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论文

合集下载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docx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docx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论文摘要: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极具形象性的课堂。

它留给学生的往往是一个场景,一种形象,而那种场景和形象,往往就把活的语言留给了学生。

诗意语文紧紧抓住了语文的灵魂一一即形象。

如果失去了形象,即使学生读得再多背得再多,也无法活学活用。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

每一堂课上,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诗化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营造出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诗有灵魂,诗意充满情感,所以,诗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诗意让我们的心灵震颤。

曾经有人这样说:“语文犹如先秦繁星般炫目,语文犹如汉宫秋月般皎洁;语文是李白杯中的酒,是曹雪芹梦中的泪……”由此可见,没有诗意就没有语文。

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变成一首诗,演绎一段情是一项很明智的做法。

一、给学牛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牛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 肖川先生在文章《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日臻完满的牛活。

”让牛活走进课堂。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木所记录的牛活和自身的牛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牛要在学习中体会牛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牛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休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

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牛活的气息。

让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学生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学习。

犬街上,电视上、车厢里、风景区……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我们的课堂,就无处不在。

当然,诗意语文的教学依然在探索之中,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切身体会和感受,诗意语文的探索还需要千千万万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钻研、去体会、去完善。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

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家园”,语文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语文与诗水乳交融,诗与语文犹如“水中盐”“花中蜜”。

无法想象,如果失去诗的陪伴,语文会沦为怎样一副模样?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履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我们简单地把语文理解为“政治标签+知识讲解+训练应试”,对语文“工具性”的不恰当强化,使得人文关怀、心灵感悟、生命体验、情感绽放、智慧创造大量从课堂流失。

其实,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是一种熏陶、一种濡染、一种积淀,是经验不断丰富、人格不断完善、智慧不断提升的过程。

其次才是言语能力的习得和发展的过程。

如果我们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外在言语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内在文化涵养的加深、个性生命的成长、精神品质的提升。

那么,语文教育势必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与活力所在。

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滋润心灵,积淀文化,语文就会折射出人性的魅力,流放出生命的光彩。

课堂,追求诗意的境界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充满浓郁的诗意——流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回荡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营造诗境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展现教材的美妙意境。

教师应善于运用文学、音乐、图画等美的手段,营造诗意的学习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心旷神怡的境地,使他们不知不觉播下诗的种子,张开诗的翅膀,舒展诗的灵性。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一夜的工作》时,上课伊始便激情朗诵了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你就是这样的人不能不想不能不问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王老师磁性的声音、真挚的情感一下子就使学生倾倒,学生在领略诗意、体悟诗情的氛围中张开了学习的双翼,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诗意

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诗意
世界 , 它纵横千古 , 绵延万里 , 广袤美 丽 , 多姿 多彩 。 既 有 自然 山水 风 景 的赏 心 悦 目 ,又 有 社会 生 活 故 事
的回味无穷 ;不要以为只有快乐的让人感受幸福是什
到最佳激发点 ,这就很 自然地带来授课形式 的一份
( 作 者 单位 : 河 南 省上 蔡 天 良 中 学 )
文学知识的传授 、 艺术技巧的讲解 当作体验过程 , 常 变审美手段为体验 目的 , 如执教《 范进 中举》 , 千篇一
律从 小说 的 “ 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 ” 切 入, 再逐 一设 问求 解 , 分析 中心 , 理解意图 , 这 种 理 性 的分析模式肢解 了体验之美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 穿 越理性 , 直接 引导学生去体验文中那个有声有色 、 有 思想有韵味的世 界 , 相信 自己的直觉和意会 , 去细节 处感知文学的浪漫。
认字解词 , 介 绍作者 , 讲解 背景 , 把作品“ 大卸八
块” , 归纳段意 , 提炼知识 , 如果 我们 的课堂用干篇一 律 的规 范 的程 式 去 教 学 的话 ,学 生 的思 想 必 然 会 因
生枝” , 珍视 “ 灵光一 闪” , 这样我们 的语 文课堂将 走 向大气 , 走 向洒脱 , 走 向睿智 。
我想, 在课 堂教学 中, 无 论 你 的教 案 如 何 工 整 、
完备 , 如何精密 , 这仅仅做到了“ 知 己” , 很多时候 , 准
备 十分充分 的~堂课 , 可能就是非常死板的一堂课 ,
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呼吁的让 “ 完美” 远离语文课堂 的 原 因所 在 , 而 相反 , 看 似很随意 的一堂课 , 由于把握 住 了灵 感 , 境界就不一样 了。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 过 : “ 教育 的技巧并不在于 能预见到课上的所有 细节 ,而在于根据 当时的具体 情况 , 巧妙地 、 在学生 中不知不觉做 出相应的变动。 ” 这其实是对语文课 堂教学灵感 的最通俗的注解 。在 充满幻想的诗化氛围中 , 课堂上的4 5 分钟 , 每一分钟

