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十) 运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多解问题

合集下载

小专项(十) 运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多解问题

小专项(十) 运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多解问题

小专项(十) 运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多解问题 类型1针对腰长和底边长进行分类方法归纳:在解答等腰三角形边长旳问题时,当题目中旳条件没有指明旳这条边是腰长依旧底边长时,就要分类讨论,按腰和底边两种情况分类、假设涉及边旳长度,应运用三角形旳三边关系进行辨别取舍、1、(武汉中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2)、B(4,0)、假设在坐标轴上取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满足条件旳点C 旳个数是(A )A 、5B 、6C 、7D 、8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2BC ,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旳点P 共有(B )A 、7个B 、6个C 、5个D 、4个3、假设实数x ,y 满足|x -5|+y -10=0,那么以x ,y 旳值为边长旳等腰三角形旳周长为25、 类型2针对顶角和底角进行分类方法归纳:关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它旳一个内角旳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内角旳度数,假如题中没有确定那个内角是顶角依旧底角,就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在分类时要注意:三角形旳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相等、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52°,它旳一条腰上旳高与底边旳夹角为多少度?解:①假设旳那个角为顶角,那么底角旳度数为(180°-52°)÷2=64°,故一腰上旳高与底边旳夹角为26°;②假设旳那个角为底角,那么一腰上旳高与底边旳夹角为38°.故所求旳一腰上旳高与底边旳夹角为26°或38°.5、假如等腰三角形中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度数旳一半,求该等腰三角形各内角旳度数、解:设∠A ,∠B ,∠C 是该等腰三角形旳三个内角,且∠A =12∠B. 设∠A =x °,那么∠B =2x °.①假设∠B 是顶角,那么∠A ,∠C 是底角,因此有∠C =∠A =x °.∵∠A +∠B +∠C =180°,∴x +2x +x =180.解得x =45,故∠A =∠C =45°,∠B =90°;②假设∠B 是底角,∵∠A ≠∠B ,∴∠A 是顶角,∠C =∠B =2x °.∵∠A +∠B +∠C =180°,∴x +2x +2x =180.解得x =36,故∠A =36°,∠B =∠C =72°.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旳各内角分别为45°、45°、90°或36°、72°、72°.类型3针对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进行分类方法归纳:依照等腰三角形顶角旳大小能够将其分为锐角、直角或钝角三角形、不同旳三角形其高、中线、垂直平分线旳交点位置均不同,比如锐角三角形腰上旳高旳交点在那个三角形旳内部;直角三角形腰上旳高旳交点为两直角边旳交点;钝角三角形腰上旳高旳交点在那个三角形旳外部,因此在解答时需要分类讨论、6、△ABC 中,AB =AC ,AB 旳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旳直线相交成50°旳角,求底角旳度数、解:由题意可推断该三角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故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1,垂直平分线DE 与腰AC 相交,且∠AED =50°,那么∠A =40°,因此∠B =∠C =70°; ②如图2,垂直平分线DE 与腰AC 旳反向延长线相交,且∠AED =50°,那么∠EAD =40°,∠BAC =140°,因此∠B =∠C =20°.综上可知,等腰三角形旳底角为70°或20°.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上旳高等于另一边旳一半,那么等腰三角形底角旳度数是多少?解:设∠A 为顶角,那么∠ABC 、∠ACB 为底角、(1)假设∠A 为锐角,如图1,作BD ⊥AC 于点D ,依照题意有BD =12AB ,∠BDA =90°, ∴∠A =30°,∠ABC =∠ACB =75°;(2)假设∠A 为直角,依照题意“等腰三角形一边上旳高等于另一边旳一半”,这种情况无解;(3)假设∠A 为钝角,有三种情况:①如图2,作AD ⊥BC 于点D ,依照题意有AD =12AB ,∠ADB =90°, ∴∠ABC =∠ACB =30°;②如图3,作BD ⊥CA 旳延长线于点D ,依照题意有BD =12BC ,∠ADB =90°, ∴∠ABC =∠ACB =30°;③如图4,作BD ⊥CA 旳延长线于点D ,依照题意有BD =12AB ,∠ADB =90°, ∴∠BAD =30°,∠ABC =∠ACB =15°.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旳度数是75°、30°或15°.8、AC 为等腰△ABD 旳腰BD 上旳高,且∠CAB =60°.求那个三角形各内角旳度数、解:①如图1,高AC 在△ABD 旳内部,因为∠CAB =60°,∠ACB =90°,因此∠B =30°.因为BA =BD ,因此∠BAD =∠D =75°;②如图2,高AC 在△ABD 旳外部,因为∠CAB =60°,∠ACB =90°,因此∠ABC =30°.因此∠ABD =150°.因为BA =BD ,因此∠BAD =∠D =15°;③如图3,高AC 在△ABD 旳外部,因为∠CAB =60°,∠ACB =90°,因此∠B =30°.因为DA =DB ,因此∠BAD =∠B =30°.因此∠ADB =120°.综上所述,那个三角形各内角旳度数分别为30°,75°,75°或150°,15°,15°或120°,30°,30°.。

