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声现象

合集下载

《认识声现象》声现象入门,聆听奥秘

《认识声现象》声现象入门,聆听奥秘

《认识声现象》声现象入门,聆听奥秘当我们身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声音无处不在。

从清晨鸟儿的欢唱,到夜晚微风的低语;从热闹的街市喧嚣,到静谧的山间溪流声。

声音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还隐藏着许多奇妙的科学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那么,什么是声现象呢?简单来说,声现象就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声音的各种特性和应用的学科。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得从物体的振动说起。

当一个物体来回振动时,它就会扰动周围的空气分子,从而产生了声音。

比如,我们弹吉他时,琴弦的振动使得空气产生波动,发出美妙的音乐;击鼓时,鼓面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了响亮的鼓声。

不同的物体振动的方式和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那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这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山谷中呼喊能听到回声的原因。

在水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潜水员在水下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而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更快,比如我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更早地听到远处火车驶来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到介质的温度、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介质的密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声音的特性。

声音有三个主要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比如,女高音歌唱家能唱出很高的音调,而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则相对较低。

响度则表示声音的强弱。

它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在生活中,我们调节音响的音量大小,实际上就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身份标识”。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等的不同,即使发出相同的音调、响度的声音,其音色也会有所不同。

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声的世界 1 认识声现象

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声的世界 1 认识声现象

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
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
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部积分极内性容,取减材于轻网了络学,习如负有担,有力地促进了
雷课同堂,请教联育系的删灵除活!与作高品整效理。不
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 习。一 个被学 生喜欢 的老师 ,其教 育效果 总是超 出一般 教师。
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听到的手机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 乎听不见铃声;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手机铃 声越来越大。
结论: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实验中不能实现真空, 这一结论是通过“实 验推理法”得出的。
声音从远处传到我 们的耳朵需要时间。
1.声速:声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波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15℃)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m·s-1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m·s-1
空气
340

1460
大理石
3810
钢铁
5200钢铁49005200实验探究两位同学通过土电 话进行沟通,土电 话通过绷直的线传 播声。
一拍手,鱼就乱跑。 说明鱼儿能听到拍手 声,水可以传播声。
大量实验表明:声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 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知识点3 声的传播速度
夏天雷雨天,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 的雷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2.频率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频率。 (2)单位:赫兹,符号是Hz。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人耳的构造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体验骨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 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现象:橡皮筋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 感受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 把不容易视察到的 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你能举出哪些奇特的发声方式
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 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想想议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 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视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小于34 m
课堂小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声现象的认识和应用

3声现象的认识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认识声现象》 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声现象》 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声现象》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即物体的振动。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包括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状态。

了解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区分它们。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声音的反射和回声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经历对生活中声现象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关注。

二、作业内容1、基础知识巩固完成课本上关于声现象的课后习题,巩固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制作一份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思维导图,梳理声音的相关概念和规律。

2、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杯子、水、筷子等,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并探究其发声原理和音调变化规律。

3、生活中的声现象观察与分析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如琴弦、鼓面等,记录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在不同环境中(如教室、操场、公园等)声音传播的特点,思考影响声音传播效果的因素。

4、拓展阅读与报告阅读有关声学在医学、建筑、音乐等领域应用的科普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查阅资料,了解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方法,撰写一份关于如何减少校园噪音的建议书。

5、创意作业制作一份关于声现象的科普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够向他人清晰地介绍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创作一篇以“声音的奇妙之旅”为主题的科幻小故事,想象声音在未来世界中的奇妙应用。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习题、思维导图、读后感、建议书等,要求学生书写工整、逻辑清晰。

2、实践作业如实验探究、生活观察等,要求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3、创意作业手抄报和科幻小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个性和才华。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01
02
03
0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
0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02
03
04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 以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 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 类和温度有关。
料进行声音吸收。
声音的控制
01
声音控制的定义
声音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声音的传播过程进行干预,以达
到改变声音的强度、频率、方向等特性的目的。
02 03
声音控制的方法
声音控制的方法包括消声、隔音、吸音、隔振等。消声主要用于消除机 器等发出的噪声;隔音主要用于阻隔声音的传播;吸音主要用于吸收室 内混响声;隔振主要用于减缓固体声的传播。
音乐欣赏
欣赏音乐可以带来愉悦感, 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 提高创造力等。
音乐创作
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 音乐作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声音利用的价值
声音利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语音助手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音频处理可以制作出各种音效和音乐,音乐疗法可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等。
05 声与听觉
人耳结构与听觉原理
01
02
03
04
外耳
收集声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
中耳
传递声音,包括鼓膜和听骨。
内耳
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包括 耳蜗和前庭器官。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认识声现象》课件

