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说情节2-情节手法
知识丨小说情节的手法
知识丨小说情节的手法一、什么是情节手法“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一)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类别特点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2.叙述方式类别释义特点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2)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1)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2)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类别释义特点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之情节手法
表达效果(作用)
顺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 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 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 ,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
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为下文写西瓜的甜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主题表 达方面
科研试验队员的“渴”与后文中蒙古同胞送来西瓜的“甜”,科 研试验队员身陷险境却成功获救的前后对比,能更集中而深刻地 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三步:简概括,说效果
• 从情节安排来看,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集中 写“渴”这种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是为下文写西瓜的甜美做铺垫; 从主题表达上看,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了“帮助别 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内涵 线索 内容
种类
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 某人、某物、某事、某种情感、时间、空间。 分单线和双线,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 第二步:定角度,析运用
• 分析情节手法的运用,首先要找准切入角度,根据不 同的角度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分析时,言之有据是关键, 要善于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逐层进行阐释,不枝不蔓, 力求分析到位,如有必要,可列举条目。
【解题指导】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
• 题干中提到“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就显示出这是一道考查线索安 排技巧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要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两个角度去考虑。
赏析 小说的情节手法(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 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 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 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 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 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 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三、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 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一般有三种:
(1)基本模式。即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发展顺序。这种 情节模式符合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基本规律。 (2)“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而 往往会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以设置巧合、悬念、矛盾等方法横生枝节, 发生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种折直为曲的情节模式使小说显得跌宕 起伏,摇曳生姿。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 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 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 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 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 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 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 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 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 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小说情节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 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 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 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 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 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 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 1、文中某段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010全国新课标卷) • 2、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报复》2012江西卷 • 3、文中某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二十年后》 2008新课程、《遗璞》2009辽宁)
•
解题思路:①内容作用+②结构作用
见167页《山东高考》
• 情节安排的作用
小说的常பைடு நூலகம்结局及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 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杜十娘》)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 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 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 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
•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 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 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 美满生活的向往。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手法+课件
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
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我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 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 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 作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二、小说的特点
1.鲜明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高考考察的7大题型
①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梳理型 情节手法型 情节作用型
②揣摩人物形象 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形象的手法 形象的作用
③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的特点 描写环境的方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品味赏析语言 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的特点
作用:①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②解释说明了故事情节; ③衬托了人物形象; ④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⑤ 使结构曲折有致。
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 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只能写“我”的所见所闻。
优点: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便
于展开心理描写
缺点: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
职务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 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 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 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 -----莫泊桑《项链》
[转载]小说情节叙述手法、安排技巧
[转载]⼩说情节叙述⼿法、安排技巧(⼀)叙述⼿法1.叙述⼈称和叙述视⾓类别特 点第⼀⼈称(有限视⾓)第⼀⼈称只能局限于叙述⼈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样会受到⼀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称第⼆⼈称拉近了叙述者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称(全知视⾓)第三⼈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由。
它可以深⼊⼈物内⼼,将⼈物的⼼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不同⼈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的事情。
2.叙述⽅式类别释 义特 点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把某些发⽣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另外⼀些与中⼼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1)对主要情节或中⼼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2)衬托中⼼⼈物,丰富情节,深化⽂章主题。
补叙也叫追叙,在⾏⽂中⽤两三句话或⼀⼩段话对前边说的⼈或事做⼀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1)对上⽂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2)使⽂章结构完整,⾏⽂跌宕起伏,收到出⼈意料的效果。
若⽆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叙述,即叙述同⼀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件,再叙⼀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枝”,因此⼜叫作分叙。
(1)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2)拓展作品容量。
(⼆)安排技巧⼿法概念分析及作⽤阐释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种积极⼿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个谜⾯,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理得到满⾜。
小说的情节手法