再谈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再谈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再谈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我们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往往容易产生漏解或增解现象,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考虑不全面.下面再次通过实例来说明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一、与边长有关的分类讨论解题中经常遇到两种问题:一是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二是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一条边长,求其它两边的长,或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两边的数量关系,求腰长或底边长.这两种问题往往未指明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边,因此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①哪是底边哪是腰;②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这两个关键点在解题中缺一不可.此类题型记忆口诀:底边不可大,腰不可小,要符合三边关系定理.1.知两边,求周长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9 cm ,求三角形的周长.分析 当腰长为5 cm ,底边长为9 cm 时,周长=5+5 +9=19(cm);当腰长为9 cm ,底边长为5 cm 时,周长=9+9+5=23(cm).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 cm ,求三角形的周长.分析 当腰长为9 cm ,底边长为4 cm 时,周长=9+9 +4=22(cm);当腰长为4 cm 时,底边长为9 cm 时,因为4+4<9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三角形的周长为22 cm.2.已知周长,求两边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 cm,一边长为4 cm ,求其它两边的长度. 分析 若腰长为4 cm ,则底边长为14 cm -2×4 cm=6(cm);若底边长为4 cm ,则腰长为(14-4)÷2=5(cm).所以其它两边长分别为4 cm,6 cm,或5cm,5 cm.例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 cm,两边之差为6 cm ,求其腰长.分析 设腰长为x cm ,底边长为y cm.若x y >,由题意,可得2246x y x y +=⎧⎨-=⎩,解得104x y =⎧⎨=⎩. 所以腰长为10 cm.若x y <,可得2246x y y x +=⎧⎨-=⎩,解得612x y =⎧⎨=⎩. 因为6 +6=12不符合三边关系定理,舍去.二、与角有关的分类讨论对于等腰三角形,在遇到与角有关的问题时,若条件中未指明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就要注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先假设已知角是顶角或底角,然后运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运算.1.知一角,求两角此类问题涉及到三种情况:①已知内角为锐角,则它可能为底角还可能为顶角;②已知内角为直角,则它只能为顶角;③已知内角为钝角,则它只能为顶角.若题目给出的已知角为外角,只需将与外角匹配的内角求出,再对照以上三种情况进行求解.例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50°,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分析略.答案:50°,80°,或65°,65°)例6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求其它的两个角的度数.(分析略.答案:80°,20°,或50°,50°)2.知两角比值,求各角此类问题需要就两角中的其中一角为顶角或底角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例7 在等腰ABC ∆中,:5:2A B ∠∠=,求A ∠的度数.分析 若A ∠为顶角,则5180100522A ∠=⨯︒=︒++; 若A ∠为底角,则 518075552A ∠=⨯︒=︒++. 3.知高与腰的夹角,求各角三角形高的位置由三角形的类型确定,所以要对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这三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同时在分类讨论的基础上,防止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漏解.例8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求顶角的度数.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分别就该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两种情形分类讨论.先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作图如下(如图1、图2).根据图形不难得出顶角度数为60°或120°.例9 已知BD 是等腰ABC ∆一腰上的高,且50ABD ∠=︒,求ABC ∆顶角的度数. 分析 本题只知ABC ∆中,B ∠是底角,而未知A ∠是顶角还是底角,且未知ABC ∆是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因此要分类讨论:①若点A 为顶角顶点,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则顶角140BAC ∠=︒;②若点A 为顶角顶点,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则顶角40A ∠=︒;③若点A 为底角顶点时,则ABC ∆只能为钝角三角形,则顶角100ACB ∠=︒.综上所述,ABC ∆顶角的度数为140°或40°或100°(如图3、4、5).三、中线划分周长问题等腰三角形中边上的中线一共三条,底边中线将等腰三角形分成左右全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而腰上的中线则可能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上下两个边长不相等的三角形.当题目要求回答等腰三角形边长时,需要就给出的两段周长进行分类讨论,即讨论两种对应情况.同时,在涉及三角形边长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验证结果是否满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例10 已知一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9和12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分析 设腰长为2x ,底边长为y ,由题意可得2912x x x y +=⎧⎨+=⎩,解得39x y =⎧⎨=⎩. 则腰长为6, 底边长为9;或2129x x x y +=⎧⎨+=⎩,解得45x y =⎧⎨=⎩. 则腰长为8,底边长为5.四、坐标系中的顶点问题在等腰三角形出现在坐标系中,同样需要对已知顶点的位置、构成的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只有把可能出现的三角形类型讨论清楚,这种类型的问题才不会漏解.例11 已知点(2,0),(0,2)A B ,试在x 轴上确定点M ,使得MAB ∆为等腰三角形,试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分析 此题只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所以讨论该边是底边的情况,然后讨论该边是腰的情况.若该边为底边,则x 轴上有且仅有一点为等腰三角形顶点;若该边为腰,则可先假设A 点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圆,与x 轴相交的点即为解.然后假设B 点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圆,与x 轴相交的点即为解,如图6所示.根据坐标系及边长对应相等关系得出M 点坐标,即存在四个M 点,分别为: 12(222,0),(2,0)M M +-,34(222,0),(0,0)M M -.五、形状分割问题等腰三角形的分割问题是等腰三角形例题中的难点,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分类标准.从顶角分类入手,这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12 如果经过等腰三角形的一顶点的直线,能把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求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分析 讨论顶角分别是直角、钝角和锐角三种情况.当顶角为直角时,如图7,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当点D 为BC 中点时,AD BD CD ==,因此90BAC ∠=︒满足题意;当顶角为钝角时,如图8.若需满足,,AB BD AD DC AB AC ===,则顶角108BAC ∠=︒;当顶角为锐角时,则可能存在两种分割情况:①如图9, ,AD BD BC AB AC ===,则顶角36A ∠=︒;②如图10, ,,AD BD BC CD AB AC === ,则顶角180()7A ︒∠=. 总之,分类讨论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还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综合,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考查学生分类讨论能力的试题,为帮助同学们提高对此类问题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例:一、要讨论谁是底边或腰长例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A. 12 B 17 C 19 D 17或19分析:题中并未说明5或7是底边,还是腰,应分情况讨论.解:当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5时,此时7为底边,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满足题意的三角形的周长为5+5+7=17;当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7时,此时5为底边,也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满足题意的三角形的周长为7+7+5=19.综上知选D.例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x-2,4x-3,6-2x,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三边长,说明有两边相等,但不知谁是腰,必须分三种情况分析.解:(1)当3x-2=4x-3时,即x=1,则三边为1,1,4,由于1+1<4,所以不成立;(2)当3x-2=6-2x时,即85x=,则三边长为141714555、、,由于141417555+>,所以成立;(3)当4x-3=6-2x时,即x=1.5,则三边为2.5,3,3,由于2.5+3>3,所以成立.由上可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9或8.5.说明: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有222b b aa+<<.二、要讨论腰与底谁较大例3、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从底边上的一个顶点引腰的中线,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求腰长.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是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这里可能是腰比底长,也可能是底比腰长,应分两种情况讨论,因为是中线,周长分成的两部分之差就是腰长与底边长之差.解:不妨设腰长为x cm,底边长为y cm ,根据题意有(1)当腰长大于底边时,有2220x yx y-=⎧⎨+=⎩,解得221633x y==、;(2)当腰长小于底边时,有2220y xx y-=⎧⎨+=⎩,解得68x y==、;因为两种情形都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腰长为223cm或6cm.说明:分类讨论后,要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来判断所给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避免造成错解.三、要讨论谁是底角或顶角例4、(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求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求底角.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可能指底角,也可能指顶角,须分情况讨论,但顶角可以是锐有、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解:(1)当30°是底角时,底角即为30°;当30°是顶角时,底角为180302︒-︒,即为75°;(2)因100°只能是顶角,所以底角是1801002︒-︒,即为40°.说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直角、钝角,但顶角可以为锐角、直角、钝角.四、要讨论高在三角形内部或外部例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高12AD BC=,求∠BAC的度数.分析:题中未交代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必须分三种情况讨论.解:(1)当BC为底边时,则D是BC中点,△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2)当BC为腰,且高AD在△ABC内部时,1122AD BC AB==,∠B=30°,所以∠BAC=75°;(3)当BC为腰,且高AD在△ABC的外部时,1122AD BC AB==,∠DBA=30°;所以∠BAC=15°.综上所述∠BAC的度数可以为15°、75°、90°.说明:由于题目的图形未画出,因此考虑情况时要周全,不要出现漏解.试一试:1、在活动课上,小红已有两根长为4cm、8cm的小木棒,现打算拼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小红应取的第三根小木棒长是_____Cm.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为A(-2,0),B(2,0)画出等腰三角形ABC(画出一个即可),并写出你画出的ABC的顶点C的坐标.3、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 ,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 (用一句话表示)“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当面临的问题不宜用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种形式叙述时,我们就要想到“分类讨论”——“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下面就让“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大放光彩”吧!例1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A、60°B、120°C、60°或150°D、60°或120°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顶角是锐角时,如图1,∵∠ABD=30°,∠ADB=90°,∴∠A=60°;②当顶角是钝角时,如图2,∵∠ABD=30°,∠ADB=90°,∴∠BAD=60°,∴∠BAC =120°.所以顶角度数为60°或120°,所以选D .例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7 B 、3 C 、5或3 D 、5分析:长为3的边可能是底边,也可能是腰,因此有两种情况,①若长为3的边为底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3; ②若长为3的边为腰,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3-3)÷2=5.故选C .说明:边长为3的边、可能是底边,不要只认为它是腰.例3 已知点A 和点B ,以点A 和点B 为其中两个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以作出(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分析:如图3,以线段AB 为底边可作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以AB 为腰可作出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共可作出6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C . 说明:解题时容易忽视为腰长的情况,因此,分析问题一定要用心,充分考虑各种情形. 例4 如图4,在等边△ABC 所在的平面内求一点P ,使△P AB 、△PBC 、△P AC 都是的等腰三角形,你能找到几个这样的点?画图描述它们的位置.分析:如图4,△AB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1p 满足条件,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弧,交AC 的垂直平分线于2p 、3p 两点,则△、、、AC P BC P AB P 222∆∆、、、AC P BC P AB P 333∆∆也是等腰三角形,同样可以在AB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再找到4个点P ,使△P AB 、△PBC 、△P A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共有7个点.画出的图形如图4.说明:此题乍一看只能确定在△ABC 内一点,关键要注意三个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哪两条边.分类讨论探究题既是中考热点又是考生易错点,克服方法是解题时常提醒自己:“还有其它情况吗?”切记!…图1B 图2 图3B。

专题10 多个等腰三角形求角度(解析版)

专题10 多个等腰三角形求角度(解析版)

