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合集下载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内蒙古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各自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等,构成了内蒙古多元文化的精彩画卷。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加强民族语言的传承与推广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地区主要使用蒙古语、汉语、满语等多种语言,其中蒙古语是蒙古族的母语,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不少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对蒙古语的兴趣,导致蒙古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有必要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加强对蒙古语的传承和推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使用蒙古语,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蒙古语的独特魅力,提升蒙古语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内蒙古地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节日庆典、马踏飞燕等,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是蒙古族的精神文化财富,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传统文化和习俗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人的参与度也逐渐降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和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学习和庆祝活动,以及开展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结合文化产业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它能够在维护和传承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内蒙古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广袤的大草原、特有的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有必要通过制定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民间企业和个人创新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文化构建探讨——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文化构建探讨——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经济欠发达、 文化相对落后的地
治州( 以下简称“ 黔东南州” ) 次包括专科 、 本科、 研究生等多种, 而且专业按照地方企事业 区。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
单位需求设置, 立足于为地方培养用得上的人才构建 , 实用 为例, 黔东南州至2 0 1 2 年年末常住人 口3 6 0多万人, 全州人 性较强。截至 2 0 1 2年, 仅“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均生产总值 7 0 0 0 元, 只相当于全国的 2 6 %左右。全州十五
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 , 学习者网络条件较 多年来, 远程教育通过发展与探索, 其地位从一种教学 府教育投入较少,
模式逐渐上升为-I ' 1 独立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远程教育 差。另一方面, 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特别是近年来贵
既受到社会经济、 政治、 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又受各种文化因
实际, 从 自身的社会特性、 经济基础、 人文特点等方面出发,
以求 所普通高等学校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探讨构建良好的地区远程教育文化的特征的方法方式,
开放教育试点” 项 目。从实施至今, 全 国试点高校 已建成 为社会文化建设服务。
2 0 0 0 多个校外学习中心, 这些学校分布于全国各地, 教育层
州省提出“ 工业强省” 战略, 中央针对贵州发展出台“ 国发 2
文件, 黔东南州提出“ 工业强州、 城镇带州” 等加快社会 素的制约。这一点跟其他类型的教育并无区别, 但是远程教 号” 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各行各业人才紧缺, 众 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它给社会带来一种新的学习观 发展政策, 念、 学习方式, 它影响着教育者和参加该形式的学习者 , 从而 多机关、 企事业单位职工急需提升个人文化或技术水平的局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远程教育被确认为教育的一 面。 个分支 , 远程教育文化也就成为教育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这种情况其实给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 分。对远程教育文化的研究 , 对实现终身学习方式, 建立学 的契机。从另一个角度看, 高等教育入学率低, 就有相当部

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以来,为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教育、城乡教育的均衡式发展和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广大农村中小学校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让远教设备科学、合理的运转,这是值得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电教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重大课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硬件设备更新不够。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6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直小学3所,幼儿园1所,九年制学校10所,乡中心学校7所,乡以下小学51所,村学71所;有普通类学校113所,“双语”类学校32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共有18126人,其中高中学生1189人,初中5278人,小学11659人;教职工1153人。

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县有“模式一”光盘播放点 80个,“模式二”卫星地面接收小站 105个,“模式三”多媒体网络教室8个。

