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 囊状(球性)动脉瘤破裂 + 血管畸形 + 细菌性动脉瘤(细菌性血栓) + 外伤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软组织 外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 管痉挛和延迟的缺血性功 能缺损
CT扫描可确认95 %的SAH
13
14
+ 动脉瘤的诊断:
– 出血性卒中 – 动脉瘤的诊断
47
+小于10mm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可能性在第 一组病人中非常低,在第二组病人中较高 +外科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大大超 过第一组小于10mm的未破裂动脉瘤的7.5年的破 裂风险
48
从这两个大宗病历临床研究(ISAT & ISUIA) 的结果来看:
栓塞的优势:
绝对风险降低:7.4% 生存优势持续至少保持 7年。 癫痫发生率低
42
+对1073个分派到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中的1063个病人,1070个 分派到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的1055个病人进行了一年 的随访结果 +在术后1年1063个分派到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中的250(23.5%) 个死亡或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而1055个分派到手术治疗的病 人中的326(30.9%)个死亡或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绝对风险降低了 7·4% (95% CI 3·6–11·2, p=0·0001). +早期的存活率优势保持到7年并且有显著差异(log rank p=0·03). +分派到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中的癫痫风险明显较低,但是再出 血的风险较高
+支架– 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
– Neuroform – BSC 公司 – Leo --- Balt 公司 – Enterprise – Codman 公司 – Solitaire AB – ev3 公司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通过置入支架来改善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但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 题。
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
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动脉狭窄的复发 ,但药物释放量和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需要精确掌握。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介入栓 塞术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常见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手术后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一
般一周内自行缓解。
动脉瘤破裂
手术后动脉瘤可能发生 破裂,需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阻塞,需及时
溶栓治疗。
感染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安全。
开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患者 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适用范围有限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控 制病情发展,无法根治动脉瘤。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疗效不确切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 不够稳定。
其他介入治疗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成功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多发动脉瘤,经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所有动 脉瘤均得到有效栓塞,患者恢复 良好,无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就诊,经过动 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未能 完全闭塞,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患者预后不良。
失败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巨大动脉瘤,经过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仍继续 增大,并出现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预后较差。
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
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动脉狭窄的复发 ,但药物释放量和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需要精确掌握。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介入栓 塞术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常见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手术后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一
般一周内自行缓解。
动脉瘤破裂
手术后动脉瘤可能发生 破裂,需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阻塞,需及时
溶栓治疗。
感染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安全。
开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患者 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适用范围有限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控 制病情发展,无法根治动脉瘤。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疗效不确切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 不够稳定。
其他介入治疗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成功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多发动脉瘤,经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所有动 脉瘤均得到有效栓塞,患者恢复 良好,无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就诊,经过动 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未能 完全闭塞,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患者预后不良。
失败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巨大动脉瘤,经过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仍继续 增大,并出现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预后较差。
脑动脉瘤ppt课件
3
脑底动脉环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4
大脑前后动脉供血区
5
6
蛛网膜下腔出血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一种新的X线成像系统, 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 结合的产物。 成像基本原理---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造影剂和 注入造影剂后的血管造影X线荧光图像,分别经 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 来,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 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 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1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 因。 •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 大部分。 •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 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2
