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教学案

合集下载

《史记》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史记》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史记》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背景分析《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史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史记》的著作背景、成书过程、内容架构等基本知识,掌握《史记》中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信息。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阅读、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三、教学内容1. 《史记》的著作背景和成书过程2. 《史记》的内容架构和重要章节3. 《史记》中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四、教学策略1. 项目式学习: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让学生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1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史记》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史记》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项目学习(60分钟)(1)项目一:《史记》的著作背景和成书过程,学生分组展开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收集,了解《史记》的创作背景和成书历程。

(2)项目二:《史记》的内容架构和重要章节,学生分组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展开讨论和总结。

(3)项目三:《史记》中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掌握《史记》中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信息。

3. 小组展示(30分钟)学生各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对《史记》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总结反思(2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计划和建议。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教案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2.掌握本单元的文言知识3.诵读课文,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4.品味《史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二、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建议l.重视诵读,个别篇段要求背诵。

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摘录每课的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完整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单元结束后,要从知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作小结,以便从整体上理解《史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概述本单元学习的四篇文言文,一篇节选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三篇节选自《史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理解《史记》深刻伟大的思想意义,进而品味《史记》的语言特点。

1.文言知识《史记》是典范的文言语言。

学习中,要让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梳理每课的文言知识,准确识记和理解这些知识,并结合他们高一高二学过的文言篇目中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以便为更好地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言知识框架见下表:2.伟大的思想意义学习这四篇课文,要让学生汲取文中光芒四射的思想意义。

《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闪耀着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和价值观。

屈原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生态度以及信陵君机智勇敢、仁而下士的精神和品行,都是我们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

3.《史记》的语言风格《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中,每部作品都像是一曲爱的颂歌、恨的诅曲。

它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另外,《史记》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关于《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中的“士”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与其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韩信的一生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关于韩信的生平事迹,包括其早年经历、萧何月下追韩信、楚汉争霸等。

2. 重点词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胯下之辱”、“兵仙”、“楚汉争霸”等。

3. 句子理解:分析文中的难点句子,如“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淮阴侯韩信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韩信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子,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韩信的一生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收集有关淮阴侯韩信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拓展学习:了解学生收集的关于淮阴侯韩信的资料,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韩信的经历和心情。

3. 案例分析:选取韩信生平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史记〉阅读教学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史记〉阅读教学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史记》阅读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姓名
王彬彬
工作单位
怀安县柴沟堡一中
年级学科
学内容分析
选材设想:以高中“传记专书精读"推荐书籍《史记》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课课程的建议"中的“传记专书精读"建议,选择一个学习角度“文学与我们的成长”为阅读目的,化文学这个大范畴为小,化空泛为具体,和学生一起通过《史记》的阅读实践活动,认识社会、体验人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激发、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教学难点:摸索适合校情学情的语文综合实践探究学习的方案和策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课内学到的是国学的冰山小角.怎样才能真正领略国学魅力,感悟历史,通过这次活动,古文功底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读原典,古文功底弱的可以结合读古今人注解的书籍,看看《百家讲坛》之类的通俗读本,可以当作走进国学殿堂的拐杖。读史不仅要能读懂,而且要有所感悟,从中受到启发。
(2)组织学生探讨理清人物生平阅历的方法。如:列出人物简历;列出人物主要事迹;列出人物关系等。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活动的重点,确立一些本质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质疑的能力.
如:探究重点:淮阴侯与人生
提出的问题:
A、选好角度(如成功之路、失败之因)
B、发问要抓住关键与本质,注意大问题和小问题的关系
d、要全面、正确地阐述自己课题研究成果
无论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也要把自己小组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出来。体现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知识说明和阐述观点的恰当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因此要求学生全面、正确地阐述自己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通过什么途径获取了什么资料、研究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及其解决的办法,通过课题的研究你得到了哪些收获等。通过展示研究过程中所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让大家看到你为课题研究所做的一切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你在探究欲望、合作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以“五礼天地务民”为纲,按照一统天地、八纪差综、夏商周、秦汉以及经传的编排架构,记述自上古传世以来到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

作为古代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史记》展现了诸侯国时期至秦朝统一中国前的历史面貌,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史记》的内容结构、编写背景和特点,理解其中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熟练运用史记中的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与分析。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史记》的内容架构和编写特点,深入讨论其中的历史事件、制度和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历史分析和研究中,培养学生深入挖掘历史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史记》的内容结构和背景,让学生全面了解《史记》的编写特点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课外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文献,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步:讲解《史记》的内容架构和特点(20分钟)教师讲解《史记》的编写背景、结构和编排原则,介绍史记的编写者司马迁及其在历史学上的地位。

