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上交教案
等腰三角形教案范文
等腰三角形教案范文教案: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构造方法;3.能够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4.发现等腰三角形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构造方法;3.等腰三角形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等腰三角形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板书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准备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实例或图片;3.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提问:你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什么吗?它有哪些性质?二、教学内容(30分钟)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板书并解释):-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和高线重合;-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相等;-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边长的一半。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构造方法:-判定方法:两边相等;-构造方法:以一个边为底边,画一个与底边等长的线段,然后连接两条线段的顶点,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周长: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底边长度乘以2再加上两边的长度;-面积: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的一半。
4.等腰三角形的应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塔尖的高度、三角形的边长等。
三、练习与应用(15分钟)1.给学生几道练习题,让他们练习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2.引导学生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他们解答一些应用题。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构造方法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2.拓展:让学生发现其他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和应用,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
五、课堂小结(5分钟)1.请几名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等腰三角形》精品教案
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也是几何中的重要内容。
当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相关定理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一份关于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等腰三角形》的精品教案,供参考: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性质;2.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应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理;2.能够正确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2.教学投影仪;3.教学展示材料: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其含义;2.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三、探究讨论(15分钟)1.教师出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比较边长和角度来判断它们是否为等腰三角形;2.学生讨论并给出判断结果,教师引导他们找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四、定理讲解(20分钟)1.教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并解释其含义;2.教师出示相关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3.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应用定理的思路。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计算练习,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知识;2.学生完成若干道应用等腰三角形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应用活动,比如绘制等腰三角形的壁画或海报;2.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七、总结回顾(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记忆;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醒他们继续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及相关定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5篇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5篇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5篇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这个定理与推论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等腰三角形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四、教学流程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已知:如图,△ABC中,∠B=∠C.求证:AB=AC.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3.应用举例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AC.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补充例题:(投影展示)1.已知:如图,AB=AD,∠B=∠D.求证:CB=CD.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 CB、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证明:连结BD,在中,(已知)(等边对等角)(已知)即(等角对等边)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2.已知,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证明: DE//BC(已知),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结:(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法.七.练习教材 P.75中1、2、3.八.作业教材 P.83 中 1.1)、2)、3);2、3、4、5.五、板书设计等腰三角形教案2§12.3.1.2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论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过程,以及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实物图片,如等腰三角形的建筑、等腰三角形的旗帜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等腰三角形。
2、讲授新课(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教师结合图片,给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通过对折,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得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②引导学生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③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于性质②,引导学生作顶角的平分线,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两个底角相等。
对于性质③,分别证明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证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范例教案标题: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观察问题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点: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习应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纸笔;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题目:你知道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吗?请简要描述一下。
2.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我们可以如何证明这些性质?二、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1.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
2.分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180度减去底角的度数。
三、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30分钟)1.通过教学实例,让学生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如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平分顶角,以及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高和底边的关系等。
2.通过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记忆。
四、应用等腰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周长或者边长等。
2.引导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五、拓展与归纳总结(15分钟)1.小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让学生口头回答并做笔记。
2.提出问题:在平面几何中,还有哪些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性质?请同学们自行查找并留作思考。
六、课堂练习与教学反思(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批改。
2.回顾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
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绘制等腰三角形。
3.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底角相等、底边相等等。
4. 能够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相关的解题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 概念讲解: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底边相等、底角相等等,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识别和绘制等腰三角形,以及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并在学生讨论中引导他们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4. 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题,包括计算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5. 总结与作业: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
1. 教学PPT
2. 教材
3. 黑板、彩色粉笔
4. 实物模型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成绩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点: 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教案教案名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教学重点:1.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 掌握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教学难点: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教科书;2. 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和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主题(5分钟)引入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请几名学生回答并简要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给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边长相等、两个底角(底边两侧的角)也相等的三角形。
其中,两边边长相等的边叫做等腰边,两个底角相等的角叫做顶角。
”Step 3:性质介绍(10分钟)教师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与顶角的高垂直;②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与底边平等长;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平等于底角;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平等。
Step 4:判定条件(10分钟)教师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①三角形的两边相等;②三角形的两个顶角相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要求学生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借助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可以让学生两两合作,相互检查答案。
Step 6: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写出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的理由,并给出反例。
(可以画出图形)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引导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
Step 8: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拓展应用的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从概念解释到性质介绍、判定条件及实例判断的全方位教学过程。
