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功能评定.ppt

合集下载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
10.跟-膝、跟-趾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抬起
一侧下肢,足跟先后放在对侧下肢的膝部和趾上。
11.旋转试验 嘱患者上肢在身体一侧屈肘90°,
前臂快速反复地作旋前、旋后动作。
跟-膝一胫试验
·下肢协调评定
12.拍地试验 足跟触地,抬起足尖,做拍地动作,可以双足同时或分 别进行。
13.拍手试验 嘱患者屈肘,前臂旋前,用手拍膝。可以双手同时或 分别进行。
协调功能评定
一、理论基础
(一) 概述
· 定义 协调是指人体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进行平
稳、准确、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运动的特征为适 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力量及达到正确的目标。 协调是完成精细运动技能动作的必要条件。
·协调障碍的机制
协调运动需要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 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协调控制的为小脑、基 底节和脊髓后索等。感觉系统中前庭神经、视神经、 深感觉等在运动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上述结 构发生病变时,协调动作即会出现障碍。
2.指一指试验 嘱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检查者的
示指。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进行试验。若总是偏向一侧,则提示该侧小脑或迷路 有病损。
3.肢体放置 嘱患者将双上肢前屈90°并保持,或让患者将膝伸直并保持。
·上肢协调评定
4.轮替试验 嘱患者屈肘90°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替转动(也可以
·共济失调
5.辨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判断失误,达不到目标或 超过目标。
6.肌张力低下:肢体被动抬起后,突然撤除支持时,肢体发生坠落。 7.书写障碍:患者在书写中不能适度停止,往往出现过线,画线试验(+)。 8.运动转换障碍:模仿画线异常。 9.协同运动障碍:包括起身试验、立位后仰试验(+)。 10.其他:包括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肢协调功能评定检查方法
2.跟膝胫试验 端滑动。
患者取仰卧位,用一侧的足跟沿对侧胫骨近端向远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
目录/contents
01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02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一)定义—协调运动
协调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 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 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其特点是:以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进 行运动。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一)上肢协调功能评定检查方法
1.指鼻试验 肩外展90°同时肘关节伸展位置时,用食指指尖 指向鼻尖。检查时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 并双侧比较。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一)上肢协调功能评定检查方法
2.对指试验
用拇指指
尖连续逐一触及该手的其
他指尖,可逐渐加快速度。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设计协调运动评定试验时应选择安静、光线充足、有一定活动空 间的房间,先计时测速确定基线水平,然后对患者的协调功能进行 检测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三)协调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2.注意观察运动完成情况 进行协调运动检查时注意观察患者完成运动是否直接、精确,有
无震颤、晃动或不稳定,完成运动的时间是否正常;加快运动速度 时,运动质量有无变化;注意睁眼、闭眼、静止、运动时情况的差 异;不协调运动以及受累肢体的情况,是否有身体的近侧、远侧肢 体参与活动;病人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三)协调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3.检查其他相关功能情况 应检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的缺损,因为这些方面的功能异
常可能影响运动的协调。然而,即使在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都 正常时,也可能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平衡功能评定-PPT

平衡功能评定-PPT
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运动对策的评定 (踝、髋、跨步对策)
预期姿势调整能力的评定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 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 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 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10)用足拍打:让病人用一足掌在地板上拍 打,膝不能抬起,其足跟维持接触在地板上。
(11)指和过指:检查者和病人相对而坐。他 们都是水平屈肩90度,伴肘伸展,食指相触让 病人完全屈肩(手指指向天花板),然后再回 到水平位,使食指再次相触。正常反应是能准 确回转到起始位。异常反应是“过指”或运动 在目标以上。
不随意的扭曲运动; 偏身舞蹈症:一侧身体突然出现的、痉挛性的、
有力的、没有目的的鞭打样运动; 张力障碍:肌张力从高到低的变化无法预测。
协调功能的评定
先计时测速确定基线水平,然后对患者的协调 功能进行检测。
功能分级为(1)正常完成;(2)轻度残损: 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及技巧稍有差异; (3)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 拙、不稳非常明显;(4)重度残损:仅能启 动活动,不能完成;(5)不能活动。
换 (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 (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 (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
于地板上的标记
(11)侧向走和退步走 (12)原地踏步 (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夸大协
调缺陷) (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 (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
(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
(7)旋前/旋后:肘屈曲90度,并紧紧固定于 身体,让病人手掌朝下和朝上交替翻转,可逐 渐加快速度。

