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说课稿优选稿

合集下载

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

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

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2)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3.赏析上阕①《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这一句“精秀绝伦”在哪里?请大家结合意象和诗歌主旨分析。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 2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花落也有红颜易老,青春易逝之意。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股吞梅嚼雪的不食人间烟火之气。

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既然天寒,为何还要解去“罗裳”?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情调欢快,这里的一个“独”字,你能品出词人怎样的心境?明确:心中愁重,哪怕轻如蝉翼的罗衣都显得沉重,易安有词为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尽管天气寒凉,但词人只恐“兰舟”承载不了这份浓愁吧。

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愁上加愁。

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桨,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回忆,怎能排遣得了愁呢?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你在这句中见到哪些我们常见的诗歌意象?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意象分析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

象征思念。

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

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4.小结上阕上阕侧重写闺中独居生活,夏末秋初,易安欲泛舟解愁,却见残荷雁字,月满西楼,心中倍加愁闷。

寂寞相思苦,可知一二矣。

①你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能感受怎样的情感?这一句你觉得用的最妙的是哪个字? 明确: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

《一剪梅》教案范例

《一剪梅》教案范例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范例引言: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

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剪梅》教案范例(一)【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公开课说课稿

《一剪梅》公开课说课稿

《一剪梅》公开课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剪梅》。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桃花、李花和春风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一剪梅》。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 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一剪梅》。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画笔和颜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

提问: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一剪梅》,注意停顿和语气。

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3. 诗文解析:解释诗文中的生字词,解析诗句的含义。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4. 画面描绘: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描绘诗中的画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一剪梅》,提醒学生注意语气和表情。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默写《一剪梅》并阐述自己喜欢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板书诗句《一剪梅》,并在旁边标注重点字词和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一剪梅》的诗意。

2. 作业答案:《一剪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桃花、李花和春风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一剪梅》的诗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在画面描绘环节,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讲课稿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讲课稿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讲课稿导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对于如何学习《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 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李清照《一剪梅》 说课稿

李清照《一剪梅》 说课稿

《一剪梅》教学设计说课稿中国是诗的国度,吟诵品味唐诗宋词,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我参赛的课题是:李清照《一剪梅》词作赏析。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汇报:首先 教学分析:本课选自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诗词教学,单元要求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古诗词理解和感受。

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对古诗词不陌生但兴趣不大,阅读品位变低,鉴赏能力薄弱,忽略古诗词对烹饪职业发展的借鉴价值)知识储备、(已有果酱画基础喜欢流行快餐文化,在乎别人评价)心理特点、(不爱朗诵记忆品读古诗词,喜欢动手实践、上网参与)学习习惯。

我确定了本课(疏通字义,理解意象,掌握语言表达)的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节奏韵律,进入意境体味感情)的能力目标、(快乐积极体味诗词美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目标。

其中反复诵读、感受鉴赏作品韵律、音乐美,品味意象、意境美是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意象、进入意境、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难点。

根据目标和重难点,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制定如下教学策略:按课前准备、听诗词,读诗词、品诗词、画诗词、课后拓展实践六个教学步骤在两课时内依次开展教学,同时将各种信息化手段融入其中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听诗词)课前学生登录学习通平台,领取并明确本课任务是:反复诵读、感受品味意象意境美。

并通过网络平台查看相关的李清照生平简介、诗词文章、意象图片朗诵视频等资料后,完成对《一剪梅》的初步感知并简单归纳其思想内容后反复诵读词作,通过配乐软件和诵读软件,为诗歌配乐,制作配乐朗诵或视频。

上传平台或网络,进行学生间的交流互评。

并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教师平台浏览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与学生进行评价交流后,整理加工学生上传成果中发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使用,并尝试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以问题引领做如下教学过程:(读诗词)课堂上,师生共同开启《一剪梅》欣赏之旅。

(首先是)看:上课开始,以董卿《朗读者》采访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视频和语文教师李玉兰诗意早餐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生平遭受与创作的亲密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育同学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力量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育同学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力量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预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现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学校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开心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味道”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欢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觉: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开心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假如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推荐下载】一剪梅说课-word范文模板 (13页)

【推荐下载】一剪梅说课-word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一剪梅说课篇一:一剪梅说课稿《一剪梅》说课稿古浪五中刘昌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一剪梅》,我说课的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小结与作业。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一剪梅》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这册主要内容是鉴赏诗歌和散文,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一剪梅》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在丈夫赵明诚外出时,自己独守空房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解读文句,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读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读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

