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DB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on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送审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材料要求 (2)

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

4.2 水泥 (2)

4.3 新掺集料 (2)

4.4 水 (2)

5 施工工艺 (3)

5.1 施工流程 (3)

5.2 一般规定 (3)

5.3 施工前准备 (3)

5.4 试验段施工 (4)

5.5 铣刨拌和 (5)

5.6 碾压整形 (5)

5.7 接缝处理 (6)

5.8 养生 (6)

5.9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

6 施工质量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9)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DBXX/XXXX-XXXX)条文说明 (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管理局、江西省公路学会、宜春市公路管理局、新余市公路管理局、九江市公路管理局、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文、熊洪滨、冯义卿、陈翔、黄结友、凌云志、何祖林、郑磊、孔练军、廖根保、敖国云、蔡寻泉、范秋华、颜义、涂青峰、江文杰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引言

截止2016年底,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基本建成6000公里,国省干线一、二级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随着我省干线公路网的规划完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扩)建、大(中)修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在沥青路面维修中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而且破坏周围环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大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将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应用于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变废为宝,可以避免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减少道路对建设材料的需求,降低筑路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等旧路面材料加以循环再利用,采用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再生稳定后的材料接近于半刚性材料,用来铺筑道路的底基层或基层。因此,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适用于国省干线的大(中)修或改(扩)建工程。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函告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中大道1426号,联系电话:0791- 86243850,邮编:330038),以便修订时研用。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管理。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大(中)修和改(扩)建工程中采用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的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采用专用设备(如铣刨机或就地冷再生机)将旧沥青路面铣刨、破碎所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2

沥青路面冷再生asphalt pavement cold recycling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处理,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必要时)、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必要时)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

3.3

水泥就地冷再生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采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铣刨、破碎,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必要时)、作为再生结合料的水泥和水,在常温下进行拌和、摊铺和碾压,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4

冷再生混合料cold recycling Mixture

常温下进行再生时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混合料。

3.5

冷再生混合料级配gradation of cold recycling Mixture

冷再生混合料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新掺集料的合成级配。

3.6

最大干密度maximum dry density

通过击实试验所确定的冷再生混合料干密度峰值。

3.7

最佳含水率optimum water content

最大干密度时冷再生混合料中水与烘干后固体(包括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添加的新集料和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表明冷再生混合料在此含水率下能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

4 材料要求

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级配应尽量满足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要求,若不能满足级配要求,则应保持级配稳定,通过添加新集料调整级配,使其满足级配的要求。

4.2 水泥

4.2.1 作为再生结合料的水泥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大于6h而小于10h,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水泥强度等级可为32.5或42.5。

4.2.2 水泥的剂量应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结果为准。

4.3 新掺集料

4.3.1 水泥就地冷再生中掺入新集料的目的是改善或调整冷再生混合料级配,使其满足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要求。集料的掺配比例应根据配合比试验确定。

4.3.2 集料的强度、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中的有关规定。单一粗、细集料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但混合料性能满足要求时,可以使用。

4.3.3 集料堆放、运输途中,必须进行覆盖。

4.3.4 材料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同时做好排水设施,各种材料应分开堆放,避免受潮、互相交叉混料和污染。

4.4 水

冷再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一般采用可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和工程质量时方可使用。

5 施工工艺

5.1 施工流程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流程宜按照图5.1所示的顺序进行。

图5.1 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

5.2 一般规定

5.2.1 水泥就地冷再生层只能作为底基层或基层。

5.2.2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厚度不宜大于25cm,且不应小于15cm。

5.2.3 采用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旧路面沥青层厚度占再生层厚度的比例不宜超过50%。

5.2.4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5.2.5 水泥就地冷再生使用水泥作为结合料,从添加水泥开始至混合料碾压完成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5.2.6 就地冷再生施工时如遇下雨,则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必要的遮盖措施,避免刚施工完的再生层遭雨淋。

5.2.7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所有路用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以后方可使用。

5.2.8 冷再生施工所用到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的吨位根据再生层的厚度来选择,可参考表5.2.8。

表5.2.8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吨位选择

5.3 施工前准备

5.3.1 施工前应对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所有施工机械及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落实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清楚如何操作;所有施工人员均应清楚施工程序。

5.3.2 根据旧沥青路面实测弯沉值结果,对于弯沉值的突变点、可疑点,应做进一步核实。查看道路的病害情况:根据道路病害的大小、严重程度,分段、分幅进行归类划分,若坑槽较深、路面沉陷、弹簧、翻浆等病害严重,需对路面下基层进行挖补处理,然后上基层进行冷再生处理;对于高出原路面设计标高5cm以上的拥包、波浪、车辙等部位要进行铣刨或挖除;低于原路设计标高的路段可用铣刨料或加新骨料进行修整,使原路面基本平整;

5.3.3 对再生施工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过往车辆有序分流,保证施工安全。

5.3.4 施工前需将原路面清扫干净,避免有杂质混入混合料中,影响冷再生混合料质量。

5.3.5 再生施工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并据此来确定再生工作范围。

5.3.6 检查再生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5.3.7 新掺集料应保持干燥,集料的撒布宜采用集料撒布车进行,无条件时也可以采用人工来撒布。人工撒布应预先根据集料的用量计算每车料所覆盖的面积,在路面上用石灰做好标记,摊开后保证厚度均匀。

