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出师表》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6.23《出师表》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课标要求】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除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传统名篇,文质兼美。

该单元的主题是“责任和担当”,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7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7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追 述
明 确
蜀 国
三 条
严明赏罚
三 段
临危受命
三 方
朝臣忠谏
现 状
有利条件
建心 议
亲贤远佞
往 事

临终托孤

后主自谋
文章开篇,诸葛亮首先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之后提了三条中肯的建议。 接下来,作者追叙一段往事: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最后作者分别明确自己、朝臣、国君三方的责任:自己要讨贼兴复, 朝臣应进兴德之言,而后主则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 局2012年版)。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 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 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 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 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 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前上书后主, 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 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 以身许国、忠贞不贰的思想。
“表”的文体特点是情感与理性并重,优秀的“表”文情理交融。 《出师表》是这一类作品中的杰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高度评价它:"出 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能——陈情言事 ;特点--情理交融。
一、探讨文章内容。
1.请试着梳理文章结构,复述课文内容。
广开言路
知遇之恩
自己讨贼
陈 述
不利条件
提 出核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⑥由是感激
⑥感奋激发
①恢弘志士之气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65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65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 足,应该勉励和统率全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
庶:含有“希望”的意思 竭:竭尽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钝:比喻平庸的才能 攘除:铲除,排除
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 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 朝,迁回旧都洛阳。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也。
昭:显示,表明 理:治理 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 偏私:偏爱,不公道 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 私心,使宫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译文2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 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差别。 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心 做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 们受罚或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不应偏袒私心,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巧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孔明挥泪斩马谡
排八卦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使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先帝开创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成三个国家。蜀汉人力疲惫、民 生凋敝,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内容理解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
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责任,表达对刘氏的忠心。
结构把握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2
3-5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侫
作品简介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预习检查
• 查预习 正字音
殂(cú) 陛(bì)下 以塞(sè) 忠谏(jiàn) 陟(zhì) 臧否(zāng pǐ) 攸(yōu) 以遗(wèi)陛下
稗(bì) 阙(quē)漏 桓(huán) 猥(wěi) 危难(nàn) 二十有(yòu) 夙(sù) 驽(nú) 彰(zhāng) 咎(jiù)
疏通文意
• 重点文句翻译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疏通文意
• 重点文句翻译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 为我身份卑微
疏通文意
• 重点文句翻译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 二十一年了。
疏通文意
• 重点文句翻译
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2.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3.晓畅军事:晓畅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古:轻视,看不起自己;今:微薄 古:精通;今:流畅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示结果
5.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痛恨 古:痛心遗憾 今:很不满意或非常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出身低微、目光短小 今:行为卑劣

第23课《出师表》跨学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跨学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跨学科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看,虽然《出师表》作为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并不直接涉及现代的教育标准,但其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却与2022课标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出师表》中所体现的忠诚、智慧、责任等品质,正是2022课标所强调的德育目标之一。

同时,《出师表》作为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这与2022课标中对于语文学科的要求是一致的。

此外,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出师表》还是2022课标,它们都体现了对于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于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

前者是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担当;后者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因此,可以说,《出师表》与2022课标在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上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一篇表文,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首先,从文学价值上看,《出师表》以其质朴恳切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

诸葛亮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形势、提出建议等方式,向刘禅表达了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种表达方式既具有说服力,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诸葛亮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其次,从历史背景上看,《出师表》是蜀汉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文献。

在蜀汉第一次伐魏前,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北伐。

他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支持他的北伐计划。

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蜀汉当时的政治、军事状况,也揭示了诸葛亮对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最后,从思想内涵上看,《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第23课《出师表》教学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第23课《出师表》教学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出师表》教学实录师:今天上课的题目是?生:出——师——表。

师:“表”是什么意思?生:“表”是一种文体。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生:是一种给皇帝看的文体。

师:是什么人写给皇帝看的?生:是臣子写给皇帝看的。

师:这篇课文中的大臣是谁?生:诸葛亮。

师:君王是谁?生:刘禅。

师:对。

那么我们读这篇课文首先来看看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大臣。

生:我印象中的诸葛亮是个忠臣。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忠臣?生:第六到第七段。

师:哪个句子可以具体看出他是个忠臣?生:“受命以来……深人不毛”,表现了他想要完成刘备交给他的遗命,并为之奋斗。

师:好的。

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它的注释和评注,哪一个评注告诉我们诸葛亮是忠臣?生:“表明鞠躬尽瘁,兴复汉室的心迹。

