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
诗歌鉴赏练习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古典诗歌鉴赏之《奉陪郑驸马韦曲》(附:作者简介、注释、解析、赏析、兴亡盛衰诗句)
古典诗歌鉴赏之《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试题、答案(附:作者简介、注释、解析、赏析、兴亡盛衰诗句)【亮点提示】本诗歌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反言(反语)2014年北京高考古典诗歌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1~3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
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1.【答案】C(3分)【解析】“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也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
2.【答案】B、E(4分)【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都表达了兴亡之叹,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古典诗歌鉴赏之《奉陪郑驸马韦曲》(附:作者简介、注释、解析、赏析、兴亡盛衰诗句)
古典诗歌鉴赏之《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试题、答案(附:作者简介、注释、解析、赏析、兴亡盛衰诗句)【亮点提示】本诗歌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反言(反语)2014年北京高考古典诗歌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1~3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
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1.【答案】C(3分)【解析】“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也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
2.【答案】B、E(4分)【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都表达了兴亡之叹,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是明代著名词人杨慎所创作的一首吟诗赋韵
的作品。
这首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驸马郑和韦两位贵
族的敬仰之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风采。
词的开篇,杨慎先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场景:“郑驸马炉中
盛酒时,韦郎中灯下看书迟。
”这种生动有趣的描写方式,使整个词
立即染上了一丝愉悦的气氛。
接着,作者将目光转向郑驸马,赞扬他
的才情:“文骚冠世,笔赋干云。
”杨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出
郑驸马的卓越才华和杰出的文学成就。
继而,杨慎接着赞美韦郎中。
他称他为“天南地北珍禽”,显露
出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智。
通过“继春风,助秋露”,杨慎把韦
郎中的才华与大自然的优美景色相结合,表达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接下来的词句中,杨慎揭示了郑驸马和韦郎中的人品高尚:
“君贤才有主忠臣,清介坚贞,真心独绕。
”他们的忠诚和真诚深深
打动了作者,使他对他们产生了敬仰之情。
最后,杨慎以“三度得高谈卓语”来描述郑驸马和韦郎中的才华,凸显了他们的卓越表现。
整首词以抒发对两位贵族的敬仰之情为主线,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展示了他们的才情、人品,并赞美他们所
取得的成就。
这首《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以其简洁明快的词句以及对才华和
人品的赞美,展现了杨慎独特的词作风格,充分表达了他对郑驸马和
韦曲的崇敬之情。
这首词不仅在描写上富有生动,而且在赞美上更富
有情感力量,形象描绘了两位贵族的卓越才华与高尚品质。
“白发好禁春”是什么意思
“白发好禁春”是什么意思?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一)唐代: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杜甫的这首《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一)》,网上对颔联通行的解释是“杯中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但是我觉得这种解释与文意不太吻合。
这首诗题目告诉我们,这是杜甫陪达官显贵在韦曲游玩之作。
首联以反语表现了韦曲春景之美,花“无赖”,是说花开得好,有意惹人,像无赖一样死皮赖脸地纠缠你。
家家恼煞人,也是反语,表面上是说家家户户都因为花无赖缠人而让人心烦,实际上是说家家户户对美景非常喜爱。
“煞”,极,很,在这里是副词,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恼煞,正是爱煞之意。
颈联的意思是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刺得眼使我眼前一新。
这里同样用的是反语,表面上说的是韦曲的石头钩破我的衣服,藤枝新添的绿色刺痛了我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正是作者贪赏美景,步履匆匆,所以才会被石角钩破衣服。
正是因为藤枝新长出的绿色惹人注意,才会让人有“刺眼”的感觉。
这一联同样是在以反语侧面表现韦曲的美景。
尾联的意思很简单,作者感慨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
结合全诗来看,本诗意在表现韦曲美景,书写美景喜人,希望隐居于此之意。
所用的手法主要是正话反说。
《杜臆》中也说“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
如果照颔联通行的解释“杯中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这一联并没有使用反语,前后句之间逻辑关系也不明确。
我觉得理解一联,“绿樽”、“尽日”、“白发”、“春”这几个词的意思都好理解,关键在于如何解释“虽”、“好”、“禁”这三个字的意思。
“虽”做连词,可以表假设或者让步关系,可以翻译为“即使”或者“虽然”,“好”在这里与“虽”相对,不可能是动词,应该同样是副词,表示程度,有“甚”、“很”之意。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二翻译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二翻译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二
杜甫〔唐代〕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翻译:
郊野的垂杨丛里露出一座佛寺,交错的河川间散布着春天的菜畦。
美艳的鲜花总是和翠竹相映成趣,可爱的小鸟也不愿离开飞回山里。
长久居住在城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在风尘中青春的容颜哪里能保持。
可是又有谁能同公子一起,天色黄昏了,大家都想回去。
前四句写野寺之景,后四句抒情。
诗中虽描写了春日风光,但主要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蹉跎岁月的愁思,并表达了仕途绝望后隐居山林的愿望。
诗人在写作上以俗语、反语的技法表现,是匠心独具之处。
奉陪郑驸马韦曲30917PPT课件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1
完整编辑ppt
此诗前四句诗人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 “无赖”“恼杀人”等都是反话,以 此来描述春景之盛。后四句诗人运用 典故表达的欲归隐之意,以此来表达 诗人献赋不遇,有感而发。
பைடு நூலகம்
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
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
3
完整编辑ppt