5.3.8 有条件的应优先采用水泥撒布车或水泥稀浆车来添加水泥。无条件时可采用人工撒布需要添加的水泥,根据再生深度、配合比设计提供的水泥剂量和冷再生混合料的干密度等,计算每包水泥(50Kg)的摊铺面积,用石灰划网格并均匀摊铺水泥,水泥一旦撒布完成,除了再生机以外其他车辆或机械设备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5.3.9 再生施工前应检查再生路段旧路面材料的含水量,可采用冷再生机取样来测定其含水量,以此为依据来计算再生料的外加水量。

5.4 试验段施工

5.4.1 开工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应位于施工路段以内。试验段应根据道路结构形式和损坏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路段,长度宜为100~200m。

5.4.2 级配及生产配合比调整

应选择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转子转速以及破碎梁开度等不同的组合再生,每种组合至少再生50m,取中间段材料进行筛分试验,以筛分试验结果接近配合比试验级配曲线的组合作为再生机施工工作参数。

若调整再生机工作参数不能使冷再生混合料满足级配要求,应添加新集料调整级配,同时取样进行重型击实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验证和调整配合比,修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等。

5.4.3 确定合理施工段长度

根据再生路面的宽度和再生机的工作速度,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组织、保通情况、整形和碾压以及水泥初凝时间等因素,确定正式施工时每个作业段合理的施工长度。

5.4.4 确定碾压方案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合理的碾压方案(碾压顺序、碾压速度和遍数等),保证再生层的压实度达到要求。

5.4.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在试验段的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制作试件,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以此来验证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若材料变化或调整配合比时,应增加试验的组数。

5.4.6 试验段检测报告

试验段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段施工检测报告,编写试验段施工总结,为正式施工提供指导。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应确定以下内容:

1)验证现场材料的级配和实际生产配合比;

2)冷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添加的水量;

3)再生层的压实厚度;

4)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5)施工机械的组合方式,以及满足压实度所采用的碾压方案;

6)冷再生施工作业段长度。

5.5 铣刨拌和

5.5.1 冷再生机推动水罐车在再生路段行进,平均速度一般为5~8m/min(可参照试验段施工的数据来选择)。坡陡弯急的山区路段和网裂严重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行进速度,有必要时可调整转子转速。

5.5.2 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无故停机次数和停机时间,以减少和避免横向接缝的产生。

5.5.3 再生机后应有专人跟随,随时检查再生深度、水泥用量和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5.5.4 应在每次下刀前在再生宽度的边缘处(再生机前进方向的右侧边缘)设置引导线以协助操作人员,冷再生机行进时,操作员要随时观察再生机的行驶轨迹,保证各刀之间的搭接,同时,行驶线型要保持和原路面一致。

5.5.5 再生深度检查以相邻再生层结构顶面或旧路面为准,应在再生机每次下刀位置的两侧进行检查,可使用钢钎刺入或人工开挖测量深度。

5.5.6 再生机完成作业的路面应安排人员处理边线和清理混合料中的杂质以及每刀起始位置的余料,以防止影响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平整度和再生材料的密实度。

5.5.7 带熨平板的再生机,应经常检查熨平板后摊铺的冷再生混合料厚度。

5.5.8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的级配、再生深度、水的喷洒量有任何疑问时应停止施工,待问题解决后再施工。

5.6 碾压整形

5.6.1 用一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紧随再生机进行初压,先静压1遍,然后采用强振(高幅低频)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应参照试验段施工确定的碾压方案实施。每次碾压从施工段起点开始,至再生机边缘止,碾压宽度应超过该幅再生宽度。

5.6.2 当一个作业段的再生和初压完成后,应立即用平地机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同时采用人工配合平

地机精平,尽量缩短整形的施工时间。而且整平后左右两侧产生的多余再生料必须用人工及时予以清理,以利于压路机将边缘碾压密实。

5.6.3 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5.6.4 整形完成后,如果再生材料表面水分散失比较严重,应先洒水后再进行复压。

5.6.5 整形后,用一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以先强振(高幅低频)后弱振(低幅高频)进行复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压时,每次应重叠1/2轮宽,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应参照试验段施工确定的碾压方案实施。

5.6.6 可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以静压方式来进行终压和收面,有条件宜采用胶轮压路机来进行。

5.6.7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再生层表面不受破坏。

5.6.8 碾压过程中,再生层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5.6.9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5.6.10 终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对压实度未达标路段应进行补压。

5.7 接缝处理

5.7.1 再生层纵向接缝的位置要尽量避开慢行、重型车辆的轮迹线。

5.7.2 再生层纵向接缝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5cm。

5.7.3 纵向搭接处,应根据搭接宽度,调整搭接区域的喷水。

5.7.4 横向接缝的搭接超过水泥初凝时间,重新作业前必须将再生机机组后退至已再生路段至少1.5m 以外的距离,并补撒适量水泥再继续施工。

5.8 养生

5.8.1 每一再生段落在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进行洒水养生,优先采用覆盖洒水养生。

5.8.2 冷再生层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可通行外,应封闭交通。不能封闭交通时,应限制重车通行,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超过30km/h。

