用: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

(4)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2.样方法(1)调查程序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统计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实例调查蒲公英、昆虫卵、蚜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

3.标记重捕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

(2)调查程序(3)计算公式初捕标记个体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总数(n ),即N =M ·nm 。

判断正误(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组成一个种群()(2)调查土壤中蚯蚓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4)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1)×(2)×(3)×(4)×任务一: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样方法实施的一般步骤(1)准备;(2)确定调查地点、调查对象;(3)确定样方;(4)计数;(5)计算种群密度。

2.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单子叶植物的原因: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则易于辨别。

3.确定样方(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样方大小。

不同样方大小的种群密度调查样方大小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种群密度(株/m 2)0.3m ×0.3m 0000000.6m ×0.6m 000100.561m ×1m 001100.401.5m ×1.5m 012100.362m ×2m124220.55提示应该选择1m ×1m 的样方,个体在该样方内的分布相对稳定,又可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2020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二月考改编)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易错)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B.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是一个种群C.可以用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表示其种群密度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即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和某种蛇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C.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以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3.(2020吉林梅河口五中高二月考)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50只鸟,其中黄鹂10只,做标记后均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4只,没有标记的黄鹂8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A.15B.30C.45D.754.(2020河北唐山高二上期末)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5.(2020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是其种群密度B.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C.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D.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如田鼠、蚯蚓等种群密度的调查6.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田鼠是一种群居的植食性鼠类,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害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田鼠与其天敌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可出现波动B.由于田鼠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偏大C.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会呈“S”形增长,不同时期环境容纳量不同,它们的种群数量会出现波动,A项正确。

由于田鼠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使再次捕获时被标记个体的比例降低,导致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的结果偏大,B项正确。

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受生活空间和天敌的影响,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会呈“S”形增长,C项正确。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环境容纳量,D项错误。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调查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时有下列情形:只有80%的种子能发育成成熟植株,每株植物平均产400粒种子。

目前有a粒种子,则m年后种子数量为()A.0.8a·400m粒B.400a·0.8m粒C.a·320m粒m粒400粒种子,其中只有80%发育成成熟植株,即320株,则m年后变为320m株,现有a粒种子,则m年后种子数量为a·320m株。

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近似“J”形的增长B. 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4.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图2(1)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点。

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4)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的有无
2.“S”形曲线的K值
(1)K值及其变动示意图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
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保持相对稳定;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时,会通过负反馈
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会下降;生物
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
(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视角应用】
视角1“J”形曲线和“S”形曲线分析
1.(2021福建莆田高二月考)种群在理想环境
中呈“J”形增长(如图中曲线甲),在有环境阻
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
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
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
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
答案 ABC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形增长,A
项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环境被
破坏,环境容纳量减小,且环境破坏越严重,环境容纳量越小,环境改变,特定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变化,B、C两项正确。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
菌数量。一般遵循“左上原则”,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4.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
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7 d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锥形瓶底部
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盖上盖玻片,
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几处错误?
提示 两处。为了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统计的数量更接近实际值,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2020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依据下列实验,判断显性性状为()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其株数组别表型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甲高茎红花×矮茎红花627203617212乙高茎红花×高茎白花724750243262丙高茎红花×矮茎红花95331700丁高茎红花×矮茎白花1251013030A.高茎、红花B.矮茎、红花C.高茎、白花D.矮茎、白花2.(2019河南开封、商丘九校高一下期中)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正常情况下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3.(2020江西高安中学高一期中)如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基因型,其中部分基因型并未列出,仅用数字表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雄配子YR Yr yR yr雌配子YR12YyRR YyRrYr YYRr YYrr3YyrryR4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A.1、2、3、4的表型一样B.在此表格中,YYRR只出现一次C.在此表格中,YyRr共出现四次D.基因型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4.基因型为YyRr的亲本自交,其子代的表型、基因型分别有()A.4种、9种B.3种、16种C.4种、8种D.3种、9种5.(2020北京朝阳高三期中)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2有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概率相等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6.(2020重庆一中高二上月考)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A.3/8B.5/8C.9/16D.3/8或5/87.(2020河南洛阳高二上期中)豌豆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课后分层检测案2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课后分层检测案2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后分层检测案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合格考全员做】(学业水平一、二)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2N0B.1.44N0C.2.2N0 D.3.6N02.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工程。

