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糖类》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研究糖类的性质和应用。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概念及分类2. 糖类的性质3. 糖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糖类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2. 难点:糖类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糖类的性质。

2. 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糖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糖类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掌握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3. 实验演示:进行糖类的性质实验,如还原性、溶解性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介绍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如食品工业、药物制备等。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糖类概念、分类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糖类》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进行糖类性质实验所需的试管、试剂、仪器等。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糖类相关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糖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第3-4课时:进行糖类性质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3. 第5-6课时:讲解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九、课后作业:1. 复习糖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整理实验观察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其他应用。

3.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糖类-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设计

糖类-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设计

第4课时糖类目标与素养: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能够设计实验确定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一、糖类的组成与物理性质1.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C n(H2O)m表示,过去曾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2.常见糖类物质多糖。

二、葡萄糖的性质1.生理氧化1 mol葡萄糖缓慢氧化放出2 803 kJ能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3 kJ·mol-1。

2.与银氨溶液反应3.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试管内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4.在酒化酶作用下,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

三、淀粉的水解反应及糖类的用途 1.淀粉的主要性质探究(1)淀粉溶液――――→滴加碘水现象:溶液变蓝,结论:淀粉遇I 2变蓝色。

(2)淀粉溶液―――――――→加入硫酸溶液△(4~5 min )――→冷却溶液――→分装→若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在上述实验中,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加入NaOH 的作用是中和水解液中的H 2SO 4,使溶液呈碱性条件,便于检验产物。

(3)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糖类的用途(1)葡萄糖:用于制镜工业、医药、糖果制造业。

(2)淀粉:人类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生产葡萄糖,酿酒。

(3)纤维素:生产葡萄糖、制造酒精。

淀粉和纤维素制酒精和醋酸的反应流程如下:淀粉(纤维素)―――――→一定条件水解葡萄糖――――→酒化酶酒精―→乙酸。

在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为什么要先加入NaOH 溶液?[提示] 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碱性,确保下步实验顺利进行。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3-2-1 糖类(2)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3-2-1 糖类(2)

《糖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淀粉、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2、了解糖的组成、分类、存在和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物理性质,及其它们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

3、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密切化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了解自身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糖类水解反应,葡萄糖的检验三、设计思路糖作为人体的能源物质,无论从了解化学还是认识自身都表现出重要的地位。

从生活中淀粉在人体内变化引入糖的化学性质,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关于淀粉、葡萄糖的几个实验,充分开展学生的实验活动,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从实验现象中推导性质的基本思维方式。

对糖类物质形成准确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糖类的化学性质[展示引入]:各种含有糖类的实物和图片,你知道土豆、馒头、葡萄的中的哪种物质能给我们提供能量吗?[回答]:糖类,土豆、馒头中的淀粉,葡萄中是葡萄糖。

[实验引入]:你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检验吗?请阅读实验清单[学生活动]:阅读实验清单1、2、3并完成实验1、2、3(实验清单另附)并在下表中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一)淀粉、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表一)[总结]:以上为淀粉和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也是它们的检验方法,其中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以是二者的相互检验。

葡萄糖检验的实验要注意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问题解决]:我们吃馒头或米饭时,多咀嚼一会儿,我们能感觉到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稀硫酸加碘水淀粉溶液 淀粉水解液 加热 冷却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3-2-1 糖类(2)加入NaOH 溶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交流讨论]:1、水解液分成两份,一份加碘水目的是什么?2、另一份实验目的呢?3、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 讨论结果填入表二中 (表二)[转引]:我们所做的淀粉水解实验中是哪一种情况呢?请大家按照实验清单完成实验5。

高中化学 第四节 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四节 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四节糖类【教学目标】: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糖类的应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共同探讨了油脂的组成和性质,它有哪些重要的用途?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它们的经验式大多符合通式C n H2n O n即C m(H2O)n,故亦称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它也是构成机体的成分之一并在多种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图糖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一、单糖:1、糖类的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糖类一般通式:C n(H2O)m.3、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但要注意:(1)在碳水化合物分子中,H和O并不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着;(2)并不是所有的分子中,H和O的原子个数比等于2:1;(3)有许多物质分子符合C n(H2O)m通式,但不属于碳水化合物.观察讨论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 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讨论2 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讨论3 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4、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1)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科学检验实验2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3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4 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糖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糖类物质的比较学习,拓展对糖的认识,进而集中于葡萄糖来了解糖类的性质。