初中语文论文:浪漫语文,诗意课堂

初中语文论文:浪漫语文,诗意课堂

浪漫语文诗意课堂【摘要】语文,是生活的浓缩,是情感的记录,是心灵的历史,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浪漫”一词,《辞海》中这样诠释: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因着浪漫,语文课堂富有诗意,学生的思想也得以自由驰骋。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拥有浪漫诗趣的语文老师,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浪漫的诗境,诗意的语文课堂要能点燃学生浪漫的诗情,诗意的语文课堂必须呵护学生浪漫的诗心。

【关键词】浪漫诗意诗心语文,是生活的浓缩,是情感的记录,是心灵的历史,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她囊括万物,包罗万象。

可以领略春日的姹紫嫣红,夏日的喧闹纷呈,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静谧安详;亦可以观赏东海的潮汐,西域的戈壁,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可以听“两个黄鹂”的清唱,也可以听“霓裳羽衣”的合奏;大到日月山川,小至纤毫尘埃,远到女娲补天留下的五色石,近到嫦娥三号拍回的月球土壤,都被她细细描画。

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可以看神农遍尝百草、治病救人,屈子披发行吟、自沉汨罗;可以与先秦古人在黄河岸边坎坎伐檀,与大唐春风得意的举子踏马赏花;可以学渊明采菊东篱,可以学李白举杯邀月,可以学河东独钓寒江;可以随着苏轼体验悲欢离合的人生,也可以遥想稼轩“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岁月;可以登泰山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登岳阳楼“把酒临风”,可以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她承载了人类所有丰富的情感,牵引着你与几千年来的不朽灵魂同悲共喜。

她时而叫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时而让人魂牵梦绕、夜难成寐,时而令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她向你呈现的是一个跟生活一样广阔,甚至更广阔的心灵世界。

语文教学内容的诗意浪漫,语文教学方式的灵活开放,决定了语文课堂的诗意飞扬。

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就好比一片没有鲜花点缀的荒野,苍凉而无生机。

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一种感同身受、回味无穷的情趣,一种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一种陶醉其中、不能自已的情思,一种让人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的意境,一种令人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思想任意驰骋的氛围……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一个极富魅力的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诗意美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诗意美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美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走进中国古典诗词,仿佛漫步于奇葩花苑。

峨冠博带、肃然吟哦的屈原,浩气当歌、飘逸豪放的李白,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杜甫,正屹立于花苑中,微笑着俯视芸芸众生。

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诗歌是诗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学的精华。

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走进诗歌,让诗歌和语文课堂教学如影相随,使语文教学带上一层诗性的光辉,就一定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学取得成功。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诗意美,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而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呢?(一)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古人有言,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因此,吟诵是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根本方法。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借助多媒体可将学生带人诗词的意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实现心理的愉悦。

学生反复吟诵,可以感受诗词的韵律节奏,领略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

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家庭境况、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风格志向等等。

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

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达到和诗人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诗人的情感就化成了自己的情感,阅读的激情也就点燃了。

(三)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叶圣陶曾说:“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才能有效地接受诗人美感的体验。

的确,在学习古诗词时,还应该让学生运用想象,形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从而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通过以上手段,可大大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而要使语文教学焕发出诗性的光辉,这一步仅是基础,关键还要靠语文教师把诗词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古诗词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所以教授课文时,可适当地通过诵读、板书、课件将有关的或优美或富哲理的诗句展现给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文学趣味,真正使语文教学焕发出诗性的光辉。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1. 引言1.1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个性、提升品格的重要平台。

通过语文课堂,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塑造优秀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文学艺术的地方,通过接触各种文学作品,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更是传承文化、启迪心灵的重要舞台。

建设一个充满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将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美好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的阅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探索语言之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启迪。

【字数:206】1.2 诗歌对孩子的启发意义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形式,既有着优美的韵律,又富含深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诗歌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启发和想象力。

