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线面平行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说课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说课教案第一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直观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直观形象。
3.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判定方法。
巩固练习:2.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证明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证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表述。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让学生理解定理的含义。
2.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证明方法。
3. 通过图形示例,让学生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进行判断。
巩固练习:1. 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第三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证明定理、求解几何问题等。
巩固练习:第四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综合训练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与其他几何定理的关联。
教学步骤:1. 给出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5篇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立体几何教案高中立体几何教案第一章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应用;2.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与研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难点: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简述上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让学生回答:(1)两个平面平行的意义是什么?(2)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并用命题的形式写出来?(教师板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用命题形式书写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目的:(1)通过学生回答,来检查学生能否正确叙述学过的知识,正确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板书定义及定理内容,是为学生猜测并发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作准备)二、引出命题(教师在对上述问题讲评之后,点出本节课主题并板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师:从课题中,可以看出,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生:两个平面平行能推导出哪些正确的结论.师:下面我们猜测一下,已知两平面平行,能得出些什么结论.(学生议论)师:猜测是发现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但猜想不是盲目的,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可以对已有的命题增加条件,或是交换已有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可通过类比法即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而由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引出新的猜想等来得到新的命题.(不仅要引导学生猜想,同时又给学生具体的猜想方法)师:前面,复习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的结论是两平面平行,这对我们猜想有何启发?生: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我猜想: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面.师:很好,把它写成命题形式.(教师板书并作图,同时指出,先作猜想、再一起证明)猜想一:已知:平面α∥β,直线a 求证:a∥β.生:由判定定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我猜想: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教师板书]α,猜想二:已知:平面α∥β,直线l⊥α.求证:l⊥β.师:这一猜想的已知条件不仅是“α∥β”,还加上了“直线l⊥α”.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判定定理“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的证明.在证明过程中,“平面γ∩α=a,平面γ∩β=a′”.a与a′是什么关系?生:a∥a′.师:若改为γ不是过AA′的平面,而是任意一个与α,β都相交的平面γ.同学们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猜想呢?(学生讨论)生:如果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也必与另一个平面相交.” [教师板书] 猜想三:已知:平面α∥β,平面γ∩α=a,求证:γ与β一定相交.师:怎么作这样的猜想呢?生:我想起平面几何中的一个结论:“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也必与另一条相交.”师:很好,这里实质用的是类比法来猜想.就是把原来的直线类似看作平面.两平行直线类似看作两个平行平面,从而得出这一猜想.大家再考虑,猜想三中,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得到的交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生:平行师:请同学们表达出这个命题.生: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教师板书]猜想四:已知:平面α∥β,平面γ∩α=a,γ∩β=b.求证:a∥b.[通过复习定理的证明方法,既发现了猜想三,猜想四,同时又复习了定理的证明方法,也为猜想四的证明,作了铺垫] 师:在得到猜想三时,我们用到了类比法,实际上,在立体几何的研究中,将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平面几何中的有关问题作类比,常常能给我们以启示,发现立体几何中的新问题.比如: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有这样一条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请同学们用类比的方法,看能否得出一个立体几何中的猜想?生:把两条平行线看作两个平行平面,可得猜想: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教师板书] 猜想五:已知:平面α∥β,AA′∥BB′,且A,B∈α,B,B′∈β.求证:AA′=BB′.[该命题,在教材中是一道练习题,但也是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为了完整体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故尔把它放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三、证明猜想师: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五个猜想,猜想的结论往往并不完全可靠.得到猜想,并不意谓着我们已经得到了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下面主要来论证我们得到的猜想是否正确.[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猜想的论证] 师:猜想一是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得到的,因此在证明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定义.[猜想一证明] 证明:因为α∥β,所以α与β无公共点.又因为a α,所以 a与β无公共点.故a∥β.师: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线面平行的定义,论证了猜想一的正确性.这便是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简言之,“面面平行,则线面平行.”[教师擦掉“猜想一”,板书“性质定理一”] [论证完猜想一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了“猜想二”,发现,若论证了“猜想四”的正确性质,“猜想二”就容易证了,因而首先讨论“猜想三,猜想四”] 师:“猜想三”是类比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得到的,还记得初中时,是怎么证明的?[学生回答:反证法] 师:那么,大家可否类比初中的证明方法来证明“猜想三”呢?生:用反证法:假设γ与β不相交,则γ∥β.这样过直线a有两个平面α和γ与β平行.与“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矛盾.故γ与β相交.师:很好.由此可知:不只是发现问题时可用类比法,就是证明方法也可用类比方法.不过猜想三,虽已证明为正确的命题,但教材中并把它作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大家在今后应用中要注意.[猜想四的证明] 师:猜想四要证明的是直线a∥b,显然a,b共面于平面γ,只需推导出a与b无公共点即可.生:(证法一)因为a∥β,所以 a与β无公共点.又因为a α,b β.所以 a与b无公共点.又因为a γ,b 所以a∥b.师:我们来探讨其它的证明方法.要证线线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生:(证法二)因为a α,又因为α∥β,所以a∥β.又因为a γ,且γ∩β=b,所以a∥b.师:用两种不同证法得出了“猜想四”是正确的.这是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二.[教师擦掉“猜想四”,板书“性质定理二”] 师: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二给出了在两个平行平面内找一对平行线的方法.即:“作一平面,交两面,得交线,则线线平行.”同时也给我们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又一方法.简言之,“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猜想二的证明] 师:猜想二要证明的是直线l⊥β,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要证明l和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如何在平面β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呢?[引导学生回忆:“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的定理的证明] γ,生:(证法一)设l∩α=A,l∩β=B.过AB作平面γ∩α=a,γ∩β=a′.因为α∥β,所以a∥a′.再过AB作平面δ∩α=b,δ∩β=b′.同理b∥b′.又因为l⊥α,所以l⊥a,l⊥b,所以l⊥a′,l⊥b′,又a′∩b′=β,故l⊥β.师:要证明l⊥β,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就是要证明l和平面β内任何一条直线垂直.生:(证法二)在β内任取一条直线b,经过b作一平面γ,使γ∩α=a,因为α∥β,所以a∥b,因此l⊥α,a α,故l⊥a,所以l⊥b.又因为b为β内任意一条直线,所以l⊥β.[教师擦掉“猜想二”,板书“性质定理三”] [猜想五的证明] 证明:因为AA′∥BB′,所以过AA′,BB′有一个平面γ,且γ∩α=AB,γ∩β=A′B′.因为α∥β,所以AB∥A′B′,因此AA′ B′B为平行四边形.故AA′=BB′.[教师擦掉“猜想五”,板书“性质定理四”] 师:性质定理四,是类比两条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有许多,大家还能类比得出哪些有关平行平面的猜想呢?你能证明吗?请大家课下思考.[因类比法是重要的方法,但平行性质定理已得出,故留作课下思考]四、定理应用师:以上我们通过探索一猜想一论证,得出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四个性质定理,下面来作简单的应用.例已知平面α∥β,AB,CD为夹在α,β间的异面线段,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EF∥α,EF∥β.师:要证EF∥β,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就是要在β内找一条直线与EF平行.证法一:连接AF并延长交β于G.因为AG∩CD=F,所以 AG,CD确定平面γ,且γ∩α=AC,γ∩β=DG.因为α∥β,所以AC∥DG,所以∠ACF=∠GDF,又∠AFC=∠DFG,CF=DF,所以△ACF≌△DFG.所以AF=FG.又 AE=BE,所以EF∥BG,BG 故EF∥β.同理:EF∥α.师:要证明EF∥β,只须过EF作一平面,使该平面与β平行,则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即可证.证法二:因为AB与CD为异面直线,所以A CD.β.在A,CD确定的平面内过A作AG∥CD,交β于G,取AG中点H,连结AC,HF.因为α∥β,所以AC∥DG∥EF.因为DG β,所以HF∥β.又因为 E为AB的中点,因此EH∥BG,所以EH∥β.又EH∩FH=H,因此平面EFH∥β,EF 所以EF∥β.