激励后主自立自强”这一处。

师:“鞠躬尽瘁”是什么意思?生:表明他竭尽忠心。

师:大家注意,今后读书时不可忽视评注。

除了刚刚那一句,还有没有其他句子可以表明他的忠心?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师:是啊。

尤其是哪个词?生:“庶竭驽钝。

”师:对,这个句子可以表现诸葛亮是个忠臣。

批注非常明显地告诉我们:这一段写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于刘家。

还有哪一段也能看出诸葛亮的忠心呢?生:第六段。

师:请这位同学来读读第六段,其他同学也看看从哪一个词能看出诸葛亮忠心耿耿。

生:“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师: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个词句最能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生:“遂许先帝以驱驰。

”师:“驱驰”是什么意思啊?生:诸葛亮要为他效力。

师:好的,你认为这个句子最能表现他的忠心。

即他像马一样的,为蜀汉竭尽贡献自己的才能。

其他同学呢?生:最后一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他坚持了二十一年。

师:说得更完整一点,不仅是坚持,而且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坚持,什么环境呢?生:败兵之际。

师:刚才我们读出了诸葛亮是一个忠臣,《出师表》是一个鞠躬尽瘁的忠臣写给君主的一篇奏章。

但很多人读了《出师表》以后,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忠臣写给君主的奏章,他们还读出了诸葛亮的另外一重身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出师表》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出师表》教案

23 出师表课文解读《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其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以议论为主,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和“表”的文学常识。

2.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3.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语看下面诗句: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中最后一句引起很多英雄人物的共鸣和感伤,本诗写的蜀相是谁?我们这节课学习他的《出师表》。

2.学习目标(1)了解诸葛亮和“表”的文学常识;(2)感知文意,理清思路;(3)积累文言词语。

3.检查预习(1)作家作品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代表散文《出师表》《诫子书》等。

(2)相关背景: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3)文体介绍表:古代的一种文体,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

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作文的楷模。

二、课文讲授1.给下面的字注音殂(cú)陟(zhì)臧(zānɡ)否(pǐ)裨(bì)猥(wěi)夙(sù)夜驽(nú)钝咨诹(zōu)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4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4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东和东和东吴
北拒:北拒曹魏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
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赤壁之战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 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 家。
作品介绍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章回小说,全名为 《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 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 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 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 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
性情品行善良公正。淑, 善。均,公正、公平。
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武部官队名。,向负宠责曾统为领中都部城督的。警卫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
文 他有才能,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行伍,部队。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为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 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23课《出师表》课堂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堂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课堂实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设计意图】《出师表》是千古名文,这样的文章适合反复涵咏。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本课设计多种方式朗读,写批注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开展了三个实践活动:一、仿读,初见“表”,理解表重在陈情;二、译读,相识“表”,掌握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三、品读,走进“表”,重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致结构,领会诸葛亮的忠贞和苦心。

明白“表”既既可陈情又可叙事的特点。

四听读,感悟“表”,进一步明白表重在陈情,再一次体会诸葛亮的报先帝,忠陛下的感人之处,可敬之处。

教学目标一、理解表重在陈情;二、掌握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三、重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致结构,领会诸葛亮的忠贞和苦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表重在陈情;2掌握文言词汇,疏通文意;3重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致结构,领会诸葛亮的忠贞和苦心。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屏幕显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师:这是流传千古的歌颂诸葛亮的两句名诗!一位作者是陆游,另一位是诗圣杜甫。

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这两位大作家的诗的风格来判别到底哪句是谁的?生:第一句是陆游,第二句是杜甫师:你解释一下理由,生:直觉。

(说完伸了下舌头)师:我们不要凭直觉。

我们来简要复习下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风格。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后半生相当悲惨,几近国破家亡,作为一名敏感而多情的爱国诗人,他总是非常悲伤,总是想哭啊!春望中:感时花溅泪!石壕吏中:如闻泣幽咽——都在哭啊,流泪啊,泣啊,是不是?所以啊,后面哪一句是他老人家的啊!那陆游呢,此人文武双全,慷慨豪迈,属于豪放派诗人!既然如此,前一句非他莫属啊!“千载谁堪伯仲间”多豪放啊!这么著名的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提到《出师表》这个“表”,可见此“表”知名度和深广度实在是让人望尘莫及!再加上这“表”是出自中国民间却经久不息,传的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先生所作,那更是备受推崇!(学生在笑)师: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文———《出师表》。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并背诵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课文,理解本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建议。

