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结合板设计制作指引与流程控制要点解析

合集下载

软硬结合板

软硬结合板

软硬结合板是一种兼具刚性PCB的耐久力和柔性PCB的适应力的新型印刷电路板,在所有类型的PCB中,软硬结合是对恶劣应用环境的抵抗力最强的,因此受到医疗与军事设备生产商的青睐,我国的企业也正在逐步提高软硬结合板占总体产量的比例。

软硬结合板的分类若是依制程分类,软板与硬板接合的方式,可区分为软硬复合板与软硬结合板两大类产品,差别在于软硬复合板的技术,可于制程中将软板和硬板组合,其中,有共通的盲孔和埋孔设计,因此可以有更高密度的电路设计,而软硬结合板的技术,则是软板和硬板分开制作后再行压合成单一片电路板,有讯号连接但无贯通孔的设计。

但目前惯用”软硬结合板”统称全部的软硬结合板产品,而不细分两者。

软硬结合板的物理特性软硬结合板在材料、设备与制程上,与原先软板、硬板各有差异。

在材料方面,硬板的材质是PCB的FR4之类的材质,软板的材质是PI或是PET类的材质,两材料之间有接合、热压收缩率不同等的问题,对于产品的稳定度而言是困难点,而且软硬结合板因为立体空间配置的特性,除XY轴面方向应力的考量,Z轴方向应力承受也是重要的考量,目前有材料供货商对PCB硬板或软板厂商,提供软硬结合板适用的改良型材料,如环氧树脂(Epoxy)或是改良型树脂(Resin)等材料,以符合PCB硬板或软板间的接合问题。

在设备方面,软硬结合板因为材料特性与产品规格的差异,在压合与镀铜部份的设备必需作修正,设备的适用程度将影响产品良率与稳定度,因此跨入软硬结合板的生产前须先考虑到设备的适用程度。

软硬结合板的优点软硬结合板相较於一般P.C.B之优点:1. 重量轻2. 介层薄3. 传输路径短4. 导通孔径小5. 杂讯少,信赖性高软硬结合板较于硬板之优点:1. 具曲挠性,可立体配线,依空间限制改变形状.2. 耐高低温,耐燃.3. 可折叠而不影响讯号传递功能.4. 可防止静电干扰.5. 化学变化稳定,安定性,可信赖度高.6. 利于相关产品的设计,可减少装配工时及错误,并提高有关产品的使用寿命.7. 使应用产品体积缩小,重量大幅减轻,功能增加,成本降低.软硬结合板的厂商分析全球软硬结合板的生产区域,集中于欧美和日本,且有产量集中于少数生产者的现象。

不同材料在软硬结合板制作中的运用

不同材料在软硬结合板制作中的运用

SUB:不同材料在软硬结合板制作中的运用测试报告熊显宝前言:为了使本公司软硬结合板在制作初期的选材、以及搭配方面做到合理配比,保障一次打样成功,并满足客户品质要求,因此,由工艺部对目前本公司常用的主要原材料进行不同的配比组合,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破坏性测试,观察对功能性的影响程度,找出最佳的材料搭配组合。

一、 实验目的1、找出最佳的材料搭配组合,做到合理配比,保障一次打样成功,并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2、实验不同纯胶在多次高温锡炉极限值的冲击下,其内层以及孔铜的物理性能变化。