县一中、县藏中和柳林小学是我县实行农村远程教育最早的学校(世行贫三项目学校),走进计算机教室,一台台陈旧的电脑整齐地摆放在桌上。

电脑属高科技产品,而高科技产品的更新非常快,这些供学生上课用的电脑由于配置低、内存小,目前已满足不了教学工作的需求。

同时,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远程教育设备也出现了一些磨损,电脑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缓慢,虽然装有杀毒软件,但电脑还是经常出现故障,有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学校对远程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孤立地看待远程教育,造成远程教育实施与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没有把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与学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归因分析与思考——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归因分析与思考——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篆 定 稳 定 不 的 稳 不 的 稳 稳 的 定 的 定
第 1 卷 8 2 0 年 第 1 期 08 l
现 代教 育技 术
M od m u ai na c n l y e Ed c to l Te h o og
Vo .1 1 8 NO. 08 1120
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问题 归因分析与思考
— —
以 四川少 数 民族地 区 例
角度 分析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制 约 因 素 , 探 讨 各 因 素之 间 的 联 系 , 以便 在 实 际工 作 中 采 取 有 效 的 措 施 ,促 进 少 数 民族 地 区 农村 中小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工 程 的 可 持 续 发展 ,进 而促 进 少 数 民族 地 区 教 育 可持 续 发 展 。
下 可 成就 的角 色 之 间难 以找 到 平 衡 点 :在 资 源 建 设 方 面 : 目 前有 一些 资源 ,但 配 套 资 源 、适 合 本 地 区 少 数 民族 能够 使用
的 资源 太 少 、缺 乏 与 学 科 教 学 整 合 的 资源 ; 管 理方 面 : 虽然
约 “ 颈 ” 随着 农 村远 程 教 育 工 程在 少 数 民族地 区 的实 施 , 瓶 。 使 这 些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教 育 有 了较 大 的 发 展 , 如 何 实 现 民族 地 区 教 育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农 村 中 小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的 可 持 续
【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制约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G 007 4 —5 【 文献标识码】B 【 论文编号 】10 0 7(0 8 卜0 6 —4 0 9 89 2 0 )1 0 5 0

如何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如何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如何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
1. 教育宣传: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多样性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可以组织文化展览、音乐会、舞蹈比赛等活动,向公众展示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

2. 文化交流: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文化融合。

可以组织文化节庆活动、民族服饰展示等,让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3. 媒体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可以制作纪录片、音乐视频、小说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

4.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同时,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创新和传统技艺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舞台和机会。

5.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动中来,如志愿者服务、赞助文化活动等。

通过多方努力,共同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宝贵文化资源。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信仰等方面的传统。

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中国的民族政策一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力。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进步的源泉。

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民族文化安全、促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群体,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冲击。

由于长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压迫,许多少数民族的人民失去了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又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青年一些文化价值观念受到了新兴的全球化思潮影响,部分年轻人也追求西方文化的新潮,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了困境。

同时,技术进步也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技艺渐渐变得过时,并且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术品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和技艺传承不足等问题。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保护措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这些措施包括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等等。

政府力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1. 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传承都是国家文化遗产。

保留苗族特色文化的措施

保留苗族特色文化的措施

保留苗族特色文化的措施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特色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首先,教育是保留苗族特色文化的关键。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让学生们了解苗族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等,培养对苗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应该在学校开设苗族文化课程,邀请苗族长者和文化传承人传授苗族传统技艺和知识,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苗族文化的魅力。

其次,加强对苗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苗族语言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外来语言的冲击和现代化的影响,苗族语言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语言保护工作,鼓励苗族人民使用自己的语言,同时在学校和社区开展苗族语言的教学和宣传工作,让苗族语言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习俗也是非常重要的。

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苗年、吃新节、跳芦笙等,这些习俗不仅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因此,需要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展示等活动,让苗族传统习俗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苗族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

另外,加强对苗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

苗族手工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苗族刺绣、银饰、竹编等,这些手工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需要通过设立手工艺品展览、传统手工艺品比赛等活动,让苗族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手工艺,保护苗族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最后,加强对苗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苗族古寨、古桥、古祠堂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让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和传承,同时开展苗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苗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教育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教育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教育策略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既丰富了教育的内涵,也对教育的方式和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推动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少数民族教育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都与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身份认同,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同时,由于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也给少数民族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推动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加强双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学习和交流的工具。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掌握本民族语言和主流语言能够更好地传承本民族文化,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在双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在教材编写上,可以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本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传统。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其次,课程设置要体现多元文化特色。

除了基础的学科知识外,应当增加有关少数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以开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化研究项目,让他们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还可以邀请不同民族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再者,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培养一支具有多元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说实话,少数民族的文化真是五彩斑斓,跟过年时的烟花一样,让人眼前一亮。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忙忙碌碌,走得快得很,有时候就把这些传统的文化给忘了,真是让人心疼呀。

你看,很多地方的民族歌谣、舞蹈,年轻一代根本就不怎么知道,真是可惜。

文化的根要是断了,整个树也就没法长得茁壮,没法给后代遮风挡雨。

说到这里,有些人就会说,哎呀,现代社会就是这样,大家都在追求新鲜的东西,谁还管那些老古董呢?可不,我觉得文化传承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门,带我们去看更大的世界。

