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

合集下载

余元昌瓷器拍卖成交记录

余元昌瓷器拍卖成交记录

余元昌瓷器拍卖成交记录摘要:I.引言A.介绍余元昌瓷器B.介绍瓷器拍卖成交记录II.余元昌瓷器拍卖成交记录A.2018 年拍卖会1.拍卖品名称: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大盘2.拍卖价格:3,000,000 元B.2019 年拍卖会1.拍卖品名称:粉彩花卉纹盘2.拍卖价格:2,500,000 元C.2020 年拍卖会1.拍卖品名称:珐琅彩山水纹瓶2.拍卖价格:4,000,000 元III.余元昌瓷器的特点A.工艺精湛B.画风独特C.历史悠久IV.余元昌瓷器拍卖市场的分析A.市场需求B.拍卖行情C.未来趋势V.结论A.总结余元昌瓷器拍卖成交记录B.分析余元昌瓷器在拍卖市场的地位和价值正文:余元昌瓷器,作为我国瓷器行业的佼佼者,一直备受藏家和瓷器爱好者的青睐。

近年来,余元昌瓷器的拍卖成交记录也屡创新高,成为了拍卖市场的一大亮点。

在2018 年的拍卖会上,一件名为“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大盘”的余元昌瓷器以3,000,000 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了当场的焦点。

这件大盘采用了青花釉里红的技术,绘制出海浪和龙纹的图案,色彩鲜艳,画面生动。

拍卖专家表示,这件瓷器代表了余元昌瓷器的高超工艺水平,其拍卖价格也反映了市场对高品质瓷器的追求。

2019 年的拍卖会上,一件“粉彩花卉纹盘”以2,500,000 元的价格成交。

这件瓷盘采用了粉彩技法,绘制出精美的花卉图案,色彩丰富,画面细腻。

专家表示,这件瓷器展现了余元昌瓷器的独特画风,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目光。

在2020 年的拍卖会上,一件“珐琅彩山水纹瓶”以4,000,000 元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了余元昌瓷器的拍卖纪录。

这件瓷瓶采用了珐琅彩技法,绘制出优美的山水画面,色彩层次丰富,画面立体感强。

专家认为,这件瓷器是余元昌瓷器工艺的集大成之作,其拍卖价格也反映了市场对余元昌瓷器的认可和期待。

余元昌瓷器的特点在于其工艺精湛、画风独特、历史悠久。

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余元昌瓷器在拍卖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了藏家和瓷器爱好者的心头好。

陶瓷的装饰纹样—— 海水龙纹

陶瓷的装饰纹样—— 海水龙纹

陶瓷的装饰纹样——海水龙纹
是一种典型的龙纹,以龙与海水组成,故名。

表现龙游在海水中。

北宋越窑青瓷碗上刻划海水龙纹为典型纹饰。

元、明、清瓷器上海水龙纹很多,有单龙、双龙、四龙乃至九龙,穿游腾跃于海水之间,多用绘画方法表现,也有用彩绘结合划花的手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扁瓶,海水以青花描画,白龙则用刻划技法表现。

白龙在碧涛中翻滚腾游,分外矫健。

成化斗彩海水龙纹盖罐,黄色蛟龙行驰在碧波中。

清乾隆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彩绘与刻花并用,红色海水间白龙邀游,更是精彩离奇。

元青花浮雕海水龙纹
元青花浮雕海水龙纹
宣德青花海水龙纹扁瓶
康熙釉里红海水云龙纹水盂
光绪官窑青花留白海水飞龙纹。

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

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

AppreciatION 鉴赏编辑|薛续友1964年一个貌似普通的日子,原保定市建筑公司在永华南路小学进行一项普通的建筑施工——挖地基。

然而,当地基挖到一米来深的时候,一件不太普通的事情发生了:1个工人一铲子下去,一个竖穴出现了,工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随后,经过考古人员专业清理,这个并非墓葬的竖穴内共出土瓷器11件。

其中青花瓷6件: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一对、八棱青花玉壶春瓶1件、八棱青花执壶1件。

其他瓷器5件:菱花口白釉龙纹盘1件、菱花口瓜棱白釉酒杯1件,还有宝石蓝釉加金彩匜、宝石蓝釉加金彩酒杯、宝石蓝釉加金彩盘各1件。

除此之外还有绿松石山子2件、彩绘玻璃瓶1件、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雷 静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AppreciatION 鉴赏玉片数十片,等等。

此次发现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两次发现。

但1964年保定元代窖藏文物的出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为国内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开创性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瓷器所用钴料习惯上按来源分为进口料和国产料。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钴料中铁和猛的含量不同:进口料俗称为苏麻离青,这种料的特征是低锰高铁,用这种料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较浓艳青翠,料浓处可以看到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通常被称为铁锈斑,用这种进口料烧制的元青花一般我们称其为“至正型元青花”;而国产料的特征是低铁高锰,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比较灰暗、浅淡,也没有进口料那种铁锈斑的特点,这种料烧成的元青花我们称其为“延祐型元青花”。

保定窖藏出土的这批元青花瓷器处处透着至正型元青花的特点,色泽艳丽,绘图工艺精细,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锈斑。

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现就保定窖藏出土的这几件元青花涉及的器形及纹饰做一简述。

明宣德青花龙纹造型探微____

明宣德青花龙纹造型探微____

一、统治者的审美观对龙纹造型的推动作用宣德年间,正是明王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在位,在朱瞻基在位的九年中,明代的政治清明,内外局势平稳,是明代国力较为强大的时期。

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

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德时期的龙纹造型受到永乐时期的部分影响,但是,如果说永乐时期的龙纹造型还有一定的元代遗风,但龙的形体已经比元代粗壮,龙张嘴有胡无须,有角有发,颈部也比元代短粗,龙尾由元代的鱼尾变成蛇尾。

龙身多绘鱼鳞,没有元代横、竖交叉如席纹的画法。

而到了宣德朝,基本已经跟元代龙的形象没有什么关联了,发展出了独特的龙纹形象,龙纹比永乐时期更加粗壮。

闭嘴或张嘴,有胡有须有角,头发长而向上飘起,腿发从三条变为一缕,龙多三爪。

宣德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宣德青花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是我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有“宣德青花尤为贵”之说。