二、 原材料的选用:1、分别采用环氧胶系(台虹)、丙烯酸胶系(华弘)25um纯胶。

2、分别采用台虹1mil/1/2oz双面有胶压延铜、新杨1mil/1/3oz双面无胶电解铜、新日铁1/2mil/1/3oz双面无胶电解铜做内层软板。

3、分别采用台虹0515、0525覆盖膜。

4、统一采用0.2mm1/2ozFR4做外层硬板。

三、 原材料的配比1、华弘纯胶+台虹基材+0515覆盖膜。

2、华弘纯胶+台虹基材+0520覆盖膜。

3、华弘纯胶+新杨基材+0515覆盖膜。

4、华弘纯胶+新杨基材+0520覆盖膜。

5、华弘纯胶+新日铁基材+0515覆盖膜。

6、华弘纯胶+新日铁基材+0520覆盖膜。

7、台虹纯胶+台虹基材+0515覆盖膜。

8、台虹纯胶+台虹基材+0520覆盖膜。

9、台虹纯胶+新杨基材+0515覆盖膜。

10、台虹纯胶+新杨基材+0520覆盖膜。

11、台虹纯胶+新日铁基材+0515覆盖膜。

12、台虹纯胶+新日铁基材+0520覆盖膜。

四、 实验型号及工艺流程1、实验型号:144168四层软硬结合板。

2、工艺流程:孔铜金相切片。

五、 制作过程1、内层按软硬结合板工艺流程控制。

2、外层压合外发加工传压,按软硬结合板的摆板方式以及压合参数。

3、压合后对每种胶系的材料各整板蚀刻一张,观察是否压实,并做288℃*10S*3次的热冲击测试,观察是否爆板。

软硬结合板压合垫的选择与技术要领

软硬结合板压合垫的选择与技术要领
20 µm 41 µm 12 µm 58 µm 31 µm 12 µm 45 µm 13 µm 25 µm
solder mask
No-flow PP
No-flow PP coverlay FCCL coverlay No-flow PP
3 4 stifferner
12 µm 50 µm 12 µm 25 µm 13 µm 45 µm
Board cutting –Mech. Drill–Shadow-- Button Image– Button plate -- I/L D/F – I/L exposure – DES –– AOI– B.O. – Sticking Cover lay – Pressing cover lay – ENIG– Punch Finger--Measuring expansion Coefficient –PE Punch -- FQC Board cutting (Single side FCCL Preparation) NF PP Open – Plasma – B.O. – Pressing(L2&&L34&L5) – Laser Drill –– De-smear – PTH+ Flash –Panel Plate—IL D/F – DES –UV Cut PI -- AOI —B/O Pressing—Laser Drill—Mech. Drill – De-burr – De-smear – PTH+ Flash —Panel Plate—D/F--- DES—AOI—S/M – C/M – ENIG –Pre-Routing – Laser De-cap – Laser Routing – Routing – ET – Pressing stiffener– FQC – Packing

软硬结合板的制造流程

软硬结合板的制造流程

软硬结合板的制造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揭秘软硬结合板的制造流程:科技与工艺的完美融合软硬结合板,作为电子设备中的一种关键组件,是将刚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巧妙结合的产物。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制作与品质要求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制作与品质要求
软板的用途
01
Min PTH Hole: 0.3mm
02
Min Line W/S: 0.125mm
03
Board Thickness: 0.45mm
04
EMI Shielding: Single side FCCL
05
Special: Air Gap
SF-PC5000电磁波防护膜厚度的特性
软硬结合板的材料
項目
SF-PC5000
SF-PC1000
总厚
22μm
32μm
绝缘层
5μm
(热融复合)
9μm
(PPS薄膜)
屏蔽层
0.1μm
(银蒸发附膜)
0.1μm
(银蒸发附膜)
异向导电胶层
17μm
23μm
重量
20g/㎡
38g/㎡
企业通用模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目 录
为何会有软硬结合板 软硬结合板的用途 软硬结合板的常见结构 软硬结合板的材料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要点 常见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工艺流程 制作流程中要求、问题及对策 软硬结合板成品板的品质及测试要求
软板的用途
Sample Project: Mobile SIM Card - Dimple 2 layer FPC Immersion Gold Black Flexible Solder mask Top side Bottom side
软硬结合板的用途
Structure (1+1+2F+1+1) HDI 6 layered Rigid-Flex Double-sided flex inner layer core Application – MP4 iPod Nano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论文)1. 前言工业、医疗设备、3G手机、LCD电视及其它消费类电子如:电子计算机用的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录机、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电子设备越来越向着轻、薄、短、小且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高密度互连结构(HDI)用的柔性板的应用,将极大地带动柔性印制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随着印制电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软硬结合板(Rigid-Flex PCB)的开发研究并得到大量的应用,预计全球今后软硬结合板的供应量将会大量增加。