我们要知道,传统文化里面藏着祖先的智慧,生活的哲理。

就像是吃饭,光吃大鱼大肉是不够的,有时候还得来点青菜,才能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

少数民族的文化就是那碗青菜,缺了可不行。

再说说发展这块,咱们的少数民族在经济上也面临不少挑战。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旅游业,想通过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来吸引游客,这一点倒是很不错。

但是,有时候为了赚钱,反而把文化变得商业化,甚至有些表演都变得千篇一律,完全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就像是把珍珠项链用塑料珠替代了,虽然好看,但终究不是真货。

我们要好好保护那些真正的文化瑰宝,而不是随便拿出来糊弄一下。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不参与文化活动,慢慢地,他们就跟这些传统脱节了。

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比如,有些年轻人觉得学习民族乐器麻烦,还是玩游戏来得痛快。

可是,当他们真正去体验一下民族文化,才发现那种音乐的魅力,根本不是一首流行歌能比的。

就像是喝茶,泡一杯好茶,心里那种宁静跟喝可乐的瞬间刺激是完全不同的。

要让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同样可以很酷,甚至可以引领潮流。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咱们得想点对策。

学校教育上应该多加入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

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参与实践,真正去感受那些文化的魅力。

比如,组织民族舞蹈比赛,或者请一些老艺人来学校讲故事,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体验到那种热情。

如何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

如何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

如何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也是少数民族群体独特的精神财富。

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不仅能够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共融。

本文将从教育、政策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展开讨论,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教育是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和培养国家未来的重要手段,对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教育部门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教育内容,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能够在学校中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政策扶持是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比如少数民族区域的财政支持政策、文化艺术扶持政策以及少数民族企业的扶持政策等。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此外,社会参与也是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去,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或者节庆,鼓励少数民族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加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等渠道宣传和推广少数民族的文化,增强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包容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全面地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第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这包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民俗等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构,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第二,加强少数民族的语言保护和传承。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传承与创新也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在当代中国,已经有很多政策出台,旨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例如,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就明确规定,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权制定本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政策。

2010年,国家文化部和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专项行动等。

二、激发创新活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需要有对当下社会的认知和反应。

现在,很多少数民族文艺作品都在创作上有了新的探索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新疆地区,有很多维吾尔族诗人用自己的母语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和世界的感受;在西藏地区,有很多藏族青年写作歌曲,以现代音乐的形式诠释藏传佛教和民间故事。

这些作品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还具有现代意义,同时也挖掘和保护了当地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普遍。

在这个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例如,在云南省,各个少数民族之间都有着广泛的艺术和文化交流,彼此借鉴与学习,使得这些文化形成了更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色。

同时,在国际交流中,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例如,在2019年上海文化节上,民间文艺团体非常齐集,其中就有不少代表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作品。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前景。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更是面临着诸多困境。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困境,才能找到出路。

本文将就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出路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困境1.教学资源匮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这些学校通常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教学人员,尤其是在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方面更加凸显。

这就导致了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2.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许多学生更加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知识和文化,而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课程则缺乏兴趣和热情。

这就导致了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3.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工作缺乏制度化的保障。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相关的保障措施缺乏实施力度,这就导致了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工作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很难有长远的发展和稳定的传承。

二、出路1.加大教学资源投入针对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需要加大相关的投入。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经费拨款、购置先进设备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还可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优秀的教学人员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质量。

2.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结合在开展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工作时,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结合。

可以通过编制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的也能够接触到现代化的知识和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3.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为了加强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工作,需要在政策法规和保障措施上进行加强。