第三步:分组讨论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展开对史记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第四步:课堂展示和总结(20分钟)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

第五步:作业布置和反馈(10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针对史记中的一段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撰写相关报告。

初中史记教案

初中史记教案

初中史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写作背景。

2.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通过对《史记》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史记》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 《史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史记》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史记》相关章节,掌握教学内容。

2. 准备PPT,内容包括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主要内容、史记的文学价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

2. 提问:《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史记》相关章节,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写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PPT内容,讲解《史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选取《史记》中的一个案例,如“项羽本纪”或“孔子世家”,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史记》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

2. 提醒学生要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史记》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2. 学生通过阅读《史记》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学作品,引出《史记》这部作品。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史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古代历史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史记》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史记》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史记》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背景分析《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著作,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由司马迁所著。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史记》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还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研究和表达能力。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史记》的兴趣,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了解它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合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历史研究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史记》的编纂与内容概况(2)《史记》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和意义(3)选取《史记》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2. 教学方法:(1)项目式教学:将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如《史记》的编纂、对历史学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探究。

(2)讨论与展示: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导师指导: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起源和编纂背景,让学生了解《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二步:小组选择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并选择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步:研究与分工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分别深入研究所选择的方向,并整合研究成果。

第四步:讨论与展示各小组展开内部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和发现。

第五步:导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评价:学生根据小组合作的情况、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展示的表现等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报告、讨论表现、展示等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及条件要求1. 教学资源:提供《史记》相关的文献资料、影视资料等。

读史记教学流程教案

读史记教学流程教案

读史记教学流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著作背景,了解《史记》的体例和内容概况,了解《史记》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佩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著作背景,《史记》的体例和内容概况,《史记》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史记》的体例和内容概况的理解,学生对《史记》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史记》的封面和作者司马迁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史记》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著作背景(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史记》中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学造诣和文学才华。

3. 学习《史记》的体例和内容概况(20分钟)。

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内容概况,让学生了解《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内容,涵盖了从黄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学习《史记》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20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史记》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史记》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史记》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研究。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史记推荐阅读教学设计

史记推荐阅读教学设计

史记推荐阅读教学设计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历史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

在推荐阅读教学中,结合史记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可行的史记推荐阅读教学设计。

【背景介绍】首先,引导学生对史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的身世背景,以及史记的写作背景和价值所在。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目标】在深入研读史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理解和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结构和写作风格;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的鉴赏和思考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文字理解、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等;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史记推荐阅读教学设计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史记的文本,并进行简要解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历史的看法和对史记的期待。

第二步:整体感知(20分钟)介绍史记的基本内容,包括史记的分卷、章节结构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概述。

可以通过图表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建立对史记的整体认知。

第三步:重点篇章阅读(30分钟)选择史记中的几个重点篇章,例如《天官书》、《封禅书》等。

鼓励学生阅读篇章,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以及背后的社会背景。

可以设置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对比分析(30分钟)选择史记中几个不同章节之间的对比内容,例如描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或事件。

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历史的发展变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第五步:修复阅读(20分钟)通过阅读史记中的一些缺失或残缺章节的描述,帮助学生进行修复阅读。

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和推测,填补历史的空白。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帮助学生理解《史记》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3. 引导学生分析《史记》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材:包含《史记》简介和相关章节的文本。

2. 复印件:包含《史记》中的几个重要章节或片段。

3. 卡片:包含《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称。

教学过程:引入:1. 显示《史记》的封面和作者司马迁的照片,并提问:“你们对《史记》有了解吗?认识作者司马迁吗?”2. 简要介绍《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核心内容:1. 分析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展示司马迁的生平和写作动机,让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并对历史感兴趣的人。

2. 介绍《史记》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如历史纪实性、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

通过对教材或课件中的文本进行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特点和风格。

3. 运用复印件或课件展示《史记》中的几个重要章节或片段,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怎样描述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如何体现的?”,“你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什么新的理解?”等。

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卡片,上面写着《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称。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手里的卡片,和小组成员讨论并组织合适的顺序,再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史记》中的故事和历史人物,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史记》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提醒学生加强对《史记》的阅读和研究,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拓展实践:1. 鼓励学生读懂《史记》中的更多章节和片段,并尝试写一篇关于其中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文章。