由于皇帝的偏爱,朝野竟相追捧,青花瓷器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而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和图腾,龙纹的造型也越发显得具有皇室威严,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国力充沛和帝王自身艺术造诣的大背景影响下,才使得宣德时代的龙纹造型不仅摆脱了元代的影响并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新风格。

二、宣德青花龙纹重要地位的产生原因宣德时期青花的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龙型题材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官窑出品的青花器物都以龙纹造型的居多。

传世品中龙型纹饰多达10余种,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

那么,为何在宣德时期会出现如此众多的龙型题材的青花瓷呢?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虽短却政治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富足。

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

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

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一、枢府瓷:1、“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

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两权,号为“二府”。

元代仍延用这个制度。

元代军事为重。

“枢府”的权位更高,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也就是元代的官窑器。

2、枢府瓷的特征:(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

典型枢府瓷釉应是失透的,但在传世或出土的器物中,虽具备胎较厚而釉又失透,然而非卵白色而是青白色。

这类器物是青白釉过渡卵白釉的中间阶段。

(3)、枢府瓷器型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

最典型的枢府瓷以碗为小底足。

这类小足的足径,一般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

而到了明代,枢府瓷继续在烧,但底足变大,这一点尤为重要,鉴别的不要弄混。

(馆藏模印凤纹龙柄枢府釉壶)(4)、枢府器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

(5)、枢府瓷中的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钉突起。

(6)、枢府瓷图案纹饰主要为印花,图案纹饰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云雀、孔雀、牡丹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印花图案浑圆而不太清晰。

(印花缠枝莲纹)(枢府龙纹砚洗)(枢府龙纹砚洗,盖上的龙纹十分精致)(7)、枢府瓷的铭文以“枢府”两字最为典型,一般都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枢”和“府”两字分别在相对的位置。

除“枢府”字样外,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铭文。

(鱼藻纹盘局部,左上角“府”和右下角“枢”字很清晰)(枢府铭文鱼藻纹盘)二、元代青花瓷1、青花瓷的器形: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钵、盒、水滴、豆形洗、高足碗、盏托等。

其中以大件器为多。

最常见的有玉壶春瓶、梅瓶、大罐、盘、碗等。

玉壶春瓶梅瓶罐青花碗青花盘扁瓶蒜头瓶执壶高足碗2、青花瓷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较为厚重,从器底和断面可清楚地观察到胎质不如明、清瓷胎细腻洁白,略显粗松,并有细小气孔。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明三代”官窑瓷器之永乐篇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明三代”官窑瓷器之永乐篇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明三代”官窑瓷器之永乐篇明初青花一说就是永宣,按照一般人的思路,都会认为永宣是父子关系,永乐宣德嘛。

实际上,永宣是祖孙关系,中间还有一个洪熙。

宣德的父亲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年号洪熙,因为时间短暂,所以一般不学历史的人很容易忽略这段。

一般的说法是"永宣不分",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非常接近,尤其不带年款的,不是专家分不清楚,看着都差不多。

白釉梅瓶口径6.3厘米足径15.8厘米高33.9厘米1983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明永乐(1403 1424)翻唇小口,颈短而细,圈足极规整,足微外撇,通体无纹饰,除底部外,瓶内外满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宋、元梅瓶有高瘦矮胖两种,永乐甜白釉梅瓶仅见肥胖的一种。

传世品中,日本安宅收藏的书有“内府”青花字者造型与此相近。

公元1402年,靖难之变告捷,明成祖朱棣从其侄建文帝手中夺得政权,永乐统治22年,海内太平,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安定的,尽管他的手段比较极端。

他办了很多大事,我们来看看他办了哪些大事。

红釉梅瓶口径6.8厘米足径16厘米高33.9厘米2003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明永乐(1403 1424)唇口,束颈,丰肩,浅隐圈足,涩底。

外满施红釉,釉色偏深,呈暗红色。

内施白釉。

第一,建故宫。

我们今天之所以还有这么辉煌的故宫存在,是因为有永乐皇帝。

永乐五年开始建故宫,到永乐十八年建完,用了13年的时间。

故宫的皇宫建设是世界最大的皇宫群,用这么短暂的时间能够把它建成确实是一个奇迹。

第二,编纂《永乐大典》。

"盛世修典",这是有讲的。

《永乐大典》不是我们一般意义想象的编纂一本书,它是一个倾国家之力,集所有的文人雅士的能力编纂的这样一本大书。

《永乐大典》有多少卷呢?有22937卷。

我们知道后来《永乐大典》不停地在遗失,被焚毁,但还是保留下来了很多。

这是他做的第二件大事。

第三,迁都。

他迁都有很多原因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永乐怎么想的。

简论青花釉里红

简论青花釉里红

简论青花釉里红摘要:本文以证据说话,以实物形式展现了明永、宣青花釉里红的绚丽风采,从而证明青花釉里红自元代创烧,经明初洪武朝大力发展,至明永、宣朝已然完全成熟,其工艺水准已经达到历史巅峰而为后世难以逾越。

关键词:明代青花釉里红历史地位玉壶春瓶纵现中国古代釉下彩瓷,从数量上看,青花瓷无疑是最大宗,釉里红次之,青花釉里红又次之;从制作工艺看,青花釉里红制作难度最大,釉里红次之,青花瓷制作难度相对较小。

从出现的时间顺序看,青花瓷出现最早,可上溯至唐代;釉里红创烧于宋,勃兴流行于元;青花釉里缸则出现于元代。

因此,无论从传世数量、工艺难度、创烧时间以及装饰效果看,青花釉里红的技术含量最高,相较于青花的淡雅、釉里红的热烈,青花釉里红则兼具二者之美,形成青红相间、冷暖相对、动静相宜的审美特征,弥足珍贵。

一、青花釉里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原因蒙古族入主中原和元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界定为异族入侵和外来政权,元王朝的统治在政治上是极其残暴和黑暗的,在文化上与正统的汉文化即儒家文化时刻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

正所谓“政教之旨趣既殊,人民之心理亦变,其影响于艺术也,顿成特殊之现象。

”这是一种历史的悖论,正如中世纪的欧洲,当政治上处于极其残暴和黑暗时期,在科学、文化、艺术以至工艺上往往极富创造性,元代正是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为什么青花釉里红会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元代呢?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元代统治者的重商主义传统,是催生青花釉里红的社会原因。

