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合成理论看身体名词的隐喻认知

合集下载

英汉身体部位词_foot_脚_的概念隐喻研究_王晶

英汉身体部位词_foot_脚_的概念隐喻研究_王晶

ISSN1009-8976 CN22-1322/C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4卷第2期J.Changchun Inst.Tech.(Soc.Sci.Edi.),2013,Vol.14,No.224/4779-81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3.02.024英汉身体部位词“foot/脚”的概念隐喻研究收稿日期:2013-03-20作者简介:王晶(1985—),女(汉),河南周口,硕士,讲师主要研究认知语言学。

王晶(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郑州451200)摘要:人类的认知始源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探讨英汉身体部位词“foot/脚”在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投射过程中的相似性,支持了Sweetser“以身喻心”及覃修桂“以身喻身”的上位隐喻具有跨语言性质的观点。

关键词:“foot/脚”;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976(2013)02-0079-03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熟知的始源域投射到陌生的目标域,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

原始人的语言中很少有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汇,他们对世界的描述不可避免地要借用描写人本身活动的词语,如:头、手、脚、口、眼等概念。

它们本来是人体的一部分,当人们将其用于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时隐喻就出现了。

身体名词隐喻很多都已经固话成了词的隐喻义,即常规隐喻。

尽管不同文化背景中身体名词的寓意有些差异,但是我们可以认为它们的形成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Lakoff把身体名词的隐喻归为“物质和实体隐喻”,其功能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范畴化。

一、隐喻理论Lakoff&Johnson根据规约程度的不同将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分为两大类:常规隐喻和新鲜隐喻。

常规隐喻指的是那些自产生以来已被很多语言使用者接受认可,成为日常语言一部分的隐喻,其中很多已经词汇化被收录进词典。

航海类英语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对教学的启发

航海类英语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对教学的启发

航海类英语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对教学的启发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航海类英语中,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的过程,对航海英语中出现的隐喻具有很好的解释力,使人们对航海英语隐喻的认知机制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以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提高航海英语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隐喻合成空间航海英语一、引言隐喻在语言和认知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我们要认识和描述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和懂得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要发挥惊人的联想力和创新力。

这个认知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熟悉事物的认知。

航海用语中很多专业词汇都较为抽象,为了更加清晰地描述一个航海概念,就需要运用隐喻的认知机制。

依靠人们了解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通过思维的想象和创造去解释陌生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是阐释隐喻的最强理论之一,本文将从概念整合角度分析航海英语中存在的隐喻的认知机制,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航海英语。

二、隐喻理论及其多空间阐释模式现代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指出不仅是语言,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20世纪90年代佛科尼尔和特纳(Fauconnier & Turner)二位学者结合现代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从新的角度对人类思维、行为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进行认知解读。

Fauconnier 和Turner探讨出的‘多空间’认知模式即概念整合理论--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包、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一种心理空间网络映射动态实时认知操作过程(Fauconnier,1985)。

概念整合网络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

一个典型的概念整合网络至少发生于四个心理空间组成的框架网络中。

合成空间理论下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分析

合成空间理论下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分析

什 么联 系的。 是通 过人样 的 , 充满变化的 ,而且是不可预 知的 , 只有体验 收稿 日期:2 1 —1 —1 01 2 0
合成 空间理论 的基础是 心理空 间理论 。 心理 空间理论 由 是 由著名认知语言 学家F u one; 其著作 心理 空间 中 a cn irE  ̄
fs ih.
者按照 事物本身 的突显性进行描述 的话 , 在言语上就是客观
突显 。
例 如 :T e o kite or h n e oe ol. h o u smetnt l w r b sh n i i h wh d
在 这则 隐喻中 ,两个输 入空间的内容 的分别是 :渔夫、 鱼饵 、用鱼饵钓 鱼 ;另一空间是丈夫 、玫瑰花 、和送玫瑰花
例 如 :L f i ab xo h clt , o e e n w w a i o f o oa s y unvrk o h t es c e
yo r i g t g t u’ego n o e .
美 国的各大银行 、 证券公 司等都坐落在华尔街 , 故而华
尔街成 了美 国金 融中心的代名词 , 是银行 证券公 司的一个突
随着 心理 空间理论 的发展 ,F u one ̄过分析人 的认 知活 a cn i j. r
动, 创建 了概念合成理论 , 包括建立相互 映现 的心理空 间网 络 ,并以各种方 式整合成新 的空 间。 合成 空间理论 由四个 心理空 间构成 :两个输入空间
借助人们 的文化背景知识 , 将组合的 内容进行完善 , 形成完
合成空 间理论下 隐喻和转喻 的认知分析
顾 征
( 山东省工会 管理干部学院 商务外语学院,山东 济南 200 ) 510
摘 要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 一种语 言现 象,更是人类 重要 的认知 方式和思维 方式 。论文通过合成 空间理论 ,分析 隐喻和