同时,软硬结合板的耐久性与挠性,亦使其更适合于医疗与军事领域应用,逐步蚕食刚性PCB的市场份额。

由于韩国、台湾地区有大量手机厂商,因此这些厂商主导了软硬结合板市场。

据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的数据,目前该地区约有200家PCB生产商。

香港地区也有少数企业在生产软硬结合板,但大约有不到五家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技术。

在中国大陆,这类产品在总体PCB市场中所占比例不大,台湾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IEK)估计仅占2%左右。

但大陆的生产份额正不断增长,厂商们都意识到,软硬结合板既轻且薄,而且紧凑,特别适合最新式的便携电子和高端医疗及军事设备——这些终端产品目前都在推升大陆软硬结合板的产量。

因此,业内人士预计软硬结合板将在未来几年超越其它类型的P CB。

产品虽好,制造门槛有些高,在所有类型的PCB中,软硬结合板对于恶劣应用环境的抵抗力最强,因此受到医疗与军事设备生产商的青睐。

软硬结合板兼具刚性PCB的耐久力和柔性PCB的适应力。

中国大陆的企业正在提高此类PCB占总体产量的比例,以充分利用需求不断增长的大好机会。

减少电子产品的组装尺寸、重量、避免连线错误,增加组装灵活性,提高可靠性,实现不同装配条件下的三维立体组装,是电子产品日益发展的必然需求,挠性电路作为一种具有薄、轻、可挠曲等可满足三维组装需求的特点的互连技术,在电子及通讯行业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软硬结合板生产及工艺介绍

软硬结合板生产及工艺介绍
3
4层软硬结合板(R+2F+R)
6层软硬结合板(5R+F)
6层软硬结合板(2R+2F+2R)
4层HDI软硬结合板(LCD) R+2F+R)L1/L2盲孔
软硬结合板介绍
RF板生产流程简介
四层软硬板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简介
开料
生产流程简介
压膜
曝光
生产流程简介
DES
AOI
CVL 冲切
CVL 切割
流程
控制重点及注意事项
快压 等离子/棕化
叠板
压合 钻孔
管控快压参数,控制包封压不实、气泡、开口处溢胶过大不可有;
清洗板面、粗化PI表面,注意清洗效果,不可以清洗过度,影响 包封表面光泽度;
1.管控AD胶、PP叠偏,叠板时用PIN定定位; 2.控制由于FPC涨缩,造成纯胶、PP叠合偏位; 3.纯胶、PP切割时要根据软板涨缩系数进行调整;
软硬结合板介绍
1. 软硬结合简介 2. 生产流程简介 3. 流程控制重点 4. 性耐性测试
软硬结合板简介
减少电子产品的组装尺寸、重量、避免联机错误,增 加组装灵活性,提高可靠性及实现不同装配条件下的三维 立体组装,是电子产品日益发展的必然需求。软性电路板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结构灵活、体积小、重量 轻及可挠曲的特性可满足三维组装需求的互连技术,在电 子通讯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及重视。近年来已有朝向软硬 结合板(Rigid-Flex Board)发展之趋势,其结合FPC及PCB 优点于一身,可柔曲,立体安装,有效利用安装空间。藉 以再缩小整个系统的体积及增强其功能
谢谢各位!!
流程控制重点及注意事项

fpc工艺制成流程

fpc工艺制成流程

fpc工艺制成流程FPC工艺制成流程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是一种具有弯曲性能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

以下是FPC工艺制成流程的简要概述: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基材,如聚酰亚胺(PI)、聚酯(PET)等•准备导电材料,如铜箔•准备绝缘材料,如覆铜层2.制版设计•设计FPC的电路图•确定线宽、线距和孔径等参数•考虑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需求3.制版制作•制作光绘膜,用于印刷电路图•制作钻孔膜,用于指导钻孔位置4.操作前准备•清洁基材表面•预处理基材,提高表面粗糙度以增强附着力5.覆铜•通过压合或滚压将铜箔紧密贴合到基材上•选择适当的方法,如电解镀铜、化学镀铜等,以增加铜箔的厚度6.图形转移•将电路图通过光绘膜转移到覆铜层上•应用光敏胶或干膜光阻,制作光阻膜7.蚀刻•使用蚀刻液去除多余的铜箔,形成所需的电路图形•清洗蚀刻后的电路板,去除残留的蚀刻液8.钻孔•根据钻孔膜在指定位置钻孔•对孔壁进行处理以提高导电性能,如镀铜9.焊盖•在电路板上涂覆防焊剂,保护非焊接区域•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光固化等方法,使防焊剂固化10.表面处理•选择适当的表面处理方式,如镀金、镀锡等,以提高导电性能和防腐蚀性能•清洗表面,去除残留的处理液11.路线剪切•按照设计要求,将电路板切割成所需形状•对切割边缘进行抛光处理12.组件安装•按照电路设计,安装电子元器件•使用焊接或导电胶等方法,固定元器件13.测试与质量检测•对FPC进行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测试•检查焊点、孔径和线宽等参数,确保满足设计要求14.包装与出货•将合格的FPC进行包装,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准备出货,按照客户要求进行送货以上便是FPC工艺制成流程的概述。

