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 (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品读感悟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 什么特点?
天真、勤劳、好学、可 爱、爱劳动……
品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 “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 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浑厚、自然的语言勾 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力 息。
( 青海 ) ( 雪山 ) ( 玉门关 ) ( 黄沙 ) 2.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海 忄___( 悔恨 ) _亻__( 侮辱 ) 破 _土__( 土坡 ) _氵__( 波浪 )
做一做
课堂练习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古_关__名__,__故__址__在__今__甘__肃_ 省敦煌西北。 (2)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____回__家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词语
参军行
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
王昌龄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产
使雪山晦暗无光。
青海长云暗雪山,
生战争。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指西域地区的各族政权。
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诗意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 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唐代诗歌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 的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的诗。山水田园诗的静美让人向往, 而这种和平XXX生活背后的保证是在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 战。在初、盛唐时期,除了山水田园诗派,还有一个重要的诗派, 那就是表现这种生活的——边塞诗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
17.古诗三首 (第1课时)
自读古诗《望天门山》,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 景物。
时间:3分钟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最擅长的体裁是绝句。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齐名,世称“李杜”。
遥望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景物:碧水、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青山、孤帆、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天门山。
借山势写出 水的汹涌。
中断:从中间断开。
开:冲开,撞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 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 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 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青山互相方悠悠 驶来。)
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 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古诗三首》预习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预习单一、《将进酒》1. 作者:李白2. 创作背景:唐代,李白辞官后游历江湖,写下此诗。
3. 主题:抒发豪放不羁、热爱生活的情感。
4. 诗歌结构:五言律诗,共八句,分为两个部分。
5. 内容梳理:(1)第一部分(第1-4句):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比喻人生短暂,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第二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描绘了人生的无常,青春逝去如同朝露般短暂。
第三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
第四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
(2)第二部分(第5-8句):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氛围,鼓励人们尽情畅饮。
第六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邀请朋友共同畅饮,共享美好时光。
第七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音乐的热情。
第八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表达了诗人对美酒佳肴的向往和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二、《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2. 创作背景:唐代,王之涣任官时游览鹳雀楼,写下此诗。
3. 主题:表达作者登高远望、胸怀壮志的情感。
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共四句。
5. 内容梳理:(1)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鼓励人们勇攀高峰,实现自己的抱负。
(3)第三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百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第四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朗读指导
《稚子弄冰》朗读基调是活泼生 动,前两句语调略上扬读出儿童欢喜 的心情;最后一句忽转低沉,表现出 儿童的失望之情。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 / 金盆 / 脱晓冰, 彩丝 / 穿取 / 当银钲。 敲成 / 玉磬 / 穿林响, 忽作 / 玻璃 / 碎地声。
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 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 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夜以继日, 描绘出了农家 人的忙碌生活。
农家儿女 各司其职,说 明他们很有责 任心。
村晚 [宋]雷 震 草满池塘 / 水满陂, 山衔落日 / 浸寒漪。 牧童归去 / 横牛背, 短笛无腔 / 信口吹。
这首诗中写景的诗句是哪两句?写人的 又是哪两句?