专题10 多个等腰三角形求角度1.如图,在第一个△ABA 1中,∠B =20°,AB =A 1B ,在A 1B 上取一点C ,延长AA 1到A 2,使得A 1A 2=A 1C ,得到第二个△A 1A 2C ;在A 2C 上取一点D ,延长A 1A 2到A 3,使得A 2A 3=A 2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则第5个三角形中,以点A 4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A .5°B .10°C .175°D .170°【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第一个△ABA 1中,∠B =20°,AB =A 1B ,可得∠BA 1A =80°,依次得∠CA 2A 1=40°…即可得到规律,从而求得以点A 4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详解】解:1ABA △中,20B ∠=︒,1AB A B =,1180802B BA A ︒-∠∴∠==︒, 121A A AC =,1BA A ∠是△12A A C 的外角, 121402BA A CA A ∠∴∠==︒ 同理可得:3220DA A ∠=︒,4310EA A ∠=︒,1802n n A -︒∴∠=, ∴以点4A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548052A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底角的度数然后发现规律.2.如图,8∠=︒BOC ,点A 在OB 上,且1OA =.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 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 于点1A ,得第1条线段1AA ;再以1A 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 于点2A ,得第2条线段12A A ;再以2A 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 于点3A ,得第3条线段23A A ;……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 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 的值是( )A .9B .10C .11D .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依次可得∠A 1AA 2的度数,∠A 3A 1A 2的度数,∠A 3A 2A 4的度数,∠A 4A 3C 的度数,…依次得到规律,再根据三角形外角小于90°,即弧线与角的另一边无交点,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可知:AO =A 1A ,A 1A =A 2A 1,…则∠AOA 1=∠OA 1A ,∠A 1AA 2=∠A 1A 2A ,…∵∠BOC =8°,∴∠A 1AA 2=16°,∠A 3A 1A 2=24°,∠A 3A 2A 4=32°,∠A 4A 3C =40°,…∴8°n <90°,解得n <1114, ∵n 为整数,故n =1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规律进行求解.3.如图,△ABC 中,AB =AC ,AD =DE ,∠BAD =19°,∠EDC =11°,则∠DAE 的度数为( )A .59°B .57°C .61°D .60° 【答案】C【解析】【分析】设DAE x ∠=,则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80192x C ︒-︒-∠=,AED x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ED C EDC ∠=∠+∠,由此解方程求出x ,即DAE ∠的度数.【详解】解:设DAE x ∠=,AB AC =,∴1801801922BAC x C ︒-∠︒-︒-∠==, AD DE =,∴AED DAE x ∠=∠=,AED C EDC ∠=∠+∠,∴18019112x x ︒-︒-=+︒, 解得61x =︒,∴61DAE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MON =30°,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8B 8A 9的边长( )A .16B .64C .128D .256【答案】C【解析】【分析】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A1B1A2是等边三角形,∴A1B1=A2B1,∠3=∠4=∠12=60°,∴∠2=120°,∵∠MON=30°,∴∠1=180°-120°-30°=30°,又∵∠3=60°,∴∠5=180°-60°-30°=90°,∵∠MON=∠1=30°,∴OA1=A1B1=1,∴A2B1=1,∵△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11=∠10=60°,∠13=60°,∵∠4=∠12=60°,∴A1B1∥A2B2∥A3B3,B1A2∥B2A3,∴∠1=∠6=∠7=30°,∠5=∠8=90°,∴A2B2=2B1A2,B3A3=2B2A3,∴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16,…∴△AnBnAn+1的边长为2n-1,∴△A8B8A9的边长为28-1=27=12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 3B 3=4B 1A 2,A 4B 4=8B 1A 2,A 5B 5=16B 1A 2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5.“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借助如图①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意一角.如图②,这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槽的棒OA ,OB 组成,两根棒在O点相连并可绕O 转动,点C 固定,点D ,E 可在槽中滑动,OC CD DE ==.若81BDE ∠=︒,则AOB ∠的度数是( )A .24°B .27°C .30°D .33°【答案】B【解析】【分析】 设∠O =x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DE =∠O +∠OED =3x =81°,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O =x ,∵OC =CD ,∴∠O =∠CDO =x ,∴∠DCE =2x ,∵DC =DE ,∴∠DCE =∠DEC =2x ,∴∠BDE =∠O +∠OED =3x =81°,∴x =27°,∴∠AOB =27°.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过程如下:设()090BAC θθ∠=︒<<︒,现把长度相等....的小棒依次摆放在射线AB 、AC 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两射线上,从点A 1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 1A 2为第1根小棒,且A 1A 2=AA 1.若只能摆放5根小棒,则θ的范围是( ).A .15°<θ<18°B .15°<θ≤18°C .15°≤θ<18°D .15°≤θ≤1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θ表示出其它角度,再题目条件,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最后的范围.【详解】解:∵A 1A 2=AA 1,∴12AA A 为等腰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外交的性质,得212A A C A ∠=∠,又∵小棒长度都相等,∴123A A A △为等腰三角形,∴231212A A A A AC A ∠=∠=∠, ∴232313BA A A A A A A ∠=∠+∠=∠,同理可得到434534A A C A A A A ∠=∠=∠,64546555A A A A A A A θ∠=∠=∠=,654656A A C A A A A θ∠=∠+∠=,又∵只能摆放五根小棒,∴690590θθ≥︒⎧⎨<︒⎩, 解得1518θ︒≤<︒,故选:C .【点睛】本题只要考察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不等式,求出最后答案.7.如图,点B ,C 在射线AN 上,点D ,E 在射线AM 上,且AB BE CE CD AD ====,则A ∠的度数是( )A .28︒B .30C .34︒D .36︒【答案】D【解析】【分析】设A x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CD AEB x ∠=∠=,由外角的性质2CBE CDE x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180A BCE CED x ∠+∠+∠==︒即可.【详解】解:设A x ∠=, AB BE CE CD AD ====∴ACD AEB x ∠=∠=,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CBE CDE x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2BCE CED x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180A BCE CED x ∴∠+∠+∠==︒,36x ∴=︒,36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等式求解.8.如图,在第1个1ABA △中,30B ∠=︒,1AB A B =,在1A B 上取一点C ,延长1AA 到2A ,使得121A A AC =;在2A C 上取一点D ,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2A A A D =;…按此作法进行下去,第n 个三角形的以n A 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为( )A .1302n +︒B .1752nC .1752n +︒D .1302n -︒ 【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 1A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 个三角形的以An 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详解】解:∵在△ABA 1中,∠B =30°,AB =A 1B ,∴∠BA 1A =180°−∠B 2=75°,∵A 1A 2=A 1C ,∠BA 1A 是△A 1A 2C 的外角,∴∠CA 2A 1=∠BA 1A 2=75°÷2=37.5°;同理可得∠DA 3A 2=18.75°,∠EA 4A 3=9.375°,∴第n 个三角形的以An 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为1752n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如图,ABC 中,∠A =30°,AB =AC ,D 、E 分别是AC 、AB 上两点,且BD =BE =BC ,连接DE ,则∠BDE =_________【答案】67.5°【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 =∠ABC =75°,再由BD =BC ,得到75BDC C ∠=∠=︒,则45EBD ABC DBC ∠=∠-∠=︒,由BD =BE ,则18067.52EBD BDE BED ︒-∠∠=∠==︒. 【详解】解:∵∠A =30°,AB =AC , ∴180===752A C ABC ︒-︒∠∠∠, ∵BD =BC ,∴75BDC C ∠=∠=︒,∴18030DBC C BDC ∠=︒-∠-∠=︒,∴45EBD ABC DBC ∠=∠-∠=︒,∵BD =BE , ∴18067.52EBD BDE BED ︒-∠∠=∠==︒, 故答案为:6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数学活动,其过程如下:如图,设∠BAC =α(0°<α<90°).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AB 、AC 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两条射线上,从点A 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 1A 2为第1根小棒,且A 1A 2=AA 1,若只能摆放5根相同的小棒,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15°≤α<18°【解析】【分析】本题需先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不等式,解出α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详解】解:∵A 1A 2=AA 1,∴∠A =∠A 1A 2A =α,∵A 1A 2=A 2A 3,∴∠A 2A 1A 3=∠A 2A 3A 1=2α,∵A 3A 2=A 3A 4,∴∠A 3A 4A 2=∠A 3A 2A 4=α+2α=3α,∵A 4A 3=A 4A 5,∴∠A 4A 3A 5=∠A 4A 5A 3=α+3α=4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6α≥90°,5α<90°,∴15°≤α<18°.故答案为:15°≤α<18°.【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并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结合是本题的关键.11.如图,D ,E 为ABC 的边BC 上两点,80AEC ∠=︒,BD AD =,DE AE CE ==,则BAC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10°##110度 【解析】【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CAD =90°,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BAD 的度数,进而可求解.【详解】解:∵DE =AE =CE ,∴∠ADE =∠DAE ,∠C =∠CAE ,∵∠ADE +∠DAE +∠C +∠CAE =180°,∴∠DAE +∠CAE =∠CAD =90,∵∠AEC =80°,∴∠ADE +∠DAE =∠AEC =80°,∴∠ADE =∠EAD =40°,∵BD =AD ,∴∠B =∠BAD ,∵∠ADE =∠B +∠BAD =2∠BAD ,∴∠BAD =20°,∴∠BAC =∠BAD +∠CAD =20°+90°=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CAD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AC BD ==,215∠=︒,那么1∠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65︒【解析】【分析】根据AB AC BD ==,可得C B ∠=∠,1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AB AC BD ==∴C B ∠=∠,13∠=∠,23180B C ∠+∠+∠+∠=︒1318022C ∴∠=∠=︒-∠-∠又12C ∠=∠+∠218022C C ∴∠+∠=︒-∠-∠318022C ∴∠=︒-∠18030503C ︒-︒∴∠==︒ 12155065C ∴∠=∠+∠=︒+︒=︒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小丽从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中恰好剪出五个如图所示的小等腰三角形,其中BC =BD ,EC =EF =FG =DG =DA ,则∠B =_________°.【答案】67.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求解即可.【详解】解:设∠ECF =x ,∵EC =EF ,∴∠EFC =∠ECF =x ,∴∠GEF =2x ,∵EF =GF ,∴∠FGE =∠GEF =2x ,∴∠DFG =∠FGE +∠ECF =3x ,∵DG=GF,∴∠GDF=∠DFG=3x,∴∠AGD=∠GDF+∠ECF=4x,∵DG=DA,∴∠A=4x,∴∠BDC=∠A+∠ECF=5x,∵BC=BD,∴∠BDC=∠BCD=5x,∴∠ACB=∠BCD+∠ECF=6x,∵AB=AC,∴∠B=∠ACD=6x,∵∠A+∠B+∠ACB=180°,∴4x+6x+6x=180°,解得:x=454︒,∴∠B=4564︒⨯=67.5°.故答案为:6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边AC上一点,AD=BD,BC=DC,则∠A的大小是_________.【答案】180 7︒【解析】【分析】由AD=BD,BC=DC可知,△ABD,△BCD为等腰三角形,设∠A=∠ABD=x,则∠CDB =∠CBD=2x,又由AB=AC可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ABC=∠C=3x,在△ABC 中,用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详解】解:∵AD =BD ,BC =DC ,∴△ABD ,△BCD 为等腰三角形,设∠A =∠ABD =x ,则∠CDB =∠CBD =2x ,又∵AB =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ABC =∠C =3x ,在△ABC 中,∠A +∠ABC +∠C =180°,即x +3x +3x =180°,解得x =1807︒, 即∠A =1807︒. 故答案为:1807︒.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外角的性质,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15.如图,在钢架AB 、AC 中,从左至右顺次焊上7根相等长度的钢条12PP 、23P P 、34P P …来加固钢架,且112AP PP =,则BAC ∠的最大值为______°.(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2【解析】【分析】设∠BAC =x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AP 6P 7,∠AP 7P 6,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设∠BAC =x ,∵AP 1=P 1P 2=P 2P 3=…=P 6P 7,∴∠A =∠AP 2P 1=x ,∴∠P 2P 1P 3=2x ,∴∠P 3P 2P 4=3x ,…,∠P 7P 8P 6=7x ,∴7x <90°且8x >90°,则11.25°<∠BAC <(907)°, 故∠BAC 的最大值约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规律探寻题,难度较大.16.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BC AD DE EB ====,则A ∠=________.【答案】45︒【解析】【分析】设∠A =x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性质进行分析得出∠ABC =∠C =∠BDC902x DBC A x ︒︒︒=-∠=∠=,,2x EBD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 的度数.【详解】解:设∠A =x °∵AB =AC ,BD =BC∴∠ABC =∠C =∠BDC 902x DBC A x ︒︒︒=-∠=∠=, ∵AD =DE =BE∴∠A =∠AED =2∠EBD =2∠EDB ∴2x EBD ︒∠= ∵∠ABC =∠C ∴9022x x x ︒︒︒︒-=+ ∴x =45即∠A 等于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运用.17.如图,在ABC 中,AB AC CD ==,点D 在BC 上,且AD BD =,求BAC ∠的度数.【答案】∠BAC =108°.【解析】【分析】利用AB =AC ,可得∠B 和∠C 的关系,利用AD =BD ,可求得∠CAD =∠CDA 及其与∠B 的关系,在△ABC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 ,进一步求得∠ABC ,得到结果.【详解】解:∵AB =AC ,∴∠B =∠C ,∵BD =AD ,∴∠B =∠DAB ,∵AC =DC ,∴∠DAC =∠ADC =2∠B ,∴∠BAC =∠BAD +∠DAC =∠B +2∠B =3∠B ,又∠B +∠C +∠BAC =180°,∴5∠B =180°,∴∠B =36°,∠C =36°,∠BAC =10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对等角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8.已知:如图,A 1,A 2,A 3是∠MON 的ON 边上顺次三个不同的点,B 1,B 2,B 3是∠MON 的OM 边上顺次三个不同的点,且有OA 1=A 1B 1=B 1A 2=A 2B 2=B 2A 3(1)当∠MB 1A 2=45°时,∠MON =_______;(2)若OM 边上不存在B 3点,使得A 3B 3=B 2A 3 ,则∠MON 的最小值是_______.【答案】(1)15°(2)18°【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2)由OM 边上不存在B 3点,使得A 3B 3=B 2A 3 ,则OM 边上不存在B 3点,使得323332A B B A B B =∠∠,则32390180A B B ︒≤∠<︒,再由323325A B B MON OA B MON ∠=∠+∠=∠求解即可.(1)解:∵OA 1=A 1B 1=B 1A 2=A 2B 2=B 2A 3∴1111AOB A B O =∠∠,112121B A A B A A =∠∠,∵1121111112B A A AOB A B O AOB ∠=∠+∠=∠,1212MB A MON B A O =+∠∠∠, ∴1212=3=45MB A MON B A O MON =+︒∠∠∠∠,∴∠MON =15°;故答案为:15°;(2)解:∵OM 边上不存在B 3点,使得A 3B 3=B 2A 3 ,∴OM 边上不存在B 3点,使得323332A B B A B B =∠∠,∴32390180A B B ︒≤∠<︒ ,同理可求出223224B A A MON OB A MON =+=∠∠∠∠ ,∴323325A B B MON OA B MON ∠=∠+∠=∠,∴905180MON ︒≤<︒∠,∴1836MON ︒≤<︒∠,故答案为:18°.。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