2. 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其他相关场所,了解更多与《史记》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考古发现。

初中历史史记教案

初中历史史记教案

初中历史史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作者、体例和主要内容。

2. 掌握《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史记》的作者、体例和主要内容。

2. 《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学生对《史记》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史记》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2. 学生准备:预习《史记》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史记》的历史背景。

2. 提问:《史记》是谁写的?它属于什么体裁?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史记》中的一篇篇章,如《项羽本纪》、《孔子世家》等。

2. 学生总结所读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阅读的篇章和心得。

2. 引导学生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史记》的价值和意义。

四、探究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2. 学生进行探究,结合所读篇章和个人思考,撰写短文进行回答。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史记》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史记》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史记》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2. 组织学生进行《史记》主题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的篇章,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体例和主要内容。

通过课堂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史记》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总结和评价,使学生深入理解《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史记教学实践(3篇)

史记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以严谨的史实、生动的文笔、丰富的内容,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记》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教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史记》的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体例特点等;掌握《史记》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史记》概述:介绍《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体例特点等。

2. 《史记》中的重要人物:如孔子、秦始皇、汉武帝等,分析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和历史地位。

3. 《史记》中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建立等,分析其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4. 《史记》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系统讲解《史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史记》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史记》中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效果。

5. 课外阅读:布置《史记》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系统讲解《史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史记》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学习《史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掌握历史知识、人物故事、事件发展等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文字记载的大量人物、事件、文化及政治、军事、经济对历史的影响等等,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次教学将主要涉及《史记》的部分内容,包括:•导言和总论:《史记》的介绍,作品特点等•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尧、舜、禹的历史介绍•夏本纪:商汤、太甲、太康、仲康、相、比、虞、夏后氏、少康等人物介绍•《尚书》:内容与特点2.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图片、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启发:通过提问带动学生思考,例如:“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巨著,你们知道史记有什么特点吗?”、“史记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书?”•图片呈现:提供与《史记》相关的图片素材,或使用PPT演示,让学生在视觉上了解《史记》的相关内容。

•视频播放:通过播放与《史记》相关的视频,在视觉上展现《史记》的内容和魅力,吸引学生。

(2)教学重点:结合《史记》的内容重点,进行知识点详解和分析。

•五帝本纪:对黄帝、颛顼、尧、舜、禹的历史介绍与评析。

•夏本纪:对商汤、太甲、太康、仲康、相、比、虞、夏后氏、少康等人物介绍,并分析其对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尚书》:对《尚书》的内容、特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3)知识运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做一些课堂练习,以检查掌握情况。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增强学生记忆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如何对待学习历史,文化古文的理解等。

三、评价方式(1)小测验: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小测验,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史记说课导学案

史记说课导学案

史记说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史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轨迹,学习史记的写作风格和史料的运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对史记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史记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综合分析以及对史记中的史料运用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史记2. 备课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整理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视、教学PPT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和好奇。

2. 新知呈现(20分钟)通过展示史记的片段、文字和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史记的独特魅力。

教师对史记的写作风格、史料的运用方法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分析史记中的记载。

3. 拓展探究(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史记分段阅读,每组选择一段史记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事件背景、史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比如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深化学习(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代史文化知识的探究,比如与史记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获取更多的史料和信息。

5. 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制作,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阅读史记的相关章节,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读后感或者书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史记说课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对于史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导入部分的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待探索创新,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设计。

在拓展探究的环节中,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初中历史史记教案

初中历史史记教案

初中历史史记教案教学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史书,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

本课程将以史记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史记的历史意义、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写作特点等。

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历史意义,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2.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写作特点,明白史记的作者对历史的态度;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史记的历史意义,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写作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分析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史记的封面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对史记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史记的历史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地位。

2. 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写作特点,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对历史的态度。

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史记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并分析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意义。

四、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史记的历史意义和司马迁的写作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史记的读后感,或分析史记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史记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司马迁的生平和写作特点也有了认识,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和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初中历史试讲史记教案

初中历史试讲史记教案

初中历史试讲史记教案
教学内容:史记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他的历史地位,理解
史记的内容结构及其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地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史记
的内容结构。

教学准备:课件、史记文本、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看一个史记的封面,引导他们猜测这是什么书,说出他们对史记的了解。

2.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二、讲解史记的内容结构(15分钟)
1. 介绍史记的内容结构,包括纪传体、志、表等部分。