诗歌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表达。

通过诗歌的赏析和朗诵,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和力量,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诗歌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导孩子们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诗歌还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诗歌的启发,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现实生活。

诗歌对小学生的启发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的魅力。

2. 正文2.1 学习诗歌对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学习诗歌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社会。

许多经典诗歌都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通过欣赏这些诗歌,孩子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诗歌还能帮助孩子增强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使他们更加细腻和善于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学论文:徜徉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中

语文教学论文:徜徉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中

徜徉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中新课程改革深切地呼唤着诗意的课堂,那么什么是诗意的语文?如何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记得袁卫星老师的一段关于语文的精彩描述:“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成尚荣老师也说过:“诗化语文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方式去反映、确认和把握世界。

”根据这样的论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引领学生去感悟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文本意义、情感意蕴,去领略语言文字背后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画面,并在诗意的追寻中实现知识的建构、情感的感召、思想的交融、灵魂的拥抱……一、诗意的课堂是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天地“充满劳绩,然后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荷尔德林。

诗意是人的诗意,没有人,诗意便无从谈起。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与人文关怀的天地。

我们的课堂里,不仅仅只有知识的堆积,更多的是一种唤醒;不仅仅只有权威的言语,更多的是人性的关爱。

营造诗意的课堂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是个有情人。

他视学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视文学栩栩如生、情真意切,文学是人的文学,记载着人的的喜怒哀乐,同样是鲜活的生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与文学作品融为一体,成为文学画卷里的一道风景,能与作品的人物一起心跳呼唤。

如学习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我先让学生欣赏了配乐朗诵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学生感受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老师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作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崇敬之情,接着引领学生一起感知文本,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真正体会作者所说的:忘我就是快乐。

因而我要把别人的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营造诗意的课堂还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淡泊名利之人。

能够抛弃喧嚣尘上的急功近利,抛弃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能超然物外、平心静气;能够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以分数论英雄;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

让语文课诗意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诗意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诗意起来课改了,语文课该如何上?教师既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也不能纯粹作为旁观者,一味放手让学生讲;或者“爬黑板”每节课只是以题的形式出现,讨论交流,这样的语文课,单调乏味,学生讨厌,原本很唯美的语文被无情的撕碎,割裂,变得索然无味。

怎么上?我认为在课改浪潮下,语文课更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用发展的眼光来上课,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我做了以下尝试:一、语文教师应具有书香气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多读书,读好书的。

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读的书多,他的内心充满了诗情画意,他才会以诗意的感觉装扮课堂。

读书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

读什么书呢?读散文、杂文、小说、历史等书,这样多角度的阅读,教师的课堂才会诗意盎然。

二、语文课堂应像一篇优美的文章每一节课,结构上应该象一首律诗,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或者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

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新奇的状态,既有平实学知识的感觉,也有丰富的联想,想象。

重要的是,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被丰富的情感熏陶着,在无形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修养。

更应该象章回体小说,每一个环节都有主题,到高潮处,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每一个毛孔,都处于兴奋状态。

我在教《范进中举》时,讲到报录人到范进家报喜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范进中了举,他会有何反应?他的老丈人会有何反应?邻居会有何反应?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生们个个认真钻研这些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语文课应是朗读的天地再课改,语文课的教学百变不离其宗的是朗读,而且应该加强。

“读是情感的最好表达”,读得好说明情感到位,语文课上得才有味道。

在读文章时,教师或示范,或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再要求他们以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小组轮读、男女生赛读等等,读出抑扬顿挫,在读中悟出作者的情感依托,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惬意。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诗意美的论文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诗意美的论文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诗意美的论文一、情趣突显:教学情境的诗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老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制造教学情境,于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

“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同学在老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

为此,语文老师要依据同学实际水平的差异,预设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同学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依据同学的不同性格、语文力量,把握机会准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制造条件为同学的“思”和“言”供应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到达激发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要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为途径,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拨动同学“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同学爱好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二、心灵出现:课堂生成的诗意“一堂好的教学课不等于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而是要看在这堂课里同学的才智、思维、情感等方面是否发生了有利于同学成长的改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是老师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教案而已,很明显,这种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缺乏同学的独特自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学问更重要,由于学问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更有人将想象比作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制造。

因此,语文老师在预设时不仅要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教学帮助资料,还要讨论学情,要有弹性,要留有肯定的空间便于同学发挥。