蒙古人在未取南宋时,早有西域回回商人出入于北方之朝廷。

及平江南,提举福建泉州市舶司擅番舶之利三十年之蒲寿庚(本阿刺伯种人)杀宋宗室以泉州降元。

故元主虽以游牧民族开国,亦甚知海上通商之利益。

至元十四年,南北统一,即立泉州等处市舶司。

据元典章记“……至元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奏过事内一件:……”咱每这田地无用的伞、磨合罗、磁器、家事、帘子,这般与了,博换他每中用的物件来……”可见,当时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大宗贸易货物即包括磁器。

梅瓶

梅瓶


梅瓶用途——陈设观赏
•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 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区出土了大量 的梅瓶便是明证。这些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 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 梅瓶多为传世品,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清代梅瓶
• 清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型发展,有的向瘦长型发展,胎体 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而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有所下 降。梅瓶花纹比较多样,但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清康熙青花龙纹瓶
• 清康熙青花龙纹瓶,瓶口微撇,短颈,圆肩, 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 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 代,盛行在宋代。在宋朝,汉族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 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 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 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 最为精湛。
唐白釉梅瓶
• 高42.5cm,口径9cm,底径17.5cm。梅瓶 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平 底实足。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 光洁,无任何杂质,玻璃质感较强,透 明度较高,釉面上布满均匀细碎的开片 纹。
宋代梅瓶
• 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时期梅瓶也叫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 瓶.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金代惠州 藏家默斋主人吕公志强藏品定窑梅瓶、南宋梅瓶: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
梅瓶由来
• 最初的陶瓷器皿,是单纯模仿自然形体而成,比如模仿瓜型和葫芦型等等。而后才 逐渐依据不同器物的使用功能和制作者的审美意识,来进行独立设计和梅瓶制作, 由低级到高级,由巧的遇合再到熟练的掌握,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启发,总结出规律 制订好程式。梅瓶和其他一些陶瓷器皿,大体上是这样进化而来的。 最初梅瓶是装酒的容器。梅瓶很美,但贮酒仍是它首要的实用功能。 为了盛酒多,又不失“窈窕淑女”之美姿,制瓷艺人把它最大的直径往上提高,这 样加大了盛酒的容量,又不失瓶体优美的形象。梅瓶上部重大,下部窄细。这样重 心较高,日常使用时容易倾倒。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制作者在成型时,往往巧妙地 将瓶体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搬动时,梅瓶形 体适合捧在怀里,和置放在安定架上。美酒美器,让人喜闻乐见。由于梅瓶有很高 的审美价值,后来人们不再拿它来装酒,而是摆设在家中,供人欣赏。由此可知, 陈设瓷(美术瓷)是由日用瓷发展而来的。

青花瓷器那一抹红“釉里红”

青花瓷器那一抹红“釉里红”

青花瓷器那一抹红“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他是由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创造的,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

釉里红颜料只有涂布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因此它不能产生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

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捌,捌玖,壹,捌,伍柒,贰,叁,郑女士.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

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

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

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

清乾隆御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大天球瓶瓶直颈粗壮,腹部浑圆,圈足。

口沿绘海水纹,外壁以青花、釉里红绘云龙出海,足胫部绘海浪翻滚。

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颈及腹部通体满绘云龙图案,青花绘云气翻卷,汹涌澎湃;釉里红绘一苍龙于云气中腾跃,口齿怒张,须发披散,气势磅礡,右前爪前伸追逐前方的火珠,肌肉鼓胀,龙爪为三趾,皆锋利尖锐,气势撼人。

其身形于云气中时隐时现,将飞龙在天的灵动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艺术表现力,明显受到南宋陈容的绘画风格影响,见墨龙图、九龙图(图九)。

明朝龙纹之特色均可多于本器:三爪,扁鼻,怒目圆瞪,鬃毛秀密,龙角煊赫。

此瓶借鉴清代顺治时期经常使用的「龙身在云中三现」的表现形式,龙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云遮掩,故称「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

卷云纹刻划细致,画面写实。

青花发色幽蓝,沈静典雅,矾红彩亮丽纯正,色彩对比和谐悦目。

画艺高超,将祥云间腾跃的巨龙描绘得极为威武生动,充分地体现了飞龙在天的皇家威仪。

本品所绘苍龙气势万千,飞腾于海面云气之间,红蓝辉映,成功的将宋人绘画技法与瓷绘这一新的艺术载体结合起来,令观者不无赞叹不已。

前文已提及,本品所绘云龙纹样为自陈容墨龙图而来,气韵生动,锋利的三趾龙爪尤为引人注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式龙纹常见于唐、宋、元工艺美术,清代则极为罕见,此时官窑几乎都为模式化的五爪龙,考其缘由,当时本品以陈容画作为粉本,是一件独特的「画意」御瓷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三果玉壶春清代官窑慕古之风,始于康熙,盛于雍正。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龙是华夏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

传说中的龙是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

随后,演变成为皇权象征,以致于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

一、元代:各种陶瓷器上都多见龙纹,尤以青花瓷上的龙纹最典型生动、时代特征最强。

元代龙泉青瓷龙塑,四肢与躯干同粗,不生背鳍(其)。

元龙泉窑青瓷印云龙纹,龙角无分杈,龙鳞为单个的突出点组成,爪长而尖稍弯。

元代景德镇青花龙纹:形体细长似蛇,头瘦、上颚尖、细颈、长躯,背有尖的齿形鳍脊,斜方鳞;细长腿、以三爪居多,爪细长锐利,尾部细,作火焰状,肘毛形如飘带,圆目有神,发疏向后或向上前方飘拂,双鹿角细长尖部上钩,背有尖的齿形鳍脊,长而较密,有的鳍齿一长一短,大腿和小腿表现的明显。

二、明代:龙纹为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纹饰,身体粗状,猪嘴(下颚比上颚长些),龙须上卷,鱼鳞,五爪多。

这是总的特征,各时期,又多少还有些差别;明末,龙画得更为草率,线条凌乱,色彩浅淡,填涂粗糙。

崇祯时的正面龙,形似老人,毫无生气与威严,反映出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微残了。