5.8.3 养生期不宜少于7d。

5.9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5.9.1 水泥剂量的控制

水泥用量按室内配合比设计提供的剂量加损耗实际撒布。水泥剂量通常采用现场核实每包(50Kg)摊铺面积来控制,必要时可采用滴定法检验。

5.9.2 含水量的控制

每200m应检测一次再生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

5.9.3 再生机拌和均匀性控制

每100m挖坑检查再生料的离析情况,发现不均匀应调整再生机行走速度、转子速度和破碎梁舱门开度,保证集料的均匀性。

5.9.4 压实度控制

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在混合料最佳含水率情况下进行碾压,保证压实后的再生层符合压实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6 施工质量管理

6.1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项目、频率应满足表6.1的要求。

表6.1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原材料检查

6.2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质量的检查项目、频率应满足表6.2的要求。

表6.2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质量的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6.3 冷再生层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等应满足表6.3的要求。

表6.3冷再生层的外观尺寸检查项目、频率和要求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A.1 取样

应使用就地冷再生机在旧沥青路面上铣刨有代表性的路段,获得回收旧路面材料(RAP )样品。如

果条件限制可使用铣刨机进行取样,禁用人工取样。 A.2 级配设计

通过筛分试验测得回收旧路面材料的级配,满足表A.2中要求的级配范围。不符合级配要求,添加新集料使合成级配满足级配要求。

表A.2 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A.3 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A.3.1 分别按3.5%,4.0%,4.5%,5.0%,5.5%的水泥剂量制备不同比例的混合料。水泥剂量的数量选取可以根据当地施工经验和实际要求来进行调整。 A.3.2 按照式(A.3-1)确定试样的干质量。

()[]

100/1/dry air dry air sample W M M --+= (A.3-1)

式中:sample M ——试样的干质量,g ; dry air M -——试样的风干质量,g ; dry air W -——风干试样的含水率,%。 A.3.3 按照式(A.3-2)确定水泥的用量。

()sample add cement M C M ?=100/ (A.3-2)

式中:cement M ——水泥用量,g ; add C ——水泥剂量,%;

sample M ——试样的干质量,g 。

A.3.4 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0804-94规定的重型击实方法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A.4 成型试件

A.4.1 按照式(A.4.1-1)确定加水百分比,并按公式A.3-4确定需要加水的质量。

dry air OMC add W W W --= (A.4-1)

()()cement sample add water M M W M +?=100/ (A.4-2)

式中:add W ——试样加水百分比,%;

OMC W ——试样的最佳含水率,%; dry air W -——风干试样的含水率,%;

water M ——加水的质量,g ; sample M ——试样的干质量,g ;

cement M ——水泥用量,g 。

A.4.2 根据计算出来的加水量拌制水泥冷再生混合料,按要求采用静压成型的方法制作试件。 A.5 确定水泥的最佳用量

A.5.1 将制好的试件在规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湿养生6天。在第7d 将试件浸泡在水中,浸水24h 后,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E51-2009)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A.5.2 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A.5.3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R 应符合公式A.5-1的要求:

()v a d C Z R R -≥1/ (A.5-1)

式中:d R —设计抗压强度;

v C —实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以小数计);

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 )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

95%,即Z a =1.645;对二级及以下公路取保证率90%,即Z a =1.282。

A.5.4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用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当水泥剂量为5%而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该考虑调整级配和添加新集料来改善强度结果。

A.5.5 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冷再生混合料7d 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表A.5.5的技术要求。

表A.5.5 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附件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DBXX/XXXX-XXXX)

条文说明

1 范围

1.1 采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等旧路面材料加以再生利用,不仅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而且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了废弃物的堆放,避免环境污染和降低工程造价,是符合当今公路维修对环保与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江西省沥青路面大(中)修和改(扩)建工程的日益增多,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正逐步广泛应用于省内公路的维修和养护中。本规范的制定,对进一步提高江西省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水平,保证冷再生施工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1.2 水泥就地冷再生是以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的冷再生技术,稳定以后的材料非常接近于半刚性材料,因此水泥冷再生层一般用作路面结构的基层或底基层。江西省近年来水泥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大修工程,对已损坏的原水泥稳定基层或底基层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补强,从而提高旧沥青路面的承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3术语和定义

3.1 用于水泥就地冷再生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主要包括两种:水泥稳定基层回收料和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3.2 沥青路面冷再生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再生技术,按照施工场合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厂拌冷再生和就地冷再生。

4 材料要求

4.2 水泥

4.2.2 水泥就地冷再生的水泥剂量一般为3.5%~

5.5%,不宜超过

6.0%。

5 施工工艺

5.2 一般规定

5.2.2 单层冷再生层厚度过大,不利于冷再生层的压实。当需要增加单层压实厚度时,应相应增加压路机的吨位,同时进行压实工艺设计,确保再生层全厚内的压实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也可以选择双层甚至多层再生,将需要再生的材料分两次或多次进行水泥就地冷再生,即先把一定厚度的上层材料铣刨,对下部层厚的材料进行水泥就地冷再生,然后再把已铣刨的材料一次或分多次覆盖于已完成的冷再生层上,进行水泥就地冷再生。