2.从丰富的糖类物质中认识糖对人体的重要,以葡萄糖的热化学方程式来显示其作为人体能源物质的价值。

3.学生在淀粉水解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密切化学与生活、人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了解自身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葡萄糖的检验。

难点:淀粉水解产物检验及水解程度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四、设计思路糖作为人体的能源物质,无论从了解化学还是认识自身都表现出重要的地位。

从各种糖的介绍中打破学生认为糖就是葡萄糖的错误概念,对糖类物质形成准确的理解。

教材引入的关于葡萄糖的检验实验淀粉的水解实验,在整个烃的衍生物中都举足轻重。

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开展学生的探究式实验,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谈到糖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生】甜,一些有甜味的食品,糖果、蜂蜜等。

【展示实物】糖果、蜂蜜、蔗糖、淀粉、棉花。

【师】淀粉、棉花有甜味吗?没有,可是它们也是糖,同学们所说的是生活中的糖,泛指那些能带给我们感官系统以甜味的物质,而我们今天将要讨论的糖是从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出发所定义的糖,可见相同的物质,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们,得到的是不同的答案。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些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的糖类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请大家阅读课本74页了解常见糖的组成与存在,思考问题,完成学案;一、糖类的组成、存在和物理性质【交流与讨论】1.糖一定有甜味吗?2.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3.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却具有不同的性质,试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4.淀粉和纤维素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活动与探究】实验1 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教案设计

糖类教学设计糖类《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第四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在中学有机化学中,糖类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它和烃、烃的衍生物组成中学阶段比较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大纲》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是因为它和烃、烃的衍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知识的内涵看,糖类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是烃的衍生物的延续和发展。

从学生认知水平看,已经对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本单元,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糖类的重要知识,还能对已有知识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的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等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糖类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检验实验。

【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

”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2.谈话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3.讨论法。

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

8.2.4糖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2.4糖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 糖类的性质:糖类具有甜味、还原性和水解性等特点。糖类的水解产物通常是单糖。
6. 糖类的应用:糖类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体内,糖类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7. 糖类的合成:糖类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合成。
8. 糖类的代谢:糖类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途径转化为能量,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过程。
5. 糖类的应用:
- 问题:请举例说明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 答案:糖类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淀粉是食品中常用的增稠剂。
6. 糖类的合成与代谢:
- 问题:请简述糖类的合成与代谢途径。
- 答案:糖类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合成。例如,葡萄糖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而糖类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途径转化为能量,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过程。
4. 糖类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并认识到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5. 课堂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糖类知识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对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糖类的性质、分类和应用展开,与学生已有知识有机结合,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提高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 化妆品
6. 糖类的合成与代谢:
- 合成途径
- 代谢途径
7.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 糖蛋白
- 细胞信号传导
8. 糖类的生物技术应用:
- 糖工程
- 糖蛋白制备
- 糖类药物开发
9. 糖类的化学合成:
- 合成方法
- 应用领域

高中化学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第4课时糖类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第4课时糖类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4课时糖类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识别糖类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原子或原子团,并将其与整体进行联系,揭示糖类物质的有关性质。

2.认识糖类对人类生活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糖类的组成、存在及葡萄糖的性质1.糖类化合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及存在名称项目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分子组成C6H12O6C12H22O11(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在200万以上物理性质色、态、味白色晶体,有甜味白色晶体,有甜味白色粉末,无甜味白色物质,无甜味水溶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不溶于冷水,热水中糊化不溶于水在自然界的存在葡萄汁、蜂蜜、带甜味的水果甘蔗、甜菜等植物体内植物种子和块根、大米、小麦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1)缓慢氧化1 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2 803 kJ,则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3 kJ·mol-1。

(2)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最终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氧化(3)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3.葡萄糖的分解反应分解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

人们在早期发现的糖的分子式大多符合C n (H 2O)m ,其中H 、O 的原子个数与C原子数没有直接关系,而H 与O 的原子个数比与H 2O 中H 、O 原子个数比相同,故称糖类为“碳水化合物”。

那么符合C n (H 2O)m 的有机物一定是糖类吗?[提示] 不一定。

例如乙酸(CH 3COOH)、甲醛(HCHO)。

二、淀粉的水解反应及糖类的用途 1.淀粉的主要性质探究(1)淀粉溶液――→滴加碘水现象:溶液变蓝;结论:淀粉遇I 2变蓝色。

高中化学必修2糖类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糖类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糖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糖类的分类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糖类的溶解性和酶解特点;
3. 了解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糖类的分类
2. 糖类的化学性质
3. 糖类的溶解性和酶解特点
4. 糖类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糖类的分类和化学性质
难点:糖类的酶解特点和生活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实验分析法: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糖类的化学性质;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糖类,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分类;
2. 学习:讲解糖类的分类和化学性质;
3.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糖类的溶解性和酶解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糖类在食品加工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糖类样品等;
2. PPT课件:呈现糖类的分类和化学性质。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报告;
2. 课堂讨论表现;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糖类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必修二糖类教案修订稿