永乐、宣德龙纹:猪嘴,颈部略细,龙躯粗壮,龙首上颚唇高突起,下颔突出,鼻子向上翻起,张目吐舌,五束长发向后上作波浪状飞起,身躯修长,四足壮硕。

龙爪呈轮盘式张伸,肘毛长飘拂,形神凝重威严。

爪有三、四、五爪之分:三爪龙,爪向后;五爪龙,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五爪爪尖成带状圆排列。

弘治:龙的两眼平视。

多为五爪。

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正德龙纹: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龙头扁长,脖细身粗,龙的鬃发呈三角形,倒竖在头顶,嘴巴如灯,一前一后地并排一条水平线上。

五爪短粗有力,作轮式撑张。

嘉靖:龙多绘双翅,飞舞盘旋,鬓发竖立,姿态凶猛。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玉斋博物馆 2019-06-16 17:29:42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

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抚掌四海称为龙御天下。

龙,象征至高无上。

建筑舟车、锦绣衣袍、御用宝座,一概以“龙”相饰。

御用瓷器是皇家最为重要的典礼、生活、装饰用器之一,因此在瓷器器型、纹饰、釉色等方面,时常受到帝王直接影响。

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高12厘米,口径26.5厘米,足径12厘米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

通体青花装饰。

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

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

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

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

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

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

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

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

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

清代有仿制品。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高45.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14.5厘米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

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黄地红彩二龙赶珠纹碗高7.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6.4厘米碗撇口,弧壁,圈足。

内施白釉,外壁黄地红彩双龙纹装饰。

红彩呈枣皮红色。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式(百鸟朝阳)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清乾隆松石绿釉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花口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壶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蒜头瓶清乾隆粉彩花碟如意耳葫芦尊清乾隆粉彩九桃大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清乾隆粉彩皮球花罐清乾隆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如意耳大扁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蝠耳大扁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明万历彩绘双龙纹双耳罐明永乐青花开光如意莲纹执壶清嘉庆蓝地黄彩云龙贲巴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婴戏图罐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清乾隆金瓯永固杯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清乾隆窑变双耳菊瓣尊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窑变釉弦纹瓶,高25.3cm,口径7cm,足径11.7cm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清乾隆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通高5.8cm,腹径4cm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清乾隆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清乾隆厂官釉牺耳尊高51cm,口横径24.5cm,口纵径19cm,足横径26.7cm,足纵径21cm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通高33.1cm,口径14.9cm清康熙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清光绪绿地粉彩公道杯通高6cm,口径12cm清光绪粉彩江山万代纹碗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同治红地描金喜字碗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清乾隆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光绪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碗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清雍正黄地绿彩云蝠纹碗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清嘉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高21.3cm,口径5.2cm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高32.8cm,口径10.2—7.9cm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高13.5cm,口径15.9cm×9.9cm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cm,面径31cm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清乾隆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清康熙天蓝釉花觚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淡黄釉瓶,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高22cm清乾隆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高18.3cm,口径2.3cm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纹大罐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四)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林梅村:仁宗型元青花

林梅村:仁宗型元青花

仁宗型青花——兼论元青花分期问题内容提要元青花不仅是中国与中东伊斯兰世界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且也是元朝皇家艺术的典范之一。

然而,元青花起源问题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我们最近从《元史》中发现,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元代窖藏瓷器可能是元仁宗赏赐三朝元老张珪的宫廷酒器。

本文将从考古和艺术角度进一步论证这批元青花烧造于元仁宗时期。

我们还以保定出土元青花和景德镇考古新发现为依据,从泰国、印度、伊朗、土耳其和国内藏品中分辩出一组“仁宗型青花”,计有:八方铺首松竹梅卷草纹罐、火炬纹小碗、寿字款小碗、寿字款飞凤纹高足杯、月梅纹高足杯、蓝地白花仰莲杂宝花卉锦地纹大盘、锦地莲池纹大盘、缠枝卷心菊花莲池纹大盘、八方开光飞凤卷草纹梅瓶、八方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八方双龙耳麒麟飞凤卷草纹罐、缠枝莲纹如意头卷草纹大盘、海涛如意头卷草纹大盘、海涛如意头卷草双凤纹大盘、八方卷草纹葫芦瓶、八方缠枝牡丹纹罐、宝相花十字杵海碗、杂宝海水如意头卷草纹大盘等。

这批“仁宗型青花”瓷器以实物资料展示了元朝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东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关键词:元代中外文化交流仁宗型青花元青花分期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波普(J.A. Pope)对土耳其托普卡比王宫(Topkapi Palace)和伊朗阿尔德比勒灵庙(Ardebil Shrine)收藏的古代青花瓷进行断代研究,开启了元青花科学研究的序幕。

他以伦敦大维德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所藏至正十一年(1351)款元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1首次将两大收藏地的一部分青花瓷断在14世纪,称作“至正型青花”。

2关于元青花的起源,北京故宫博物院冯先铭认为始于元代,景德镇青花的技术来源自吉州窑釉下彩绘,一种情况是南宋末吉州窑停烧,窑工来到景德镇,另一种可能是永和镇的画工来到景德镇,而吉州窑的技术又源自北宋末年磁州窑窑工南下。

3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前所长刘新园则认为浮梁磁局画工来源于磁州窑,并指出至正型青花(伊朗型)烧造时间上限为1325年,即饶州总管段廷珪董陶期间由浮梁磁局烧造,下限为1352年,即红巾军攻克浮梁那一年。

各朝代梅瓶的特征鉴赏以及梅瓶的演变史

各朝代梅瓶的特征鉴赏以及梅瓶的演变史

各朝代梅瓶的特征鉴赏以及梅瓶的演变史梅瓶”在我国古代陶瓷研讨领域中归于单一器型,连续时刻有千余年的历史,一起它也是一种外型俊美、遭到颇多赞誉的器物。

但在如今的我国古陶瓷研讨领域中没有对其来源和外型的演化进程提出系统的观点。

这篇文章意在提出“梅瓶”的北方来源说,并通过宋、辽、金、元、明、清出土和传世的什物进行排比对照,论述它的来源,对其逐步南传的通过进行解说。

与此一起梅瓶的外型也通过不断进化开展进程,直至清代晚期“梅瓶”这个被文人雅士冠予的美誉,才变成大家对这种器物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梅瓶由来“梅瓶”是一种自宋代以来在陶瓷外型方面对比多见的器物。