该流程涉及多种工艺和技术,需要精确控制各个环节,以确保最终产出的FPC性能达标。

FPC工艺制成流程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在FPC工艺制成流程中,有一些关键技术和挑战需要特别关注以保证产出的FPC性能和质量。

软硬结合板设计制作指引与流程控制要点

软硬结合板设计制作指引与流程控制要点

Pressing—Laser Drill—Mech. Drill – De-burr – De-smear – PTH+ Flash —Panel L16 Plate—D/F--- DES—AOI—S/M – C/M – ENIG –Pre-Routing – Laser De-cap – Laser
Punch Finger--Measuring expansion Coefficient –PE Punch -- FQC
L2/L5 Board cutting (Single side FCCL Preparation)
L25
NF PP Open – Plasma – B.O. – Pressing(L2&&L34&L5) – Laser Drill –– De-smear – PTH+ Flash –Panel Plate—IL D/F – DES –UV Cut PI -- AOI —B/O
软硬结合处铣刀需往软板区域延伸015mm015mm是指铣刀的中心到软硬结并离开软板外形05mm将硬板上的外形铣出来软硬结合板的设计指引要在软板的连接筋处铺铜并且要刮铜离软板外形不能存在露铜情况作用是加强软板连接筋的硬度避免软硬结合部位断开breakway加铜皮也不需刮流胶槽离rout线的距离12mil错误正确软硬结合板的设计指引decap对位标靶设计
Flex material
R1566 0.102mm(H/0)
Finish(um)
R-F part
32 35 102
Flex part
NF PP
Copper PI Copper
NF PP
core Bottom S/M
Coverlay AD Copper PI Copper AD Coverlay

软硬结合板设计制作指引与流程控制要点解析共44页

软硬结合板设计制作指引与流程控制要点解析共44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பைடு நூலகம்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软硬结合板设计制作指引与 流程控制要点解析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软硬结合板培训教材

软硬结合板培训教材

焊接材料
了解焊锡、焊剂、助焊剂等焊接材 料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焊接技巧
掌握焊接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如焊 点形状、焊接时间、温度控制等, 以确保焊接质量和电路性能。
03 软件编程技术
编程语言与工具介绍
C/C语言
集成开发环境(IDE)
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常用语言, C/C语言具有高效、灵活和可移植性 强的特点。
设备选型及参数设置
1 2
设备类型及功能介绍
介绍生产软硬结合板所需的各类设备,如切割机、 钻孔机、电镀设备、压合机等,并阐述其主要功 能和应用范围。
设备选型依据
分析设备选型的关键因素,如生产效率、加工精 度、设备稳定性等,并提供选型建议。
3
参数设置与调整
详细讲解各类设备的参数设置方法和调整技巧, 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遵循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使用规范, 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可制造性。
元器件选型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考虑性能、封 装、成本等因素。
原理图绘制及PCB设计
原理图绘制
使用EDA工具进行原理图绘制,注意信号流向、电源分配、地线连 接等。
PCB设计
根据原理图进行PCB设计,包括布局、布线、敷铜等步骤,遵循 PCB设计规范。
02 硬件基础知识
电路板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单面板
只有一面有导电图形的电 路板,具有成本低、制造 简单的特点。
双面板
两面都有导电图形的电路 板,通过金属化孔实现层 间互连,适用于较复杂的 电路。
多层板
由多层导电图形与绝缘材 料层压合而成,具有更高 的组装密度和更复杂的电 路功能。
元器件选择与布局