汉英表量结构中隐喻的分类及认知解读

汉英表量结构中隐喻的分类及认知解读

间是 人们 在进 行 思考 、 谈 时为 了 达到 局部 理解 与 交 行 动 之 目的而 建 构 的小 概 念包 。 理 空间 的局部 结 心
codo ut lu f s。N1表示计 量单位 与方 式 , 多是 可数 d 大 名词 , 以用复 数形式 . 可 具有 与汉语 量词 相类 似 的功
现 象 。 短语 “ 线希 望 ” 。 句法 角度 看 。线 ” 如 一 中 从 “ 与


为 最 常见 , 二 种 结 构是 汉 语 独 有 的 结 构 , 第 为第 一 种结 构 的倒 装形 式 。 三种 结 构则 多见 于 一些 固定 第 词组 中 , 显得 简 练 , 并 不普 遍 。 但 英语 传统语 法 中虽不存 在专 门 的量词这 个词类 名称 ,但是存 在 独特 的表示事 物 的计量单 位或 方式 的结构 , 常用 两种 方式表 示 :1数 词+ () 零量 词+ 名词 。 这种 结 构 多 见 于可 数 的具 体 名 词 .如 treh r s he os ; e
杯 ” 3 数词 + 。( ) 零量 词+ 词 。如 “ 名 一针 一线 ” “ 草 、一

的隐 喻 用 法 , 构 中的 “ 词 ” 当喻 体 .名 词 ” 结 量 充 “ 充
当本体 , 者之 间形 成 隐 喻或 转 喻关 系 的特殊 语 言 两
木 ” 一 砖一 瓦 ” 。三种 结 构 中 以第 一种 结 构 和“ 等
汉语 中 表示 计 量 单 位 和 方 式 的结 构 常 用 三 种
方 式表 示 : 1 数词 + () 量词 + 名词 。如 : 三 匹马 ” “ “ 、十
和情感 等 的名 词 , 一个 庞大 的系统 。 组成
研 究表 明 , 语 的第 一种 表量 结 构 中存 在大 量 汉

身体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身体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身体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身体复合词是由两个或更多个词组合而成的词汇,用来描述身体部位、器官、疾病等。

对于这类复合词的语义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医学知识。

首先,需要考虑每个组成部分的含义。

例如,“心脏”一词由“心”和“脏”两个部分组成。

在这里,“心”指代人体中的心脏器官,“脏”则表示某个器官或部位。

通过分析每个组成部分的意义,我们可以推断出“心脏”是指人体中的特定器官。

其次,需要考虑复合词的语法结构。

在身体复合词中,通常会出现名词和名词的组合。

这种结构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名词的意义来理解整个复合词的含义。

例如,“肺炎”由“肺”和“炎”两个名词组成,我们可以推断出“肺炎”是指肺部发生的炎症。

此外,对于身体复合词的语义分析还需要考虑文化和语境的因素。

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可能会对复合词的含义产生影响。

例如,“胃痛”在中医理论中通常指消化不良引起的腹部不适,而在西方医学中可能更倾向于表示胃部的疼痛感。

因此,在进行语义分析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和语境因素,以确保准确理解复合词的含义。

通过对身体复合词的语义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医学知识。

这对于医学教育、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都具有重要意
义。

同时,对于广大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了解身体复合词的含义也有助于增加健康意识和促进身体健康。

总之,身体复合词的语义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需要考虑每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以及文化和语境的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复合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医学知识,同时提升健康意识,促进身体健康。

合成空间理论和神话隐喻模式

合成空间理论和神话隐喻模式

合成空间理论和神话隐喻模式[摘要] 合成空间理论认为,隐喻是连接概念化与语言的一种普遍而又突出的认知过程。

很多学者运用这一理论来阐释隐喻现象,而本文试图以莫里森的《柏油孩子》为例用合成空间理论来分析文本中的隐喻模式。

[关键词] 合成空间理论隐喻隐喻模式柏油孩子一、隐喻西方的隐喻研究历史悠久,其传统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是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派,二是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雪莱和柯勒律治等为代表的浪漫派。

古典派主张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有别与日常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偏离;浪漫派则认为隐喻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否认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之间有什么区别。

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众多学科都把隐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以拉柯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的观点对隐喻研究的影响最大,即“隐喻普通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是隐喻式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

隐喻的心理基础是意象和意象图式在起作用,也就是说隐喻的两个域之间之所以能发生映射,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意象和意象图式。

90年代以来,著名认知语言学家弗科尼亚(Fauconnier)与特纳(Turner)创建了合成空间理论(blended space theory)。

二、合成空间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是在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是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心理空间可建立起一系列的概念,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counterfactual)、位置、现实等。