《认识声现象》课件

声音的衰减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吸收、 散射和衍射等现象的影响而逐渐 衰减。
声音的测量
声音的单位
声音的单位是分贝(dB),用于表示声音的强度。
声音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声音测量方法包括使用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
声压级与分贝数
声压级是以标准参考值为基准,用分贝数来Leabharlann 示的声音强度的单位。噪音污染
噪音的定义
2
声波的波长
声波的波长与其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较低频率的声音具有较长的波长。
3
声波的频率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较高。
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通信中的应用
声音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 在电话、广播和语音识别等领 域起着重要作用。
声音在音乐中的应用
声音是创作和演奏音乐的基础, 通过声音可以表达情感和传递 文化。
声音在医疗中的应用
声音在医疗诊断、治疗和康复 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如超声波 检查和听力矫正。
总结
声音的重要性
声音是人类交流和认知世界的重 要方式,无声世界将变得索然无 味。
声音的应用前景
声音技术的发展将在通信、娱乐 和医疗等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便 利。
对声音的保护和利用责任
我们有责任保护环境、减少噪音 污染,并充分利用声音的潜力来 造福人类。
《认识声现象》PPT课件
# 认识声现象 ## 什么是声音? - 声音是一种能够产生听觉感受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 声音的特征包括频率、振动方式和音量。 - 声音可以分为语音、音乐、噪音等不同类型。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需要介质的支持。
声音的传播速度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 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质常简称为介质。 B.家中的电视机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四、升华和凝华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5、光速: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自己发声说: “我爱物理”!手摸 喉咙,感受是什么?停止发声时又是 什么感觉?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其发生 声!观察发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 不同?
★你能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发声吗?发 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 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Q=mq=200kg×4.0×107J/kg=8.0×109J;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章内容要点八个概念:声源、频率、超声、次声、音调、响度、音色、噪声三个实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探究音调跟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一个常用数据: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三个环节: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分别为消声、隔声、吸声五种科学方法:归纳法、转化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第一节认识声现象学习目标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4.了解人耳的听声能力。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声源图示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为“震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震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2.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都在震动。

3.对声源的理解(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

一个能够发声的物体,如果没有发声,也不是声源。

(3)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一般不同,鼓、锣等打击乐器是靠打击鼓面或锣面使其振动而发声的;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长笛、箫等管乐器则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深化透析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入耳听不到,并不一定没有声音;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方法技巧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1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3-1-1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图3-1-1(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解析:(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开一定的角度,说明声1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认识声现象 课件(共20张PPT)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认识声现象 课件(共20张PPT)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认识声现象课件(共20张PPT)(共20张PPT)1.认识声现象课程讲授新课导入本课小结我来闯关素养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观察与思考无处不在的声现象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回答问题欣赏美妙的旋律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刺耳的噪声请回答1.以上活动我们都听到了什么?2.我们所听到的“声”有哪些不同?以上现象我们听到的都是声音,有些声音是美妙的旋律,有的声音必须借助仪器才能听见,有些声音对人体健康有害。

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声音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学习“声”都学习哪些内容?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些声音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一、声源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思考与回答下列声音的产生声源各是什么:一、说话声;二、二胡演奏声;三、雨声;四、笛子声;五、车间磨刀刺耳的噪声。

下列声音的产生声源各是什么:一、说话声(声带振动)—声带;二、二胡演奏声(琴弦振动)—弦;三、雨声(雨水振动)—雨水;四、笛子声(管中空气振动)—空气;五、车间磨刀刺耳的噪声(刀具振动)—刀具。