浅探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南陵县弋江蒲桥初中张一中摘要:在解答数学问题时,会遇到多解情况,需要我们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讨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分类讨论思想。

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关键词: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思想在日常教学练习及中考中经常会出现关于等腰三角形的题,此类题学生得分通常较低,学生没有分类思想,造成漏解情况。

下面就关于等腰三角形的各种分需类题型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当已知边不能确定是腰还是底边时,需讨论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7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1cm,求周长。

简析:已知条件中并没有指明5和7谁是腰长谁是底边的长,因此应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类讨论。

当5是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7,则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7;当7是腰长时,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5,则此时周长等于19。

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7cm或19cm。

解(2)当腰长为5时,因为5+5<11,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长为11时,因为11+11>5,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周长为:11+11+5=27;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7cm。

说明: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底哪是腰时,应分类讨论,但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二、当已知角不能确定是顶角或底角时,需讨论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A. 30°B. 75°C. 105°D. 30°或75°简析:75°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

当75°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180°-75°×2=30°;当75°角是顶角时,则顶角的度数就等于75°。

例析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问题

例析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问题

例析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问题
多解问题是指一个方程有多个解的情况,比如例析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问题。

等腰三角形有三条线:两条相等的腰,一条组成顶点的斜边。

例析等腰三角形边长乘积等于周长的4倍,则数学表达式为: a*a*√3=4*P,其中a是等腰三角形的边长,P是周长。

因此方程有多解的情况:
1. 当腰和周长相等时,腰a=2*√3, P=4*√3,此时该等腰三角形是一个正三角形。

2. 当腰a比P大时,腰a=P/√3,腰长过长此时等腰三角形内部会有空隙。

3. 当腰a比P小时,腰a=P/(√3+1/4),此时等腰三角形内部会有溢出。

以上就是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探究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探究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探究
分类讨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将问题按照不同的情况分类讨论,从而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中,分类讨论是一个常见的解题方法。

在等腰三角形问题中,分类讨论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考虑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因此,如果在等腰三角形中遇到需要求边长或者角度的问题,可以应用分类讨论。

例如,如果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和顶角,则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解题。

但是如果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无法直接应用三角函数求解。

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分类
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假设等腰三角形ABD的两个底角A、B分别为α、β,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两种情况来考虑。

第一种情况是当角A等于角B时,即α=β。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这时三角形ABD的其中一条边BD为底边,与这条底边相等的两侧边AD和DB 也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得AD=DB=(180-2α)/2。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等腰三角形问题中,分类讨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解决问题。

对于已知一个角度和一条边长,我们可以直接运用三角函数求解;对于已
知两个角度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分类讨论的方式,将问题分为两种情况来考虑,从而更
快地得到答案。

此外,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问题时,分类讨论也是一个常用
的思想方法。

期末复习专题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期末复习专题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B C
50°
50°
B
2、以BC为一边
1、以AC为一边
C A
B A
C
A
C
3、以AB为一边
B C
A
C B
CB
A
B
A
B
C
A
B
主要思想:
不重复不遗漏!
1.角的分类:顶角、底角 2 .边的分类:腰、底边
一、遇角需讨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 则 其顶角为__8_0_°_或__2_0_°__
A
且点D在D’的位置,E在E’的为时,
如图,与(1)类似地也可以求得
C
D’ B
∠DCE =∠ACB÷2=200。
E’
D
(3)当点D、E在点A的两侧,
A
且E点在E’的位置时,如图,
∵BE’=BC,
C
B
∴∠ BE’C=(180O- ∠CBE) ÷2= ∠CBA ÷2 ,
∵AD=AC,
E’
∴∠ADC=(1800-∠DAC)÷2=∠BAC÷2,AADD NhomakorabeaB
C
B
C
三、遇中线需讨论
变式:等腰三角形底边为5cm,一腰上的中线
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其周长
为 21cm 。
A
A
D
D
B
C
B
C
注意:要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 成三角形。
四、遇高需讨论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 角为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 是__6_0_°_或__1_2_0_°____
C
C
D
A
E
B

小专题(十) 运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多解问题.doc

小专题(十) 运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多解问题.doc

小专题(十)运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多解问题类型1针对腰长和底边长进行分类方法归纳:在解答已知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当题目中的条件没有指明已知的这条边是腰长还是底边长时,就要分类讨论,按腰和底边两种情况分类.若涉及边的长度,应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辨别取舍.1.(武汉中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A.5 B.6 C.7 D.8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B)A.7个B.6个C.5个D.4个3.若实数x,y满足|x-5|+y-10=0,则以x,y的值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类型2针对顶角和底角进行分类方法归纳:对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如果题中没有确定这个内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就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在分类时要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相等.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52°,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多少度?解:①若已知的这个角为顶角,则底角的度数为(180°-52°)÷2=64°,故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6°;②若已知的这个角为底角,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8°.故所求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6°或38°.5.如果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一半,求该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解:设∠A ,∠B ,∠C 是该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且∠A =12∠B. 设∠A =x °,则∠B =2x °.①若∠B 是顶角,则∠A ,∠C 是底角,于是有∠C =∠A =x °.∵∠A +∠B +∠C =180°,∴x +2x +x =180.解得x =45,故∠A =∠C =45°,∠B =90°;②若∠B 是底角,∵∠A ≠∠B ,∴∠A 是顶角,∠C =∠B =2x °.∵∠A +∠B +∠C =180°,∴x +2x +2x =180.解得x =36,故∠A =36°,∠B =∠C =72°.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各内角分别为45°、45°、90°或36°、72°、72°.类型3 针对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进行分类方法归纳:根据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锐角、直角或钝角三角形.不同的三角形其高、中线、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位置均不同,比如锐角三角形腰上的高的交点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腰上的高的交点为两直角边的交点;钝角三角形腰上的高的交点在这个三角形的外部,因此在解答时需要分类讨论.6.已知△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成50°的角,求底角的度数.解:由题意可判断该三角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故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1,垂直平分线DE 与腰AC 相交,且∠AED =50°,则∠A =40°,所以∠B =∠C =70°; ②如图2,垂直平分线DE 与腰AC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且∠AED =50°,则∠EAD =40°,∠BAC =140°,所以∠B =∠C =20°.综上可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70°或20°.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另一边的一半,则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是多少?解:设∠A 为顶角,则∠ABC 、∠ACB 为底角.(1)若∠A 为锐角,如图1,作BD ⊥AC 于点D ,根据题意有BD =12AB ,∠BDA =90°, ∴∠A =30°,∠ABC =∠ACB =75°;(2)若∠A 为直角,根据题意“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另一边的一半”,这种情况无解;(3)若∠A 为钝角,有三种情况:①如图2,作AD ⊥BC 于点D ,根据题意有AD =12AB ,∠ADB =90°, ∴∠ABC =∠ACB =30°;②如图3,作BD ⊥CA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题意有BD =12BC ,∠ADB =90°, ∴∠ABC =∠ACB =30°;③如图4,作BD ⊥CA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题意有BD =12AB ,∠ADB =90°, ∴∠BAD =30°,∠ABC =∠ACB =15°.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是75°、30°或15°.8.AC 为等腰△ABD 的腰BD 上的高,且∠CAB =60°.求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解:①如图1,高AC 在△ABD 的内部,因为∠CAB =60°,∠ACB =90°,所以∠B =30°.因为BA =BD ,所以∠BAD =∠D =75°;②如图2,高AC 在△ABD 的外部,因为∠CAB =60°,∠ACB =90°,所以∠ABC =30°.所以∠ABD =150°.因为BA =BD ,所以∠BAD =∠D =15°;③如图3,高AC 在△ABD 的外部,因为∠CAB =60°,∠ACB =90°,所以∠B =30°.因为DA=DB,所以∠BAD=∠B=30°.所以∠ADB=120°.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75°,75°或150°,15°,15°或120°,30°,30°.。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解析版)--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之模型解读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解析版)--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之模型解读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模型1、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知识储备】凡是涉及等腰三角形边、角、周长、面积等问题,优先考虑分类讨论,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即可。

1)无图需分类讨论①已知边长度无法确定是底边还是腰时要分类讨论;②已知角度数无法确定是顶角还是底角时要分类讨论;③遇高线需分高在△内和△外两类讨论;④中线把等腰△周长分成两部分需分类讨论。