5.2.3 一般情况下,水泥就地冷再生仅推荐用于薄沥青层的路面再生,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1)用于水泥就地冷再生的旧沥青混合料仅作为集料来使用,其宝贵的沥青材料并没有发挥柔性的作用,沥青混合料占比过多易造成材料浪费;

2)当旧沥青混合料在水泥稳定材料中占比较大时,混合料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

5.3 施工前准备

5.3.7 每车新掺集料装车后应过磅,以获得每车料的质量用于计算覆盖的面积。卸料时应尽量卸置于预先做好标记的中间。

5.3.8 采用水泥撒布车或水泥稀浆车撒布水泥,可以更加准确控制水泥的添加量。使用水泥撒布车时,应对撒布量提前进行标定;当在城市或村镇等人群密集区域施工时,应优先使用水泥稀浆车来添加水泥,以避免水泥粉尘对周边居民造成滋扰。

5.4 试验段施工

5.4.2 一般选取两种再生机行进速度,例如5~6m/min和7~8m/min,并根据实际工况和所用冷再生机的特点来选择不同转子转速以及破碎梁开度,制定3-4种再生组合方案。

5.4.4 压路机碾压顺序可参照本规范第5.6条的规定,在复压过程中,每压实一遍用灌砂法检测一次压实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压实度要求,且表面平整度好,即可确定为合理的碾压方案。

5.7 接缝处理

5.7.2 再生层纵向接缝的搭接宽度应根据再生层厚度和冷再生混合料的粒径变化进行调整,再生层越厚或粒径越大,搭接宽度应相应增加。此外,相邻两次作业间隔12h以上的再生层纵向接缝也应相应增加搭接宽度,并在搭接区域补撒适量的水泥。

5.7.4 由于不同的工作日、再生机故障等原因使两个前后相连的作业段横向接缝的搭接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搭接区域可以喷洒适量的拌和用水.

5.8 养生

养生期结束后,如其上为沥青面层,应清扫基层,并立即喷洒透层并做下封层,以防止再生层干缩开裂,同时保护再生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如其上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应洒少量水湿润表面。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资料

1 总则 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1.0.2 本规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油沥青的全过程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modified bitumen(英) , 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 (英),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 天然沥青natural bitumen (英)natural asphalt(美) 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2.1.7透层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8粘层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9封层seal 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2.1.10稀浆封层slurry seal 用适当级配的屑或砂、填料(水泥、灰、粉煤灰、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1微表处micro-surfacing 用适当级配的屑或砂、填料(水泥、灰、粉煤灰、粉等)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 条文说明 2004年9月16日

1 总则 1.0.1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 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 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 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 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 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鼓励积极开展旧沥青面层、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和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0.5 分期修建的方案,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0.6 新条文强调了设计目的不仅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还应为行车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现行弹性层状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指标,主要是考虑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路面具有相应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各结构层因拉应力或拉应变而产生的疲劳破坏。对于当前出现的水损害、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用弹性层状理论尚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设计结果,故需通过沥青混合料的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标准[详]

浅谈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 冷再生是指在常温下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新的道路基 层,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道路基层施工工艺,该种施工工艺是指充分利用旧路沥青道路面层及基层铺层材料,采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和,同时掺加相应级配的碎石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常温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合、摊铺及整型压实,从而形成新的道路基层。 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其使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也适用一般市政道路主次干道及乡间公路的维修与改造。 沥青路面或基层在接近使用寿命期或者遭到严重损坏,传统的对旧路面铣刨修补已不能满足道路使用要求,此时采用就地冷再生,可以100%勺利用原有路面的废旧材料,节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提高路面维修速度和生产率。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如下: 1、工期短 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传统的清挖、外运、废置、新材料购置、摊铺及碾压成型等施工工序,按顺序施工,相比可简化施工程序,从而缩短施工工期。使用就地冷再生机械,每天施工大约可完成6000m2的工作量。例如08年5月份我公司参与某市城市主干道和平路冷再生改造工程中,一台冷再生机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道宽12.5m,长1km路段的就地冷再生施工任