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不断建立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建立要受到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制约。

浅谈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的情感隐喻认知阐释

浅谈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的情感隐喻认知阐释

浅谈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的情感隐喻认知阐释论文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合成空间情感隐喻隐喻认知理论论文概念合成理论在语言学界,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界得到普遍关注,其理论核心概念合成成为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理论模式。

本文试图以该理论为可操作的分析框架,对情感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概念形成轨迹进行探讨,以了解情感隐喻的认知特点,论证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其进行阐释的可行性。

隐喻的研究长期以来局限在修辞层次,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隐喻这一语言现象从认知层面给予众多关注,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隐喻真正被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主要标志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性的(P368),隐喻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和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和思考的基本方式,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使我们能通过具体熟悉的事物来理解相对抽象生疏的事物。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的对象包括人类情感这一概念,对人类情感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又最重要的人生体验,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心理学把人类的情感体验划分为情绪和感情,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由于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物质形象特征和联系,属于抽象的概念范畴,因此,为了准备理解生动表达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将它们具体化、范畴化,即隐喻化。

由此可见,隐喻在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15-21)本文试以概念整合理论作为可操作的分析框架,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谈论情感的常规化语言为工具,对情感隐喻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认知分析,以发现情感概念形成的轨迹和意义构建过程,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情感隐喻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

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

第一部分:心理空间理论一、概述“心理空间”是认知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在他的第一部专著——《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Fauconnier,1985)中提出来的。

这部著作也是心理空间理论产生的标志。

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语篇生成和阐释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它旨在用虚拟的心理空间来解释词际、句际语义关系。

根据Fauconnier(1985),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合(conceptual package) , 它不是语言形式本身或语义结构本身的一部分, 而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的“临时性容器”, 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分派和处理信息的虚拟概念框架。

心理空间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语篇的加工与处理过程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构建网络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利用多种空间构造语(space builder)构建出与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相对的一系列心理空间, 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空间位置等。

空间内有各自的语义结构元素, 相同的语义结构元素之间可以通过跨空间映射(包括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或图式映射)建立对应关系。

跨空间映射的基本原则是身份认同原则(ID: Identificat ion Principle), 又称可及性原则(Access Principle)。

二、理论术语及实例分析2.1 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根据心理空间理论,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也在建构心理空间,而心理空间是通过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构建起来的。

空间构造语是这样的语言单位:它要么有助于构建新的心理空间,要么有助于在先前已经建构好的心理空间之间来回更换注意视点。

空间构造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介词短语如:in 1966, at the shop,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合成空间理论视角下概念转喻的语用推理

合成空间理论视角下概念转喻的语用推理
etl t y y 和谓 词 转 喻 ( rdctnl eo— ni o m ) a me n peiaoa m t i n
y y 。 m )
3 言外转喻 .
第二种类型的转喻是用一种言外行为代替另 外一种言外行为的转喻。正如索恩伯格和潘瑟等 人的研究所提出的那样 , 言外转喻尤其是 间接言 外转喻 , 可以依据概念框架 (oc t a e 、 cne u f m ) 理 pa r l 想认 知 模 型 (dai dcgiv oe) 言 语 行 ie z ontem d1 和 l e i 为场景(pehat cnr ) sec c sea o 等理论来进行分 析。 i
和专著 ( u eM noa 20 ) R i d edz, 02 。现今 , 多学 z 很 者认为 , 转喻比隐喻更具有本原性 , 即语言本质上 是转喻的。 与国外的研究现状类 似, 国内认知语言学 界 关于概念转喻的研究仍处在起步 阶段 , 然而其 中 不乏某些有 洞见 的研究 。这些研究 大致分为两 类: 第一类是对认知语言学 中的概念转喻定义及 其分类的文献综述 , 这些文献综述主要介绍 国外 语言学界对概念转喻所下的诸多定义和转喻的不 同分类方法。其 中, 毛帅梅介绍了 国外认知语言 学界关于转喻 的不 同分类 方法 。董成如 在论 J 文《 转喻的认知解释》 中也做 了类 似的研 究。此
转喻研究最早源 自传统修辞学。转喻被广泛
应用于人们的 日常交际 中, 修辞学家将其视为用 某事物的名称替换相邻近事物名称 的修辞手段。 与传统修辞学研究大相径庭 的是 , 认知语言学研
究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 , 更重要 的是人们
的作用 , 但是都未涉及 到概念转喻 的具体应 用。
三 、 成 空 间理 论对概 念 转喻 的 阐释 合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身体空间隐喻研究——以“上—下”空间隐喻为例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身体空间隐喻研究——以“上—下”空间隐喻为例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身体空间隐喻研究——以“上—下”空间隐喻为例-汉语言文学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身体空间隐喻研究——以“上—下”空间隐喻为例□陈妮妮杨廷君摘要:身体是人类接触和认识世界的最初凭借,人们往往通过身体经验来概念化整个世界。