B E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 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 “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 今已经不再,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 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 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4 中多少可儿坟 完整编辑ppt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 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 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 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 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
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
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
为根本。 5
完整编辑ppt
6
完整编辑ppt
7
完整编辑ppt
8
完整编辑ppt
2014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奉陪郑驸马韦曲》
2014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奉陪郑驸马韦曲》本题为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第三题,诗歌鉴赏。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试题答案】①C ②BE【试题解析】①“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
②B写燕子不知道高阳台的原址,E写韦曲文物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满眼坟墓,都表达了兴亡之叹。
A、C、D都是写韦曲的美景。
③“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
奉陪郑驸马韦曲PPT课件
【译文】
• 韦曲这里的花开得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 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 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 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 色。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 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 颜色那么嫩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面对这 样的美景,我不由得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 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 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 ④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 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
【解题及背景】
• 写这首诗时,杜甫尚未授官,安史之乱未起, 虽有被遗弃的隐忧,但还没有完全失望,诗 人还想通过友人的举荐或走“终南捷径”, 以取得一官半职,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诗 题中的郑驸马,即郑潜曜,玄宗女儿临晋公 主丈夫。韦曲,在樊川(西安城南)。贵族 家的园亭、侯门的别墅多在这个地方。杜甫 陪郑驸马在此游玩,写下这首绘景咏怀诗。
杜甫第二个时期的诗一首
• 【注释】 • ① 赖:可爱。 • ② ②恼:惹人喜爱,撩拨。“千杯绿酒何辞
醉,一面红妆恼杀人。”——李白《赠段七 娘》。“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 干。”——王安石《夜直》 • ③ ③绿樽:盛满美酒的酒杯,这里代指美酒。 绿酒:美酒,醇酒,呈碧绿色,也称绿蚁。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 《问刘十九》“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 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一)
杜甫
一、【杜甫的一生】
•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 (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 ①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 未能考中进士。
• ②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 上看管兵器的小官。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原文: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籐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注释《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
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
【钱笺】《雍录》:吕图,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之西也。
杜曲,在启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
《通志》: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
其一(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
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
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汸注】起用俗语,豪纵跌宕。
《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
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
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1《汉·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
」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2沈约诗:「忧来命绿樽。
」扬雄《河东赋》:「尽日盛酒。
」3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
然禁春须用樽酒,意中实不能禁矣。
朱注云:禁,是禁当之禁。
4《仇池记》:石角外向。
5占,据也。
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
6《南史》:刘巖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筹怀莫展,不觉对酒伤情耳。
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
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
其二(次章,记韦曲诸胜,有超然世外之意。
上四写景,羨村居幽事。
下四叙情,慨城市尘缘。
公久住长安而未得一官,故曰:「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赵氏以为拾遗时所作,误矣。
(语文-诗歌鉴赏)
