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论文
信息经济学论文:未来主义思潮_中的信息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180宏观经济Macroscopic economy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息经济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20世纪60年代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准确地说,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看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主要研究信息、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以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
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酝酿期。
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源于凡勃伦1918年在《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所提出的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的思想。
F.H.Kn ig ht 在1921年发现“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
2)诞生期。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J.Marschak 在1959年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提出最优信息系统理论;G.J.St ig ler 在1961年发表《信息经济学》,提出信息搜寻理论;F .Machlup 在1962年发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提出知识产业与知识职业问题。
3)发展期。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G.Akerlof 在1970年提出的“柠檬”理论;M.Spence 在1973年提出“信号”理论;J.Hirshleifer 在1971年提出“信息市场”理论;J .E .S t i g l i z 等在1976~1980年间提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的“悖论”;K.J.Arrow 在1984年出版的《信息经济学》论文集;W.Vickrey在1961年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提出第二投标法;J.Mirrlees 在此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委托—代理理论和模型;M.V.Po rat 在1977年发展了Mack lu p 的研究,完成了《信息经济》的研究,为OECD (世界经合组织)所采纳。
4)成熟期。
信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信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研究论文信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研究论文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对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
崛起的电子商务、IPO领袖的成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
本文从理论分析、信息经济发展现状及促进信息经济发展的建议三方面,对信息经济进行了相关分析。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它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知识积累及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人类对物质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此,在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产业逐渐在社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信息、知识、智力有了新的存储、分析、传播媒介,研究信息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在对我国信息经济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之前,先对信息经济对经济影响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信息技术加速了信息的积累及发展,并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创造重要的知识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加速社会的进步。
(一)信息经济学的先驱经济学家奈特1921年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指出,在人类生活中不确定性无处不在,因此信息应该是经济组织供应的最基本的商品。
奈特对不确定性的认识不仅使得“风险”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指出信息由于具有经济价值,因此也应该是经济财富或商品。
1945年,哈耶克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社会中知识的利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价格制度与其说是配置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的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利用经济知识的方式。
对于中央计划经济和分散的自由经济制度,哪一种制度更好呢?哈耶克认为,这取决于哪一种制度能更好地利用社会中的知识。
私人信息的存在,以及价格制度在私人信息利用中对个体智慧的超越等理由成为哈耶克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探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体系论文
探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体系论文探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体系论文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经济学(EconomicsofInformation,InformationEconomic^作为反映信息社会中信息主体所产生的经济行为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结构及其长期发展规律的科学,不仅改写了传统经济学,而且多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垂青。
继1994年约翰?纳什JohnNashJr)、约翰·海萨尼JohnHarsany)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r)分早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1996年、2001年、2005年和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因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相关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奖。
信息经济学在经济、商业以及社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国内外相关学者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体系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讨。
随着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拓展。
1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是针对“信息”这一对象分析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的交叉科学,融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和信息科学于一体。
当前信息经济学的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来进行。
思路一: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它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信息经济学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原理,将产生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放到一起来分析;宏观信息经济学则由信息产业经济学和信息社会的各种经济理论组成,以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为基础,分析信息技术的各种经济影响和福利效果。