同理,EF∥α.平面EFH,师:从以上两种证明方法可以看出,虽然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但都是通过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来解决的.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技能,只是依据的不同,转化的方式也不同.五、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师: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有几条公垂线?这些公垂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生:两个平行平面有无数条公垂线,它们都是平行直线.师:夹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公垂线段有什么数量关系?根据是什么?生:相等,根据“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师:可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长度是唯一的.而且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的.因此我们把这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显然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等于其中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六、小结1.由学生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师总结本节课是由发现与论证两个过程组成的.简单的说就是:由具体问题具体素材用类比等方法猜想命题,并由转化等方法论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到结论.2.在应用定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要注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来处理.大家在今后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掌握这一基本技能.3.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学习中应发现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着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一定能推导低一级位置关系.下面以三种位置关系为纲应用转化的思想整理如下:七、布置作业课本:p.38,习题五5,6,7,8.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中心是两个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定理较多,若采取平铺直叙,直接地给出命题,那样就绕开了发现、探索问题的过程,虽然比较省事,但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在设计本教案时,充分考虑到教学研究活动是由发现与论证这样两个过程组成的.因而把“如何引出命题”和“如何猜想”作为本节课的重要活动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利用具体问题;运用具体素材,通过类比等具体方法,发现命题,完成猜想.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一完成对猜想的证明,得到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就在这一“探索”、“发现”、“论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特别是在用类比法发现猜想时,学生根据两条平行线的性质类比得出许多猜想.比如: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到“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得到“与两个平行平面都相交的直线与两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等等,当然在这些猜想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里不一一叙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变化,作适当处理.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活跃,沉浸在“探索、发现”的思维乐趣中,也正是在这种乐趣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对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课上不仅要求证出来,而且还考虑多种证法.对于定理的证明,是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也可以说是常规方法,是要学生认真掌握的.因此教师要把定理的证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思维方法.它在立体几何中处处体现.实质上处理空间图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它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化繁为简.特别是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三种平行的关系上转化的思想也有较充分的体现,因而在小结中列出三个平行关系相互转让的关系图,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通过此表,能马上发现三者相互推导的关系,能打开思路,发现线索,得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第二篇:高中立体几何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主要在于培养空间抽象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用空间向量研究立体几何中的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课时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垂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证明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二)教学目标通过用向量方法判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发展用向量方法证明必修内容中有关直线、平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空间图形的平行、垂直问题.难点:建立空间图形基本要素与向量之间的关系,如何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空间向量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因为空间向量可以表示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所以自然地会联想到利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可以表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转化为研究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和垂直两种位置关系分开研究,首先研究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1.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问题1:由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或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可以得到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间的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点拨.问题1.1由直线与直线平行,可以得到直线的方向向量间有什u1l1u2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u,v ,则l 1//l 2u //v u =λv , λ∈R.问题1.2由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可以得到直线与面平行.得出结论:直线与平面平行还可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垂直进行,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法向量共线,教师可以结合右图启发学生对此进行研究.设计意图: 实现将直线平行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的互相转化,直线和平面的平行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垂直的转化,平面平行与平面法向量共线的转化. 2.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例题例2. 已知:如图,a ⊄β,b ⊂β,a ⋂b =P , a //α,b //α. 求证:α//β.师生活动:学生读懂题意,尝试分析解答.老师引导分析.分析: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u ,v ,则由已知条件可得n·u =n·v =0,由此可以证明n 与平面β内的任意一个向量垂直,即n 也是β的法向量.学生完成证明, 教师示范解答. 证明:如图,取平面α的法向量n ,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u ,v .αn 1βn 2a buvP αnβ因为a //α,b //α, 所以n·u =0,n·v =0.因为a ⊂β,b ⊂β,a ⋂b =P ,所以对任意点Q ∈β,存在x ,y ∈R,使得 PQ ⃗⃗⃗⃗⃗ =xu +yv . 从而n·PQ ⃗⃗⃗⃗⃗ =n·(xu +yv )=xn· u +yn· v =0. 所以,向量n 也是平面β的法向量.故α//β.设计意图:例2是用向量方法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设置例2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利用法向量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一般基本思路.例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4,BC=3,CC 1=2. 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 1P//平面 ACD 1? 师生活动:学生读懂题意,尝试解答.老师引导分析.分析:根据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问题中涉及的点、向量B 1C ⃗⃗⃗⃗⃗⃗⃗ ,A 1P ⃗⃗⃗⃗⃗⃗⃗⃗ ,以及平面ACD 1的法向量n 等都可以用坐标表示.如果点P 存在,那么就有n·A 1P ⃗⃗⃗⃗⃗⃗⃗⃗ =0,由此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结果.学生完成求解,教师示范解答.解: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C,D 1的坐标分别为(3,0,0),(0,4,0),(0,0,2), 所以AC ⃗⃗⃗⃗⃗ =(-3,4,0),AD ⃗⃗⃗⃗⃗ =(-3,0,2). 设n =(x,y,z )是平面ACD 1的法向量, 则n·AC ⃗⃗⃗⃗⃗ =0,n·AD ⃗⃗⃗⃗⃗ =0,即{−3x +4y =0−3x +2z =0),所以x =23z ,y =12z .取z =6,则x =4,y =3, 所以n =(4,3,6)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由A,C,B 1的坐标分别为(3,0,2),(0,4,0),(3,4,2), 得A 1B 1⃗⃗⃗⃗⃗⃗⃗⃗⃗⃗⃗ =(0,4,0),B 1C ⃗⃗⃗⃗⃗⃗⃗ =(-3,0,-2)DABC D 1A 1B 1C 1设点P 满足B 1P ⃗⃗⃗⃗⃗⃗⃗ =λB 1C ⃗⃗⃗⃗⃗⃗⃗ (0<λ≤1), 则B 1P ⃗⃗⃗⃗⃗⃗⃗ =(-3λ,0,-2λ),所以A 1P ⃗⃗⃗⃗⃗⃗⃗⃗ =A 1B 1⃗⃗⃗⃗⃗⃗⃗⃗⃗⃗⃗ +B 1P ⃗⃗⃗⃗⃗⃗⃗ =(-3λ,4,-2λ).令n·A 1P ⃗⃗⃗⃗⃗⃗⃗⃗ =0,得-12λ+12-12λ=0,解得λ=12,这样的点P 存在 所以,当B 1P ⃗⃗⃗⃗⃗⃗⃗ =12B 1C ⃗⃗⃗⃗⃗⃗⃗ ,即P 为B 1C 的中点时,A 1P//平面ACD 1.设计意图:例3是用向量方法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问题,设置例3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利用法向量和坐标法解决直线与平面平行问题的一般思路.本题也可以利用共面的充要条件求解. 3.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问题2: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中,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研究线与面垂直,两平面垂直.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已经经历了研究空间中直线、平面平行的过程,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关系的研究可以类似地进行,让学生自主探究,将研究直线、平面间的垂直关系转化为研究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图形分别给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向量表达式.