务,养生5天后始铺筑沥青面层。此路是某城市商业街,车辆行人来往稠密,客观上要求施工紧迫,采用冷再生工艺施工工期短,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2、成本低 较原来的修路成本可节约成本20%-40%道路就地冷再生由于全部利用了旧的铺层材料,可节约道路维修或改造时旧铺层材料的挖起运输、废置费用及新材料购置费用,从而可以降低成本。采用道路就地冷再生比传统方式相比,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大概可以降低成本20%-40%厚度越深,降低成本越多。例如某市城市主干道和平路冷再生改造,在原路面的基础上增加6cm石子,冷再生底基层的水泥剂量设计为5%再生厚度为25cm再生层工程造价为39元/m2, 而采用传统工艺,需两层二灰碎石做为基层,加之原路面破除外调,造价为61元/m2,由此可见冷再生技术可使工程成本大大降低。 在咼等级路面基层中因原材料的再利用可节省大量投资,在低等级路面中,因用冷再生工艺可提高路面基层等级而减小面层的投入,这种客观实际的存在是使得就地冷再生技术受到认同并且可以大力推广的意义所在。 3、保护环境 降低了新材料开采,摈弃了旧材料堆放和污染环境。使用传统的道路维修方法,沥青路面废弃量十分巨大,在施工现场产生噪音以及机械载运过程的粉尘污染等,同时大量新材料的开采,也会造成资源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采用冷再生技术则可避免上述问题,它不仅可以节约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机械铺筑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有关规定。 2.2 机具设备 2.2.1 主要机械设备 2.2.1.1 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轮胎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2.1.2 压实机械:6?14t双轮钢筒振动压路机,16?20t轮胎式压路机,1?2t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 2.2.1.3 其他机械:铣刨机、运输车、铲车、水车、加油车、路面切缝机。 2.2.2 施工及检测工具 2.2.2.1 施工工具:平铁锨、耙子、小火车、浮动机准梁、筛子、镦锤、烙铁、手锤、测镦、铝合金导梁、钎子、绕线支架、紧线器、喷灯。 2.2.2.2 检测工具:3m 直尺、测平机、核子仪、取芯机、数显测温计、水平仪、经纬仪、钢尺、小线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必须在基层验收合格并清扫干净、喷洒乳化沥青24h后方可进行施工。 2.3.2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应在路缘石安装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路缘石与沥青混合料接触面应涂刷粘结油。 2.3.3 沥青混凝土中、表面层施工前,应对下面层和桥面混凝土铺装进行质量检测汇总。对存在缺陷部分进行必要的铣刨处理。 2.3.4 沥青混凝土中、表面层施工应在下面层及桥面防水层施工完成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对中、下面层表面泥泞、污染等必须清理干净并喷洒粘层油。 2.3.5 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做全面检查,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2.4 技术处理 2.4.1 调查现场情况,编制详细可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审批后组织交底。 2.4.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必须成立施工组织机构,使施工准备、摊铺、压实、质检、后勤和设备保障等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4.3 对计划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混合料配合比,应通过铺筑试验段进行检验,对拌合、运输、摊铺、碾压以及工序衔接等进行优化,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测量放线:参照本册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忸101 )测放。 3.2.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 3.2.2.1 运输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车辆应每天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对运输车司机应进行教育培训。 3.2.2.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采用后翻式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

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规范-浙江地方标准

ICS93.080 P6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112—2018 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规范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hot recycling in plant 2018-04-12发布2018-05-12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2112—2018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语 (1) 4 原沥青路面调查与分析 (2) 5 路面结构层设计 (3) 6 材料 (4) 7 配合比设计 (6) 8 施工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原路面探坑调查与RAP取样分析 (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原沥青路面RAP回收铣刨机铣刨速度试验 (21) 附录C(规范性附录)RAP掺量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 (23) 附录D(规范性附录)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要求 (25) 附录E(资料性附录)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浙江省某省道的应用 (26) I

DB33/T 2112—2018 I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公路管理局,嘉兴市高新交通技术测评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方建义、拾方治、陈鸿、刘端阳、曹铭辉、陈州彤、曹建明、朱建德、李秀君、沈佳、杨永伟、朱春东、付欣、高德明、李飞泉、林育萍、张志却、陆华、赵劼昶、沈国权、熊建祥。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2——94) 1.0.5 沥青面层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应停止施工。雨季施工时必须切实做好路面排水。 1.0.6 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液体石油沥青的车间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的施工人员应防止吸入煤沥青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使身体受到损害。 4.2.1 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各类沥青面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铺筑沥青路面时,应采用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沥青。 表C.1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H-13 0AH-11 AH-9 AH- 70 AH- 50 针入度(25o C,100g,5s)(0.1mm) 120~ 140 100~ 120 80~ 100 60 ~80 40 ~60 延度(5cm/min,15o C)不小于(cm)10010010010080 软化点(环球法)(o C) 40~ 50 41~ 51 42~ 52 44 ~54 45 ~55 闪点(COC)不小于(o C)23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3 密度(15o C)(g/cm3)实测记录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0 薄膜加热试验163o C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1.3 1.2 1.00.80.6针入度比不小于(%)4548505558延度(25o C)不小于(cm)7575755040