写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写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通过诗题可以知道 这是一首描写__山___村__ (地点)___傍__晚___(时 间)时分的诗。
(3)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 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1 古诗三首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 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 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第1课时 第3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猜
读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所描述 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
1、会写“涯、莺”等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 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小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浪淘 沙》《望洞庭》等。
多音字 曲簸
主题概括
《浪淘沙》(其一)描写了黄河波澜壮阔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我知道
不同点 代表性的景物 写法 主题
《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黄河 夸张和用典 抒发豪迈气概
《书湖阴先生壁》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1》课件
结构梳理
晴(方好):水光潋滟
西湖
浓抹
西施 雨(亦奇):山色空蒙 淡妆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之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 姓施,名夷光,世居苎(zhù) 萝山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两 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 她“西施”。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
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 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字词学习
duàn gū fān yǐn chū jìng yín
断 孤 帆饮初镜 银
左右 结构
chǔ zhì pán
wèi
楚至盘 未
mó yáo
磨遥
上下 结构
独体 结构
半包围结构
望
天
门
山
唐 白
李
•
看了天门山的图 片,你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你看到天门山景 致的感受吗?先和同 桌说说,再向全班同 学说一说。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等
作者名片:刘禹锡(772年—842年),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 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 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禹锡的诗, 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极富艺术张力 和雄直气势。
代表作品:《陋室铭》《杨柳枝词》
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 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借山势突出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借水势衬出 山的奇险。
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分层作业)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分层作业作业内容分层要求【识字写字】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宿.(sù xiǔ)建德江(2)移舟泊.(bó pō))烟渚,日暮客愁新。
(3)卷.(juǎn juàn )地风来忽吹散.(sǎn sàn),望湖楼下水如天。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zhuǎn zhuàn)溪桥忽见.(xiàn jiàn)。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_ 绝句(2)诗中点明标题“宿建德江”的句子是_ 。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暮”指_ ,“愁"指,从这两句必做题诗想开去,我能想到同样表达这种“愁”的诗句:(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口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②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七八个”说明了_ ,“两三点”说明了,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2)“忽见”的意思是_ 。
词中“,”和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运用了_ 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整齐,增添了词的音韵美。
请再默写一个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诗词名句:_。
【阅读与鉴赏】必做题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下列字词在这首词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B.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C.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D.见:看到,看见(2)这几句以动写静,用、、蛙声等动景衬托了夏季月夜的 ,同时作者从“”联想到了将来的丰收之景,写出了乡村夏夜的以及望见丰收的喜悦。
五年级《古诗三首》
五年级《古诗三首》五年级的《古诗三首》分别包括《枫桥夜泊》、《长相思》和《泊船瓜洲》。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翻译和赏析: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深秋的夜色中,月亮落下,寒鸦啼叫,满地白霜,江边的枫树摇曳着,渔船上的灯火映照着,使愁绪难眠。
在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里,半夜时分敲响了清脆的钟声,悠悠地飘到了客船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所作,描绘了枫桥夜泊时的景象。
诗中使用了富有深秋特色的景物,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营造出一种空灵、寂寥、忧愁的氛围。
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旅途中的孤寂和愁思。
诗的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通过描写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和钟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愁绪。
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才华。
2.《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路向榆关那边行进。
入夜时分,已是深夜千帐灯火。
风雪交加,一直未停,这种声音吵得人难以入眠。
我的故乡可没有这种声音啊!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山水、风雪等景物,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同时,“夜深千帐灯”和“故园无此声”等句子的描写,突出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诗人通过描绘京口和瓜洲之间的距离以及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33张PPT)
拓展阅读
1.文中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应引用的句子各是那一句? __甲__:__“___绿__叶__对__根___的__情__意__”____乙__:__“__少__小___离__家__老__大__回___,__乡__音__无___改__鬓__毛__衰__”___丙__:__“__美___不__美__,__家___ _乡___水__;__亲__不__亲___,__故__乡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可用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 __动__物__只___是__一__种__本__能___,__而__人__对___故__乡__的__热__土___是__一__种__深___切__而__执__著__的___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斯”是什么意思? ___“__斯__”___是__“__这__里__”___的__意__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远寻觅。”为什么? _因___为__白__云__苍___狗__、__世__事__沧___桑__,__还__由___于__中__年__之__后___衡__量__外__部___世__界__的__尺__度___不__同__、__心__境___也_____________ _变___了__。__因__此___,__故__乡__只__能___停__留__在__回___忆__中__,__驻__守___在__梦__境__了___,__在__现__实__生___活__中__将__用___难__寻__觅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望天门山》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第1首古诗《望天门山》,借助抓关键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流程:一、回忆旧知,导入诗文。
(一)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背。
(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三)齐读课题,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二、抓关键字,了解诗题。
(一)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方法引导: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2.地点——天门山:长江上;3.谁——谁乘船顺着长江东下:李白。
(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三)李白常常在写诗题的时候会告诉我们一些写诗时的背景,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四)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熟读古诗。
三、读熟诗文,想象画面。
(一)学习第一句诗——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读第一句,这句诗里,写到了两个景,分别是什么?(板书:天门楚江)2.结合插图、字理理解“断”“开”(1)出示“断”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讲解断的意思。
指导书写“断”(2)结合诗句,插图,“断”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4.小结:这一句看是写山,实际上是借山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勇往直前,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指名读,齐读第一句。
)(二)学习第二句诗——感受水的壮阔。
1.继续读诗,指名读第二句。
2.想象画面:第一句中的“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丽画面,那么,这一句中的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是什么意思?由“回”字联想: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3.交流画面,读悟结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课件
想一想,诗中什么是动态的,什么是静止的?