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我们希望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是( )3.下列有关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J”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J”形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形增长D.“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形增长曲线。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形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B.“S”形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S”形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D.“S”形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5.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C.可用样方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6.如图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种群增长速率=ΔN/Δt)()A.对一个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B.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C.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D.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7.如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8.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9.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表示种群的数量变化。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选择培养基及其配制1.(2020上海黄浦高三一模)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CO(NH2)2]分解为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但分解物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

下列关于配制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深度解析)A.仅尿素B.尿素+葡萄糖C.仅葡萄糖D.牛肉膏蛋白胨2.以氮源设计选择培养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分离的微生物一定是分解尿素的微生物B.培养基中以NH3为唯一氮源可分离硝化细菌C.培养基中无氮源,可分离固氮微生物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变红色,可判断该细菌能分解尿素3.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肽酶4.下列有关微生物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用全营养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筛选酵母菌B.用高NaCl的培养基筛选抗盐突变菌C.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鉴别出分解尿素的细菌D.利用高温条件筛选水生栖热菌题组二掌握微生物的选择培养5.用1mL无菌移液管吸取100倍的土壤稀释液0.5mL,移入多少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可得到1000倍的稀释液()A.4.5mLB.5mLC.10mLD.49.5mL6.下列有关微生物选择培养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7.(2020江苏苏锡常镇调研)如图表示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所用的器具、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B.①→②→③重复培养能提高目的菌的比例C.④→⑤的培养过程可以纯化并计数目的菌D.⑥⑦中的培养基中都应含有对羟基苯甲酸8.(2020四川成都七中高三高考零诊断)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如图表示对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而进行的对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液的取样培养流程示意图。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新课课件(共3课时)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新课课件(共3课时)

(1)定义:
●不能破坏环境
K=375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一个种群的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K值。 ●“S”形增长有K值,“J”形增长没有K值。 (2)K值的大小:
●前期由于个体基数少, 新环境适应期,所以种 群数量增长较慢。
思考: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栖息环境等条件恶化,食物减少,活动范围减弱,K值会变小。 ●栖息环境等条件改善,K值会变大。
课堂练习
关于λ值的考查
D
λ>1,数量增加
λ=1,数量不变 λ<1,数量减少 N8=N0×0.5×0.5×0.75 ×1×1×1×1.25×1.5
约为0.35N0
①种群数量最少的 是第 4 年。 ②种群数量最多的 是第 8 年。
5、增长速率:
知识点二、种群的“J”形增长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增长速率有单位
上节重要知识回顾
2、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个体数量少、个体大、分布范围较小时。
(2)估算法:
初捕标记数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个体总数(N)
②样方法: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重捕标记数 重捕个体总数
③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③根据公式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
(2)公式推导: 已知盖玻片下一个大方格中培养液的容积为0.1mm3,稀 释倍数为B,若读出一个小方格内总菌数为A。
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A×400×105 ×B
(105mm3)
=4Х107╳A╳B
课堂练习
知识点五、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解题步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提升训练:第1章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提升训练:第1章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K值也可能不同答案C2.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形和“S”形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D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

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玻璃容器是有限的环境,在该环境中小球藻会呈现出“S”形增长,其增长速率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减小,直到变为0。

答案D4.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A项错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通过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B项错误;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C项正确;K值时种群密度最大,此时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D项错误。

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B.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支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3: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3: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强化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与种群的“J”形增长1.(2021·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出规律,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即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正确步骤如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2021·合肥一中高二月考)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答案〗 D〖解析〗种群的“S”形增长过程中,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值,“J”形增长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

3.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2~4年兔种群数量平稳上升C.第6~8年兔种群数量上升趋势和第2~4年相同D.第8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答案〗 A〖解析〗第4~6年,λ值等于1,表明在此期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正确;前4年λ值始终小于1,种群数量是逐渐减小的,而6~8年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开始回升,通过计算可知,第8年种群数量要小于刚开始的种群数量,B、C、D错误。