大脑血液供应情况
• 颈动脉与椎-基动脉
12
造影成像
13
介入栓塞
• 开颅手术创伤较大, 90年代开展了新的可 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是用铂金制成,在微导管的指引下 导入弹簧圈,堵塞动脉瘤,其操作性和安 全性都很好,现已推广应用在临床之中, 弹簧圈非常细,像头发一样。
14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常规过程
右侧股动脉穿刺 置入导引导管 (粗导管) 将导引导管送 入载瘤动脉内
19
预防局部出血
• 穿刺侧下肢制动24h并保持伸直位 • 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 • 拔管后应按压30 min,绷带加压包扎,沙 袋压迫12 h,严格控制血压 • 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生理盐水10 ml缓 慢静脉推注 • 局部冷敷,抬高下肢15° • 后期给予热敷、理疗,血肿逐渐消退。
脑底动脉环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4
大脑前后动脉供血区
5
6
蛛网膜下腔出血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一种新的X线成像系统, 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 结合的产物。 成像基本原理---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造影剂和 注入造影剂后的血管造影X线荧光图像,分别经 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 来,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 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 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1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 因。 •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 大部分。 •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 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2
大脑血液供应情况
• 颈动脉与椎-基动脉
12
造影成像
13
介入栓塞
• 开颅手术创伤较大, 90年代开展了新的可 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是用铂金制成,在微导管的指引下 导入弹簧圈,堵塞动脉瘤,其操作性和安 全性都很好,现已推广应用在临床之中, 弹簧圈非常细,像头发一样。
14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常规过程
右侧股动脉穿刺 置入导引导管 (粗导管) 将导引导管送 入载瘤动脉内
19
预防局部出血
• 穿刺侧下肢制动24h并保持伸直位 • 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 • 拔管后应按压30 min,绷带加压包扎,沙 袋压迫12 h,严格控制血压 • 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生理盐水10 ml缓 慢静脉推注 • 局部冷敷,抬高下肢15° • 后期给予热敷、理疗,血肿逐渐消退。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
栓塞材料
根据动脉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胶状物质等。
闭塞程度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中监测与处理
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以及造影剂的反应等情况。
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管 痉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 手术安全。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长期随访研究
加强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情况。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整体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 括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吸烟、酗酒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如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 力学改变、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 视力障碍等。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 检查进行诊断。
人员配置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04
介入治疗的过程
手术入路与血管造影
手术入路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 手术入路,如股动脉入路、颈动脉入路 等。
VS
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向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以清晰显 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 血管的关系。
动脉瘤栓塞与闭塞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根据动脉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胶状物质等。
闭塞程度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中监测与处理
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以及造影剂的反应等情况。
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管 痉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 手术安全。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长期随访研究
加强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情况。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整体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 括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吸烟、酗酒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如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 力学改变、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 视力障碍等。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 检查进行诊断。
人员配置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04
介入治疗的过程
手术入路与血管造影
手术入路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 手术入路,如股动脉入路、颈动脉入路 等。
VS
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向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以清晰显 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 血管的关系。
动脉瘤栓塞与闭塞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课件
• • • • 自然愈合:没有遇见 保持不变:有 持续生长:多数如此 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脑动脉瘤人群)1% ~ 1.9%每年 脑动脉瘤破裂所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 发生率(全部人群)为6/10万 ~ 10.5/10万 • 。
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1. 发育不良学说:血管分叉处,前、后交 通动脉管壁肌层存在发育上的缺陷, (肌层缺陷,代之以胶原纤维)。局部 管壁薄弱、弹力下降
动态观察: 间隔4~6月---无变化,再议 观察期间,动脉瘤生长---处理动脉瘤 病情变化,随时检查 患者心理难以承受---处理动脉瘤 充分讲明:观察期间发生破裂,低概率事 件、动脉瘤破裂的不可预知性、不可预防 性。(医生免责)