浅淡少数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浅淡少数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二、 少数 民族 地 区实施 现代 远 程教 育 的基 本情 况 :
自实施现 代远程 教育 以来 , 各 少数 民族 中小学先后 成为现 代远 程
点播 、 邮件 服务 、 音像 资料查询等 管理系统 。其次 , 要 建立教学 资源 库 。 建立基于 We b下 的远程教育 教学资源 库, 教 学资源库 以网站资源库 为 主, 同时引入 网络资源 。主要 由三部分 构成 : 一是视频 直播课 堂教学 信 息; 二是 多媒体 远程 教育 网站教 学信 息, 三 是音像 教材 、 课 件库 教学 信 息 。最后 , 要完 善学 习支持 服务管理制 度。学生是远程 教育的“ 学 习客 户” , 这就要 求远程教育 提供优质 周到 的服 务。所 以建 立完善 的服务 管
机遇 , 是一个 与外 界朋友 学习 、 交流 的平 台 , 使 推动现代 远程 教育跨越
式发展 成为可 能 。
必须要 建立完善 的学习支持服 务系统, 对 远离教师 的学 生的学习进 行 服务 。 鼓励 学生与 教师间 的交 流和 同学 间的协作学 习, 激励学生 的学习
欲望, 使 学生成 为我 们的“ 学 习客户 ” 。首先 , 要建 立远程教 育多媒 体 网 站 建立 远程多媒 体教育 网站 , 网站具备教 学信息发布 、 教学资源 、 视频
性和 特殊 性 , 目前 实施现 代远 程教育 的基 本情 况 , 在 实施 中存在 的 问 题和 矛盾 , 如 何采 取有效 的具 有可操 作性 的措 施和 方法 , 以及 展望 等
几方 面进行 论述 。
一 、
族 地区远程 教育 的特 点和 需求, 重新制 定教学计划 , 新 的教学计划 主要 以教育 为 中心 , 以能力为本位 , 注重实 践教学, 使学 生能实 实在在地 学 到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这些民族文化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这些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国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不足千万。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特有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 文化多样性。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族服装、民族习俗和节日等,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文化体系。

2. 文化传统性。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这种传统方式不但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也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人类遗产。

3. 文化底蕴性。

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些文化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这些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不但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审美的乐趣,也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目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的流失。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文化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2. 语言的消亡。

少数民族的语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汉语的普及和语言环境的变化,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正在慢慢消亡。

3. 文化标志的商业化。

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标志和传统手工艺品被商家们滥用和商业化,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保护和传承。

国家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力度,通过立法、政策和专项资金等方式,切实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策略及方案

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策略及方案

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策略及方案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绚烂多姿的中华民族文化。

保护、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就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然而,我国现有的情况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首先,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与外部社会的信息接受、传播的通道并不通畅。

其次,在本身的传播受限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还同时面临着来自汉族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的信息入侵,被解构及被同化的风险正在与日俱增;在信息被瞬间大量复制的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

再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少数民族在文化和媒体等领域的从业者不仅人数偏少,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也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

受此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举步维艰。

尽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少数民族文化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但其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本文所将要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种种特性为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生存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二、开放交互式电子书的定义及其特点开放交互式电子书大体指的是以普通电子书为模板,通过执行多种操作实现多种交互性功能的综合浏览应用。

尽管目前关于开放交互式电子书的具体定义,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新媒体的从业者都暂时无法提供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通过对该类型产品的体验与分析,可以充分了解该产品所具有的各种与其它新媒体形式不同的特点。

最早的开放交互式电子书应用是由美国达拉斯市的Chafie Creative Group所推出的一款名为Immersedition的iPad应用。

该公司将其称为收款新型交互浏览应用并于2011年正式在应用商店中推出。

在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研究共3篇

在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研究共3篇

在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研究共3篇在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研究1在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作为根植于民族中的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出发,探讨在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政策研究。

一、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意义的意义和必要性民族文化是一种民族固有的文化模式,它是民族的心灵寄托,也是民族自我认同的表现。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民族发展的基石。

同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多元共存以及推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中国拥有56个民族,这就为中国的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经济、社会、现代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许多民族文化正逐渐消失。

三、在学校教育中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政策措施1. 编制并修订学校教材。

及时调整和补充其它民族有代表性的非遗元素进入课纲中,使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2. 多种形式的非遗文化节目表演和文化沙龙。

如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展示。

3. 在校内设立文化展馆、博物馆等。

让学生们通过展览和实物观看,感受到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4. 资助和支持学生代表前往各民族相应的省市,以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民俗,为文化深度体验和了解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建设1. 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现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承方案,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良性互动。