按照这一思路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清晰地看出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交叉性。
在微观部分强调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使得价格的搜寻需要付出成本,买卖双方的私人信息会影响决策,个体有限理性。
价格不再是唯一的市场调节手段,运用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的激励约束手段与机制不可或缺。
经济信息管理论文
经济信息管理论⽂论⽂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
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
有了⼀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张,提纲挈领,掌握全篇论⽂的基本⾻架,使论⽂的结构完整统⼀;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资料,决定取舍,最⼤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
经济信息管理论⽂1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1.1农业经济管理 将农业⽣产过程中⽣产、分配、交换及消费等过程进⾏组织、计划、协调、控制,达到预期的⽬的,称之为农业经济管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领导及农业管理部门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
其⾯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然规律及客观经济规律,合理组织⽣产⼒,对⽣产关系正确进⾏处理,对⼈⼒、物⼒及财⼒等资源合理利⽤,妥善处理企业、国家、个⼈之见的利益关系,最⼤限度的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提⾼农业⽣产效益。
主要内容包含正确制定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对农业地区布局合理规划,优化农业结构;对农业资源、劳动⼒资源、财⼒资源及技术资源合理开发与利⽤;建⽴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对⽣产经营中的各种关系及分配关系进⾏确定;对农产品的商品流通进⾏组织;对农业经济活动运⽤多种经济⼿段进⾏调节等。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对农业信息技术新成果充分利⽤,实现各类农业知识及信息的获取、传播及利⽤,对传统农业加⼤改造的⼒度,提⾼农业管理决策⽔平及⽣产效率,促进农业持续、⾼速、稳定发展,将这⼀过程称之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市场化是密不可分的,现代农业的全部过程与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化,⽽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发挥着基础作⽤。
与此同时,将现代信息计划引⼊农业⽣产、经营、科研中,对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升级,⾛信息化道路具有推动作⽤,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作⽤ 2.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信息化涉及到社会、教育、经济、⽂化、科技等多个⽅⾯,是⼀项系统的⼯程。
信息经济学论文
信息经济学论文信息经济学既属于经济学领域,同时又是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信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网络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管理创新一、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策略分析(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构筑网络营销平台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只有加快建设企业的网络营销平台,迅速建立企业的信息优势。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强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1、创建企业网站和主页;2、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3、创建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外联广域网。
内部局域网用于企业各部门、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外联网络用于企业的品牌宣传、营销运作、商贸联系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等网络活动;4、建立人性化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
宣传企业域名,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管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二)转化信息优势为竞争优势,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抓住网络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形成优势。
电子商务将已经成为主流模式,而网络营销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的主要营销模式。
因此,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迅速反应拿出具体方案。
只有尽早取得网络战略优势才能抢占竞争先机。
更新市场理念,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用更好的信用、更人性化的服务、更快捷的速度开展网络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定制产品,开展互动营销;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用信息替代说服,充分开展软营销;充分发挥网络的虚拟性,尽可能的降低营销成本。
(三)发挥网络独特优势,提升决策能力和响应能力企业要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提高企业营销决策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企业要学会从互联网这个信息宝库中提取信息,搜集资料,为企业快速科学的做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在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倾向于能灵活快速的应对市场变化。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论文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论文2014-2015(1)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态学年级: 2011级学号: **********学生姓名:***任课教师:**2014年12月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李贵阳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50025)内容摘要: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本文从合作、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关键词 :博弈论策略思维博弈论源于历史上一些颇为有趣的游戏, 但同时也是一门学问艰深的理论。
那么博弈论为什么能在经济学领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 ? 又何以在经济分析中独辟蹊径,形成了能与 (随机 )一般均衡理论相对立的另一种经济学研究范式? 这恐怕还得益于博弈论的起源和其中蕴含的策略思维。
博弈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游戏理论, 在给定游戏的特定规则 (信息结构 )下, 游戏参与人要想赢得游戏就必须对其他参与人的心理和可能采取的行动进行反复揣摩, 并据此决定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制定策略或对策的过程。
为此, “博弈论”一般也称为“对策论”或“游戏理论”。
加之博弈论的游戏情节一般也源于人们的真实生活, 是生活环境的抽象和概念化, 因此, 博弈的结果不仅仅是游戏胜败的表现, 而且更是生活哲理的凝结 ,它为人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各类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份独特的视角,同时对制定社会规则和经济政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不合作考虑这样一种情形,小偷甲和乙联手作案 ,私入民宅被警方逮住, 但未获证据。