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 .12的技术要求。 表C.12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视密度不小于(t/m3) 2.5 2.45含水量不大于(%)1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 <0.075mm (%) 100 90~100 75~100 100 90~100 70~100 外观无团粒结块 7.3.4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 7.6.7 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 拌沥青混合料。 7.7.1 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l0cm。 7.9.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1.4.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项目与频度应不少于本规范附录E表E.1的规定。 表E.1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材料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 石油沥青针入度 软化点 延度 含蜡量 每100t 1次 每100t 1次 每100t 1次 必要时 每100t 1次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时,如天气寒冷潮湿,建成的路面就易发生水损害;另外如压实不充分或压实不及时,成型的路面内部存在较多的孔隙,水分易浸入沥青路面结构而导致水损害。施工后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及交通运输车辆超载情况,温度、降雨量、冻融及干湿循环等,都将影响水损害;其它条件相同时,交通荷载繁重可加速水损害的发生。路面下排水状况不良,进入路面的水不能及时排除,也将加速路面水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技术措施路面结构层均采用水稳定性好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 实践证明,沥青路面结构层中仅有一层是密实型(I型)的沥青混凝土来防止水损害远不能满足要求。一旦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空隙率较大的结构层中,便会滞留于其中,使强度显著降低,并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出现水损害现象。 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为了减轻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改善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耐久 性,需要增加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 性。经验证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表面 层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都比较差,不能 满足技术要求,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 以改善矿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目前 我国常用的抗剥离措施主要是添加抗剥 落剂。 提高沥青混凝土压实度标准,增 加现场空隙率指标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7%的现场 空隙率是沥青路面是否产生早期水损害 的分水岭,美国SHRP研究成果也提出 4%的设计空隙率是最佳的选择。若仍 按96%的压实度予以控制,其现场空隙 率将达到8%,无法满足水稳定性的要 求,应提高压实度标准;而且在提高压 实度标准的同时,增设现场空隙率作为 施工的控制指标。 设置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 设置良好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系统,迅速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 分,避免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层中积滞 的时间过长,从而改善路面的使用性 能的措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 的水损害问题 。 加强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的粘结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严格控制在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 或铺筑后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沥青面层 上,造成污染。在面层之间撒粘层油进 行面层的链接,在这样处理后的结构层 整体连接在一起,无论是对受力和防止 水损害都有非常好的作用;索然增加少 量的工程造价,但对对路面的使用性能 的提高和使用寿命延长带来的效益相比 是很小的。 沥青路面水损害具有普遍性,是 一种严重的早期破坏形式,给公路交 通运输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沥青路 面水损害的原因很多,应认真找出其 确切的原因,因地制宜底采取措施, 从而解决水损害的问题,此外沥青路 面的水损害的发生是有一个过程的, 最主要的是要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而且我国现在预防性养护的各项技术 措施相当成熟,加强日常的巡视,把 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到问题 严重了才治理。 作者单位:河北畅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种类沥青路面的再生按其施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厂拌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四种方式。 各种类的施工方法和优缺点厂拌热再生 将旧沥青路面用普通铣刨机铣刨后运回搅拌厂储存备用,通过集中破碎、筛分(必要时),并分析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 标,根据高等级公路路面不同层次的质 量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 混合料的添加比例,掺入一定数量的新 集料、沥青和再生剂(必要时)进行拌 和,成为达到规范规定的各项指标的新 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 土,最后按照与新建沥青路面完全相同 的方法重新铺筑。 这种再生方式能有效地用于各种 条件下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是一种 实用、灵活、简便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沥 青路面再生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 方便地对已被翻挖的基层甚至路基的一 些地段进行有效的补强,沥青层的重铺 则可以像新路施工一样,分别按下面 层、中面层、上面层(磨耗层)的不同 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 回收料的添加比例。 厂拌热再生按拌和设备的不同分 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探讨文/王皓 213 2012年第14期《交通世界》 (7月下)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 50-2004 条文讲明

2004年9月16日

1 总则 1.0.1由于国民经济进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因此,材料直接阻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紧密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 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

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依照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 4 施工图设计时期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纳专用程序计算厚度; 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举的设计方案。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存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爱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鼓舞积极开展旧沥青面层、破裂水泥混凝土板和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1.0.5 分期修建的方案,由设计单位依照实际情况决定。 1.0.6新条文强调了设计目的不仅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还应为行车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起步较晚,70年代开始渣油路面再生利用试验研究,80年代对沥青路面再生进行试验研究,90年代对世界上沥青路面再生设备进行考察和引进,但均为技术研究。直到2001年我国才引进一套设备正式用于路面再生生产。到目前,已有上海、江苏、河北、湖北、吉林等地相继引进了就地热再生设备。 就地热再生只对沥青路面表面层3-5cm进行再生,所以路面用再生技术施工必须适合一定的条件。同时判定是否适合适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还要运用综合技术处理病害、综合分析路面的病害、综合分析经济、技术、交通、环保、工期等各种因素,最后判断是否适合就地热再生。 就地热再生的实施步骤: 加铺型热再生:先用两至三台路面加热机对旧路进行连续加热处理,将地表加热到150℃~200℃时采用预铣刨机对旧路面进行翻松处理,此时的处理厚度约3cm左右,然后再用路面加热机对深路表加热,可使深层的旧沥青混合料软化,加热后,设计处理深度内的旧沥青路面层温度可达到200℃~250℃左右,再采用复拌机对旧路进行深层铣刨翻松,并同时掺入再生剂采用车尾部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

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起压实成型。 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中各阶段的温度控制是关键,要严格控制复拌机行走前的路表温度值不低于120℃,当温度不够时,铣刨装置工作会伤害到旧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骨料,严重的会将石料打碎,破坏旧路混合料的级配状况,因此应提前根据热再生的厚度确定采用几台路面加热机,由此来确定预铣刨机分几次对路表进行逐步加深的翻松处理,最后用复拌机进再生料的摊铺施工。 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①施工中,经过实际量测,铣刨厚度及摊铺厚度比原定方案的厚度要多出0.5cm~2cm,所以严格控制铣刨厚度、摊铺厚度,有利于成本控制。 ②施工前要精确测量现况路的地面高程,严格控制摊铺过程中的路面纵坡,防止路面出现反坡现象。 ③经过对杨闸环岛道路的平整度量测,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数值如下:1.153,1.415,1.397,1.212,1.355,1.031,1.551,1.174,符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2008技术规范的验收标准,平整度要求〈3mm。 ④再生施工前需对现况井做局部处理,将现况检查井四周进行环形铣刨,铣刨宽度30cm,深10cm,铣刨完成后将井子涨到路面标高,并采用硫铝酸盐快硬水泥进行修补,混凝土比油面低2cm,等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油面的再生施工。

