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椎间孔镜入路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
2024/1/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优势
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技术具 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1/28
6
02
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流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1/28
7
术前准备与评估
01
02
03
术前检查
包括X线、CT、MRI等影 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 和范围。
2024/1/28
术前讨论
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术前 讨论,制定手术方案。
术前准备
包括备皮、消毒、麻醉等 准备工作。
8
手术步骤详解
体位与定位
患者取俯卧位,通过C型臂X光机 定位病变椎间隙。
穿刺与建立工作通道
在病变椎间隙穿刺,建立工作通 道。 2024/1/28
椎间孔镜置入
将椎间孔镜通过工作通道置入病 变部位。
病变处理
通过椎间孔镜观察病变情况,进 行相应处理,如切除突出髓核、
松解神经根等。 9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01
02
03
04
术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 变化。
2024/1/28
术后用药
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 疗。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促进康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感染、出血、神经损
医生经验和技能水平
医生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技能水平选择 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椎间孔镜》ppt课件(2024)
2024/1/30
19
术前评估及准备工作
01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病史、过 敏史等相关信息,评估手术风险
。
03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目的 、方法、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
,取得患者配合。
2024/1/30
02
术前检查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血常规、 尿常规、心电图、X线、CT或MRI
8
手术入路及暴露方法
入路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求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如后外侧入路、经椎间孔 入路等。
2024/1/30
暴露方法
通过逐层切开皮肤和肌肉 ,暴露病变椎体和椎间孔 ,注意保护周围血管和神 经。
止血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采取 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纱 布、电凝等,减少术中出 血。
9
镜下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椎间孔镜手术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2024/1/30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1/30
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退行性病变等腰椎疾病。
禁忌症
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 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存在 严重脊柱畸形或脊柱不稳定的患 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
《椎间孔镜》ppt课 件
2024/1/30
1
2024/1/30
目录
CONTENTS
• 椎间孔镜基本概念与原理 • 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椎间孔镜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 椎间孔镜手术前后护理要点 • 总结与展望
2
01
椎间孔镜基本概念
椎间孔镜ppt课件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禁 食、备皮等。
手术入路及穿刺技巧
01
手术入路
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求,选择 合适的手术入路,如后外侧入路 、经椎间孔入路等。
穿刺技巧
02
03
局部麻醉
在影像引导下,精确穿刺到目标 位置,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
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 者疼痛。
并发症风险
传统开放手术并发症风险相对较 高,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椎间 孔镜手术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
治疗效果
01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轻度患者
有一定效果,但对于中重度患者效果有限。
治疗周期
02 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
持。
副作用
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恢复能力更强,手术效果相对更好。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较轻的患者手术难度相对较低,手术效果也更容易达到预期。
术后康复锻炼和随访管理重要性
术后康复锻炼
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随访管理
定期随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手术效果的持续稳定。同时,随访过程中 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03
通过精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指导,可以降低疾病
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05
椎间孔镜与其他治 疗方法比较
传统开放手术与椎间孔镜比较
手术创伤
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术后恢复慢;椎间孔镜手术创伤 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做好术前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禁 食、备皮等。
手术入路及穿刺技巧
01
手术入路
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求,选择 合适的手术入路,如后外侧入路 、经椎间孔入路等。
穿刺技巧
02
03
局部麻醉
在影像引导下,精确穿刺到目标 位置,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
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 者疼痛。
并发症风险
传统开放手术并发症风险相对较 高,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椎间 孔镜手术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
治疗效果
01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轻度患者
有一定效果,但对于中重度患者效果有限。
治疗周期
02 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
持。
副作用
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恢复能力更强,手术效果相对更好。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较轻的患者手术难度相对较低,手术效果也更容易达到预期。
术后康复锻炼和随访管理重要性
术后康复锻炼
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随访管理
定期随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手术效果的持续稳定。同时,随访过程中 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03
通过精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指导,可以降低疾病
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05
椎间孔镜与其他治 疗方法比较
传统开放手术与椎间孔镜比较
手术创伤
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术后恢复慢;椎间孔镜手术创伤 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ppt课件
.
59
七、髓核的辨别
可用美兰染色髓核,髓核组织退变越重,染色越重,退 变越轻染色越轻。对于初学者来说,椎间盘造影是必要的, 镜下视觉好,有利椎间盘的识别。
镜下髓核
. 镜下亚甲蓝髓核染色
60
八、髓核切除多 少为宜?