开颅 手术夹闭
微创 介入治疗
单纯弹簧圈栓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覆膜支架 密网支架 载瘤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 CT平扫 • MRI • CFS
DSA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 1. 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数目 2. 瘤颈宽窄 3. 瘤体伸展方向 4. 瘤腔内血栓 5. 载瘤动脉情况 6. 动脉痉挛情况 7. 3D-DSA显示更佳
DSA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 1. 造影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非常罕 见(1/5484) 2. 造影剂注射速率控制在6ml/sec以下可避 免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正常
SAH
治疗
1 未破裂动脉瘤治疗 动态观察 或 介入栓塞 或 手术夹闭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 生命支持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止在破裂(夹闭 or 栓 塞) • 积血的处置
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 • 动态观察:没有手术 风险,破裂风险、生 长增大 • 积极治疗:手术并发 症2%以下(年破裂发 生率2%) 破裂动脉瘤—SAH • 支持营养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 止再破裂,再破裂死 亡率40%~70%(介 入栓塞or开颅夹闭 ) • 积血的处置 • 脑积水 • 等等
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1. 发育不良学说:血管分叉处,前、后交 通动脉管壁肌层存在发育上的缺陷, (肌层缺陷,代之以胶原纤维)。局部 管壁薄弱、弹力下降
动态观察: 间隔4~6月---无变化,再议 观察期间,动脉瘤生长---处理动脉瘤 病情变化,随时检查 患者心理难以承受---处理动脉瘤 充分讲明:观察期间发生破裂,低概率事 件、动脉瘤破裂的不可预知性、不可预防 性。(医生免责)
开颅 手术夹闭
微创 介入治疗
单纯弹簧圈栓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覆膜支架 密网支架 载瘤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 CT平扫 • MRI • CFS
DSA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 1. 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数目 2. 瘤颈宽窄 3. 瘤体伸展方向 4. 瘤腔内血栓 5. 载瘤动脉情况 6. 动脉痉挛情况 7. 3D-DSA显示更佳
DSA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 1. 造影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非常罕 见(1/5484) 2. 造影剂注射速率控制在6ml/sec以下可避 免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正常
SAH
治疗
1 未破裂动脉瘤治疗 动态观察 或 介入栓塞 或 手术夹闭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 生命支持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止在破裂(夹闭 or 栓 塞) • 积血的处置
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 • 动态观察:没有手术 风险,破裂风险、生 长增大 • 积极治疗:手术并发 症2%以下(年破裂发 生率2%) 破裂动脉瘤—SAH • 支持营养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 止再破裂,再破裂死 亡率40%~70%(介 入栓塞or开颅夹闭 ) • 积血的处置 • 脑积水 • 等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ppt课件
脑缺血
资料显示脑缺血发生率在2.5-11.0%,而且无 症状脑缺血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脑缺血一般都在操作后立即发生,延迟性缺 血是很少的。 处理方法:术中及术后的抗凝及抗聚治疗、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应用和溶栓治疗。
弹簧圈断裂、移位
尽可能将弹簧圈从血管内取出,无法取出者, 尽可能将弹簧圈解旋,拉至降主动脉内 取出失败后可给予升压、抗凝、扩容治疗 用支架将弹簧圈游离部分贴附至动脉避上
过度栓塞
过度栓塞是指栓塞动脉瘤的弹簧圈团的部分 凸入载瘤动脉,造成后者的狭窄或闭塞,不是指 个别弹簧圈的部分或头尾端脱入载瘤动脉 有症状的过度栓塞常见于宽颈或相对宽颈动 脉瘤(指瘤颈> 4 mm 或瘤颈∶瘤体横径> 2∶3) 和载瘤动脉较细小且侧支代偿差的情况。
处理
栓塞前要注意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和前后交通动 脉的代偿情况 栓塞中适时造影,观察动脉瘤的栓塞和载瘤动脉的循 环情况 选择好最后1 个弹簧圈,解脱前一定要造影,必要时应 观察一定的时间再造影,决定是否解脱 对于宽颈或相对宽颈动脉瘤,只要路径血管允许,使 用瘤颈重塑技术 发生过度栓塞时,可考虑试用球囊等小心地将弹簧圈 顶回动脉瘤内,以及抗凝、扩容和扩张血管等治疗。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与技巧
单导管技术 双导管技术 再塑形技术 载瘤动脉闭塞技术 TriSpan技术 支架置入术 Onyx栓塞技术
并发症及其处理
动脉瘤破裂出血
发生率:2-3% 原因: ⒈弹簧圈放置过程中对动脉瘤壁的顶刺或撑胀 的骚扰; ⒉动脉瘤因某种原因(如血压波动,动脉内造影) 而“自行”破裂。
处理
除动脉瘤破裂超急性期都应常规术中抗凝,处于超 急性期的,在成功填入第一个弹簧圈后立即抗凝, 然后继续栓塞; 术中保持导管内滴注通畅 选择弹簧圈合适,减少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滚动,并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避免过度栓塞,若出现该情况,可考虑术后抗凝 术中发现有血栓形成,可考虑在栓塞动脉瘤后超选 溶栓(需慎重)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PPT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 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等。
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手术流程
术前准备、麻醉、穿刺置管、造影检查、介入治疗、术后处 理。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 症,确保手术安全。
02 术前护理准备
患者评估与教育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为介入治疗提供 准确依据。
教育患者及家属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 等,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 问题。
紧急处理措施和流程
穿刺部位并发症处理
立即压迫止血,观察局部情况,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给 予相应治疗。
脑血管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必要时 行急诊手术。
全身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建议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挑战
如何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满足不同患者 的需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如何加强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提高脑血管病变的整 体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介入治疗过程及成果
介入治疗过程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PPT课件
43
禁忌症
1、肝肾功能、凝血障碍,对造影剂、肝素 过敏。
2、血管硬化导致动脉明显扭曲,导管无法 到位。
3、不能分辨瘤颈和邻近重要动脉关系的动 脉瘤。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44
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适应证:
1、伴有大的脑实质血肿,或出血多,需要 引流。
2、 从瘤顶和基底部发出正常的动脉分支。 3、 动脉瘤伴有局灶与血管内栓塞术 疗效对比观察》----- 宣武医院凌峰教授
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行夹 闭术与血管内栓塞疗效相近,外科手 术并发症的略多于介入治疗,两种手 术方式各有所长,应根据患者病情及经 济情况选择术式。
40
• 尽量行动脉瘤栓塞术,实在栓塞不 了可行动脉瘤颈夹闭术。 一般,前循环动脉瘤两种方法均可, 后循环动脉瘤以血管内栓塞为主。
?