问题2.1 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v 2,直线l 1,l 2垂直时,方向向量v 1,v 2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显现垂直时,直线方向向量v 1,v 2有什么关系,教师展示答案.问题 2.2:由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可以得到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间有什么关系呢?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线面垂直时,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展示答案.问题2.3:由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可以得到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间有什么关系呢?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面面垂直时,两个平面的法向量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展示答案.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将研究直线、平面间的垂直关系转化为研究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图形分别给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向量表达式,进一步体会空间向量在研究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4.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例题例4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AA 1=1, ∠A 1AB =∠A 1AD =∠BAD =60°,求证:直线A 1C ⊥平面BDD 1B 1.师生活动:学生读懂题意,尝试解答,老师引导分析.分析:根据条件建立适当的基底向量,通过向量运算证明直线A 1C ⊥平面BDD 1B 1.证明:设AB a =,AD b =,1AA c =,则{,,}a b c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且1AC a b c =+-,BD b a =-,1BB c =.因为AB =AD =AA 1=1, ∠A 1AB =∠A 1AD =∠BAD =60°, 所以2221ab c ===,12a b b c c a ⋅=⋅=⋅=. 在平面BDD 1B 1上,取BD 、1BB 为基向量,则对于面BDD 1B 1上任意一点P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λ,μ),使得1BP BD BB λμ=+. 所以,1111()()()0AC BP AC BD AC BB a b c b a a b c c λμλμ⋅=⋅+⋅=+-⋅-++-⋅=. 所以1AC 是平面BDD 1B 1的法向量. 所以A 1C ⊥平面BDD 1B 1.设计意图:设置例 4 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基底法”比“坐标法”更具有一般性.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在证明中的作用,体会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例 5 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师生活动:学生读懂题意,尝试解答.老师引导分析,学生完成证明.已知:如图,l⊥α,1⊂β,求证:α⊥β.证明: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u⃗,平面β的法向量n⃗.因为l⊥α,所以u⃗是平面α的法向量.因为1⊂β,而n⃗是平面β的法向量,所以u⃗⊥n⃗.所以α⊥β.设计意图:设置例 5 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利用法向量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一般思路.教学时要注意突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作用,即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把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完全转化为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向量的运算,得到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5.课堂小结,反思感悟(1)知识总结:(2)学生反思:①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②回顾这节课的学习,空间中用向量法判断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用的具体方法?③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教给学生如何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6.课堂检测与评价1. 如图,在正方体 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面AB 1,面A 1C 1的中心. 求证:EF//平面ACD 1.证明: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 为坐标原点,BA ⃗⃗⃗⃗⃗ , DC ⃗⃗⃗⃗⃗ ,DD 1⃗⃗⃗⃗⃗⃗⃗⃗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则根据题意A(2,0,0),C( 0,2,0),D 1(0,0,2 ),E( 2,1,1 ), F( 1,1,2 ) 所以EF ⃗⃗⃗⃗⃗ =(−1,0,1),AC ⃗⃗⃗⃗⃗ =(−2,2,0),AD 1⃗⃗⃗⃗⃗⃗⃗ =(−2,0,2), 设n=( x , y ,z )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AC ⃗⃗⃗⃗⃗ ,n ⊥AD 1⃗⃗⃗⃗⃗⃗⃗ . 所以{n ⋅AC⃗⃗⃗⃗⃗ =−2x +2y =0n ⋅AD 1⃗⃗⃗⃗⃗⃗⃗ =−2x +2z =0),取x = 1,则y =1,z = 1,所以n = ( 1,1,1 ) 又EF ⃗⃗⃗⃗⃗ ⋅n =(−1,0,1)·(1,1,1)= − 1+1=0,所以EF ⃗⃗⃗⃗⃗ ⊥n , 所以EF 平面ACD 1.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AB =BC =2,BB 1=1,E 为BB 1的中点,证明:平面AEC 1⊥平面AA 1C 1C .证明:由题意得AB ,BC ,B 1B 两两垂直.以B 为原点,BA ,BC ,BB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2,0,0),A 1(2,0,1),C (0,2,0),C 1(0,2,1),E ⎝⎛⎭⎪⎫0,0,12,则AA 1→=(0,0,1),AC →=(-2,2,0),AC 1→=(-2,2,1),AE →=(-2,0,12). 设平面AA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则⎩⎨⎧ n 1·AA1→=0,n 1·AC→=0⇒⎩⎪⎨⎪⎧z 1=0,-2x 1+2y 1=0.令x 1=1,得y 1=1.∴n 1=(1,1,0).设平面AE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则⎩⎨⎧n 2·AC 1→=0,n 2·AE→=0⇒⎩⎪⎨⎪⎧-2x 2+2y 2+z 2=0,-2x 2+12z 2=0,令z 2=4,得x 2=1,y 2=-1.∴n 2=(1,-1,4). ∵n 1·n 2=1×1+1×(-1)+0×4=0. ∴n 1⊥n 2,∴平面AEC 1⊥平面AA 1C 1C .设计意图:第一题证明线面平行,第二题用向量法证明面面垂直,恰当建系向量表示后,只需经过向量运算就可得到要证明的结果,思路方法“公式化”,降低了思维难度,可以使学生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7.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第1,2题第33页练习第1,2,3题第41 页习题1.4 第5,8,11题(六)教学反思1.认识与运用向量及其运算中数与形的关联,体会转化思想.教学中应结合几何图形予以探讨,特别要重视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模型作用,引导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它们,注意避免不联系几何意义的死记硬背;2.深化理解向量运算的作用,正是有了向量运算,向量才显示其重要性.要引导学生结合几何问题,关注向量运算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重视综合方法、基底向量方法、建立坐标系方法各自特点的分析与归纳,综合方法以逻辑推理作为工具解决问题,基底向量方法利用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解决问题,坐标方法利用数及其运算来解决问题,坐标方法常与向量运算结合起来使用,根据它们的具体条件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总之新的教材,让学生经历向量由平面向空间的推广,重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和推理.。
高中数学人教版A必修第二册教案852直线与平面平行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8.5.2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3.能运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归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两个定理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问题1 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只需判定直线与平面有没有公共点.如何判定呢?(二)探索新知问题2 如图(1),门扇的两边是平行的.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另一边与墙面有公共点吗?此时门扇转动的一边与墙面平行吗?如图(2),将一块矩形硬纸板ABCD平放在桌面上,把这块纸板绕边DC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AB 离开桌面),DC的对边AB与桌面有公共点吗?边AB与桌面平行吗?无论门扇转动到什么位置,因为转动的一边与固定的一边总是平行的,所以它与墙面是平行的;硬纸板的边AB与DC平行,只要边DC紧贴着桌面,边AB转动时就不可能与桌面有公共点,所以它与桌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表示:且.例2 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将问题转化为:已知: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平面BCD.证明:连接BD.∵AE=EB,AF=FD,∴.又平面BCD,平面BCD,∴平面BCD.问题3 在直线a平行于平面的条件下,直线a与平面内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如图,由定义,如果直线a∥平面.那么a与无公共点,即a与内的任何直线都无公共点.这样,平面内的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a只能是异面或者平行的关系.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平面内的直线与直线a平行呢?假设a与内的直线b平行,那么由基本事实的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过直线a,b有唯一的平面.这样,我们可以把直线b看成是过直线a的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于是可得如下结论:过直线a的平面与平面相交于b,则.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一结论.如图,已知,,.求证:.证明:∵,∴.又,∴a与b无公共点.又,,∴.由此得到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如果过该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该直线与交线平行.例3 如图(1)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1)要经过面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在木料表面应该怎样画线?(2)所画的线与平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解:(1)如图(2),在平面内,过点P作直线EF,使,并分别交棱于点E,F.连接BE,CF,则EF,BE,CF就是应画的线.(2)因为棱BC平行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于,所以.由(1)知,,所以.而BC在平面AC内,EF在平面AC外,所以平面AC.显然,BE,CF都与平面AC相交.(三)课堂练习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AC,PC上的点,且MN∥平面P AD,则()A.MN∥PDB.MN∥P AC.MN∥AD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B解析:因为MN∥平面P AD,MN⊂平面P AC,平面P AD∩平面P AC=P A,所以MN∥P A.2.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1)与直线CD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2)与直线CC'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3)与直线CB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答案:(1)平面A'B'C'D',平面A'ABB';(2)平面A'ABB',平面A'ADD';(3)平面A'ADD',平面A'B'C'D'.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S,E,G分别是B1D1,BC,SC的中点.求证:直线EG∥平面BDD1B1.证明:如图,连接SB.∵E,G分别是BC,SC的中点,∴EG∥SB.又SB⊂平面BDD1B1,EG⊄平面BDD1B1,∴直线EG∥平面BDD1B1.(四)小结作业小结: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作业:四、板书设计8.5.2 直线与平面平行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符号表示;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教案)