人类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身体空间隐喻,这是由具身的认知方式决定的。

本文将在具身认知理论和现代隐喻理论的指引下,探讨身体空间隐喻(以上-下为例)的产生理据和实现方式,以期更好地理解身体对于空间隐喻的意义。

关键词:身体具身认知空间隐喻源域目标域一、引言隐喻体现在语言中的方方面面。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仅仅作为使语言表达更丰富的修辞手段。

后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让人们用全新的视角看待隐喻,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认识和描述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

Lakoff Johnson(1980)对隐喻的本质作了精确界定:隐喻是通过其他事物来解读和分析正在经历的这一类事物。

人类的整个概念系统都建立在隐喻的基础上,隐喻是人类认知思维的根本属性和基本方式。

Lakoff Johnson(1980)将隐喻大致分为三类: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

赵艳芳(2001)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空间概念。

这可能因为人的最初感知是从感知自身运动和空间环境开始的。

空间概念用于其他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人自身的经验。

王寅(2005:55~59)通过分析语言的成因来证明语言有一定的身体经验基础。

赫尔德(1999:65)也曾从语言的起源来说明语言不是超验的,而是源于认知活动。

具身哲学发展于20世纪末,梅洛·庞蒂的“身体是认知主体”的思想是具身哲学的典型代表。

Lakoff Johnson(1999)提出的体验哲学也是具身哲学的一种。

Lakoff Johnson(1999)的具身认知观认为:认知是具身性的,依赖人的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经验来自具有特殊感觉运动能力的身体,与人的直觉、思维和情感活动有关。

名词性隐喻结构的认知语义研究

名词性隐喻结构的认知语义研究

名词性隐喻结构的认知语义研究作者:朱守信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第04期名词性隐喻依据映射的性质可以分为语义体映射和关系体映射,与之对应的分别为XY、XYZ和XYZW三种结构。

与传统的语义体映射不同,关系体映射依赖认知域中语义体关系结构的建立,其实质是将一个关系结构投射到另一关系结构。

关系体映射反映的是动词性概念的隐喻过程,关系体背后为概念比的认知结构,在认知中起到背景框架的作用,弥补了认知语境的不足。

单纯的XY结构无法反映隐喻映射的全貌,对隐喻多结构映射的讨论能够让我们从形式的角度加深对隐喻本质的理解。

隐喻;结构;关系体;认知H005A011807一、引言名词性隐喻作为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隐喻类型,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当代认知语言学对名词性隐喻的研究取得了瞩目成果,提出了众多解释框架和理论模型。

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美国学者Ortony(1979)的突显不平衡模型(Salience Imbalance Model)、Glucksberg 和Keysar(1990)的特征归属模型(Property Attribution Model)以及Lakoff(1993)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等。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深层认知过程做出了有益探索,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但是都无一例外地集中于单一的“X is Y”的表达形式上(即XY结构隐喻),忽略了对隐喻的其他结构类型的研究。

事实上,名词性隐喻除了XY结构这一种形式外,还包括由多个语义项参与形成的复杂结构隐喻(Gibbs,1999),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三个语义项构成的XYZ结构隐喻,如(1);以及由四个语义项构成的XYZW结构隐喻,如(2)。

(1) a.围棋乃智慧的体操。

b.金钱是万恶之源。

c. Troubles are the price of success.d. Newton is the father of physics.(2) a. 作家手中的笔就是战士怀里的枪。

人体隐喻的认知视角

人体隐喻的认知视角

人体隐喻的认知视角作者:赵倩郭晓静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3期[摘要]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来源域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于身体的经验。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人体隐喻化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及诗歌中人体隐喻的反映射。

[关键词]隐喻化映射转喻作者简介:赵倩,张家口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郭晓静张家口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范围内的隐喻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处理的认知过程,以及语言和思维的操作过程。

隐喻的语言学研究涉及概念系统、语言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体现关系。

因此,在宏观平面上,隐喻研究的认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

从形式上来看,隐喻的结构并不复杂。

隐喻可以是一个词组、一个句子。

隐喻的形成,即隐喻化(metaphorization),是两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或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之间的结构映射(mapping),即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

据此,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文旭 1999:35-36 )。

根据Lakoff & Johnson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5),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

这里所说的“它类事物”指的就是始源域,而“该类事物”就是目标域。

一作为始源域的“它类事物”是隐喻认知的基础,通常是人们所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二作为目标域的“该类事物”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抽象的源域;而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互动性又决定着人体有时也是目标域。