它以小口、翻唇、短颈、颈肩之间构成近90度的硬折角,瓶腹鼓圆、腹胫瘦长,构成一种身形俊美的外型。

对其美丽的外型,每逢大家谈起时,无不津津有味,赞口不停。

可是恰是这种器物,它的发生是与我国少数民族契丹人丰厚的想象力和日子实习有着密不行分的根由。

契丹民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过着游牧日子。

在《辽史》卷三十二《营卫志》有“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秋冬违寒,春夏消暑,随水草畈,岁以为常。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的记载。

他们原居今内蒙、辽河一带,原以游牧渔猎为生,后因经济开展,“筑城而居”乘五代之乱“浮掠汉人”导致契丹族的内部分解,加之汉族高度封建经济的影响,进入了前期文明期间。

在唐代就与我国北方汉族和公民多有往来,对唐朝有朝贡,也有抵触,到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才又与唐朝康复臣际联络。

唐代末年,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一致各部日渐强壮,于907年即可汗,公元916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民间或称大蕃。

契丹建国之前,唐昭宗天复二年(902)秋,阿保机率领骑兵40万侵入长城以南,在今山西、河北一带掠取汉人95000多人,驼马牛羊不行胜数,都被赶到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南岸,这些人、畜悉数成了契丹的财富。