飞
燕子
动
睡 鸳鸯
静
想象一下它们在干什么?
飞
燕子
动
睡 鸳鸯
静
迟日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 泥融_________, 沙暖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较 为严格的声韵、格律要求。每首诗共4句, 按照每一句的字数,分为五言绝句、六言 绝句和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绝句
[唐]杜甫
河豚?
欲:想要、将要 河豚是作者想象的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学习单: 边读古诗边想象思考, 完成表格
读古诗,会思考:
假如你就是诗人曾几,你是什么时候去三衢道中游玩,你 的出游路线是怎么样的,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的 心情是怎么样的?
出游时间 梅子黄时 出游路线 小溪泛尽却山行 看到的 梅子黄、日日晴、绿阴不减
语 文
1.古诗三首
统编版三年级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唐·贺知章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村居》清·高鼎
语文知识
春眠学不如逆觉水行舟晓,不,进则退处。学处闻啼鸟。 —— 《春晓》 唐·孟浩然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四上《古诗三首》精品课件(第三课时雪梅)1
雪梅
[宋] 卢 钺
卢钺 又名卢梅坡,宋朝末 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 详,存世诗作也不读几遍。
雪梅
lú yuè
[宋] 卢 钺
xiánɡ sāo
fèi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
xū
须
xùn
逊雪
三
分
白
,
雪
却s输hū
梅雪争春图
一、多音字组词。
hénɡ( 横穿 )
xiánɡ( 投降 )
横
降
hènɡ( 蛮横 )
jiànɡ( 下降 )
二、诗句默写。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 中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两句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2.《雪梅》中道出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的 名句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 西林壁》。
朗读指导:《暮江吟》:平缓 轻松愉悦; 《题西林壁》:“岭”语音延长(连绵之意) “峰”语调上扬(山峰之高);《雪梅》:轻快 上扬 降语调,重读“逊”“输”。
《暮江吟》:图片记忆法 《题西林壁》:♢ 抓角度——横、侧、远、近、
高、低 ♢ 抓顺序——先景后理 《雪梅》:(起因)梅雪争春——(对比)梅 逊雪三分白,雪输梅一段香
1.熟读背诵《题西林壁》。 2.注意易写错的字,如“壁”“缘”等。 3.句末标点不要遗漏。 4.学有余力,默写另外两首古诗。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 使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 青绿色。一青一红,一明一暗,画面丰富, 景物壮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9课 古诗三首 (1)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认
yuán
故
缘故
yuán
缘
缘由 无缘无故
理解词语 【题】 【西林】 【缘】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书写,题写。 因为。
我会写
我会写
tí
题写 题
结构:半包围
音序:T 部首:页
书写指导:日字窄小,下横
《雪梅》 作者:卢钺
走近作者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 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 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背诵课文,默写《雪梅》。(重点) 3.背诵古诗,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暮江吟》
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主题延伸
我国有许多描写雪梅争春的诗或词,请找一找,在班里开个小小 朗诵会吧!
