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优秀课件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总能量可以认为等于这三种运动能量 之和。即:
E分 E电 E振 E转
分子中各种不同运动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级, 具 有三种不同能级:
电子能级——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 E=1~20eV 振动能级——原子在其平衡位置上的振动 E=0.05~1eV 转动能级——分子整体绕其重心的转动。 E=0.005~0.05eV
∆E电 约为1~20eV λ为1240 ~ 60nm 紫外、可见光区
(电子)
100~800nm
∆E振 约为0.5~1eV λ为25 ~ 1.25㎛ (中)红外区 (振动)
2.5~50m
∆E转约为10-4~0.05eV λ为1.25cm~ 25㎛ (远)红外区
(转动)
50~1990m
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 射前后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吸光 度 ) ,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λ为横坐标, 以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光强度变化 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分子吸收光谱图。
如果用△ E电子,△ E振动以及△E转动表示各能级 差,则:
E电 E振 E转
能级差 E h h c
由分子中的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产 生的光谱称分子吸收光谱。
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内运动涉及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
能级三种跃迁能级,
E电 E振 E转
对应的波谱区范围如下:
中的孤对电子向反键p轨道跃迁。
其特点是:
摩尔吸光系数小。εmax< 100,
是弱吸收带。
s*
p*
K
Rn
E
E,B
p
s
p -p*和n-p*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
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 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s*
p*
E K
R
n
E,B
p
s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概念
1.吸收峰:曲线上吸光度最 大的地方,它所对应的波长 称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2.谷:峰与峰之间吸光度最 小的部位,它所对应的波长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 不同。如KMnO4在400nm吸收少, 在525nm吸收最大,吸光度最大处 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 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 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 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
主要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
概念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概述
• 分光光度法是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 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按物质吸收光 的波长不同,可分为可见分光光度法、紫 外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分光光度法。
称最小吸收波长(λmin) 。
3.肩峰:在一个吸收峰旁边 产生的一个曲折。 4.末端吸收:只在图谱短波 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
部分。
练习1 例1.化合物CH2=CHOCH3,除有σ→σ*、
n→σ*、 n →π*跃迁外,还有_____类型的 跃迁。
2.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1) 分子的振动 (2) 分子的转动 (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分离即可测定
(3)准确度高:仪器设备较好,相对误差一般为 0.5%
(4)用途广泛:既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由于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
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而产生。
(吸收能量=两个跃迁能级之差)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 概念
一、电子跃迁类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中的价电子在不同的
分子轨道之间跃迁而产生的。
价电子: σ电子 → 饱和的σ键 π电子→ 不饱和的π键 n 电子→ 孤对电子(非成键的)
不饱和基团(—C=C—,—C = O )体系 共轭, E更小,λ更大, 其特征是摩尔吸光系数 大,一般max104,为强吸收带。
随着共扼体系的增大或杂原子的取代, λmax向长波移动;
s*
p*
K
R
E
E,B
n
p
s
4. np*跃迁
能量最小,λ 200~400nm(近紫外区)。
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如羰基(C= O )
p
s
2. ns*跃迁
能量较大,λ150~250nm(远、近紫外区 之间 )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 (含N、O、S 和卤素等杂原子)
大多数吸收峰λmax小于200nm。
因此该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应用价值也很小。
s*
p
K
R n*
E
E,B
p
s
3. pp*跃迁
能量较小,λ~ 200nm (近紫外区)
n→π* < π→π* < n→σ* < σ→σ*
s*
p*
E K
R
E,B
nBiblioteka Baidu
p
s
1、ss*跃迁
能量很高,λ<150nm(远紫外区)饱和烃
(甲烷,乙烷)中的—c—c—键属于这类
跃迁。
甲烷:λmax=125 nm
s*
乙烷:λmax=135 nm
p
因此该类化合物的
K
R n*
E
E,B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价值很小。
HC O
n
s
Hp
轨道:电子围绕分子或原子运 动的几率分布。
轨道不同,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也不同。
分子轨道:
σ成键轨道和σ*反键轨道
π成键轨道和π*反键轨道 n 非键轨道
s*
p*
K
R
E
E,B
n
p
s
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它们的能
级高低为:σ<π<n <π*<σ*
s*
p*
E K
Rn
E,B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 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 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3.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 n→p*,p→p*,s→s*跃 迁的化合物是( )
概述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200 ~ 800 nm)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 法。
可见光区 400~760nm;紫外光区200~400nm。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较高:灵敏度可达10-5~10-7g/mL (2)选择性较好:多组分共存溶液中,无需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