强化点2种群的“S”形增长4.(2021·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种群“S”形增长和“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S”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S”形曲线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等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形增长D.“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答案〗 C〖解析〗“S”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A正确;“S”形曲线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有限,B正确;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S”形增长,C错误;“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1.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公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可以看成自变量D.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2.(2020湖北四校高二上联考)某同学在“研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 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的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理想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少,繁殖速度快题组二分析种群的“S”形增长3.(2020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4.(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c段种群增长率不断升高、ce段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使e点上移,以此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D.图中c点增长速率最大,不同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不同5.(2020山东济宁高二上期末)如图1、2、3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结果的不同表现形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图1图2图3A.图1、2、3都可以表示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题组三辨析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6.(202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二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如图为“J”形和“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呈“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种群呈“S”形增长的原因是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有限等C.“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7.(2020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深度解析)A.O~a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8.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深度解析)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 1.52 2.83 3.69 2.91 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题组四分析种群数量的波动9.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没有人类活动等影响时,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人类相关活动从c时间点开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人类活动等对该野兔种群无影响,该野兔种群数量最终将在K0水平保持恒定B.若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该地野兔种群会出现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消亡C.人类活动一开始,该野兔种群的出生率迅速降低并低于死亡率D.若在c时间点人类开始捕杀野兔,则人类活动将使该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1~K3之间10.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曲线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若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形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或者K2),判断理由是。

(4)对于自然界大多数生物种群来说,其种群数量总是处于图示[D]状态,种群数量也会出现[C]急剧下降,其原因可能是(举一例)。

题组五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1.(2020北京四中高二上期末)向装有10mL培养液的试管中接种少量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较长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Y)随时间(X)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12.(2020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上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

在500mL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

分析回答:(1)将葡萄糖培养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冷却后才接种酵母菌可防止。

(2)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法。

(3)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需要重复取样,原因是。

(4)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mm×0.1mm,25×16)计数,显微观察时,甲同学在调焦后,只能看清血细胞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清竖线,此时应该,之后统计其中的五个中方格共有酵母菌120个。

同时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穿过),多次镜检求得一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未染色酵母菌201723蓝色酵母菌435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个/毫升。

能力提升练题组一综合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1.(2020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上月考,)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t3时大C.t2~t4,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仍能无限增长2.(2020江苏扬州高二上期末联考改编,)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图1中t1~t2时期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B.图2中a、c两点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形和“J”形增长过程3.(不定项)()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 t+1/N 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 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O~t3段的N t+1/N t不断增大,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O~t3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维持平衡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4.(2020浙江杭州七县高二上联考改编,)图中的虚线表示某岛屿上某鹿种群的K值,实线表示该鹿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无法比较a、b两点对应时刻种群增长速率的大小B.b~c段,鹿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不断减小,但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C.c~d段鹿种群数量下降,有利于缓解种内竞争D.在该岛屿上种植该鹿种群喜食的植物,可以使其K值增加,达到保护鹿种群的目的5.(2020吉林梅河口五中高二月考,)图1、图2为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若食物充足,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为图1中的曲线ⅠB.若图1中的曲线Ⅱ变为曲线Ⅲ,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C.图2中A、B、C、D四点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只有A、B点D.图2中D点时,种群数量不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高二上期中改编,)如图甲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属于(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环境下,田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若田鼠的初始数量是N0,增长率是1.47%,t年后田鼠的数量是N t=(列出数学公式即可),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

深度解析(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根据图甲可知,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条件,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3)图乙曲线Ⅱ是草原中田鼠最终呈现的增长曲线,则c点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a点的增长速率,de段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在该草原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可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是ef段。

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题组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7.(2020天津耀华中学高二上期末,)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适量培养液③用吸管在计数室中央滴加培养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④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是(易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⑤8.()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细胞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

如图表示一个计数室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培养液未稀释)。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甲乙A.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和出芽生殖B.每天定时取样前要摇匀培养液C.每次选取计数室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格计数,目的是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D.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如图乙所示,则估算1mL培养液中酵母菌共有6×106个9.(原创)()将10mL酵母菌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