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是从成型的面层中钻取芯样,按jtj052-9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 方法测定芯样密度 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是从成型的面层中钻取芯样,按jtj052-9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方法测定芯样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以沥青拌和厂取样试验的马歇尔 试件密度为准。路面中取出芯样密度测定方法应与马歇尔试件标准密度测定方法 相同。这样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标准密度计算的压实度称为马歇尔密度的压 实度,我国规范对压实度要求规定为96%。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马歇尔密度 的压实度为理论基础,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密实度检测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检验分 析研究,以供参考 检验沥青路面面层压实度是用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标准进行计算,最 大理论密度是取松散沥青混合料用真空法测定,将混合料试样浸入水中,在真空度为97.3kpa下持续15±2min,解除负压后测定其最大理论密度。这样用最大 理论密度计算的压实度称为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本文结合规范有关条款及实际,就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中的标准密度取值、实际密度测试方法及压实度标准 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理论密度作为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对任意一种沥青路面而言,压实度都是施工工艺中最重要的施工质量管理项目,在路面质量评定中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以下简称“测试规程”)给出其定义式为:K=ρs/ρox100(%)式中:K—沥青面层某一测定部位的压实度(%),ρs—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实际密度(g/cm3),ρo—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cm3)。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以下简称“评定标准”)中规定,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为拌和厂当天取样的马 歇尔试验标准制件密度ρs或试验路段路面芯样密度ρo,客观上实际密度和标准密度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定值,因此,压实度也为定值。但由于标准密度取值方法、实际密度试验方法等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 沥青混合料标准密度检测 按照现行规范,标准密度可以有两种取值方法,即试验路段路面芯样密度或当天 取样的马歇尔试验标准制件密度。结合多年的沥青路面施工以及质量管理经验, 我们发现此二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1 试验路段路面芯样的密度我们知道,在正式摊铺之前都要铺筑试验 路段,其目的主要是:①确定生产采用的标准配合比;②确定松铺系数;③确定 碾压方法和碾压遍数。只要确定了上述参数,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即可正常进行。 在确定上述参数时,压实度也是评价指标之一。当然,如果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有 的因素如油石比、级配和施工条件等都不发生变化的话,以试验路段密度作为标准密度也是可行的。但实际上,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实际摊铺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密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值,它会因当时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以 及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以某路段的实际生产为例,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型为AC-251,最佳油石比为 4.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天的生产状况与试验路 的生产状况很难保持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有着相对较大的变化。因此,以试验路段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实际应用中也很少以此作为标 准密度。 1.2 当天取样的马歇尔试验标准制件密度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常用当天取样的马歇尔密度作为标准密度ρo来计算压实度,当天马歇尔密度是从当天生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及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 一般规定 3.1 交通量 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 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 4.1 结构层设计 4.2 结构组合设计 5 路基与垫层 5.1 路基回弹模量 5.2 垫层与抗冻设计 6 基层、底基层 6.1 半刚性基层 6.2 柔性基层 6.3 刚性基层 7 沥青面层 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 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 9 改建路面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 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 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 11.1 一般规定 11.2 其他路面工程 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 A.1 基本资料 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A.3 路面厚度设计 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 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 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 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 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 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 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 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 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 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 XX-200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ode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 征求意见稿 2009-XX-XX发布2009-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ode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 CJJ XX-2009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日期:2009年X月X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北京

前言 根据建设部2007年7月13日建标[2007] 125号“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本规范共分九章,即: 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基层与垫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其他路面工程、路面排水,以及四个附录。 本规范的编制: 1 制定了路面设计的控制要素; 2 路面设计上引入了可靠度的概念; 3 沥青路面设计增加了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和沥青面层剪应力等指标; 4 制订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要点; 5 制定了砌块路面设计要点。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为确保中心城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如期完工, 量,根 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 据国家规、规程提出如下要求:一、开工条件及注意事项 1、对沥青路面所有原材料进行送样送检,将所有材料的品种(品牌)、数量、产地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提供产品合格证及试验合格报告。 2、应由具备试验资质的单位根据现场所有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报监理审批。 3、配合比确定后,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指派专人对拌合楼进行值守,并锁定油石比及出料温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马歇尔试验等由市质安监站检测。 执行标准、规 1、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2、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3、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4、GB50092-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5、JTG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三、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购进的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 2、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规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种矿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沥青罐的同一规格的沥青为一“批”。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