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3)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三、说学法意象意境感情四、说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高二《一剪梅》说课稿

高二《一剪梅》说课稿

高二《一剪梅》说课稿高二《一剪梅》说课稿引导语: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词中写了愁绪,也有一股淡淡的喜悦。

下面分享一篇《一剪梅》说课稿。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翻译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一剪梅》,我说课的内容将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二是.....首先,我对学情进行一下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学前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就有学习古诗词,学生也已掌握??但是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着,我来谈一下教材。

《一剪梅》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的课文《词四首》中的一首。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如下: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一剪梅说课(储敏)

一剪梅说课(储敏)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由《一剪梅》走近李清照 储敏
一 教材分析
说 课

教法分析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环 节

学法分析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四 教学流程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五 教学评价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 但是学生对李清照其人其作缺乏系统的 了解,在审美需求上还处于较浅的层次。因 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诗思, 促使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教法分析
情感熏陶法 诵读引导法 任务驱动法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三、学法分析
诵读感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 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 2、过程与方法:运用联想、对比,以意 逆志,知人论世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 情,体会诗美。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 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一、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中,抓住典型意象,运用形象思维来鉴赏 诗歌,感悟诗情。
2、教学难点: 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
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鉴赏诗词基本的 方法和思路,积累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 对古诗中蕴含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一 些积淀。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18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内涵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一剪梅》的主 题、意象和情感内涵。
01
活动步骤
02
04
小组内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0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 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
学生分组,每组4-6人,选定一个小组长。
03
2024/3/28
06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 涵。
讲解《一剪梅》诗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 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 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2024/3/28
14
赏析诗歌,品味语言
• 赏析诗歌意象:“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而且透过这两个意象,可以推知季节已进入了深秋。这 样的秋景最容易勾起人的相思之情,“秋思”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8
8
教学内容安排
01
02
03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一剪 梅》文本,理解词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2024/3/28
背景介绍
介绍李清照生平和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词作。
词牌格律
讲解《一剪梅》词牌格律 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诵 和赏析。
9
教学方法选择
16
04 学生活动设计
2024/3/28
17
朗读背诵,感受韵律美
活动步骤
活动目标:通过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感受《一剪梅》的韵
律美和词句之美。
01
02
03

《一剪梅》说课稿

《一剪梅》说课稿

《一剪梅》说课稿【教材依据】《一剪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篇目。

该诗的作者李清照,是宋朝时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而《一剪梅》此词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学习这首词,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李清照以及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词派的词风的特点,学习鉴赏词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和高考奠定背景知识和方法基础。

【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学习鉴赏一首词,教会学生鉴赏一类词的方法,力争达到“读一首而知一类”的目标。

本词赏析主要围绕“相思之愁”展开,利用意象分析法和关键词分析法来进行赏析。

而诗词的赏析一定要以“诵读”为基础,诵读是为了更好地赏析,赏析是为了更好地诵读,而诵读本身就是语文学习应该着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预习、探究、合作、赏析中逐渐体会到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逐字逐句讲解。

课前教师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主动性;课堂上再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营造诗词氛围,指导启发学生在诗歌情境中讨论探究,在优美的诗词氛围中去感受感悟,落实教学任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词意、学会朗诵;了解《一剪梅》词牌名来源。

2、了解李清照写作这首词的背景,明确她这一时期词作的主要风格特点。

3、掌握利用意象和关键词分析词作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诵读;品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这首词利用特有意象营造的意境,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感悟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学习难点】掌握利用意象和关键词分析词作的方法【学法指导】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设计《导学案》,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唯美的诗情画意中鉴赏、学习诗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享受。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高二语文说课《一剪梅》一等奖说课稿

高二语文说课《一剪梅》一等奖说课稿

高二语文说课稿《一剪梅》各位老师:造船、上船:主要是经验的分享、整理。

在仔细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动词,结合园“科学认读”课题,有意渗透。

让幼儿初尝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剪梅》,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说教材: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因如下: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

李清照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讲《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李清照,他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背诵本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3、把握婉约词的意境及特点说教法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李清照积满苦涩忧怨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一剪梅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一剪梅是中国传统戏曲曲子,也是中国传统古筝曲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绎而广受喜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优秀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这首曲子。

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设计。

教案名称:一剪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2.掌握一剪梅的基本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音乐基本知识: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特点。

2.演奏技巧: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

3.演奏表现: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4.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设计合适的合奏编排。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一剪梅的音频,并提问学生对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学习:教师讲解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和乐曲形态。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的命名、音程的概念等,以便后续的演奏技巧训练。