1.“晨钟暮鼓”声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2.打手机听到的声音是怎么来的?3.雷声又是怎么产生的?1.“晨钟”是钟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暮鼓”是鼓面振动产生的鼓声;2.打手机听到的声音是由听筒纸盆振动产生的;3.雷声是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

二、声的传播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我们又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声音可以在介质中传播,或者说声音的传播必须借助于介质。

2.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固态和液体。

3.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传播的速度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问题的提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3章 1.认识声现象 (共28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3章    1.认识声现象 (共28张PPT)
苍蝇飞舞起来,由翅膀振动发出声音
6
由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由木鱼振动而产生声音
7
思考一:是不是物体不振动就不产生声音?
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用手捂住音叉, 声音立刻停止。
思考二:气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向笔帽中吹气可发出声音
思考三:液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晃动水瓶发出声音,把水倒人另一个杯子中 也可以发出声音
(2)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2
思考3: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说看
1.在游泳池游泳的人, 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 边人的谈话声. 2.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 境的安静. 3.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 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 将鱼诱入鱼网.
(3)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
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 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
三. 声速
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 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 之;气体中最慢。
• 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3
科学探密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振动,蝴蝶每秒振动五六次, 蜜蜂每秒振动三四百次.当蝴蝶和蜜蜂同时从你 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你发现了谁?为什么?
18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称之为声波
19
20
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具有能量。
21
• 当核潜艇在水下行驶的过程中,利用声纳和 雷达系统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其 中声纳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对目标进行定
位的,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22
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认识声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认识声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1.课堂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为切入点,如敲击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境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声现象,如电话通话、广播播放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应用。
3.问题情境: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等,引导学生思考、探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探讨声现象的奥秘。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声中现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声现象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实验环节: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他们共同探讨声现象的奥秘。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交流的能力。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让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以生动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声现象。
2.情境模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声现象,如敲击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多样性。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课件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课件
现象:
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在振 动;握住音叉后,音叉不 再发声,水花也不再飞溅。 说明发声停止,振动停止。
实验结论
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是: (1)声音是由物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常见的乐器的发声体 弦乐器—— 琴弦
常见的乐器的发声体 管乐器—— 空气柱
视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实验探究 声音的产生
实验一
将泡沫塑料小球放在扬声器上面。视察一下泡沫小球的情况
现象: 扬声器在播放音乐时,放在上面的 泡沫塑料小球会不断的跳动。说明 扬声器在振动。关上扬声器开关, 扬声器不再发声,小球也停止跳动。 说明发声停止,振动停止
实验探究 声音的产生
实验二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视察一下水中的情况
常见的乐器的发声体 打击乐器—— 鼓面或锣面等
常见动物的发声体 蝉—— 腹部鸣膜
哺乳类动物 —— 声带
青蛙—— 鸣囊
蜜蜂—— 飞动的翅膀
二、声的传播
视察思考 视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土电敲话击通轨过道绷进直的 能钓听鱼到时水要中安音静乐,芯片 线传行播检声传查音播声液音体的和物固质体叫发也怕作出能将声的传鱼音声惊的音跑介质
第三章 声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凝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蝉叫
公鸡打鸣
虫子叫
大象叫
视察思考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视频——人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思考 声 音 是 怎 样 产 生 的 ? 声 音 是 怎 样 传 播 的 ?
一、声源
视察思考 活动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视察橡皮筋的变化
活动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需要 介质
声速
思考
从表中看到哪些信息?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 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认识声现象(共15张PPT)

认识声现象(共15张PPT)
类比法
第4页,共15页。
声能传递信息。 声能传播能量。
第5页,共15页。

[观察] 声音怎样由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频率: 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频率。 人耳可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人耳可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2、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频率: 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频率。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的声带振动,可以发出声音;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 频率:
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频率。 四、人耳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声能传递信息,声具有能量。
方式叫骨传导 (固体传 人耳可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第15页,共15页。
第6页,共15页。
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 为声的介质。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的介质。
第7页,共15页。
三、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 声速。
第8页,共15页。
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9页,共15页。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有关。

第三章 声 1、认识声现象(共39张PPT)