1.先自己收集不少于3首雪梅争春的诗或词; 2.先自己练习朗读,再读给家人听; 3.做好朗诵的准备,可以诗配画、也可以做成PPT配上音乐诵 读…雪…梅争春的诗有:《梅》王安石,《梅花绝句二首》陆游, 《白梅》王冕,《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1山行(优质课件)
我会写
歪斜
xié
斜
书写指导:余字第二笔捺变 为点,竖钩连接上横,下横 稍长,斗字的中竖要长。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斗 组词:斜线 目不斜视 造句:这棵大树长得有些歪斜。
我会写
shuāng
霜冻
霜
书写指导:整体笔画多、要 写紧凑,雨字要写扁一些、 下框变为冖。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坐】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寒冷
hán
寒
书写指导:上下宽中间窄, 中间是三横两竖,下边的 撇和捺要舒展。
结构:上下 音序:H 部首:宀 组词:严寒 寒冬腊月 造句:今天的天气特别寒冷。
我会写
石径
jìng
径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是 组词:径直 大相径庭 彳,右上边第二笔点在撇的下 造句:我沿着这条石径爬上山顶。 边中间位置、上边不交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结构
寒山石径(斜)
山行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热爱
课文主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1)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 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 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堂小结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 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 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精品课件-古诗三首 第1课时
浪淘沙(其一)
七言绝句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言绝句
1.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 总共二十八字; 2.押韵严格,讲究平仄; 3.不拘对偶,构写自由; 4.篇幅短小,语句精炼。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积极乐观 豁达
浪淘风簸自天涯。 奋发 如今直上银河去, 进取
同到牵牛织女家。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品意境、悟诗情
4人小组合作,自学《江南春》,要求: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境 (4)感悟诗情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藩镇割据、宦 官专权。
浪淘沙(其一)
•
九曲:形容黄河水转
[唐]刘禹锡
了很多弯。九,在古
代表示多数。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
浪淘风簸自天涯。
泥沙,风浪滚动的样 子。
如今直上银河去,••
天涯:天边。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 通。
1古诗三首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句意: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古词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 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 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 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板书设计
首联:点题 总写
诗
山
颔联:月 林 泉—静
居
中
秋
有
暝
颈联:喧 动 归—动
画
尾联:抒怀—留
不同点
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古文)。指傍晚时分暮 Nhomakorabea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
候(现代文)。
1.日将( 暝)。 2. 薄( 暮)笼罩着这块海滩胜地。
词语积累
描写秋天的词语:
枫林尽染 秋意深浓 秋风萧瑟 金桂飘香 北雁南飞 秋雨绵绵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
秋景 愁绪 思乡
2.根据古诗词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 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句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敲钟。
句意: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 我乘坐的客船。
古诗赏析
全诗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 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 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 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王孙 枫桥 姑苏
pàn
ɡēnɡ ɡuō
河畔 一更 聒噪
我会读
暝
榆
浣
畔
更
聒
mí nɡ hu
àn
y ú
pà n
ɡē
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和同步练习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课文原文图文版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目录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文字版) (2)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6)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图文版) (15)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2)教材课文原文预习文字版赏析2.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特点: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1古诗三首村晚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件
淹没
诗意:夕阳西下,火红的 太阳悬挂在远山之上,仿 佛被大山吞入腹中。它的 余晖投射在澄澈的湖水中, 粼粼波光,美不胜收。
理解诗意
山岚水色,落日余辉倒映其中,栩栩如生。
山衔落日浸寒漪
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
对幽静美丽的乡 村风景的喜爱
诗人在描绘牧童出场之前,巧妙地将 池塘、山峰、落日这三幅画面有机结合, 营造了一幅幽美雅致的意境,为牧童登场 提供了生动的环境背景。
理解诗意
横坐
牧童的调皮天真悠闲自在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对调皮天真的
牧童的喜爱 曲调 随口
诗意:骑牛回家的牧童横卧牛背, 悠闲地吹奏着短笛,旋律随意而 欢快。
再读古诗
再次朗读古诗,体 会诗人情感。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结构梳理
古诗三首•村晚
[宋]雷震
理解诗题
村晚
乡村的傍晚
走进作者
雷震 南宋诗人,生平不详。有说 他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于宋宁宗 嘉定年间考中进士;也有说他是南昌 (今属江西)人,于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5年)考中进士。其诗见《宋诗纪 事》卷七十四。
朗读古诗
聆听古诗朗读时,请注 意发音准确,标记诗歌 的节奏。
景美:草 池塘 水 山 落日寒漪
人乐: 横牛背 信口吹
主旨归纳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挑选一首你心仪的古诗,任由思绪驰骋, 赋予它全新面貌,幻化成一则引人入胜的短文。 3、完成相应的练习。
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本课三首诗都描写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