2. 要求学校在制定相关的传承和保护政策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量身定制,符合民族文化的实际需求。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措施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措施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措施
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战,但是,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群体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措施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1.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必须在各级教育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并让它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组织文艺演出和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年轻的少数民族了解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2.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如修复和维护文化遗产,成立专门机构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3.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媒体可以作为机构和平台,在全社会宣传和推广少数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感兴趣。

可以通过电视、电影、音乐和其他新兴媒体平台,创造一些文化形象或传承文化的方式。

4.加强跨文化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沟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认知分享和交流,将有利于开展互学互鉴和文化资源转化。

少数民族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

总之,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化任务。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一些措施以维护这些文化遗产的
完整性。

政府机构、社区组织、教育机构、媒体等应该共同努力,以确保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在未来继续发展和繁荣。

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林 巧 ‘ 黎 卫 军 王 兰
( 1 . 新疆教育学院远程教 育技术重点 实验室 ; 2 . 新疆建设兵 团军事部建工师 新疆乌鲁木 齐 8 3 0 0 4 3 ; 3 . 伊犁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新疆伊 宁 8 3 5 0 0 0 )
【 摘
要】 影响新疆少数 民族地 区小学教学效果的主要 因素有教 师文凭偏低 、 汉语水平 不高、 教 学方式单一 、 缺 乏科学 的教 学评估等 。


应 试教 育模 式下 的课 堂教 学 , 基本 上 是 教师 讲 , 学 生 听。教 师 中心、 课本中心、 课堂中心严重束缚师生手脚 , 教师讲课放不开 , 学 生学 习枯燥 乏味 , 这种 沉闷 的僵 死 局面 已 到 了不 改 不行 的 地步 了 。 而新课改则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 , 使全体学 生生动 活泼 地得 到较 为全面 的发展 , 但是 新疆 少数 民族地 区教 师文 2 、 基 于远程教 育技 术 的主动 学 习教 学模 式 凭偏低 , 汉语 水平 不 高 , 就无 法 做 到 “ 循 循善 诱 ” 的教 学 方 式 , 课 堂 在这次 新课 改 中 , 需要 改 变单 一 传递 、 讲授、 灌输 的教 学 方 式 , 内容 空泛 , 信 息量 少 , 更不可 能教给 学生课 本 以外 的生活 技巧 、 社会 充分 利用现 代远 程教 育技术 提高 教学资 源 , 结 合新 疆少 数民族 地 区 热点 、 科技 前沿等 知识 , 从 而教 学 能力 偏低 , 学生 学 习热 情 不 高 , 调 小学 的教 学实 际和办 学特色 , 根 据 学 科特 点 , 把现 代 远 程 教育 技 术 查显 示 , 在 收回 的有效 教 师 问卷 2 5 6份 中 , 具有 本 科 学历 教 师 只 占 与各 学科相 融合 的 自主学 习教学模 式 。 2 8 . 9 %, 具有 H S K水 平 8 级 以上 的只有 3 3 . 0 %。 在此 教学模 式 中 , 教师 首先在 解读 各学 科标准 基础 上认 真观 看 2 、 教 学方 式单一 现代 远程 教育资 源 中提供 的相 关 示 范课 、 同步课 堂 等 资源 , 制 定 比 新课 改理念下 , 要 求改变 以课 堂 、 书 本为 中心 的传统 模式 , 要 多 较明 确教 学 目标 、 教学 内容 , 并 根据 远 程 教育 资 源 网提 供 的 丰富 的 设计 出能 提高 学 生自 主 、 探究 学 习 能力 的课 程 资 源 。其 启发 学生 独立 思考 , 参 与 实践 活 动 , 让 学 生 有 更好 的动 手 能 力。 但 教学 资源 ,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远程高等教育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远程高等教育
收稿 日期 :0 -)- 1 2 1-qY 2 1- ; -
民族远程高等教育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 具有传递、 整 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民族远程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民族 文化的自 我认同。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 化通常处于较边缘的境地。少数民 族文化传承面临更多挑战 和压力, 需要更加关注。从现实生活来看, 主流文化群体对各 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极为有限, 甚至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 也不够充分; 同时, 各少数民 族对主流文化及少数民族之间彼 此的了解也存在不足。由于现代生活的多样性, 传统文化容 易迷失在人们对现代生活的狂热追逐中, 迷失在对外来物质 文化的迷恋中。 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教育形式紧密结合 民族社区的文化生活, 因为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多是 少数民族成人学员, 他们的显著特点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较 大。所以, 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 传授的语言运用上都要采用 双语教学。人才培养目 标就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兼通民族语言 和汉语的少数民族实用型人才, 教学计划一定要体现民族教 育的特点, 要吸收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成果, 传递民族优秀的文 化成就 , 弘扬民族文化, 进一步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 能 有效 地增强民 族成员的民 族自 豪感, 有利于民 化的 族文 传承。 民族远程教育的实施不仅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更重要
日报 北 方新 闻 网络 公 司 ,编辑 。
1 ・ 1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1 0 1年第 5期
的是有助于民族文化走向现代化。一是许多少数民族因其受
济社会发展需要, 自己的条件, 结合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提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 民族远程高等教育当然不能缺位。 制约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知识和 人才的缺乏。民族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社会成员, 在接受初等 教育时一般是以母语为中介的, 由于双语教学中存在诸多不 尽如人意的地方 , 许多少数民族求学者因其存在进入普 因此, 通高校学习的语言障碍, 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民族 远程教育实行开放性的办学特质, 为众多的少数民族求学者 提供了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 中, 其教学资源的设计、 建设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员的实际 ( 包括语言、 地域等)以适于少数民族学习者学习的优秀的课 , 程教学资源为支撑 , 为他们提供周到体贴的服务, 少数民族学 员在接受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也将提升正确使用现 代远程教学设施 、 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 其素质得以提 高。实施现代民 族远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 标是为民族地区培 养出社会 、 、 经济 科技发展所需要的用得上、 留得住的应用型 人才, 为经济发展服务, 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 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必须将发 展教育作为重要的举措。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 民族远程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 要以改革创新的精 神推进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 深刻把握其本质 、 内涵与要 求, 做到发展 目标定位准确, 发展思路清晰, 发展重点突出。 为突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瓶颈, 达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 匹配,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 实施现代民族远程高等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走内涵发展道路 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空前扩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在升华自身内涵的同时,正面临着传统的保持和现代化转变的矛盾。

