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助读之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文言知识]
辄。“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往往”、“常常”、“总是”。上文“辄以斗升相济”,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意为动不动就受到批评。
[启发与借鉴]
给别人做好事,古人叫积德。刘家失火后乡邻都来帮助,这叫善有善报。
[思考与练习]
1.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什么道理?
2.解释:①竟年;②济;③遗;
④本;⑤伐:;⑥善举。
26.枭逢鸠
枭(猫头鹰)逢鸠(斑鸠),鸠曰:“子将安之(即“之安”,去哪儿)?”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改)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文言知识]
恶。“恶”是个多音多义词。读e,指“坏”、“坏事”。如“为人恶”,意为做人恶劣。读wu,指“讨厌”、“憎恶”。上文“乡人皆恶我鸣”,意为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又,“众皆恶之”,意为众人都厌恶他;“其人恶妒”,意为那个人讨厌嫉妒。
[启发与借鉴]
如果不检讨自己的缺点,而一味埋怨环境,那么到东到西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思考与练习]
1.翻译: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2.成语填空:①声嘶力;②万象新;③小巧玲;④不由自。
27.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渐渐)长,甚驯,见人则呦呦呜。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十天)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文言知识]
固。“固”解释为“坚固”、“巩固”、“牢固”,这是容易掌握的;它还可引申为“坚持”,这含义较难掌握。上文“猎者固请”,意为打猎的人坚持请求把鹿给他。这话也可说成“猎者固求之”。
[文化常识)
古人多迷信,从天子到百姓,一年中要多次祭拜天地及鬼神。如皇帝要定期祭拜天地,以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然,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统治地位得到巩固,各地方
长官也要定期祭拜。上文说“秋祭”,是县官在秋季祭拜天地,“例用鹿”意为按规矩要用烤鹿,于是县官要求猎人限期送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伐;②值;③乃;
④是。
2.翻译:待吾虑之
28.二鸿
有弋人(猎人)得一鸿(天鹅),其雄者随而飞抵其家,哀鸣徘徊,至暮始去。翌日(第二天)又至,弋人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块状的金属)。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鸿颔之。遂释二鸿。二鸿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兽何知,而钟情(深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岂物亦然哉?
[文言知识]
领。“颔”本指人体的下巴,“颔之”即点头,上文指鸿像人一样点头。人体的各部位都有专门的名称,有些古今说法不同。如“颡”指额头,“项”指脖子的后面部分;“颈”指脖子的前面部分,所以“项链”与“颈链”是不同的饰品。又,“股”指大腿,“胫”指小腿。
[文化常识]
在宋朝以前,黄金仅是装饰品,或制成首饰,或涂在其他金属物件上。后来逐步成为货币。将黄金铸成块状的金属称“锭”。锭有大有小,其分量也有重有轻。也有将黄金铸成元宝形的,俗称金元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徘徊;②并;③强
2.翻译:悲莫悲于生别离。
29.朝三暮四
宋(宋国)有狙公(养猴子的老头)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狙公损(减)其家人粮而充(满足)狙之欲。俄而,粮匮(缺乏)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芋(橡实。猴子的食物),朝三(三颗)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喜而伏地。
[文言知识]
亦。“亦”相当于“也”。上文“狙亦得公之心”,意为猴子也能理解狙公的心思。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不亦说乎”即不也是高兴的事吗?成语“亦步亦趋”,意为别人怎么样我也怎么样,“亦”同样指“也”。
[思考与练习]
1.翻译: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2“朝三暮四”原指什么?
现指什么?
30.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有办法)教汝出。”主人亟(急)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文言知识]
以为。“以为”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一指“认为”,二指“以(之)为”,即“把他(它)看作……”。
上文“主人以为忧”,意为主
人把这当作忧愁的事。另,“主人以为妙”,意为主人认为是好办法。
[文化常识l
“瓮”及陶器。古人盛食品的器具大多是陶制的。上文所说的“瓮”,即是口小腹大的陶器,用来盛谷子。另有“瓯”、“缶”、“瓿”、“罂”、“盎”、“甏”、“缸”等,都是盛器,有的口小腹大,有的口大腹小,或盛酒,或盛粮食等。
[启发与借鉴]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思考与练习]
1.“杀驼”为什么会连带“破瓮”?
2。翻译:无计可施。
31.雁冢
无锡(今江苏无锡市)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逃)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雁杂处鸡鹜(鸭子)间,亦颇驯(温顺),惟闻长空雁唳(鸣叫),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引吭奋翅(伸长脖子鸣叫,努力展翅欲飞),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然此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堕。竟(终)不得去。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文言知识]
“鹜”和“骛”。这两个字的形体相仿,不少人常搞错。但只要仔细一辨,它们的区别是极明显的。“鹜”的下部是“鸟”,属禽
鹜,指鸭子。上文“雁杂处鸡鹜间”,意为大雁生活在鸡和鸭子中间。而“骛”的下部是“马”,属兽类,原指马奔跑得快,引申为追求,成语有“好高骛远”,意为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远。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悯;②颇;③惟;
④辄;⑤集。
2.翻译: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
32.小人
清康熙年间,有艺人携一瓮,瓮藏小人,长约尺许。投以钱,则启盖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古县名,今山东境内),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令固诘之,方自述其乡与族。盖读书童子,一日自塾中归,路遇艺人,为其迷,复投以药,四肢遂暴(突然)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令怒,杖杀艺人。
[文言知识]
启。“启”在文言中多作“开”、“打开”、“发”等解释。上文“启盖令小人出”,意为打开盖子让小人出来。“启户”即开门。本书取“启蒙读本”,其中“启蒙”本指打开愚昧,通俗的说法是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启发与借鉴]
贪图钱财残害儿童者理应严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许;②固;③诘;
④复。
2.翻译:掖令索瓮人署,细审小人出处。
33.义士赵良
赵良者,燕人(河北一带的人)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