2)“两定一动”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即:如图:已知A,B两点是定点,找一点C构成等腰△ABC方法:两圆一线具体图解:①当AB=AC时,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A,点C在⊙A上(B,C除外)②当AB=BC时,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B,点C在⊙B上(A,E除外)③当AC=BC时,作AB的中垂线,点C在该中垂线上(D除外)1(2023秋·河北张家口·八年级统考期末)△ABC是等腰三角形,AB=5,AC=7,则△ABC的周长为()A.12B.12或17C.14或19D.17或19【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分两种情况:当腰为5与腰为7时,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当△ABC的腰为5时,△ABC的周长5+5+7=17;当△ABC的腰为7时,△ABC的周长5+7+7=19.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023春·四川巴中·七年级统考期末)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2cm,一边长为8cm,则其它两边长是()A.8cm,16cmB.12cm,12cmC.8cm,16cm或12cm,12cmD.12cm,8cm【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即可得.【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2cm,一边长为8cm,∴①当底边长为8cm时,其它两边长是32-82=12(cm),②当腰长为8cm时,其它两边长是8cm或32-2×8=16(cm),8+8=16,此时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其它两边长是12cm,12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知识点.3(2023秋·广东八年级课时练习)若△ABC是等腰三角形,∠A=36°,则∠C的度数是()A.72°或108°B.36°或72°C.108°或36°D.36°或72°或108°【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36°,∴当∠A是顶角时,∠C=∠B=180°-36°2=72°;当∠A是底角时,①当∠B=∠A=36°时,则∠C=180°-2×36°=108°;②∠C=∠A=36°;综上所述,∠C的度数是36°或72°或10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角度,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启东市长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答案】30°或150°【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所示,∠ABD=60°,则∠A=30°,即顶角为30°;如图(2)所示,∠ABD=60°,则∠DAB=30°,∴∠BAC=150°,即顶角为150°;故答案为:30°或15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2023秋·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在格点上找一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有()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以AB为腰,点A为顶角顶点;以AB为腰,点B为顶角顶点;以AB为底.【详解】解:如图:如图,以AB为腰,点A为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以AB为腰,点B为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3个;不存在以AB为底的等腰△ABP,所以合计8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网格图中确定线段长度;在等腰三角形腰、底边待定的情况下,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6(2023·重庆市八年级期中)如图1,一副直角三角板△ABC和△DEF,∠BAC=∠EDF=90°,∠B=45°,∠F=30°,点B、D、C、F在同一直线上,点A在DE上.如图2,△ABC固定不动,将△EDF绕点D逆时针旋转α(0°<α<135°)得△E′DF',当直线E′F′与直线AC、BC所围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α的大小为.【答案】7.5°或75°或97.5°或120°【分析】设直线E′F′与直线AC、BC分别交于点P、Q,根据△CPQ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当∠PCQ为顶角时,∠CPQ=∠CQP,如图1,可求得α=7.5°;如图2,△CPQ为等腰三角形中,∠PCQ为顶角,可求得α=∠EDE′=90°+7.5°=97.5°;②当∠CPQ为顶角时,∠CQP=∠PCQ=45°,可得∠CPQ =90°,如图3,进而求得α=90°-15°=75°;③如图4,当∠CQP为顶角时,∠CPQ=∠PCQ=45°,可得∠CQP=90°,进而求得α=∠EDE′=∠EDQ+∠QDE′=90°+30°=120°.【详解】解:设直线E′F′与直线AC、BC分别交于点P、Q,∵△CPQ为等腰三角形,∴∠PCQ为顶角或∠CPQ为顶角或∠CQP为顶角,①当∠PCQ为顶角时,∠CPQ=∠CQP,如图1,∵∠BAC=∠EDF=90°,∠B=45°,∠F=30°,∴∠E′DF′=90°,∠ACB=45°,∠E′F′D=30°,∵∠CPQ+∠CQP=∠ACB=45°,∴∠CQP=22.5°,∵∠E′F′D=∠CQP+∠F′DQ,∴∠F′DQ=∠E′F′D-∠CQP=30°-22.5°=7.5°,∴α=7.5°;如图2,∵△CPQ为等腰三角形中,∠PCQ为顶角,∴∠CPQ=∠CQP=67.5°,∵∠E′DF′=90°,∠F′=30°,∴∠E′=60°,∴∠E′DQ=∠CQP-∠E′=67.5°-60°=7.5°,∴α=∠EDE′=90°+7.5°=97.5°;②当∠CPQ为顶角时,∠CQP=∠PCQ=45°,∴∠CPQ=90°,如图3,∵∠DE′F′=∠CQP+∠QDE′,∴∠QDE′=∠DE′F′-∠CQP=60°-45°=15°,∴α=90°-15°=75°;③如图4,当∠CQP为顶角时,∠CPQ=∠PCQ=45°,∴∠CQP=90°,∴∠QDF′=90°-∠DF′E′=60°,∴∠QDE′=∠E′DF′-∠QDF′=30°,∴α=∠EDE′=∠EDQ+∠QDE′=90°+30°=120°;综上所述,α的大小为7.5°或75°或97.5°或120°.故答案为:7.5°或75°或97.5°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解题关键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思考解决问题.7(2022秋·江苏徐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AOB=70°,点C是边OB上的一个定点,点P在角的另一边OA上运动,当△COP是等腰三角形,∠OCP=°.【答案】40或70或55【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C=PC,②当PO=PC,③当OP=O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①当OC=PC时,∴∠COP=∠CPO=70°∴∠OCP=180°-∠OPC-∠COP=40°.②当PO=PC时,∠OCP=∠COP=70°;③当OP=OC时,∠OCP=180°-∠AOB2=55°;综上所述,∠OCP的度数为70°或40°或55°.故答案为:70或40或5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2023·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0,4,B3,0,则AB=5.请在x轴上找一点C,使ΔABC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点C的坐标为.【答案】-3,0、-2,0或8,0【分析】分两种情况求解:①AB=AC,②AB=BC.【详解】解:①当AB=AC时,∵AO⊥BC,∴OC=BO=3,∴C(-3,0);②当AB=BC=5时,若点C在B点左侧,CO=BC-BO=2,此时点C的坐标为(-2,0);若点C在B点右侧,CO=BO+BC=8,此时点C的坐标为(8,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有3个.故答案为:-3,0、-2,0或8,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以及分类讨论,做题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注意点C 必须位于x轴上,二是注意不能漏解,应分AB=AC与AB=BC两种情况分别解答,难度适中.9(2023·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ABC中,∠ACB=90°,AB=5cm,BC=4cm,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折线A-B-C-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P 在BC 上,且满足PA =PB ,求此时t 的值;(2)若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求此时t 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ACP 为等腰三角形.【答案】(1)6516(2)316或52(3)54或32或95或3【分析】(1)设PB =PA =xcm ,则PC =4-x cm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3cm ,在Rt △ACP 中,依据AC 2+PC 2=AP 2,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2)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设PD =PC =ycm ,则AP =3-y cm ,在Rt △ADP 中,依据AD 2+PD 2=AP 2,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此时,t =AB 2=52.(3)分四种情况: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当P 在AB 上且AP =CA =3cm 时,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当P 在BC上且AC =PC =3cm 时,分别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t 的值.【详解】(1)解:如图,设PB =PA =xcm ,则PC =4-x cm ,∵∠ACB =90°,AB =5cm ,BC =4cm ,∴AC =AB 2-BC 2=3cm ,在Rt △ACP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PC 2=AP 2,∴32+4-x 2=x 2,解得x =258,∴BP =258,∴t =AB +BP 2=5+2582=6516;(2)解: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BP 平分∠ABC ,∠C =90°,PD ⊥AB ∴PD =PC ,∠DBP =∠CBP ,在△BCP 与△BDP 中,∠BDP =∠BCP∠DBP =∠CBP BP =BP,∴△BDP ≌△BCP AAS∴BC =BD =4cm ,∴AD =5-4=1cm ,设PD =PC =ycm ,则AP =3-y cm ,在Rt △ADP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2+PD 2=AP 2,∴12+y2=3-y2,解得y=43,∴CP=43,∴t=AB+BC+CP2=5+4+432=316,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P也在∠ABC的角平分线上,此时,t=AB2=52.综上所述,点P恰好在∠ABC的角平分线上,t的值为316或52.(3)解:分四种情况:①如图,当P在AB上且AP=CP时,∴∠A=∠ACP,∵∠A+∠B=90°,∠ACP+∠BCP=90°,∴∠B=∠BCP,∴CP=BP=AP,∴P是AB的中点,即AP=12AB=52cm,∴t=AP2=54.②如图,当P在AB上且AP=CA=3cm时,∴t=AP2=32.③如图,当P在AB上且AC=PC时,过C作CD⊥AB于D,∵S△ABC=12AC⋅BC=12AB⋅CD,∴CD=AC⋅BCAB=125cm,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D=AC2-CD2=32-1252=95cm,∴AP=2AD=185cm,∴t=AP2=95.④如图,当P在BC上且AC=PC=3cm时,则BP=4-3=1cm,∴t=AB+BP2=62=3.综上所述,当t的值为54或32或95或3时,△ACP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画出图形,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第(3)题的关键.10(2022春·四川成都·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为坐标原点,经过A-2,6的直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B,交y轴于点C,OB=OC,直线AD交x轴负半轴于点D,若△ABD的面积为27(1)求直线AB的表达式和点D的坐标;(2)横坐标为m的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A、B重合),过点P 作x轴的平行线交AD于点E,设PE的长为y y≠0,求y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相应的m 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x+4,D-5,0(2)y=32m+3,-2<m<4(3)存在,点F的坐标为25,0或-165,0或-87,0【分析】(1)据直线AB交x轴正半轴于点B,交y轴于点C,OB=OC,设直线AB解析式为y=-x+n,把A的坐标代入求得n的值,从而求得B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建立方程求出BD的值,求出OD 的值,从而求出D点的坐标;(2)直接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AD的解析式,先根据B、A的坐标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将P点的横坐标代入直线AB的解析式,求出P的纵坐标,将P的纵坐标代入直线AD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E的横坐标,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3)要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分别以点P、E、F为直角顶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2)中m的值,就可以求出F点的坐标.【详解】(1)解:∵OB=OC,∴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n,∵直线AB经过A-2,6,∴2+n=6,∴n=4,∴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B4,0,∴OB=4,∵△ABD的面积为27,A-2,6,∴S△ABD=12×BD×6=27,∴BD=9,∴OD=5,∴D-5,0,∴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D-5,0(2)解: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ax+b,∵A-2,6,D-5,0∴-2a+b=6-5a+b=0,解得a=2b=10.∴直线AD的解析式为y=2x+10;∵点P在AB上,且横坐标为m,∴P m,-m+4,∵PE∥x轴,∴E的纵坐标为-m+4,代入y=2x+10得,-m+4=2x+10,解得x=-m-62,∴E-m-62,-m+4,∴PE的长y=m--m-62=3m2+3;即y=32m+3,-2<m<4;(3)解:在x轴上存在点F,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FPE=90°时,如图①,有PF=PE,PF=-m+4,PE=32m+3,∴-m+4=32m+3,解得m=25,此时F25,0;②当∠PEF=90°时,如图②,有EP=EF,EF的长等于点E的纵坐标,∴EF=-m+4,∴-m+4=32m+3,解得:m=25,∴点E的横坐标为x=-m-62=-165,∴F-165,0;③当∠PFE=90°时,如图③,有FP=FE,∴∠FPE=∠FEP.∵∠FPE+∠EFP+∠FEP=180°,∴∠FPE=∠FEP=45°.作FR⊥PE,点R为垂足,∴∠PFR=180°-∠FPE-∠PRF=45°,∴∠PFR=∠RPF,∴FR=PR.同理FR=ER,∴FR= 12PE.∵点R与点E的纵坐标相同,∴FR=-m+4,∴-m+4=1232m+3,解得:m=107,∴PR=FR=-m+4=-107+4=187,∴点F的横坐标为107-187=-87,∴F-87,0.综上,在x轴上存在点F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F的坐标为25,0或-165,0或-87,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解答本题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课后专项训练1(2023春·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22cmB.17cm或13cmC.13cmD.17cm或22cm【答案】A【分析】分4cm是腰长与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详解】解:①4cm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4cm、9cm,因为4+4<9,故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cm是底边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9cm、9cm,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9+9=22cm,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2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2(2023·浙江·八年级课堂例题)如图,P是射线ON上一动点,∠AON=30°,当△AOP为等腰三角形时,∠OAP的度数一定不可能是()A.120°B.75°C.60°D.30°【答案】C【分析】分AO=AP、AO=OP和OP=AP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若△AOP为等腰三角形则有AO=AP、AO=OP和OP=AP三种情况,①当AO=AP时,则有∠O=∠APO=30°,故∠A=120°;②当AO=OP时,则∠A=∠APO=12180°-30°=75°;③当OP=AP时,则∠A=∠AON=30°,综上可知:∠A不可能为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分类、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23·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2,0,B0,2,若点C在x轴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A.1B.2C.3D.4【答案】D【分析】分为AB=AC、BC=BA,CB=CA三种情况画图判断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当AB=AC时,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当BC=BA时,符合条件的点有1个;当CB=CA,即当点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符合条件的点有一个.