2. 分别解释这些部分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史记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历史文献中的翘楚。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15分钟)
1. 分发史记的部分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2. 提醒学生关注史记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史记的叙述方式和历史意义。

四、讨论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分享对史记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史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读历史书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内容结构,让学生了解史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和价值,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自信心和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史记中的具体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教学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史记选读教案范文

史记选读教案范文

史记选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史记的概况及其中的代表性篇章,包括《五帝本纪》、《封禅书》、《太史公自序》等。

了解史记的创作背景、成书过程、体例结构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史记,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解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献研究水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尊重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史记的概况及代表性篇章的学习和了解。

史记的体例结构和运用。

2.难点史记中的文字与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史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意义的解读。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史记概况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完成,包括十二本,共一百三十篇。

b.史记的成书背景史记成书于西汉初年,主要记载了从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c.史记的体例结构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分为纪、表、书等部分,并注重史实的考证和史料的搜集。

2.代表性篇章解读a.《五帝本纪》《五帝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一篇,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五帝时代,包括黄帝、尧、舜、禹和启。

这段文字揭示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并对五帝的治国之道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b.《封禅书》《封禅书》描绘了太公望向周文王献封禅的场景,展现了封禅礼仪的盛大气派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天地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心。

c.《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对史记的自序,概括了史记的写作目的和方法,提出了“使读者得之以求治”、“不愿炙手之物”,并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价值进行了阐述。

3.文本解读与讨论通过分组讨论、提问导向等方式展开文本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史记中的文字和思想,掌握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涵和意义。

4.总结反思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让学生总结史记的特点和价值,认识到史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理解。

小学第二课时《史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第二课时《史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第二课时《史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司马迁受辱后悲愤、矛盾的心情,以及最终忍辱负重、战胜自我、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司马迁受宫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

教具准备:课件及文字资料一、揭题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过渡:上一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着重探讨这些问题。

二、探究第一个问题过渡: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1-3自然段,想一想都有哪些原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在读懂的基础上,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原因,写在课文旁边。

2、全班交流。

(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了,先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再结合关键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随机交流。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①黄河的熏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跨越黄河的龙门,是一座名山。

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

这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马迁世代居住的地方。

是啊,北望龙门,东望黄河,小小的司马迁禁不住浮想联翩,他也要化为龙。

②历史故事的感染:因为司马迁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他也要成为一名英雄,也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要发愤写作。

到底哪些古代英雄的故事对他以后写《史记》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周文王被关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居然写了《国语》;孙膑被剜(wān)掉膝盖骨,竟写了《兵法》……所以他要发愤写作。

△“父亲司马谈……受父亲的影响……历史资料。

”③父亲的影响:父亲立志……因为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历史,也有编写史书的志向,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

史记初中历史教案

史记初中历史教案

史记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史记的作者和背景、史记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史记的内容整体把握和分析。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互动。

教学准备:课件、史记相关资料、课堂小测、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读一段与史记相关的文字引入。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史记是什么吗?为什么要学习史记?
二、学习史记的背景和作者(15分钟)
1. 简要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背景。

2. 分析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的原因。

三、了解史记的内容和意义(20分钟)
1. 梳理史记分为本纪、表纪、书所传的内容。

2. 讨论史记的意义和影响。

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史记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课堂小测(5分钟)
1. 随堂测验学生对史记的理解程度。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提出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史记的重要性和内容,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对史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课堂小测也了解了学生对史记的掌握情况。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史记的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史公自序》教案(3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2.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教学方法:导读、导学、导练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设想:这一专题是《〈史记〉选读》的导引,课前要求学生重读《报任安书》一文,以期勾起对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回忆。

《太史公自序》实为司马迁为自己作传,主要突出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由于文本已有译文,这给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让学生结合译文和下注圈点勾划、疏通原文,找出重要的文言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容并编写容提要,然后通过重点问题的探讨深入领会司马迁写成《史记》的原因、创作条件及其指导思想,学习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人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归纳•整理)课前布置如下预习通过重读《报任安书》,回顾司马迁饥《史记》的相关资料,推荐一位同学课上讲解。

教学重点借助课下注解、工具书、译文,圈点勾划、疏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加以整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圈点勾划。

字词总结:(一)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二)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三)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四)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五)一词多义所以次四、课堂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