苏教版必修二糖类教案修订稿
【归纳小结】淀粉的水解情况。
【投影】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归纳小结】
一、糖类存在和物理性质
二、糖类的组成(C、H、O)
三、葡萄糖的性质
1、生理氧化反应
2、检验方法
四、淀粉的性质
淀粉水解
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代表呈现,比较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学生代表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小结实验结论。
学生观看图片,回顾葡萄糖的性质。
【设置问题3】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1、学生了解糖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核对糖类的部分物理性质。
2、学生判断、回答
了解身边的甜味剂--阿斯巴甜。
3、学生一起说出它们的分子式。
4、学生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通过不同物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进一步探究学习糖类性质的兴趣。
【随堂反馈】
三道检测习题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讲解解题思路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力量。
【作业布置】
完善并上交学案
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继续巩固糖类的组成和性质
【课后探究】
1、以麦芽糖为原料,生产乙醇。
2、预习蛋白质的知识
拓展视野,预习下节课知识
了解其它糖类Leabharlann 生活中的用途。预习了解糖类物质的种类及常见的物理性质,有个大致认识。
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经验判断,从化学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
识记糖类的分子式。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问题4】人生病身体虚弱时,注射葡萄糖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高中化学 3.2.4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3.2.4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四课时糖类]【课题】糖类【课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要求: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2. 过程与方法要求: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1)糖类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2)糖类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

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交流与讨论〗每日摄取的主要有机物及其主要成分: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为了能从化学角度去认识这些物质,我们首先来了解这些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

〖合作讨论〗表3-5 糖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存在观察教材《苏教版·化学2》第70页表3-5,完成“交流与讨论”所提出的讨论题。

〖归纳小结〗人们从食物中摄入淀粉,淀粉在体内 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水解成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葡萄糖在从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实验1〗《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1]。

观察糖类的颜色、状态和水溶性。

〖学生活动〗总结实验现象,讨论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实验2〗《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3〗《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3]“葡萄糖与新制Cu(OH)2的反应”。

〖探究实验4〗《苏教版·化学2》第72页[实验4]“淀粉的水解反应”。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上述探究实验2~4,记录、讨论完成如下表格:〖思考与交流〗1、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定其病情的轻重?2、已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补充探究实验〗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开始?如何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完全? 第一步: 第二步: 〖问题探究1〗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转化为葡萄糖。

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四小节《糖类》教学设计

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四小节《糖类》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四小节《糖类》教学设计糖类杨诗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反应及检验;知道一些糖类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设计法和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一提到糖,想必同学们都已感觉到甜味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糖,糖是不是一定有甜味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4页表3-5的内容,了解一下,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常见的糖类。

【学生】阅读P74页表3-5【讲述】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 n(H2O)m表示,因此,过去曾把他们成为碳水化合物。

【问题】糖类一定符合通式C n(H2O)m吗?符合通式C n(H2O)m的物质一定时糖类吗?【讲述】随着人类对糖类结构的研究,人们发现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特点,原因有三:1.在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2.在有些糖类分子中,H和O原子个数比并不等于2:1,例如:鼠李糖,C6H12O5;3.许多符合通式C n(H2O)m的物质不属于糖类,如HCHO,CH3COOH。

【板书】一、糖类1.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C6H12O6)属于同分异构体二糖:蔗糖、麦芽糖(C12H22O11)属于同分异构体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混合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活动与探究】【实验一】分别展示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给学生观察,并了解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2.物性P75【活动与探究】表3-6(指导学生填好表3-6)【问题】在生物课中已经了解到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这些二糖或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请同学们回忆这些糖类的水解,并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来。