陶瓷器从它发生的那天起,就变成了与大家日子密不行分的日子用具。

国宝档案2012

国宝档案2012

国宝档案2012 2012-01-02期《国宝档案》南都繁会图卷2012-01-03期《国宝档案》皇都积胜图卷2012-01-04期《国宝档案》明"潘斌"铭青花人物笔筒2012-01-05期《国宝档案》清"海晏河清"瓷尊2012-01-06期《国宝档案》青州北齐思维菩萨像2012-01-07期《国宝档案》明冯起震《雪竹图》2012-01-09期《国宝档案》唐代铜坐龙2012-01-11期《国宝档案》《帝鉴图说》2012-01-12期《国宝档案》金太祖睿陵金丝冠2012-01-13期《国宝档案》万历金酒注2012-01-14期《国宝档案》清雍正斗彩五伦提梁壶2012-01-16期《国宝档案》豆青釉粉彩松竹梅纹竹节式笔筒2012-01-17期《国宝档案》清代傅恒宗祠碑2012-01-18期《国宝档案》明"童子高仕图"克拉克瓷盘2012-01-19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粉彩百鹿尊2012-01-21期《国宝档案》清冷枚《麻姑献寿图》2012-01-24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飞凤舞2012-01-26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盘虎踞2012-01-27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行天下2012-01-28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凤呈祥2012-01-30期《国宝档案》明代"天地全神"年画版2012-01-31期《国宝档案》清海屋添筹插屏2012-02-01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缂丝无量寿尊佛像2012-02-02期《国宝档案》金三彩童子戏狮枕2012-02-03期《国宝档案》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2012-02-04期《国宝档案》唐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2012-02-06期《国宝档案》明宪宗元宵行乐图2012-02-07期《国宝档案》元磁州窑白釉黑花婴戏图罐2012-02-08期《国宝档案》唐彩绘武服陶俑2012-02-09期《国宝档案》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2012-02-10期《国宝档案》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2012-02-11期《国宝档案》明代雪蓑题刻与《草书十二卷》2012-02-13期《国宝档案》清康熙御笔五言唐诗手卷2012-02-14期《国宝档案》清雍正御笔行书对联2012-02-15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御笔《红树山庄图》2012-02-16期《国宝档案》湖北云梦秦简2012-02-17期《国宝档案》湖南里耶秦简2012-02-18期《国宝档案》山东胶州"三里河遗址"古陶器2012-02-20期《国宝档案》辽代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2012-02-21期《国宝档案》金代缠枝芍药纹花口瓶2012-02-22期《国宝档案》元代磁州窑故事枕2012-02-23期《国宝档案》北魏太和石雕佛像2012-02-24期《国宝档案》金代龙纹大瓷盆2012-02-25期《国宝档案》北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2012-02-27期《国宝档案》乾隆御赐养老牌2012-02-29期《国宝档案》明朱鹤五子戏弥勒竹刻2012-03-01期《国宝档案》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2012-03-02期《国宝档案》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12-03-03期《国宝档案》中国龙——神龙出世2012-03-05期《国宝档案》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2012-03-06期《国宝档案》宋李唐《炙艾图》2012-03-07期《国宝档案》唐绿釉参军陶俑2012-03-08期《国宝档案》战国彩漆木雕鸳鸯形盒2012-03-09期《国宝档案》战国彩绘动物纹座屏2012-03-10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飞凤舞2012-03-12期《国宝档案》元代缠枝牡丹纹塔式盖瓶2012-03-13期《国宝档案》清黄地青花跃龙捧寿纹双耳六方瓶2012-03-14期《国宝档案》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2012-03-15期《国宝档案》金代"春水秋山"玉2012-03-16期《国宝档案》金代山水人物故事纹铜镜2012-03-17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飞龙在天2012-03-19期《国宝档案》北齐青釉龙柄鸡首壶2012-03-20期《国宝档案》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瓶2012-03-21期《国宝档案》明天顺民窑青花《踏雪寻梅》罐2012-03-22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玉雕花柄桃皮鞘兔胆腰刀2012-03-23期《国宝档案》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2012-03-26期《国宝档案》"万历年造背八钱"银钱2012-03-27期《国宝档案》元代龙泉窑青釉文殊菩萨像2012-03-28期《国宝档案》元代青白釉水月观音像2012-03-29期《国宝档案》东汉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2012-03-30期《国宝档案》东汉中山王刘畅墓玉座屏2012-03-31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行天下2012-04-02期《国宝档案》李昭道《明皇幸蜀图》2012-04-03期《国宝档案》明戴进《春游晚归图》2012-04-04期《国宝档案》汉青铜玄武砚滴2012-04-05期《国宝档案》战国漆木虎座立凤2012-04-06期《国宝档案》南宋天封塔地宫银殿模型2012-04-07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凤呈祥2012-04-09期《国宝档案》青海柳湾人像彩陶壶2012-04-10期《国宝档案》舞蹈纹彩陶盆2012-04-11期《国宝档案》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2012-04-12期《国宝档案》朱耷《河上花图》2012-04-13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帝《是一是二图轴》2012-04-14期《国宝档案》清冷枚《麻姑献寿图》2012-04-16期《国宝档案》清"札萨克"印2012-04-17期《国宝档案》战国"行气铭"玉饰件2012-04-17期《国宝档案》唐怀安窑青瓷虎枕2012-04-18期《国宝档案》金代铜坐龙2012-04-19期《国宝档案》明董其昌《疏林远岫图》2012-04-20期《国宝档案》单德谟巡视台湾图卷2012-04-21期《国宝档案》青《万国来朝图》2012-04-23期《国宝档案》西周伯矩鬲2012-04-24期《国宝档案》北宋黄鼬鹦鹉壶2012-04-25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紫地粉彩山水人物壁瓶2012-04-2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八徵耄念之宝"玉玺2012-04-27期《国宝档案》清代仿痕都斯坦式白玉菊瓣碗2012-04-28期《国宝档案》北宋定窑白釉龟2012-04-30期《国宝档案》南宋《蚕织图》2012-05-01期《国宝档案》清《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2012-05-02期《国宝档案》金赵霖《昭陵六骏图卷》2012-05-03期《国宝档案》元钱选《花鸟图》2012-05-04期《国宝档案》明代《西游记图册》2012-05-05期《国宝档案》清王致诚《十骏马图册》2012-05-07期《国宝档案》龙山文化鹰攫人面佩2012-05-08期《国宝档案》新朝虎符石匮2012-05-09期《国宝档案》匈奴狼噬牛金牌饰2012-05-10期《国宝档案》唐手书《羯摩经》2012-05-11期《国宝档案》辽陈国公主墓藏珍2012-05-12期《国宝档案》唐代渤海国金佛像2012-05-14期《国宝档案》南宋无名氏《斗浆图》2012-05-15期《国宝档案》元代《瑶池醉归图》2012-05-16期《国宝档案》明龙泉窑青釉孔雀牡丹纹绣墩2012-05-17期《国宝档案》明锦衣卫指挥使牙牌2012-05-18期《国宝档案》唐长沙窑青黄釉獬豸香薰2012-05-19期《国宝档案》漳窑白釉米色划花牡丹纹觚2012-05-21期《国宝档案》宋徽宗《祥龙石图卷》2012-05-22期《国宝档案》明唐寅《溪山渔隐图》2012-05-23期《国宝档案》鹿纹彩陶瓮2012-05-24期《国宝档案》清《陈忠愍公遗像诗卷》2012-05-25期《国宝档案》南宋褐黄釉刻划花碗2012-05-2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白玉贯耳扁瓶2012-05-28期《国宝档案》闽南"侨批"2012-05-29期《国宝档案》德化窑妈祖坐像2012-05-30期《国宝档案》清上官周《浅绛山水图》立轴2012-05-31期《国宝档案》清代翡翠蝈蝈白菜2012-06-01期《国宝档案》南宋李嵩《货郎图》2012-06-02期《国宝档案》唐人宫乐图2012-06-04期《国宝档案》战国龟鱼纹方盘2012-06-05期《国宝档案》清代慈禧美容按摩器2012-06-06期《国宝档案》元代卵白釉印花"王白"款高足碗2012-06-07期《国宝档案》清"成均耆英"匾额2012-06-08期《国宝档案》唐鎏金摩羯纹多曲银碗2012-06-09期《国宝档案》梁启超《赠鹤俦仁兄楷书楹联》2012-06-11期《国宝档案》唐官冲窑镂空盂形钵2012-06-12期《国宝档案》清华侨护照2012-06-13期《国宝档案》明陈白沙《大头虾说》立轴2012-06-14期《国宝档案》新宁铁路《账簿》2012-06-15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淄博春秋车马2012-06-17期《国宝档案》走基层——青州北魏佛头像2012-06-18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溯源漳州瓷的前世2012-06-19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探秘漳州瓷的今生2012-06-20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溯源漳州军饷2012-06-21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族谱中的闽台情缘2012-06-22期《国宝档案》走基层——诏安书画《墨荷轴》2012-06-23期《国宝档案》北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2012-06-25期《国宝档案》明《木美人》油画2012-06-26期《国宝档案》闽台契约文书2012-06-27期《国宝档案》乐律石刻井圈