在教学中要把握重点,关注焦点,巧解疑点,促成闪光点,真正使课堂成为同学健康成长的温床,全神贯注地促进同学的“生成”。

例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按预设的路径让同学品尝“美与丑、真与善”时,突然有同学提出:“是谁造成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于是老师不得不放弃原先的预设而让同学结合文本语言去想象,在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文本、老师与文本之间绽开了激烈的对话……一场对话交融的绽开,一次思想旅程的开头,其风景就是未曾见过的,精彩也是无法期盼和意料的。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摘要】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人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它能一扫应试教育带来的陈腐气,冲开精神层面的桎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试论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必要性,构建诗意课堂的原则,以及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意一、问题的提出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社会风气物化严重,人们越发理性、越发冷漠,“路不拾遗”已成为古董,诗情画意也被现代的快节奏撕得粉碎。

一夜之间人与人之间温馨脉脉的面纱不见了。

这种大潮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校园这方净土。

学生的精神荒芜,学生渴求诗性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就像涸辙的鱼盼望着雨水。

教学实践中,我也感到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个辍学的弟子给我来信说,他现在看到课本感到无比亲切,贪婪地读着,忘记了时间,上学时怎么没有感到语文课本是那么的好,里面的文章是那么的美!看到他的来信,我的心像被刀划了一下,紧接着是收缩地疼,我把自己钉在精神的十字架上,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没能带给学生阅读的快乐,精神的盛宴,诗性的回归?在教学中,我大胆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学生的精神在语文课上拔节,成长。

二、构建诗意课堂的“三美”原则(一)、音乐的美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

这说明了语言的音乐性可以荡涤学生沾灰的心灵。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需要注意辞藻的音乐性。

优美辞藻的吟诵能立刻吸引学生的耳朵,进而吸引学生的心灵。

诘屈聱牙的句子只会令人昏昏欲睡,甚至反感。

所以,音乐的美,作为诗意课堂构建的第一个原则。

(二)、绘画的美经由学生的想象创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营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随着初读到品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这时候,拥有绘画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快更好地加深学生理解,并且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让学生有身在画中游之感,意境上的绘画美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

文苑·教2020.04近年来,央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引爆荧屏,很多少年诗词高手们的精彩表现令大家啧啧称赞,一时间全民“读诗”、全民“赛诗”成为风尚。

中华诗词文化历史悠久,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

诗词文艺隽永,词章秀美;注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这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优美文学性等特点,更是切合语文课程人文性这一总体要求。

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对中华古代诗词的常读、常诵、常感和常新就更加重要。

一、品诗意,感诗情,要在“勤”天道酬勤。

要让诗词真正走进课堂,勤读、勤背就必不可少。

有丰富的诗词积累才能为今后品诗意、感诗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1.“照猫画虎”,勤读。

诗词本就适合朗读,它们是诗人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精品佳作;诗词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唯有大声吟诵方可感悟诗词的悠然韵味,难怪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诗词的韵味单靠学生自己读只能是“不求甚解”,也难解“其中味”,此时教师恰当的引读、示范读就尤为必要。

正如于永正说过: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好的朗读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1]诗词的范读,教师应重视强调读音、停顿与节奏,并可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逐步教授学生诗词的平仄押韵,让学生感受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体味诗词平仄相间的和谐美。

如执教《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一句一句地领读,让学生根据范读对诗句中的停顿、重音做到了解,并标上记号,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指导本诗的停顿、重读,则效果更好: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大声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唯有勤读诗,方可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融为一体,才能爱上诗词,才能在“诗意”和“诗情”中沉醉。

让语文课堂徜徉“诗意”美论文

让语文课堂徜徉“诗意”美论文

让语文课堂徜徉“诗意”美所谓“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语文课堂诗意的美,那不是海市蜃楼的虚无缥缈,不是断臂维纳斯的美丽遗憾,更不是昙花一现般课堂偶尔的出彩,那是一种华而又实、植根于学生心田的永恒的美,那是一种美的境界。

怎样让语文课堂充盈着清丽、隽永的诗意美?首先,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要沉下心来钻研教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诗意课堂。