平衡与协调评定

平衡与协调评定
的过程。
第一节 协调功能评定
2. 协调评定的内容 在协调功能评定时,重点检测以下内容: (1)在完成动作中有无异常动作及表现; (2)完成动作的时间、速度、疲劳时间等是否正常; (3)睁、闭眼时动作有无差别; (4)动作完成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 (5)共济失调单侧性或双侧性,什么部位(头、躯干、四肢)最明显。
第一节 协调功能评定
上肢协调评定方法
操作方法与步骤
指鼻试验?
①轮替试验:受检者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
向下,交替转动;也可以一侧手在对侧手背上交
替转动。
②指鼻试验:受检者用自己的示指,先接触自己
的鼻尖,再去接触检查者的示指。检查者通过改
变自己示指的位置,来评定受检者在不同平面内
完成该试验的能力。
③指-指试验:检查者与受检者相对而坐,将示指
2. 协调障碍常见的表现 (1)协同不良:主要表现为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协同不 佳而导致对躯干、四肢和言语肌的正常控制。 (2)辨距不良:小脑丧失修正信号的能力引起。 (3)眼震:多属小脑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影响到前庭神经核所致。 (4)意向震颤: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有 目的的动作。 (5)失平衡: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
第一节 协调功能评定
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向受检者详细说明检查目的和方法,取得其合作; ②检查时注意观察受检者在完成指定动作中是否直接、精确,时间是否正 常;在动作完成过程中有无辨距不良、震颤或僵硬;增加速度或闭眼时有无 异常。 ③注意双侧对比。
第一节 协调功能评定
3.下肢协调评定方法
操作方法与步骤 ①跟-膝-胫试验:受检者仰卧,抬起一侧下肢,先将足跟 放在对侧下肢的膝盖上,再沿着胫骨前缘向下推移。 ②拍地试验:受检者足跟触地,脚尖抬起做拍地动作,可 以双脚同时或分别做。

平衡与协调的评定课件ppt

平衡与协调的评定课件ppt

感觉系统——前庭系统
• 半规管内的壶腹嵴:为运动位置感受器,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
关节的灵活度转、运肌力动与耐的力角等 速度变化引起的刺激。
要求受试者尽可能沿着与直尺平行的方向,向前前伸。
轮替试验• :受前检庭者双迷手张路开内,一的手向椭上圆,一囊手向斑下、,交球替转囊动斑; :感受头在静止时的地心引力和头的 前通后过方 头向的的调最整直大反线摆应动改加角变度颈速约部度为肌肉12运张.力5动度来,刺保左持激右头方的。向直为通立1位6过度置。。头的调整反应改变颈部肌肉张力来保持头 的直立位置。 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重心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
• 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度,左右方向为16度。 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 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 适当的感觉输入
– 视觉 – 躯体感觉 – 前庭觉
•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
– 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 案
• 运动控制
平衡反应
评定平衡功能的量表,秒表,小凳子,台阶,椅子,皮尺
是检完查成 方精法 •细:运检平动查技者衡能将动受反作检的者应必上要肢是条向件一指侧牵平拉 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 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不能主动合作者
1、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新小脑)。 关节的灵活度、肌力与耐力等
• 评定的目的:
– 确定是否存在平衡障碍 – 确定平衡障碍的水平和程度 –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病因 – 指导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 监测康复训练疗效 – 跌倒风险的预测 – 特殊职业选拔需要

十一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精品PPT课件

十一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精品PPT课件
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的过程中,与 支撑面相接触的皮肤触、压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 关体重的分布情况和身体质心的位置;分布于肌肉、关 节及肌腱等处的本体感受器(螺旋状感觉神经末梢)收 集随支撑面变化的信息,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 正常人站立在固定的支撑面上时,足底皮肤的触、压觉 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起主导作用,当足底皮肤和下 肢本体感觉输入完全消失时,人体失去感受支撑面情况 的能力,姿势的稳定性立刻受到严重影响,此时,闭目
第九章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第一节 平衡与平衡反应
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 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 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 力。
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 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立时的 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特殊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 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 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 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 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 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 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 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 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 的方案。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人体 质心的准确位置和支撑面情况,中枢神经系统 将三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迅速判断何种感觉 所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 息是相互冲突的,从中选择出提供准确定位信 息的感觉输至摔倒。
感觉输入
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感知人体角加速度运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ppt课件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ppt课件

1、协调定义
•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 力。
• 协调运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 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 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 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 进行运动。
2、协调的临床评价
•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 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索。
平衡功能评定适应证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氏病、小脑疾 患、脑瘫、脊髓损伤等
• 前庭功能损害
•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截肢、 运动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
• 严重的心肺疾病 • 下肢骨折未愈合
(四)平衡评定方法
• 1、评定的程序 • 2、评定方法
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 •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 1分-不能活动。
谢 谢!
平衡仪测 试法
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
•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 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 成站立反应。
谢 谢!
二、协调功能评定
二、协调功能评定
• 1、协调的定义 • 2、协调的临床评价 • 3、评定程序 • 4、评定方法
然停下和开始.
1、评定程序
• (3)在一个动态支撑点保持平衡 • (4)在用力时维持平衡(推一个物体) • (5)在睁眼、闭眼时能控制姿势
2、平衡评定方法
• 观察法 • 量表法 • 平衡仪测试法
观察法
•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 例如:睁、闭眼坐,睁、闭眼站立,双足靠拢站,