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知识讲解知识点1 点、线、面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二、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1)定义:设ba,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bbaa//',//',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I,,Pl P l且且三、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llAα//l知识点2 线线垂直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注意:⑴三垂线指AO PO PA ,,都垂直α内的直线a 其实质是: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用。
知识点3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 和一个平面α相交,并且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其中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α⊥l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4 面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范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1一、教学目标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初步运用。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2.学生自备:三角形纸片、铁丝(代表直线)、纸板(代表平面)、三角板四、教学过程设计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建构(1)创设情境①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出旗杆与地面、高楼的侧棱与地面的位置有什么关系?②请把自己的数学书打开直立在桌面上,观察书脊与桌面的位置有什么关系?③请将①中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2)观察归纳①思考: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②多媒体演示: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
③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3)辨析(完成下列练习):①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
②若a⊥α,bα,则a⊥b。
在创设情境中,学生练习本上画图,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如不直观、不标字母等加以强调,并指出这就叫直线与平面垂直,引出课题。
在多媒体演示时,先展示动画1使学生感受到旗杆AB所在直线与过点B的直线都垂直。
再展示动画2使学生明确旗杆AB所在直线与地面内任意一条不过点B 的直线B1C1也垂直,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关于平行与垂直教案(精选范文4篇)
关于平行与垂直教案(精选范文4篇)垂直,是指一条线与另一条线相交并成直角,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通常用符号“⊥”表示。
设有两个向量a和b,a⊥b的充要条件是a·b=0,即(x1x2+y1y2)=0 。
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主要涉及到线面垂直问题与面面垂直问题,而要解决相关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平行与垂直教案4篇, 供大家参考选择。
平行与垂直教案4篇【篇一】平行与垂直教案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____课时总序第____个教案编写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执行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篇二】平行与垂直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探讨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协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相识垂线和平行线。
3.造就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实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在分析、比拟、综合的视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等概念,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学们,前面我们相识的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这节课咱们接着探究和直线有关的学问!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个魔方,说怎么玩?生:把一样颜色的方块转到同一个平面上。
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闭上眼睛想象在这个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儿呢?睁开眼睛!把他们用直尺和彩色笔画在纸上!〔生画直线,师巡察〕二、视察分类,了解平行的特征师:好多同学都已经画完坐端正了,你们都画完了吗?好!刚刚教师收集了几幅作品,我们贴黑板上吧!师:你们看,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我们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两条直线,竟然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真不简洁!师:细致看看,能不能给他们分分类呢?好!为了大家表达起来便利,咱们给他们编上号,一起来吧!师:下面请你把分类的状况写在练习本上,用序号表示〔小组合作完成〕〔起先吧!〕师:都分好了吗?谁情愿到前面来分给大家看看!给大家说说你分的理由!1、教学相交师:这个同学把黑板上的分成了两类!对于这样的分发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这个同学的观点认为4号是穿插的,你们认为呢?为什么?谁能再说说理由?大家说能再画长一些吗?〔能〕师小结:也就是说这幅作品把穿插的局部没画出来,它穿插了吗?〔穿插了〕嗯!它看似不穿插实际却是穿插了的!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哪一类?〔穿插的一类〕师总结:好!大家看,我们把黑板上的作品分成了两类,这一类是两条直线相互穿插了,这一类就是相交〔板书:相交〕2、教学相互平行师:那这一类相交了吗?是不是因为这两条直线画的太短了呢?那是为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再画也不会相交呢?师:也就是说这边的宽窄和这边儿的宽窄一样,对吗?那你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两边的宽窄一样呢?〔用尺子量〕谁情愿上来量?这一幅谁来量?师:这两个同学量了这边儿是3厘米,这边儿也是3厘米,这幅这边是2厘米,这边儿也是2厘米,把它们画的再长些,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为什么?谁能再说说理由!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之间必需一样宽窄!那么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画的再长、再长也不会相交。
高中数学线面平行教案
高中数学线面平行教案
1. 理解线面平行的概念,并能够判断线与面的关系;
2. 掌握判断线与面平行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线面平行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线面平行的定义;
2. 掌握判断线面平行的方法;
3. 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判断线面平行的方法;
2. 问题的转化与解决。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几何图形展示线与面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线面平行的定义与性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线面平行的定义,线与平行面的位置关系。
2. 介绍判断线与平行面的方法,如勾股定理和角的性质等。
三、例题演练(20分钟)
1. 给出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尝试判断线面平行的关系。
2.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线面平行的概念。
四、综合应用(15分钟)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线面平行的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讨论,找出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五、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面平行的方法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线面平行的判断能力。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选自教材《基础模块》下第九章,本节内容在立体几何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级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学生已经学习完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直线平行,并掌握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线面平行的素材,和直观判断的方法,但对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合理缺乏深入理性的分析.在空间想象和逻辑论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于再进一步学习中提高.学习立体几何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验证和应用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α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α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篇一:线面平行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启发式。
以实物(门、书等)为媒体,启发.诱思学生逐步经历定理的直观感知过程。
