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

文学翻译的本质就是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就是将源语文本的艺术形象移植于译语文本之中,这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研究实质上就是探索和分析文本意义诠释与转换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从理论上描述和揭示运用不同的文学语言塑造同一艺术形象时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诠释的学科,诠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实质上也是文本的意义,其根本任务就是探索意义理解和诠释的本质特征。就这个意义而言,当代诠释学所展现出的全新理论视野,理所当然应该视为翻译研究的他山之石。当然,作为不同的理论学科,诠释学与翻译理论针对文本意义的研究在方式和目的上有所不同,各自关注的侧重点并非一样,这也正是我们借助诠释学理论研究翻译问题应该辩证理解诠释学理论内涵的宗旨所在,也是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视域。作为主要针对文本意义语内理解、阐释和研究的诠释学究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为翻译视角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带来了哪些思想洞见,翻译过程涉及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如何借鉴诠释学原理予以解释,文本意义的语内诠释与语际诠释有哪些不同,如何才能将诠释学理论有机地运用于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诠释之中——所有这些都是翻译研究应该思考的问题。正是基于上述这些问题,以诠释学关于文学文本的意义理解为理论基础,将诠释学原理应用性地阐释和阐释性地应用于文本意义的翻译研究中,这是本文最重要的表述方式。同时,在诠释学基本理论框架下,根据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理论进行针

对性的探讨,其基本观点也作为本文探讨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重要理论参照,这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本文将运用诠释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即文本意义的诠释及其翻译转换,本文始终

将文本意义作为核心概念贯穿于本文的论述之中,其中对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方面,譬如意义含义的理解、文本意义的概念内涵以及主客观属性、文本意义的形态结构特征、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主客观因素、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合适度、文本意义翻译转换的特点等诸多问题,尝试以新的视角做出系统全面的探讨和阐述。本文共分前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前言”。这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动机、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研究新意、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所借鉴的语料来源。第一章“绪论:文本意义的诠释学向度”。本章为本文理论阐述的核心部分。首先简要叙述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内在联系并回顾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引出本文的选题目的以及研究价值。本章阐述的理论重点在于以下几点,1.从哲学层面阐述意义的多层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基于哲学层面的意义含义,界定诠释学视角文本意

义的概念内涵,进而论述文本意义客观性与主观性辩证统一的本质特征;3.在区分意义与含义异同的基础上论述文本本意与文本意义和作者本意与文本本意之间的辩证关系;4.简述语内诠释与语际诠释的区别,进而提出借助诠释学理论研究翻译问题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客观因素”。本章基于文本意义的开放性与未定性,即文本意义的客观因素,运用文本理论中的“图式论”分析文本意义的形态结构特征。本章重点在于从理论上论述文本的意义具

有确定与未定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构成了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未定性。然后借助语言哲学理论阐述意义结构的语言文化表现形式,结合翻译实例论述文本意义在翻译诠释的理解阶段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从而论证翻译诠释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开放性与翻译诠释有效性之间的

辩证关系。第三章“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主观因素”。本章基于文本意义既具有开放性同时又具有确定性的辩证关系,从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主体,即译者角度对文本意义诠释过程中体现出的主体性问题进行论述。本章重点在于运用诠释学理论中所谓“前见”和“视域融合”的观点,结合翻译实例阐述译者视域在翻译诠释理解阶段的表现特点,进而论证文本意义的未定性与翻译诠释的差异性以及文本意义的确

定性与翻译诠释的限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第四章“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合适度”。本章从译者视域差的角度探讨翻译诠释度的问题。本章重点在于从视域差与诠释度之间的关系角度,通过分析诠释不足和诠释过度的原因来探讨实际诠释度与理想诠释度不相吻合的主客观

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所谓“诠释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进而证明所谓翻译标准的动态性,同时说明传统翻译理论中所谓“忠实”标准并不符合文学翻译的实际情况。第五章“文本意义翻译转换的特点”。本章侧重于翻译诠释的表达层面,即文本意义诠释的译语表达阶段。本章首先从视域融合角度探讨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辩证关系,通过源语文本、译语文本和译者三者之间的视域融合,论证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为“同源不同像,相似不相同”,然后从语言文化角度阐述形象转换过程中的重塑性问题。“结束语”。这一部分

主要对本文所探讨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理论创新点,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以及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这一部分列出本文的主要参考书目、论文题目和语料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