故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4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2023·江苏八年级期中)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点A、B都是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若△ABC为等腰三角形,且△ABC的面积为1,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有()A.0个B.2个C.4个D.8个【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ABC为等腰三角形,且△ABC的面积为1,∴满足条件的格点C有4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2023·山东日照·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由8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线段AB的端点都在小长方形的顶点上,若点C是某个小长方形的顶点,连接CA,CB,那么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的点C的个数是()A.3B.4C.5D.6【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使△AB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是解题的关键.6(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3,若M为x 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A【分析】分别以O、A为圆心,以OA长为半径作圆,与x轴交点即为所求点M,再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也是所求的点M,作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7(2022·安徽淮北·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ABC中,∠C=90°,BC=8,AC=6.若点P为直线BC上一点,且△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分为三种情况:①AB=AP,②AB=BP,③AP=BP,得出即可.【详解】解:在△ABC中,∠B=90°,BC=8,AC=6,由勾股定理的:AC=AC2+BC2=62+82=10,如图,以点A为圆心,以10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两点,即点B和点P1;以点B为圆心,以10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两点,即点P2和P3;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与一点,即点P4;即共4个点,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8(2022·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分析】先计算OA的长,再以OA为腰或底分别讨论,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OA=12+12=2,当AO=OP1,AO=OP3时,P1(-2,0),P3(2,0),当AP2=OP2时,P2(1,0),当AO=AP4时,P4(2,0),故符合条件的点有4个.故选:C.【点睛】本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属于常考题型,全面分类、掌握解答的方法是关键.9(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CAB=36°,以C为原点,C所在直线为y轴,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取一点M使△MAB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M点有()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分三种情况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直线AC有二点M1,M2,交BC有一点M3,(此时AB=AM);②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有二点M5,M4,交AC有一点M6(此时BM=BA).③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一点M7(MA=MB),交直线BC于点M8;∴符合条件的点有8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构造等腰三角形时本着截取相同的线段就能作出等腰三角形来,思考要全面,做到不重不漏.10(2023春·山东泰安·七年级统考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角为30°,则其顶角的大小是.【答案】120°或30°【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则该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注意讨论即可.【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30°的角是底角时,180°-30°×2=120°,则顶角度数为120°;当30°的角是顶角时,则顶角为30°;故答案为:120°或3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2023·四川凉山·八年级校考期中)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36°,则底角是.【答案】27°或63°【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边上、三角形的外部,根据条件可知第二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立,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解.【详解】解:①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如图:∵BD⊥AC,∴∠ADB=90°,∵∠ABD=36°,∴∠A=90°-∠ABD=54°,∴∠ABC=∠C=12180°-54°=63°;②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如图:∵BD ⊥AC ,∴∠ADB =90°,∵∠ABD =36°,∴∠DAB =90°-36°=54°,∴∠ABC =∠C =12∠DAB =12×54°=27°.∴综上所述,底角是27°或63°.故答案是:27°或6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三角形的高有关的计算、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我们规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值叫作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记作k .若k =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度.【答案】9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k =2,∴设顶角=2α,则底角=α,∴α+α+2α=180°,∴α=45°,∴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别为12和9两部分,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答案】6,9或8,5【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别为12和9两部分得到底和要的差是12-9=3,再根据周长列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别为12和9两部分,∴腰与底的差为:12-9=3,①当底边比腰长时,设腰为x ,则底为x +3,由题意可得,x +3+2x =12+9,解得:x =6,x +3=6+3=9,②当腰比底边长时,设腰为x ,则底为x -3,由题意可得,x -3+2x =12+9,解得:x =8,x -3=8-3=5,故答案为:6,9或8,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线有关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得到腰长与底边之差再分类讨论.14(2022·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1,2),在y 轴确定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个.【答案】4.【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可能OA 为底,可能OA 为腰两种情况,依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此时交y 轴于1个点(O 除外);②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此时交y 轴于2个点;③作线段AO 的垂直平分线,此时交y 轴于1个点;共1+2+1=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15(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ABC 中,∠ACB =90°,AB =10cm ,AC =8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折线A -C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 ,当点P 在边AB 上,当t =s 时,△BCP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9或20或21.2【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次画图,分类讨论即可.【详解】∵∠ACB =90°,AB =10cm ,AC =8cm ,∴由勾股定理得:BC =AB 2-AC 2=102-82=36=6(cm ),当P 在BA 上时,①当BC =BP =6cm 时,如图,∴t =8+6+6 ÷1=20s ;②当BC =CP =6cm 时,过CD ⊥PB 于点D ,如图,∴BD =DP =12BP ,∵S △ABC =12AC ∙BC =12AB ∙CD ,∴CD =AC ∙BC AB=6×810=4.8,在Rt △C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BC 2-CD 2=62-4.82=3.6cm ,∴BP =2BD =2×3.6=7.2cm ,∴t =8+6+7.2 ÷1=21.2s ,③当BP =CP ,如图,∵∠ACB =90°,BP =CP ∴CP =BP =12AB =5cm ∴t =8+6+5 ÷1=19s 综上可知:t 的值为:19或20或21.2.,故答案为:19或20或21.2.【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时需要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6(2022秋·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5cm ,AC =3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cm/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当t =s 时,△ABP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答案】5或8【分析】△ABP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①当AB =BP 时;②当AB =AP 时,分别求出BP 的长度,继而可求得t 值.【详解】解:在Rt △ABC 中,∠ACB =90°,AB =5cm ,AC =3cm ,∴BC =AB 2-AC 2=52-32=4cm ,①当AB =BP 时,如图1,则t =5;②当AB =AP 时,BP =2BC =8cm ,t =8故答案为:5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17(2022·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如图,△ABC 中,∠C =90°,BC =6,∠ABC 的平分线与线段AC 交于点D ,且有AD =BD ,点E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与A 、B 不重合),连接DE ,当△BDE 是等腰三角形时,则BE 的长为.【答案】4或43##43或4【分析】现根据已知条件得出∠CBD=∠ABD=∠BAD=30°,再根据BC=6,分别求出AB、AC、BD、AD、CD的长,然后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ABC中BD平分∠ABC,∴∠CBD=∠ABD,∵BD=AD,∴∠ABD=∠BAD,∴∠CBD=∠ABD=∠BAD,∵∠ACB=90°,∴∠CBD+∠ABD+∠BAD=90°,∴∠CBD=∠ABD=∠BAD=30°,∵BC=6,∴AB=2BC=12,AC=AB2-BC2=122-62=63,∵∠CBD=30°,且BC=6,∴BD=2CD,∵BD2=CD2+BC2,即(2CD)2=CD2+62,∴CD=23,BD=2CD=2×23=43=AD;(1)当BE=BD=43时,如图:(2)当BE=DE,如图:∵BE=DE,∴∠EDB=∠ABD=30°,∴∠AED=∠EDB+∠ABD=60°,∴∠ADE=180°-∠AED-∠A=180°-60°-30°=90°,∴△ADE为直角三角形,又∵∠A=30°且AD=43,∴DE=4,∴BE=4;(3)当BD=DE,时,点E与A重合,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E为4或43.故答案为:4或4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按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8(2023·上虞市初二月考)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A=30°,点P和点Q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连接BP和PQ,把△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ABP,△BPQ,△PQC,若分割成的这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则∠C有可能的值有个.【答案】7【分析】①当AB=AP,BQ=PQ,CP=CQ时;②当AB=AP,BP=BQ,PQ=QC时;③当APB,PB =BQ,PQ=CQ时;④AP=PB,PB=PQ,PQ=QC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析】解:如图所示,共有9种情况,∠C的度数有7个,分别为80°,40°,35°,20°,25°,100°,50°.①当AB=AP,BQ=PQ,CP=CQ时;②当AB=AP,BP=BQ,PQ=QC时,③当AP=AB,PQ=CQ,PB=PQ时.④当AP=AB,PQ=PC,BQ=PQ时,⑤当AP=BP,CP=CQ,QB=PQ时,⑥当AP=PB,PB=BQ,PQ=CQ时;⑦AP=PB,PB=PQ,PQ=QC时.⑧AP=PB,QB=PQ,PQ=CC时.⑨BP=AB,PQ=BQ,PQ=PC时.【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2022·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如图,线段AC和射线AB有公共端点A.求作:点P,使点P在射线AB上,且ΔACP为等腰三角形.(利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分析】分别作出①AP=CP;②AP=AC;③AC=CP即可.【详解】如图所示,点P1、P2、P3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作等腰三角形.特别注意△ACP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种情况,避免漏答案.20(2022·山东·周村二中八年级期中)在同一平面内,若点P与△ABC三个顶点中的任意两个顶点连接形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则称点P是△ABC的巧妙点.(1)如图,求作△ABC的巧妙点P(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在△ABC中,∠A=80°,AB=AC,若点P是△ABC的巧妙点,则符合条件的点P一共有几个?请直接写出每种情况下∠BPC的度数.(3)等边三角形的巧妙点的个数有()A.2个B.6个C.10个D.12个【答案】(1)见解析;(2)6个;∠BPC的度数为40°或160°或140°或80°;(3)C.【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P即为所求;(2)分别以点B、C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以点A、B为圆心画圆,作出BC、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5,图中P1、P2、P3、P4、P5、P6即为所求,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BPC的度数即可得答案;(3)根据(2)中作图方法画出图形,即可得答案.【详解】(1)点P为所求,(2)如图:分别以点B、C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以点A、B为圆心画圆,作出BC、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5,图中P1、P2、P3、P4、P5、P6即为所求,共6个,∵∠BAC=80°,AB=AC,P1P6是BC的垂直平分线,∠BAC=40°,∴∠ABC=∠ACB=50°,∠BP1A=∠CP1A,∠BAP5=12∵AP1=AB,∴∠P1BA=∠BP1A,∴∠BAP5=2∠P1BA=40°∴∠P1BA=20°,∴∠BP1C=2∠P1BA=40°,∵AP2=AC,BP2=BC,∴∠AP2C=∠ACP2,∠BP2C=∠BCP2,∴∠AP2C+∠BP2C=∠ACP2+∠BCP2,∴∠BP2A=∠BCA=50°,∴∠ABP2=∠ABC=50°,∴∠P2BC=100°,(180°-∠P2BC)=40°,同理可得:∠BP3C=40°,∴∠BP2C=12∵∠BAP5=40°,AP5=BP5,∴∠ABP5=∠BAP5=40°∵∠ABP5=∠BAP5=40°,∴∠P5BC=∠ABC-∠ABP5=10°,∵BP5=CP5,∴∠BPC=180°-2∠P5BC=160°,∵AC=AP4,∠CAP4=40°,∴∠APC=70°,∴∠BPC=2∠APC=140°,∵AC=CP6,∴∠AP6C=∠CAP6=40°,∴∠BP6C=2∠AP6C=80°.综上所述:∠BPC的度数40°或80°或140°或160°.(3)如图所示,分别以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作其对应边的垂直平分线,再分别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和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等边三角形的巧妙点,共有10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构建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定顶点,定圆心;定腰,定半径;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21(2022·黑龙江密山·八年级期末)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B、A两点,OA-6+OB-82=0.(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O到AB的距离为245,求线段AB的长;(3)在(2)的条件下,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A(0,6),B(8,0);(2)AB=10;(3)存在,(-8,0)、(-2,0)、(18,0).【分析】(1)由非负数的性质知OA=6,OB=8,据此可得点A和点B的坐标;(2)根据S△OAB=12AB∙d=1 2∙OA∙OB求解可得;(3)先设点P(a,0),根据A(0,6),B(8,0)得PA2=a2+62,PB2=a-82,AB2=102=100,再分PA=AB和AB=PB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1)∵OA-6+OB-82=0∴OA-6=0OB-8=0∴OA=6OB=8则A点的坐标为A(0,6),B点的坐标为(8,0)(2)∵S△OAB=12AB∙d=12∙OA∙OB,d=245∴AB=OA∙OBd=6×8245=10(3)存在点P,使△ABP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设点P(a,0),根据A(0,6),B(8,0)得PA2=a2+62,PB2=a-82,AB2=102=100①若PA=AB,则PA2=AB2,即a2+62=100,解得a=8(舍)或a=-8,此时点P(-8,0);②若AB=PB,即AB2=PB2,即100=a-82解得a=18或a=-2,此时点P(18,0)或(-2,0);综上,存在点P,使△ABP使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其坐标为(-8,0)或(18,0)或(-2,0).【点睛】本题考察了非负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解决第3问的关键。