一、钻研教材,发现美——诗意课堂的奠基石“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

作为课堂上美的使者——教师,自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

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再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师不能只教不学,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广泛地阅读,善于从琴棋书画中的优美意境吸取美的营养,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让解读文本进入三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这样,才能独具慧眼,充分地、深入地挖掘出作品中的美:语言文字的遣词造句美,布局谋篇的结构美,文字背后的意境美以及标点符号的神奇美。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教师反复研读教材,设计了“确定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立足点是血脉亲情的真情美。

教学的思路遵循了这样一条逻辑链条:目睹9.21惨案,积蓄酝酿血脉情——对话品味语言,感悟血脉情——拓展延伸,抒颂亲情美。

以“情”为基点,由浅入深,以文传情,在情中传递着美,在情中传递着人间的真情之美,人性之美。

二、营造氛围,诱发美——诗意课堂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深刻。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利用音乐的抒情性,语言的感染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心与心交流,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教师的语言教学《白杨》一课时,课伊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它就这样笔直笔直地向上生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然而它决不是平凡的树。

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论文

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论文

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论文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论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艺术,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艺术,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而使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美的意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有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课本里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有对信念的无比执着;也有一颗颗赤子之心,有真挚的手足之谊,有难得的莫逆之交,有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绵绵的春色,还有让人拍案的愤怒,天地动容的悲壮,这里也有开怀的笑、号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恼……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分地利用教材,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进入情境,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呢?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写到一条经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的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往往息息相通、心领神会,处于一种积极的、和谐的思维活动状态,沉浸在悲壮、沉郁或者轻快、优美的意境中,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激发兴趣——“入境”的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这一问题,明确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就是“入境”的前提。

激发学生直接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必须应地制宜、合理进行选择。

诸如采取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实物观察、图片投映、景象播放乃至实验等,以新的知识,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欲,从而相机“入境”,增强效果。

让语文绽放光彩,让课堂充满诗意

让语文绽放光彩,让课堂充满诗意
情。 ” 教 师 作 为课 堂 教 学 中 的 主 持
潜 能 ,让 语 文 课 堂 像 诗 一 样 激 情 飞
扬 ,蕴涵 丰 富 ;像诗 一 样 意境 优美 ,
充 满 想 象 和 创 造 。 只 有让 语 文课 堂 充 满 诗 意 ,学 生 才 能 “ 腹 有 诗 书 气 自华 ” 。语文 课 堂教 学不 仅 要关 注 学
品 读 经 典 中 ,激 活 学 生 与 作 品 ,教 师 与 学 生 以 及 学 生 之 间 的 互 动 交
诗 意 的 教 师 。 那 么 ,怎样 才 能让 课
堂 充满 诗 意 呢?

流 ,激 发 他 们 的感 情 ,启 迪 他 们 的
智 慧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 文 化 涵 养 。
语 文 学 习 应 该建 立 在 民 主 ,合
作 ,探 究 的平 台t ,师 生 在 相 互 交 流 中 才能 获 得 理 解 ,文 本 在 自 由的
动传 递 给 学 生 ,引 导 激 发 他 们 去 和
文本 对 话 ,使 其 灵 魂 在 感 动 中得 到
净 化 ,美 化 。
探 讨 中才 能 获 得 新 的 生 命 。 为 此 , 构 建 一种 平 等 和谐 的师 生 关 系 ,营 造 … 种 民 主融 洽 的课 堂 气 氛 是 非 常 要 的 。 在教 学过 程 中 ,教 师必 须 充 分 发 扬 教 学 民 主 ,使 学 生 在 一 种 平 等 、和 谐 、融 洽 的 氛 围 中 完成 学 习活 动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马 斯 洛等 人 认为 : “ 只 有 在 真 诚 、理 解 的 师 生 人 际关 系 中 ,学 生 才 敢 于 和 勇 于 发 表 见 解 , 自由想 象 和创 造 ,从 而 热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教学论文)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教学论文)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教学论文)【内容摘要】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情感感悟开放“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语文。

稍微用心研读一下教材,就会发现,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

这些精约优美、含蕴深厚的文字,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淘漉,闪烁着人类的精神之光,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由此可知,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多地以诗意的内容为载体。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只强调它的工具性。

如今,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面对学生课堂上眼神呆滞、表情冷漠的无动于衷的种种,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该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拨动学生心中敏感的那根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得到发展呢?我以为,唯有进行诗意的教学才好。

因为,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

教学实践中,我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诗意课堂。

首先,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课堂是饱含“人文与情感”的课堂。

学生作为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观照。

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漾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