软硬结合板(Rigid-flex PCB)介绍

软硬结合板(Rigid-flex PCB)介绍

软硬结合板(Rigid-flex PCB)软硬结合板是一种兼具刚性PCB的耐久力和柔性PCB的适应力的新型印刷电路板,在所有类型的PCB中,软硬结合是对恶劣应用环境的抵抗力最强的,因此受到工业控制、医疗、军事设备生产商的青睐,内地的企业也正在逐步提高软硬结合板占总体产量的比例。

目录•软硬结合板的分类•软硬结合板的物理特性•软硬结合板的优点•软硬结合板的应用•软硬结合板的基本工艺流程软硬结合板的分类若是依制程分类,软板与硬板接合的方式,可区分为软硬复合板与软硬结合板两大类产品,差别在于软硬复合板的技术,可于制程中将软板和硬板组合,其中,有共通的盲孔和埋孔设计,因此可以有更高密度的电路设计,而软硬结合板的技术,则是软板和硬板分开制作后再行压合成单一片电路板,有讯号连接但无贯通孔的设计。

但目前惯用”软硬结合板”统称全部的软硬结合板产品,而不细分两者。

软硬结合板的物理特性软硬结合板在材料、设备与制程上,与原先软板、硬板各有差异。

在材料方面,硬板的材质是PCB的FR4之类的材质,软板的材质是PI或是PET类的材质,两材料之间有接合、热压收缩率不同等的问题,对于产品的稳定度而言是困难点,而且软硬结合板因为立体空间配置的特性,除XY轴面方向应力的考量,Z轴方向应力承受也是重要的考量,目前有材料供货商对PCB硬板或软板厂商,提供软硬结合板适用的改良型材料,如环氧树脂(Epoxy)或是改良型树脂(Resin)等材料,以符合PCB硬板或软板间的接合问题。

在设备方面,软硬结合板因为材料特性与产品规格的差异,在压合与镀铜部份的设备必需作修正,设备的适用程度将影响产品良率与稳定度,因此跨入软硬结合板的生产前须先考虑到设备的适用程度。

软硬结合板的优点软硬结合板相较於一般PCB之优点:1.重量轻2.介层薄3.传输路径短4.导通孔径小5.杂讯少,信赖性高软硬结合板较于硬板之优点:1.具曲挠性,可立体配线,依空间限制改变形状.2.耐高低温,耐燃.3.可折叠而不影响讯号传递功能.4.可防止静电干扰.5.化学变化稳定,安定性,可信赖度高.6.利于相关产品的设计,可减少装配工时及错误,并提高有关产品的使用寿命.7.使应用产品体积缩小,重量大幅减轻,功能增加,成本降低.软硬结合板的应用1.工业用途-工业用途包含工业、军事及医疗所用到的软硬板。

四层板流程控制图

四层板流程控制图
四层软硬结合生产流程图
(IQC、IPQA、QAE、FQA、OQA在四层软硬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 IQC、IPQA、QAE、FQA、OQA在四层软硬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 在四层软硬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 提供软盘、图纸、菲林、资料等 1.合同评审 2.接收、转发顾客资料 工程资料、工装准备 生产制作指示 钻孔图纸 线路菲林 QAE 菲林制作 阻焊、白字菲林 QAE 网版制作 QAE QAE QAE 发料 物料仓 开料 IPQA GTL/L2层钻孔 GBL/L3层 IPQA IPQA 沉镀铜 L3层图形转移 IPQA IPQA L2层图形转移 蚀刻退膜 IPQA IPQA 蚀刻退膜 贴合层压 IPQA 贴合层压 IPQA IPQA 金手指沉金 IPQA GTL/L2和GBL/L3贴合层压 IPQA 钻孔 IPQA 沉镀铜 IPQA GTL/GBL图形转移 IPQA 蚀刻退膜 IPQA 阻焊印刷 来料检验IQC 采购
曝光显影 IPQA 油墨固化 IPQA 表面化金 IPQA 文字印刷 IPQA 电测 冲型 IPQA FQC检验 最