38
• 目前对脑动脉瘤治疗影响最大的是国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 (International SubrarachnoidAneurysm Trial,ISAT),
结果认为:在治疗后1年随访,血管内介
入治疗能提供更好的疗效,5年疗效也证 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死、致残率低于 手术夹闭组,尽管介入治疗可能有更高 的复发率。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神经外科
1
2
3
动脉瘤的定义
定义: 血管壁薄弱局部形成膨起(球形隆起),
形成瘤囊样改变,内充满血液。
4
5
动脉瘤的病因
1. 先天性动脉瘤:占80%左右。与动脉壁 弹力层及中膜发育异常有关。
禁忌症
1、肝肾功能、凝血障碍,对造影剂、肝素 过敏。
2、血管硬化导致动脉明显扭曲,导管无法 到位。
3、不能分辨瘤颈和邻近重要动脉关系的动 脉瘤。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44
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适应证:
1、伴有大的脑实质血肿,或出血多,需要 引流。
2、 从瘤顶和基底部发出正常的动脉分支。 3、 动脉瘤伴有局灶与血管内栓塞术 疗效对比观察》----- 宣武医院凌峰教授
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行夹 闭术与血管内栓塞疗效相近,外科手 术并发症的略多于介入治疗,两种手 术方式各有所长,应根据患者病情及经 济情况选择术式。
40
• 尽量行动脉瘤栓塞术,实在栓塞不 了可行动脉瘤颈夹闭术。 一般,前循环动脉瘤两种方法均可, 后循环动脉瘤以血管内栓塞为主。
?
38
• 目前对脑动脉瘤治疗影响最大的是国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 (International SubrarachnoidAneurysm Trial,ISAT),
结果认为:在治疗后1年随访,血管内介
入治疗能提供更好的疗效,5年疗效也证 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死、致残率低于 手术夹闭组,尽管介入治疗可能有更高 的复发率。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神经外科
1
2
3
动脉瘤的定义
定义: 血管壁薄弱局部形成膨起(球形隆起),
形成瘤囊样改变,内充满血液。
4
5
动脉瘤的病因
1. 先天性动脉瘤:占80%左右。与动脉壁 弹力层及中膜发育异常有关。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动脉瘤的病例分享 脑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定义和分类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 壁的局限性异常膨 出,通常呈囊状或 梭形
根据病因分类:继 发性脑动脉瘤、原 发性脑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囊 状动脉瘤、梭形动 脉瘤、柱状动脉瘤
临床试验和应用前景
脑动脉瘤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计划 脑动脉瘤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脑动脉瘤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 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次治疗问题 脑动脉瘤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部位分类:前 循环脑动脉瘤、后 循环脑动脉瘤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
病因:脑动脉瘤 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脑动 脉瘤是由于动脉 壁的先天性缺陷 或后天损伤引起 的,在血流的冲 击下逐渐扩张, 最终形成动脉瘤。
病理生理:脑动 脉瘤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会对 周围的组织和器 官产生压迫和刺 激,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尽早手术,避免 动脉瘤破裂引起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血管 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目的:夹闭或栓塞脑动脉 瘤,防止其破裂和再次破裂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缺血、 脑积水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 等器械对脑动脉 瘤进行栓塞或血 流重建的治疗方 法。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 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未来将会有更先进 的介入治疗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动脉瘤的病例分享 脑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定义和分类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 壁的局限性异常膨 出,通常呈囊状或 梭形
根据病因分类:继 发性脑动脉瘤、原 发性脑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囊 状动脉瘤、梭形动 脉瘤、柱状动脉瘤
临床试验和应用前景
脑动脉瘤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计划 脑动脉瘤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脑动脉瘤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 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次治疗问题 脑动脉瘤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部位分类:前 循环脑动脉瘤、后 循环脑动脉瘤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
病因:脑动脉瘤 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脑动 脉瘤是由于动脉 壁的先天性缺陷 或后天损伤引起 的,在血流的冲 击下逐渐扩张, 最终形成动脉瘤。
病理生理:脑动 脉瘤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会对 周围的组织和器 官产生压迫和刺 激,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尽早手术,避免 动脉瘤破裂引起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血管 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目的:夹闭或栓塞脑动脉 瘤,防止其破裂和再次破裂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缺血、 脑积水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 等器械对脑动脉 瘤进行栓塞或血 流重建的治疗方 法。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 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未来将会有更先进 的介入治疗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夹闭和栓塞的风险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国际研究(ISUIA)调 查了夹闭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发现一年致 残率为15.7%,高于之前的数据
几个大型的研究估计栓塞的风险为3.75.3%致残率和1.1-1.5%死亡率 (Brilstra, 1999; Henkes, 2004).
