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于2014级学生)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2、专业代码:
二、教育类型和学历层次
1、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2、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和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2、学习年限:三年
四、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机电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及服务型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机电设备操作、机电产品组装、运行、调试、维护及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的专业实践技能力,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机电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平面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和数控机床加工、电机与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可编程控制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等职业能力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综合能力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管理技术、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工业企业管理等管理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机械制图、CAD绘图技术、分析设备系统图的能力;具有三维造型设计的能力;具有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的能力;具有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操作及维护能力;具有查阅技术资料、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具有电工、
电子技术、数字接口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电工操作和维修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具有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调试、维护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
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3)素质结构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音乐、书画养成素质;具备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素质;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职业适应素质。
3、毕业标准
(1)所学课程(含实践课程)成绩合格,修满158 学分;
(2)英语水平达到本专业应用能力
(3)取得机电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 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4)完成集中实践教学项目,且成绩合格。
(5)考取计算机NIT证书
五、职业服务面向
1、主要就业单位:机电行业、大型国企、外企、合资企业、机械、电子集团等
2、主要就业部门:机电产品设计、零部件生产工艺设计、机电设备维修、机床操作、机电产品营销、生产管理等部门。
3、可从事工作岗位:机电产品开发设计人员、机电产品维修人员、机电产品生产人员、机电产品营销人员、生产现场管理人员,也可在职业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六、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1、专业能力
(1)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
(2)具有翻译本专业英语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能力及初步听说能力;
(3)具有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能力;
(4)具有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PLC控制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的能力;
(5)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技术支持能力;
(6)具有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7)具有进行机械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能力;
(8)具有机电设备售后技术服务和维修能力;
(9)具有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能力;
(10)具有机械零件测绘、识读机械、电气工程图纸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具有查阅手册、利用网络、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2)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3)具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4)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自我提高的能力;
(5)具有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的能力;
(6)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
3、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严谨的行为规范;
(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与客户交往沟通,有效处理客户异议,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6)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七、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基于职业成长的规律,以突出就业、发展为内涵,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式,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一学年在学习职业素质课程的同时,完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加工实训的学习,培养机械工程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第二学年通过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的学习,完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内容的学习,完成机械控制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学习及综合实训后,达到机电一体的综合能力;第三学年学习机电设备管理技术、工业企业管理等职业拓展课程后,并进入目标企业顶岗实习,达到机电一体化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这样每学年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转换,达到能力递进的目的,实现毕业时学生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2、教学模式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合课程内容的、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的的、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
对于专业知识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合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教学一体,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达到掌握知识,具备能力的目的。
3、能力递进结构框图
4、考核方法
为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强化学习过程的考核,做到考核全程化。
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作业)、教学单元逐个考核(实践操作技能、论文、报告等)、期末课程综合考核(笔试或操作,侧重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比例。
一般按20%、20%、60%确定。
顶岗实习考核通过顶岗实习日志、企业评价、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组成考核评价小组共同进行考核。
十、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