(2) 指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入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合情推理.澄清概念.加深认识.正确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2)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养成学生办事认真仔细的习惯及合情推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回顾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回忆旧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中来学习新知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感知定理思考1:根据定义,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图中直线l 和平面α平行吗?思考2:若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观察封面边缘所在直线l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思考3:有一块木料如图,P为面BCEF内一点,要求过点P在平面BCEF内画一条直线和平面ABCD平行,那么应如何画线?由以上实例可以猜想:第1 页共3 页猜想:如图,设直线b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a与平面α平行?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情景问题和猜想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索、归纳,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并猜想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定理探究定理探究:由猜想探究定理,并引出定理定理: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a?,b??,a//b?a//?解读定理:①定理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线面外、一线面内、两线平行”②判定定理揭示了证明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时往往把它转化成证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空间问题平面问题直线间平行关系③定理简记为:线(面外)线(面内)平行定理证明:(略)?线面平行.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定理,加强对定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应用定理的能力。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之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讲义)知识点睛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简称线面平行)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______,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经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______与该直线_________.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简称面面平行)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注意:①在推证线面平行时,需要注意直线不能在平面内.②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时,需要清楚经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直线与交线平行.精讲精练1.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A.a只能平行于α内的一条直线B.a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C.a平行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D.a与α内的直线是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2.若两条直线都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以上均有可能3.直线a∥平面α,平面α内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n条直线中与直线a平行的()A.至少有一条B.至多有一条C.有且只有一条D.不可能有4.已知直线a∥平面α,直线b与平面α不平行,则()A.a不平行于bB.a∥bC.a与b相交D.a∥b或a与b相交或a与b异面5.已知α∩β=b,a∥α,a∥β,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a∥b B.a⊥bC.a,b相交但不垂直D.a,b异面6.设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B.若a∥α,b∥β,α∥β,则a∥bC.若a⊂α,b⊂β,a∥b,则α∥βD.若a∥α,a⊂β,α∩β=b,则a∥b7.a,b,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平面,现给出以下六个命题:①a ca bb c⎫⇒⎬⎭;②aa bbγγ⎫⇒⎬⎭;③ccααββ⎫⇒⎬⎭;④αγαββγ⎫⇒⎬⎭;⑤caa cαα⎫⇒⎬⎭;⑥aaγααγ⎫⇒⎬⎭.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④D.①③④8.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l,m,n和平面α,β,γ的三个命题:①若l与m为异面直线,l⊂α,m⊂β,则α∥β;②若α∥β,l⊂α,m⊂β,则l∥m;③若α∩β=l,β∩γ=m,γ∩α=n,l∥γ,则m∥n.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3B.2C.1D.09.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BA1C1和直线AC的位置关系是()A.AC∥平面BA1C1B.AC与平面BA1C1相交C.AC在平面BA1C1内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第9题图第10题图10.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上的点,且AE:EB=AF:FD=1:4,又H,G分别为BC,CD的中点,则()A.BD∥平面EFG,且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B.EF∥平面BCD,且四边形EFGH是梯形C.HG∥平面ABD,且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D.EH∥平面ADC,且四边形EFGH是梯形11.如下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________.第12题图第13题图13.过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直线共有________条.14.若空间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是8,12,过AB 的中点E 且平行于BD ,AC 的截面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三棱锥A -BCD 中,AB =CD =a ,截面MNPQ 与AB ,CD 都平行,则截面MNPQ 的周长是()A .4aB .2aC .32aD .周长与截面的位置有关16.如图,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M为OA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证明:直线MN∥平面OCD.17.如图,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A1A⊥底面ABC,点E,F分别是棱CC1,BB1上的点,点M是线段AC上的动点,EC=2FB.当点M 在何位置时,BM∥平面AEF?18.如图所示,已知S是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SA=SB=SC,SG为△SAB中AB边上的高,D,E,F分别是AC,BC,SC的中点,试判断SG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19.如图,在四棱台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2AD,AD=A1B1,∠BAD=60°.证明:CC1∥平面A1BD.20.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A 1B 1,A 1D 1的中点,E ,F 分别为B 1C 1,C 1D 1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BDFE 是梯形;(2)求证:平面AMN ∥平面EFDB .2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 1C 1D 1中,E ,F ,G ,H 分别是BC ,CC 1,C 1D 1,A 1A 的中点.求证:(1)BF ∥HD 1;(2)EG ∥平面BB 1D 1D ;(3)平面BDF ∥平面B 1D 1H .回顾与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知识点睛】一、1.平行a b ,αα⊄⊂,且a b a ∥∥α⇒2.交线平行a a ∥,αβ⊂,=b a b∩∥αβ⇒二、1.两条相交直线=a b a P a b βββαααβ⊂⊂⇒,,∩,∥,∥∥==a b a b P m n m n Q a m b n,,∩,,,∩,∥,∥ααββ⊂⊂⊂⊂∥αβ⇒2.==a b a bαβαγβγ⇒∥,∩,∩∥a a αβαβ⊂⇒∥,∥【精讲精练】1.D2.D 3.B 4.D 5.A 6.D 7.C 8.C 9.A 10.B 11.A 1213.614.2015.B 16.证明略(分析:可以取OD 的中点、AD 的中点或OB 的中点,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或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17.M 为AC 的中点18.SG ∥平面DEF ,证明略(方法一: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接证明;方法二:连接CG 交DE 于点H ,连接FH ,通过证明FH ∥SG 得到结论)19.证明略(分析:连接CA 交DB 于点H ,连接A 1H ,通过证明CC 1∥A 1H 得到结论)20.证明略21.证明略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随堂测试)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DD 1,AA 1的中点,求证:(1)BD 1∥平面AEC ;(2)平面BD 1F ∥平面AEC .【参考答案】1.证明略(分析:(1)令AC 与BD 交于点O ,连接OE ,证明OE ∥BD 1即可得到结论;(2)证明D 1F ∥AE 或BF ∥CE ,再结合(1)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作业)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⑤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⑥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A.1B.2C.3D.4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设a,b是异面直线,a⊂平面α,则过b且与α平行的平面()A.不存在B.有1个C.可能不存在,也可能有1个D.有2个以上4.设a,b为直线,α,β为平面,P是空间中一点,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α,则a∥αB.若a∥α,b⊂α,则a∥bC.若α∥β,a⊂α,b⊂β,则a∥bD.若P∈a,P∈β,a∥α,α∥β,则a⊂β5.设m,n为直线,α,β为平面,则能够使m∥α的条件是()A.m∥n,n∥αB.α∩β=n,m∥n,m⊄αC.m∥β,α∥βD.m∥n,n⊂α6.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序号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如图,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交点为O,M为PB的中点,给出五个结论:①OM∥PD;②OM∥平面PCD;③OM∥平面PDA;④OM∥平面PBA;⑤OM∥平面PBC,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AD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设M,N分别是BD 和AE的中点,则MN与平面CDE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9.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B1C和BD的中点,求证:MN∥平面AA1B1B.10.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11.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1)B,C,H,G四点共面;(2)平面EFA1∥平面BCHG.1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5,BB1=BC=6,D,E分别是AA1,B1C的中点.(1)求证:DE∥平面ABC;(2)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求证:(1)AC∥平面MNP,BD∥平面MNP;(2)平面MNP与平面ACD的交线∥AC.14.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Q中,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PD与EQ交于点G,PC与FQ交于点H,连接GH.求证:AB∥GH.【参考答案】1.B2.C3.C4.D5.B6.B7.①②③8.平行9.证明略10.点Q为CC1的中点11.证明略12.(1)证明略;(2)V E-BCD=1213.证明略14.证明略(提示:先证明AB∥CD,CD∥平面EFQ,再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得到CD∥GH,进而得到AB∥GH)。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公开课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1、复习:(提问)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分别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示?(用课件展示图形,请学生根据图形用符号语言进行描述)(请学生演板)2、引入: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它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