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两所房间分开审讯。
若一人招供但另一人不招, 则招供者立即释放, 不招供者判入狱 10年;若二人都招供则各判刑 8年 ;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入民宅而各拘留 1年 (见表 1)。
信息经济学结课论文
信息经济学角度谈企业招聘商学院2012级经济学2班崔嘉伟201222361019一、信息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商品。
信息社会通常被定义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集中。
信息集中度取决于对信息的需求以及此需求被满足的程度。
因此,一种看待信息社会是否形成的方法是评价信息的交换强度及信息内部流动的持久性。
信息的价值在当今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1、信息的首要经济作用就是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
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方向是否合理、手段是否有效、决策结果是否经济等。
这些内容都需要以某种形式显示出来,经济信息即充当了资源配置有效程度的指示器的角色。
市场经济中充当资源配置指示器的经济信息系统就是通常所言的市场价格体系或价格机制。
2、信息的第二个经济作用是估计或确定经济关系。
我们知道只要决策的结果不是唯一,不确定性就会自然出现。
不确定性的减少,有赖于信息的获取,减少不确定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能够适应未来变化的决策模型。
没有信息,经济管理者就无法给出决策所需要的各种经济关系。
由于基于信息处理而获得的经济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的高低,因此,经济信息的质量和人们把握已有经济信息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决策的经济效用。
3、信息的第三个作用体现在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通俗地说,经济信息能够全面记录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反应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和改进管理效率提供依据。
二、企业招聘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防范措施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核心已经聚焦于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因此,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力资源是个关键的因素。
而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是获取人力资源的主要渠道,是企业产生良性循环的重要工作。
招聘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但经济环境的变化已使得企业招聘今非昔比。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现状论文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现状论文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信息资源的利用、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对经济活动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它不仅涉及传统经济学领域,还涉及到信息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
从信息的生产、传播到利用,再到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多个层面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对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影响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市场的竞争格局。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这些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还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维度和深度。
同时,全球范围内大量数据的产生和存储,也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证分析基础。
但是,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和理论支撑。
其次,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特别是对于大数据和新技术的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其发展现状既充满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实证数据,不断丰富理论体系,不断创新研究方法,推动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由于信息经济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需要加强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共同探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
只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信息经济学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大对信息经济学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而企业则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参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浅谈经济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应用经济学论文
浅谈经济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应用经济学论文浅谈经济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应用经济学论文【摘要】当前社会是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经济是当期社会发展中的主要衡量标准。
经济管理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其快速良好发展的前提,实现经济管理信息化是通过自动化数据对经济发展中各个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的综合性过程和系统过程。
提高当前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应用是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就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应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论不断的促进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和前进的条件过程。
信息化是当前人们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主要需求,是对当前科学发展过程中各种知识的认可和信息需求的不断加大的前提过程。
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使用的准确化和数据处理的系统化,是提高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效率,加强企业发展的有效条件和管理水平以及方法。
信息技术是推动当前生产力和社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其主要的管理措施是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完善的体制改革,实现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过程。
1.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系统是以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前提,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综合的数据化、综合化的管理过程和处理方式,是一个系统化、完整化和高精确化的过程。
在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管理为主要的基础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来发挥其管理水平的措施与手段。