PCB软件与3D软硬结合的技术解析

PCB软件与3D软硬结合的技术解析

PCB软件与3D软硬结合的技术解析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除了创造力和设计能力外,当今的设计人员还面临着诸多限制,他们需要面对越来越多、日益复杂的设计——一系列通过IO连接的外围设备。

而且,如今的设计越来越追求产品的小型化、低成本和高速度,这些需求尤其体现在移动设备市场。

近年来,大量高性能、多功能设备层出不穷,市场发展尤为迅猛,令精明的消费者目不暇接。

将这些产品推向电子设计市场需要紧密的设计流程,这通常会涉及到高密度的电子电路,同时还要考虑降低制造时间和成本。

帮助设计师和设计团队迎接这些挑战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采用软硬结合设计技术,即印刷电路板(PCB)的软硬结合设计。

虽然这并不是最新的技术,多方的综合因素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普适性,而且能降低成本。

从传统的由电缆连接的刚性PCB,发展至如今的软硬结合板技术,从成本方面考虑,两块硬板与软性电缆相互连接对于短期设计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需要在每块板上都安装连接器,而连接器需要装配到电路板和电缆——所有这些都会增加成本。

此外,电缆连接的刚性PCB容易发生电气虚焊现象,这会导致故障的发生。

相比之下,软硬结合电路可以消除这些虚焊点,使它们更加可靠,并提供更高的整体产品质量。

让我们仔细查看其总成本,图1比较了采用传统电缆连接和3D软硬结合设计的刚性PCB 的仿真制造成本。

传统设计由使用了柔性电缆和连接器的刚性板组成,而软硬结合设计嵌在软硬板上,中间有两层内置软层,整体结构是一组四层的印刷电路板。

两种设计的制造成本都基于PCB制造商的报价,包括装配成本。

此外,还需要加上传统设计因素中两个单独的四层电路板、连接器和电缆的成本。

图1:软硬结合设计和电缆连接的刚性PCB组装成本比较由图中可以看出,当制造数目多于100套时,相比传统设计方案,软硬结合设计会更加省时增效。

主要因为,软硬结合电路不包含任何连接器组件/电缆,不需要连接器装配。

不但如此,它们性能可靠、工艺精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ex core
TUC-84P NF 106 70%
NF PP 106 72%
L5 L6
TUC-722-7 2m il(H/0) TUC-72P-7 106 73% H PSR4000 G23K
R1566W 2m il
Norm al106 78 T
L3-L4
GM E suggest material: Panasonic Board cutting –I/L D/F – I/L exposure – DES ---–– AOI– B.O. – Sticking Cover lay – Pressing cover lay – Measuring expansion Coefficient – PE Punch --FQC
L2-L3
Board cutting – Mech. drill –Shadow–Button image -- Button Plating – I/L D/F – I/L exposure – DES –AOI – B.O. – Sticking Cover lay – Pressing cover lay – Measuring expansion Coefficient –PE Punch -- FQC
Board cutting –Mech. Drill–Shadow-- Button Image– Button plate -- I/L D/F – I/L exposure – DES –– AOI– B.O. – Sticking Cover lay – Pressing cover lay – ENIG– Punch Finger--Measuring expansion Coefficient –PE Punch -- FQC Board cutting (Single side FCCL Preparation) NF PP Open – Plasma – B.O. – Pressing(L2&&L34&L5) – Laser Drill –– De-smear – PTH+ Flash –Panel Plate—IL D/F – DES –UV Cut PI -- AOI —B/O Pressing—Laser Drill—Mech. Drill – De-burr – De-smear – PTH+ Flash —Panel Plate—D/F--- DES—AOI—S/M – C/M – ENIG –Pre-Routing – Laser De-cap – Laser Routing – Routing – ET – Pressing stiffener– FQC – Packing
32 35 102 Grace Panasonic FCCL Grace 65 14 25 14 64 102 35 32 520 12 25 14 25 14 25 12 50 200
377
E proposal as below: Coverlay supplier: Grace Rigid material supplier:Panasonic FCCL supplier: Panasonic Stiffener: FR4 with 3M PSA glue VH hole wall copper thickness (by button plating process): 10um min. TH hole wall copper thickness: 18um min.20um avg. Flex finished board thickness : 0.377+/-0.05mm Total finished board thickness : 0.52mm+/-0.08mm