由此可见,人体隐喻化对于人类的思维与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观察英汉语隐喻概念系统中,我们看到了语言在人与自然的肉体和宇宙万物中建立了最原始的关联域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基本真理。

空间与身体的哲学思考

空间与身体的哲学思考

空间与身体的哲学思考一、引言空间与身体是人类世界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空间与身体的关系及其哲学意义,从物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二、身体感知与空间人类是通过身体感知来认知世界的,身体的感官系统与空间的概念密切相关。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空间是一种无限延伸的量,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方位、距离等来描述。

而身体感知通过五官感知器官与外界进行直接接触,人们通过触摸、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来获取有关空间的信息。

三、空间感知与身体位置感人们的空间感知与身体的位置感息息相关。

身体的位置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在空间中位置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视觉上感知周围的环境、通过运动感知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通过听觉感知声音的来源等,人们可以对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进行感知。

身体的位置感的形成与身体感知和大脑的信息处理密切相关。

四、身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身体与空间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身体的大小、形状和能力限制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利用。

例如,身体的高度决定了能够到达的范围,身体的灵活性决定了能否通过狭窄的空间。

另一方面,个体的感知和运动与空间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

除了感知和运动之外,人们通过言语、手势和其他行为来表达自己与空间的关系。

在社会交互中,人们通过身体语言来反映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情感状态。

五、身体与空间的文化意义不同文化对身体和空间的理解和塑造也不同。

不同的文化对身体的形象、位置和运动有不同的标准和意义,这影响了人们对自身和空间的感知和表达。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身体的谦虚和尊重,强调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和谐关系。

而西方文化中,对个体自由、个人空间和自我表达的重视较多。

六、身体与空间的哲学思考对于身体和空间的哲学思考,可以涉及到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领域。

空间的存在引发了对无限与有限、绝对与相对、虚无与实在等哲学话题的思考。

身体的存在引发了人类自我意识、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等问题的思考。

“心”和“hear”t的习俗隐喻

“心”和“hear”t的习俗隐喻

2“ ” . 心 的隐喻意义构建
根据 O X( xodE gi it nr) 义项 具体使 用 E O f nlh Dc oay 对 r s i 年限 的标示和《 辞海》 对词 义 的注 解 , 以认 为 , 可 第一 组义 项, 即指称 “ 心脏 ” 一身体 器官 , “ 这个 概念在 英汉 这 是 心”
16 ) 8 1 为便 于分析 , 我们把《 英语搭 配大词 典》 “ er 的意 对 hat ”
目前 ,阐释 隐喻认知 过程 和意义建 构 的理论 主要 有 : 拉科夫和约翰逊的两域间 的映射 、 约翰逊 的意象 图式 、 福康
纳和特纳的概念 整合理论等。前两者是 阐述 隐喻语 言 的常 规模式 , 但单一 的映射对 隐 喻的解 释存在 一定 的片 面性 ; 而后者从 两个 心理空间开始 ,建立跨 空间映射 , 并借 助背 景框架 知识 、 认知 和文 化模式 , 建立 层创 结构 以实现认 知
念也有一组 完全类 似的投射 , 以有 “ 所 白菜心 ” “ 中心” 、市 、
“ 群体 的中心人物” “ 、 问题 的核 心” 隐喻表达式 。其 实 , 等
“ 的这组词 义 的生成在 英汉 语 中表现 出的共通 性并 非 心” 偶然 。简单地比较一 下两种语 言中其他 身体名词 的隐喻用
第 3 卷 第 7期 1
2 0 1 1年 7 月

宁 学



Vo . 1, . 1 3 No 7
J u n l fXin i g Un v ri o r a a nn i e s o
J 12 1 u. 0 l
文章编 号 :0 6— 3 2 2 1 )7—0 5 0 10 5 4 (0 1 0 0 3— 3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视角,探讨了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通过分析语言中常见的以人体部位为隐喻源的词语,揭示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视角;隐喻研究;人体部位词;认知机制引言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种概念或情感。

在语言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近年来,隐喻研究成为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一、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人体部位词是一类常见的隐喻源。

这些词语通常具有明确的字面含义,但在不同语境中,往往被用于隐喻表示其他概念或情感。

例如,“心”在字面上指代人体的器官,但在语言中常用于表示情感,如“心疼”、“心碎”等。

同样,“头”在字面上指代人体的部位,但在隐喻中常用于表示智慧、思考等,如“头脑清晰”、“头脑不灵活”等。

二、人体部位词的隐喻认知机制1. 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人体部位词的隐喻使用往往与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

比如,当我们说某人“心疼”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心脏被捏住、疼痛的感受。

这种身体经验对于我们理解“心疼”的隐喻意义起着重要作用。

类似地,当我们用“头脑清晰”来形容智慧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头部的轻盈和灵活。