工作套管经扩大的 椎间孔进入硬膜外 腔前侧间隙。直视 下直接在椎管内对 神经根进行松解减 压,只摘除椎间盘 中后1/3残存的髓核 组织,总量约2ml, 镜下可见神经根随 硬膜囊有明显波动。
.
62
双极电凝止血
.
63
放置引流管
.
64
十、纤维环修补
术前存在破裂,术中钳夹引起的撕 裂,可用双极热凝或低温等离子修补 成形。
.
65
十一、术后注意事项
卧床12小时,配带腰围下床,次 日开始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个月内 避免过度剧烈活动。
.
66
经椎间孔弯针造影技术
.
67
直针 穿刺
弯针 穿刺
.
.
57
三、术前设计
仔细复习患者的腰椎MRI、CT及CR片,确定穿刺 位置,尤其是存在移行椎。
四、定位针位置
TOMShidi针的定位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
58
五、熟悉C臂下的相关解剖
棘突、横突、椎板、椎间隙、上下关节突、椎弓根 等。
六、熟悉椎间孔镜下结构
硬膜囊、神经根、髓核、纤维环、后纵韧带、多裂 肌、血管等。
正常椎间盘水平穿刺将直接损伤硬膜囊
主要针对中央型巨大突出,突出组织压
.
6
迫
手术入路-----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PEID)
由德国的Ruetten医生在2005年最先报道,主要用于高髂嵴 和L5横突肥大,经椎间孔穿刺入路困难的患者。
椎间孔镜ppt课件完整版x(2024)
2024/1/29
暴露方法
通过逐层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肌肉等,充分暴露 病变部位,为手术操作提 供良好视野。
止血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必要 的止血措施,如电凝、填 塞等,减少术中出血。
9
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关键步骤
准确定位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如椎间孔镜、刮匙、射频 电极等。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复发处理
根据复发原因和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
14
04
术后康复与随访管理
Chapter
2024/1/29
15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指导
术后第一天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坐起等 动作,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压疮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024/1/29
术后第二天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简单的步 行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身 体机能的恢复。
智能化发展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应 用将推动椎间孔镜手术向智能 化发展,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效 率。
普及与推广
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 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
者将接受并应用该技术。
22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Chapter
2024/1/29
23
成功案例展示
患者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病史等
手术过程及技巧
定义
椎间孔镜是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先进内窥镜设 备,通过小切口将镜头和手术器械引入椎间孔内, 实现对病变部位的可视化操作。
作用
椎间孔镜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 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2024/1/29
暴露方法
通过逐层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肌肉等,充分暴露 病变部位,为手术操作提 供良好视野。
止血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必要 的止血措施,如电凝、填 塞等,减少术中出血。
9
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关键步骤
准确定位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如椎间孔镜、刮匙、射频 电极等。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复发处理
根据复发原因和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
14
04
术后康复与随访管理
Chapter
2024/1/29
15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指导
术后第一天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坐起等 动作,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压疮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024/1/29
术后第二天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简单的步 行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身 体机能的恢复。
智能化发展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应 用将推动椎间孔镜手术向智能 化发展,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效 率。
普及与推广
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 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
者将接受并应用该技术。
22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Chapter
2024/1/29
23
成功案例展示
患者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病史等
手术过程及技巧
定义
椎间孔镜是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先进内窥镜设 备,通过小切口将镜头和手术器械引入椎间孔内, 实现对病变部位的可视化操作。
作用