【教学重难点】1、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2、体会“表以陈情”的特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3、背诵课文。

【导入新课】当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之时,蜀汉国力较弱,在北面和东面有来自魏国和吴国的威胁。

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向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劝诫,即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出师表》,教材里就直接称《出师表》。

【了解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号卧龙居士。

他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曾避难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躬耕陇田,自比管仲、乐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拜为军师,自此他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

刘刘备称帝以后,拜他为丞相。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佐刘禅。

他前后六次出师北伐曹魏,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病死于五丈原,终年54岁。

谥号忠武。

著有《诸葛丞相集》【写作背景】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向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劝诫【文体】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朗读课文,总结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并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并掌握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几条建议。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朗读体悟法语句对比法背景联系法四、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学过较多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到达一个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阶段。

学生能自主结合注释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理解。

教师可针对疑难适当点拨,授之以渔。

另外,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比较出名,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吸引学生去感受人物风采,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借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认知态度。

五、说教法学法品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启悟法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文字质朴,情感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慨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杰作。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一)师:同学们,诸葛亮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有关他的哪些文章吗?(《诫子书》《三顾茅庐》)在《诫子书》中,他劝诫自己的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三顾茅庐》中,他身居隆中,却对天下的形势了如指掌、运筹帷幄。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释题导入,整体感知
出师
诸葛亮接受刘备托孤遗诏,辅佐昏 庸无能、胸无大志的刘禅。
后来蜀吴的联盟破裂,荆州失守, 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 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益 州疲弊”)。诸葛亮立即修复了吴蜀联 盟,亲率大军,七擒七纵降伏孟获,平 定南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 叡继位,汉魏国内动荡。诸葛亮决定抓 住这个机会,出师北伐,消灭魏国,巩 固蜀汉政权,进而统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评定
私,使内外异法也。
彰显、显扬
私心偏袒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和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 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负 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 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内容梳理
分别阐述了自己、朝臣和刘禅的责任
自己
讨贼兴复
朝臣
尽兴德之言
刘禅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 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 内容: 历述自己的身世,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自己临危受命,追言先帝托孤 之事,交代这次出师北伐的具体内容,表明自己“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决心。 ➢ 用意: ①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对刘备父子的忠心。 ②以创业之艰难,在情感上打动刘禅,使其认同北伐的决策,并发愤图 强,妤好治国,努力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 ③将出师和谏言结合起来,劝勉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兴德之言”。
内容梳理

①先帝崩殂
利 处
②天下三分

③益州疲弊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9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9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叹息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一词多义
以光先帝遗德 ( yí 遗留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wèi 给予)
性行淑均
(品德,品行)
行 然后施行
(做,执行 )
行阵和睦( 行伍,部队。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
◆一词多义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论 每与臣论此事
( 判定 ) ( 议论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可是)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 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 昭/陛下平明之理。
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 劣得所。
高度概括成三个四字短语,即三项建议: 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远佞。(最重要)
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当时的局势,从而提出这三条建议的呢?
不利方面: 内 忧
(1)先帝崩殂,群龙无首 (2)天下三分,局势不安
外 患
(3)益州疲弊,形势险峻
有利方面:
(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往恭敬、恳切,议论常常同 记叙、抒情 相结合,以情 动人。《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 后主刘禅 的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 都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 家、军事 家,谥忠武侯。代 表作有《诫子书》、《出师表》。著有《诸葛亮集》。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 北上伐魏 。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形作名,奸、忠善,奸邪的事、忠善的事。)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过分地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
忠言进谏
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 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 汉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这实在是形势危 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候啊。
然而侍卫大臣在皇宫内毫不懈怠,忠诚
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这都是追
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想要报答给陛下。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 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有抱负 的人们的志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 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进谏的道路。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9岁:与友人徐庶师从司马徽。 27岁: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 “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28岁:参与赤壁之战 获胜。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45岁:诸葛亮 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 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 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49岁:诸葛亮再次 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蜀建兴8年。5 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 仲达,大败魏将张合。54岁: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百 丈原。
指日可待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汉朝前期 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 远贤臣,这就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 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 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 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 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 隆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
接起来的?