这种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帮助我们将人体部位词与其他概念或情感进行关联。

2. 回忆和经验积累隐喻往往依赖于个体的回忆和经验积累。

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将某些人体部位与特定概念或情感关联起来。

这些关联会在个体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过程中产生影响。

例如,“手”经常被用于表示援助和帮助,这可能与我们在婴儿时期接受到的依赖和帮助有关。

这种回忆和经验积累为我们理解和使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意义提供了基础。

3. 集体文化价值观隐喻现象不仅与个体的经验和认知有关,也与集体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对于人体部位词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冯凌宇(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

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关键词]汉语;人体隐喻;人体反隐喻[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07)04-0067-04H uman Metaphor and Counter -metaphor in ChineseFE NGLing -yu(C ollege of Literatur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9,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w o kinds of metaphors about human in Chinese :first ,“explain things with the body ”,regard every organ of hu 2man body as metaphor ,make various things bey ond the body to add pers onification name or description ;second ,“explain the body with the thing ”,namely take the non -human body as metaphor in turn ,the human body is the main body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function of human organs from the s ocial each culture angle ,give the different name and the character description of human body various or 2gans.W e call it the human counter -metaphor.The pers onification name ,the description and the different name of human ,the materialized description of human all are the language result under the mechanism of metaphor ,has reflected the essence of the bidirectional function be 2tween the human and the w orld in cognition thought of human.K ey w ords :Chinese ;human metaphor ;human counter -metaphor[收稿日期]2007-03-20 身体是人类经验中的独特对象:一方面,它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是我们与世界交互作用的对象中的一种。

《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研究

《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研究

《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研究作者:涂海强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2期摘要:基于认知主体选择的参数和变量信息以及研究文本、语料、视角的多元特性,目前意象图式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调查《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方式,考察药名别名词汇与正名之间的映射路径,论文提出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主要有:部分——整体图式、感官图式、空间图式、文化图式、事件图式、实用图式以及复合图式。

关键词:《本草纲目》;药名词汇;意象图式;隐喻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2007105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arameters and variable information chosen by cognitive subject and the multip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text, corpus and perspective, the schema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dynamic development currentl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magery schema,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ays of medicine words named by metaphor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ia and studies the mapping path between the alias and names. The main image schema presented in the paper are: part-whole schema, sensory schema, spatial schema, culture schema, practical schema and composite schema.Key words:Compendium of Matera Medica; medicine words; imagery schema; metaphor基于认知主体选择的参数和变量信息以及研究文本、语料、视角的多元特性,目前意象图式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隐喻分析的新理论—合成空间理论

隐喻分析的新理论—合成空间理论

隐喻分析的新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隐喻分析的新理论—合成空间理论。

该理论丰富了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特别是对实时隐喻的阐释更加深刻透彻,进一步揭示了隐喻的认知本质。

【关键词】合成空间;输入空间;概念合成;映射1.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他们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为当代隐喻研究开辟了了一个新天地,使2000多年来的修辞格成了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

隐喻被阐释为是从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即源域(source domain),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部分概念映射(conceptual mapping)。

概念域是指人们所拥有的巨大知识结构,如有关旅行、教育、爱情、婚姻的知识,映射利用的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共同存在的图式结构(schemes),例如: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 a lot of time. 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都是来自于TIME IS MONEY这个隐喻概念的表达式。

这种双域模式(two-domain model)简明扼要,对隐喻研究尤其是对常规隐喻的研究非常奏效。

20世纪9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Fauconnier和Turner(1994)提出一个新的、范围更广、更普遍的概念投射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或简称为合成理论(blending theory)。

该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现象包含概念合成这种认知过程,因此合成空间理论便成为隐喻分析的又一重要理论。

2.合成空间理论合成空间理论利用多位空间模式(many space model)来分析隐喻,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双域模式认识不到或无法解释的一系列现象,包括那些我们最熟悉的基本隐喻。