40
夹闭和栓塞的比较
英国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研究 (ISAT)表明栓塞比夹闭更加安全 (Molyneux, 2002) 在这个研究中,2143个考虑是动脉瘤的 SAH病人被随机的选择栓塞或夹闭手术
的弹簧圈 加固血管壁 充盈并包扎 使血管结构正常
无颈部
30
弹簧圈:Coil:
MDS – Balt 公司,1993年用于临床。(Prof. J-Moret) GDC – Boston 公司,G. Guglielmi 发明。 EDC – ev3 公司 Orbit – Cordis 公司 Hydrocoil – MV 公司 Cerecyte – Micrus 公司
液体栓塞材料:
Onyx HD-500 -- ev3 公司
31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球囊在动脉瘤颈部前膨胀,造成动脉瘤颈部和主血管 的暂时性栓塞,而所选的弹簧圈部分推进动脉瘤。
32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弹簧圈充分展开, 球囊缓慢放气
然后弹簧圈分离,重复上述步 骤,直到动脉瘤闭塞。
33
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
30% 栓塞性(心脏病/动脉硬化)
早期、快速、大面积产生(大脑中动脉)
20% 出血性
大脑内腔或蛛网膜下腔 – 高血压/先天性疾病
6
血管狭窄和血栓
动脉血管变窄
栓塞
血块移动并行进到 动脉末梢,阻塞血 管
7
缺血性中风
占所有中风的83% 中断大脑的血液供应 营养物质的缺失/限制
导致大脑不同程度 的损伤
14
内容:
动脉瘤的诊断:
出血性卒中 动脉瘤的诊断
动脉瘤的治疗:
夹闭治疗 血管内治疗 选择
15
动脉瘤 – 类型
囊状(球性) 动脉粥样硬化(梭形) 真菌(感染) 夹层动脉瘤(较少见)
16
球性动脉瘤
在血管分支处产生 囊状结构 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缺失 常见多个动脉瘤并发 多发区域
20
囊状动脉瘤
21
动脉瘤多发区域
22
球性动脉瘤:位置
23
颅内动脉瘤 – 产生
一般在40到50岁之间出现症状 占人口总数的1.5-5% 3-5百万美国人患有脑内动脉瘤 出血率1-3%/年 患多个动脉瘤的概率为15-20%
24
颅内动脉瘤 – 大小
大小
小型:< 12mm 大型:12-25 mm 巨型:> 25mm
神经元 – 主要依靠氧气。
3
中风的类型及其产生
4
病源研究:
若干功能失调引起的并发症 动脉硬化症 – 最常见的疾病 高血压 心脏病 – 心房颤动 外伤 肿瘤 感染
5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产生:
50% - 血栓性 – 动脉硬化
大血管 30%(颈动脉、大脑中动脉) 小血管 20%(腔隙性脑中风)
颈部大小
颈部较窄 颈部较宽
25
顶部与颈部比率
宽颈动脉瘤: 瘤颈≥4mm
Or
瘤体/瘤颈<2
26
动脉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切除 血管内治疗:栓塞
弹簧圈闭塞 球囊闭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
27
切除治疗
全身麻醉 开颅 显微扩清 固定动脉瘤 切除 闭合
固定骨瓣 缝合皮肤 观察病情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非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最 常见的成因
85 - 90%的颅内动脉瘤在 前循环中产生
17
球性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位于蛛网膜下腔处 受力破裂后出血进入
脑室和脑内结构
18
机体组织-血管壁
血管壁分层 动脉、小动脉和小静脉 •内膜 •中膜 •外膜
19
动脉瘤发病机理
41
夹闭和栓塞的比较28ຫໍສະໝຸດ 栓塞治疗其他材料的使用
加固血管壁 重构血管组织 闭塞动脉瘤颈部 栓塞治疗是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核心治疗方法 栓塞治疗的主要优点是可直接控制出血现象。 在治疗中主要用于脑外伤、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肿瘤。 在实施前,必须考虑栓塞治疗的目的。
29
弹簧圈闭塞
局部麻醉 股骨穿刺 插入导管 采用铂金或其它材料
出血性中风
不太常见,致命程度高, 占所有中风的17%
脑内腔或蛛网膜下腔出 血
直接或随后对大脑组织 造成伤害
8
出血性中风
血渗入大脑软组织 由高血压、AVM、动脉 瘤引起 脑细胞机械损伤 随后出现缺血和中毒 现象
9
颅内出血
外伤
硬脑膜外 出血
硬脑膜下 出血
脑出血