苏教必修2专题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糖类教案

苏教必修2专题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糖类教案
不溶于水,不溶于一
般有机溶剂
【板书】二、糖类的物理性质: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糖类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第71页[实验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3]“葡萄糖与新制Cu(OH)2的反应”。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上述探究实验2~4,记录、讨论完成如下表格:
现象
解释
实验2
实验3
【板书】三、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稀硫酸——混合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出现红色沉淀
【结论】
1.淀粉可以使碘水变蓝色,常用碘水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以水解产生葡萄糖。
【思考与交流】
1.如何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2.如何检验淀粉有部分水解
3.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
4.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会感到有甜味
应用:工业原料、食品加工、医疗输液
蔗糖:存在于甘蔗、甜菜
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业原料、食品加工
淀粉: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中
应用:做食物、生产葡萄糖和酒精
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果皮
应用:胃肠蠕动、 造纸
【板书设计】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1.组成:
2.分类:单糖、二糖和多糖。
二、糖类的物理性质
三、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在从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糖类的性质:
【实验1】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颜色、状态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颜色、状态
白色晶体
无色晶体
白色粉状物质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使学生掌握糖类的结构特点、性质和生理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糖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的命名规则3. 糖类的结构特点4. 糖类的生理功能5. 糖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糖类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2. 难点:糖类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糖类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类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糖类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糖类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糖类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2. 教学素材:提供有关糖类的实际案例,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糖类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

2. 第二课时:讲解糖类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3. 第三课时:进行课堂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 第四课时:布置课后作业,总结本单元知识点。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 必修二《糖类》教案

苏教版 必修二《糖类》教案
学生思考、回答
创设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葡萄糖的检验作铺垫。
【过渡】
【探究实验】
实验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投影】
银镜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
实验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
实验2:葡萄糖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
【知识链接】
尿糖和血糖的检验方法
1、学生认真看实验步骤、小组按照要求完道检测习题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讲解解题思路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力量。
【作业布置】
完善并上交学案
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继续巩固糖类的组成和性质
【课后探究】
1、以麦芽糖为原料,生产乙醇。
2、预习蛋白质的知识
拓展视野,预习下节课知识
了解其它糖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设置问题3】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1、学生了解糖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核对糖类的部分物理性质。
2、学生判断、回答
了解身边的甜味剂--阿斯巴甜。
3、学生一起说出它们的分子式。
4、学生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通过不同物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进一步探究学习糖类性质的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
学案上写出该水解的化学 方程式,学生代表黑板板书。
再次感受糖类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并且给我们活动提供能量,它们的作用很大。
【投影】实验设计内容
有一份淀粉水解液样品,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①该淀粉是否水解
②若水解,该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评价】
肯定学生方案设计,同时作适当的提醒和补充。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教师辅助,探究样品的水解情况。

江苏省扬州市沙联中学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3 第二单元糖类教案

江苏省扬州市沙联中学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3 第二单元糖类教案

课题糖类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2、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葡萄糖的结构、葡萄糖的氧化,淀粉的水解教学难点 葡萄糖的结构、葡萄糖的氧化,淀粉的水解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教学过程种类分子式 物理性质 存在 葡萄糖_________ 易溶于水,___甜味 葡萄汁、蜂蜜、带甜味的水果蔗糖__________ 易溶于水,有甜味 甘蔗、甜菜等植物体内 淀粉__________ ____溶于水,___甜味 植物种子和块根、大米、小麦纤维素(C 6H 10O 5)n 不溶于水,无甜味 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学习准备】【学习思考】1、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如何可以看到信的内容?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学习活动】糖类是绿色植物 的产物,也叫 ,通式为 。

糖的分类:糖类可分为 。

葡萄糖、果糖属于 ,蔗糖、麦芽糖属于 ,淀粉、纤维素属于 。

思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与纤维素也是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二、糖类的化学性质1.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1)麦芽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淀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纤维素:二次备课 2.葡萄糖的氧化反应(1)生理氧化 1 mol 葡萄糖缓慢氧化放出2804 kJ 能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与银氨溶液反应银氨溶液的配制: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的稀氨水,直到 。

苏教版必修2学案课时29《糖类》

苏教版必修2学案课时29《糖类》

课时29 糖类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学海导航](一)糖类物质的分类与存在1、几种糖类的比较名称组成在自然界的存在葡萄汁、蜂蜜、带甜味的水果甘蔗、甜菜等植物的种子和块根、大米、小麦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说明:①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分子式(C6H10O5)n表示,由于n值不同,他们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就是淀粉和纤维素本身,不同分子的n值也有不同;②像淀粉纤维素这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_化合物,简称_______。

③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n(H2O)m,所以,人们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