不仅应用较多,也是学习面面平行的基础,那么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呢?(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定义法,利用定义证明——即证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但是直线是无限延伸的,平面是无限延展,如何保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呢?直接利用定义证明不方便,今天我们在定义的基础上来探讨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引出课题)二、观察实例,归纳结论设计三个活动活动1.观察1:生活中,我们注意到门扇的两边是平行的. 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观察门扇转动的一边l 与门框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结论:平行活动2. 观察2:若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封面的两边是平行的,翻动书的封面,观察封面边缘所在直线AB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结论:平行活动3. 观察3: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拿两支笔(看成两条直线)使它们平行,一支不动,另一支沿一条直线平移得一平面,观察直线(不动的笔)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结论: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注意这种情况易忽略)(在三个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结论)结论:如图,设直线b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在什么条件下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结论:当a∥b,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如果这个结论成立,我们就可以用线与线的平行关系来证明线与面的平行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结论的证明方法。
三、推理论证,得到定理(为了减少证明的难度,证明过程分解成以下环节)思考1:如果平面α外的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1)直线a与直线b共面吗?若共面,则它们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位置关系(2) 直线a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直线a与平面α能相交吗?5` 10`结论:(1)由于a∥b,故直线a与直线b确定一个平面β,且α∩β=b(2)由于a⊄α,故直线a与平面α相交或平行,所以不相交就平行(直接证明平行不方便,转换思路,我们只要能够否定直线与平面相交,不就肯定了直线与平面平行了吗?),(下一个问题:如何否定呢?我们常用反证法,假设直线与平面相交,推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结论,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思考2:如果直线a与平面α相交,交点的位置能确定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如果直线a与平面α相交,交点就一定在直线b上,这与已知a∥b矛盾这是因为α∩β=b,(告诉学生,这种推理的方法叫做反证法)思考3: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一个定理,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该定理的内容吗?(请学生根据探究的过程,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适当的修正)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思考4:上述定理通常称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该定理用符号语言可怎样表述?(大屏幕上给出图形,请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描述)思考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证明:假设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P则点P∈b或点P∈b若点P∈b,则a∩b=P,这与a∥b矛盾.若点P∈b,又b⊂α,a∩α=P由于与平面相交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过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a、b异面,这与a∥b也矛盾综上所述,假设错误,故a∥α.(注:这种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要求学生看懂即可,不要求学生自己证明)思考6: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简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在实际应用中它有何理论作用?结论:把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转化为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关系,(师:这体现了我们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空间问题平面化)定理的注解:注1:判定定理是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重要方法;注2:能够运用定理的条件是要满足:面外、面内和平行注3:运用定理的关键是找平行线;找平行线又经常会用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等证明线线平行的定理.四、应用定理,解决问题(典型例题)例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处理方法:由教师分析思路,学生在笔记本上整理过程,并用语言叙述(注意提醒学生应用定理的注意事项)15` 20` 25` 30`。
第三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教案
第三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命题导向1.结合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会推导直线和平面平行、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凸显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2.常与求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相结合,会应用直线和平面平行、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证明空间的线、面平行关系,凸显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理清主干知识]1.直线与平面平行(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则称直线l与平面α平行.(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a⊄α,b⊂α,a∥b⇒a∥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a∥α,a⊂β,α∩β=b⇒a∥b2.平面与平面平行(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叫做平行平面.(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a⊂α,b⊂α,a∩b=P,a∥β,b∥β⇒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α∥β,a⊂α⇒a∥β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β∩γ=b⇒a∥b3.谨记两个结论(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α,a⊥β,则α∥β.(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α∥β,β∥γ,则α∥γ.[澄清盲点误点]一、关键点练明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解析:选D因为a∥平面α,直线a与平面α无公共点,因此a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故选D.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一条直线且m⊂α,“m∥β”是“α∥β”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当m∥β时,过m的平面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因而m∥βα∥β;当α∥β时,α内任一直线与β平行,因为m⊂α,所以m∥β.综上知,“m∥β”是“α∥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平行关系的判定)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m∥α,n∥α,则m∥n B.m∥n,m∥α,则n∥αC.m⊥α,m⊥β,则α∥βD.α⊥γ,β⊥γ,则α∥β解析:选C A中,m与n平行、相交或异面,A不正确;B中,n∥α或n⊂α,B不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C正确;D中,α∥β或α与β相交,D不正确.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设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下列三个条件:①a∥γ,b⊂β;②a∥γ,b∥β;③b∥β,a⊂γ.如果命题“α∩β=a,b⊂γ,且________,则a∥b”为真命题,则可以在横线处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正确;当b∥β,a⊂γ时,a和b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③正确.故应填入的条件为①或③.答案:①或③二、易错点练清1.(忽视面面平行的条件)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A.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B.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C.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D.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解析:选D由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外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故可知D符合.2.(对空间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条件理解不到位)设m,l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表示平面,若m⊂α,则“l∥α”是“l∥m”的________条件.解析:由m⊂α,l∥α不能推出l∥m;由m⊂α,l∥m也不能推出l∥α,所以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既不充分也不必要3.(忽视线面平行的条件)(1)若直线a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与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2)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β,若a⊂α,b⊂α,a∥β,b∥β,则α,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3)若α∥β,直线a∥α,则a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a可能平行于α,也可能在α内.(2)当a,b相交时,α∥β;当a,b平行时,α,β平行或相交.(3)当a在β外时,a∥β;当a在β内时,a∥α也成立.答案:(1)a∥α或a⊂α(2)平行或相交(3)a∥β或a⊂β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考法(一)线面平行的判定[例1]如图所示,在空间几何体ABCDFE中,四边形ADFE是梯形,且EF∥AD,P,Q分别为棱BE,DF的中点.求证:PQ∥平面ABCD.[证明]法一:如图,取AE的中点G,连接PG,QG.在△ABE中,PB=PE,AG=GE,所以PG∥BA,又PG⊄平面ABCD,BA⊂平面ABCD,所以PG∥平面ABCD.在梯形ADFE中,DQ=QF,AG=GE,所以GQ∥AD,又GQ⊄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GQ∥平面ABCD.因为PG∩GQ=G,PG⊂平面PQG,GQ⊂平面PQG,所以平面PQG∥平面ABCD.又PQ⊂平面PQG,所以PQ∥平面ABCD.法二:如图,连接EQ并延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H,连接BH.因为EF∥DH,所以∠EFQ=∠HDQ,又FQ=QD,∠EQF=∠DQH,所以△EFQ≌△HDQ,所以EQ=QH.在△BEH中,BP=PE,EQ=QH,所以PQ∥BH.又PQ⊄平面ABCD,BH⊂平面ABCD,所以PQ∥平面ABCD.考法(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M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AP∥MO.又MO⊂平面BMD,AP⊄平面BMD,∴AP∥平面BMD.∵平面PAHG∩平面BMD=GH,且AP⊂平面PAHG,∴AP∥GH.[方法技巧]线面平行问题的解题关键(1)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键是设法在平面内找到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解题的思路是利用几何体的特征,合理利用中位线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或者构造平行四边形、寻找比例式证明两直线平行.