作用:明线 ——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1)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 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 (2)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
(3)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注:1、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联接的 。如鲁迅小说《药》中“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联接 点就是“药”。 2、 寻找线索应重点关注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
“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
“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 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做陪衬和烘托,为
主要情节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 后,下面主要内容马上就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且是上一段 文字刻意强调的。
4.伏笔 伏笔指的是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 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帮助文章实现结构严谨、 情节发展合理的表达效果。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
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5.照应 照应是针对情节间的伏笔说的,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 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
相互比较而形成对比情节。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 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7.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
( 二)情节结构手法
1 、 线索 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某个物,也可以是作者的 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
情节的3种考法
衬托
铺垫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 突转 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
⑬就在这时, 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 “俘虏我的人就是他, 给我毙了他。 ”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⑭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 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 “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 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 蒂。 ⑯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 吗?”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 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 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 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2.叙述方式 类别 释 义 特 点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而是把某些发
倒叙 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 然后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 根据表达的 需要, 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 插叙 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 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 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21 段) 结局(⑬~○
内容要点 贝尔蒂俘敌 贝尔蒂护俘 贝尔蒂被俘 贝尔蒂脱险 贝尔蒂赴死
把握小说情节2—情节手法
(三)情节安排特殊技巧: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 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 还有详略得当、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②就全文来说,以一线索贯穿情节,可作线索的 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项链》 中的“项链”等。
2.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 (具体见优化) 悬念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峰回路转,跌宕起伏。 照应是针对情节间的伏笔说的,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 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帮助文章实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表达效果。 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 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体更鲜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空间;结尾出人意料式。如《铁》,出人
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还有麦琪的福悲 剧式结尾,大团圆式结尾等。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 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 运用的。 第三步 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 果。
• 自我检测:(2017全国卷1)《天嚣》第2 题
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
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7·高考全国卷Ⅰ)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题干 示例
(2015·高考全国卷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 ”,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明线是指在 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04 小说的情节手法(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及作用效果。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 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的人与他讲的故事间的 关系。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①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个体的主观体验):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 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 “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 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二)叙事情节安排技巧手法 1.悬念 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 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 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 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 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 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 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 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 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 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小说常考(情节概括、情节手法、情节作用)题型答题模板(二)
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梳理概括情节题一、【常见题型】“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5)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
二.思考角度:(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答题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2)分点概括情节式情节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或一个情节内部的细节)答题模式:按故事发展,分点归纳概述暗考型: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及主题的把握
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及主题的把握认识小说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人物把握人物形象三要素情节把握情节主题环境鉴赏写作技巧一、概括小说情节安排1.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3.常见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安排基本手法——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⑴完整叙述。
人物+事件+结果⑵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对情节安排的评价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二、赏析把握小说主题、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常见题型:⑴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⑵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⑶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小说赏析情节手法
小说赏析情节手法④从着墨多少上看,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 可谓浓墨重彩(当然, 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 点到为止, 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中在贾宝玉正式出场之前, 王夫人的话: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 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在情节手法上属于铺垫。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冷暖岛事王福日时至三月, 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 一呲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他们散落的这个小岛上, 能聚起来的老人也就这十几个了。
只要天气好, 这十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 在打谷场上拢一堆火, 吊起大茶壶, 一群老人摆桌放凳, 边喝茶边打牌, 时间就在丝丝啦啦的水沸声中悄然过去了。
但这天的气氛有些压抑, 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 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
“我们去看看吧!”老顺财说。
众人互相搀扶着往有田叔家去, 没走出几步, 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老顺财心里一紧, 这不年不节的, 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 一是丧。