3.技巧训练:教师示范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姿势的正确性和手指的灵活性。

随后,教师通过多次练习,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表现训练:教师以情感传递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音乐听辨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

5.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合奏编排。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奏练习,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完善合奏演奏的技巧和表现。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情况和听辨训练的反馈,评估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word文档资料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word文档资料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花飘水流: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一种、两处: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2024年《一剪梅》说课稿

2024年《一剪梅》说课稿
说教材
一、选修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2)风格流派、文体;
(3)名句填空;
(4)诗词鉴赏;
(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1、新课导入:
(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五、练习
比较阅读李清照的词,体会词时期不同,风格就不同,情感就不同。
教学原创
本学期高二年级教学任务要完成必修5和选修教学,现在必修5已经完成,只能从选修中来选,结合选修内容,语文竞赛的两个组,我们只能选诗歌。再加上诗歌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平时考试及高考,引导学生学会一些鉴赏诗歌方法及技巧,来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并且在诗歌的赏析上有所提升。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
此词上片写此人的独居生活,下片侧重抒情,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2024一剪梅说课稿范文

2024一剪梅说课稿范文

2024一剪梅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一剪梅》是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古文阅读的范畴。

该篇课文通过描写梅花的坚强与美丽,表达了挫折与坎坷中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一剪梅》的主题和意境,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品味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并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乐观向上心态。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剪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难点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品味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感悟课文主题和情感交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法方面,我采用了导入法和情感教育法,让学生从情感上与课文进行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法方面,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互相讨论,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进步。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件和打印好的课文,以方便展示和分发给学生。

同时还准备了一些梅花的图片和视频,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梅花的美丽。

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与梅花相关的诗词和故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以一段梅花的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观赏梅花的美丽,并引导他们对梅花进行简单描写。

随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经历过类似梅花坚强的精神境界?为什么梅花会成为其中的象征?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帮助他们进入到《一剪梅》的主题和情感中。

环节二、感悟课文我会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并在小组内共同感受和理解每一段的情感表达。

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黑板上进行汇报和讨论。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互相评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一剪梅》教案五篇

《一剪梅》教案五篇

《一剪梅》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剪梅》教案篇1内容:《咏怀八十二首》《越中览古》《一剪梅》【学习目标】1.了解阮籍、李白、李清照的生平与时代背景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学习重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体会三位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本节课个人学习任务】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任务】运用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第一课时一、熟悉作者,知人论世1.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阮籍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成才。

他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是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长期以来有着十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为了全身避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并常常用醉酒的方法来保全自己。

他与嵇康、刘伶等六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畅饮、放歌,世称竹林七贤。

他是“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

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一剪梅》说课稿课件

《一剪梅》说课稿课件

《一剪梅》说课稿课件财色之取,譬如小儿贪刀刃之饴,甜不足一食之羹,然有截舌之患也。

--UUMOB《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一剪梅》说课稿应该怎么做呢?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剪梅》,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因如下: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

李清照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讲《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李清照,他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本词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3、把握婉约词的意境及特点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李清照积满苦涩忧怨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跟自己亲人分隔两地的经历,更不可能有过结婚后深切思念自己另一半的体会,如不引导,很难体会面对冷月凉席,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

但李清照又不同于苏轼辛弃疾,她倾向于写深闺体会的婉约词。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情景交融的写法;更能领悟到李清照用词的精妙,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安排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说课稿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一剪梅》说课稿
【教材依据】
《一剪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篇目。

该诗的作者李清照,是宋朝时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而《一剪梅》此词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学习这首词,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李清照以及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词派的词风的特点,学习鉴赏词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和高考奠定背景知识和方法基础。

【设计思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学习鉴赏一首词,教会学生鉴赏一类词的方法,力争达到“读一首而知一类”的目标。

本词赏析主要围绕“相思之愁”展开,利用意象分析法和关键词分析法来进行赏析。

而诗词的赏析一定要以“诵读”为基础,诵读是为了更好地赏析,赏析是为了更好地诵读,而诵读本身就是语文学习应该着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预习、探究、合作、赏析中逐渐体会到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逐字逐句讲解。

课前教师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主动性;课堂上再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
画面和音乐营造诗词氛围,指导启发学生在诗歌情境中讨论探究,在优美的诗词氛围中去感受感悟,落实教学任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词意、学会朗诵;了解《一剪梅》词牌名来源。