(2)应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关键是确定交线的位置,有时需要经过已知直线作辅助平面来确定交线.[针对训练]如图,几何体E-ABCD是四棱锥,△ABD为正三角形,CB=CD,EC⊥BD.(1)求证:BE=DE;(2)若∠BCD=120°,M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DM∥平面BEC.证明:(1)如图,取BD的中点O,连接CO,EO.由于CB=CD,所以CO⊥BD.又EC⊥BD,EC∩CO=C,CO⊂平面EOC,EC⊂平面EOC,所以BD⊥平面EOC,因此BD⊥EO,又O为BD的中点,所以BE=DE.(2)如图,取AB的中点N,连接DN,MN.因为M是AE的中点,N是AB的中点,所以MN∥BE.又MN⊄平面BEC,BE⊂平面BEC,所以MN∥平面BEC.因为△ABD为正三角形,所以∠BDN=30°,又CB=CD,∠BCD=120°,因此∠CBD=30°,所以DN∥BC.又DN⊄平面BEC,BC⊂平面BEC,所以DN∥平面BEC.又MN∩DN=N,MN⊂平面DMN,DN⊂平面DMN,故平面DMN∥平面BEC,又DM⊂平面DMN,所以DM∥平面BEC.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典例]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1)B,C,H,G四点共面;(2)平面EFA1∥平面BCHG.[证明](1)∵在△A1B1C1中,G,H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GH∥B1C1.又∵B1C1∥BC,∴GH∥BC,∴GH与BC确定一个平面α,∴G,H,B,C∈α,∴B,C,H,G四点共面.(2)∵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EF⊄平面BCHG,BC⊂平面BCHG,∴EF∥平面BCHG.易证A1G綊EB,∴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A1E∥平面BCHG.∵A1E∩EF=E,且A1E⊂平面EFA1,EF⊂平面EFA1,∴平面EFA1∥平面BCHG.[方法技巧]1.判定面面平行的主要方法(1)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线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面面平行条件的应用(1)两平面平行,分析构造与之相交的第三个平面,交线平行.(2)两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提醒]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两平面平行,需要说明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直线.[针对训练]1.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截得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为截面,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平面ABFE∥平面DCGH,平面EFGH∩平面ABFE=EF,平面EFGH∩平面DCGH=HG,∴EF∥HG.同理,EH∥FG,∴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AB =AD ,PA ⊥PD ,AD ⊥CD ,∠BAD =60°,M ,N 分别为AD ,PA 的中点.(1)证明:平面BMN ∥平面PCD ; (2)若AD =6,求三棱锥P -BMN 的体积. 解:(1)证明:如图,连接BD . ∵AB =AD ,∠BAD =60°, ∴△ABD 为正三角形. ∵M 为AD 的中点,∴BM ⊥AD .∵AD ⊥CD ,CD ⊂平面ABCD ,BM ⊂平面ABCD , ∴BM ∥CD .又BM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BM ∥平面PCD .∵M ,N 分别为AD ,PA 的中点,∴MN ∥PD . 又MN ⊄平面PCD ,PD ⊂平面PCD , ∴MN ∥平面PCD .又BM ⊂平面BMN ,MN ⊂平面BMN ,BM ∩MN =M , ∴平面BMN ∥平面PCD . (2)在(1)中已证BM ⊥AD . ∵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BM ⊂平面ABCD , ∴BM ⊥平面PAD .又AD =6,∠BAD =60°,∴BM =3 3. ∵M ,N 分别为AD ,PA 的中点,PA =PD =22AD =32, ∴S △PMN =14S △PAD =14×12×(32)2=94.∴V P -BMN =V B -PMN =13S △PMN ·BM =13×94×33=934.考点三 平行关系的综合[典例] 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点A ∈α,点C ∈α,点B ∈β,点D ∈β,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CD 上,且AE ∶EB =CF ∶FD . (1)求证:EF ∥平面β;(2)若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C =4,BD =6,且AC ,BD 所成的角为60°,求EF 的长.[解] (1)证明:①当AB ,CD 在同一平面内时,由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ABDC =AC ,平面β∩平面ABDC =BD 知,AC ∥BD . ∵AE ∶EB =CF ∶FD ,∴EF ∥BD . 又EF ⊄β,BD ⊂β,∴EF ∥平面β.②当AB 与CD 异面时,如图所示,设平面ACD ∩平面β=HD , 且HD =AC , ∵平面α∥平面β, 平面α∩平面ACDH =AC , ∴AC ∥HD ,∴四边形ACDH 是平行四边形.在AH 上取一点G ,使AG ∶GH =CF ∶FD , 连接EG ,FG ,BH .∵AE ∶EB =CF ∶FD =AG ∶GH , ∴GF ∥HD ,EG ∥BH .又EG ∩GF =G ,BH ∩HD =H , ∴平面EFG ∥平面β.又EF ⊂平面EFG ,∴EF ∥平面β. 综合①②可知,EF ∥平面β.(2)如图所示,连接AD ,取AD 的中点M ,连接ME ,MF .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ME ∥BD ,MF ∥AC , 且ME =12BD =3,MF =12AC =2.∴∠EMF 为AC 与B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EMF =60°或120°. ∴在△EFM 中,由余弦定理得EF =ME 2+MF 2-2ME ·MF ·cos ∠EMF =32+22±2×3×2×12=13±6,即EF =7或EF =19. [方法技巧]利用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与线线平行的转化,尤其在截面图的画法中,常用来确定交线的位置.对于线段长或线段比例问题,常用平行线对应线段成比例或相似三角形来解决.[针对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E ,F ,G 分别是棱BC ,AD ,PA 的中点. (1)求证:PE ∥平面BFG ;(2)若PD =AD =1,AB =2,求点C 到平面BFG 的距离. 解:(1)证明:如图,连接DE .∵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棱BC ,AD 的中点, ∴DF =BE ,DF ∥BE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DE ∥BF . ∵G 是PA 的中点,∴FG ∥PD .∵PD ⊄平面BFG ,DE ⊄平面BFG ,FG ⊂平面BFG , BF ⊂平面BFG ,∴PD ∥平面BFG ,DE ∥平面BFG . 又PD ∩DE =D ,∴平面PDE ∥平面BFG . ∵PE ⊂平面PDE ,∴PE ∥平面BFG .(2)法一:∵PD ⊥平面ABCD ,FG ∥PD ,∴FG ⊥平面ABCD . 过点C 在平面ABCD 内,作CM ⊥BF ,垂足为M ,则FG ⊥CM . ∵FG ∩BF =F ,∴CM ⊥平面BFG , ∴线段CM 的长是点C 到平面BFG 的距离.在矩形ABCD 中,∵F 是AD 的中点,AD =1,AB =2,△BCM ∽△FBA , ∴CM BA =BC FB. ∵FB =AB 2+AF 2=172,BC =AD =1, ∴CM =41717,即点C 到平面BFG 的距离为41717.法二:设点C 到平面BFG 的距离为d . 在矩形ABCD 中,AF =12AD =12,AB =2,∴BF =14+4=172. ∵PD ⊥平面ABCD ,BF ⊂平面ABCD ,∴PD ⊥BF .∵FG ∥PD ,∴FG ⊥BF ,又FG =12PD =12,∴△BFG 的面积为12BF ·FG =178.∵△BCF 的面积为12BC ·AB =1,V C -BFG =V G -BCF , ∴13×178d =13×1×12,解得d =41717, 即点C 到平面BFG 的距离为41717.创新考查方式——领悟高考新动向1.如图,已知底面边长为3且高为1的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过顶点A 作平面α与侧面BCC 1B 1交于EF ,且EF ∥BC ,若∠FAB =x ⎝⎛⎭⎫0<x ≤π6,四边形BCEF 的面积为y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选C 由题意得,在Rt △ABF 中,BF =AB tan x ,所以y =f (x )=BC ·BF =BC ·AB tan x =3tan x ⎝⎛⎭⎫0<x ≤π6.由正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可得C 正确.2.(多选)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是线段B 1D 1上的两个动点,且EF =22,以下结论正确的为( ) A .AC ⊥BFB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C .EF ∥平面ABCDD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解析:选ABC 对于A ,∵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易得AC ⊥平面BDD 1B 1, ∵BF ⊂平面BDD 1B 1,∴AC ⊥BF ,故A 正确;对于B ,∵E ,F ,B 在平面BDD 1B 1上,∴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定值,∵EF =22,又B 到直线EF 的距离为1,∴△BEF 的面积为定值,∴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故B 正确; 对于C ,∵EF ∥BD ,BD ⊂平面ABCD ,EF⊄平面ABCD,∴EF∥平面ABCD,故C正确;对于D,设上底面中心为O,当F与B1重合时,E与O重合,易知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A1AO;当E与D1重合时,F与O重合,连接BC1,易知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OBC1,可知,这两个角不相等,故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不为定值,故D错误.3.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棱CC1,C1D1,D1D,D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只需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时,就有MN∥平面B1BDD1.(注:请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考虑全部可能情况)解析:如图,连接HN,FH,FN,则FH∥D1D,HN∥BD,∵FH∩HN=H,D1D∩BD=D,∴平面FNH∥平面B1BDD1,若M∈FH,则MN⊂平面FNH,∴MN∥平面B1BDD1.答案:点M在线段FH上(或点M与点H重合)4.(2021·福建漳州适应性测试)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点N是棱A1B1的中点,点T是棱CC1上靠近点C的三等分点,动点Q在正方形D1DAA1(包含边界)内运动,且QB∥平面D1NT,则动点Q所形成的轨迹的长为________.解析:由于QB∥平面D1NT,所以点Q在过B且与平面D1NT平行的平面上,如图,取DC的中点E1,取线段AA1上一点G,使A1G=1,易证平面BGE1∥平面D1NT.延长BE1,AD,交于点E,连接EG,交DD1于点I,显然,平面BGE∩正方形D1DAA1=GI,所以点Q的轨迹是线段GI,易求得GI=10.答案:105.在三棱锥P-ABC中,PB=6,AC=3,G为△PAC的重心,过点G作三棱锥的一个截面,使截面平行于PB和AC,则截面的周长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过点G作EF∥AC,分别交PA,PC于点E,F,过E,F分别作EN∥PB,FM∥PB,分别交AB,BC于点N,M,连接MN,则四边形EFMN是平行四边形(面EFMN为所求截面),且EF=MN=23AC=2,FM=EN=13PB=2,所以截面的周长为2×4=8.答案:8[课时跟踪检测]1.(多选)已知直线a,b,l,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错误的选项为() A.若α⊥β,l⊥α,则l∥βB.若a⊥l,b⊥l,则a∥b C.若α⊥β,l⊂α,则l⊥βD.若l⊥α,l⊥β,则α∥β解析:选ABC对于A,由α⊥β,l⊥α,可知l⊂β或l∥β,故A错误;对于B,当a⊥l,b⊥l时,直线a与b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还可能异面,故B错误;对于C,当α⊥β,l⊂α时,l可能与平面β平行,也可能斜交,故C错误;对于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故D正确.2.(多选)已知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l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若l上两点到α的距离相等,则l∥αB.若l⊥α,l∥β,则α⊥βC.若α∥β,l⊄β,且l∥α,则l∥βD.