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媒介对经济制度进行完整的测定与管理的过程,是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基础的前提和保证。
管理信息系统在具体的工作形式上表现为通过相关管理信息的输入,来得到管理人员需要的有用信息,这样一个系统得应用能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并不需要和涉及相关工作的具体事物有任何接触,而只要掌握信息数据。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在当今这个时代,信息管理已经拥有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小编整理了经济信息管理论文,欢迎阅读!经济信息管理论文篇一论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过程摘要:企业在全球化环境下的成长和竞争离不开信息化的的支撑或驱动,因此现代企业不仅需要掌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更关键的是要懂得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本文在分析企业经济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从信息收集、信息编码、经济信息存储、经济信息传输和经济信息处理等方面论述了经济信息管理过程,以期对企业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有所指导。
关键词:企业; 经济信息; 管理过程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1-0116-02经济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生产、消费、流通、分配领域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的信息,必然伴随着大量经济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
因此,经济信息是企业所处理的信息中基础的、最主要的、最广泛的信息,而经济信息管理是经济信息得以充分地、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充分发挥在其经济活动中的沟通作用、管理作用和决策作用的基本保证。
一、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一)信息是企业活动的基础企业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不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管理活动,都是构成企业的活动。
企业总是为生产一定的物品而存在的,信息流在整个企业的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它的流畅与否不仅决定生产活动能否正常进行,而且决定管理活动是否有效。
所以,信息的流通,尤其是信息的反馈对企业来说是个实质性的问题,没有信息的流畅,就没有管理活动,生产活动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是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保证信息的流畅,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始终贯穿着信息传递与处理,信息是企业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基础。
(二)经济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增强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经济信息管理论文
经济信息管理论文经济信息是社会在运行某种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信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信息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经济信息管理论文篇1试论经济信息管理与经济建设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经济信息管理的概念,其次简单分析了经济信息在宏观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在其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经济管理目前,我国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经济信息管理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经济信息在经济的宏观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
本文通过经济信息在经济的宏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做浅要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解决。
一、相关概念1.经济信息的概念经济信息的概念相对较广,我们可以从两种角度对其进行阐述,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经济信息是社会在运行某种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信息。
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经济信息包括了整个经济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它们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辨别社会在运行经济活动中的变化规律。
社会在运行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大量存在着经济信息,人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接收、传播和处理,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管理。
经济信息主要包括有四个方面的信息,也即是:计划信息、控制信息、生产与经营信息以及统计信息等。
从我国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来看,经济信息存在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被人们时刻使用着。
经济信息是客观经济的组成部分,它是最基本的要素。
2.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经济的宏观管理,顾名思义,也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与调节,它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为了能够使国民经济受到良好的效益,我国政府必须将国民经济进行市场调节,并且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国家经济的有序发展以及稳定运行。
信息经济学结业论文
信息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的实现方式的分析姓名:陈超学院:人文社科院专业:行政管理学号:B12120626关于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的实现方式的分析【引文】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研究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利于总结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规律,预测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找出我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找出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差距,从而推动我国信息经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应用的大胆创新。
20世纪80年代,信息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的学术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本文旨在通过对信息系统及其经济效益的分析,探讨实现经济效益的方式与方法。
学生浅知薄见,本文仅是抛砖引玉。
若观点有不韪之处,请老师见谅。
【关键字】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方式【正文】一、信息系统概述信息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在人类活动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中,实施对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检索、加工、传递。
安全保护等管理功能,使其得到有效利用的人际结合的子系统。