老年康复护理ppt课件

老年康复护理ppt课件
.
适应症
• 神经系统疾患 • 耳鼻喉疾患 • 骨关节疾患及运动损伤 • 其他:老年人
.
平衡评定方法
• 临床观察(observation)
• 采用量表评定(scale)
• 平衡测试仪法
– 平衡测试系统 (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 BES )
.
协调功能评定
.
协调功能
• 定义: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与特定运 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 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
• 帮助确立一些适应活动的方法
• 帮助选择能够促进行为或改善活动安全性的 适应仪器
• 确定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对协调运动的效果
.
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 外,任何引起协调运动障碍的疾患均需评定。
• 感觉性运动失调:传导本体感觉的纤维受损; • 小脑性运动失调:小脑及其向心或远心径束的损
腹部等 • 出其不意的使患者离开平衡点 • 站着,交替的前屈躯干和返回原位 • 站着,向每侧侧屈躯干
.
• 沿直线走,一足跟直接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 沿直线行走,或沿地上的标记走 • 向侧方走和向后走 • 操正步走 • 行走时变换速度 • 行走中突然停下和开始 • 环形行走和变换方向 • 用踵或趾行走 • 正常站位,观察患者开眼和闭眼时的反应,如患者开
平衡、协调功能的评定
重医附一院 康复科 邵岚
.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Nhomakorabea• 平衡:指人体无论处于任何位置,当重心 偏离稳定位置时,自动地调整并维持所需 姿势的过程。
• 平衡能力:当人体的重心垂线偏离稳定基 底时,应能立即通过运动或反射性的活动 ,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撑面内的能 力。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一、概述
(三)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人体正常平衡功能的维持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前庭功 能、躯体感觉(主要是本体感觉)、视觉和肌肉的完整整 合,是一个综合的神经肌肉共同协同运动的过程,包括感 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3个环节。
一、概述
1.感觉输入
人体对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关系的感知, 有赖于视觉、躯体感觉、前庭功能的正常,适当的感觉输入, 特别是躯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重要 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衡的定义及分类、平衡反应,平衡的维持机制及 评定方法;协调的定义,协调障碍常见类型及表现。 2.熟悉平衡与协调评定的目的和评定内容。 3.了解平衡功能评定适应症与禁忌症及评定的注意事项; 协调障碍的分级,上下肢协调性试验和上田氏协调实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概述 二、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适应症 三、平衡功能评定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
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
(一)观察法
1.闭目直立检查法 受试者闭目直立,双脚并拢,两手臂下垂、侧平举
或两手互扣于胸前,观察受检者有无站立不稳或倾倒。若 有前庭功能障碍,将向患侧偏倒;转动头部时,偏倒方向 也随之改变。若小脑有病变,将向患侧或后方偏倒,头部 转动时不会引起偏倒方向的改变。此方法仅适合于前庭功 能障碍的患者,不适合于正常人。
4.计时“起-行”测试
评定时患者穿平常穿的鞋,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椅子 座高约 46cm,扶手高约21cm),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放在 扶手上。在离座椅3m远的地面上贴一条彩条的粗线。当测试 者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患者从靠背椅上站起,站稳后, 按照尽可能快走路的步态,向前走3米,过彩条粗线后转身 ,然后迅速走回到椅子前,再转身坐下,靠到椅背上。受试 者从座椅上开始站起的瞬间开始计时,当其再次回到座椅坐 下计时结束。测试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记录时 间,时间越短,平衡能力越好。

协调功能评定精选PPT

协调功能评定精选PPT

1分:不能完成活动
非平衡性-他人指试验: 3)指指试验: 4)指鼻和指-他人指试验: 5)对指试验: 6)抓握试验: 7)前臂旋转试验: 8)反跳试验: 9)轻叩手: 10)轻叩足: 11)指示准确: 12)交替地跟-膝、跟-趾试验: 13)趾-他人指试验: 14)跟-胫试验: 15)绘圆或横“8”字试验: 16)肢体保持试验:
要较少帮助; 观在察功11受 能10试活))者动正侧的中步方日观走走常察;和生,活接倒活近退动靶走时并;缺通陷过加与重健康人比较,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协调功能障碍。
12)变换速度走; 13)突然停止后再走;
2分:能完成活动,需
14)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15)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要较大帮助;
16)站立位睁眼和闭眼;
(二)协调试验 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
1.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
的成分。 2.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的成分。
平衡性协调试验

