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7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7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杨花、子规、明月
意象——杨花
“杨花”即“柳絮”,
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 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 。
意象——子规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 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 夜鸣,啼鸣“不如归去”,声音凄切, 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子规”,常在夜间啼叫,声音凄 苦。寓意对友人“悲哀与同情”。
行”,也就是说,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 小节不够检点。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 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 点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寒 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表达自己的纯洁无辜。
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
意象——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
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①愁思,寄托思念,离 月。——柳永《雨霖铃》
别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日”“江春”象征着新生和美好,蕴含着一 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 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新年将至,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久旅他乡 不得归,尾联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
问题探究,深度鉴赏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是“形容景
叁 物,妙绝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什么写的好呢? 可从用字、修辞、哲理等方面来思考。
二号选手李白
吾乃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 称“诗仙”是也!为人爽朗 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诗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 情感。想必本人早已名声在 外! 参赛作品:《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你不投我不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太白何时能出头!

古诗四首 PPT课件

古诗四首  PPT课件

浑(hún) ——简直
胜(shēng)——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 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 ,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头发早就百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 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见课文注释)
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 自国己家走危上急仕,途勤,王抗元 铺
颔联:国家分裂,命运艰辛 垫
颈联:
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 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 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 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 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 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 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到山阴 (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 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 明显看出这点。
此诗要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两个背景: 一个是唐王朝晚期的社会状况,一个是 《玉树后庭花》的历史典故中包含的寓意。 同时,对“商女”的理解普遍不正确,要 加以解释。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兄弟姐妹们,我戴 上眼镜仔看你读书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水澹澹,山竦峙 ——动静相衬,显示海的辽阔和威严
实写
观 沧
海之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势 宏伟
海 日月出其中 ——想象,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 ——虚写海之气概
星汉出其里
附文
表达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诗歌译文
我往东来到碣石山上看大海。 海面上波涛荡漾,脚下的山岛高高耸立在海心。 岛上长满了树木和各种野草。 秋风阵阵吹来,海面上波涛汹涌。 大海浩瀚无边,就连日月星辰也都好像是发源于这苍茫的大海。 能有机会来到这大海边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啊! 我要借此机会放声高歌以抒发我的理想和志向。
写 景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写景 1.点明时令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2. 渲染气氛:凄楚 暗淡
3. 烘托心情:悲痛 愁苦
叙 闻道:震惊,痛惜
叙事
事 过五溪:偏远,艰难
悲痛 关切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抒 情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抒情
长风:迅疾轻柔
关切 思念 安慰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
思。
过程与方法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 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问题探究
3. 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 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 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 思家怀乡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 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将要回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驾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 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 来,肝肠寸断。
研学再问
朗读诗歌,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主旨
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停舟 北固山下所见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积极 乐观的态度,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导学追问
1.“小桥流水人家”在曲中有何作用?
2.从这首小令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赏析】①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处有人家,作 者却骑着瘦马独自在古道上前行;通过对比,反衬 出作者漂泊异乡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浪迹天涯、漂泊无定的悲苦;
落魄文人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
自学初问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善用夸张,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唐
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曹海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实景 描写海水与山岛
想象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概
思考 哪些诗句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气概。诗句的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 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 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王湾简介
唐代诗人。字号为德。
次北固山下---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词义
• 次: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
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 风正:顺风。 • 悬:挂。
目 录
此闻
寄王

观 沧 海

左 迁 龙
次 北 固 山 下

天 净 沙 秋 思



观沧海(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 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与曹 丕、曹植合称"三曹"。
著有《孙子略解》 《兵法摘要》 , 他善诗歌,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 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 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 著有《观沧海》 《蒿里行》 《龟 虽寿》 《短歌行》等。
写作背景
《观沧海》的体裁,是一首乐府诗。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 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 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23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顺序(1)(4)(3)(2)
35
柴扉工作室
36
笔,与下面的三
句相映照,起到
强烈的反衬作用。
31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马 。。
“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晴 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32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秋 思
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 元曲
杂剧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课件(共76张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课件(共76张PPT)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 门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 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 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 的苦难生活。
曹操此篇,选自组诗《步出夏门行》(又称《陇 西行》)属古乐府《相和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 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 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 (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 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 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 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 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 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 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 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 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 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 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 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 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 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掌握字 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zāi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23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两句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 待,让人顿生思乡之情。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写景逼真,叙事真 切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旧 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 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 目的是“观沧海”。 • “以”字可证明。 – “以”是目的连 词。
8
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是诗 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所思。 2、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9
哪些语句是实景? 哪些语句是虚景?
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 首 感怀 写景诗。
27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 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先 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 停泊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 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 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 虑、关心之情
•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观沧海 听 秋风萧瑟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古诗诗歌四首》PPT课件

《古诗诗歌四首》PPT课件

研讨归纳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
抓诗眼
寻景物 (根据“诗眼”,寻读诗歌 中的景 物,想像诗中画面)
悟诗情 (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
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
天净沙·秋思
抓诗眼 秋思
寻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悟诗情 惆怅、思乡
什么是意境?
包括意和境。
意指作家主观的意志或情意。 境指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生活。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 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 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 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
意境就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客 观图景和作家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思 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 境界。
感谢 载
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王湾,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
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 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
(五言律诗) 次:停留。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北面。三面临江,与 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分为两大类。
唐人把产生于唐朝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 古体诗,唐朝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什么?诗眼是哪个字? 目的:观沧海 诗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四首
-
1
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 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 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 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 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 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我 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 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 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 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乃,你的,你们
的。翁,父亲。
-
6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 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 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
7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8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1210年的除夕,86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 的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合作学习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
-
4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儿
陆游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你但的悲父不亲。见九州同。
只。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
对祖先 的祭祀。5
解释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只。
九州同:指全中国统一。同,统一。九州,中国
的代称。
-
21
杜 甫
-
22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 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 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 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 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 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 “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 字》《北征》《兵车行》《 村《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 高》。
当作首都汴州了。
-
17
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表达了诗人对达官贵人 的讽刺、愤怒。也表达 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18
-
19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20
学习故事的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无忘告乃翁”?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
10
1.九州在诗中是指 _________,乃翁是

_________。
2.这首诗看出作者 ———————— 的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_________。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 答)_____________。
其代表作品为《题临安邸》,
《长相思》,《洞仙歌》。
-
13
诗歌朗读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题:写。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客栈, 旅店。 ②休:停止、罢休。 ③直:简直。④汴(biàn)州:即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是中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 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⑤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 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⑥临安:南 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
14
诗句鉴赏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
太平景象。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
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
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呢。用“几时休”
-
15
本课小结:这是一首写在临安旅店墙 壁上的诗,它描述了诗人在杭州的所 见所闻及所感,讽刺和揭露了南宋王 朝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 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而将收复北 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
16
谁把“杭州” 作 “汴州”?为 什么?
游人,即达官贵人。他们忘了国破家亡,
沉醉在玩乐中,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
5.《示儿》最能表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绍
林升,生卒年均不详,字云友,
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
湖里林坳(今属浙江温州苍南
县繁枝林坳)人,大约生活在
南宋孝宗朝(1106年~1170年)
期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
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
宋统治者只知纸醉金迷而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
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其言外之意是表达了诗
人对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的疑问。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
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
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
-
2
-
3
作者资料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 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 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 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 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