(1)颛顼(zhuān)(xū )(2)徇朝歌(xùn )(3)会稽(kuài)(4)牝牡雌雄(pìn)(5)弑君(shì)(6)改正朔(shuò)(7)股肱(gō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继承 )( 掌管 ) (2)而徇朝歌(巡行)(3)南略邛、笮、,还报命(巡行 )( 回复 )(4)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禅 ) (5)则学者至今则之(视为准则)(6)小子何敢让焉( 推辞)(7)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革而不知其权( 合适 )(权变,变通)(8)被之空言而不敢辞(遭受 ) (9)垂空文以断礼义(留下)(10)于是论次其文( 编次 ) (11)则文学彬彬稍进(文字兼备)(12)俟后世圣人君子( 期待 )3.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 (王(印于殷):名词作动词,封为王)(2)明主贤臣忠君死义之士 (死,为动词,为……而死)(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是非:名词作动词,评定是非)(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善(善):形容词作动词,奖励;恶(恶):形容词作动词,惩罚;贤(贤):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贱:形容词作动词,抑制) (5)既科条之矣 (科条:名词作动词,按类别条目编排)4.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2)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3)小子何敢让焉。

古义:谦词,我今义:男孩子(4)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

古义:故事,旧事今义:故事,虚构的事情,古义:整齐,整理今义:整齐,有条理(5)《诗》《书》往往间出矣。

古义:不断今义:经常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 指”通“旨”(2)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 罔”通“ 网”;“ 失”通“ 佚”(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拂’’通“弼”6.解释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或用法。

(1)在者,以传剑论显。

(介词,凭借 )(2)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目的连词,用来)第二课时(思考•感悟)教学要点1. 整体感知课文容并编写容提要。

2. 研究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教学过程一、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容?(让学生编写容提要)(一)自叙家世谱系。

(1—3)(二)叙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4—6)(三)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7—10)(四)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1)(五)《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12—13)二、简析课文容。

(P1—2)§1简析:世典周史——说明修史是司马迁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简析:先祖中的军事家、掌管经济的官员。

§3太史公职掌天文,不管民事。

太史公有子名迁。

第一部分:司马迁自叙家世谱系。

§4简析:学习和游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阔眼界,形成他的历史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简析:临终嘱托的情景,父子执手流涕,场面凝重感人。

三层意思:一、写信史是祖传的绪业,完成这一使命就是“孝亲”;二、以周公、孔子为榜样,通过写史,兴礼乐,正王道;三、嘱托司马迁牢记己愿,完成遗愿。

完成嘱托,既是孝亲的表现,也是时代的召唤。

§6简析:两件事:当上太史令,为写《史记》作准备,参与并完成了制定太初历的工作。

第二部分:司马迁叙述自己年轻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简析:立志要做周公、孔子之后的第三人,对为何要创作《史记》的说明,也是司马迁对《史记》的一个自我评价。

§8简析:以回答壶遂问题为由,评述孔子为何作《春秋》。

褒贬是非,替天下人树立行为的标准和规,以“达王事”。

实际上暗示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是在对《史记》作自我评价,也在提醒世人,注意《史记》的作用。

§9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10简析:回答壶遂的诘难,说明记载历史,评判是非,是自己的责任,表明要以前人为榜样“采善贬恶”。

第三部分:司马迁通过与壶遂的对话,曲折而又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简析:前人的所作所为给了司马迁启迪,决心效法前人,忍辱写《史记》。

第四部分:司马迁叙述自己忍辱写《史记》。

§13太史公说:我历述黄帝以来史事至太初年止,共一百三十篇。

第五部分: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当今繁荣昌盛的时代,创作的动力;文化学术方面的成就,文化背景和创作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

(一家之言,留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三、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

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

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1)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

(2)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社会道德的作用。

(3)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

(史记散绝)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

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与壶遂的对话是为了说明了什么?(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

(2)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强调《春秋》是天下人之“仪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礼义之大宗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3)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

(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壹壶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

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犹壹壶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

(补充资料《史记》命运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

《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

著称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

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

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

”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吮迁外甥平通侯恽祖述其书,遂宣偿焉”。

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

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

明清学者多精读《史记》,开始考证,核差误,论得失,《史记》的研究至此才蔚为大观。

)4.总结写《史记》的目的。

为完成家族的使命,父亲的遗愿,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效仿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成就一家之言。

四、课堂总结五、课后作业阅读《太史公自序》选段。

完成7—9题。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苍为章程,叔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日:“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