从整合理论看人体量词的隐喻机制

从整合理论看人体量词的隐喻机制

1 . 概念整合理论 的提 出
【 收稿1期】06 0—2 3 20- 4 1 【 作者简介】 薛粉玲(97 )女。 17一 。 陕西铜川人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研究:
童朝华 (97 )男 , 17一 , 浙江杭州人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师 , 国巴斯 大学翻译硕士 , 英 主要从事 同声 翻译 与口译方面研究 。
薛粉玲 童朝 华
( 宁波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 5 1 ) 12 1
【 要】 摘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 但是汉语中量词的隐喻现象还没有引起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 本文
分析了汉语 中人体量词与名词结合 时产生的隐喻意义 , 并借用福科尼尔和特 纳提 出的概念整合 理论来解释人体部位 量词隐喻 的理解过程和 产生机制 。
XUE F n l g T e -i ONG Z a - u n hoh a
(si t o c neadTcnl y ̄no n e i, so35 1, h a I tu n te fSi c n ehoo e g so i r t  ̄no 12 1 C i  ̄ U v sy  ̄ nJ
概念整合理论的工作机制所谓概念整合就是将来自于不同心理空间的信息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也就是将两个输入空间inputspace通过跨空间的映射cfossspacemappingl瓜配起来并把他们有选择地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一个可以得以动态解释的整合空间blendingspace
维普资讯
性隐喻。 但是笔者通过对大量语料 的分析发现 , 现代
dm i , n 喻分为名词性隐喻、 动词性隐喻、 副词性隐喻和介词 究人们谈话和听话时所建立起来 的域 (o a )以 及人们利用成分 、 角色、 策略和关系构建 的域 , 这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空间合成理论看身体名词的隐喻认知孔 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六系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不同文化背景下身体名词隐喻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应当经历类似的认知过程。

本文借助Fauconn ier的空间合成理论,从认知角度探讨了身体隐喻的类型。

研究发现,根据类属空间从输入空间纳入基本结构的不同,身体名词的隐喻可以聚合为四种类型:类比型、凸显型、逻辑型和转换型,从而佐证了人类隐喻认知具有共通性的假说。

关键词:合成空间;类属空间;隐喻;身体名词中图分类号:H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4)0120031204Abstract:M etapho rs of body noun s take on differen t featu res in differen t cu ltu res,bu t they shou ld share the sam e cogn itive p rocess.T h is paper p resen ts a cogn itive discu ssi on of m etapho rs of body noun s w ith in the fram ew o rk of Fauconn ier’s b lending space theo ry(1995).M etapho rs of body noun s in differen t cu ltu res fall in to fou r catego ries: analogical,raised①,logical and tran sferring,acco rding to differen t structu res in the generic space in suppo rt of the hypo thesis of m en’s sam e m etapho rical cogn itive p rocess.Key words:b lending space;generic space;m etapho r;body noun s 1.引言当代认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熟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人类的概念系统建立在隐喻之上。

人们所熟知的身体名词在人类认知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L akoff(1980)把身体名词的隐喻归为“物质和实体隐喻”(m aterial and en tity m etapho r),其功能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范畴化。

在以往的隐喻研究中,偏重于强调特定文化对隐喻的影响,认为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性,是在特定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进而研究不同语言隐喻中所表现出的特定文化背景因素。

身体名词主要用来例证不同文化背景下隐喻的差异性,但对身体隐喻共性研究被长期忽略。

Fauconn ier(1995)的空间合成理论(b lending space theo ry)建立在心理空间的基础上,可以对隐喻的推理机制进行细致的、程序化的描述和解释,能够在考虑文化差异的同时研究隐喻的共性,标志了当代认知理论的最新进展。

国内对合成空间理论还处在介绍和描述阶段,利用空间合成理论具体分析隐喻的文章并不多见。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合成空间的理论探讨人类身体名词隐喻思维的共通性,同时试图提供一个利用空间合成理论研究具体隐喻的范例。

2.理论框架Fauconn ier的空间合成理论(1995)可以对隐喻建构过程中的推理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和解释。

Fauconn ier于1985年出版了专著《心理空间》,提出了心理空间(m en tal space)的概念。

合成空间理论正是在心理空间合成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上提出的。

“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 tual packet)”(Fauconn ier&T u rner,1996:84)。

心理空间可建立起一系列的概念,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位置、现实等。

人们的日常交流就是由话语不断激活的心理空间进行有机联系的结果。

Fauconn ier(1997)认为隐喻过程由两个输入空间开始,进而产生第三、第四空间,即合成空间和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②。

认知和语言过程是在合成空间内完成的,合成空间的核心是其层创结构(em ergen t structu re),它在一定意义上既大于又小于两个输入空间。

小于是因为它只纳入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在将输入空间的结构纳入合成空间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例如“W alls have ears.”作为输入空间的“ear”,本身有很多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功能等。

但此处纳入合成空间的只是它能听声音的功能属性。

大于是因为它同时合并了两个空间。

第四空间是指中间类属空间,它纳入了适用于两个输入空间的基本结构框架。

Fauconn ier 和T u rner认为L akoff的两域映射只是多空间投射的一个特例。

合成空间建立在心理空间的基础上,它在哲学上区别于以往的成分分析和组合,它经常包括现实输入空间中并不存在的成分。

因此在合成空间中可以解释一些两空间映射中看不到或解释不清的现象。

为方便起见,本文将情感经验和文化经验单独列入辅助空间。

下面用图1(见下页)来说身体隐喻的推理机制。

为了清楚理解图1,下面以一常见英文隐喻为例进行说明。

如“T he ch ild is the app le of h is eye.”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是“小孩是他的掌上明珠。