学生在诗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语言诗意;导入诗意;氛围诗意
语文是一门人文的学科,是充满情感的学科,一篇篇文章流淌着浓厚情感的汁液。

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伴随着情感解读文本,切不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带领着学生冷眼旁观地肢解文本。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而语文课堂更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地方。

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行为等,更应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演绎。

一、语言的诗意
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对教师语言修养要求的严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于漪老师说:“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既准确、明晰、自信、
沉着、雄辩,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又风趣、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语言的诗意包括导入语、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连贯得体等方面。

1、导入语
导入的方法很多,但用平淡无奇的导入语言很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教学状态。

因此,激情而富有诗意的导入语,既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又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在一年夏天上《故都的秋》公开课时,曾这样导入:“随着气温的一天天升高,夏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容易让人烦躁的季节里,我们特别怀念秋天的凉爽。

不同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

对劳动者来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而对诗人来讲,‘秋风秋雨愁煞人’,令人愁绪满怀,惆怅不已。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对浪漫缠绵之人的真实写照;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又流露出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之人的真实心声。

那么,在伤感文人郁达夫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老北京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文《故都的秋》。

”我的话刚结束,掌声就响起来了。

当然,采用什么样的导入语,要视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定,如果无视实际情形一味追求诗意,倒有可能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2、文本的解读
尽管每位教师的手边都会有一本教学参考书,但对文本的解读却可能因人而异。

如在教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笔者完
全抛开手边的资料,对诸多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摘录如下:“生命是一次次的相遇,像大海的浪花轻轻触碰,或者涌向更深的生活海洋,或者搁浅在沙滩上,听远方的浪花把欢乐歌唱。

不能否认杜十娘对爱情的等待,在长年的烟花生涯中,这一份期待因为深深地埋藏着而缠绵悱恻。

可是,谁能断定她遇到的下一个就是可以共享生命欢乐的人呢?所以,当李甲与杜十娘初次相遇的时候,命运之神已经在他们背后不露声色地浅笑。

从来的缘分都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最初的相遇可能埋藏着最终的擦肩。

在感情的荒漠里应该盛开爱情之花,可是,有谁会来浇灌?在玫瑰的庄园里应该存放珍惜,然而,又有谁会来体验?爱情成为甜蜜的毒药,相爱多年心也许依然遥远……”
3、教学语言的得体
说到教学语言的连贯得体,这更是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

钱任初老师提出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八戒”: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戒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文理不通的病话;戒满口术语、文白夹杂、故作高深的玄话;戒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虚话;戒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戒干巴枯燥、平淡无味、催人欲眠的梦话;戒挖苦讥笑、趣味低级、不干不净的粗话;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浓的套话。

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八戒”,真的可以称得上富有诗意了。

二、氛围的诗意
氛围的诗意指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积极、有序、热烈、活泼的
课堂生态。

氛围的诗意是以语言的诗意为基础的。

毫无疑问,在语文课堂上缺少了教师语言的魅力,还妄谈什么诗意氛围呢?语言的诗意主要是指教师素质、教师主导地位所产生的影响。

氛围的诗意关注整个课堂,它不仅包括了教师语言的诗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激励下有意识的语言更新,师生的情绪状态、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会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等等。

张志公先生这样说:“任何一门学科的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语文教学尤其是这样。

”要做到语文课堂有一种诗意的氛围,教师更要讲求艺术性,师生的情感交流这一点特别重要。

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专注地听,还要激励他们积极认真地思考。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地以“是”或“否”论处,而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教师的亲和力在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中都要有所体现,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关注、受鼓舞、有启发、得益处。

除了相关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还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说出自己对他们的爱、自己学生时期的经验感受、自己对流行时尚的看法等。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做法,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心贴得更紧。

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还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除了上文已经论述过的导入、语言,还有如提问艺术、应变艺术、结构艺术、板书艺术等。

如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明暗的调适、图片的穿插、字体的美观、布局的得体等,还可以在适当的时
候插入音乐。

高质量的课件、行云流水的课堂语言,这一切岂不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诗意盎然?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除具有审美价值外,还有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伦理价值、政治价值等。

这些价值的实现,都是在审美价值的现实中实现的,而要实现审美价值,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有一种和谐的韵味。

让我们抛开成见,摒弃陈旧,追求语文课堂的幽默、诗意、热烈、流畅,让学生如沐春风,从而实现诸多方面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