2012-06-28期《国宝档案》清《闽南纪胜十二景》2012-06-29期《国宝档案》开平碉楼建筑图纸2012-06-30期《国宝档案》清嘉庆款石雕蟠龙柱2012-07-02期《国宝档案》宋岭山寺塔2012-07-03期《国宝档案》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2012-07-04期《国宝档案》金代齐国王墓服饰2012-07-06期《国宝档案》商代黄玉璇玑2012-07-06期《国宝档案》清《天后圣母事迹图志册》2012-07-07期《国宝档案》百年国博——青铜之光2012-07-09期《国宝档案》青铜密语2012-07-10期《国宝档案》百年国博——灵秀美玉2012-07-11期《国宝档案》宋鎏金錾花云龙纹银塔2012-07-12期《国宝档案》南宋纱罗对襟女上衣2012-07-13期《国宝档案》南宋葵形剔犀漆奁2012-07-14期《国宝档案》清粉彩童子献宝壶2012-07-16期《国宝档案》陈洪绶《苏武李陵图》2012-07-17期《国宝档案》明董其昌《仿古泥金山水册》2012-07-18期《国宝档案》东汉中山王刘畅墓金器2012-07-20期《国宝档案》明林良《秋树聚禽图》2012-07-21期《国宝档案》明戴进《山高水长图》2012-07-23期《国宝档案》商代双兽耳衔环青铜方罍2012-07-24期《国宝档案》宋寿山石人首蛇身佣2012-07-25期《国宝档案》清咸丰御赐林则徐碑2012-07-26期《国宝档案》徐悲鸿《伯乐相马图》2012-07-27期《国宝档案》特别节目2012-07-28期《国宝档案》特别节目2012-07-30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狂热蹴鞠2012-07-31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捶丸之乐2012-08-01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大唐马球2012-08-02期《国宝档案》清浙江《黄山始信峰图》2012-08-03期《国宝档案》五重宝塔2012-08-04期《国宝档案》特别节目2012-08-06期《国宝档案》清嘉庆广彩人物纹大腕2012-08-07期《国宝档案》清黑漆描金缝纫台2012-08-08期《国宝档案》元《搜山图》2012-08-09期《国宝档案》"梅雀争春"田黄石印章2012-08-10期《国宝档案》林纾《祝寿图》2012-08-11期《国宝档案》清脱胎漆达摩坐像2012-08-13期《国宝档案》明嘉靖通宝纪念币2012-08-14期《国宝档案》云南会泽清代会馆2012-08-15期《国宝档案》清道光木酒海2012-08-1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宸翰"宝玺2012-08-17期《国宝档案》[国宝档案]清青玉活环莲花嵌红宝石洗2012-08-17期《国宝档案》清青玉活环莲花嵌红宝石洗2012-08-18期《国宝档案》明徐渭《群望·诗中堂》2012-08-20期《国宝档案》辽十八盘驿道2012-08-21期《国宝档案》[国宝档案]宋蓝科菊瓣纹扣银小碟2012-08-22期《国宝档案》"碗礁一号"外销瓷器2012-08-22期《国宝档案》宋蓝科菊瓣纹扣银小碟2012-08-23期《国宝档案》中山舰文物2012-08-24期《国宝档案》清沈葆桢楹联2012-08-25期《国宝档案》南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2012-08-27期《国宝档案》宋徽宗赵佶《文会图》2012-08-28期《国宝档案》清画珐琅海棠式花瓶2012-08-29期《国宝档案》南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2012-08-30期《国宝档案》钱维城《西湖三十二景图》2012-08-31期《国宝档案》河北蔚县清代《百工图》壁画2012-09-01期《国宝档案》清代蔚县剪纸孩儿瓷枕2012-09-03期《国宝档案》清《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玻璃画》2012-09-04期《国宝档案》清广州市井风情通草画册2012-09-05期《国宝档案》西汉南越王墓青铜烤炉2012-09-0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掐丝珐琅三足熏炉2012-09-07期《国宝档案》明代剔红博弈图盘2012-09-08期《国宝档案》明"携琴访友图"纹罐2012-09-10期《国宝档案》清"洪武通宝"花钱2012-09-11期《国宝档案》南宋刻本《寒山子诗集》2012-09-12期《国宝档案》北朝皇陵陶俑2012-09-13期《国宝档案》清云南少数民族风俗画2012-09-14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2012-09-15期《国宝档案》明定陵金簪2012-09-17期《国宝档案》清宫廷饰品2012-09-18期《国宝档案》辽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玉器2012-09-19期《国宝档案》宋妙音鸟塑像2012-09-20期《国宝档案》明沈周《杜甫骑驴图》扇面2012-09-21期《国宝档案》清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2012-09-22期《国宝档案》明万历大碌带2012-09-24期《国宝档案》明定陵皇后凤冠2012-09-25期《国宝档案》明定陵玉酒器2012-09-26期《国宝档案》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2012-09-27期《国宝档案》泰山三宝之黄釉青花葫芦瓶2012-09-28期《国宝档案》明清宫廷菊纹瓷器2012-09-29期《国宝档案》唐八瓣菱花形月宫镜2012-10-01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元代铜壶滴漏2012-10-02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清代七政仪2012-10-03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汉代环保灯具2012-10-04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日升昌汇票2012-10-05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战国青铜汲酒器2012-10-06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战国青铜冰鉴2012-10-08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中医针灸铜人2012-10-10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东汉陶船模型2012-10-11期《国宝档案》清纸面人物纹外销样板扇2012-10-12期《国宝档案》清石湾窑陶塑2012-10-13期《国宝档案》清画珐琅人物纹双耳瓶2012-10-15期《国宝档案》元黑漆嵌钿人物纹盒2012-10-16期《国宝档案》清代颜色釉瓷器2012-10-17期《国宝档案》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2012-10-18期《国宝档案》清广绣花鸟挂屏2012-10-19期《国宝档案》清紫檀嵌珐琅楼船2012-10-20期《国宝档案》清广州"江城风情图"封檐板2012-10-22期《国宝档案》临安吴越国秘色瓷2012-10-23期《国宝档案》清兰竹图2012-10-24期《国宝档案》明万历《道藏》2012-10-25期《国宝档案》泰安岱庙北宋吉祥缸2012-10-2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进献泰山祭器2012-10-27期《国宝档案》清乾隆进献泰山祭器2012-10-28期《国宝档案》清康熙御笔《台省箴》2012-10-29期《国宝档案》明拔步床2012-10-30期《国宝档案》明代《刘基画像》2012-10-30期《国宝档案》清五福临门青田石雕璧饰2012-10-31期《国宝档案》明"光风霁月"青田石印章2012-11-02期《国宝档案》金娃娃擎荷枕2012-11-03期《国宝档案》北宋磁州窑《枕赋》枕2012-11-06期《国宝档案》山西高平炎帝古碑2012-11-08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明掐丝珐琅双陆棋盘2012-11-09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清釉下五彩瓷器2012-11-11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汉青铜透光镜2012-11-12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赏戏听音话戏楼2012-11-13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清玑衡抚辰仪2012-11-14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清天体仪2012-11-15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明简仪2012-11-16期《国宝档案》进士题名碑2012-11-17期《国宝档案》清莲座虎形木敔2012-11-19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石鼓2012-11-20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石经2012-11-21期《国宝档案》清"辟雍"匾额2012-11-22期《国宝档案》法式座架执壶2012-11-23期《国宝档案》清堂·吉诃德及侍者图盘2012-11-24期《国宝档案》明定陵青花龙纹大缸2012-11-26期《国宝档案》明黄地紫彩人物故事纹花瓢2012-11-27期《国宝档案》清担当《高士图轴》2012-11-28期《国宝档案》唐颜真卿书《郭虚已墓志铭》2012-11-29期《国宝档案》清青花唐英题记烛台2012-11-30期《国宝档案》元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2012-12-01期《国宝档案》清青花英国纹章纹餐盘2012-12-03期《国宝档案》唐三彩莲花灯2012-12-04期《国宝档案》东汉石辟邪2012-12-05期《国宝档案》唐彩绘驯马陶俑2012-12-06期《国宝档案》北京孔庙大成殿匾额2012-12-07期《国宝档案》西汉鎏金八人乐舞扣饰2012-12-08期《国宝档案》西汉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2012-12-10期《国宝档案》宋西山行旅图轴2012-12-11期《国宝档案》清《普洱府图说》2012-12-12期《国宝档案》宋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2012-12-13期《国宝档案》唐蓝釉双龙瓶2012-12-14期《国宝档案》东汉彩绘百花灯2012-12-15期《国宝档案》清东方博士图瓷盘2012-12-17期《国宝档案》北宋汝窑青釉长颈瓶2012-12-18期《国宝档案》唐洛阳仕女俑2012-12-19期《国宝档案》西周叔牝方彝2012-12-20期《国宝档案》北魏泥塑佛面像2012-12-21期《国宝档案》元《剡溪访戴图轴》2012-12-22期《国宝档案》明木雕贴金窗花2012-12-24期《国宝档案》太和殿髹金漆楠木宝座2012-12-25期《国宝档案》宋修内司玉器2012-12-26期《国宝档案》西汉南越王承露盘高足杯2012-12-27期《国宝档案》西汉南越国角形玉杯2012-12-28期《国宝档案》春秋吴王光剑。