2、了解李清照写作这首词的背景,明确她这一时期词作的主要风格特点。

3、掌握利用意象和关键词分析词作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诵读;品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这首词利用特有意象营造的意境,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
感悟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掌握利用意象和关键词分析词作的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设计《导学案》,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唯美的诗情画意中鉴赏、学习诗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享受。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课间播放《月满西楼》
“在我国诗坛有一位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他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刚才我们课件所播放的歌曲《月满西楼》的歌词便是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二、进入新课
学生已在课前预习
读通全词
齐读(检测读音和节奏)——听录音跟读并画出节奏(教师根据《一剪梅》双调特点,强调节奏划分)——自读——学生展示(配乐)——齐读(配乐)
读懂全词
在未赏析全词之前,诵读可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但还不能很好的读出感情
1、知人论世
了解李清照,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需要掌握的重点(易安词分前后两期,由于人生境遇的变化,前后期的词风也有所变化),明确本诗写作的具体时期)
2、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读全词,疏通全词大意,小组间交流,若有理解困难,提出问题全班解答(预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此句为倒装句)
3、找出这首词的词眼和主旨句
“相思”“闲愁”:由相思而生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情乃相思之情
4、围绕“相思之愁”展开小组讨论
问题设置
请问女词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生出“相思之愁”的呢?
提示:红藕香残玉簟秋
她的“相思之愁”有没有办法排遣呢为什么
提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愁”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呢?
提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这三道题赏析诗歌,要从意象和关键字上着手,突入方法的运用)
总结:相思与愁皆是无形而无法捉摸的情绪,但在李清照的秀笔之下,这样的相思之愁却如影随形,缠绕不已,无处不在,堆蹙眉头,更郁结于心。

一窥易安体的风格:语言清新典雅,情感温婉细腻
引用歌词:“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寞里,我无力抗拒,特别是夜里,想你到无法呼吸……”(可请学生唱)
5、能力拓展
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但也容易使学生思考懈怠,适当安排独立思考的的题目是合作学习的补充,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为什么“一种相思”,却是“两处闲愁”呢?
两个题目,学生可任选其一,独立思考拟写答案后再全班分享
至此,诗歌的情感分析已经基本到位,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诵,邀请学生演唱《月满西楼》
三、方法总结:
在本词的学习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鉴赏诗词的方法?举例说明
学习应善于总结方法,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即本着“学一首而知一类”的观念,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有助于帮学生明确词作赏析的方法,并融汇贯通到其他诗词的赏析中。

四、课外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自读李清照后期词作《武陵春》,体会词人前后期词风的不同。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业1的设计旨在巩固本课所学,作业2所选的诗歌为李清照的后期词,学生自读这首词既是对本课所学鉴赏方法的运用,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此词感受李清照后期词风的变化。

四、教学反思
1、问题设置过于考虑逻辑性,而忽视了其清晰性和明确性,虽然导学案中给出了提示,但学生仍有些模糊不清,这在前一晚的预习中已经发现,但未来得及做修改。

所以在是考虑学生学情时还是有所不足,导致正式上课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2、由于多媒体的引进,在课堂上使用课件已经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

但是,结合这堂课,以及工作以来的体会,课件的使用应当讲究科学性,使用的不好,反而束缚了教师,也影响了课堂节奏。

而在这堂诗歌赏析课上,使用多媒体应着重于用图片、音乐、视频营造契合的情境氛围,而不是用于展示问题,问题应在老师心中,是教学过程,除非是特别复杂的问题,本不需要老师再用PPT展示出来,一旦教师进入课堂节奏,问题顺势而来,PPT反而束缚了手脚。

另外,对于课堂问题的答案,也不用需用PPT一一展示出来,答案应在老师的心中,在和学生的探讨中自然形成答案,尤其是语文的学科,PPT出示问题答案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规范,但也有容易束缚学生。

总而言之,PPT的使用应该谨慎考虑当堂课的具体情况。

3、本节课没有很好地贯彻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而有自己的想法后利用讨论来交流想法。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而进行了粗暴的讨论,所以学生容易懒于思考。

而在这堂课上,充分暴露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由于问题较难,而学生提前的独立思考不到位,以至于课堂上的交流没有很好的展开。

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单向讲解。

在日常的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
题,我还可以放缓脚步,将为分解,到组听论,去帮助解决问题。

但在这堂课中,由于有些紧张,急于将这堂课完整地上完,所以没有去这样做,导致学生的讨论不充分,也就使得课堂气氛比较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