开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意义

开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意义 ? 我国公路正处于公路建设和养护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用于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的石 料已经达到50亿吨,以这样的开采速度中国将无矿可采,大大影响生态环境。 ? 据测算,全国每年需要新路面混合料超过6000万吨,如能加以再生利用,每年可直接节省材 料费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 我国路面结构形式大多为底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土或级配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或石灰粉 煤灰稳定碎石)+面层(沥青混凝土或水泥稳定土路面)。沥青路面产生破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的质量,水稳基层容易产生温缩与收缩裂缝,导致路面出现反射裂缝,影响路面使用性能,需进行早期维护,这样会造成大量的废弃物。目前每年有10%的沥青路面进入大中修,旧料废弃量达数百万吨,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 ? 路面再生可实现有限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史 国家 再生技术开始应用年份 发展史简介 美国 1915年 1、1915年,美国就开始应用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技术。 但以后由于大规模的新路建设,对这项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故早期进展缓慢。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燃油供应困难,而且由于 严格的环保法制,又使砂石材料的生产受到限制,导致了建设 资金的减少和筑路材料的供应不足。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 的一个重要对策,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才又引起了人 们的重视。 3、1974年,美国开始大规模推广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4、1980年,有25个州共使用了200万吨热拌沥青混凝土。

5、1981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编制出版了《路面废料 再生指南》,同年美国沥青协会出版了《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 手册》。 6、1983年又出版了《沥青路面冷拌再生技术手册》。这表 明美国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己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 7、1985年,美国全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就猛增到2亿 吨,几乎是全部录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80%的旧沥青混合 料得到再生利用。 8、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21世纪运输补充法案”确定,将 再生材料资源研究中心设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专门研究这一课 题。其目标是:一,从理论上扫除应用再生材料的障碍;二, 寻找提高公路再生材料基础结构使用寿命的方法。 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有3.175亿吨的废料在公路工 程中通过取代筑路新材料得到了再利用,而且其中2.9亿吨 是作为回用骨料,非骨料废料回用量很小。 10、现在,美国每年约有3.2~7.8亿吨的废料在公路工程中 通过取代筑路新材料得到了再利用。美国联邦政府环境会议的 决议鼓励各州政府在利益互惠的原则下,就公路建设中使用再 生材料开展洲际合作,联邦公路局参加了国际经合组织“道路 工程再生材料战略计划”的工作,它还支持了若干个这方面的 研究项目,如“废料与工业副产品在工作建设中的应用指南”, “废料与再生材料资源数据库”等。美国国家环保局决定,在联 邦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全面地拓展如煤渣、粉煤灰、矿山粉屑、 工业炉渣、水泥粉尘等再生代用材料在联邦政府的建设项目中 的应用范围。 日本 1976年 1、1976年,日本开始进行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 2、1980年的路面废料总产量约为260万吨,厂拌再生的热 拌沥青混合料累计已达50万吨,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数量己 经超过50%。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DB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on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送审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材料要求 (2) 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 4.2 水泥 (2) 4.3 新掺集料 (2) 4.4 水 (2) 5 施工工艺 (3) 5.1 施工流程 (3) 5.2 一般规定 (3) 5.3 施工前准备 (3) 5.4 试验段施工 (4) 5.5 铣刨拌和 (5) 5.6 碾压整形 (5) 5.7 接缝处理 (6) 5.8 养生 (6) 5.9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 6 施工质量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9)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DBXX/XXXX-XXXX)条文说明 (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及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 一般规定 3.1 交通量 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 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 4.1 结构层设计 4.2 结构组合设计 5 路基与垫层 5.1 路基回弹模量 5.2 垫层与抗冻设计 6 基层、底基层 6.1 半刚性基层 6.2 柔性基层 6.3 刚性基层 7 沥青面层 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 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 9 改建路面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 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 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

11.1 一般规定 11.2 其他路面工程 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 A.1 基本资料 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A.3 路面厚度设计 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 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 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 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 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 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 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 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 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 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

坝顶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 1一般规定 1.1适用范围 本节规定适用于坝顶道路工程施工,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12%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1.2引用标准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上述技术文件均在不断修改,执行过程中采用由监理人指定的有效版本。 2路面结构 (1)路面 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厚50mm。 (2)基层 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6:14:80质量比)。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上设置透层沥青和乳化沥青下封层。 (3)底基层 底基层采用12%石灰土15cm。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3路基 路基即本工程围坝的坝身,要求压实后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 4底基层 (1)材料 土:土的塑性指数以7~20(100g平衡锥测液陷7,搓条法测塑限。相当于76g平衡锥测液限和搓条法测塑限的7~14)的粘性土为宜。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于石灰稳定。 石灰:使用的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水:凡符合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用于石灰稳定土施工。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 (2)底基层施工 1)石灰稳定土结构应在气温高于+5℃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施工。 2)洒水、拌合必须均匀,无夹心现象。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洒水拌合后,宜在当天完成碾压。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最大土块粒径不得超过50mm,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3)石灰稳定土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禁止开放交通。若需临时开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在铺筑底基层之前,应从填好的路床上把所有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整形压实。 5)路床上的车辙松软部分或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分都应翻挖、填筑新料、重新整型和压实。 6)石灰稳定土基层可采用路拌法施工。要求石灰应过筛,并铺摊均匀。开始路拌时应使石灰翻至土中间,要防止将石灰落到底部。最后路拌深度应达到底层,不得留有素土夹层,同时要防止破坏下承层的表面。 7)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再现场摊铺土和石灰、机械拌合、整平和压实。 8)分段施工时,段间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形式,并处理好纵横向接缝的质量。 施工方法、质量管理与验收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5基层 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石灰粉煤灰碎砾石的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1)材料 石灰:石灰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石灰等级宜高于Ⅲ级,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