椎间孔镜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 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2024/1/29
椎间孔镜ppt课件
血管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术中出血或术后血肿形 成。原因可能与手术视野不清、止血不彻底有关。
感染
术后感染是椎间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与手术 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复发
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可能会复发,原因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 底、术后康复训练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建议
组织结构保护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神经根和硬脊膜,避免过度牵拉和损伤。同时,注意保护 黄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完整性,避免术后复发。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神经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神经根或脊髓,导致术后出现感觉 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原因可能与手术操作不当、解剖 结构不清有关。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工作原理与操作流程
工作原理
椎间孔镜利用光学纤维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器上,医生通过观察显示器进行操作。同时,通过特制的手术器械,医 生可以在镜下完成各种手术操作。
操作流程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C臂机透视下定位病变椎间隙,并在皮肤上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后,医生在标记处切 开皮肤,逐层分离组织,暴露椎间孔。在透视引导下,将椎间孔镜置入病变部位,观察并处理病变组织。手术结 束后,退出椎间孔镜,缝合伤口。
导航系统与可视化技术
研究导航系统和可视化技术在 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如提 高病变定位准确性、降低手术 风险等。
生物材料在椎间孔镜手术 中的应用
探讨利用生物材料进行椎间融 合和修复病变组织的可能性和 效果,如促进术后恢复、降低 复发率等。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幻灯片课件
14
五、禁忌症
腰椎失稳型椎间盘突出症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穿刺部位/路径/椎间隙有感染(治疗椎间盘术后感染 或结核除外) 伴有脊柱畸形的病例 骨折和肿瘤的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精神异常的患者 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减退或其他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 手术的患者
15
六、手术实施-----(1)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1
一、历史
胸腔镜技术1993年首次应用
于胸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术 1993
90年代中期
1998
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 学主席)首创YESS技 术,是脊柱微创的里程 碑;
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后 路椎间盘镜(MED)
2002
德国Hoogland 教授在YESS技术基 础上提出THESSYS 技术,使椎间孔镜技 术走向成熟,
23
3、术中操作步骤-----穿手术衣和带无菌手套
24
3、术中操作步骤-----无菌贴
25
3、术中操作步骤-----无菌贴
26
4、术中操作步骤-----局部麻醉
27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28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29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30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常见的五种典型的椎间盘变化
31
6、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导丝(扩张软组织)
用锋利的小手术刀在进针点皮肤切开一个大约8 mm的切口。
沿着导丝向小关节方向插入导杆。在导杆外沿着导杆逐级放套
管向外扩张软组织。
32
6、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导丝(扩张软组织)
五、禁忌症
腰椎失稳型椎间盘突出症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穿刺部位/路径/椎间隙有感染(治疗椎间盘术后感染 或结核除外) 伴有脊柱畸形的病例 骨折和肿瘤的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精神异常的患者 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减退或其他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 手术的患者
15
六、手术实施-----(1)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1
一、历史
胸腔镜技术1993年首次应用
于胸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术 1993
90年代中期
1998
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 学主席)首创YESS技 术,是脊柱微创的里程 碑;
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后 路椎间盘镜(MED)
2002
德国Hoogland 教授在YESS技术基 础上提出THESSYS 技术,使椎间孔镜技 术走向成熟,
23
3、术中操作步骤-----穿手术衣和带无菌手套
24
3、术中操作步骤-----无菌贴
25
3、术中操作步骤-----无菌贴
26
4、术中操作步骤-----局部麻醉
27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28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29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30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常见的五种典型的椎间盘变化