2、糖类的分类(二)糖类的主要物理性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颜色状态味道水溶解性(三)糖类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与应用实验2 硝酸银溶液加稀氨水配制成银氨水溶液,再加入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出现_____ 反应生成______实验3 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CuSO4溶液生成________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_________ 用于_________检验实验4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_______色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得到溶液冷却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加碘水用NaOH溶液中和后与Cu(OH)2共热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说明:①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利用这个反应原理,可以制_______________,葡萄糖在该反应中作____________剂;②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稀氨水,反应条件为水浴加热;③实验关键:试管要光滑洁净,混合溶液加热要均匀,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振荡;2、与新制的Cu(OH)2反应说明:①实验中所用的Cu(OH)2必须是新制的,且NaOH应过量②该反应也可用来检验醛基,在医疗上曾用于检验尿糖3、淀粉、纤维素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思考酸在淀粉水解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检验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先用NaOH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葡萄糖的缓慢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糖类的主要用途[学业测试]一、选择题1.医院里检验糖尿病患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入Cu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后若产生红色沉淀说明病人尿中含有()A.脂肪B.葡萄糖C.乙酸D.蛋白质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B.Cu(OH)2悬浊液C.石蕊试液D.Na2CO3溶液3.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有机物是()A .蔗糖B .麦芽糖C .乙酸乙酯D .甲酸乙酯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 A .纤维素在稀硫酸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B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 .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D .淀粉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5.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同分异构体 B .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 .淀粉人体内水解,产生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提供能量D .淀粉遇碘水呈蓝色6.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① B .②①④③① C .②④①③① D .③④①②①7.糖元[(C 6H 10O 5)n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的肌肉中,所以又叫做动物淀粉和肝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了解糖类物质的种类及常见的物理性质,有个大致认识。
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经验判断,从化学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
识记糖类的分子式。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问题4】人生病身体虚弱时,注射葡萄糖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教学重点
葡萄糖、淀粉的性质。
教学难点
葡萄糖检验、淀粉的水解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使用
课件、导学案、实验仪器与试剂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展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图片
【投影】糖类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板书】糖类
【过渡】糖类物质有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学生思考、回答
学案上写出该水解的化学 方程式,学生代表黑板板书。
再次感受糖类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并且给我们活动提供能量,它们的作用很大。
【投影】实验设计内容
有一份淀粉水解液样品,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①该淀粉是否水解
②若水解,该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评价】
肯定学生方案设计,同时作适当的提醒和补充。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教师辅助,探究样品的水解情况。
学生和老师一起归纳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知识点。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意识。
另一方面,也巩固了葡萄糖和淀粉检验方法。知道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再次感受性质决定用途,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落实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给学生化学学习的常见方法,养成归纳小结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学生思考、回答
创设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葡萄糖的检验作铺垫。
【过渡】
【探究实验】
实验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投影】
银镜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
实验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
实验2:葡萄糖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
【知识链接】
尿糖和血糖的检验方法
1、学生认真看实验步骤、小组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探究葡萄糖的性质。
2、每组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在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
3、选出代表汇报。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归纳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小组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过渡,投影】
富含淀粉的实物照片
【设置问题5】淀粉是没有甜味的,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会感觉 到有甜味呢
【点评,补充讲解】
【讲解】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稀硫酸代替酶,在加热的条件下探究淀粉的水解情况。
【归纳小结】淀粉的水解情况。
【投影】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归纳小结】
性质
1、生理氧化反应
2、检验方法
四、淀粉的性质
淀粉水解
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代表呈现,比较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学生代表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小结实验结论。
学生观看图片,回顾葡萄糖的性质。
【设置问题3】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1、学生了解糖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核对糖类的部分物理性质。
2、学生判断、回答
了解身边的甜味剂--阿斯巴甜。
3、学生一起说出它们的分子式。
4、学生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通过不同物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进一步探究学习糖类性质的兴趣。
【投影】糖类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展示实物】
【设置问题1】
糖类物质都甜吗甜的物质就是糖类吗
【知识链接】
绿健牛奶的配料表中的阿斯巴甜不是糖类。
【投影】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
【设置问题2】
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为什么从糖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以及碳、氢、氧原子数的比例分析。
【点评,补充讲解】
【随堂反馈】
三道检测习题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讲解解题思路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力量。
【作业布置】
完善并上交学案
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继续巩固糖类的组成和性质
【课后探究】
1、以麦芽糖为原料,生产乙醇。
2、预习蛋白质的知识
拓展视野,预习下节课知识
了解其它糖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
教 学 设 计
学校:江苏省贾汪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教师:郑艳敏
课题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
教学目标
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