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第二句: “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 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 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 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 作者敬献的一束红山茶花,如一柄燃烧的火炬 ,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亦映照出悼者 心情的庄严与热烈,也表达了对残暴者的默默 抗争。
1. 萧红与戴望舒
戴望舒亦是近代文 坛上的大家。一首 《雨巷》令人追思 无限。本诗是他的 另一名篇
1. 萧红与戴望舒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 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而在此之前, 萧红已应望舒的约稿,在戴主持的《星岛日报 》之《星座》副刊发表作品。1940年秋,萧红 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也经望舒之手 在《星岛日报》连载。1942年1月20日,萧红 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 都酒店海边。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 一同第一次拜谒萧红墓,摄有照片,“口占” 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二、作品分析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1、诗的版本。
版本一。
墓边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偷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9月10日载香港《华侨日报· 文艺周刊》 33期,原题《萧红墓边口占》。
3.何以经典?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 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 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 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 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
4、诗的特点
语言干净、朴素、洗练,富于质感、充 满了暗示。 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 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着激情。 在对比中展开思想,结构平衡而协调(长 与短、轻与重、动与静、焦灼与安逸、 生与死)。
戴望舒、结婚照.ppt
戴望舒、杨静及其子女.ppt
戴望舒、穆丽娟结婚照
戴望舒、杨静及其子女
戴 望 舒 手 迹
1. 萧红与戴望舒
萧红(1911-1942)是身 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 现代女性作家。她原名张 迺莹,另一笔名悄吟,出 生于黑龙江呼兰。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 场》。1936年东渡日本。 l940年抵香港,发表中篇小 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 小说《呼兰河传》。
戴望舒1940年冬致穆丽娟
第四句: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 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体 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与心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以经典?
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 了一种诗歌的成熟。这种成熟不仅涉及 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 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 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 ,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 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 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 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 诚挚。 “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 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寂寞”是 诗人自己的强烈感受。“寂寞”同时也隐 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半生 遭白眼冷遇”,“我的心情永远是如此抑 郁”,“如今我只感到寂寞!”(萧红自 述。) 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 要的感情色调。
5、诗的思想内涵
家事:家庭变故、朋友情谊、内心的煎 熬。(传记学批评) 国事:外敌入侵,苦难无边,无尽的等 待。 天下事(人类):生死之辩。人的生存境 遇,存在之思。
5.1从诗人的个人际遇理解本诗
“茶花”: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 逸的象征。 “红山茶”:使上述感情更加深沉,在 委婉中蕴含着激情。它如同一把燃烧的 火炬,照亮了这个世界,同时也映衬着 两位作家动人的精神品格。
一、戴望舒生平简况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 学学习法文。 1926年起开始文学创 作,加入共青团。 1928年发表《雨巷》 被称为“雨巷诗人”。 1929年4月,诗集《我 底记忆》出版。
1932年赴法国留学。 1933年,诗集《望舒草》出版。 1935年回国。 1936年,与穆丽娟结婚。 1937年,出版《望舒诗稿》。 1938年,在香港主持 《星岛日 报》文艺副刊《星座》。 1940年,妻子返回上海,后离婚。 1942年春,被投入日本监狱。 1943年,与杨静结婚。 1949年,与杨静离婚,返国。 1950年2月28日,病逝。
版本二
萧红墓照片题诗录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2月20日 载于《新华日报》1946年1月22日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 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 写得充满蕴涵。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1935年12月,在 鲁迅的帮助下,成 名作《生死场》出 版,鲁迅为之作序。 萧红由此蜚声文坛。
1938,萧红与萧军分手。 1939年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抵香港,在这 里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 1942年1月22日,萧红被误诊, 死在一所临时医院。葬于香港浅 水湾。 死前有言:“我将与蓝天碧水永 处”。
1930年,逃婚出走至北平,考入 女师大附中,后被未婚夫汪殿甲 追到,1932年被抛弃在哈尔滨的 东兴顺旅馆,险些被卖到妓院以 抵还六百多元的食宿费。孤苦无 助、重病缠身的她向报社求助, 报社编辑萧军借松花江发大水的 时机救出萧红。萧红也从此走上 写作之路。1933与萧军自费出版 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第三句: “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 “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 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 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 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出内 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