31
6、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导丝(扩张软组织)
用锋利的小手术刀在进针点皮肤切开一个大约8 mm的切口。
沿着导丝向小关节方向插入导杆。在导杆外沿着导杆逐级放套
管向外扩张软组织。
32
6、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导丝(扩张软组织)
椎间孔镜Beis技术ppt课件
软组织 4.纤维环成型 5.后纵韧带成型 6.黄韧带成型
7.髓核摘除
25
椎间孔扩大成型,套筒置入腹侧
26
术后影像变化 ----腹侧减压
术后
27
椎体骨赘切除
椎间孔镜的动力时代 已经到来
28
侧隐窝扩大
29
纤维环成型
30
手术前后对比
31
后纵韧带成型或切除
32
图和视频
黄韧带成型
33
BEIS技术概要
1. 终板呈线 状
2. 上关节突 呈三角
3. 椎间孔呈 耳状
关 节 突
13
穿刺示意图
穿刺针
椎体
上关节突
椎弓根
14
测量旁开距离
15
工具测量位置标准
直尺
16
头倾角变化
盘镜
Tessy s
BEISS
尾侧
背
头侧
17
套筒与椎间盘的关系
Tessy BEIS
盘镜
s
18
旁开距离变化
远外 侧
Tessys与
BEISS 盘镜
– 可治疗2度以内脊柱滑脱,脊柱感染性疾病 (结核、布氏病、术后感染等),脊柱不稳 、终板炎、临椎病等。
形成保留中后柱的组合微创手术
上腰椎及胸椎后路手术可由椎间孔镜替 11
Easy----容易
改变入路:
– 上关节突尖部与下位椎体后上缘连线 – 扩孔到中线
12
侧位透视标准
椎体
椎间盘
椎体
谢 谢
39
背 侧
19
使手术容易的入路
分区
1区--中央椎管, 2区--神经根通道, 3区--椎间管内 4区--椎间管外
椎间孔镜技术介绍ppt课件-2024鲜版
椎间孔镜技术介 绍ppt课件
2024/3/28
1
CATALOGUE
目录
2024/3/28
• 椎间孔镜技术概述 • 椎间孔镜技术优势分析 • 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流程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椎间孔镜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 • 总结与展望
2
2024/3/28
01
CATALOGUE
椎间孔镜技术概述
02
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 破坏,减少术后脊柱不稳等问题的 发生。
9
减少并发症风险
椎间孔镜技术具有高清晰度的视野, 能够准确地识别并切除病变组织,降 低手术风险。
减少术后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发 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2024/3/28
10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椎间孔镜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椎间孔镜技术优势分析
2024/3/28
7
创伤小、恢复快
局部麻醉下操作,手 术切口小,对组织损 伤小。
减少术后感染、出血 等并发症的发生。
2024/3/28
术后疼痛轻微,恢复 快,可早期下床活动。
8
保留脊柱稳定性
2024/3/28
01
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可以精确地切 除病变组织,同时保留正常的脊柱 结构和稳定性。
定位技巧
利用影像学资料和体表标志进行定位,确保手术准确到达病变部位。
2024/3/28
15
镜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024/3/28
操作要点
在镜下清晰显露病变部位,进行必要 的切除、减压、固定等操作,注意保 护周围组织和神经。
注意事项
保持镜下视野清晰,避免损伤周围组 织和神经,注意控制出血和感染等风 险。
2024/3/28
1
CATALOGUE
目录
2024/3/28
• 椎间孔镜技术概述 • 椎间孔镜技术优势分析 • 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流程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椎间孔镜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 • 总结与展望
2
2024/3/28
01
CATALOGUE
椎间孔镜技术概述
02
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 破坏,减少术后脊柱不稳等问题的 发生。
9
减少并发症风险
椎间孔镜技术具有高清晰度的视野, 能够准确地识别并切除病变组织,降 低手术风险。
减少术后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发 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2024/3/28
10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椎间孔镜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椎间孔镜技术优势分析
2024/3/28
7
创伤小、恢复快
局部麻醉下操作,手 术切口小,对组织损 伤小。
减少术后感染、出血 等并发症的发生。
2024/3/28
术后疼痛轻微,恢复 快,可早期下床活动。
8
保留脊柱稳定性
2024/3/28
01
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可以精确地切 除病变组织,同时保留正常的脊柱 结构和稳定性。
定位技巧
利用影像学资料和体表标志进行定位,确保手术准确到达病变部位。
2024/3/28
15
镜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024/3/28
操作要点
在镜下清晰显露病变部位,进行必要 的切除、减压、固定等操作,注意保 护周围组织和神经。
注意事项
保持镜下视野清晰,避免损伤周围组 织和神经,注意控制出血和感染等风 险。
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
实际的旁开距离还需要依病人的身体大小和肥胖程度 作适当调整。肥胖、椎间孔狭小、小关节面假性关节病的 病人旁开的距离要大一些。对向下掉的髓核,进入点要偏 向头侧和外侧。
19
5.穿刺
用18G穿刺针沿标定线方向穿刺至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前下 缘处,逐级扩张。
6.扩椎间孔
使用骨钻时,用C型臂从前后和侧面确定器械和骨钻顶端的 位置。骨钻的最前端不能超过中线,以避免刺激或损伤神经。
2级导管
1
2级顶杆
定位调节器
2
数量 1 1 1 1 1
3
4 2 1 2 1 5 1 1
等渗冲洗液、C臂机、高频电刀(双 极射频)、显影设备
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摄正侧位X线片,确定椎间孔形态和大小、髂嵴 高度和脊椎形态,确定穿刺部位和方向;
摄腰椎过伸过屈动态X线片,判定腰椎稳定性;
行腰椎CT和MR检查,观察腰椎问盘突出部位和程 度、是否伴有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钙化,确定手术方 式、工作通道的置入位置与方向。