若m⊥α,n⊥β,且α⊥β,则m∥n解析:选BC对于A,若直线l在平面α内,l上有两点到α的距离为0,相等,此时l不与α平行,所以A错误;对于B,因为l∥β,所以存在直线m⊂β使得l∥m,因为l⊥α,所以m⊥α,又m⊂β,所以β⊥α,所以B正确;对于C,l∥α,故存在m⊂α使得l∥m,因为α∥β,所以m∥β,因为l∥m,l⊄β,所以l∥β,C正确;对于D,因为m⊥α,n⊥β,α⊥β,所以m⊥n,所以D错误,故选B、C.3.(2021·潍坊期中)m,n是平面α外的两条直线,在m∥α的前提下,m∥n是n∥α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由已知条件m∥α,结合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过直线m作一平面β交α于直线l,则m∥l,从而存在l⊂α有m∥l,再由m∥n可得n∥l,从而有n∥α.反之,不一定成立,m,n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所以m∥n是n∥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4.若平面β截三棱锥所得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则该三棱锥的所有棱中与平面β平行的棱有()A.0条B.1条C.2条D.1条或2条解析:选C如图所示,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则EF∥GH.∵EF⊄平面BCD,GH⊂平面BCD,∴EF∥平面BCD,又∵EF⊂平面ACD,平面ACD∩平面BCD=CD,∴EF∥CD.又EF⊂平面EFGH,CD⊄平面EFGH,∴CD∥平面EFGH.同理,AB∥平面EFGH.故有2条棱与平面EFGH平行.因此选C. 5.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①若m∥α,n∥β且α∥β,则m∥n;②若m⊥α,n⊥β且α⊥β,则m⊥n;③若m⊥α,n∥β且α∥β,则m⊥n;④若m∥α,n⊥β且α⊥β,则m∥n.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解析:选A对于命题①,直线m,n可以相交、平行或异面,故是错误的;易知②③正确;对于命题④,直线m,n可以相交、平行或异面,故是错误的.故选A.6.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m∥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m B.AC⊥mC.AB∥βD.AC⊥β解析:选D m∥α,m∥β,则有m∥l,又AB∥l,所以AB∥m,所以A成立;由于m∥l,l⊥AC,所以m⊥AC,所以B成立;AB∥l,且A∈α,A∉l,α∩β=l,所以AB∥β,所以C成立;C点可以在平面β内,AC与直线l异面垂直,如图所示,此时AC⊥β不成立,所以D不一定成立.7.如图所示,三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则A1D∶DC1的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设BC1∩B1C=O,连接OD.∵A1B∥平面B1CD且平面A1BC1∩平面B1CD=OD,∴A1B∥OD,∵四边形BCC1B1是菱形,∴O为BC1的中点,∴D为A1C1的中点,则A1D∶DC1=1.答案:18.(2021·苏州调研)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α,n∥α,则m∥n;②若α∥β,β∥γ,m⊥α,则m⊥γ;③若α∩β=n,m∥n,m∥α,则m∥β;④若m∥α,n∥β,m∥n,则α∥β.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①m∥n或m,n异面,故①错误;易知②正确;③m∥β或m⊂β,故③错误;④α∥β或α与β相交,故④错误.答案:②9.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 ∥平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中,易知NP ∥AA ′,MN ∥A ′B ,∴平面MNP ∥平面AA ′B ,可得出AB ∥平面MNP (如图). ④中,NP ∥AB ,能得出AB ∥平面MNP . 在②③中不能判定AB ∥平面MNP . 答案:①④10.(2021·武汉模拟)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侧面PAB ⊥平面ABCD ,E 是棱PA 的中点. (1)求证:PC ∥平面BDE ;(2)平面BDE 分此棱锥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的体积比.解:(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连接AC ,设AC ,BD 的交点为O (图略),则O 是AC 的中点.又E 是PA 的中点,连接EO ,则EO 是△PAC 的中位线,所以PC ∥EO ,又EO ⊂平面EBD ,PC ⊄平面EBD ,所以PC ∥平面EBD .(2)设三棱锥E -ABD 的体积为V 1,高为h ,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V , 则三棱锥E -ABD 的体积V 1=13×S △ABD ×h ,因为E 是PA 的中点,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高为2h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S四边形ABCD×2h =4×13S △ABD ×h =4V 1,所以(V -V 1)∶V 1=3∶1,所以平面BDE 分此棱锥得到的两部分的体积比为3∶1或1∶3. 11.如图,ABCD 与ADEF 均为平行四边形,M ,N ,G 分别是AB ,AD ,EF 的中点.求证: (1)BE ∥平面DMF ; (2)平面BDE ∥平面MNG . 证明:(1)如图,连接AE , 则AE 必过DF 与GN 的交点O ,连接MO ,则MO 为△ABE 的中位线,所以BE ∥MO . 又BE ⊄平面DMF , MO ⊂平面DMF , 所以BE ∥平面DMF .(2)因为N ,G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DEF 的边AD ,EF 的中点,所以DE ∥GN , 又DE ⊄平面MNG ,GN ⊂平面MNG , 所以DE ∥平面MNG .又M 为AB 的中点, 所以MN 为△ABD 的中位线,所以BD ∥MN , 又MN ⊂平面MNG ,BD ⊄平面MNG , 所以BD ∥平面MNG ,又DE ⊂平面BDE ,BD ⊂平面BDE ,DE ∩BD =D , 所以平面BDE ∥平面MNG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AD ∥BC ,AD =6,BC =4,E ,F 分别在BC ,AD 上,EF ∥AB .现将四边形ABCD 沿EF 折起,使平面ABEF ⊥平面EFDC .若BE =1,在折叠后的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且AP =λPD ,使得CP ∥平面ABEF ?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AD 上存在一点P ,使得CP ∥平面ABEF ,此时λ=32.理由如下:当λ=32时,AP =32PD ,可知AP AD =35,如图,过点P 作MP ∥FD 交AF 于点M ,连接EM ,PC , 则有MP FD =AP AD =35,又BE =1,可得FD =5, 故MP =3,又EC =3,MP ∥FD ∥EC ,故有MP 綊EC , 故四边形MPC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P ∥ME , 又ME ⊂平面ABEF ,CP ⊄平面ABEF , 故有CP ∥平面ABEF .。
高中数学面面平行教案
高中数学面面平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相关定理;
3.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平行线的定义;
2. 平行线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交错内角等;
3. 平行线的判定及相关定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判定平行线及如何利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关于平行线的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检查与反馈(5分钟)
下节课开始前,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给予反馈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案、讲义;
2. 平行线的相关图形、实物模型等;
3. 作业册及答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平行线性质,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第四节平行关系教师文档教案文
第四节平行关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1页[基础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因为l∥a,aα,lα,所以l∥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因为l∥α,lβ,α∩β=b,所以l∥b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因为a∥β,b∥β,a∩b=P,aα,bα,所以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因为α∥β,α∩γ=a,β∩γ=b,所以a∥b1.判定定理序号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错误!⇒α∥β判定定理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错误!⇒α∥γ2.性质定理序号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α∥β且aα⇒a∥β性质定理3如果两个平行平面中有一个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个平面也垂直于这条直线α∥β且l⊥α⇒l⊥β3。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解决平行关系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正好相反.在实际应用中,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一般要相互结合,灵活运用.[四基自测]1.(易错点:线面平行的性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B.若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D.若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b,a∥α,bα,则b∥α答案:D2.(基础点:线面平行的判定)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C3.(基础点: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在正方体ABCD。
第九章立体几何第52课 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
第52 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
一.要点梳理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二.精讲精练
例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
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_______.例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1,BC1上的点,且B1E
=C1F,求证:
(1)EF∥平面ABCD;
(2)平面AD1C∥平面A1BC1.
2.习题精练
(1)已知直线a∥b,且a与平面α相交,那么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必相交B.平行或在平面内 C.相交或平行 D.相交或在平面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B.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 ∥α
C.若直线a∥b,b⊂平面α,则a∥αD.若直线a∥b,b⊂平面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3)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 .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
(4)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a,b,a⊂α,b⊂β,且a∥b,则α与β的关系是( ) 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垂直
三.课时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试牛刀: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 )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________
总结: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先直观判断平面内是否已有,
有没有可能平行?在什么条件下平行?
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
常结合起来使用,并常利用下面的关系: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时,应寻找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有时为了得到交线需作出辅助平面.
1.以下说法(其中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
① 若a∥b,b⊂α,则a∥α;②若a∥α,b∥α,则a∥
③若a∥b,b∥α,则a∥α;④若a∥α,b⊂α,则a∥
2.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A1的中点,F为BB1的中点,与
.
AP=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