民族地区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打破了少数民族原有的封闭状态,造成内外文化的互动,使民族原生态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产生异变。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该如何传承,日益成为民族文化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文化需要教育来传承,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有目的地进行个体社会化的具体实践。

同样,民族文化也需要教育来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

在中国,网络教育也称现代远程教育。

以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即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是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与互动的信息平台,能够使边远民族地区群众高效、方便、快捷地享受民族文化资源,大大降低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成本,无疑将成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一、现代远程教育在助推民族文化教育与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一)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逐步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窗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外在表征也发生着新的变化。

信息技术将模糊不清的思想、知识、文化转变为超文本、图像、视(音)频、动画等清晰的外在形态。

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在此契机下产生的“打破围墙的教育”,它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的现代信息技术把课程资源传送到校园外的学习对象,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民族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创造了条件,它通过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将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民族工艺以及民族旅游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消除地域界线,把最优质的民族文化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到每个角落,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民族文化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还克服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性,为求知者自由学习、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创造了条件。

民族文化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体现着民族文化教育实现“有教无类”的思想,用特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来重新诠释“因材施教”的含义,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创造条件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条件相对落后,能够直接服务于民族文化教育的资源就显得更加匮乏。

以网络和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向,使不同民族、信仰和社会阶层的人们,都可以平等地共享网络平台的信息资源,从而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助推民间技艺传承、培养民族文化接班人的新型教育方式也在各民族中逐渐兴起。

例如,贵州桐梓县马鬃苗族乡远程教育管理站结合自身地域、人文、产业结构特点,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重点了解马鬃苗族乡目前遗留民族风俗及缺失文化类别,分析民族文化濒临灭绝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民族文化远程教育教学计划。

乡政府还在远程教育站点开设双语课堂,将民族文化纳入教学内容,通過远程教育视频,邀请熟悉苗族文化的“本土专家”亲自授课,讲述马鬃苗民迁徙和发展的演变过程,手把手地教授芦笙舞、酿制竹竿酒、腊染、刺绣等课程,使苗族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进一步传承了民族文化。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正利用其“无边界”的特性,通过自身终端站点,改变着传统的文化输入模式,成为助推民族文化教育与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载体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服务方式也在发生变革,依托互联网开展远程服务、数字化服务逐渐被老百姓所接受。