7.放置工作管道及镜下操作
8.应用双击射频
采用独特设计的可伸屈和转向的射频双极电极可 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达到工作区域用于止血、 消融髓核、以及通过组织收缩的作用封闭纤维环直径 3 mm以下的裂口。
9.术后即刻检查
10.术后注意事项及护理
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至术后24-48小时,再口服抗 生素6~10 d。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
适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形突出及脱 出型、游离型、巨大型、骨化形成等),有明确的根性压 迫症状为最佳手术适应症。
椎间孔狭窄(小关节突增生、内聚、外侧黄韧带肥厚 下陷)
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
1、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性骨性椎管狭窄。 2、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不稳。 3、伴有明显的多节段退变。 4、腰椎Ⅱ°以上滑脱 5、神经元性疾病 6、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 7、孕妇 8、精神异常者
19
5.穿刺
用18G穿刺针沿标定线方向穿刺至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前下 缘处,逐级扩张。
6.扩椎间孔
使用骨钻时,用C型臂从前后和侧面确定器械和骨钻顶端的 位置。骨钻的最前端不能超过中线,以避免刺激或损伤神经。
2级导管
1
2级顶杆
定位调节器
2
数量 1 1 1 1 1
3
4 2 1 2 1 5 1 1
等渗冲洗液、C臂机、高频电刀(双 极射频)、显影设备
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摄正侧位X线片,确定椎间孔形态和大小、髂嵴 高度和脊椎形态,确定穿刺部位和方向;
摄腰椎过伸过屈动态X线片,判定腰椎稳定性;
行腰椎CT和MR检查,观察腰椎问盘突出部位和程 度、是否伴有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钙化,确定手术方 式、工作通道的置入位置与方向。
7.放置工作管道及镜下操作
8.应用双击射频
采用独特设计的可伸屈和转向的射频双极电极可 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达到工作区域用于止血、 消融髓核、以及通过组织收缩的作用封闭纤维环直径 3 mm以下的裂口。
9.术后即刻检查
10.术后注意事项及护理
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至术后24-48小时,再口服抗 生素6~10 d。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
适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形突出及脱 出型、游离型、巨大型、骨化形成等),有明确的根性压 迫症状为最佳手术适应症。
椎间孔狭窄(小关节突增生、内聚、外侧黄韧带肥厚 下陷)
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
1、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性骨性椎管狭窄。 2、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不稳。 3、伴有明显的多节段退变。 4、腰椎Ⅱ°以上滑脱 5、神经元性疾病 6、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 7、孕妇 8、精神异常者
椎间孔镜PPT课件
2
.3ຫໍສະໝຸດ .4椎间孔镜
–1治疗原理 –2入路位置 –3适应人群 –4技术特点 –5比较
.
5
什么是椎间孔镜?
•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 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 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 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 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 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 术后仅缝1针。 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 出微创疗法。
• 1.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 • 2.根性疼痛重于腰痛。如腰痛症状大于腿痛的中度以下膨出的患者可
先做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 3.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甾体或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理疗、
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建议至少保守治疗4-6周,但如果出现神经症 状进行性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 • 4.没有药物滥用及心理疾病史; •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弯腰困难; • 6.为了精确确定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 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是精确 确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
10
微创椎间孔镜技术VS传统手术
• 创伤大小:可视下操作,微创,仅为6mm 需打开椎板,暴漏才、髓核, 伤口约6cm
• 手术时间: 较短 60——90分钟 • 安全性: 更安全,视野清晰,可有效避免误操作的风险 易出现伤口
粘连等,风险较大 • 手术有效率: 97.5%左右 94.6%左右 • 出血量: 极少 ,几乎无出血 90±20ml • 疼痛度: 无痛 术后稍痛 • 镇痛药使用 局部麻醉,约10n 脊柱麻醉,约52n • 卧床时间 1天左右 7——8天 • 住院时间 3-5天 17-24天 • 术后护理 较容易,1天后基本可自理 较复杂,术后需伤口引流等,
椎间孔镜PPT课件
硬膜囊
椎间盘
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的软骨盘,具有缓 冲和连接作用,其内部髓核在压力下 可向周围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 硬膜囊。
包裹脊髓和神经根的膜性结构,起保 护作用。
椎间孔镜在脊柱解剖学中应用
01 02
椎间孔镜技术
