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探索求知之路
18. 怀疑与学问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虚妄.()折
.扣()步骤.(
)譬
.如()思索.(
)
懒惰.(
)停滞.()流俗.(
)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视ch á()mán ɡ从
(
)ch énɡ认()m ò守()
腐草为yíng()bi àn 伪去妄()
3. 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停滞:
(2)虚妄:
(3)不攻自破:
(4):形容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5):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6):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7):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4. 文学常识填空。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 江苏苏州人,家,“ 学派的创始人。
他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5. 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
(3)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
1. wàng zh ézh òu p ìsu ǒ du òzh ìs ú
2. 察盲承墨萤
3. (1)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没有事实根据的。
(3)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4)墨守(5)盲从(6)辨伪去妄(7)腐草为萤
4. 顾颉刚历史学古史辨
5. (1)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通过引用宋代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但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3)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句话涵盖了两个方面:课文对“怀疑精神” 的重要性的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 的价值和意义。
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
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18 怀疑与学问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程颐.(y íng)步骤.(zh òu)停滞.不前(zh ì)
B. 大儒.(r ú)思索.(su ǒ)腐草为萤.(y íng)
C.塾.师(sh ú)譬.如(p ì)辨伪去妄.(wàng)
D.懒惰.(du ò)墨.守(mò)流俗.传说(s ú)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辨别是非寸步难行富国强兵
B.不求甚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欢天喜地
C.寸土必争入木三分孤方自赏艰难困苦
D.耳闻目睹见多识广开卷有益拾金不昧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 一切学问家,_______ 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
怀疑的态度。
(2) 我们对于______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 怀疑______ 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4) ____ _ 常常怀
疑、
A.不仅不论不但只有
B.不但只有不仅不论
C.不仅不但不论只有
D.不但不论不仅只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 族维生素、膳食纤维
等的缺失。
B. 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 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曾祺。
D. 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5.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
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优势上。
A. ②⑤①③④
B. 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④①③
课内阅读阅读《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问题。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6. 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A.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D.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7. 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8. 文中画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9. 文中加粗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
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
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
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
”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
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
”“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
”这便是阅读的作用。
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
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
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
收获。
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 ,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
熟读唐诗300 首,不会写诗也会“偷” ;背得美文200 篇,不会作文也会“搬”。
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
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
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
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
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
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
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 亿本“军供版”图书。
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
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
本文有改动)
10. 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
11. 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12. 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13. 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
14. 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 ,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
12.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请你针对这两句诗的喻义,至少运用两种论
证方法,写一个片段。
(150 字左右)
《怀疑与学问》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A 解析:“颐”应读“ yí”。
2. C 解析:“孤方自赏”应为“孤芳自赏” 。
3. D
4. B 解析:A 项,“超”和“左右”矛盾,删去其一;C 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将“但也”改为“而且” 。
5. 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首先,明确语段是议论性文段。
通读句子不难得
出,这段话介绍的是优势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其次,明确第③句为概括性句子,应为首句。
由第⑤句中的“因此”可以看出其为总结性语句,为最后一句。
第④句中“如”紧承第②句,故第②句应在第④句前。
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③①②④⑤。
课内阅读
6. B
7. 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8. 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
9. 略。
点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阅读
10. 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事例,强调了阅读
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中事例的作用。
文章开篇所用的事例,说的是大人们在迎亲的关键时刻因车胎问题束手无策,而一个孩子利用汽车杂志上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引出论题:阅读的重要性。
11. 拿吃饭和阅读进行类比,人不吃饭肉体会死亡,不阅读精神会死亡,从而论证了阅读
的重要性。
解析:根据第③段的开头“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可知,作者是把阅读和吃饭进行了比较,通过类比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12. ①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写作水平;②阅读是一个行业入门的重要途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第④段可知,从开头到“当然这只是以
写作为例”都是介绍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接下来,“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介绍了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阅读,都要从阅读入手。
13. 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有深刻含义的词句的理解。
答题时
需要认真阅读文章的内容,由上一段的结尾“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可推断出所指的应是精神生活。
14. 示例:①阿廖沙童年的不幸遭遇,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辛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苦差
事;②艰难困苦的生活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让人变得坚强;③在黑暗中也有光明存在,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能够正视苦难、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高尔基的《童年》的理解情况。
答题时,要回顾《童年》的内容,由主人公童年的不幸遭遇联系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从而得出一定的启示,并且写出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15. 示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坚持不
懈。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古有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又有苏秦悬梁刺股,祖逖闻鸡起舞。
他们正是拥有这种刻苦坚持的精神,才成就了丰功伟绩。
而今我们条件优越,更应发扬古人之精神。
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像李白一样,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像杜甫一样,大笔一挥就是天下苍生;像王维一样,笔墨一点就是如画江山。
只有坚持不懈,刻苦勤奋,才能口吐莲花,让满世界书墨飘香;才能目光如炬,将全天下纳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