近年来,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等民族地区通过采取开办远程教育走廊宣传民俗风情,进行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着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实现了远程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广泛搜集致富项目、种养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对外发布信息,指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找准致富门路,将远程教育技术站点打造成农牧民致富的加油站。

此外,为了让基层群众在工作之余,能拥有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还利用技术平台及各种投影设备为群众提供观影、棋牌、球赛等娱乐休闲服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提升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软实力。

二、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度融合“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累积和传播的结果。

教育对文化的经久保存和传播,直接导致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基本内核。

”新时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及助推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探究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民间文化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能够真正有效地为发展民族经济及提升民族文化水平服务,是新时代赋予民族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一)开发民语课程资源,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远程教育学习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和大众媒体的影响,少数民族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葬仪礼、宗教仪式等逐渐被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遗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

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更为生动、灵活。

针对民族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民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译制工作,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民众的学习热情,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学习需求。

课程资源内容要做到贴近实际,指导性强,考虑部分群众不懂汉语的实际,采取双语教学,制作大批《民俗风情》、《民族团结教育》、《实用养猪技术》、《生态鸡病情防疫》等科技、文化、教育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课件,逐步完善和构建起民语远程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译制体系。

(二)开辟民语频道,打造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特色平台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勒纳提出了传播与国家发展的理论,他把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变量归纳为4个相互作用的要素:城镇化、教育、大众传播普及与参与。

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教育、传播及民众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结合我国民族地区实际,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开辟民语频道,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优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民族文化素养,更新思想观念。

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民语频道的题材内容以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日常需求和喜好为出发点,力求贴近群众生活,开发与译制民语电视剧、民语电影、民语普法、民语相声、民语手工制作、民语秘方偏方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视频题材内容,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既可以实现休闲娱乐,又能够普及和提升民族文化。

现代远程教育民语频道作为新一代传播媒介,还能够克服广播、电视单向传播的不足,可凭借网络论坛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互动,实现遍及整个地区各个角落的更大范围的民族文化传播。

(三)探索学用模式,助推民间技艺传承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以地方、基层、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为着力点,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出了一条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新路子。

当前,在内蒙古、云南等广大农村地区探索建立“远教+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学用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助推民族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成果,即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协会中的技术培训和市场供求信息等优势,由党支部带头,建立技术培训基地,利用协会路子广、渠道多的优势带动周边群众,形成“支部管远程、远程助协会、远程和协会一起富群众”的格局。

该模式能够使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不再大规模外出务工,从而实现“家门口”就业,延伸了农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链条,优化了农业及农村文化产业结构,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民增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四)借助遠程教育传承民俗文化,挖掘和培育民间乡土人才少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失传,将不可复制。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覆盖面,将民俗文化和实用技术等内容纳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对于保护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站,可以聘请熟悉民族文化的专家亲自授课,讲述本民族的历史和发展演变过程,手把手教授民族手工艺,引导青少年从小学起,受到文化熏陶,从而珍视自己的民族遗产。

同时,面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民族民间文化后继无人的现状,现代远程教育还要把培养少数民族文化接班人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培育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艺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彻底破解民族文化发展的“瓶颈”,满足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需要,从而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五)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拓展现代远程教育社会服务功能,让现代远程教育转化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符号当前,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育技术传播,已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承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因此,政府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制度框架、发展战略、政策制定等层面加大对远程教育助推民族文化教育的扶持力度,强调以人为本,充分拓展远程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功能,让现代远程教育转化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符号。

民族文化需要教育来传承,这是由教育的文化功能所决定的,或者说教育是民族文化创新的一种“生命机制”。

现代远程教育以运行高效的办学网络系统,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教育创设开放学习的远程教育环境,搭建了汇聚优质、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平台,满足了民族地区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获取和使用能够实现高效、方便、快捷及效益最大化。

在当下民族文化教育的现实状况中,真正的民族文化教育情境还未构建,国内很多学者试图通过“校园文化进课堂”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等途径实践多元民族文化的培育,那么,笔者认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路径选择。

探究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也是新时期赋予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