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器械,在局部麻醉下经皮肤穿刺 进入椎管,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并处理骨性病变的一 种微创手术方式。
05
治疗方案选择与效果评估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
保守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适用于轻度椎间盘突出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优点是风险较低,但可能无法根治疾 病。
手术治疗
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椎间孔镜手术等,适用于严重椎间盘突出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优点是能够根治疾病,但 风险相对较高。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神经损伤
手术操作不当或解剖结构不清导致神经 受损。
感染
术后伤口护理不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 下。
出血
手术过程中损伤血管或止血不彻底。
椎间盘突出复发
与手术技巧、患者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
并发症处理方法和技巧分享
神经损伤处理
立即停止手术,评估神经受损 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出血处理
重新止血,必要时输血或手术 治疗。
感染处理
应用抗生素,加强伤口护理, 必要时清创引流。
椎间盘突出复发处理
根据复发程度和患者症状,采 取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提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创伤。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和解剖结构。 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手术安全性
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入路的应用解剖ppt课件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升肌支沿横突根部下缘转向内侧,分出关节上、 下动脉,主支主要分布于竖脊肌内侧部分、多裂肌、 横突棘肌、棘突间肌、椎弓等。
降肌支分布于竖脊肌、横突间肌、横突等。 椎旁肌的血供是单侧性的,并无与对侧血管相交 通。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若在椎间孔外损伤动脉的分支后出血,由 于椎间孔被脂肪、血管、神经、韧带等软组织 封闭,血肿不会进入椎管内影响内镜下操作, 但有可能形成深部血肿,产生腰部酸胀不适、 疼痛或发生感染的可能。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腰椎静脉
腰椎静脉分为四组:即前组、后组、椎管内静脉丛 和椎间孔-神经根管静脉丛。
前组以腰静脉为主,在腰动脉上方,接受椎体小静 脉,最后流入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
后组以关节间静脉和上关节静脉为主,与同名动脉 伴行,接受后方附件的回流,汇入椎间孔静脉丛。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椎管内静脉
椎间孔区的解剖
椎间孔区的解剖
BEIS技术侧方入路内镜手术时,需要在关节突关节囊 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若穿刺针经上关节突上缘滑入椎间孔内经“安全三角 ”或其他部位进入椎管内硬模外腔,注射麻药后即形成硬 膜外麻醉,此时患者对手术区域的感觉及下肢的感觉、肌 力明显受到影响,影响患者的自身的感受,容易伤及神经 根或马尾神经。
椎管内静脉丛内镜下壁薄、透明、无静脉瓣,损伤 后会引起较明显的镜下出血。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腰椎侧方的神经
腰骶神经根穿出椎间孔后分为脊神经前支、后支、脊 膜返支和交通支。
前支出椎间孔后在腰大肌、腰方肌间穿行并分别于 两侧相互连接吻合为腰骶丛,在行程中位置相对固定。
腰椎侧方的相关层次结构
2024版年度椎间孔镜幻灯ppt课件
22
05
典型病例分析与讨论
Chapter
2024/2/3
23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基本情况
术前影像学资料
手术过程及技巧
术后效果及随访
年龄、性别、主诉、病 史等。
2024/2/3
X线、CT、MRI等检查 结果。
椎间孔镜手术步骤、操 作要点。
患者恢复情况、症状改 善程度、随访结果等。
24
失败原因分析
患者因素
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制定统一的手术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2024/2/3
31
政策法规影响因素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
关注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变化,确保设备合规使用。
医保政策
推动将椎间孔镜手术纳入医保范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科研支持政策
争取科研支持政策,促进椎间孔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024/2/3
毗邻关系
椎间孔与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 重要结构毗邻,手术操作需小心避 免损伤。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椎间孔镜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 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 手术治疗。
禁忌症
严重脊柱畸形、脊柱肿瘤、脊柱感染等 患者不宜进行椎间孔镜手术。
2024/2/3
6
手术原理及操作步骤
手术原理
椎间孔镜手术通过小切口将内窥镜置入椎间孔内,利用高清摄像头观察病变部 位,采用特殊器械进行髓核摘除、神经减压等操作。
定位方法
采用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手段进行精确定位,确保穿刺针准确到达目标位置。
2024/2/3
15
镜下组织结构辨识技巧
辨识神经根
镜下清晰辨识神经根,避 免损伤,确保手术安全。
椎间孔镜入路的选择ppt课件
传统手术缺陷
住院时间长:术后24小时下床,7-15天出院,费用相对高。
出血多:传统手术分离组织广泛,出血量比较大。传统开 刀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切口裂开,一直是无法避免的 问题。
并发症多:术中损伤牵拉肌肉,韧带,切除部分骨质,造 成椎体失稳、滑脱;术中创伤大,需要输血;损伤神经几 率大。
微创技术始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为什么选择脊柱微创 手术?