1)双足站立(正常舒适位); 4)指鼻2)和双指-足他站人指立试(验两:足并拢站立);
• 协调评定的目的 根据协调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协调功能分为5级。
(1)深感觉障碍如: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 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 7)前臂旋转试验:
• 协调评定的内容 5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
6)在保护下,出其不意地让受试者失去平衡; 协调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 节、脊髓后索)的病变所致。 6)在保护下,出其不意地让受试者失去平衡;
I级:正常完成。 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 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 明显不稳定。 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不能完成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调评定的目的
协调评定的目的是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 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 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 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 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
协调功能分级
I级:正常完成。 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
度和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
笨拙、明显不稳定。 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不能完成活动。
协调评定的内容
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 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 确、直接、容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 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 运动;⑤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 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共济失调
小脑共济失调 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 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 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 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
基底节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 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 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
观察受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并通过与健康人比较, 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协调功能障碍。
协调试验
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
(一)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 以及静和动的成分。 参见平衡功能评定目测平衡评定法
分级 1.
内容 在正常舒适的位置上维持站立位

两组并拢维持站立位
所有试
验应先在睁眼后闭眼下分别测试
谢谢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02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Ⅲ.
一足在另一足前方(足尖靠足跟)维持站立位
Ⅳ.
单足站
Ⅴ.
站着,上肢交替地放在身旁、头上方、腰部等

外力突然将患者轻轻推离平衡点(注意保护患者
Ⅶ.
维持站立位并交替躯干前屈和返回原位,维持站立位并交替两侧侧屈躯干
Ⅷ.
沿直线走,一足跟直接在另一足足尖之前
Ⅸ.
沿地上标记出的圆圈或8字形走
Ⅹ.
向侧方迈步和交叉前行
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 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 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 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或在暗处 步行时易跌倒。
常见表现
协同不良 是在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协同不佳而 导致失去了对躯干、四肢和言语肌的正常控制。
(二)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 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
试验名称
具体方法
1.指鼻试验
让患者肩外展90°伸直肘,食指指鼻尖,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Ⅱ.指向他人手指的试验
面对面。评定者将食指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用她的食指尖触评定者食指尖,评定者科变化食指位置,以评
辨距不良 是由于小脑丧失将来自周围的运动信息和来自大脑 的运动命令相比较并发出修正信号的能力引起,由于难于判断 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结果不是越过靶就是达不到 它。
眼震 多属小脑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影响到前庭神经核所致。 意向震颤 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
有目的的动作。手和手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 近靶时颤动更明显。 失平衡 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 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与共济失调
协调与协调运动
协调(coordination)是完成平稳运动,准确和控 制良好运动的能力。
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 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 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层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 小脑便产生了制动作用。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 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Ⅻ.固定或位置保持
患者将手保持在向前水平伸直位,或者 将膝保持在伸位
试验评分为: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
缺陷明显,动作慢,笨唑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1分—不能活动,以上试验均分别评分记录
协调评定方法
一、观察法 二、协调试验
观察法
协调功能正常的依据 正常协调功能的人群应具有 以下特征: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具有良好的平衡反 应能力;当固定身体的某一部位时,具有能使身体 的其它部位完成平滑、顺畅运动的能力;观察受试 者在各种体位和姿势下的启动和停止动作是否准确、 运动是否平滑、顺畅。有无震颤。如让受试者从俯 卧位翻身至仰卧位,或从俯卧位起身至侧坐位,然 后进展至四点跪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立位等。
Ⅶ.旋前、旋后
臂紧靠躯干,肘曲90°,掌心交替地向上和向下,速度可逐步增加
Ⅷ.轻叩手
屈肘,前臂旋前,在膝上轻叩手
Ⅸ.轻叩足 Ⅹ.交替跟膝径试验
患者坐着,足及地,让他用足跖球轻扣地板,膝不能抬起,足跟不能离地 患者仰卧,让他用对侧下肢的足跟交替地触本侧的膝、胫骨和踇跖
Ⅺ.上、下肢绘一圆或8字形 患者用上或下肢在空气中绘一圆形或横8字形,下肢进行时可采仰卧位
Ⅺ.
跳跃行走,退步向后走货变换速度行走(可加重协调障碍)
Ⅻ.
维持两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眼时若患者不能保持直立位为Romberg征阳性
试验评分为: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缺陷
明显,动作慢,笨唑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1分—不能活动,以上试验均分别评分记录
Ⅲ.指对指试验
定距离、方向改变时患者的上述能力 让患者两肩外展90°,两肘伸展,然后双手向中线靠近,将两食指在中线相触
Ⅳ.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
让患者交替地触鼻尖和评定者的食指尖,后者可改变方向和距离
Ⅴ.对指 Ⅵ.团抓试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让患者将拇指尖一次和其他的指尖相触碰,速度可逐渐增加 交替地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张各指,速度可逐步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