第23课《出师表》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猥( wěi )自
夙( sù )夜忧叹
攘( rǎng )除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以遗陛下( wèi )
斟( zhēn )酌( zhuó )损益
文意梳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 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 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 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 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 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 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 得所。
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晓畅:通晓 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
。向宠曾为中部督 悉:都 行阵:行伍,部队
译文
将军向宠, 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了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 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众人评议举荐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 营中的事, 都要询问他的意见, 一定能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 的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 “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 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 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 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 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 日而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出师表》(诸葛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内容。

3、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4、结合文章品析诸葛亮的形象,感受其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合作疏通文意,通过问题引导,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及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切感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2、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语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西游记》和《水浒传》已被收入初中“名著导读”之列,那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在其中有一个人物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于崇拜,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被奉为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楷模”。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献策,尽显其智慧与才华。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出师表》,去感受他的忠贞贤良。

二、预学交流1、作者信息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

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任命为丞相,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

234年,病死军中,追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背景资料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陈述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不雄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诸葛亮一面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

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决心,出师北伐,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

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拓展】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

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3、文体知识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自补】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之类的话。

著名的有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朗读课文①生试读,初步感受;②听范读,注意语调、节奏;(课后思考探究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③生自由读,个读,点评纠正问题;④生齐读,带感情朗读。

(师指导重音、语调、语气、停顿。

)⑤强调本文生字:崩殂.(cú) 疲弊.(bì) 恢弘.(hóng)妄自菲薄..(fěi bó) 以塞.忠谏之路(sè)陟.罚臧否.(zhì pǐ) 以遗.陛下(wèi)裨.补阙.漏(bì quē) 行.阵(háng) 倾颓.(tuí)桓.(huán) 猥.自枉屈(wěi) 夙.夜(sù)驽钝..(zhēn zhuó)..(nú dùn) 攘.除(rǎng) 斟酌彰.其咎.(zhāng jiù) 咨诹..(zī zōu)遗诏.(zhào) 涕.零(tì) 苟.全(gǒu)2、疏通文意①对照注释,自主翻译。

标记不懂或难理解的字句或文意上的疑惑。

(布置预习)②疏通文意,互助学习。

解决字面意思上的疑问。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③师补充强调一些重点积累的文言词语。

④强调重点文言词语:崩殂、开张圣听、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简拔、咨、痛恨、躬耕、闻达、卑鄙、猥、枉屈、感激、驱驰、倾覆、夙夜、不毛、驽钝、攘除、斟酌损益、彰其咎、咨诹、雅言、涕零……⑤对照原文,脱离注释,自主回顾文意(或同桌互说)。

3、本文文言现象归类总结【古今异义】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表示商店开始营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感到痛心、遗憾。

今义:极度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感谢。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古义:不同。

今义:包括不同与相同两方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

(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苟全.性命于乱世。

(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之事。

)此皆良实..。

(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

)攘除奸凶..。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北.定中原。

(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

)恐托付..不效。

(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一词多义】道:中道崩殂。

(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

(道理、方法,名词)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动词。

)以遗陛下。

(给予,动词)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议论,动词)能:必能裨补阙漏。

(能够,助动词。

)先帝称之曰能。

(能干,有才能,形容词)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副词)临表涕泣。

(面对。

动词)言:进尽忠言。

(话,言论,名词)不知所言。

(说,动词)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表示原因,……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的……)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

(这样,指示代词)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严明,形容词)以伤先帝之明。

(英明,圣明,形容词)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为)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不译)于:还于旧都。

(介词,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介词,对)苟全性命于乱世。

(介词,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介词,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介词,对)欲报之于陛下也。

(介词,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介词,到)【文言句式】①判断句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此皆良实。

(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也”,判断句标志。

)②省略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

)③倒装句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成语积累】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不希望有名气,显贵。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

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

现在多用于讽刺。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积累了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下节课我们来赏析课文,看看诸葛亮从几个方面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

第三课时二、导入语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思路:思考:在该表中,诸葛亮主要向后主刘禅谈及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明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和出师北伐。

国内政局的稳定是出师北伐的基础。

)PPT出示:理清思路,把握结构(1—5)谈国内治理问题。

(6—7)谈出师北伐一事。

(8)明确各自职责,结束。

三、品读课文,感悟忠情1、就国内政治,诸葛亮向后主具体提出了哪几条建议?(明确:①广开言路。

②赏罚分明。

③亲贤远佞。

)2、三条建议的目的在于劝勉后主内修治理,励精图治,大家认为哪一条建议最重要?(明确:广开言路是前提,严明赏罚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

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最关键,是君主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前两条建议能够施行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