L2/L5
Board cutting—I/L D/F—DES(蚀刻单面)— PE Punch—AOI—B/O(Core厚大于0.2mm, 需要在B/O前做预激光切割) NF PP Open – Plasma – B.O. – Pressing(L2&&L34&L5) – Mech. Drill – De-burr – De-smear – PTH+ Flash –Panel Plate—IL D/F – DES – AOI —B/O Pressing—Laser Drill—Mech. Drill – De-burr – De-smear – PTH+ Flash —ODF—Pattern Plate—SES—AOI—S/M – C/M – ENIG –Pre-Routing – Laser De-cap – Laser Routing – Routing – ET – Pressing stiffener– FQC – Packing
L16
常见结构及工艺流程(1+HDI 8L)
Layer Type s older m as k L1 L2 L3 Foil+plating Norm al PP Copper core Copper No-Flow PP L4 L5 Copper PI Copper No-Flow PP L6 L7 L8 Copper core Copper Norm al PP Foil+plating s older m as k Total: Coverlay AD Copper PI Copper AD Coverlay 13um 15um 18um 25um 18um 15um 13um Stack-up Cust. Design 20um 30um 60um 30um 100um 18um 100um 18um 25um 18um 100um 18um 100um 30um 60um 30um 20um 777um Material type Copper content Finished PSR4000 H 1080 RC 62% H H 55.30% 50.30% 4m il 46.20% 30um 35um 44um 35um 100um 15um 86um 15um 25um 32.40% 15um 83um 54.40% 54.80% 45.90% 15um 100um 35um 44um 35um 30um 743um
常见结构及工艺流程(6L)
• 2R+2F+2R :双面硬板夹软板结构
Layer L1 L2 T ype solder mask Copper core Copper No-Flow PP L3 L4 Copper PI Copper No-Flow PP L5 L6 Copper core Copper solder mask Customer requirement:0.8+/-0.15mm Coverlay AD Copper PI Copper AD Coverlay 25um 25um 17.5um 50um 17.5um 25um 25um Stack-up Cust. Design Material type PSR4000 H 150 H 2116 RC57% 17.5um 50um 17.5um H H 2116 RC57% H 150 H PSR4000
Finish(um) R-F part Flex part
Top S/M core NF PP Copper PI Copper NF PP core Bottom S/M Coverlay AD Copper PI Copper AD Coverlay
Taiyo PSR4000 R1566 0.102mm(H/0) 12um R1551 NF PP1080 25um 18um 25um 18um 25um R1551 NF PP1080 12um 50um AD 200um Stiffener R1566 0.102mm(0/H) Taiyo PSR4000 Total Thickness
L25
L16
常见结构及工艺流程(2+HDI 6L)
• 1+1F+2F+1F+1 :2+HDI结构
Solder Resist Copper 1 No flow prepreg Copper 2 No flow prepreg Coverlay PI Adhensive Copper Polyimide Copper Adhensive Coverlay PI stifferner
PI flex Core
No flow prepreg Copper No flow prepreg Copper Solder Resist Total 5
12 µm 31 µm 58 µm 12 µm 41 µm 20 µm
No-flow PP
6
solder mask
512 µm
L3-L4 L2/L5 L25
L1-L6
常见结构及工艺流程(1+HDI 6L)
• 1+1R+2F+1R+1 :1+HDI结构的硬板夹软板结构
Layer L1 L2 Stack-up Cus t. Des ign PSR4000 G23K H TUC-72P-7 106 73% TUC-722-7 2m il(H/0) T
GME propos
L1-L4
NF PP Open – Plasma – B.O. – Pressing(L1&L4 is Single copper core) – Mech. Drill – De-burr – De-smear – PTH+ Flash – Panel Plating – OL D/F – OL exposure – DES – AOI – S/M – C/M – ENIG – Pre- Routing – Laser De-cap – Laser Routing – Routing – ET – Pressing stiffener– FQC – Pack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