脑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混合性出血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1
内容:
动脉瘤的诊断:
出血性卒中 动脉瘤的诊断
动脉瘤的治疗:
夹闭治疗 血管内治疗 选择
2
大脑血液供应的特点:
较高的含氧量要求:
大脑占人体重量的2% - 心脏血液输出量的15% 人体需要的氧气总量的20%。
持续的供氧要求
缺血几分钟 – 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35
内容:
动脉瘤的诊断:
出血性卒中 动脉瘤的诊断
动脉瘤的治疗:
夹闭治疗 血管内治疗 选择
36
相关研究对照
37
MRS 改善等级分
38
夹闭和栓塞的风险
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公布的历史数据表明:
夹闭的未破裂动脉瘤 致残率 4 ~ 10.9% 死亡率 1 ~ 3%
(King, 1994; Raaymakers, 1998; Solomon, 1994).
34
球囊– 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
Sentry Balloon – BSC 公司 Hyper Glad – ev3 公司 Hyper Form – ev3 公司
支架– 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 – BSC 公司 Leo --- Balt 公司 Enterprise – Codman 公司 Solitaire AB – ev3 公司
10
脑内出血
基底核出血
脑桥出血
11
蛛网膜下腔(SAH)出血成因
囊状(球性)动脉瘤破裂 血管畸形 细菌性动脉瘤(细菌性血栓) 外伤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软组织 外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 管痉挛和延迟的缺血性功 能缺损 CT扫描可确认95 %的SAH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夹闭和栓塞的风险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国际研究(ISUIA)调 查了夹闭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发现一年致 残率为15.7%,高于之前的数据
几个大型的研究估计栓塞的风险为3.75.3%致残率和1.1-1.5%死亡率 (Brilstra, 1999; Henkes, 2004).
40
夹闭和栓塞的比较
英国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研究 (ISAT)表明栓塞比夹闭更加安全 (Molyneux, 2002) 在这个研究中,2143个考虑是动脉瘤的 SAH病人被随机的选择栓塞或夹闭手术
的弹簧圈 加固血管壁 充盈并包扎 使血管结构正常
无颈部
30
弹簧圈:Coil:
MDS – Balt 公司,1993年用于临床。(Prof. J-Moret) GDC – Boston 公司,G. Guglielmi 发明。 EDC – ev3 公司 Orbit – Cordis 公司 Hydrocoil – MV 公司 Cerecyte – Micrus 公司
液体栓塞材料:
Onyx HD-500 -- ev3 公司
31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球囊在动脉瘤颈部前膨胀,造成动脉瘤颈部和主血管 的暂时性栓塞,而所选的弹簧圈部分推进动脉瘤。
32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弹簧圈充分展开, 球囊缓慢放气
然后弹簧圈分离,重复上述步 骤,直到动脉瘤闭塞。
33
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
30% 栓塞性(心脏病/动脉硬化)
早期、快速、大面积产生(大脑中动脉)
20% 出血性
大脑内腔或蛛网膜下腔 – 高血压/先天性疾病
6
血管狭窄和血栓
动脉血管变窄
栓塞
血块移动并行进到 动脉末梢,阻塞血 管
7
缺血性中风
占所有中风的83% 中断大脑的血液供应 营养物质的缺失/限制
导致大脑不同程度 的损伤
14
内容:
动脉瘤的诊断:
出血性卒中 动脉瘤的诊断
动脉瘤的治疗:
夹闭治疗 血管内治疗 选择
15
动脉瘤 – 类型
囊状(球性) 动脉粥样硬化(梭形) 真菌(感染) 夹层动脉瘤(较少见)
16
球性动脉瘤
在血管分支处产生 囊状结构 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缺失 常见多个动脉瘤并发 多发区域
20
囊状动脉瘤
21
动脉瘤多发区域
22
球性动脉瘤:位置
23
颅内动脉瘤 – 产生