】试讲讲义(语文,诗歌鉴赏)by 李格雷例1(2014北京)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按: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春《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诗歌鉴赏题——理解:标题————————诗人————————注释————————关键意象,诗眼诗歌的分类:●咏史怀古诗: 分析历史,昔盛今衰,借古讽今,慕古思己● 咏物抒怀诗: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送别/贬谪诗:深情厚谊,赞美(别)离愁别绪,多伤感(别,贬)胸襟豁达,气度豪迈(别)郁闷、惆怅、失意(贬)望为国效力,但怀才不遇(贬)寄情山水,归隐(贬)旷达超脱的人生理想(贬)● 思乡怀故诗: 羁旅之苦,内心孤独,思乡之情思念亲人● 边塞征戍诗: 边塞风光——苍茫雄奇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思念故乡,厌倦战争,渴望安定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爱情怨女诗: 宫怨、闺怨——女子思夫,伤春感年;男子也会写,言志,怀才不遇 ● 山水田园诗: 自然之美,热爱祖国山河淡泊名利,厌弃官场,归隐之情揭示生活的哲理诗人的个人语言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隽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婉约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分类(艺术赏析题,中心题,思想感情题)最后一题主观题,千种问题,一个对策——解释阐述———————手法运用——————手法的效果——————回归中心与情感●意象塑造出的特定的人物形象人象抒情主人公,诗人画面——意境——情感景象画面之美:绘形、绘声、绘色,结合(动静、高低、远近、喜乐,通感)物象:托物言志●表达手法(表达方式:五种)⏹描写(意象)⏹抒情●修辞手法比喻、通感、借代、拟人(物)——对偶、排比、反复、对比、(夸张)——设问——互文——顶针——引用——常见的最后一题母题,以及它们的“石头”1.理解句意:以文解文2.赏析炼字:动词、形容词;兼有量词,副词,叠词3.语言风格:特点概括,例证分析,回归中心常见的语言风格:清新明丽,平淡质朴,华美工丽,明快自然,委婉含蓄,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幽默讽刺4.比较择优:谁好,相同点,不同点,更好在哪(手法——效果——中心)练1(北京2008)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T奉陪郑驸马韦曲
T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③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S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二)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chăng)试春风。
首联诗人从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 诗人顿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访 友之途。颔联对仗工稳而富有新意,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 对“雨声”,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 的写照——在读诗、吟诗、作诗的生活中安度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杏花 春雨又送来春天的消息。第三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 穷,赞颂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 忆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等词语, 凸现出三位诗人生气勃发、春风得意的豪迈景象,与前面的“多 病”“ 固穷”等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忆”字,暗含了诗人的诸多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当年意气风发的友人而今却“穷”“病”加 身。诗人与友人的形象相互交融,二者互为生发,以见三人心灵之契合, 友情之深挚。结构严谨,首尾照应绵密而不露痕迹,以冰雪初融的早春 起笔,以初春时节“试春风”收束,照应巧妙,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 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 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 的?(3分) 答:①触景生情; 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专项检测卷一——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1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读懂诗歌]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十分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家家户户的春花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
这满杯的美酒应该终日痛饮,我满头白发正该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好好地享受。
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得刺眼,让人眼前一亮。
何时我才能居住在这片竹林,戴上隐士的黑头巾隐居于此?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青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诗借什么历史感叹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作者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
[读懂诗歌]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文章,今天在漂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您的坟墓。
2019年第34篇:【读杜有感】之《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2019年第34篇:【读杜有感】之《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2019年第34篇:【读杜有感】之《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韦曲是一个地名,距离长安城三十里,那里有“贵家园亭、侯王别墅”,用王嗣奭的话说就是“行乐之圣地”。
杜甫陪同郑驸马来此游玩,写下了这两首诗。
其一曰: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首联写韦曲之花,“无赖”乃江淮之间对狡狯小儿的称呼,顽皮的小孩自作聪明,称其“无赖”并无贬义,反而含有可爱之意,所谓“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将“无赖”从人转移到花身上,我们也可以想象出一幅春花盛开、杨花飘落的景象。
正因为“花无赖”,所以人们都感觉到非常恼怒。
字面意思就含有一种悖论:韦曲花怒放,家家何以恼怒?实际上,这是一种“反言”的手法,王嗣奭说“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把握得十分准确。
而这两句话也可以看出,杜甫此时出来游玩,心情一定很不错。
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诗人最想做的事就是从早到晚饮酒,从而实现“双重陶醉”:既陶醉在美酒中,又陶醉在美景中。
白头诗人多想把春留住,把此时此刻的惬意与畅快永远留住,故曰“白发好禁春”,这自然是诗人的主观情愿了,不过也可以反衬出诗人对韦曲之景、之行的满足感。
或许是得意之下无所顾忌,也许是山石棱角锋利,作者的衣服不小心被钩破了,抬头一看,那春天的藤叶又“亮瞎”了诗人的双眼。
这里依然是反言手法,王嗣奭说:“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
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前文的反言与铺垫,促成了诗人一个美好的愿望: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何时头戴小乌巾占丛竹,意思应是:什么时候我能够带着隐士的小乌巾来韦曲这个地方占据一块竹林?仔细揣摩这一句,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愿望,当然也是间接表达对当下自身境遇的不满。
杜甫这种情绪在很多首诗中都出现过,例如《赠比部萧郎中十兄》中的“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的“尸乡馀土室,谁话祝鸡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中的“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不过我总感觉杜甫在这些诗歌中的“归隐心思”略带矫情,含有一种“你们快向皇帝推荐我吧,要不我就归隐山林了”的要挟之意,当然也不排除是杜甫的真情流露。
奉陪郑驸马韦曲
奉陪郑驸马韦曲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何时占丛竹”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
“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诗歌鉴赏要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评价要恰当,不能人为拔高。