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它不但具有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这5个一般系统所共同具备的要素,而且可以从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加工、展示以及安全等特点和角度去分析和认识:而且,这里所说的系统,其中“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既包括系统地操作者也包括系统的服务对象,为人类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是这里所说的信息系统存在和得到研究的意义所在。
由于信息自身并不能独立存在和交流,必须依附载体(例如数据、信号等)而存在,因此信息系统必然是依附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即更大的系统的,它永远是一个子系统:它所处理的是包含了信息内容的特定载体。
●信息系统的分类从系统的技术特征出发,通常将信息系统分成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专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按照系统的规模和服务对象不同,可将信息系统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宏观信息系统即通常所说的经济信息系统,他是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服务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它收集、分析和处理与宏观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类经济信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现代化手段。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论文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论文经济学的唯一任务和最终目标不是经世济国,而是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科学不是求对更不是求错,而是求是否有可能被事实所推翻。
经济科学就要解释在这种约束条件下会出现这种行为,那种情况会出现什么结果。
要求:1,用博弈论重新解释张五常教授发明的佃农分成契约的行为(地主与佃农关于产出分成的博弈),具体题目自己拟定;2,用数学模型撰写,字数在2000字以上;3,提倡科学方法、独立的理性思考,不必追求结论对错,只求有创意的推导过程;4,2011年12月30日统一交到班长处,再由班长统一交到经济管理学院908室。
注:第一,若大家觉得课程论文无文章可抄,可以参考一篇工作论文(博弈均衡、要素品质与制度选择——关于佃农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具体参见网址:/cn/lwInfo.aspx?m=20100921113738390893&n=20110927152427687183第二,佃农理论是张五常在1967年提出,1968年完成,1969年发表的。
该文开辟了契约理论的先河,Stiglitz在1974把张的佃农分成契约理论用博弈数学表达变成今天信息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模型而于2001年获诺奖。
长期以来,古典和新古典的经济学家,包括亚当•斯密和马歇尔,大多认为这种制度的效率低于工资契约和固定租金契约,甚至当代的主流经济学家把第三世界的经济停滞与在其农业中盛行的分成租制度联系起来。
古典经济学创始人Smith(1776)认为土地得不到改良根源在于什一税类比分成制的制度安排。
由于分成制下什一税抽去了产出的十分之一已经成为土地改良的极大障碍,那么,土地所有者甚至可以分享土地产出的一半,而留给佃农自己分享的自然更是有限,后者便决不会用有限的剩余来改良土地。
沿袭古典的“税收-对等”思路,以Marshall(1920)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边际方法,揭示分成制缺乏效率的根源在于佃农必须将投资于土地的资本和劳动收益的半数交给土地所有者,如果投资的总收益少于他报酬数的两倍,则他不会从事土地投资。
信息经济学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以宁夏省、安徽两省为例张佳教育科学学院09级教育技术专业20080514430摘要:人类社会正在加速向信息社会转型,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计算机、通信等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塑造着信息社会的全新经济结构。
安徽省和宁夏省的信息产业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中部和东部其他省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个省份信息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并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信息产业宁夏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安徽省一、信息经济概述随着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Mach.lup,1962)首次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指出知识产业包括教育、R&D、通讯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
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M.Porat)吸收了贝尔(D.Bell)的后工业社会论的思想,发展了克拉克(C.Clark)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将信息产业的划分范围扩展到全社会所有的信息活动,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与信息活动分离出来构成独特的信息产业,并于1977年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基础概念和整体框架。
信息产业又称信息技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采用了先进的理论和通信技术,是一门带有高科技性质的服务性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信息产业通过它的活动使经济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有利于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产业加速了科学技术的传递速度,缩短了科学技术从创新到应用于生产领域的距离;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上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经济学论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激励机制
摘要: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以信息形式存在,必然也能够在信息社会里创造它的价值。
本文作为《信息经济学》结课论文,限于篇幅,重点介绍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企业招聘中的具体体现及对策和企业激励机制这两大重点。
关键字:信息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机制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以企业招聘为例
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核心已经聚焦于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但往往当企业新招聘的某位员工入职时,发现他并不能很好地胜任该工作岗位的职责,缺乏与该岗位相匹配的很多能力,新员工也发现该岗位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导致新员工不久便离职的状况。
这既浪费了双方的时间成本,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招聘方与应聘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一)存在的问题
1、招聘方缺少对招聘岗位的细致分析
招聘岗位的正确分析是对一个岗位招聘的基本要求,是人力资源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分析工作岗位,列出胜任该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才能招聘到最适合该岗位的人才,使得人尽其才。
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招聘岗位分析的重要性,对工作岗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分析。
2、招聘方的招聘手段比较单一
要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人,仅仅通过面试一种手段是无法达成的,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仅通过面试这一种手段来考核应聘者,面试虽然有它的优点,但通过面试仅仅能够了解应聘者的性格、气质等方面,而其他的很多方面却无法通过面试来考核,因此,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招聘手段来考核求职者。