”图1中,人的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原域空间,所有外部空间进入目标域空间,人体和外部空[7]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M].姚小平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唐琼玲,广西师范大学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 2003202210责任编校 彩 吟图1.身体名词的隐喻合成间共有的有机结构进入类属空间,原域空间中“the app le ofthe eye ”的部分特征同时被纳入合成空间,包括:1)the app le of the eye is the mo st i m po rtan t part of the eye ;2)it is veryp reci ou s and i m po rtan t to m an 。

目标域空间中小孩的部分特征包括:1)孩子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和希望;2)孩子活泼可爱。

同时进入合成空间的还有类属空间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空间的情感因素。

如果这句话是一个邻居说的,听者肯定会触发辅助空间并从中纳入“娇生惯养”的情感因素。

类属空间纳入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类比型、凸显型、逻辑性、转换型。

本例属于类比型。

3.分类研究合成空间提供了一个解构隐喻过程的机制,它本身没有提供一个分类的标准。

我们发现类属空间概念和隐喻互动理论具有共通性。

B lack (1962)认为隐喻的两项不是单个的词,而是两个系统,是“相关的常识”。

L akoff 等人认为,在隐喻互动过程中,喻体的结构被映射到本体上,即喻体图式中的位置、关系、特征和知识分别被投射到本体图式上(L akoff &T u rner ,1989:63)。

由此可见,进入类属空间的是两个输入空间的总体相似结构。

下面就身体名词隐喻的四个分类分别作具体分析:3.1类比型类比型隐喻是身体名词隐喻的基本类型,很多都已经固化成了词的隐喻义,即某些学者所说的“dead m etapho r ”。

但是我们有理由认为认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隐喻都将经历一个由创新到固化的过程。

而且,基本隐喻是理解其他各类隐喻的基础,因此具有研究的价值。

原始人的语言中很少有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汇,他们对世界的描述不可避免的要借用描写人本身活动的词语,如头、手、脚、口、眼等概念。

他们本来是人体的一部分,当人们将他们用于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如山、树等概念或名称时,就出现了隐喻的表达方法。

世界上许多语言都有类似的表达方法,如针眼、山腰、桌子腿、椅子背等。

人们也经常将一些抽象领域类比为人体,相应地将一些人体器官去投射目标空间中居于同样位置的概念。

如汉语中有国手、国脚、元首、党首等。

英语中有“head of state ”,“head ofdepartm en t”,“head m aster ”,“at mou th of the river ”,“at foo t of the moun tain ”等。

日语中有“头株”(首脑,头目)。

比较特殊的是以“头脑”隐喻“人才”,如“头脑流出”(人才外流),“血肉”隐喻“具体内容”,如“血ももある”(有血有肉,形容人厚道或文章有内容)。

这两个隐喻中也是把整个国家或整篇文章与人体进行类比。

这类隐喻的共同点是类属空间内,人体结构作为一个“容器”,身体名词与处于目标空间相同位置的概念形成投射。

生成图2见右栏上。

图2.类比型隐喻合成根据L akoff 的概念隐喻理论,类比型隐喻是简单的映射关系。

它似乎和构建心理空间无关,但是他们同样经历一个空间合成的过程。

下面我们以“head of state ”为例说明这类隐喻的生成特点。

如图2所示,身体部位投射到目标概念的前提是类属空间对有机结构的纳入;其次,合成空间从原域空间和目标域空间纳入了部分显著特征进行类比。

H ead 有以下属性:1)五官的寓所,人体感知的中心;2)大脑的寓所,人体决策的最高层;3)位于人体的最上部;4)不规则的几何体;5)一般人头上有毛发保护。

特指领导人的主要属性:1)消息灵通,接触多种机密;2)可以执行最高决策;3)倍受关注和保护;4)敌方攻击的重要目标;5)原则上没有性别限制。

合成空间在纳入的过程中具有选择机制,在以上所列的属性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空间属性的前三条进入了合成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类比的过程中,还包含情感因素的介入。

如“PLA is the backbone of the defen ses .”把“backbone ”投射到“PLA ”上,和“head of the state ”隐喻机制类似,但是我们说这句话时满怀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热爱,这就是图2显示的合成空间对情感因素的纳入,它不属于任一个输入空间,而是隐喻形成过程中触发的其他心理空间。

这种情感因素的纳入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受个人因素的制约,如:1)I assign you head of the departm en t .2)H ead of the departm en t w ill com e to receive u s .显然,例1)中附加的是信任和期望,而例2)中附加的是激动和盼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