传统手术缺陷
创口大:传统长切口,2-5cm,疤痕呈长线状,影响美观。 疼痛大:传统手术需要切除部分椎板,术后切口部位常伴
有疼痛、酸胀、麻木感。 恢复慢:传统手术由于切口大,且会造成切口附近肌肉、
血管和相应神经的损伤,有可能伴随某些组织感染并发症, 因此患者恢复速度慢。
椎间孔镜的 优势
开放手术——经皮微创 全麻手术——局麻手术 直视手术——窥镜手术 椎板间孔——椎板间孔和椎间孔手术 空气介质——流水介质 器械摘除——器械/双极/激光/刨刀/磨钻 出血50毫升——5毫升 卧床4-6周——日间手术
独创的椎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镜下
腰椎--颈椎--摘除--修复--椎管狭窄-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
1963年,Smith等首先报道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髓核 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揭开了微创技 术治疗椎间盘疾病的序幕。
1975年,Hijikata等报道了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1982年,瑞士Schreiber首次将内镜用于经皮后外
侧穿刺髓核摘除术,称之为椎间盘镜。 1996年,Ditsworth研制出经椎间孔入路的同轴内
6、安全性高: 局麻,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 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7、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 降低患者费用. 8、病人满意度高: 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口服抗生 素即可,可行门诊手术;皮肤切口仅5--7mm,符合美学观点。 9、扩展范围广:结合经皮固定技术,可微创方式完成脊柱滑脱与不 稳的融合及固定;此基础平台易于扩展至颈椎椎间盘内窥镜手术。 该套系统可常规处理脊柱结核和肿瘤活检,椎间孔镜翻修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tradiscal approach 盘外入路
Optimal epidural access 最佳的暴露硬膜途径
Difficult reaming 扩孔困难
Difficult intradiscal access 进入椎间盘困难
Unconfortable surgeon position 医生手术体位不舒适
病例 8
病例 8
技术优势
局部麻醉,神经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极低
我们尝试使用低浓度硬膜外麻醉进行该手术,收到良好 效果
微侵袭,出血和感染几率低 平均8周恢复正常工作 迅速缓解疼痛 术后疼痛轻微 直接摘除病变组织 病人舒适度极高
注意事项
初期不要从L5-S1开始入手 术前做椎间盘造影 合并有脊柱侧突的椎间盘手术相对困难,注意病例
关于椎间孔镜入路
内容
1. 椎间孔镜的历史及现状 2. 椎间孔镜的手术操作 3. 病例分享 4. 讨论
Approach Strategies 手术入路的策略
Intradiscal: nucleotomy
椎间盘内:髓核切除---针对椎间盘破裂
disc collapse
Extradiscal: nuclear residual
远外侧椎间孔途径(水平方向穿刺)
Interlaminar
椎板间途径
Yeung’s Transforaminal In-Out Technique 杨式In—Out技术
Ruetten’s Interlaminar Technique Ruetten教授的椎板间入路技术
Hoogland’s Lateral Technique
选择 做小关节成型后,再进入椎间盘 每一步操作时均做正、侧位透视 如果扩孔时方向错误,将不能完全摘除突出组织 如扩孔深度过深,将有硬膜囊损伤的风险
脊柱微创技术是目前发展的一种趋势,尤 其是椎间孔镜技术的出现,将椎间盘突出 症的微创治疗推向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 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
Hoogland教授的侧方入路技术
YEUNG
Local anesthesia 局麻
Easy technique 容易掌握
Easy needle placement 穿刺器械简单
Intradiscal approach 盘内穿刺入路
Difficult epidural access 暴露硬膜嚢困难
逐级扩张
Intradiscal approach 盘内入路
最佳的硬膜暴露途径
Guided reaming 有引导的扩孔
Kambin’s Safety Triangle 安全三角
●前界为出口神经根 ●下界为下椎体的上终板 ●内界延伸为行走神经根 与硬膜囊
穿刺入路
FORAMINOPLASTY 椎间孔成型
Easy technique
先进的穿刺设备
Extradiscal approach
技术容易
Extradiscal approach
盘外入路
Easy needle placement 盘外入路
Progressive dilatation
简单的穿刺设备 Optimal epidural access
Difficult intradiscal access 进入椎间盘困难
Exiting root proximity 靠近外侧神经根
YEUNG RÜTTEN
HOOGLAND
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
Advanced needle placement
椎间盘外:髓核残留---针对再次膨出
re-herniation
Transforaminal (posterolateral)
后外侧椎间孔途径
Transforaminal + Foraminoplasty
椎间孔途径+椎间孔成型
Transforaminal Far Lateral (horizontal)
HOOGLAND
Local anesthesia 局麻
Difficult technique 技术掌握困难
Difficult needle placement 穿刺困难
Extradiscal approach 盘外入路
Progressive dilatation 逐级扩张
Guided reaming 有引导的扩孔
手术是一门艺术。骨科手术的今天已经不 再是大刀阔斧、大气磅礴的艺术,而是一 门精细的艺术,应该使患者受到最小的创 伤,得到最佳的疗效。
Blind reaming 扩孔盲目,不可视
Annullus aggression 损伤纤维环
Ganglion proximity 靠近神经
RÜTTEN
General anesthesia 全麻
Difficult technique 技术掌握困难
Advanced needle placement 穿刺器械先进
在导针和导管引导下扩孔
小关节突
P.art.sup.