中国瓷器纹饰大全

中国瓷器纹饰大全

鹿纹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

鹿与禄同音,所以也是官“禄”的象征。

定瓷双鹿盘,盘面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

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极秀美生动。

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

青花松鹿纹花瓶花鸟纹花鸟纹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

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

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 充满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机。

其余,小鸟琢果、鹊噪枝头,以及双系瓶上的草花飞燕等等,都各具特色。

面师们抓住了瞬间的动态,意到笔随,情景交融,颇为佳作。

五彩花鸟纹盘鱼藻纹“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

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

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

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

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青花鱼藻纹大罐缠枝纹明代或称为“转枝”,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

它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或用以填充装饰面。

有的还转变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形式。

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技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所占比重最大、用途最广。

它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既适合陶工们挥洒自如的用笔,又利于大量生产。

青花缠枝纹大盘牡丹纹牡丹,自唐以来,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并把它作为装饰题材广泛应用在各种工艺品上。

宋瓷中的瓶、罐、盘、盆、缸、枕等器物上均有构图多样的牡丹纹。

或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或花朵环抱,或一枝独放……。

工匠们因器施画,千姿百态,极尽其华丽妖娆之美。

《中国陶瓷史》课件——23.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中国陶瓷史》课件——23.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元代釉里红的难能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铜红原料在烧成过程中极不稳定,窑内气氛稍有改变,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元代
1 釉里红瓷器中很少见有鲜红艳丽的色调,而多有变赭发黑或晕散的缺陷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而且不易做出浓淡相间,色阶清晰的画面。 瓷

3
我国用铜着色的陶瓷器,元代景德镇的窑工们能够在还原气氛中,把极难控制的 铜红釉制成彩料绘画图案,这不能不说是又一次技术上的革新。
谢谢观看
艳台元梅故
丽出代纹宫
,土釉瓶博
是的里一物
一釉红件院

件里的,现

难红优此藏
得玉秀器元

的壶作红代

珍春品色釉

品瓶。透里
。,北亮红
红京,松
色丰为竹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为元代首创的一种装饰技法,称为“青花加紫”或“青 花釉里红”,它是釉里红中的珍品,传世稀少。


1964年在保定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盖罐,器形硕大圆润, 陶
保存完好,彩、釉皆精,红色的热烈奔放和蓝色的明艳淡雅 瓷 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为元代不多的青花 史 釉里红作品中难得的上品,极为珍贵。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是以铜为
用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纹样后,罩
着色剂烧制而成
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的白地红花的釉
使釉下呈现出红色花纹,因在釉里呈红

下彩瓷,其做法

唐宋元明清瓷器简介

唐宋元明清瓷器简介

釉里红缠枝牡 元
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
扁壶 清乾隆
釉里红云龙纹罐 明永乐 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水盂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缠枝夔龙抱月瓶 清 雍正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蕃莲 纹双龙耳壶 清雍正
釉里红凤戏牡丹象耳方瓶 清乾隆
釉 里 红 双 凤 牡 丹 纹 梅 瓶 清 乾 隆
一:唐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陶 瓷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唐代陶瓷生产是在隋 代的基础上蓬勃发展。由于对外经济贸易发达, 唐代货币流通量巨大,政府禁用生活用品用铜 铸造,因此,铜质生活用品逐渐被陶瓷代替。 另一个原因是唐代盛行饮茶和斗茶,于是对茶 具的要求就非常高,从而也促进了唐代陶瓷生
艺术特点
宋瓷工艺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三大类
耀州窑
耀州窑系是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 代表,包括周边的陈炉镇、立地坡、上 店及玉华宫等窑口。耀州窑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唐代,到明代正德时期还在生产。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手工拉坯、 修坯,以最早雕花、刻花、划花、贴花、 印花为擅长。
磁州窑
元 代 颜 色 釉
明 代 颜 色 釉
清 代 颜 色 釉
素三彩—明清
素三彩瓷器简称三彩瓷,是瓷器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 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 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 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 刻划好的纹样内, 再经低温烧成。 因色彩中没有 红彩,故名 “素三彩”。
明 代 素 三 彩
汝 窑 莲 花 式 温 碗
汝窑三足樽 汝窑盘
古香古色雅宜心, 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 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 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 满盘琥珀为生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
【类别】瓷器
【尺寸】口径:9.4cm 高:66.8cm 底径:21.3cm 重:12.94kg
青花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

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

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白釉底色纯净洁白,玉质感强烈;青花发色纯正,铜红色里点点苔绿,十分自然;海水纹线条老练流畅,层次丰富;龙的造型生动,见首不见尾,鳞纹尤显功力,起笔浓运笔淡,似有弹性由于工艺的成熟,青花和釉里红在瓷器上使用蓝色和红色交映,画面更完整,表现力大大增强,主次分明,装饰性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