专题10等腰三角形探究

专题10等腰三角形探究

(2)若直线x=a与l交于点A,与双曲线交于点B(不同
于A),问a为何值时,PA=PB?
过 P 作 PD⊥AB,垂足为点 D,∵PA=PB,∴点 D 为 AB 的中点,又由题意知 A 点的纵坐标为-2a+2,B 4 点的纵坐标为- ,D 点的纵坐标为 4,可得方程 a 4 -2a+2- =4×2,解得 a1=-2,a2=-1(舍去), a ∴当 a=-2 时,PA=PB
y=-x(x-5),即y=-x2+5x (2)作直线x=m交抛物线于点P,交线段OB于点Q,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
【解析】第(2)小题△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形,需
要分类讨论:①若点B为顶点,即BP=BQ;②若点P为顶点,
即PQ=PB;③若点Q为顶点,即PQ=QB.
(2)点 P 在线段 OB 上方的抛物线上,设 P(m,-m2+5m),则 Q(m,m).当 △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①若点 B 为顶点,即 BP=BQ,如图 1 所示,过点 B 作 -m2+6m BE⊥PQ 于点 E, 则点 E 为线段 PQ 中点, ∴E(m, ),∵BE∥x 轴, B(4, 2 -m2+6m 4),∴ =4,解得 m=2 或 m=4(与点 B 重合,舍去),∴m=2;②若点 P 2 为顶点, 即 PQ=PB, 如图 2 所示, 易知∠BOA=45°, ∴∠PQB=45°, 则△PQ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B∥x 轴,∴-m2+5m=4,解得 m=1 或 m=4(与点 B 重 合,舍去),∴m=1;③若点 Q 为顶点,即 PQ=QB,如图 3 所示,∵P(m,-m2 +5m),Q(m,m),∴PQ=-m2+4m,又∵QB = 2(xB -xQ)= 2(4-m),∴- m2+4m= 2(4-m),解得 m= 2或 m=4(与点 B 重合,舍去),∴m= 2.综上可 知,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m 的值为 1,2 或 2

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多解问题

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多解问题

用分类讨论求解等腰三角形多解问题类型1 对对顶角和底角的分类讨论方法归纳:对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如果题中没有确定这个内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就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在分类时要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相等.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A. 30°B. 75°C. 105°D. 30°或75°简析:75°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

当75°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180°-75°×2=30°;当75°角是顶角时,则顶角的度数就等于75°。

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或75°。

故应选D。

说明: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并没有确定顶角或底角时,应注意分情况讨论,先确定这个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其顶角为______。

变式2:如果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那么它的底角是__________度类型2 对腰长和底长的分类讨论方法归纳:在解答已知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当题目条件中没有明确说明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时,往往要进行分类讨论.还要依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取舍。

例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3 cm和5 cm,则它的周长是解析:当3cm为腰长时,此时三边为3cm、3cm、5cm,周长为11cm;如果5cm为腰长时,此时三边为5cm、5cm、3cm,周长为13cm。

变式1、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均满足(x-2)(x-4)=0,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变式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周长为14,那么它的腰长为多少?变式3、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 cm和12 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类型3 对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方法归纳:根据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不同的三角形其高、中线、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位置均不同,比如锐角三角形腰上的高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腰上的高在顶角的顶点上;钝角三角形腰上的高在这个三角形的外部,因此在解答时需要分类讨论.例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4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初中数学重难点突破: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初中数学重难点突破: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典例讲解:分类讨论求角度例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50°,则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为 .解:当50°角是顶角时,则底角为(180°-50°)÷2=65°,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为65°,65°;当50°角是底角时,则顶角为180°-50°×2=80°,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度数为50°,80°.所以,本题的答案为:65°,65°或50°,80°.总结:(1)在等腰三角形中求内角的度数时,要看已知角是否已经确定是顶角或底角.若已确定,则直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否则,要分类讨论,分已知角为顶角和已知角为底角两种情况.(2)若等腰三角形中已知的角是直角或钝角,则此角必为顶角,不用再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求长度解:当3x-1= x+1时,解得x=1,此时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2,5,因为2+2<5,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x=1舍去;当3x-1= 5时,解得x=2,此时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3,5,因为5+3>5,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x=2成立;当x+1=5时,解得x=4,此时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11,5,5,因为5+5<11,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x=4舍去.所以,本题答案为2.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相等的性质求边长或周长时,当不确定哪两条边是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计算出结果后要验证,检验算出的结果是否符号三角形三边关系.提升练习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a﹣2|+b2﹣10b+25=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8B.12C.9或12D.92.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12cm,那么它的周长是()A.18cm B.24cm C.30cm D.24或30cm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上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A.60°B.150°C.60°或120°D.60°或150°4.已知等腰△ABC中,∠A=50°,则∠B的度数为()A.50°B.65°C.50°或65°D.50°或80°或65°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50°,则底角的度数为度.6.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是150°,求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7.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2∠B,则∠C的度数为.8.在△ABC中,AB=AC,∠B=40°,点D在BC边上,连接AD,若△ABD是直角三角形,则∠DAC的度数是.9.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1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1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cm,另一边长为5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cm.12.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5cm,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5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3.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4.如图,△ABC中∠ABC=40°,动点D在直线BC上,当△ABD为等腰三角形,∠ADB=.1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cm.(1)若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长;(2)若已知一边长为6cm,求其他两边长.16.如图,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成18cm和21cm两部分,求△ABC的三边长.17.已知在△ABC中,AB=20,BC=8,AC=2m﹣2.(1)求m的取值范围;(2)若△ABC是等腰三角形,求△ABC的周长.18.已知:在△ABC中,AB=AC,∠BAC=45°.(1)如图,点D在AB边上,点E在AC边上,BD=CE,BE与CD交于点F.求证:BF=CF;(2)若点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且BD=CE,BE与CD交于点F.当△BF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FBD的度数.参考答案:1.B . 2.C . 3.C . 4.D .5. 65 . 6. 30°或60° . 7. 45°或72° . 8. 10°或50° .9. 22 . 10. 80°或20° . 11. 12 . 12. 55cm 或35cm .13. 67.5°或22.5° . 14. 40°或100°或70°或20° .15.解:(1)如图,设底边BC =a cm ,则AC =AB =3a cm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1cm ,∴3a +3a +a =21,∴a =3,∴3a =9,∴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3cm ,9cm ,9cm ;(2)①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 时,腰长=(21﹣6)÷2=7.5(cm );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cm 、7.5cm 、7.5cm ,能构成三角形;②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cm 时,底边长=21﹣2×6=9;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cm ,6cm 、9cm ,能构成三角形.故等腰三角形其他两边的长为7.5cm ,7.5cm 或6cm 、9cm .16.解:∵BD 是AC 边上的中线,∴AD =CD=21AC , ∵AB =AC ,∴AD =CD=21AB , 设AD =CD =x cm ,BC =y cm ,分两种情况:当时,即,解得:, ∴△ABC 的各边长为10cm ,10cm ,7cm ;当时,即,解得:, ∴△ABC 的各边长为14cm ,14cm ,11cm ;综上所述:△ABC 各边的长为10cm ,10cm ,7cm 或14cm ,14cm ,11cm .17.解:(1)在△ABC中,AB=20,BC=8,AC=2m﹣2.∴20﹣8<2m﹣2<20+8,解得:7<m<15;∴m的取值范围为:7<m<15;(2)∵△ABC是等腰三角形,∴分两种情况:当AB=AC=20时,∴△ABC的周长=20+20+8=48;当BC=AC=8时,∵8+8=16<20,∴不能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ABC的周长为48.18.(1)证明:∵AB=AC,∴∠ABC=∠ACB,在△BCD与△CBE中,∴△BCD≌△CBE(SAS),∴∠FBC=∠FCB,∴BF=CF;(2)解:∵AB=AC,∠BAC=45°,∴,由(1)知,∠FBC=∠FCB,∴∠DBF=∠ECF,设∠FBD=∠ECF=x,则∠FBC=∠FCB=(67.5°﹣x),∠BDF=∠ECF+∠BAC=x+45°,∠DFB=2∠FBC=2(67.5°﹣x)=135°﹣2x,∵△BFD是等腰三角形,故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BD=BF时,此时∠BDF=∠DFB,∴x+45°=135°﹣2x,得x=30°,即∠FBD=30°;②当BD=DF时,此时∠FBD=∠DFB,∴x=135°﹣2x,得x=45°,即∠FBD=45°;③当BF=DF时,此时∠FBD=∠FDB,∴x=x+45°,不符题意,舍去;综上所述,∠FBD=30°或45°.。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探究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探究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探究
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需要借助分类讨论思想进行解答。

