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上交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与轴对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等内容的预备知识,它除了具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使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它也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学好它可以为将来九年级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解决-收获”的学习过程,体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想,从中感悟证明结论的方法和乐趣,初步了解作辅助线的技巧,培养“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亲切、和谐、民主、活跃的探究氛围中,引导学生对图形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思想品质,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问题的证明及等腰三角形中常用添辅助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角尺、长方形纸板、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

发兴趣

引入新课

D

C

B

A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

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

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

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活动2 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它具

有怎样的特性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共同

探索的问题。

(板书)课题: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回顾并产生

新的问题。

探索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数学思考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

字母如图所示: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

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形,△ADB

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

相等?那么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哪位同学

想把实验结果与大家交流?

学生利用折纸、测量、借助几何画板

等方法进行直观验证。

启发猜想

证明结论

例题分析生:△ADB与△ADC重合,∠B=∠C,∠BAD=

∠CAD,∠ADB=∠CDA,BD=CD

课件显示同学的猜想: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活动3

问题

(1)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如何证明?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

(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

“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

两个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

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

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

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

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师: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等边对等角(板书)

(4)受性质1的证明启发,你能证明性质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

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

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

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观察、完善、归纳出性质1和性质2。

此教学环节我从学生爱猜想和预见的

天性出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主动性,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会运

用分类、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

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

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演绎推

理能力。

关注:

(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模仿能力;

(3)学生在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

培养学生对推理过程的规范书写,感

受数学的严谨性。

环节以学生活动为核心,通过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自

主发展,突出了重点。并通过教师启

发、引导,环环相扣,突破难点。

当堂训练

巩固新知活动4 问题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6°,那么

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_。

(2)在△ABC中,AB=AC,∠BAC=90°,AD

是BC边上的高。则∠BAC=_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

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

数。

D

C

B

A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2)。教师评

判。

学生讨论问题(3)教师参与其中倾听并引

导。

学生利用性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

拔高提升(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6°,它的另

外两个角是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

另外两个角是___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D=DC,∠BAD

=26°,求∠B和∠C的度数。

师生行为:学生思考,练习,教师指导,给

出答案。

为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在都能

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设计以下训练活动及时巩固所学知

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

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

论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