一般在40到50岁之间出现症状 占人口总数的1.5-5% 3-5百万美国人患有脑内动脉瘤 出血率1-3%/年 患多个动脉瘤的概率为15-20%
24
颅内动脉瘤 – 大小
大小
小型:< 12mm 大型:12-25 mm 巨型:> 25mm
神经元 – 主要依靠氧气。
3
中风的类型及其产生
4
病源研究:
若干功能失调引起的并发症 动脉硬化症 – 最常见的疾病 高血压 心脏病 – 心房颤动 外伤 肿瘤 感染
5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产生:
50% - 血栓性 – 动脉硬化
大血管 30%(颈动脉、大脑中动脉) 小血管 20%(腔隙性脑中风)
颈部大小
颈部较窄 颈部较宽
25
顶部与颈部比率
宽颈动脉瘤: 瘤颈≥4mm
Or
瘤体/瘤颈<2
26
动脉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切除 血管内治疗:栓塞
弹簧圈闭塞 球囊闭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
27
切除治疗
全身麻醉 开颅 显微扩清 固定动脉瘤 切除 闭合
固定骨瓣 缝合皮肤 观察病情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非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最 常见的成因
85 - 90%的颅内动脉瘤在 前循环中产生
17
球性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位于蛛网膜下腔处 受力破裂后出血进入
脑室和脑内结构
18
机体组织-血管壁
血管壁分层 动脉、小动脉和小静脉 •内膜 •中膜 •外膜
19
动脉瘤发病机理
41
夹闭和栓塞的比较28ຫໍສະໝຸດ 栓塞治疗其他材料的使用
加固血管壁 重构血管组织 闭塞动脉瘤颈部 栓塞治疗是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核心治疗方法 栓塞治疗的主要优点是可直接控制出血现象。 在治疗中主要用于脑外伤、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肿瘤。 在实施前,必须考虑栓塞治疗的目的。
29
弹簧圈闭塞
局部麻醉 股骨穿刺 插入导管 采用铂金或其它材料
出血性中风
不太常见,致命程度高, 占所有中风的17%
脑内腔或蛛网膜下腔出 血
直接或随后对大脑组织 造成伤害
8
出血性中风
血渗入大脑软组织 由高血压、AVM、动脉 瘤引起 脑细胞机械损伤 随后出现缺血和中毒 现象
9
颅内出血
外伤
硬脑膜外 出血
硬脑膜下 出血
脑出血
脑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混合性出血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1
内容:
动脉瘤的诊断:
出血性卒中 动脉瘤的诊断
动脉瘤的治疗:
夹闭治疗 血管内治疗 选择
2
大脑血液供应的特点:
较高的含氧量要求:
大脑占人体重量的2% - 心脏血液输出量的15% 人体需要的氧气总量的20%。
持续的供氧要求
缺血几分钟 – 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35
内容:
动脉瘤的诊断:
出血性卒中 动脉瘤的诊断
动脉瘤的治疗:
夹闭治疗 血管内治疗 选择
36
相关研究对照
37
MRS 改善等级分
38
夹闭和栓塞的风险
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公布的历史数据表明:
夹闭的未破裂动脉瘤 致残率 4 ~ 10.9% 死亡率 1 ~ 3%
(King, 1994; Raaymakers, 1998; Solomon, 1994).
34
球囊– 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
Sentry Balloon – BSC 公司 Hyper Glad – ev3 公司 Hyper Form – ev3 公司
支架– 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 – BSC 公司 Leo --- Balt 公司 Enterprise – Codman 公司 Solitaire AB – ev3 公司
10
脑内出血
基底核出血
脑桥出血
11
蛛网膜下腔(SAH)出血成因
囊状(球性)动脉瘤破裂 血管畸形 细菌性动脉瘤(细菌性血栓) 外伤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软组织 外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 管痉挛和延迟的缺血性功 能缺损 CT扫描可确认95 %的SAH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