分类讨论
思想是一种常用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它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决,最终得出整个问题的解答。

以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解题。

首先,我们需要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拆分。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是两边相等,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两种情况:
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但顶角不是直角。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角之和为180度的原理进行计算。

由于
顶角不是直角,则底角为60度,因此另外两个角的度数都为(180-60)/2=60度。

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求出其面积、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相关参数。

第二种情况较为特殊,由于顶角为直角,则可以将等腰三角形拆分成两个等腰直角三
角形,其中两边长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底边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

根据
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斜边长和直角边长,从而计算出其面积、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相
关参数。

在解决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过程中,分类讨论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
问题拆分成若干小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加准
确地求出问题的答案。

此外,分类讨论思想在其他数学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初中
的整式运算、平面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

因此,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
和复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对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如何对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 .
解之得{ x = 6 ’ 或{ 一 : ’
即 当腰 长 是 6 c m, 底 边 长是 9 c m; 当腰 长 是
8 c m, 底 边 长是 5 c m.
A =3 0 。 , ABC= A C B=7 5。 ;
三、 对 锐 角 和 钝 角 三 角 形 的分 类 讨 论
个 内角, -  ̄/ - - A= LB.
外, 求 出的解还必须接 受三 角形
三 边 关 系定 理 的检 验 .
设 A= 。 , 则 LB= 2 x 。.
( 1 ) 若 厶8是 顶 角 ,则 LA, C是 底 角 , 于 是有 C =L A= 。.
A+ L B+ C一 1 8 0 。 , . 。 . + 2 x + =1 8 0。 ,
解: 据题 意, = 2 、 = 4 都满足( 一 2 ) ( x - 4 ) = 0 . 从 而 可知 等腰 三 角形的 三 边长 有 四种 可能 情 况: 2 、 2 、 4 或 2 、 4 、 4或 2 、 2 、 2或 4 、 4 、 4 . 其 中, 根
据 三 角 形 的 三 边 关 系知 , 以 2 、 2 、 4为边 不 能 构
( 2 ) 若 厶4为 直 角, 根 据题 意 “ 等腰 三 角形 一边 上 的 高等 于另 边 的一半” , 这种情况无解 ; 图4 ( 3 ) 若 厶4为钝 角 , 有图 5 三种情 况:
解得 x = 3 6 。, 故 厶4 = 3 6 。, LB = C = 7 2 o . 综上 , 等腰三 角形的各 内角为 4 5 o、 4 5 o、
9 0 o或 3 6  ̄、 7 2和底角的分类讨论
对 于等腰 三 角形 ,只要 已知 它 的一个 内 角 的度 数 , 就能算 出其 他 两个 内角 的度 数 , 如 果 题 中没有 确 定 这个 内角 是 顶 角还 是 底 角 , 就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在分类 时要注意 : 三 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 8 0 。 ;等腰三角形 中至 少 有两 个角相 等 . 例 1等腰 三角 形 中有 一个 角 为 5 2 。, 它 的一条 腰上 的高 与底边 的夹角 为多少 度 ? 分析 : 由于 已知的这 个角是锐 角 , 则它既可 以是 等腰三 角形 的顶角 , 又可以是底 角 , 故需分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陈佐国教学目标:1.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角的分类讨论2.有关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讨论3.有关等腰三角形高的分类讨论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求第三个顶点的位置的分类讨论教学重点:分类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求第三个顶点的位置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角的分类讨论: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比为4:1,求顶角的度数.注意:等腰三角形涉及到角的问题时,可按照“顶角”与“底角”来分类,特别注意: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三角形是否存在。

二、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边长的分类讨论:1.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4,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3.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7厘米,其中一条边长为4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两条边长。

注意:等腰三角形涉及到边的问题时,可按照“腰”与“底边”来分类,特别注意:要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角形是否存在。

三、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分类讨论: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6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注意:等腰三角形涉及到高的问题时,三角形的高是由三角形的形状决定的,对于等腰三角形,当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内;当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外。

练.在等腰△ABC中,∠A=30°,AB=8,求AB边上的高CD的长.四、有关已知两点确定等腰三角形的第三点的分类讨论:例:如图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_____个.注意:确定第三点所在位置的方法:(1)作以其中一点为圆心,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半径圆;(2)作以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 、B(0,3),(1)在x轴上求点P,使△PAB是等腰三角形.(2)在y轴上求点P,使△PAB是等腰三角形.(3)在坐标轴上求点P,使△PAB是等腰三角形.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与y轴相切,点C的坐标为(1,0),直线l过点A(-1,0),与⊙C切于点D,在直线l上存在点P,使△APC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练3.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是6m和8m,现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练4.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AB,AB=6㎝,BC=10㎝,E是CD上的点且DE=2CE,P从D出发,以1㎝/s的速度沿DA AB BC 运动至C停止,则当△ED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运动时间是多少?练5.已知抛物线y=k(x+1)(x-3/k)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C,则能使△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抛物线的条数是______条.小结:分类讨论:•无图要细思,考虑要周到, •方法需得当,情况不重漏.。

运用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求解等腰三角形中多解问题

运用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求解等腰三角形中多解问题

运用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求解等腰三角形中多解问题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在等腰三角形中,往往会遇到条件或结论不唯一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分类讨论 .本节主要介绍下等腰三角形中需要分类讨论的常见题型 .类型一当顶角或底角不确定时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A.70°B. 40°C.70° 或40°D. 70° 或55°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70°、55°、55° 或70°、70°、40° .类型二当底和腰不确定时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4 cm , 另一边长为 5 cm ,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C )A.13 cmB. 14 cmC.13 cm 或14 cmD. 以上都不对4.已知实数 x , y 满足 | x - 4| + √(y-8) = 0 , 则以 x ,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B )A.20 或 16B. 20C.16D. 以上都不对【解析】∵ | x - 4| + √(y-8) = 0 ,∴ x = 4 , y = 8 .这时底和腰都不确定,就需要分类讨论了.① 当底是 4 时,腰为 8 时,以 4、8、8 为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周长 = 4 + 8 + 8 = 20 .② 当底是 8 时,腰为 4 时,以 8、4、4 为三边构不成三角形 .故选 B 答案 .类型三当高的位置不确定时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D⊥BC 于点 D,且 AD = 1/2 BC,则△ABC 底角的度数为:45° 或75° 或15° .【解析】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 = 90°,AB = AC,∵ AD⊥BC,∴ ∠B = ∠C = 45° .② 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AB = BC,∵ 在Rt△ADB 中,∠D = 90°,AD = 1/2 AB,∴ ∠ABD = 30°,∴ ∠BAC = ∠C = 15° . (三角形外角定理)③ 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BC = AC,∵ 在Rt△ADC 中,∠ADC = 90°,AD = 1/2 AC,∴ ∠C = 30°,∴ ∠B = ∠BAC = 1/2(180° - 30°)= 75° .综上所述:△ABC 底角的度数为45° 或75° 或15° .类型四由腰的垂直平分线引起的分类讨论6.在△ABC 中,AB = AC,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求底角∠B 的大小 .【解析】① 如图,当 AB 的中垂线 MN 与 AC 相交时,∵ ∠AMD = 90°,∠ADM = 40°,∴ ∠A = 90° - 40° = 50° .∵ AB = AC ,∴ ∠B = ∠C = 1/2(180° - ∠A)= 65°;② 如图,当 AB 的中垂线 MN 与 CA 的延长线相交时,∵ ∠AED = 90°,∠ADE = 40°,∴ ∠DAB = 90° - 40° = 50° .∵ AB = AC ,∴ ∠B = ∠C = 1/2 ∠DAB = 25° .综上所述:底角∠B 的度数为 65° 或25° .类型五由腰上的中线引起的分类讨论7.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 3 cm , 求腰长 .【解析】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2x , 一腰上的中线长为 y , 根据题意可得:(2x + x)- (5 + x)= 3 或(5 + x)-(2x + x)= 3 ,解得 x = 4 或 x = 1 ,∴ 2x = 8 或 2,① 当△ABC 的三边长为 8 , 8 , 5 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以构成三角形;② 当△ABC 的三边长为 2 , 2 , 5 时,∵ 2 + 2 < 5 ,∴ 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构不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8 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