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体会其志趣心境。
《奉陪郑驸马韦曲》课件
出版历史
这部小说于清朝时期首次出版, 并迅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和赞誉。如今,它已成为中国 文学的经典之作。
《奉陪郑驸马韦曲》简介
《奉陪郑驸马韦曲》讲述了一个英勇的驸马郑捧和他的忠诚伙伴韦曲的冒险故事。他们共同面对了许多艰巨的 挑战,并展现出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文学背景
1 古代文学
这部小说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借鉴了古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和叙事技巧,彰显了作 者的文化修养。
2
个人经历
作者韩国材曾经亲身经历过许多冒险和艰难的时刻,他将这些经历融入到了故事中,增加了 真实感和感情共鸣。
3
文学传承
这部小说也受到了前人作品的影响,作者借鉴了许多经典的武侠小说和浪漫主义作品,融合 了他们的优点创作出了这部杰作。
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价值
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 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 思想深度。
2 武侠文学
武侠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英雄主义、侠义精神和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为特 色,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3 浪漫主义
这部作品也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元素,通过描述郑捧和韦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冒险旅程, 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奇妙的氛围。
创作背景
1
历史背景
这部小说是在清朝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有一个英雄的形象来激励他们。
影响力
《奉陪郑驸马韦曲》影响了一代 又一代的读者,激励了许多人不 断追求真理、勇敢面对困难,并 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表现
这部小说也被改编成了戏剧、电 影和电视剧,通过不同的艺术形 式传播着其中的故事和情感,让 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主要人物分析
郑捧 பைடு நூலகம்曲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翻译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原文和翻译
原文: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翻译:
韦曲这里的花开得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
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嫩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
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不由得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关于《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欣赏
关于《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欣赏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唐代: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注释《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
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
【钱笺】《雍录》:吕图,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之西也。
杜曲,在启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
《通志》: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
其一(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
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
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汸注】起用俗语,豪纵跌宕。
《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
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
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①《汉·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
”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②沈约诗:“忧来命绿樽。
”扬雄《河东赋》:“尽日盛酒。
”③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
然禁春须用樽酒,意中实不能禁矣。
朱注云:禁,是禁当之禁。
④《仇池记》:石角外向。
⑤占,据也。
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
⑥《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筹怀莫展,不觉对酒伤情耳。
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
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
其二(次章,记韦曲诸胜,有超然世外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E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 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 “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 今已经不再,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 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 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 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 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 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 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 为根本。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 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 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C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 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 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枝刺眼” 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 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②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此诗前四句诗人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 “无赖”“恼杀人”等都是反话,以 此来描述春景之盛。后四句诗人运用 典故表达的欲归隐之意,以此来表达 诗人献赋不遇,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