神经根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r.
三级套管扩张
小关节突扩孔
射频的应用
作用于纤维环
收缩突出的髓核
止血
病例 1
病例 1
病例1
病例 2
病例 2
病例 2
病例 3
病例 3
病例 4
病例 4
病例 4
病例4
病例 5
病例 5
病例 6
病例 6
病例 7
病例 7
Optimal epidural access 最佳的暴露硬膜途径
Difficult reaming 扩孔困难
Difficult intradiscal access 进入椎间盘困难
Unconfortable surgeon position 医生手术体位不舒适
病例 8
病例 8
技术优势
局部麻醉,神经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极低
我们尝试使用低浓度硬膜外麻醉进行该手术,收到良好 效果
微侵袭,出血和感染几率低 平均8周恢复正常工作 迅速缓解疼痛 术后疼痛轻微 直接摘除病变组织 病人舒适度极高
注意事项
初期不要从L5-S1开始入手 术前做椎间盘造影 合并有脊柱侧突的椎间盘手术相对困难,注意病例
关于椎间孔镜入路
内容
1. 椎间孔镜的历史及现状 2. 椎间孔镜的手术操作 3. 病例分享 4. 讨论
Approach Strategies 手术入路的策略
Intradiscal: nucleotomy
椎间盘内:髓核切除---针对椎间盘破裂
disc collapse
Extradiscal: nuclear residual
远外侧椎间孔途径(水平方向穿刺)
Interlaminar
椎板间途径
Yeung’s Transforaminal In-Out Technique 杨式In—Out技术
Ruetten’s Interlaminar Technique Ruetten教授的椎板间入路技术
Hoogland’s Lateral Technique
选择 做小关节成型后,再进入椎间盘 每一步操作时均做正、侧位透视 如果扩孔时方向错误,将不能完全摘除突出组织 如扩孔深度过深,将有硬膜囊损伤的风险
脊柱微创技术是目前发展的一种趋势,尤 其是椎间孔镜技术的出现,将椎间盘突出 症的微创治疗推向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 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
Hoogland教授的侧方入路技术
YEUNG
Local anesthesia 局麻
Easy technique 容易掌握
Easy needle placement 穿刺器械简单
Intradiscal approach 盘内穿刺入路
Difficult epidural access 暴露硬膜嚢困难
逐级扩张
Intradiscal approach 盘内入路
最佳的硬膜暴露途径
Guided reaming 有引导的扩孔
Kambin’s Safety Triangle 安全三角
●前界为出口神经根 ●下界为下椎体的上终板 ●内界延伸为行走神经根 与硬膜囊
穿刺入路
FORAMINOPLASTY 椎间孔成型
Easy technique
先进的穿刺设备
Extradiscal approach
技术容易
Extradiscal approach
盘外入路
Easy needle placement 盘外入路
Progressive dilatation
简单的穿刺设备 Optimal epidural access
Difficult intradiscal access 进入椎间盘困难
Exiting root proximity 靠近外侧神经根
YEUNG RÜTTEN
HOOGLAND
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
Advanced needle placement
椎间盘外:髓核残留---针对再次膨出
re-herniation
Transforaminal (posterolateral)
后外侧椎间孔途径
Transforaminal + Foraminoplasty
椎间孔途径+椎间孔成型
Transforaminal Far Lateral (horizontal)
HOOGLAND
Local anesthesia 局麻
Difficult technique 技术掌握困难
Difficult needle placement 穿刺困难
Extradiscal approach 盘外入路
Progressive dilatation 逐级扩张
Guided reaming 有引导的扩孔
手术是一门艺术。骨科手术的今天已经不 再是大刀阔斧、大气磅礴的艺术,而是一 门精细的艺术,应该使患者受到最小的创 伤,得到最佳的疗效。
Blind reaming 扩孔盲目,不可视
Annullus aggression 损伤纤维环
Ganglion proximity 靠近神经
RÜTTEN
General anesthesia 全麻
Difficult technique 技术掌握困难
Advanced needle placement 穿刺器械先进
在导针和导管引导下扩孔
小关节突
P.art.sup.
神经根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r.
三级套管扩张
小关节突扩孔
射频的应用
作用于纤维环
收缩突出的髓核
止血
病例 1
病例 1
病例1
病例 2
病例 2
病例 2
病例 3
病例 3
病例 4
病例 4
病例 4
病例4
病例 5
病例 5
病例 6
病例 6
病例 7
病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