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概论

第一章

一、高深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

1.从形式来看,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科学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从对象来说,古代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从管理来说,在东方高等教育由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的时期,私学才会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

1.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和发扬的场所,致力高深学问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

学生,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保证其优越的素质。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扰,尤其是来自政治和宗教的影响或束缚,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和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的基本内涵:

1.从形式来看,传统的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从对象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和大众的双重任务。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应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四、高等学校的职能:

1.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中心;

2.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中心;

3.作为服务社会的服务中心;

五、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依据高等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

六、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七、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八、专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又称普通教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即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第二章

一、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关系: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一般意义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和个性化,同时又是从文化角度对大学精神的一种认知和诠释。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包括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元素。

三、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密切相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

2.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

3.大学理念基于大学精神;

三、大学校训、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关系?

大学校训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引领大学不断的向前发展,在历史的演变下,形成了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及大学精神。

校训的两个误区:1.形式化;2.雷同化

四、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1.发展性

2.兼容性

3.整合性

4.个性

五、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1.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

2.大学应具有针对性

3.大学应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

4.大学既应有大师,也应有大楼

5.大学应是国际化的

第三章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

1.学术职业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和科研

2.学术职业具有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

3.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

二、学术职业的诱惑及偏差

1.学术失范

2.学术漂移

3.低效教学

学术失范:1.学术目标的庸俗化倾向2.学术行为失范3.学术贿赂4.学术腐败

学术漂移:指学术生活的价值基础及制度安排的权重分配发生了偏移。低效教学表现:1.不能正确的对待学生2.不能维持课堂纪律3.没有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4.不能有效的传授学科知识 5.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6.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不能采纳

他人关于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高校教师发展:强调立足于教师的主体性,基于自己的内在要求,主动追求达成某种或某些发展目标。

阶段:1.新教师发展:适应项目2.职业中期教师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3.终身职后的教师发展:参与一般教师发展项目4.职业晚期教师发展:指导年轻教师5.未来教师准备项目

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1.形成完整的职业发展道路

2.形成专门的群体繁衍机构

3.形成建制化的专业组织

4.提出专业的服务承诺

5.形成专业伦理规范

6.专业价值的合法化

7.获得专业自治特权

五、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

1.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为什么而教”

2.高校教学必须“知道该教什么”

3.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如何教”

4. 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何时教”

5. 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何地教”

六、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模式:

1.教师群体自助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

2.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

七、学术晋升:在学术职业阶梯体系中,从低级向高级的移动与上升。第四章

一、大学组织的要素:1.教师2.学生3.管理人员4.学科

教师的特点:1.复杂性2.专业性3.创造性

学生的角色:1.作为学习者的学生2.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学生3.作为消费者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