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减少了抽象概念对学生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教案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演绎推理证明相关性质;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底角和顶角的度数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寻找等腰三角形的运用;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等腰三角形底角和顶角的度数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底角和顶角的度数关系,并能应用于解题。
-举例:等腰三角形ABC,∠A=50°,求∠B和∠C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需要通过直观和推理的方式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应用于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大家积极讨论,互相交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开始学会合作学习,发挥团队精神。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增强自信心。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应用不够熟练,导致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等腰三角形篇一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教学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知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推理等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或“根据……因为……所以……”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及简洁地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说你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一、创设情境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 和一个底角△c.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大家试试看。
1.学生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2.小组交流讨论。
一方面回忆等边对等角及其研究方法,为学生研究等角对等边提供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
二、探索发现一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条长为6cm的线段bc.(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在bc的同侧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有什么数量关系?问题2:请用语言叙述你的发现。
1.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2.画出图形、观察猜想。
3.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演示折叠过程为进一步的说理和推理提供思路。
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观察、猜想、体验、感悟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为今后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分析证明思考:我们利用了折叠、度量得到了上述结论,那么如何证明这些结论呢?问题3: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引导学分析问题,综合证明。
数学《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2.3.1等腰三角形”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探索、证明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等性质.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于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因此,教科书直接通过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自己剪出一个三角形.接下来安排的“思考”栏目是前面“探究”栏目的继续,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可以很容易地引导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最后,通过推理证明论证性质,并简单运用.从而充分体现了一个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研究几何图形问题的全过程.二、教学目标—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知识层面:重点: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超越层面:重难点: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实现自己数学思考: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解决问题: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三、学生学情问题分析基于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于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因此,本节从操作实验探究入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实验得出证明这等腰三角形性质正确的方法。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实验结果抽象为数学语言,并从中得出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对于性质1的证明,有了前面的“探究”“思考”的铺垫,如何添加辅助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而对于性质2的证明,实际上要证明三个命题,教学时务必认真、细致地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出这三个命题,已知什么,要证什么.而学生对理解辅助线的作法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四、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与运用呈现问题,复习旧知。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几何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实物或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几何直觉。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几何知识,发现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回答:两边相等,两个角相等。
3.教师总结:这个三角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分类,回顾已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
2.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教师通过画图、演示,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a.等腰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b.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c.等腰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请将探讨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一道关于等腰三角形的证明题或应用题,并给出解题步骤。这个作业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几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完成课后拓展题: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B=AC,∠BAC=50°,求∠ABC和∠ACB的度数。请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说明解题思路。
5.练习巩固,提高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几何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组合作,交流提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024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优秀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优秀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及性质•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目•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实验设计•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理解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两腰相等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和创新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0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02等腰三角形的应用0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02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及性质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03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筑设计桥梁设计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等腰三角形常用于地基、堤坝等结构的设计,其稳定性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物理学在物理学中,等腰三角形可以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其角度和边长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
数学研究等腰三角形在数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性质定理和证明过程对于数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领域等腰三角形在艺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绘画、雕塑等。
艺术家们常常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和美感来创作作品。
04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也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030201勾股定理知识点回顾三角函数知识点回顾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05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实验设计010405060302实验目的和步骤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实验结果展示将实验数据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最新版-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等腰三角形篇一14.3 课时安排4课时从容说课前面两节中,通过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对轴对称的性质作了研究,还探讨了轴对称变换,能够作出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所以学生对这些结论已经有所了解。
本节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并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再对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本节的重点是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求解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操之过急,应逐步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这些性质,学生对它的理解要有一个过程,对它的应用也要慢慢去认识,并且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4.3.1.1等腰三角形(一)第七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等腰三角形
教案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帮助学生辨认和绘制等腰三角形;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资源:
1.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标记笔;
2. 平面图形图册或手绘的等腰三角形图片;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4. 直尺和量角器。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特别是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区别;
2. 出示或绘制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提问学生关于等腰三角形的观察和感知;
3. 引导学生分享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
知识讲解:
1. 通过示例和解释,向学生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2. 解释等腰三角形的特性: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边长度相等,底角的两边也相等;
3. 示范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实践活动:
1. 团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等腰三角形样式(例如等边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等),用绘图工具绘制该等腰三角形并附上标注;
2. 学生练习:在练习册或工作纸上,绘制和标注给定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两边,测量三角形的角度;
3. 学生交流和展示:学生互相展示和解释自己绘制的等腰三角形,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推理。
应用拓展:
1. 继续练习绘制和测量其他类型的等腰三角形;
2. 在日常生活或实际问题中找出等腰三角形的应用和实例;
3. 挑战问题:让学生尝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总结与评价:
1. 概括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或解决综合问题,以评价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案: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能够解决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确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教学难点:1.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与求解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2.三角板;3.直尺和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已学过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二、新知讲解(20分钟)1.导入:教师通过陈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引起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给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引导学生给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进行讲解,明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3.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底角相等、顶角相等等。
4.导入相应的例题,通过实例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示范演练(15分钟)1.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尝试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给出相应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等腰三角形的规律和方法。
四、小组合作(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和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合作学习。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并指出问题和改进方法。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给予学生一些较难的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证明和解决。
2.引导学生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七、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重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学生同桌互评,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特点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解题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等腰三角形教案
提出问题:展开这个图形,得到什么图形?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ABC中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活动二】细心观察,大胆猜想(1)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是,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ABC 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学生反复折叠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结论,并填写上表。
根据表格所填内容,学生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小组讨论后得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猜想二: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教师提出问题:得出两个猜想以后,需要严格的推理证明,猜想才能成立。
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继续提问问题: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由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证明∠B=∠C【活动三】小组讨论:如何添加辅助线呢?学生讨论总结得出三种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师提示学生先画图,然后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再证明。
已知:如图△ABC中,AB=AC求证:∠B=∠C教师以底边中线为例出示课件(1)证法一:作底边上的中线证明: 作底边的中线AD,则有BD=CDAB=AC在△ABD和△ACD中BD=CDAD=AD∴△ABD≌△ACD(SSS)∴∠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学生自己在学案上完成另外两种方法的证明。
找两位同学黑板板书步骤。
(2)证法二:作底边上的高线证明:作底边BC的高线AD,则∠ADB=∠ADC=90°在Rt△ABD和Rt△ACD中AB AC AD AD =⎧⎨=⎩,, ∴Rt △ABD ≌Rt △ACD (HL )∴∠B =∠C(3)证法三:作顶角的角平分线证明: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则∠1=∠2在△ABD 和△ACD 中1=2AB AC AD AD =⎧⎪∠∠⎨⎪=⎩,,,∴△ABD ≌△ACD (SAS )∴∠B =∠C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证明了猜想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的第一个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教案教案: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1.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辨别等腰三角形与其他类型的三角形。
3. 能够通过给定的条件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4.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基本计算。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2.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然后提问: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那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区别。
Step 2: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板上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度相等,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讲解完毕后,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完成相关填空题目,巩固所学概念。
Step 3:判断等腰三角形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边是否相等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Step 4:计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提醒学生可以从角度和边长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然后板上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拓展练习出示一些形状各异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Step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帮助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判断和计算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Step 7: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与轴对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等内容的预备知识,它除了具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使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它也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学好它可以为将来九年级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解决-收获”的学习过程,体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想,从中感悟证明结论的方法和乐趣,初步了解作辅助线的技巧,培养“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亲切、和谐、民主、活跃的探究氛围中,引导学生对图形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思想品质,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问题的证明及等腰三角形中常用添辅助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角尺、长方形纸板、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
激
发兴趣
引入新课
D
C
B
A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
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
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
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活动2 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它具
有怎样的特性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共同
探索的问题。
(板书)课题: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回顾并产生
新的问题。
探索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数学思考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
字母如图所示: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
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形,△ADB
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
相等?那么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哪位同学
想把实验结果与大家交流?
学生利用折纸、测量、借助几何画板
等方法进行直观验证。
启发猜想
证明结论
例题分析生:△ADB与△ADC重合,∠B=∠C,∠BAD=
∠CAD,∠ADB=∠CDA,BD=CD
课件显示同学的猜想: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活动3
问题
(1)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如何证明?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
(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
“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
两个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
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
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
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
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师: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等边对等角(板书)
(4)受性质1的证明启发,你能证明性质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
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
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
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观察、完善、归纳出性质1和性质2。
此教学环节我从学生爱猜想和预见的
天性出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主动性,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会运
用分类、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
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
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演绎推
理能力。
关注:
(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模仿能力;
(3)学生在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
气
培养学生对推理过程的规范书写,感
受数学的严谨性。
环节以学生活动为核心,通过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自
主发展,突出了重点。
并通过教师启
发、引导,环环相扣,突破难点。
当堂训练
巩固新知活动4 问题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6°,那么
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_。
(2)在△ABC中,AB=AC,∠BAC=90°,AD
是BC边上的高。
则∠BAC=_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
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
数。
D
C
B
A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2)。
教师评
判。
学生讨论问题(3)教师参与其中倾听并引
导。
学生利用性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
拔高提升(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6°,它的另
外两个角是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
另外两个角是___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D=DC,∠BAD
=26°,求∠B和∠C的度数。
师生行为:学生思考,练习,教师指导,给
出答案。
为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在都能
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设计以下训练活动及时巩固所学知
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
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
论的思想。
12.3等腰三角形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性质1:等边对等角二、例题分析三、学生板书
性质2:三线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