第三章  声   1、认识声现象(共39张PPT)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传播
小 儿 垂 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不敢应人的原因是 水 能够传声,把鱼吓跑.
演示七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 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
4.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运用_______设计实验观察到 微小的振动.
5.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__________发声,有的动物 依靠______发声.
6.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______;青蛙、蝉发声 的部位是_______;蜜蜂发声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1次敲击声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传播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5.由以上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产生 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源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024年秋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1 认识声现象

2024年秋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1 认识声现象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大小等于声波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液体、固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快吗?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 的速度最慢。
熟记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样 的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声波。
思考: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 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 内往外抽气,这时有什么发现?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听到的手机铃声会怎么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听到铃声吗?
第 3 章 声的世界
1 认识声现象
课程导入
课程讲授
习题解析
课堂总结
课程导入
声的世界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悠扬的琴声
潺潺的水声
课程讲授
一 声的产生
1.将一个乒乓球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 器播放音乐时,会看到乒乓球随音乐跳动,思考下 列问题: (1)乒乓球为什么会跳动? (2)关闭音箱停止播放,乒乓球还跳动吗?
能听到铃声。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 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铃声越来越小。 (3)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玻璃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 到铃声吗?
罩内变成真空,就不能听到铃声了。 (4)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声音由无变弱再变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认识声现象精品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认识声现象精品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认识声现象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将详细解声音产生、传播以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声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产生原理、声音传播介质、声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声音产生、传播原理,解声音特征及其与生活联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原理、声音传播介质、声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传播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麦克风、音叉、橡皮膜、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音响、麦克风、音叉、橡皮膜、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丰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2. 例题讲解:(1)声音产生:展示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传播:演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实验,让学生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声音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概念,举例说明其影响因素。

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产生、传播和特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3. 声音特征:音调、响度、音色4. 影响声音特征因素:频率、振幅、距离、介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产生原理。

(2)声音在哪些介质中可以传播?举例说明。

(3)分析生活中常见声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如:空气中声音、水下声音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声音产生、传播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声现象
本节内容
• 声音的产生 •声 源 •音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用手触摸自己的声 带部位,发声时有什么感觉? 实验2:吹动纸条,让它发 声 时,发现纸条在……… ?
?
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声音的产生
•音叉实验 :


• 田径比赛中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是同 时发出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烟 雾后听到枪声? • 每秒钟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做―――声 速 • 请同学们阅读39页《声速表》
影响声速的因素
• 介质 • 气体中的声速:最小 固体中的声速:最大 液体中的声速:介与气体 声速与固体声速之间
温度 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 340m/s
人耳的听声能力
• 1、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飞时的嗡 嗡声, 却听不到蝴蝶飞时的声音? • 2、为什么动物能在地震来临前预知 灾难,而人类却不能?
振动 而产生的,声音要靠介质 1、声音是由声源的_____ ____传播, 真空 不能传声。 ______
巩固练习:
340m/s 。 2、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物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C )
声音的产生
• 刻度尺实验 :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说明:振动停止时,虽然发声停止, 但是声音不会马上停止,人们常说 的“余音绕梁”就是此意。


•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 吹瓶子口,听声音。 • 归纳:空气振动可以发声。 • 瀑布的声音 • 水振动可以发声。
A、 空气 B、 水 C、 铝 D、真空 4、某同学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 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室用来探究( B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源)
• 声源可以是固体、是液体、是气体。
真空瓶的实验:
开 始: 有信号, 能 (填 “能”或 “不能”)听见声音。 抽出空气: 有信号,声音越来 越 小 (填“大”或“小”)。 (猜想:假如空气全抽走了呢?) 放入空气:有信号,声音越来 越 大 ,直至正常。
1、声音 能 在气体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
不能 2、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
(填 “能”或“不能”)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想要 交谈,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实验一
实验二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水波
声 波
1、声音必须在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我们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声音是通过声波来传播的。 声波具有能量。
人耳的听声能力
•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 单位:赫兹 符号:HZ • 练习:某振动的物体1秒钟振动了10次, 此物体振动的频率是 10 HZ •人 耳 能 听 到 的声 音 :介 于 20HZ----20000HZ之间
人耳的听声能力
• 次声 •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 暴风、海啸、地震会产生次声。 • 超声 •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 • 蝙蝠依靠超声辨别方向。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 音具有能量
作业
• 课本自我评价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