3、应聘方没有提前很好地了解招聘企业
很多应聘者往往是在寻找工作时临时抱佛脚,没有提前去深入地了解所应聘的企业,仅仅是通过登录企业的网站查找表面的一些公开信息,对企业的环境、实际运作等情况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往往导致与预期期望相差巨大的现象。
4、应聘方与招聘方之间事前缺乏良好的沟通
很多企业招聘前,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求职者对于招聘企业一点都不了解,双方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对接,导致达不到各自的期望值,企业不了解求职者期望的工作环境、状态等,求职者不了解招聘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防范企业招聘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对策
1、招聘方要做好充分的招聘岗位分析
招聘企业在招聘前应做出一个完善的招聘规划。
首先,要对招聘岗位进行一个深入细致的分析,列出岗位的要求,包括学历、经验、年龄等;其次,要对招聘人员进行培训,招聘人员直接接触企业外部人员,他们的言行直接代表企业的形象;再次,要对招聘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反馈计划,针对招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实的记录,方便以后招聘时进行参考。
2、综合运用多种招聘手段
在招聘中不能仅仅使用面试一种手段,可以采用心理考核、无领导小组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招聘企业充分地了解应聘者的情况,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让合适的人待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避免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3、应聘方在应聘前对招聘企业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找工作之前,应聘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地了解企业,不仅需要通过上网查找企业的基本资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要通过适当的渠道走进企业,实地考察企业的实际情况,参观企业的运作情况、工作环境,还可以与企业的员工进行适当沟通,了解一下过来人对于企业的看法,这样有助于应聘者更加客观深入地了解企业。
如果经过深入了解之后,应聘者认同企业,应聘者再
到企业招聘处投递简历,洽谈下一步的事宜。
而不能简简单单地仅仅通过上网来了解企业,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离职现象。
4、应聘方与招聘方应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做好沟通
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招聘效果,应聘方与招聘方应该在开展招聘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一个深入细致的沟通。
例如,组织应聘者去企业参观,招聘企业定期组织开展宣讲会,应聘者去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企业达人与应聘者进行对话等一系列活动,只有双方进行深入沟通,彼此认同,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招聘效果。
二.激励机制——以国有企业为例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
激励机制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发现他需要什么,然后用这个事物作为员工完成工作的报酬。
第二,确定他的能力是否可能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需要和能力是实现激励功能的两个要素。
1.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一)薪资模式单一,物质激励不足
物质激励即企业利用物质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热情,通常指员工工资、奖金、福利等。
国有企业物质激励不足主要体现在薪资模式上。
目前国有企业大都仍然沿用传统的等级工资制,不符合现代企业多元化薪酬模式发展。
员工工资结构单一。
企业员工工资通常设置为基本工资加岗位工资,基本工资相同,岗位工资根据其职位级别和工作年限设置等级,每等级间差距相同,没有设置等级交叉。
在这种工资结构下工资高低取决于员工职位级别和工作年限,一些较低提高薪酬,不能体现员工对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成果,同时也影响员工对工作本身的精力投入。
(二)人力资源管理滞后,缺少精神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制度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
国有企业传统人事管理局限于员工招募、工资发放、人事档案、人员调动等制度管理,不注重人才开发,缺少精神激励主要体现在:第一,
用人机制不合理,任人唯亲。
第二,管理制度不科学,难以适度把握集权与分权关系。
第三,继续教育观念落后,不注重员工在职培奖励的合理公平程度等。
(二).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改进措施
借鉴西方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三种员工激励理论,结合我国国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员工激励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完善企业的薪酬体系。
(1)高薪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激励措施。
显而易见的问题,一个员工在企业中获得工资的多少和怎么取得并不是一回事情。
企业老总给员工无论多少工资,并不能保证此员工一定卖力地为他效劳,即使他出于感恩也许会卖命地给你干。
(2)低薪也是筛选员工的有效机制。
低额的薪水面临的是企业必须要将员工的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更好地结合起来,迅速培养新入员工,把公司的士气快速提升到最高。
(3)应设计实际可行的薪酬方案。
不同企业招聘不同的员工,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如果实施同样的薪酬方案,将无法真正激励员工。
2.注意激励技巧,克服激励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
一个有效的激励是建立在企业领导者的长期观察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要将员工的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那么企业的领导就必须要了解企业员工的状态,在员工努力工作的时候,适时地进行鼓励,那么员工就能够感觉到公司的领导是在关心着自己,他们就能够更努力地为企业进行工作。
3.以人为本,有效激励员工,确定富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激励人才过程中,企业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面对不同群体的企业员工,我们更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激励方式来激励我们的员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人为本。
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更有效地针对员工进行激励。
这样的激励才是富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也只有这样的激励才能够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
针对信息不对称理论,从企业出发,无数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均告诉我们必须以事实信息为基础,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特别是针对当前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只有更多的占有有价值信息,做足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工作。
只有这样企业的判断才有依据和保障,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才能越来越完善,其应对市场的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针对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的整个运转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有善于运用企业的各种激励手段,将员工摆在心中,切切实实地将员工的激励工作做好,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这样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