若有喜事, 早该筹划了, 大家应该有耳闻, 若不是, 那只能是……老顺财脚下一踉跄, “有田叔!”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 脚步也快了起来。
快到有田叔家的时候, 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隐约递进了老顺财的耳朵, 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火药味道, 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 他想喊, 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 他不得不张大嘴, 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
一转弯, 就是有田叔家的大门了。
门开着, 有田叔的小孙子坐在一堆鞭炮屑上蹬腿号哭, 旁边站着他气鼓鼓的父亲。
“亮子, 出啥事儿了?”“顺财叔, 你们来啦!这孩子, 过年剩了一挂鞭炮, 被他偷出来放了, 这不年不节的, 您说该不该打?”“哎呀, 这算个啥啊?城里过年不是不让放鞭炮嘛!对了, 你们啥时候回来的?”“昨天回来的!”“你爹他……”“在屋里躺着呢!”“他身体好受些没?”“啊?我爹病了吗?他没说啊?!”“他……”老顺财刚想说有田叔昨天提早回家的事, 就看见有田叔挑开门帘走了出来, 红光满面的, 哪有半点病态?“好你个有田叔!”老顺财忽然想通了, “谎称生病原来是为了回家等儿子啊!”“我不是怕你们嫉妒吗?!”有田叔笑着赔礼, “你们的儿子过年不是都没回来吗?”“你个老东西, 我们还以为你……”“哈哈, 儿孙都在身边, 我就是去了, 也没啥遗憾啦!”有田叔开着玩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手法赏析++课件
(二)情节叙述的手法
2、叙述的人称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 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叙述时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但它能使小说叙述亲切自然,能直接自由地表达思 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第二人称赋子事物人格化, 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 增强文章 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3)叙述视角的转换
在很多小说中,不将一种视角一种人称一贯到 底,而是不断变换,以便比较全面地塑造人物 形象。
举个小例子:《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出场的人物众多,曹 雪芹在此就精心穿插了几组人物的有限视角叙述的方法, 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从黛玉的 视角看贾府,黛玉的视角看宝玉,再用别人的视角看黛 玉,这样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写得非常成功。
1.制造情节波澜技巧 衬托: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 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 鲜明。
(三)情节结构的手法
1.制造情节波澜技巧 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 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 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作用: 采收到意料之外、情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 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叙述的方法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 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 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 此又叫作分叙。
作用: 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增强故事的立体感,拓展作品容量。 ③照应得体。 ④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主题。
(二)情节叙述的手法
(4)时 空 集 中 故事发生在……这一地点,…(概括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 (具体见优化) 悬念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峰回路转,跌宕起伏。 照应是针对情节间的伏笔说的,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 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帮助文章实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表达效果。 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 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体更鲜明。
(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明辨 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 题型 局”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明确各类手法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情节叙述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叙述人称 和叙述方法。 1.叙述人称 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 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 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一般在问斩的结尾,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 文。(《智取生辰纲》补叙“四两拨千斤”,突出吴用 “智多星”的形象)
• ⑤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 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 ”,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明线是指在 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是指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 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 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 加突出。但需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 来联接的。如鲁迅小说《药》中“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 ”的联接点就是“药”。一般来说,寻找线索应重点关注小 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
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 “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 前。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 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
因为这两种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 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 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 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 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 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铺垫是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一般 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主要内容马上就紧 承前一段文字而来,且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判断一篇 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 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 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 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用来做铺 垫”,而应具体地答出“用什么内容做铺垫”。 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题时要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 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鲁迅的 《一件小事》中的“我”;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 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中的“我”——酒店里的小伙 计;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鲁迅《祝福》中的“我”。第 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 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精选课件
8
(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 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1.线索
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 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具体范例见优化) 线索的作用(1)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2)巧妙安排小 说结构,便于揭示主题。
(2015·高考浙江卷)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
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014·高考全国卷Ⅰ)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 示例
(1)×××部分在ຫໍສະໝຸດ 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把握小说情节 ——赏析情节手法
精选课件
1
题型二赏析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 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 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 叙述手法指作者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 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 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 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解答此类题 目需要:
• 2.叙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 次清晰。
•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 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 成悬念,引人入胜。(《祝福》)
•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 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 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故乡》中对闰土的回忆)
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
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7·高考全国卷Ⅰ)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题干 示例
(2015·高考全国卷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情节安排特殊技巧: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 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 还有详略得当、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